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00363A - 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00363A
CN115600363A CN202211012884.3A CN202211012884A CN115600363A CN 115600363 A CN115600363 A CN 115600363A CN 202211012884 A CN202211012884 A CN 202211012884A CN 115600363 A CN115600363 A CN 115600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etermining
carbon emission
carbon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28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韵婷
吕志鹏
张智慧
周珊
宋天琦
刘锋
宋振浩
刘文龙
史超
杨晓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Online Shangha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Online Shangha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Online Shangha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Online Shanghai Energy Internet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28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003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00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003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80Management or planning
    • Y02P90/84Greenhouse gas [GHG]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采集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根据总碳排放量以及总碳排抵扣量,确定预定区域内的净碳排放量。能够精细化计算用户侧不同用能设备、用户活动以及能源类型的碳排放量,确立预定区域碳排放边界,实现预定区域内净碳排放量的精细化计量。

Description

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碳排放计算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能源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比重超过90%,占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0%左右。因此,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于各类工业、科技园区至关重要。用户侧综合能源系统将混合供能集成设备作为水、电、热、冷的统一输入输出装置,集成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储能、燃料电池等清洁高效能源,利用电、气、热等不同能源形式和延时特性,通过挖掘和利用多种能源之间的互补替代性,以低碳、经济运行为目标制定优化策略,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园区级能源体系。
然而,目前在碳排放计算领域,主要侧重于对碳流的监测、计算特定区域内的碳排放、对企业用电来源进行追踪等。现有碳排放计算方法一是通过电力潮流追踪,计算不同时间、不同节点的电力碳排放情况;二是通过虚拟电力交易流追溯企业用电的来源,计算区域内外购电力的碳排放。对于涉及化石燃料燃烧而产生碳排放的企业,通过环保局采集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的用量,结合各个能源的排放因子,计算区域内的其他能源的碳排放。然而,目前碳排放计量未计及用户侧分布式电源、储能、热电联产(CCHP)、自愿减排量(CCER)等清洁能源及节能降碳手段对区域内碳排放的影响,基于综合能源供能的园区净碳排放量计算存在技术空白。目前国内电力市场尚不健全,且不同地区发展差异较大,因此通过电力交易流测算企业碳排放难度较大且精确度难以保证。而电力潮流追踪适用于大型园区、城镇等较大范围场景的整体碳排放统计,碳排放计量方式较为粗放,没有考虑不同能源形式、多种用户生产活动的碳排放,园区级碳排放量测算边界不明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包括:
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
采集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
根据总碳排放量以及总碳排抵扣量,确定预定区域内的净碳排放量。
可选地,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的操作,包括:
采集预定区域内的交通数据;
采集预定区域内的外购电力数据;
采集预定区域内的燃料数据;
采集预定区域内的废弃物处理数据;
根据交通数据、外购电力数据、燃料数据以及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的碳排放数据。
可选地,根据所采集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碳排放数据的碳排放因子;
根据第一生产生活数据以及分别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确定总碳排放量。
可选地,根据第一生产生活数据以及分别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确定总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交通数据以及与交通数据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
根据外购电力数据以及与外购电力数据对应的外购电力排放因子,确定外购电力碳排放量;
根据燃料数据以及与燃料数据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
根据废弃物处理数据以及与废弃物处理数据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
根据交通碳排放量、外购电力碳排放量、燃料碳排放量以及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确定总碳排放量。
可选地,根据交通数据以及与交通数据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交通数据,确定交通工具类型以及各类型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其中交通工具类型包括小型燃油汽车、小型电动汽车、大型燃油汽车、大型电动汽车;
根据各类型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以及与各类型交通工具分别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
可选地,根据燃料数据以及与燃料数据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燃料数据,确定燃料类型以及燃料消耗量,其中燃料类型包括天然气、煤炭、柴油、氢气、生物质;
根据各类型燃料的燃料消耗量以及与各类型燃料分别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
可选地,根据废弃物处理数据以及与废弃物处理数据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废弃物类型以及废弃物数量,并确定各类型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其中废弃物类型包括纸类、塑料类、木屑、厨余、纤维、玻璃、金属、渣石,处理方式包括填埋、堆肥、焚烧;
根据各类型废弃物的废弃物数量以及与各类型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分别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
可选地,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的操作,包括:
采集预定区域内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
采集预定区域内碳捕捉数据;
采集预定区域内植被种植情况数据;
采集预定区域内自愿减排数据;
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碳捕捉数据、植被种植情况数据以及自愿减排数据,确定降低碳排放的所述第二生产生活数据。
可选地,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确定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
根据碳捕捉数据,确定碳捕捉减碳量;
根据植被种植情况数据,确定植被碳汇;
根据自愿减排数据,确定自愿减排量;
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碳捕捉减碳量、植被碳汇以及自愿减排量,确定总碳排抵扣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装置,包括:
第一采集确定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
第二采集确定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总碳排放量以及总碳排抵扣量,确定预定区域内的净碳排放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发明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本发明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从而,基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储能系统对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的提高、综合能源系统对整体能效的提升、碳捕捉技术的应用、预定区域内植被所产生的碳汇等因素,通过采集用户侧用电量数据、人员活动、化石燃料消耗数据、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数据、预定区域植被面积等,运用本发明提出的碳排放计算方法,能够精细化计算用户侧不同用能设备、用户活动以及能源类型的碳排放量,确立预定区域的碳排放边界,实现预定区域内净碳排放量的精细化计量。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下面的附图,可以更为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净碳排放量的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发明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发明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区别不同步骤、设备或模块等,既不代表任何特定技术含义,也不表示它们之间的必然逻辑顺序。
还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可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可以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
还应理解,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及的任一部件、数据或结构,在没有明确限定或者在前后文给出相反启示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另外,本发明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发明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应理解,本发明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着重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参考,为了简洁,不再一一赘述。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其可与众多其它通用或专用计算系统环境或配置一起操作。适于与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电子设备一起使用的众所周知的终端设备、计算系统、环境和/或配置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系统、服务器计算机系统、瘦客户机、厚客户机、手持或膝上设备、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机顶盒、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网络个人电脑、小型计算机系统﹑大型计算机系统和包括上述任何系统的分布式云计算技术环境,等等。
终端设备、计算机系统、服务器等电子设备可以在由计算机系统执行的计算机系统可执行指令(诸如程序模块)的一般语境下描述。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例程、程序、目标程序、组件、逻辑、数据结构等等,它们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类型。计算机系统/服务器可以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实施,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任务是由通过通信网络链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在分布式云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的本地或远程计算系统存储介质上。
示例性方法
图1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可应用在电子设备上,如图1所示,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100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
其中预定区域可以是用户指定的任意区域,本发明以基于综合能源供能的园区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的操作,包括:采集预定区域内的交通数据;采集预定区域内的外购电力数据;采集预定区域内的燃料数据;采集预定区域内的废弃物处理数据;根据交通数据、外购电力数据、燃料数据以及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的碳排放数据。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根据所采集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根据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碳排放数据的碳排放因子;根据第一生产生活数据以及分别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确定总碳排放量。通过采集降低碳排放的生产生活的多种数据进行碳排放量的计算,达到高效计算园区碳排放量的计算。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根据碳排放因子以及碳排放数据,确定总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根据交通数据以及与交通数据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根据外购电力数据以及与外购电力数据对应的外购电力排放因子,确定外购电力碳排放量;根据燃料数据以及与燃料数据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根据废弃物处理数据以及与废弃物处理数据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根据交通碳排放量、外购电力碳排放量、燃料碳排放量以及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确定总碳排放量。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根据交通数据以及与交通数据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根据交通数据,确定交通工具类型以及各类型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其中交通工具类型包括小型燃油汽车、小型电动汽车、大型燃油汽车、大型电动汽车;根据各类型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以及与各类型交通工具分别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根据燃料数据以及与燃料数据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根据燃料数据,确定燃料类型以及燃料消耗量,其中燃料类型包括天然气、煤炭、柴油、氢气、生物质;根据各类型燃料的燃料消耗量以及与各类型燃料分别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根据废弃物处理数据以及与废弃物处理数据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根据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废弃物类型以及废弃物数量,并确定各类型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其中废弃物类型包括纸类、塑料类、木屑、厨余、纤维、玻璃、金属、渣石,处理方式包括填埋、堆肥、焚烧;根据各类型废弃物的废弃物数量以及与各类型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分别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
具体地,园区交通碳排放计算:包括园区内小汽车、接驳交通所产生的碳排放。根据停车系统采集停车车次数、车辆种类。车辆种类分为:小型燃油汽车、小型电动汽车、大型燃油汽车、大型电动汽车,设采集的各类汽车年停车车次数分别为
Figure 871304DEST_PATH_IMAGE001
,其碳排放因子分别为
Figure 850761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排放因子单位均为
Figure 833761DEST_PATH_IMAGE005
。则园区内交通碳排放量如公式(1),单位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Figure 323910DEST_PATH_IMAGE007
园区外购电力碳排放计算:包括园区内楼宇、道路照明、生产活动、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所涉及外购电量所产生的碳排放,根据能源账单或台账数据收集外购电力消耗数据
Figure 872703DEST_PATH_IMAGE008
(MWh),外购电力碳排放因子
Figure 429586DEST_PATH_IMAGE009
Figure 555674DEST_PATH_IMAGE010
,园区内外购电力碳排放量为公式(2),单位为
Figure 488995DEST_PATH_IMAGE011
Figure 892295DEST_PATH_IMAGE012
园区燃料碳排放计算:由园区内工业生产、人员活动、能源供应等因素所燃烧的各类燃料所产生的碳排放,包括天然气、煤炭、柴油、氢气、生物质等。具体计算方法为,采集第i类燃料的消耗量数据F i (t),根据该燃料燃烧对应的碳排放因子
Figure 620079DEST_PATH_IMAGE013
,计算可得园区燃料总碳排放为公式(3),单位为
Figure 233463DEST_PATH_IMAGE014
Figure 704896DEST_PATH_IMAGE015
废弃物处理碳排放计算:园区内产生的垃圾、废弃物的处理而产生的碳排放,按照废弃物种类主要分为纸类、塑料类、木屑、厨余、纤维、玻璃、金属、渣石等,按照废弃物处理方式主要分为填埋、堆肥、焚烧等。具体的计算方法为,采集第i类处理方式的废弃物j总量W ij (t), 根据该废弃物及其处理方式对应的碳排放因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计算可得园区废弃物处理总碳排放为公式(4),单位为
Figure 697123DEST_PATH_IMAGE01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步骤S102,采集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的操作,包括:采集预定区域内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采集预定区域内碳捕捉数据;采集预定区域内植被种植情况数据;采集预定区域内自愿减排数据;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碳捕捉数据、植被种植情况数据以及自愿减排数据,确定降低碳排放的所述第二生产生活数据。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所示,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的操作,包括: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确定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根据碳捕捉数据,确定碳捕捉减碳量;根据植被种植情况数据,确定植被碳汇;根据自愿减排数据,确定自愿减排量;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碳捕捉减碳量、植被碳汇以及自愿减排量,确定总碳排抵扣量。
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由园区内光伏、风电等可再生电源发电不产生额外碳排放,因此可再生能源上网为一种降碳手段,考虑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
Figure 454863DEST_PATH_IMAGE019
抵扣相同的外购电量所产生的碳排放,根据外购电力碳排放因子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则其减碳量计算可得公式(5),单位为
Figure 791429DEST_PATH_IMAGE02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碳捕捉减碳量:通过将预定区域内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捕捉后储存或利用的过程为碳捕捉。测量园区内通过碳捕捉技术所捕捉、储存或利用的碳排放量,计为
Figure 535394DEST_PATH_IMAGE023
植被碳汇:通过种植植被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多少称为植被碳汇。测量第i类植被在园区内的种植面积A i ,根据该类植被的碳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计算可得植被碳汇为公式(6),单位为
Figure 772340DEST_PATH_IMAGE02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自愿减排量: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是指依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国家发改委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在碳交易市场中,企业可通过购买一定比例的CCER来抵消碳排放配额。预定区域内企业所购买的自愿减排量,计为
Figure 576348DEST_PATH_IMAGE027
步骤S103,根据总碳排放量以及总碳排抵扣量,确定预定区域内的净碳排放量。
具体地,园区净碳排放量:综合上述园区碳排放量及碳减排量,计算可得园区净碳排放量为公式(7),单位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9
从而,通过采集用户侧区域范围内交通流通量、外购电量、燃料使用量、废弃物处理情况,结合相关碳排放因子计算总碳排放,并根据区域范围内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碳捕捉减碳量、植被碳汇、购买的自愿减排量计算总减碳量,从而计算得出园区的净碳排放量。本发明计算过程简单,输入数据易得,为建设净零碳园区提供基础。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综合能源供能的园区净碳排放量计算方法,在计算交通、生产、生活、供能等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的同时,考虑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自愿减排量、碳捕捉技术、园区植被碳汇等降碳因素,确立了园区碳排放边界,能够精细化计算用户侧不同用能设备、用户活动以及能源类型的碳排放量,确立园区碳排放边界,实现园区内净碳排放量的精细化计算。本发明所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各类工业园区、科技园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办公楼宇、农业产业园等园区级多能流混合供能场景的净碳排放量计算分析场景。
此外,本发明的步骤如下:首先,统计园区内小汽车、接驳交通数量及类型,计算园区内交通碳排放;根据能源账单或台账数据收集园区外购电量数据,根据电网碳排放因子计算外购电力碳排放;采集园区内工业生产、综合能源系统,包括微燃机、燃料电池、热电联产机组等设施的燃料消耗数据,根据碳排放因子测算燃料燃烧碳排放;采集统计园区内废弃物的种类及处理方式,根据相应的碳排放因子计算废弃物处理碳排放。上述四类碳排放的总和为园区总碳排放。其次,采集用户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时间周期内上网电量数据,根据电网碳排放因子计算可再生能源上网抵扣的碳排放;统计园区内植被种植面积,计算园区植物碳汇;统计园区购买的自愿减排量(CCER);采集园区内碳捕捉系统减碳量。上述四类总和为园区总碳排抵扣量。最后,由园区总碳排放减去园区总碳排抵扣量,计算得出基于综合能源供能的园区净碳排放量。
示例性装置
图3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净碳排放量的计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装置300包括:
第一采集确定模块310,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
第二采集确定模块320,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
确定模块330,用于根据总碳排放量以及总碳排抵扣量,确定预定区域内的净碳排放量。
可选地,第一采集确定模块310,包括:第一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的交通数据;第二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的外购电力数据;第三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的燃料数据;第四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的废弃物处理数据;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交通数据、外购电力数据、燃料数据以及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预定区域内的碳排放数据。
可选地,第一采集确定模块310,包括: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碳排放数据的碳排放因子;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第一生产生活数据以及分别对应的碳排放因子,确定总碳排放量。
可选地,第三确定子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交通数据以及与交通数据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外购电力数据以及与外购电力数据对应的外购电力排放因子,确定外购电力碳排放量;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燃料数据以及与燃料数据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废弃物处理数据以及与废弃物处理数据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交通碳排放量、外购电力碳排放量、燃料碳排放量以及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确定总碳排放量。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包括: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交通数据,确定交通工具类型以及各类型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其中交通工具类型包括小型燃油汽车、小型电动汽车、大型燃油汽车、大型电动汽车;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类型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以及与各类型交通工具分别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
可选地,第三确定单元,包括: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燃料数据,确定燃料类型以及燃料消耗量,其中燃料类型包括天然气、煤炭、柴油、氢气、生物质;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类型燃料的燃料消耗量以及与各类型燃料分别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
可选地,第四确定单元,包括: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废弃物类型以及废弃物数量,并确定各类型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其中废弃物类型包括纸类、塑料类、木屑、厨余、纤维、玻璃、金属、渣石,处理方式包括填埋、堆肥、焚烧;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类型废弃物的废弃物数量以及与各类型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分别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
可选地,第二采集确定模块320,包括:第五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第六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碳捕捉数据;第七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植被种植情况数据;第八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自愿减排数据;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碳捕捉数据、植被种植情况数据以及自愿减排数据,确定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
可选地,第二采集确定模块320,包括:第五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确定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第六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碳捕捉数据,确定碳捕捉减碳量;第七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植被种植情况数据,确定植被碳汇;第八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自愿减排数据,确定自愿减排量;第九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碳捕捉减碳量、植被碳汇以及自愿减排量,确定总碳排抵扣量。
示例性电子设备
图4是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中的任一个或两者、或与它们独立的单机设备,该单机设备可以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进行通信,以从它们接收所采集到的输入信号。图4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框图。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4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和存储器102。
处理器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他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电子设备中的其他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存储器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01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上文所述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软件程序的对历史变更记录进行信息挖掘的方法以及/或者其他期望的功能。在一个示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03和输出装置104,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他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
此外,该输入装置103还可以包括例如键盘、鼠标等等。
该输出装置104可以向外部输出各种信息。该输出装置104可以包括例如显示器、扬声器、打印机、以及通信网络及其所连接的远程输出设备等等。
当然,为了简化,图4中仅示出了该电子设备中与本发明有关的组件中的一些,省略了诸如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等等的组件。除此之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当的组件。
示例性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除了上述方法和设备以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对历史变更记录进行信息挖掘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在被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对历史变更记录进行信息挖掘的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系统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发明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发明中涉及的器件、系统、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系统、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可能以许多方式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例如,可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软件、硬件、固件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用于所述方法的步骤的上述顺序仅是为了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步骤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顺序,除非以其它方式特别说明。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将本发明实施为记录在记录介质中的程序,这些程序包括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机器可读指令。因而,本发明还覆盖存储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的记录介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系统、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发明。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发明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20)

1.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所述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
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
根据所述总碳排放量以及所述总碳排抵扣量,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净碳排放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的操作,包括:
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的交通数据;
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外购电力数据;
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的燃料数据;
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废弃物处理数据;
根据所述交通数据、所述外购电力数据、所述燃料数据以及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的碳排放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采集的所述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产生碳排放的所述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碳排放数据的碳排放因子;
根据所述第一生产生活数据以及分别对应的所述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总碳排放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生产生活数据以及分别对应的所述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总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交通数据以及与所述交通数据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
根据所述外购电力数据以及与所述外购电力数据对应的外购电力排放因子,确定外购电力碳排放量;
根据所述燃料数据以及与所述燃料数据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
根据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以及与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
根据所述交通碳排放量、所述外购电力碳排放量、所述燃料碳排放量以及所述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确定所述总碳排放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交通数据以及与所述交通数据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交通数据,确定交通工具类型以及各类型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其中所述交通工具类型包括小型燃油汽车、小型电动汽车、大型燃油汽车、大型电动汽车;
根据各类型所述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以及与各类型所述交通工具分别对应的所述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交通碳排放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燃料数据以及与所述燃料数据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燃料数据,确定燃料类型以及燃料消耗量,其中所述燃料类型包括天然气、煤炭、柴油、氢气、生物质;
根据各类型所述燃料的所述燃料消耗量以及与各类型所述燃料分别对应的所述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燃料碳排放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以及与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废弃物类型以及废弃物数量,并确定各类型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其中所述废弃物类型包括纸类、塑料类、木屑、厨余、纤维、玻璃、金属、渣石,所述处理方式包括填埋、堆肥、焚烧;
根据各类型所述废弃物的所述废弃物数量以及与各类型所述废弃物的所述处理方式分别对应的所述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的操作,包括:
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
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碳捕捉数据;
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植被种植情况数据;
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自愿减排数据;
根据所述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所述碳捕捉数据、所述植被种植情况数据以及所述自愿减排数据,确定降低碳排放的所述第二生产生活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的操作,包括:
根据所述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确定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
根据所述碳捕捉数据,确定碳捕捉减碳量;
根据所述植被种植情况数据,确定植被碳汇;
根据所述自愿减排数据,确定自愿减排量;
根据所述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所述碳捕捉减碳量、所述植被碳汇以及所述自愿减排量,确定所述总碳排抵扣量。
10.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采集确定模块,用于采集预定区域内产生碳排放的第一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所述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放量;
第二采集确定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降低碳排放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并根据所采集的第二生产生活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总碳排抵扣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碳排放量以及所述总碳排抵扣量,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净碳排放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采集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的交通数据;
第二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外购电力数据;
第三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的燃料数据;
第四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废弃物处理数据;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交通数据、所述外购电力数据、所述燃料数据以及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所述预定区域内的碳排放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采集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产生碳排放的所述第一生产生活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碳排放数据的碳排放因子;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生产生活数据以及分别对应的所述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总碳排放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确定子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通数据以及与所述交通数据对应的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交通碳排放量;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外购电力数据以及与所述外购电力数据对应的外购电力排放因子,确定外购电力碳排放量;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燃料数据以及与所述燃料数据对应的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燃料碳排放量;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以及与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对应的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
第五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通碳排放量、所述外购电力碳排放量、所述燃料碳排放量以及所述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确定所述总碳排放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确定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交通数据,确定交通工具类型以及各类型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其中所述交通工具类型包括小型燃油汽车、小型电动汽车、大型燃油汽车、大型电动汽车;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类型所述交通工具的停车车次以及与各类型所述交通工具分别对应的所述交通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交通碳排放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确定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燃料数据,确定燃料类型以及燃料消耗量,其中所述燃料类型包括天然气、煤炭、柴油、氢气、生物质;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类型所述燃料的所述燃料消耗量以及与各类型所述燃料分别对应的所述燃料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燃料碳排放量。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确定单元,包括:
第五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废弃物处理数据,确定废弃物类型以及废弃物数量,并确定各类型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其中所述废弃物类型包括纸类、塑料类、木屑、厨余、纤维、玻璃、金属、渣石,所述处理方式包括填埋、堆肥、焚烧;
第六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各类型所述废弃物的所述废弃物数量以及与各类型所述废弃物的所述处理方式分别对应的所述废弃物处理碳排放因子,确定所述废弃物处理碳排放量。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采集确定模块,包括:
第五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
第六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碳捕捉数据;
第七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植被种植情况数据;
第八采集子模块,用于采集所述预定区域内自愿减排数据;
第四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所述碳捕捉数据、所述植被种植情况数据以及所述自愿减排数据,确定降低碳排放的所述第二生产生活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采集确定模块,包括:
第五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再生能源上网数据,确定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
第六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碳捕捉数据,确定碳捕捉减碳量;
第七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植被种植情况数据,确定植被碳汇;
第八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自愿减排数据,确定自愿减排量;
第九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可再生能源上网减碳量、所述碳捕捉减碳量、所述植被碳汇以及所述自愿减排量,确定所述总碳排抵扣量。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所述可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指令以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1012884.3A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6003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2884.3A CN115600363A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2884.3A CN115600363A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00363A true CN115600363A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43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2884.3A Pending CN115600363A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003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5507A (zh) * 2023-10-13 2024-01-26 电投云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7635192A (zh) * 2023-11-28 2024-03-01 电投云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碳减排收益的核算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55507A (zh) * 2023-10-13 2024-01-26 电投云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7635192A (zh) * 2023-11-28 2024-03-01 电投云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园区碳减排收益的核算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00363A (zh) 一种净碳排放量的计算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iu et al. Research on life cycle low carbon optimization method of multi-energy complementary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 A review
Crane et al. Costs of selected policies to address air pollution in China
Schoeneberger et al. Elec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US industrial boilers and assessment of the GHG emissions impact
Ilbahar et al. Location selection for waste-to-energy plants by using fuzzy linear programming
Liu et al. Low-carbon technology diffusion in the decarbonization of the power sector: Policy implications
Guo et al. 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in Chinese eco-industrial parks by targeting energy infrastructure: a vintage stock model
Crilly et al. Further emissions and energy targeting: an application of CO 2 emissions pinch analysis to the Irish electricity generation sector
CN115600796A (zh) 一种基于碳排因子法的企业碳盘查核算方法
Wei et al.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transition in energy mix on the CO 2 emissions from China’s power generation sector based on IDA and SDA
CN115659120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碳排放监测平台
Wang et al. Economic benefits assessment of urban wind power central heating demonstration project considering the qua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 case from northern China
CN115861006A (zh) 一种燃煤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及碳管理系统
Barbanell A brief summary of the climate and energy provisions of 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
Li et al. Cost management for waste to energy systems using life cycle costing approach: A case study from China
Fiorini et al. Monitoring R&I in low-carbon energy technologies
Yu et al. Research on 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PV micro‐grid enterprises under carbon trading mechanisms
CN117557305A (zh) 示范区碳排放数字化管理方法和系统
Li et al. Decoupling analysis of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s power industry—based on ARDL model
Ding et al. Low-carbon development in power systems based on carbon emission analysis model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N116882618A (zh) 一种大型城市电力系统碳排放计算方法
Wang et al. Valuation of CCS investment in China's coal‐fired power plants based on a compound real options model
Dasanayaka et al. Economic feasibility of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 case study based on Sri Lanka
Krah et al. Distributed clean energy opportunities for US oil refinery operations
Li et al. Low‐carbon economic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s based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 and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technolog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