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7984A -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7984A
CN115577984A CN202211480799.XA CN202211480799A CN115577984A CN 115577984 A CN115577984 A CN 115577984A CN 202211480799 A CN202211480799 A CN 202211480799A CN 115577984 A CN115577984 A CN 115577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andslide
area
monitoring area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807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77984B (zh
Inventor
邱海军
朱亚茹
江兴元
裴艳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University
Sinosteel Maanshan General Institute of Mining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University
Sinosteel Maanshan General Institute of Min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University, Sinosteel Maanshan General Institute of Mining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48079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79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7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79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779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79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 G08B21/10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responsive to calamitous events, e.g. tornados or earthquak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31/00Predictive alarm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extrapolation or other computation using updated historic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涉及滑坡应急治理监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分析监测区域的实时状态,以至于无法针对实时状态设置不同方式的治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将监测区域进行类型分析,判断监测区域出现滑坡的风险,从而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针对性监控,提高监测区域进行滑坡监测的有效性,确保存在滑坡的监测区域能够及时被监测到,提高应急治理的高效性;还将监测区域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准确分析出监测区域当前滑坡所处状态,针对不同状态的监测区域进行不同方式治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将监测区域滑坡产生风险降至最低,提高滑坡应急治理的监管效率,增强滑坡应急治理的合理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坡应急治理监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学、工程学及土木工程的新工具,滑坡防治是指在无法绕避滑坡地段或斜坡不稳定地段进行工程建设时所采取的防治措施,其措施必须在详细调查分析和研究对比各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滑坡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诱发滑动的主要和次要因素等;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滑坡监测区域无法进行风险分析,以至于各个监测区域的监测周期无法合理设置,不能够在保证监测效率的同时控制监控成本,同时无法准确分析监测区域的实时状态,以至于无法针对实时状态设置不同方式的治理,造成治理效率低,无法有效预防滑坡产生风险;
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而提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是将监测周期进行预警治理分析,判断监测区域的预警治理过程是否合格,从而保证预警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在预警治理存在异常时能够及时进行控制,防止监测区域预警治理不合格导致其滑坡风险增加,也降低了应急治理的监管力度和监管准确性;将监测区域进行报警治理分析,对监测区域内报警治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保证监测区域的报警治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滑坡带来的影响,降低报警治理不合理导致滑坡风险规避不及时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包括监管平台,监管平台通讯连接有:
区域类型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测区域进行类型分析,将监测区域划分为i个子区域,i为大于1的自然数,通过分析将子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并设置监测周期;
滑坡稳定性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测区域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获取到监测周期内各个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并将系数比较生成稳定信号、自身预警信号、环境预警信号以及报警信号,并将其发送至监管平台;
预警治理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测周期进行预警治理分析,判断监测区域的预警治理过程是否合格,若预警治理分析不合格,则生成滑坡高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若预警治理分析合格,则生成自身预警治理合格信号或者环境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
报警治理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测区域进行报警治理分析,通过分析生成紧急撤离信号或者路障设置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区域类型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采集到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对应坡面平均坡度以及各个子区域内沟谷切割深度,采集到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对应土壤构造面切割后最大连续土壤面积,通过分析获取到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
将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与构造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超过构造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子区域的构造出现滑坡的风险大,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高风险区域;若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未超过构造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子区域的构造出现滑坡的风险小,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低风险区域;并将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的编号一同发送至监管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滑坡稳定性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采集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对应坡面的位错跨度以及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通过分析获取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采集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降雨量增加跨度以及监测区域内雨水累积速度与雨水疏通速度的比值;通过分析获取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环境影响风险系数,将自身风险状态系数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进行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分别与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进行比较:
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未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未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稳定状态,生成稳定信号并将稳定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未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自身预警状态,生成自身预警信号并将自身预警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未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环境预警状态,生成环境预警信号并将环境预警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报警状态,生成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预警治理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采集到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以及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并将其分别与增长量阈值和抑制量阈值进行比较: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超过增长量阈值,或者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未超过抑制量阈值,则判定预警治理不合格,生成自身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并将自身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监管平台接收到自身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后,对自身预警治理进行执行检测,若自身预警治理检测执行合格则判定监测区域存在滑坡高风险,并生成滑坡高风险信号并将滑坡高风险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未超过增长量阈值,且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超过抑制量阈值,则判定预警治理合格,生成自身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并将自身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采集到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以及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并将其分别与增加速度阈值和水量比值阈值进行比较: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超过增加速度阈值,或者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未超过水量比值阈值,则判定环境治理不合格,生成环境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并将环境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监管平台接收到环境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后,将环境预警治理进行执行检测,若环境预警治理执行检测合格,则判定监测区域受环境影响出现滑坡,生成滑坡危险信号并将滑坡危险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未超过增加速度阈值,且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超过水量比值阈值,则判定环境治理合格,生成环境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并将环境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报警治理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采集到报警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人员区域撤离顺序与滑坡下滑区域顺序,若监测区域内人员区域撤离顺序与滑坡下滑区域顺序不一致,则判定报警治理顺序不合格,生成紧急撤离信号并将紧急撤离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手机终端;若监测区域内人员区域撤离顺序与滑坡下滑区域顺序一致,则判定报警治理顺序合格,将对应人员区域撤离预计完成时刻与滑坡下滑至对应人员区域的时刻进行采集,并将其进行分析,若对应人员区域撤离预计完成时刻晚于滑坡下滑至对应人员区域的时刻,则生成路障设置信号并将路障设置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手机终端,应急人员接收到路障设置信号后,将对应人员区域设置滑坡阻碍路障;若对应人员区域撤离预计完成时刻早于滑坡下滑至对应人员区域的时刻,则生成报警治理分析合格信号并将报警治理分析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将监测区域进行类型分析,判断监测区域出现滑坡的风险,从而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针对性监控,提高监测区域进行滑坡监测的有效性,确保存在滑坡的监测区域能够及时被监测到,提高应急治理的高效性;将监测区域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准确分析出监测区域当前滑坡所处状态,针对不同状态的监测区域进行不同方式治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将监测区域滑坡产生风险降至最低,提高滑坡应急治理的监管效率,增强滑坡应急治理的合理性;
2、本发明中,将监测周期进行预警治理分析,判断监测区域的预警治理过程是否合格,从而保证预警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在预警治理存在异常时能够及时进行控制,防止监测区域预警治理不合格导致其滑坡风险增加,也降低了应急治理的监管力度和监管准确性;将监测区域进行报警治理分析,对监测区域内报警治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保证监测区域的报警治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滑坡带来的影响,降低报警治理不合理导致滑坡风险规避不及时的风险,提高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包括监管平台,监管平台通讯连接有区域类型分析单元、滑坡稳定性分析单元、预警治理分析单元以及报警治理分析单元,其中,监管平台与区域类型分析单元、滑坡稳定性分析单元、预警治理分析单元以及报警治理分析单元均为双向通讯连接;
监管平台生成区域类型分析信号并将区域类型分析信号发送至区域类型分析单元,区域类型分析单元接收到区域类型分析信号后,将监测区域进行类型分析,判断监测区域出现滑坡的风险,从而对不同类型区域进行针对性监控,提高监测区域进行滑坡监测的有效性,确保存在滑坡的监测区域能够及时被监测到,提高应急治理的高效性;
将监测区域划分为i个子区域,i为大于1的自然数,采集到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对应坡面平均坡度以及各个子区域内沟谷切割深度,并将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对应坡面平均坡度以及各个子区域内沟谷切割深度分别标记为PDi和SDi;采集到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对应土壤构造面切割后最大连续土壤面积,并将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对应土壤构造面切割后最大连续土壤面积标记为MJi;
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获取到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Xi,其中,a1、a2以及a3均为预设比例系数,且a1>a2>a3>0;
将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Xi与构造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Xi超过构造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子区域的构造出现滑坡的风险大,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高风险区域;若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Xi未超过构造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子区域的构造出现滑坡的风险小,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低风险区域;
并将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的编号一同发送至监管平台;
监管平台接收到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的编号后,将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设置监测周期,且高风险区域的监测周期要小于低风险区域的监测周期,同时在监测周期内,监管平台生成滑坡稳定性分析信号并将滑坡稳定性分析信号发送至滑坡稳定性分析单元,滑坡稳定性分析单元接收到滑坡稳定性分析信号后,将监测区域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准确分析出监测区域当前滑坡所处状态,针对不同状态的监测区域进行不同方式治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将监测区域滑坡产生风险降至最低,提高滑坡应急治理的监管效率,增强滑坡应急治理的合理性;
采集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对应坡面的位错跨度以及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并将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对应坡面的位错跨度以及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分别标记为KD和RV;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获取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C1,其中,s1和s2均为预设比例系数,且s1>s2>0,自身风险状态系数体现出监测区域在自身重力和构造的影响下出现滑坡的风险;
采集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降雨量增加跨度以及监测区域内雨水累积速度与雨水疏通速度的比值,并将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降雨量增加跨度以及监测区域内雨水累积速度与雨水疏通速度的比值分别标记为ZK和ZV;通过公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获取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环境影响风险系数C2,其中,s3和s4均为预设比例系数,且s3>s4>0;环境影响风险系数体现监测区域在环境影响下出现滑坡的风险;且本申请以降雨影响为例,若监测区域环境存在地震等影响,本系统仍适用;
将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分别与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进行比较,其中,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均为监测区域的预警阈值范围,其根据历史监测周期出现滑坡时的多次数据采集后获取的阈值范围,且对应阈值范围实时更新;
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未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未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稳定状态,生成稳定信号并将稳定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未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自身预警状态,生成自身预警信号并将自身预警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未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环境预警状态,生成环境预警信号并将环境预警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报警状态,生成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监管平台接收到自身预警信号和环境预警信号后,生成预警治理分析信号并将预警治理分析信号发送至预警治理分析单元,预警治理分析单元接收到预警治理分析信号后,将监测周期进行预警治理分析,判断监测区域的预警治理过程是否合格,从而保证预警治理的有效性,同时在预警治理存在异常时能够及时进行控制,防止监测区域预警治理不合格导致其滑坡风险增加,也降低了应急治理的监管力度和监管准确性;
采集到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以及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并将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以及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分别与增长量阈值和抑制量阈值进行比较: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超过增长量阈值,或者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未超过抑制量阈值,则判定预警治理不合格,生成自身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并将自身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监管平台接收到自身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后,对自身预警治理进行执行检测,若自身预警治理检测执行合格则判定监测区域存在滑坡高风险,并生成滑坡高风险信号并将滑坡高风险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自身预警治理表示为现有技术中,山体加固,增设防护网等方式;反之则将自身预警治理进行重新执行;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未超过增长量阈值,且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超过抑制量阈值,则判定预警治理合格,生成自身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并将自身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采集到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以及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并将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以及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分别与增加速度阈值和水量比值阈值进行比较: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超过增加速度阈值,或者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未超过水量比值阈值,则判定环境治理不合格,生成环境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并将环境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监管平台接收到环境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后,将环境预警治理进行执行检测,若环境预警治理执行检测合格,则判定监测区域受环境影响出现滑坡,生成滑坡危险信号并将滑坡危险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环境预警治理表示为现有技术中,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地表加深排水沟深度等;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未超过增加速度阈值,且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超过水量比值阈值,则判定环境治理合格,生成环境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并将环境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应急人员接收到滑坡危险信号和滑坡高风险信号后,将对应监测区域进行人员转移,并将对应监测区域内所有应急人员进行撤离;
监管平台接收到报警信号后,生成报警治理分析信号并将报警治理分析信号发送至报警治理分析单元,报警治理分析单元接收到报警治理分析信号后,将监测区域进行报警治理分析,对监测区域内报警治理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保证监测区域的报警治理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滑坡带来的影响,降低报警治理不合理导致滑坡风险规避不及时的风险,提高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采集到报警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人员区域撤离顺序与滑坡下滑区域顺序,若监测区域内人员区域撤离顺序与滑坡下滑区域顺序不一致,则判定报警治理顺序不合格,生成紧急撤离信号并将紧急撤离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手机终端,应急人员接收到紧急撤离信号后,在表明存在人员区域撤离不及时,将对应人员区域进行紧急撤离,将对应人员区域优先撤离;
若监测区域内人员区域撤离顺序与滑坡下滑区域顺序一致,则判定报警治理顺序合格,将对应人员区域撤离预计完成时刻与滑坡下滑至对应人员区域的时刻进行采集,并将其进行分析,若对应人员区域撤离预计完成时刻晚于滑坡下滑至对应人员区域的时刻,则生成路障设置信号并将路障设置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手机终端,应急人员接收到路障设置信号后,将对应人员区域设置滑坡阻碍路障;若对应人员区域撤离预计完成时刻早于滑坡下滑至对应人员区域的时刻,则生成报警治理分析合格信号并将报警治理分析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上述公式均是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出且选取与真实值接近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系数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区域类型分析单元将监测区域进行类型分析,将监测区域划分为i个子区域,通过分析将子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并设置监测周期;通过滑坡稳定性分析单元将监测区域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获取到监测周期内各个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并将系数比较生成稳定信号、自身预警信号、环境预警信号以及报警信号,并将其发送至监管平台;通过预警治理分析单元将监测周期进行预警治理分析,判断监测区域的预警治理过程是否合格,若预警治理分析不合格,则生成滑坡高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若预警治理分析合格,则生成自身预警治理合格信号或者环境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通过报警治理分析单元将监测区域进行报警治理分析,通过分析生成紧急撤离信号或者路障设置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管平台,监管平台通讯连接有:
区域类型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测区域进行类型分析,将监测区域划分为i个子区域,i为大于1的自然数,通过分析将子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并设置监测周期;
滑坡稳定性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测区域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获取到监测周期内各个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并将系数比较生成稳定信号、自身预警信号、环境预警信号以及报警信号,并将其发送至监管平台;
预警治理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测周期进行预警治理分析,判断监测区域的预警治理过程是否合格,若预警治理分析不合格,则生成滑坡高风险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若预警治理分析合格,则生成自身预警治理合格信号或者环境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
报警治理分析单元,用于对监测区域进行报警治理分析,通过分析生成紧急撤离信号或者路障设置信号,并将其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区域类型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采集到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对应坡面平均坡度以及各个子区域内沟谷切割深度,采集到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对应土壤构造面切割后最大连续土壤面积,通过分析获取到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
将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与构造分析系数阈值进行比较:
若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超过构造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子区域的构造出现滑坡的风险大,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高风险区域;若监测区域内各个子区域的构造分析系数未超过构造分析系数阈值,则判定对应子区域的构造出现滑坡的风险小,将对应子区域标记为低风险区域;并将高风险区域和低风险区域的编号一同发送至监管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滑坡稳定性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采集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对应坡面的位错跨度以及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通过分析获取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采集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降雨量增加跨度以及监测区域内雨水累积速度与雨水疏通速度的比值;通过分析获取到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环境影响风险系数,将自身风险状态系数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进行分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将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分别与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和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进行比较:
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未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未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稳定状态,生成稳定信号并将稳定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未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自身预警状态,生成自身预警信号并将自身预警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未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环境预警状态,生成环境预警信号并将环境预警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若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的自身风险状态系数达到自身风险状态系数阈值范围,且环境影响风险系数达到环境影响风险系数阈值范围,则判定当前监测周期内监测区域处于报警状态,生成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号和对应监测区域编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预警治理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采集到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以及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并将其分别与增长量阈值和抑制量阈值进行比较: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超过增长量阈值,或者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未超过抑制量阈值,则判定预警治理不合格,生成自身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并将自身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监管平台接收到自身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后,对自身预警治理进行执行检测,若自身预警治理检测执行合格则判定监测区域存在滑坡高风险,并生成滑坡高风险信号并将滑坡高风险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坡面位错跨度增长量未超过增长量阈值,且监测区域内土体蠕动速度的抑制量超过抑制量阈值,则判定预警治理合格,生成自身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并将自身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采集到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以及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并将其分别与增加速度阈值和水量比值阈值进行比较: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超过增加速度阈值,或者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未超过水量比值阈值,则判定环境治理不合格,生成环境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并将环境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监管平台接收到环境预警治理不合格信号后,将环境预警治理进行执行检测,若环境预警治理执行检测合格,则判定监测区域受环境影响出现滑坡,生成滑坡危险信号并将滑坡危险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的手机终端;
若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累积雨水量的增加速度未超过增加速度阈值,且监测区域内排水沟疏水量与坡面冲刷水量的比值超过水量比值阈值,则判定环境治理合格,生成环境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并将环境预警治理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报警治理分析单元的运行过程如下:
采集到报警治理过程中监测区域内人员区域撤离顺序与滑坡下滑区域顺序,若监测区域内人员区域撤离顺序与滑坡下滑区域顺序不一致,则判定报警治理顺序不合格,生成紧急撤离信号并将紧急撤离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手机终端;若监测区域内人员区域撤离顺序与滑坡下滑区域顺序一致,则判定报警治理顺序合格,将对应人员区域撤离预计完成时刻与滑坡下滑至对应人员区域的时刻进行采集,并将其进行分析,若对应人员区域撤离预计完成时刻晚于滑坡下滑至对应人员区域的时刻,则生成路障设置信号并将路障设置信号发送至应急人员手机终端,应急人员接收到路障设置信号后,将对应人员区域设置滑坡阻碍路障;若对应人员区域撤离预计完成时刻早于滑坡下滑至对应人员区域的时刻,则生成报警治理分析合格信号并将报警治理分析合格信号发送至监管平台。
CN202211480799.XA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 Active CN1155779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0799.XA CN115577984B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80799.XA CN115577984B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7984A true CN115577984A (zh) 2023-01-06
CN115577984B CN115577984B (zh) 2023-04-07

Family

ID=84590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80799.XA Active CN115577984B (zh) 2022-11-24 2022-11-24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79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6761A (zh) * 2023-06-07 2023-07-11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山体滑坡智能形变监管系统
US11965738B1 (en) 2023-06-07 2024-04-23 Northwest University Data analysis-based intelligen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untain landslides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6136A (zh) * 2013-09-18 2013-12-18 戴会超 物联网构架水利水电工程重大事故安全隐患监测预警系统
CN109801477A (zh) * 2018-12-28 2019-05-24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山体滑坡的方法和系统
KR102191725B1 (ko) * 2019-07-23 2020-12-16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현장 추정 습윤대 깊이 및 수치해석된 위험 습윤대 깊이를 이용한 산사태 모니터링 방법
KR20210030031A (ko) * 2019-09-09 2021-03-17 한국지질자원연구원 사전 기상정보 연동 산사태 조기경보 방법 및 산사태 조기경보 시스템
CN113345598A (zh) * 2021-07-21 2021-09-03 深圳市知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域疫情监测预警系统
CN113380005A (zh) * 2021-08-16 2021-09-10 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防汛会商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3538861A (zh) * 2021-09-16 2021-10-22 山东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矿产地质勘查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CN115096250A (zh) * 2022-06-20 2022-09-23 山东志诚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基坑变形监管系统
CN115240371A (zh) * 2022-09-23 2022-10-25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山体滑坡实时监测系统
CN115273410A (zh) * 2022-09-09 2022-11-01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突发性滑坡监测预警系统
CN115325928A (zh) * 2022-10-17 2022-11-11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的滑坡地表裂缝综合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6136A (zh) * 2013-09-18 2013-12-18 戴会超 物联网构架水利水电工程重大事故安全隐患监测预警系统
CN109801477A (zh) * 2018-12-28 2019-05-24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监测山体滑坡的方法和系统
KR102191725B1 (ko) * 2019-07-23 2020-12-16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현장 추정 습윤대 깊이 및 수치해석된 위험 습윤대 깊이를 이용한 산사태 모니터링 방법
KR20210030031A (ko) * 2019-09-09 2021-03-17 한국지질자원연구원 사전 기상정보 연동 산사태 조기경보 방법 및 산사태 조기경보 시스템
CN113345598A (zh) * 2021-07-21 2021-09-03 深圳市知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数据分析的区域疫情监测预警系统
CN113380005A (zh) * 2021-08-16 2021-09-10 中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防汛会商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13538861A (zh) * 2021-09-16 2021-10-22 山东金科星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矿产地质勘查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CN115096250A (zh) * 2022-06-20 2022-09-23 山东志诚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基坑变形监管系统
CN115273410A (zh) * 2022-09-09 2022-11-01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突发性滑坡监测预警系统
CN115240371A (zh) * 2022-09-23 2022-10-25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山体滑坡实时监测系统
CN115325928A (zh) * 2022-10-17 2022-11-11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北斗通信的滑坡地表裂缝综合监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ASHANK KAPOOR *
田宏岭等: "基于危险度区划的县级区域降雨引发滑坡的风险预警方法――以四川省米易县降雨滑坡为例", 《地质通报》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16761A (zh) * 2023-06-07 2023-07-11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山体滑坡智能形变监管系统
CN116416761B (zh) * 2023-06-07 2023-08-15 西北大学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山体滑坡智能形变监管系统
US11965738B1 (en) 2023-06-07 2024-04-23 Northwest University Data analysis-based intelligent de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for mountain landslid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7984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vans et al. Post‐mining landform evolution modelling: 2. Effects of vegetation and surface ripping
CN102590651B (zh) 基于雷电实测数据的输电线路故障概率评估方法
CN115577984B (zh)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滑坡应急治理监管系统
CN113538861B (zh) 基于矿产地质勘查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
CN104452836A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检测预警方法
CN117057616B (zh) 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利监测方法及系统
CN105714842B (zh) 沉井下沉预警方法和系统
CN110533890B (zh) 简易下水道堵塞应急预警发布系统
CN115240371B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山体滑坡实时监测系统
CN110533258A (zh) 一种稻麦轮作农田涝渍预警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0865592A (zh) 一种尾矿库渗流监测系统及其综合预警方法
Kamrath et al. Assessment of discharge through a dike breach and simulation of flood wave propagation
CN114548806B (zh) 基于大数据和vr技术的水利工程监管系统
CN115909664A (zh) 基于bim的河道安全预警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7423213A (zh) 一种滑坡灾害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6579615A (zh) 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感的植被覆盖监测系统
CN114066275B (zh) 一种系统的变电站洪涝灾害分析方法
CN115358526A (zh) 一种城市内涝预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689168A (zh) 一种基于积水预测的积水应急调度方法
CN114596013A (zh) 基于云计算的岩土工程勘察安全监测系统
CN211123702U (zh) 一种尾矿库渗流监测系统
Corbin et al. Hydrologic modeling of urban development scenarios and low-impact design systems on an undisturbed coastal forested watershed under extreme rainfall-runoff events and hydro-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in a changing climate
CN113065184A (zh) 一种拱坝施工区风场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1910588A (zh) 智慧水利液压坝检测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6542061B (zh) 河港湖区水系排涝能力勘测数据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