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7161A -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7161A
CN115607161A CN202211174194.8A CN202211174194A CN115607161A CN 115607161 A CN115607161 A CN 115607161A CN 202211174194 A CN202211174194 A CN 202211174194A CN 115607161 A CN115607161 A CN 115607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robe
needle
bipolar
main body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41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07161B (zh
Inventor
侯晋轩
燕自保
肖家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ZKKL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ZKKL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ZKKL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ZKKL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741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71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7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7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07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71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5/262Needle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bioelectric or biomagnetic signals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25Bioelectric electrodes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包括微探针主体,所述的微探针主体包括测量部,主体部和电连接部;所述微探针主体包括沿所述微探针主体轴向平行设置的正极与负极;所述测量部为内凹设置;所述测量部沿着内凹面隆起的高点分别为电极的正极与负极测量位;在所述探针主体部以及测量部内凹面设置由绝缘层;通过微探针的正负极测量微小结节以及病变组织的电信号;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检测系统,包含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以及电信号输出系统、信号调节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微探针安装组件,通过单针双极微探针检测系统微小病变进行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针电极,具体涉及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流在生物体内是靠离子传导的,在电极与溶液界面上需要将离子电流转变为电子电流或者将电子电流转变为离子电流,从何使得生物体和仪器体系构成电流回路。当电极与人体接触时,在电极上产生电位,电极实质上完成了将人体内离子可以转为在金属电极直至前置放大器中的流动电子。医用电极主要分为检测电极和刺激电极,由于生物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是的生物体内各个部分的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生物体内不同部位或细胞内外的电位不等,测量不同部位的点位需要用电极把这个部位的电位引导到电位测量仪器上进行测量。不同种类的细胞的电位及电频等存在差异,特别是正常细胞与癌变细胞之间的却别明显,现阶段采用电极对病变的细胞或组织进行检测,并联合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对早期的病变发现,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一种用于阻抗或电阻检测的手持探测电极,公开了由金属导体,海绵,绝缘套筒,绝缘外壳组成的电极结构,其适合于手持使用,用于测量生物阻抗、电阻,在电极的头部装有吸附了导电液体的圆柱状海绵或者泡棉,为电信号的检测提供缓冲作用;现有技术纳秒脉冲肿瘤单针双极电极,包括正极、负极,单针双极电极由数节段组成,尾部节段外套底座,底座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尾部节段接地作为负极,内有纳秒脉冲传输电缆;该技术方案在一根电极上同时包含有正负极,尖端为正极,尾端为负极,中间以绝缘层包裹隔绝,通过穿刺对深部的肿瘤进行治疗;现有技术一种单针双极性射频消融电极针,公开了一种消融电极针的结构,述电极针主体由正电极体、绝缘体和负电极体组成,正、负电极体与射频发生器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在电极针主体的端部正、负电极体左右对称的设置于绝缘体的两侧,绝缘体将所述正、负电极体彼此绝缘,通过调节调节绝缘手柄管对电极针主体进行控制。
在实际检测中,结节大小大多以小于5mm的称为微小结节,6-8mm的为部分实性结节,大于8mm的则怀疑为癌前病变,然而,越早对病变部分进行准确检测,并依据检测的结果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愈的效果。现有技术中对电极针大多需要对组织等进行穿刺,对患者照成了比较大的痛苦。此外,目前测量电极的尺寸相对比较大,对于一些早期的结节和病变的微小,在检测的过程中容易将病变组织或结节与实际无病变的组织之间进行接触,无法单独的对病变部分进行检测,进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在一些双针电极中,正负极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大,在两个电极点位之间存在较多的间隔组织以及组织液,对测量的结果照成不利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出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探针主体,所述的微探针主体包括测量部,主体部和电连接部;所述微探针主体包括沿所述微探针主体轴向平行设置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测量部为内凹设置;所述测量部沿着内凹部隆起的高点分别为电极的正极与负极测量位;在所述探针主体部以及测量部内凹部设置由绝缘层,测量部顶端的正极与负极为电导通;所述微探针的直径不超过5mm。
进一步的,测量部的前端面为内凹设置,内凹面可以为“V”型、“U”型或斜面结构的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微探针主体由单根针头沿着轴向轴线分割的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所述第一半针和所述第二半针的剖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的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端面为正极与负极的电导通端面;所述第一半针与第二半针通过粘合剂沿剖面牢固粘合;所述第半针和第二半针由单针沿着中轴线剖面切割得到,沿着剖面在两个半针的顶部做倒角加工,使得两个半针沿着剖面由UV胶固定粘接后,形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内凹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针和所述第二半针后端为电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的粘合后为同心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的接线端为周向错位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部正负电极之间的间距L不大于3.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探针径向长度为60mm,其中后端装配长度为5mm。
进一步的,在其他微探针的结构中,所述的微探针包括沿径向设置的第一刻槽和第二刻槽;所述刻槽为高点设置为探针的内凹面;围绕所述的微探针表面均匀涂敷第一层绝缘层,在所述第一刻槽和所述第二刻槽内镀上导电层;在所述刻槽及微探针本体上均匀涂敷第二层绝缘层;在所述导电层靠近顶端和底端部分露出导电层,所述凹面高点处露出的导电层在前端得到正、负测量电极头和在后端的为电连接接头。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检测系统,包括微探针主体,所述的微探针主体包括测量部,主体部和电连接部;所述微探针主体包括沿所述微探针主体轴向平行设置的正极与负极;所述测量部为内凹设置;所述测量部沿着内凹面隆起的高点分别为电极的正极与负极测量位;在所述探针主体部以及测量部内凹面设置由绝缘层;所述微探针的直径不超过5mm;还包括电信号输出系统、信号调节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微探针安装组件;通过电型号输出系统对待检测的部位输出特定电信号;通过信号调节控制系统针对不同的组织或病变部位调节输入电信号特性;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反馈的电信号数据进行采集;微探针安装组件为连接微探针与各个系统之间的组件。
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单根探针一分为二在合并,或者将探针的对应侧面刻槽并镀层的方式,并在微探针的表面进行绝缘膜涂覆,使得单跟探针上实现正负双极,将探针的直径降低到不超过5mm;对于癌症早期的结节通常在5-8mm,早期的微小结节可能在5mm以下,传统的双极探针前端整体接触到组织和组织液,重复测量中传统双极探针前端会留存组织或组织液,对后续的测量造成误差影响;本发明提出的方案中,首先将探针的直径尺寸降低,同时在对微结节和组织测量时,将微探针接近带测量结节或组织时,由于结节本身具备柔软的性能,会凹陷在探针的内凹面,内凹面的电绝缘,并且测试的过程中能够避免组织液或者组织物在两个探针之间进行残留,不会因为重复测量中穿透组织导致两个电极之间的组织或组织液进行导通影响测量的数据准确,使得最终的测量数据误差更小,准确性提高,更有利于对疾病的检测。
此外,微探针的正负极在测量部的顶端水平布置,能够避免电极探针的正负极轴向前后布置的设置时,为了测量需要对组织进行穿刺造成伤害;在面对小结节和初期病灶时,前后电极的间距不一定与待测量组织的厚度等匹配,进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本发明中的微探针能很好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针双极微探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针双极微探针的测量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单针双极微探针的测量部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单针双极微探针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微探针主体;2、绝缘层;3、电连接部;4、主体部;5、测量部;6、第一半针;7、第二半针;8、正极测量位;9、负极测量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探针主体1,所述的微探针主体1包括测量部5,主体部4和电连接部3;所述微探针主体1包括沿所述微探针主体轴向平行设置的正极和负极;所述测量部为内凹设置;所述测量部沿着内凹部隆起的高点分别为电极的正极测量位8与负极测量位9;在所述探针主体部1的周面以及测量部5 内凹部上设置由绝缘层,测量部顶端的正极与负极为电导通;所述微探针的直径不超过5mm。
参见附图3,测量部的前端面为内凹设置,内凹面可以为“V”型、“U”型或或斜面结构;其中“U”型内凹面结构在附图中未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知晓其对应结构;其中测量部顶面测量点位具备一定的宽度,附图仅为示意图。
进一步的,所述微探针主体1由单根针头沿着轴向轴线分割的第一半针6和第二半针7,所述第一半针6和所述第二半针7的剖面设置有绝缘层2,所述的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端面为正极与负极的电导通端面;所述第一半针与第二半针通过粘合剂沿剖面牢固粘合;所述第半针和第二半针由单针沿着中轴线剖面切割得到,沿着剖面在两个半针的顶部做倒角加工,使得两个半针沿着剖面由UV胶固定粘接后,形成中间低两边高的内凹结构;在第一半针6 与第二半针7的周面上均涂覆有绝缘层,仅测量部的顶面以及电连接部未涂覆绝缘层,能够进行电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针6和所述第二半针7后端为电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的粘合后为同心设置,微探针主体1为长圆柱状结构,在一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半针6与第二半针7可以为非标准的半圆柱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的接线端为周向错位设置,使得在微探针接连过程中降低电失效的概率,降低制备的施工难度,提高良平率。
进一步的,参见附图3,所述测量部正负电极之间的间距L不大于3.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探针径向长度为60-65mm,其中后端装配长度为5-10mm。
进一步的,在未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微探针包括沿径向设置的第一刻槽和第二刻槽;所述刻槽为高点设置为探针的内凹面;围绕所述的微探针表面均匀涂敷第一层绝缘层,在所述第一刻槽和所述第二刻槽内镀上导电层;在所述刻槽及微探针本体上均匀涂敷第二层绝缘层;在所述导电层靠近顶端和底端部分露出导电层,所述凹面高点处露出的导电层在前端得到正、负测量电极头和在后端的为电连接接头;测量部的前端面为内凹设置,内凹面可以为“V”型、“U”型或其他类似的形状。
参见附图4,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检测系统,包括微探针主体,所述的微探针主体包括测量部,主体部和电连接部;所述微探针主体包括沿所述微探针主体轴向平行设置的正极与负极;所述测量部为内凹设置;所述测量部沿着内凹面隆起的高点分别为电极的正极与负极测量位;在所述探针主体部以及测量部内凹面设置由绝缘层;所述微探针的直径不超过5mm;还包括电信号输出系统、信号调节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微探针安装组件;通过电型号输出系统对待检测的部位输出特定电信号;通过信号调节控制系统针对不同的组织或病变部位调节输入电信号特性;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对反馈的电信号数据进行采集;微探针安装组件为连接微探针与各个系统之间的组件。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申请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申请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探针主体,所述的微探针主体包括测量部,主体部和电连接部;所述微探针主体包括沿所述微探针主体轴向平行设置的正极与负极;所述测量部为内凹设置;所述测量部沿着内凹面隆起的高点分别为电极的正极测量位与负极测量位;在所述探针主体部的周面以及测量部内凹面设置由绝缘层;所述微探针的直径不超过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探针主体由单根针头沿着轴向轴线分割的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所述第一半针和所述第二半针的剖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的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端面为正极与负极的电导通端面;所述第一半针与第二半针通过粘合剂沿剖面牢固粘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针和所述第二半针后端为电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的粘合后为同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针和第二半针的接线端为周向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部正负电极之间的间距L不大于3.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探针径向长度为60mm,其中后端装配长度为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探针包括沿径向设置的第一刻槽和第二刻槽;所述刻槽为高点设置为探针的内凹面;围绕所述的微探针表面均匀涂敷第一层绝缘层,在所述第一刻槽和所述第二刻槽内镀上导电层;在所述刻槽及微探针本体上均匀涂敷第二层绝缘层;在所述导电层靠近顶端和底端部分露出导电层,所述凹面高点处露出的导电层在前端得到正、负测量电极头和在后端的为电连接接头。
9.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检测系统,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针双极微探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信号输出系统、信号调节控制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微探针安装组件。
CN202211174194.8A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Active CN1156071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4194.8A CN115607161B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4194.8A CN115607161B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7161A true CN115607161A (zh) 2023-01-17
CN115607161B CN115607161B (zh) 2024-02-23

Family

ID=84858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4194.8A Active CN115607161B (zh) 2022-09-26 2022-09-26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7161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1129A (zh) * 2012-12-11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测试工具
US20130237795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Carefusion 2200, Inc. Performance concentric electromyography needle
US20150094717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ome-shaped bipolar electrode assembly
CN104688333A (zh) * 2014-12-17 2015-06-10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针双极性射频消融电极针及其射频电极裸露面积调节方法
CN107485385A (zh) * 2017-09-15 2017-12-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超高通量高时空分辨率活体神经元活动检测系统
CN110286256A (zh) * 2019-07-22 2019-09-2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检测装置
CN111956486A (zh) * 2020-08-18 2020-11-20 李兵旗 一种艾灸针刺复合式神经理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37795A1 (en) * 2012-03-09 2013-09-12 Carefusion 2200, Inc. Performance concentric electromyography needle
CN102981129A (zh) * 2012-12-11 2013-03-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源测试工具
US20150094717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Dome-shaped bipolar electrode assembly
CN104688333A (zh) * 2014-12-17 2015-06-10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针双极性射频消融电极针及其射频电极裸露面积调节方法
CN107485385A (zh) * 2017-09-15 2017-12-1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超高通量高时空分辨率活体神经元活动检测系统
CN110286256A (zh) * 2019-07-22 2019-09-2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检测装置
CN111956486A (zh) * 2020-08-18 2020-11-20 李兵旗 一种艾灸针刺复合式神经理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7161B (zh) 2024-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99147A (en) Intraventricular multielectrode cardial mapping probe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EP2884930B1 (en) Electrophysiology catheter design
US8147486B2 (en) Medical devic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US5545201A (en) Bipolar active fixation lead for sensing and pacing the heart
EP0588864A1 (en) Combination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ablation catheter and high-performance filter system
US20170296084A1 (en) Cardiac mapping catheter
US7860581B2 (en) Implantable lead with a stimulating electrode and a mapping electrode that is electrically disconnectable
US10517667B2 (en) Catheter tip with microelectrodes
US20030074031A1 (en) Micro terminal connector
AU1680300A (en) Improved amagnetic catheter and method for single-catheter multiple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recording, tridimensionally localizable and guided onto the arhythmogenic substrate by body surface magnetocardiographic mapping
WO2006025894A1 (en) Composite material braided insulator
JPS6260569A (ja) 心臓ペ−スメ−カ−電極
CN112869874A (zh) 电极装置、医疗导管和消融系统
CN116370062B (zh) 一种用于心脏标测和消融的导管头端及导管
CN112998845B (zh) 一种多电极消融针以及多电极消融针电极间距的确定方法
CN115607161A (zh) 一种单针双极微探针及其检测系统
GB2508956A (en) Electrosurgical plasma apparatus having a braided tubular conductor
WO2022088802A1 (zh) 电生理标测导管装置
CN220477595U (zh) 一种平行双电极针
US20180000541A1 (en) Ablation catheter with electrodes
CN219000483U (zh) 心包穿刺针及其组件
CN105559778A (zh) 一种用于长期脑电信号采集的脑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215651496U (zh) 电极装置、医疗导管和消融系统
CN217488648U (zh) 生物阻抗检测导管
EP2459272B1 (en) 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electrogram recording cathe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