CN115616139B - 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6139B
CN115616139B CN202211324975.0A CN202211324975A CN115616139B CN 115616139 B CN115616139 B CN 115616139B CN 202211324975 A CN202211324975 A CN 202211324975A CN 115616139 B CN115616139 B CN 115616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ssil fuel
bin
loss coefficient
loss
convey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249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16139A (zh
Inventor
田永强
朱金庆
朱盼
王家望
吴承刚
蔡传琦
陈敏
陈昊
高彬
杨泽鑫
张瑞峰
王凤雷
朱国君
时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i Xinjiang Energy & Chemical Group Wucaiw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Jiangsu Future Wisd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i Xinjiang Energy & Chemical Group Wucaiw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Jiangsu Future Wisd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i Xinjiang Energy & Chemical Group Wucaiw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Jiangsu Future Wisd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pi Xinjiang Energy & Chemical Group Wucaiwan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249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6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6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6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16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6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 G01N31/1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the chemical methods specified in the subgroup;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methods using combus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通过根据进入燃煤机组的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料仓序列获得燃料运输过程碳损失系数,根据化石燃料燃烧情况获取燃料飞灰碳损失系数和炉渣碳含量损失系数,根据燃料运输过程碳损失系数,燃料飞灰碳损失系数和炉渣碳含量损失系数对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获取收到基燃料碳含量并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解决现有技术碳排放指标并非基于燃煤机组实际工况确定,导致所获碳排放量无法反映燃煤机组实际碳排放情况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结合燃煤机组工况准确进行燃煤机组碳排放计算,便于进行燃煤机组碳排放规划和机组工况运行调整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是当前碳排放主要来源,也是当前重要的碳排放管控方向,在碳排放管控中,燃煤机组的碳排放指标是实时碳规划和运行的重要依据。
当下在进行燃煤机组碳排放指标计算中,较为广泛碳排放指标计算方法为通过间接核算的方式确定碳排放指标,基于统一设定的核算规则所获碳排放指标由于与燃煤机组的实际工况结合度较低,导致碳排放计算准确度难以保证,不利于平衡燃煤机组碳排放与人民用电需求。
现有技术存在基于间接核算确定碳排放指标而非基于燃煤机组实际工况确定,导致所获碳排放量与燃煤机组实际工况碳排放量差异较大,无法反映燃煤机组实际碳排放情况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基于间接核算确定碳排放指标而非基于燃煤机组实际工况确定,导致所获碳排放量与燃煤机组实际工况碳排放量差异较大,无法反映燃煤机组实际碳排放情况的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燃煤机组的上煤输送装置上传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类型和化石燃料质量信息;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根据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获取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根据所述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生成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基础信息上传模块,用于通过燃煤机组的上煤输送装置上传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类型和化石燃料质量信息;燃料信息匹配模块,用于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输送损失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飞灰损失计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燃烧损失计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燃料碳含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获取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碳排放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生成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燃煤机组的上煤输送装置上传化石燃料基本信息,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类型和化石燃料质量信息;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实现了从化石燃料运输维度进行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优化。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实现了从燃料废气携带未燃烧碳导致实际碳排放降低维度进行收到基燃料碳含量优化。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实现了从燃烧未充分产生含碳炉渣维度进行收到基燃料碳含量优化。根据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优化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根据所述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生成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结合燃煤机组工况准确进行燃煤机组碳排放计算,便于进行燃煤机组碳排放规划和机组工况运行调整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中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中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础信息上传模块11,燃料信息匹配模块12,输送损失计算模块13,飞灰损失计算模块14,燃烧损失计算模块15,燃料碳含量计算模块16,碳排放量生成模块17。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用于针对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基于间接核算确定碳排放指标而非基于燃煤机组实际工况确定,导致所获碳排放量与燃煤机组实际工况碳排放量差异较大,无法反映燃煤机组实际碳排放情况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结合燃煤机组工况准确进行燃煤机组碳排放计算,便于进行燃煤机组碳排放规划和机组工况运行调整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一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系统,所述系统和燃煤机组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S100:通过燃煤机组的上煤输送装置上传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类型和化石燃料质量信息;
S200: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通过化石燃料料仓装载化石燃料,化石燃料输送通道挂载化石燃料料仓,从而将化石燃料输送至燃煤机组指定位置,并通过开启化石燃料料仓使化石燃料进入燃料机组燃烧利用。不同类型的化石燃料可通过装载于化石燃料料仓中,通过预先设置的不同输送通道实现同步进入燃煤机组中燃烧释放能量。
化石燃料经由化石燃料输送通道以及化石燃料料仓的过程中,由于机械挤压作用以及化石燃料本身的物理性质,部分化石燃料颗粒或流体附着在化石燃料输送通道或料仓表面,从而产生部分损耗。本实施例基于化石燃料类型进行运输损耗的实际计算而非基于统一规定的核算规则进行后续碳排放计算,从而高碳排放计算的准确度。
为降低燃料成本,在进行化石燃料燃烧时,往往采用多类型不同品质的化石燃料同批次进入燃煤机组,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燃煤机组的上煤输送装置上传录入当前进入燃煤机组中的化石燃料基本信息,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类型和化石燃料质量信息,所述化石燃料类型与化石燃料质量具有对应关系,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用于后续进行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的确定,从而进行输送过程燃料损耗的较为精准计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确定运载各种化石燃料类型对应的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
S300: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300还包括:
S310: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获取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直到第N输送通道;
S320:根据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获取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直到第M料仓,其中,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分布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的连接阀门处;
S330:根据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输送记录数据;
S340:根据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料仓记录数据;
S350: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获取布设于所述燃煤机组中用于位移化石燃料料仓的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直到第N输送通道,所述第一至第N输送通道可在不同工况下运输不同的燃料。
根据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获取分布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的连接阀门处的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直到第M料仓,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可在不同工况下存储不同类型的化石燃料。
所述输送记录数据为经由输送通道输送的各类型化石燃料的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和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所述料仓记录数据为各个料仓未开仓料位记录数据、料仓开仓料位记录数据和料仓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标定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输送记录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料仓记录数据,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反映化石燃料的输送损失情况,基于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进行调整,获得更为接近参与燃烧的化石燃料质量。
本实施例通过分析化石燃料在经由燃料输送通道输送以及燃料料仓存储以及开仓释放过程中的燃料物理损耗情况,实现了从燃料运输损耗维度细化确定实际进入燃煤机组燃烧释放能量的燃料质量,间接达到了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度的技术效果。
S400: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400还包括:
S410: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获取飞灰检测取样烟道序列;
S420:遍历所述飞灰检测取样烟道序列进行形貌特征分类,生成形貌分类结果,其中,所述形貌分类结果包括圆筒形烟道、矩形烟道和拱形烟道;
S430:对所述圆筒形烟道、所述矩形烟道和所述拱形烟道进行采样点分布,获取采样位置分布结果;
S440:根据所述采样位置分布结果进行飞灰采样,通过所述飞灰检测装置,多个飞灰碳含量检测结果;
S450:对所述多个飞灰碳含量检测结果求取均值,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
具体而言,应理解的,化石燃料除了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存在部分损耗,导致实际化石燃料碳排放小于预期以外,燃烧不充分也是导致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小于预期,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所产生的固体残余粒状物质被废气携带逸出,形成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所述飞灰,所述飞灰包括悬浮微粒、灰尘、烟煤或燃烧过程所产生的金属微粒与氧化物。因而本实施例通过获取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产生的飞灰中的碳含量,对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量进行进一步精确化计算。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同一时间段内在机组中燃烧的化石燃料类型单一,且燃烧废气从对应形貌特征的烟道排出,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获取对应每种化石燃料类型的飞灰检测取样烟道序列。
遍历所述飞灰检测取样烟道序列进行形貌特征分类,生成形貌分类结果,所述形貌分类结果包括圆筒形烟道、矩形烟道和拱形烟道,
根据飞灰检测取样烟道的形貌特征,对应设定不同的飞灰采样点,以提高采样结果的可信度,根据所述圆筒形烟道、所述矩形烟道和所述拱形烟道的烟道断面形貌特征结合烟道采样点布置原则,在烟道内对应设定采样点分布,并获得获取采样位置分布结果。
圆形烟道的采样点布置原则为,将烟道的断面划分为适当数目的等面积同心圆环,各采样点均在等面积的中心线上,所分的等面积圆环数由烟道的直径大小而定。矩形烟道的采样点布置原则为,将烟道断面分为等面积的矩形小块,各块中心即采样点。拱形烟道的采样点布置原则为,将拱形烟道截面分为圆形烟道和矩形烟道,将圆形烟道的采样点布置原则与矩形烟道的采样点布置原则结合进行采样点布置。
根据所述采样位置分布结果在烟道断面进行飞灰采样,通过所述飞灰检测装置,获得烟道截面的多个飞灰碳含量检测结果,对所述多个飞灰碳含量检测结果求取均值,确定各个化石燃料类型燃烧后产生的飞灰中的碳含量占进入燃煤机组的化石燃料质量百分比作为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变量结合烟道采样点布置原则进行不同化石燃料类型燃烧飞灰采样以及飞灰含碳量计算,获得与化石燃料类型关联度较高的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飞灰碳含量损失情况,为后续计算实际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提供优化参考。
S500: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500还包括:
S510: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炉渣生成时区;
S520:对所述炉渣生成时区进行划分,生成多个炉渣采样时区;
S530:根据所述多个炉渣采样时区,对炉渣进行等数采样,获取炉渣采样结果;
S540:通过所述炉渣监测装置对所述炉渣采样结果进行检测,生成多个炉渣碳含量检测结果;
S550:对所述多个炉渣碳含量检测结果求取均值,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
具体而言,应理解的,化石燃料在燃烧不充分时,也会产生含碳炉渣,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400预设同一时间段内在机组中燃烧的化石燃料类型单一,且燃烧废气从对应形貌特征的烟道排出的基础上,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获取对应每种化石燃料类型燃烧产生炉渣生成时间段,即匹配所述炉渣生成时区。每一化石燃料类型对应一炉渣生成时区。
对所述炉渣生成时区进行划分,生成多个炉渣采样时区,根据所述多个炉渣采样时区,对炉渣进行等数采样,获取炉渣采样结果,通过所述炉渣监测装置对所述炉渣采样结果进行检测,生成多个炉渣碳含量检测结果;对所述多个炉渣碳含量检测结果求取均值,根据均值结果碳含量质量与实际进入燃煤机组的化石燃料类型的质量百分比,确定对应化石燃料类型的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采用步骤S510~550相同的方法获得各化石燃料类型的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变量进行不同化石燃料类型燃烧炉渣中参与未燃烧碳量计算,获得与化石燃料类型关联度较高的化石燃料燃烧不充分炉渣碳含量损失情况,达到了为后续计算实际化石燃料燃烧碳排放提供优化参考,实现进行碳排放较为精准计算的技术效果。
S600:根据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获取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各个化石燃料类型的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结合对应化石燃料类型的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化石燃料损耗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对各个化石燃料类型的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获取各个化石燃料类型的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生成最终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所述收到基化石燃烧碳含量为实际燃烧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化石燃料碳含量。
S700:根据所述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生成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生成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700还包括:
S710: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碳排放系数集合、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低位发热系数集合;
S720:获取碳排放计算公式:
其中,为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A0为化石燃料质量信息,为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Ah为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Az为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B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供电煤耗系数,Q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系数,R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K为统计周期内化石燃料类型总和;
S730:根据所述碳排放系数集合、所述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所述低位发热系数集合对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赋值;
S740:将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输入赋值后的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生成所述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各个化石燃料类型对应的已知碳排放系数、供电煤耗系数与低位发热系数,构成碳排放系数集合、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低位发热系数集合。
为提高碳排放量计算的准确度,本实施例获取碳排放计算公式:
其中,为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A0为化石燃料质量信息,为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Ah为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Az为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B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供电煤耗系数,Q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系数,R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K为统计周期内化石燃料类型总和。
根据所述碳排放系数集合、所述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所述低位发热系数集合对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赋值,将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输入赋值后的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生成所述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同时根据各个化石燃料类型的化石燃料质量进行权重分配,根据权重分配结果与各个化石燃料类型的单位供电碳排放量进行加权计算,获得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电力生产的单位供电量碳排放量。
本实施例通过构建单位供电碳排放计算公式,并获取各个化石燃料类型的碳排放系数、供电煤耗系数与低位发热系数获得各个类型化石燃料的单位供电量碳排放量,结合各个化石燃料类型在预设规则电力生产中的燃料质量占比进行权重计算,获得预设规则电力生产的单位供电量碳排放量,达到了实际获得的单位供电碳排放量与电力生产的化石燃料类型以及用量和损耗状况贴合度跟高,碳排放量计算准确度更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燃煤机组的上煤输送装置上传化石燃料基本信息,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类型和化石燃料质量信息;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实现了从化石燃料运输维度进行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优化。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实现了从燃料废气携带未燃烧碳导致实际碳排放降低维度进行收到基燃料碳含量优化。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实现了从燃烧未充分产生含碳炉渣维度进行收到基燃料碳含量优化。根据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优化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根据所述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生成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达到了结合燃煤机组工况准确进行燃煤机组碳排放计算,便于进行燃煤机组碳排放规划和机组工况运行调整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350还包括:
S351:获取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δn表征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An-1表征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An表征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vi表征第i料仓料位对应的体积,p表征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密度;
S352:获取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ζi表征第i料仓的损耗系数,vi为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vi1为第i料仓开仓料位,ai表征测定的出仓化石燃料质量;
S353:根据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输送通道损失系数;
S354:根据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料仓损耗系数;
S355:将所述输送通道损失系数和所述料仓损耗系数求和,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反映化石燃料的输送损失情况,基于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进行调整,获得更为接近参与燃烧的化石燃料质量。本实施例对于化石燃料在化石燃料通道上发生燃料损耗的损耗计算方法不做限制,优选的,通过获取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和料仓损耗系数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获取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计算获得的较为准确具有可信性的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在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中,δn表征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An-1表征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An表征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vi表征第i料仓料位对应的体积,p表征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密度。
获取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计算获得的较为准确具有可信性的料仓损耗系数,在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中,ζi表征第i料仓的损耗系数,vi为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vi1为第i料仓开仓料位,ai表征测定的出仓化石燃料质量。
调取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获得进入各个输送通道的各类型化石燃料对应的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各个化石燃料类型的化石燃料密度,化石燃料类型对应的存储料仓体积以及料仓未开仓是的料位以及开仓放料后化石燃料料位数据。对应带入所述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以及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中,计算输送通道损失系数和料仓损耗系数,将所述输送通道损失系数和所述料仓损耗系数求和,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本实施例通过构建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以及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并调用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结合各类型化石燃料的密度信息,计算获得与当前进入燃煤机组的燃料损失状况关联性更强,燃料运输损失具有参考性的损耗系数,实现精确计算燃料燃烧使用量,提高碳排放计算精确度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输送通道损失系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353还包括:
S353-1: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获取多组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
S353-2:根据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获取第一料仓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直到第j料仓的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料仓直到所述第j料仓分布于所述第n输送通道上;
S353-3:根据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遍历所述多组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一料仓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直到第j料仓的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获取多个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
S353-4:对所述多个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求取均值,确定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
S353-5:将第一输送通道损耗系数、所述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直到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加和,生成所述输送通道损失系数。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获得输送通道损失系数的具体计算方法为,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获取多组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
根据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获取分布于所述第n输送通道上的第一料仓直到所述第j料仓的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将所述多组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一料仓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直到第j料仓的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带入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获取多个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对所述多个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求取均值,确定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
采用相同方法依次计算获得第一输送通道损耗系数、直至第n输送通道直到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将第一输送通道损耗系数、所述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直到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加和,生成所述输送通道损失系数。
本实施例通过基于单一通道的多组燃料输送记录数据计算获得单一通道的多个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并基于均值计算获得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均值结果作为单一通道的输送通道损耗系数,提高了单输送通道的输送通道损耗系数的可信度,避免缺陷数据计算获得的输送通道损耗系数作为该通道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导致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存在缺陷,相较于现有技术达到了获得与当前输送化石燃料的输送损失状况贴合度更高的输送通道损耗系数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料仓损耗系数,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步骤S354还包括:
S354-1:根据所述料仓记录数据,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获取多组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记录数据、第i料仓开仓料位记录数据和第i料仓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标定数据;
S354-2:根据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遍历所述多组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记录数据、所述第i料仓开仓料位记录数据和所述第i料仓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标定数据,生成多个第i料仓损耗系数;
S354-3:对所述多个第i料仓损耗系数求取均值,确定第i料仓损耗系数;
S354-4:对第一料仓损耗系数、所述第i料仓损耗系数直到第M料仓损耗系数求和,生成所述料仓损耗系数。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记录数据为所述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数据,所述第i料仓开仓料位记录数据为所述第i料仓开仓料位数据,所述第i料仓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标定数据为测定的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数据。
将所述多组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记录数据、所述第i料仓开仓料位记录数据和所述第i料仓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标定数据,分别带入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计算生成多个第i料仓损耗系数,对所述多个第i料仓损耗系数求取均值,确定第i料仓损耗系数,对第一料仓损耗系数、所述第i料仓损耗系数直到第M料仓损耗系数求和,生成所述料仓损耗系数。
本实施例通过基于单一料仓的多组燃料存储记录数据计算获得单一料仓的多个料仓损耗系数,并基于均值计算获得料仓损耗系数均值结果作为单一料仓的料仓损耗系数,提高了单存储料仓的料仓损耗系数的可信度,避免缺陷数据计算获得的料仓损耗系数作为该料仓的参考料仓损耗系数导致料仓损耗状况与实际料仓损耗存在偏差的情况,相较于现有技术达到了提高料仓损耗系数与当前存储化石燃料的料仓存储损失状况贴合度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基于与前述实施例中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
基础信息上传模块11,用于通过燃煤机组的上煤输送装置上传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类型和化石燃料质量信息;
燃料信息匹配模块12,用于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
输送损失计算模块13,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飞灰损失计算模块14,用于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
燃烧损失计算模块15,用于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
燃料碳含量计算模块16,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获取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
碳排放量生成模块17,用于根据所述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生成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损失计算模块13还包括:
输送通道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获取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直到第N输送通道;
料仓序列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获取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直到第M料仓,其中,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分布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的连接阀门处;
输送记录调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输送记录数据;
料仓记录调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料仓记录数据;
输送损失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损失确定单元还包括:
通道损耗公式获得单元,用于获取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δn表征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An-1表征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An表征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vi表征第i料仓料位对应的体积,p表征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密度;
料仓损耗公式获得单元,用于获取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ζi表征第i料仓的损耗系数,vi为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vi1为第i料仓开仓料位,ai表征测定的出仓化石燃料质量;
通道损失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输送通道损失系数;
料仓损失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料仓损耗系数;
输送损失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损失系数和所述料仓损耗系数求和,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通道损失计算单元还包括:
通道动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获取多组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
料仓动态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获取第一料仓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直到第j料仓的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料仓直到所述第j料仓分布于所述第n输送通道上;
数据计算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遍历所述多组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一料仓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直到第j料仓的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获取多个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
均值计算执行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求取均值,确定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
输送通道损失单元,用于将第一输送通道损耗系数、所述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直到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加和,生成所述输送通道损失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料仓损失计算单元还包括:
料仓数据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料仓记录数据,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获取多组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记录数据、第i料仓开仓料位记录数据和第i料仓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标定数据;
料仓损耗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遍历所述多组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记录数据、所述第i料仓开仓料位记录数据和所述第i料仓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标定数据,生成多个第i料仓损耗系数;
均值系数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第i料仓损耗系数求取均值,确定第i料仓损耗系数;
料仓损耗总计单元,用于对第一料仓损耗系数、所述第i料仓损耗系数直到第M料仓损耗系数求和,生成所述料仓损耗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飞灰损失计算模块14还包括:
取样烟道获得单元,用于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获取飞灰检测取样烟道序列;
烟道分类执行单元,用于遍历所述飞灰检测取样烟道序列进行形貌特征分类,生成形貌分类结果,其中,所述形貌分类结果包括圆筒形烟道、矩形烟道和拱形烟道;
采样位点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圆筒形烟道、所述矩形烟道和所述拱形烟道进行采样点分布,获取采样位置分布结果;
飞灰检测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采样位置分布结果进行飞灰采样,通过所述飞灰检测装置,多个飞灰碳含量检测结果;
检测均值计算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飞灰碳含量检测结果求取均值,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燃烧损失计算模块15还包括:
炉渣时区获得单元,用于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炉渣生成时区;
采样时区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炉渣生成时区进行划分,生成多个炉渣采样时区;
采样结果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炉渣采样时区,对炉渣进行等数采样,获取炉渣采样结果;
炉渣检测执行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炉渣监测装置对所述炉渣采样结果进行检测,生成多个炉渣碳含量检测结果;
燃烧损失确定单元,用于对所述多个炉渣碳含量检测结果求取均值,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
进一步的,所述碳排放量生成模块17还包括:
相关系数确定单元,用于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碳排放系数集合、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低位发热系数集合;
碳排放公式获得单元,用于获取碳排放计算公式:
其中,为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A0为化石燃料质量信息,为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Ah为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Az为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B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供电煤耗系数,Q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系数,R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K为统计周期内化石燃料类型总和;
公式赋值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碳排放系数集合、所述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所述低位发热系数集合对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赋值;
碳排放量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输入赋值后的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生成所述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综上所述的任意一项方法或者步骤可作为计算机指令或程序存储在各种不限类型的计算机存储器中,通过各种不限类型的计算机处理器识别计算机指令或程序,进而实现上述任一项方法或者步骤。
基于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改进和修饰,皆应落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系统,所述系统和燃煤机组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燃煤机组的上煤输送装置上传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类型和化石燃料质量信息;
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
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获取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直到第N输送通道;
根据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获取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直到第M料仓,其中,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分布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的连接阀门处;
根据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输送记录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料仓记录数据;
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包括:
获取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δn表征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An-1表征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An表征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vi表征第i料仓料位对应的体积,p表征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密度;
获取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ζi表征第i料仓的损耗系数,vi为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vi1为第i料仓开仓料位,ai表征测定的出仓化石燃料质量;
根据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输送通道损失系数;
根据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料仓损耗系数;
将所述输送通道损失系数和所述料仓损耗系数求和,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
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
根据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获取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
根据所述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生成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包括:
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碳排放系数集合、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低位发热系数集合;
获取碳排放计算公式:
其中,为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A0为化石燃料质量信息,/>为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Ah为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Az为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B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供电煤耗系数,Q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系数,R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K为统计周期内化石燃料类型总和;
根据所述碳排放系数集合、所述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所述低位发热系数集合对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赋值;
将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输入赋值后的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生成所述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输送通道损失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获取多组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
根据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获取第一料仓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直到第j料仓的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料仓直到所述第j料仓分布于所述第n输送通道上;
根据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遍历所述多组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记录数据、第一料仓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直到第j料仓的存储后料位记录数据,获取多个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
对所述多个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求取均值,确定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
将第一输送通道损耗系数、所述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直到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加和,生成所述输送通道损失系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料仓损耗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料仓记录数据,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获取多组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记录数据、第i料仓开仓料位记录数据和第i料仓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标定数据;
根据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遍历所述多组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记录数据、所述第i料仓开仓料位记录数据和所述第i料仓出仓化石燃料质量标定数据,生成多个第i料仓损耗系数;
对所述多个第i料仓损耗系数求取均值,确定第i料仓损耗系数;
对第一料仓损耗系数、所述第i料仓损耗系数直到第M料仓损耗系数求和,生成所述料仓损耗系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包括:
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获取飞灰检测取样烟道序列;
遍历所述飞灰检测取样烟道序列进行形貌特征分类,生成形貌分类结果,其中,所述形貌分类结果包括圆筒形烟道、矩形烟道和拱形烟道;
对所述圆筒形烟道、所述矩形烟道和所述拱形烟道进行采样点分布,获取采样位置分布结果;
根据所述采样位置分布结果进行飞灰采样,通过所述飞灰检测装置,多个飞灰碳含量检测结果;
对所述多个飞灰碳含量检测结果求取均值,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包括:
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炉渣生成时区;
对所述炉渣生成时区进行划分,生成多个炉渣采样时区;
根据所述多个炉渣采样时区,对炉渣进行等数采样,获取炉渣采样结果;
通过所述炉渣监测装置对所述炉渣采样结果进行检测,生成多个炉渣碳含量检测结果;
对所述多个炉渣碳含量检测结果求取均值,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
6.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基础信息上传模块,用于通过燃煤机组的上煤输送装置上传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其中,所述化石燃料基本信息包括化石燃料类型和化石燃料质量信息;
燃料信息匹配模块,用于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化石燃料料仓序列;
输送损失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和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生成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飞灰损失计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飞灰检测装置对飞灰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
燃烧损失计算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燃煤机组的炉渣监测装置对炉渣碳含量进行检测,获取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
燃料碳含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对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进行调整,获取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
碳排放量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收到基化石燃料碳含量按照预设规则进行碳排放计算,生成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输送损失计算模块还包括:
输送通道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输送通道序列,获取第一输送通道、第二输送通道直到第N输送通道;
料仓序列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化石燃料料仓序列,获取第一料仓、第二料仓直到第M料仓,其中,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分布在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的连接阀门处;
输送记录调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送通道、所述第二输送通道直到所述第N输送通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输送记录数据;
料仓记录调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料仓、所述第二料仓直到所述第M料仓,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调取料仓记录数据;
输送损失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输送损失确定单元还包括:
通道损耗公式获得单元,用于获取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δn表征第n输送通道损耗系数,An-1表征第n输送通道进口化石燃料质量,An表征第n输送通道出口化石燃料质量,vi表征第i料仓料位对应的体积,p表征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密度;
料仓损耗公式获得单元,用于获取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
其中,ζi表征第i料仓的损耗系数,vi为第i料仓未开仓料位,vi1为第i料仓开仓料位,ai表征测定的出仓化石燃料质量;
通道损失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输送通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输送记录数据和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输送通道损失系数;
料仓损失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料仓损耗系数计算公式调取所述料仓记录数据,计算料仓损耗系数;
输送损失确定单元,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损失系数和所述料仓损耗系数求和,确定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失系数;
碳排放量生成模块还包括:
相关系数确定单元,用于遍历所述化石燃料类型,匹配碳排放系数集合、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低位发热系数集合;
碳排放公式获得单元,用于获取碳排放计算公式:
其中,为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A0为化石燃料质量信息,/>为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Ah为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Az为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B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供电煤耗系数,Q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系数,Rk为第k类型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K为统计周期内化石燃料类型总和;
公式赋值执行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碳排放系数集合、所述供电煤耗系数集合与所述低位发热系数集合对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赋值;
碳排放量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化石燃料质量信息、所述化石燃料第一损耗系数、所述化石燃料第二损失系数和所述化石燃料第三损失系数输入赋值后的所述碳排放计算公式,生成所述单位供电量的碳排放量。
CN202211324975.0A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616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4975.0A CN115616139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24975.0A CN115616139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6139A CN115616139A (zh) 2023-01-17
CN115616139B true CN115616139B (zh) 2023-12-12

Family

ID=84865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24975.0A Active CN115616139B (zh) 2022-10-27 2022-10-27 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613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2000A (zh) * 2015-10-29 2016-01-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燃煤电厂碳排放量的精确测量方法
CN110942247A (zh) * 2019-11-25 2020-03-31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分析电力碳排放影响因素和碳排放效率的评价方法
CN113640466A (zh) * 2021-08-03 2021-11-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排放强度测量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3744079A (zh) * 2021-07-27 2021-12-03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优化运行方法
CN114548797A (zh) * 2022-02-25 2022-05-2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电机组碳排放指标核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4611845A (zh) * 2022-05-12 2022-06-10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碳排放量的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1574B (zh) * 2018-11-02 2021-07-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用于调峰的近零碳排放整体煤气化联合发电工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42000A (zh) * 2015-10-29 2016-01-13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燃煤电厂碳排放量的精确测量方法
CN110942247A (zh) * 2019-11-25 2020-03-31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一种分析电力碳排放影响因素和碳排放效率的评价方法
CN113744079A (zh) * 2021-07-27 2021-12-03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优化运行方法
CN113640466A (zh) * 2021-08-03 2021-11-1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碳排放强度测量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4548797A (zh) * 2022-02-25 2022-05-2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火电机组碳排放指标核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4611845A (zh) * 2022-05-12 2022-06-10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碳排放量的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碳排放指标的区域电网燃煤机组负荷调度;刘进雄 等;《湖北电力》;第33卷(第4期);第33-35页 *
燃煤电厂关键排放因子对碳排放量影响研究;王小龙;《山东化工》;第48卷(第23期);第239-243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6139A (zh)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2284B (zh) 一种中速磨煤机组入口一次风量整体软测量方法
CN111754093B (zh) 一种基于煤质预测和pso-svm的飞灰含碳量预测方法
CN106650068B (zh) 一种预测燃煤电厂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CN104750131B (zh) 一种基于参数辨识的流化床温度控制方法
CN102032590A (zh) 基于精确测量系统的锅炉燃烧优化控制系统和优化控制方法
CN106191350B (zh) 基于定点雷达的高炉下部风口工作状况评估方法
CN102460018B (zh) 尤其矿物燃料锅炉燃烧室内燃烧过程的控制方法和燃烧系统
CN109492319B (zh) 一种火电厂锅炉烟气含氧量软测量方法
CN112330179B (zh) 一种基于改进熵权法的配煤掺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CN102399594B (zh) 一种在线优化“德士古气化炉”运行工况的方法
CN107476903A (zh) 一种增压柴油机egr性能评估及最佳egr率确定方法
CN115616139B (zh) 一种提高碳排放计算准确率的方法及系统
CN111881405A (zh) 一种燃煤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的实时计算方法
CN108197723B (zh) 煤电机组供电煤耗与污染物排放的优化节能调度方法
CN112989694B (zh) 受热面灰污区段化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9376501B (zh) 一种发电锅炉燃煤碳氧化因子在线软测量方法
CN110598185B (zh) 一种焦炉炼焦单耗影响因素排序方法及系统
CN116805065B (zh) 一种煤粉加热炉燃烧器监测数据智能管理方法
CN114187976A (zh) 一种基于实时测量数据的氧量预测方法
CN116308474A (zh) 一种入炉动态煤耗成本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6651094B (zh) 一种基于等效节能量的企业能效评价方法
CN115145152A (zh) 一种锅炉燃烧与脱硝过程协同优化控制的方法
CN114842918A (zh) 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烧结混合料自动加水方法
AU332509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combustion plant
CN115166152A (zh) 一种基于bp算法的烟气含氧量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