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0624B -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0624B
CN115600624B CN202211283703.0A CN202211283703A CN115600624B CN 115600624 B CN115600624 B CN 115600624B CN 202211283703 A CN202211283703 A CN 202211283703A CN 115600624 B CN115600624 B CN 115600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
remote control
module
management
control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837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600624A (zh
Inventor
刘歆
彭涛
廖征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infosec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infosec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infosec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infosec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8370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0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0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0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600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0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06K17/002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the arrangement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interrogation of grouped or bundled articles tagged with wireless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5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 G06F21/46Structures or tool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uthentication by designing passwords or checking the strength of passwor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ioethic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所述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包括:印章模组、印章存管装置、RFID读写器、无线标签、管理终端、高拍仪以及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本发明实现了对印章环境、用印人员和盖章流程的全过程监督管理,规范了印章使用流程,降低了印章使用的风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印章存管便捷性差、时间成本高、难以风控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智能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印章主要采取人工管理的方式,例如在公司总部及各下级部门分别设置2名印章专管员,负责印章的安全保管和规范使用。但是人工管理方式下,由于印章数量和种类较多且日常需求随机性高,取用频繁,人工登记取用人/归还人的方式手续繁琐、效率低下,可能导致印章使用失控。而印章的使用记录通常采用纸质登记的方法,印章使用记录零散,缺乏印章的整体的过程记录,缺少集中的数据监控和实时的状态监管,无法保证印章的安全可控,出现问题难以追溯,并且不能做到印章的授权验存取、取用引导、乱序归还、异常告警等方面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导致人工及时间成本较高、事故责任难以追溯。
现有技术CN111602983A公开了一种钥匙智能管理柜及其储存钥匙的方法,该管理柜的柜体底部固定有电气箱,所述电气箱中安装有用于对和钥匙绑定的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进行读写的UHF读写器,电气箱上安装有用于读取高频HF磁卡的HF读写器,电气箱中安装有触摸屏。该一种钥匙智能管理柜及其储存钥匙的方法,通过在每把车辆钥匙上张贴独立的电子标签,然后通过RFID读写器读取,从而能够判断每次放入、取出车辆钥匙,从而实现自动记录,而通过授权打开的方式,可以监控车辆钥匙的接触人,从而最终责任到人,也便于追责、记录,能够对车钥匙、车辆合格证进行溯源追踪,从而责任到人,便于后期出现纠纷时进行溯源。
现有技术CN206785208U公开了一种基于RFID的智能保险柜装置,包括存放贵重物品的柜体、柜门、RFID电子标签、RFID读写器以及远程智能终端;柜门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电子锁,柜门外侧表面设置有操作面板和显示屏;柜门内部中空并内置主控装置和电源装置;电源装置为主控装置供电,主控装置包括内置数据处理模块的主控制器、WiFi模块、报警装置和监控装置;RFID读写器内置无线网络模块,RFID电子标签贵重物品1对1绑定;主控制器与操作面板和显示屏以及电子锁相连接;主控制器通过WiFi模块与RFID读写器以及远程智能终端形成无线网络连接。利用RFID读写器对存放在保险箱内的贵重物品进行定时盘点,出入记录,所以信息直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发送到智能终端上,简单有效,方便管理。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以实现印章的自动存管,成为本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USB KEY集中存管方法及系统,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所述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包括:印章模组、印章存管装置、RFID读写器、无线标签、管理终端、高拍仪以及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
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用于存放管理印章模组;
所述印章存管装置与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标签有多个,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印章模组上;
所述RFID读写器对所述无线标签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与所述RFID读写器、管理终端分别通信连接;
所述管理终端与所述高拍仪通信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所述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包括下列步骤:
S1.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使用指令,并进行密码或指纹识别验证;
S2.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比对数据库确认取用人身份;若确认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确认通过,则向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发送用印请求,并执行步骤S3;
S3.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对用印请求进行审批,若审批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审批通过,则执行步骤S4;
S4.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选择指令,选择所需要的印章;所述智能控制器收到选择指令,向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对应门禁设备下发开启指令,使对应的抽屉打开;
S5.用章人取出印章模组,所述印章模组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断开通信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工作模式,RFID读写器对所述无线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实时对印章进行监控;
S6.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结束指令,所述智能控制器将印章的状态变化信息上传至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
S7.用章人使用印章进行盖章操作;
S8.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归还指令,并进行密码或指纹识别验证;
S9.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比对数据库确认取用人身份;若确认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确认通过,则向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发送还印请求,并执行步骤S10;
S10.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对还印请求进行审批,若审批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审批通过,则执行步骤S11;
S11.所述智能控制器收到还印请求审批通过的信息,向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对应门禁设备下发开启指令,使对应的抽屉打开;
S12.用章人放入印章模组,抽屉内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与所印章外壳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有线或无线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静默模式,所述印章模组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与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通信连接,上报印章位置、状态、使用记录信息;
S13.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完成指令,所述智能控制器向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对应门禁设备下发关闭指令,使对应的抽屉关闭,方法结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灵活、低成本、效率高、自主可控的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通过RFID读写器与无线标签之间的通信技术实现印章的便捷管理、自助取还,减少了对人工管理的依赖;实现控制器的授权存取、数据库的加密存储;通过远程平台的智能分析技术,实现印章的集中监控和全方位数字化管理,解决了印章现有存管效率低下、时间成本高、事故难追溯等问题,做到对印章环境、用印人员和盖章流程的全过程监督管理,严格管控用章人员权限,实时监督下级业务,从而达到规范印章使用流程,降低印章使用风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备方便灵活、低成本、效率高、自主可控等特点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智能管理领域。
如附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印章模组、印章存管装置、RFID读写器、无线标签、管理终端、高拍仪以及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用于存放管理印章模组;所述印章存管装置与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信连接;所述无线标签有多个,分别固定在印章模组上;所述RFID读写器对所述无线标签进行数据读写操作;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与所述RFID读写器、管理终端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管理终端与所述高拍仪通信连接。
所述印章模组用于印章的保护、使用及控制;所述印章模组包括印章、印章外壳、电池、显示屏、模组控制电路;所述无线标签固定安装在所述印章外壳的内部;所述模组控制电路采集印章的印章名称、盖章次数等信息;所述印章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在所述模组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显示所对应印章的印章名称、用印次数等信息;所述印章外壳的外部还设置有数据传输接口;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印章外壳的内部,用于给所述无线标签供电。所述印章模组内部尺寸可调节,支持牛角章、万字章、橡胶章等常见印章类型。所述印章固定在印章外壳内部,二者绑定后非授权不可拆卸。所述印章模组还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印章外壳上并与所述模组控制电路通信连接,用于在检测到印章的章面触碰到纸张时发送用章信号给所述模组控制电路。
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用于印章的安全存放及联网管理、权限控制。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包括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能够与所印章外壳的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进行通信连接。所述印章存管装置采用多抽屉式设计,每个抽屉用于存放一枚印章,每个抽屉内部均设置数据传输接口,用于与所印章外壳的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有线或无线连接,进而实现印章模组与所述智能控制器的通信连接。优选的,所述印章外壳的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为多个金属触点,所述抽屉内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为与所述多个金属触点对应设置的金属弹片。每个所述抽屉均单独安装有门禁设备,所述门禁设备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数据通信,用于接受智能控制器的监测控制。所述智能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印章存管装置上,用于进行印章管控,并通过网络与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信连接,将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内各个印章都状态、日志、报警等相关信息上传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安装有交互屏幕,所述交互屏幕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数据通信,用于接受用户的输入并向用户提供信息显示。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安装有活体指纹仪,所述活体指纹仪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数据通信,用于接受用户的指纹信息输入以实现用户的身份认证。
所述RFID读写器用于对所述印章模组进行信息收集上传和位置追踪。所述RFID读写器为多个,分别部署在印章室以及临近区域,例如走廊等,用于与所述无线标签进行数据读写操作,并与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信连接。当印章被带出印章室或者印章被屏蔽装箱,导致所述RFID读写器无法监控到印章时,所述RFID读写器向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发送报警,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置。
所述无线标签用于接收RFID读写器的数据读取操作。所述无线标签具有拆毁报警功能,当所述无线标签被破拆或损毁断裂时,发送报警信息给所述RFID读写器,进而将报警信息通过所述RFID读写器上传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置。
当所述印章模组放在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抽屉内时,抽屉内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与所印章外壳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有线或无线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静默模式,所述印章模组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与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通信连接,上报印章位置、状态、使用记录等信息。当所述印章从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取出后,所述印章模组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断开通信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工作模式,所述RFID读写器对所述无线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实时对印章进行监控,当印章被带出印章室或者印章被屏蔽装箱,导致所述RFID读写器无法监控到印章时,所述RFID读写器向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发送报警,通知管理人员及时处置。
所述管理终端和所述高拍仪负责用章过程的图像采集及取证。在用章人员盖章时,所述印章模组的所述感应装置发出用章信号给所述模组控制电路,所述模组控制电路经所述无线标签将印章的印章名称、盖章次数等信息发送给所述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接收信号并传输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过管理终端联动所述高拍仪对用章过程和用章人员进行拍照取证。高拍仪拍照后,将过程照片以及人员照片合成后通过所述管理终端传输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进行存储,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将图片信息、盖章记录、审批记录等信息进行关联,形成全息档案,以便检索审计。
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用于印章的管理、监控、审计等日常业务的操作,还可以与用户OA系统对接,接收OA系统传递的印章使用的审批指令、文件标题、印章名称、用章人等信息。
如附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该方法用于本发明的上述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S1.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使用指令,并进行密码或指纹识别验证。
S2.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比对数据库确认取用人身份;若确认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确认通过,则向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发送用印请求,并执行步骤S3。
S3.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对用印请求进行审批,若审批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审批通过,则执行步骤S4。
S4.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选择指令,选择所需要的印章;所述智能控制器收到选择指令,向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对应门禁设备下发开启指令,使对应的抽屉打开。
S5.用章人取出印章模组,所述印章模组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断开通信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工作模式,RFID读写器对所述无线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实时对印章进行监控。
S6.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结束指令,所述智能控制器将印章的状态变化信息上传至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
S7.用章人使用印章进行盖章操作。
S8.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归还指令,并进行密码或指纹识别验证。
S9.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比对数据库确认取用人身份;若确认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确认通过,则向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发送还印请求,并执行步骤S10。
S10.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对还印请求进行审批,若审批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审批通过,则执行步骤S11。
S11.所述智能控制器收到还印请求审批通过的信息,向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对应门禁设备下发开启指令,使对应的抽屉打开。
S12.用章人放入印章模组,抽屉内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与所印章外壳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有线或无线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静默模式,所述印章模组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与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通信连接,上报印章位置、状态、使用记录信息。
S13.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完成指令,所述智能控制器向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对应门禁设备下发关闭指令,使对应的抽屉关闭,方法结束。
所述步骤S7.用章人使用印章进行盖章操作,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S71.用章人盖章,印章模组的感应装置发出用章信号给模组控制电路,所述模组控制电路经所述无线标签将印章的印章名称、盖章次数信息发送给所述RFID读写器。
S72.所述RFID读写器接收信号并传输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
S73.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过管理终端联动控制高拍仪对用章过程和用章人员进行拍照取证。
S74.所述高拍仪拍照后,将过程照片以及人员照片合成后通过所述管理终端传输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进行存储。
上述智能控制器与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与管理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使用加密传输。
具体加密方法包括:
发送方获取明文M、公钥Pub、标识符h和接受方标识符i。
计算加法群 G1 中的元素Q = [H (i ||h , N)]P1 + Pub,其中 P1 是群G1 的生成元, N 是椭圆曲线点群的阶。
在[1, N − 1]区间产生一个随机数 r。
计算加法群 G1 中的元素C1 = [r]Q,将C1 转换为比特串。
计算乘法群 GT 中的元素g = e(Pub, P2 ),其中 P2 是群 G2 的生成元,e表示双线性映射配对运算。
计算乘法群 GT 中的元素,并将 w 转换为比特串。
计算比特串长度K,再用 K对M进行对称加密,计算出C2 = Enc(K , M), Enc(K ,M)表示用 K 对M进行对称加密。
再计算C3 = M ⊕ K。
得到明文 M 的密文C = C1 ||C2 ||C3 。
具体解密方法包括:
接收方获取密文C、标识符i、私钥d。
取密文C中 C1 部分,将其转换为椭圆曲线上的点,验证其是否属于
加法群 G1,满足则进行下一步。
计算乘法群 GT 中的元素w’ = e(C1, d),将w’转化为比特串。
计算比特串长度Kz,并计算K’= KDF(C1||w’||i,Kz),KDF()表示密钥派生函数;
计算M’= C2 ⊕ K’。
计算u = MAC(K’, C2 ),判断 u 与 C3 是否相同,其中MAC()表示消息认证码函数,若相同则解密得到明文M’,否则报错退出。
如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所述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应用于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包括:印章模组、印章存管装置、RFID读写器、无线标签、管理终端、高拍仪以及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
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用于存放管理印章模组;
所述印章存管装置与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标签有多个,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印章模组上;
所述RFID读写器对所述无线标签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与所述RFID读写器、管理终端分别通信连接;
所述管理终端与所述高拍仪通信连接;
所述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使用指令,并进行密码或指纹识别验证;
S2.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比对数据库确认取用人身份;若确认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确认通过,则向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发送用印请求,并执行步骤S3;
S3.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对用印请求进行审批,若审批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审批通过,则执行步骤S4;
S4.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选择指令,选择所需要的印章;所述智能控制器收到选择指令,向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对应门禁设备下发开启指令,使对应的抽屉打开;
S5.用章人取出印章模组,所述印章模组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断开通信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工作模式,RFID读写器对所述无线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实时对印章进行监控;
S6.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结束指令,所述智能控制器将印章的状态变化信息上传至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
S7.用章人使用印章进行盖章操作;
S8.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归还指令,并进行密码或指纹识别验证;
S9.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比对数据库确认取用人身份;若确认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确认通过,则向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发送还印请求,并执行步骤S10;
S10.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对还印请求进行审批,若审批不通过,则方法结束;若审批通过,则执行步骤S11;
S11.所述智能控制器收到还印请求审批通过的信息,向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对应门禁设备下发开启指令,使对应的抽屉打开;
S12.用章人放入印章模组,抽屉内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与印章外壳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有线或无线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静默模式,所述印章模组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与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通信连接,上报印章位置、状态、使用记录信息;
S13.用章人在印章存管装置的交互屏幕上输入完成指令,所述智能控制器向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对应门禁设备下发关闭指令,使对应的抽屉关闭,方法结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章模组包括印章、印章外壳、电池、显示屏、模组控制电路;
所述无线标签固定安装在所述印章外壳的内部;
所述模组控制电路采集印章的印章名称、盖章次数信息;
所述印章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在所述模组控制电路的控制下,显示所对应印章的印章名称、用印次数信息;
所述印章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数据传输接口;
所述电池设置在所述印章外壳的内部,用于给所述无线标签供电;
所述印章模组包括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印章外壳上并与所述模组控制电路通信连接,用于在检测到印章的章面触碰到纸张时发送用章信号给所述模组控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包括智能控制器,所述智能控制器能够与所述印章外壳的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进行通信连接;
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包括多个抽屉,每个抽屉用于存放一枚印章,每个抽屉内部均设置数据传输接口,用于与所述印章外壳的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有线或无线连接;
每个所述抽屉均单独安装有门禁设备,所述门禁设备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数据通信,用于接受智能控制器的监测控制;
所述智能控制器通过网络与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信连接;
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安装有交互屏幕,所述交互屏幕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数据通信,用于接受用户的输入并向用户提供信息显示;
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安装有活体指纹仪,所述活体指纹仪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数据通信,用于接受用户的指纹信息输入以实现用户的身份认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标签用于接收RFID读写器的数据读取操作;当所述无线标签被破拆或损毁断裂时,发送报警信息给所述RFID读写器,进而将报警信息通过所述RFID读写器上传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印章模组放在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抽屉内时,抽屉内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与所述印章外壳外部设置的数据传输接口有线或无线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静默模式,所述印章模组通过数据传输接口与所述印章存管装置的智能控制器通信连接,上报印章位置、状态、使用记录信息;
当所述印章从所述印章存管装置取出后,所述印章模组与所述智能控制器断开通信连接,此时无线标签启动工作模式,所述RFID读写器对所述无线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实时对印章进行监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终端和所述高拍仪负责用章过程的图像采集及取证;
在用章人员盖章时,所述印章模组的感应装置发出用章信号给模组控制电路,所述模组控制电路经所述无线标签将印章的印章名称、盖章次数信息发送给所述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接收信号并传输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过管理终端联动所述高拍仪对用章过程和用章人员进行拍照取证;
高拍仪拍照后,将过程照片以及人员照片合成后通过所述管理终端传输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进行存储,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将图片信息、盖章记录、审批记录信息进行关联,形成全息档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与用户OA系统数据通信,接收所述OA系统传递的印章使用的审批指令、文件标题、印章名称、用章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用章人使用印章进行盖章操作,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S71.用章人盖章,印章模组的感应装置发出用章信号给模组控制电路,所述模组控制电路经所述无线标签将印章的印章名称、盖章次数信息发送给所述RFID读写器;
S72.所述RFID读写器接收信号并传输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
S73.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通过管理终端联动控制高拍仪对用章过程和用章人员进行拍照取证;
S74.所述高拍仪拍照后,将过程照片以及人员照片合成后通过所述管理终端传输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进行存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器与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所述印章存管远程控制平台与所述管理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使用加密传输;
具体加密方法包括:
发送方获取明文M、公钥Pub、标识符h和接受方标识符i;
计算加法群 G1 中的元素Q = [H (i ||h , N)]P1 + Pub,其中 P1 是群G1 的生成元, N 是椭圆曲线点群的阶;
在[1, N − 1]区间产生一个随机数 r;
计算加法群 G1 中的元素C1 = [r]Q,将C1 转换为比特串,所述[r]表示对r取整;
计算乘法群 GT 中的元素g = e(Pub, P2 ),其中 P2 是群 G2 的生成元,e表示双线性映射配对运算;
计算乘法群 GT 中的元素w = ,并将 w 转换为比特串;
计算比特串长度K,再用 K对M进行对称加密,计算出C2 = Enc(K , M), Enc(K , M)表示用 K 对M进行对称加密;
再计算C3 = M ⊕ K;
得到明文 M 的密文C = C1 ||C2 ||C3 ;
具体解密方法包括:
接收方获取密文C、标识符i、私钥d;
取密文C中 C1 部分,将其转换为椭圆曲线上的点,验证其是否属于加法群 G1,满足则进行下一步;
计算乘法群 GT 中的元素w’ = e(C1, d),将w’转化为比特串;
计算比特串长度Kz,并计算K’= KDF(C1||w’||i,Kz),KDF()表示密钥派生函数;
计算M’= C2 ⊕ K’;
计算u = MAC(K’, C2 ),判断 u 与 C3 是否相同,其中MAC()表示消息认证码函数,若相同则解密得到解密后的明文M’。
CN202211283703.0A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5600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3703.0A CN115600624B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83703.0A CN115600624B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0624A CN115600624A (zh) 2023-01-13
CN115600624B true CN115600624B (zh) 2023-07-21

Family

ID=84848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83703.0A Active CN115600624B (zh) 2022-10-20 2022-10-20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06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5293A (zh) * 2024-01-16 2024-02-20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印章管理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0449A (zh) * 2018-03-07 2018-09-14 胡金钱 智能印章的管控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7482A (zh) * 2013-11-06 2014-03-05 青岛中科英泰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不同流程选择的公章智能监管方法
CN103617484A (zh) * 2013-11-06 2014-03-05 青岛中科英泰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采用指纹识别技术的公章智能监管方法
CN103606034A (zh) * 2013-11-06 2014-02-26 青岛中科英泰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具有专门监管系统的公章智能监管方法
CN103606033A (zh) * 2013-11-06 2014-02-26 青岛中科英泰商用系统有限公司 利用id号识别盖章单位和盖章人的公章智能监管方法
CN103617483B (zh) * 2013-11-06 2016-09-28 青岛中科英泰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公章智能监管系统使用的盖章机
CN103692791B (zh) * 2013-11-11 2016-03-30 青岛中科英泰商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文件输送和视频通话功能的盖章机
US10080498B1 (en) * 2017-10-31 2018-09-25 Jeffrey S. Gibson Capnography device with constant remote surveillance and notification capabilities
JP6725063B2 (ja) * 2017-11-28 2020-07-15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設備管理システム
CN108985408B (zh) * 2018-07-17 2021-03-02 福州智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多印章管控方法
CN111414978B (zh) * 2019-01-07 2023-05-30 中安网脉(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管控系统
CN111739228A (zh) * 2019-08-14 2020-10-02 深圳市顺易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人脸识别安保系统及操作方法
CN110830236B (zh) * 2019-11-14 2020-08-04 湖南盾神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全域哈希的身份基加密方法
CN212009669U (zh) * 2020-04-07 2020-11-24 上海东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射频识别的工服管理系统
CN111951442A (zh) * 2020-09-18 2020-11-17 泉州时刻防盗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实体印章的印章管理系统
CN113971010A (zh) * 2021-10-28 2022-01-25 海明联合能源集团矩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拍仪与打印机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0449A (zh) * 2018-03-07 2018-09-14 胡金钱 智能印章的管控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0624A (zh) 2023-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82565U (zh) 射频装置
US20170161724A1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ard and mobile phone interlinking embedded electronic pay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11127254B (zh) 一种营配贯通数据管理系统
CN103745513A (zh) 智能钥匙系统
CN115600624B (zh)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实体印章存管系统及方法
CN207267409U (zh) 物联网智能印章系统
EP2757815B1 (en) Unlocking method for a transformer station
CN205210923U (zh) 一种智能案卷管理系统
CN104240014A (zh) 一种门禁控制方法及门禁控制平台
CN106209385A (zh) 一种基于多重认证操控权限的电网检测装置
CN104331782A (zh) 桌面型文件流转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988421B (zh) 一种应用到电能计量机构的智能安全防护装置及系统
CN113708940B (zh) 集装箱锁数据处理方法、相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CN204390320U (zh) 一种动态密码锁系统
CN109951294B (zh) 电子标签系统中的信息更新管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CN204926245U (zh) 钥匙管理箱及钥匙管理系统
CN116523443A (zh) 一种基于rfid的虚拟仓库管理系统
CN202093569U (zh) 安全工器具监控管理系统
CN204614073U (zh) 一种智能家居管理锁具
CN114945167A (zh) 手机与sim卡数据线下交互实现方法及远程监管控制方法
CN110473131A (zh) 物证信息保全溯源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09447221A (zh) 一种穿戴式智能u盾
CN113961955A (zh) 基于移动互联应用的变电智能倒闸操作票管理系统
CN206147740U (zh) 金融交易数据传输装置及金融交易数据传输监控系统
CN204904394U (zh) 一种用于自动售货机的智能门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