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7487A - 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7487A
CN115567487A CN202110744476.6A CN202110744476A CN115567487A CN 115567487 A CN115567487 A CN 115567487A CN 202110744476 A CN202110744476 A CN 202110744476A CN 115567487 A CN115567487 A CN 115567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 address
program data
bios program
server
bm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4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靖钦
张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da Comput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Mitac Computing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nda Comput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Mitac Comput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da Comput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Mitac Computing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Kunda Computer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44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7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7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7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案提供一种服务器,该服务器包含:网络芯片组,具有一预设的第一MAC地址;第一非挥发性内存,储存网络芯片组之第一MAC地址;第二非挥发性内存,储存一第一BIOS程序数据;中央处理器,耦接该网络芯片组及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基板管理控制器,耦接该中央处理器、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及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基板管理控制器读取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以取得该第一MAC地址,并将包含该第一MAC地址之一第二BIOS程序数据储存至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使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覆写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

Description

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案是关于一种服务器,特别是一种可回复MAC地址设定之服务器。
【背景技术】
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地址总共有6个字节,前面3个字节是生产网络卡的厂商代码,后面3个字节是网络卡的编号,MAC地址主要是被用来确认网络装置的地址。每张网络卡或主板网络芯片在出厂时都会被分配一组预设且唯一的MAC地址。对于独立网络卡而言,MAC地址一般会储存在网络卡上的电子式可抹除程序化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内。而对于主板网络芯片,MAC地址则储存在存放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BIOS)程序代码的闪存。前述闪存通常会被区分为Descriptor区、ME(Management Engine)区、PDR(Platform Data Region)区、DER(Device Expansion Region)区、GbE(GigabitEthernet)区及BIOS区,而主板网络芯片的MAC地址会被存放在GbE区。
使用者进行BIOS的更新时,会将整个暂存BIOS的内存以新的BIOS映像档刷新,导致出厂时写入的MAC地址被清掉。当主板网络芯片失去原有的MAC地址就无法被分配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进而丧失连网功能。对于更新BIOS而导致MAC地址被清除之问题,现行做法必须先拆开计算机查看贴附在主板网络芯片的MAC地址信息贴纸,再透过外部软件将MAC地址手动写回BIOS。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回复MAC地址设定之服务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其包含一网络芯片组、一第一非挥发性内存、一第二非挥发性内存、一中央处理器及一基板管理控制器。该网络芯片组具有一预设的第一MAC地址。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储存该第一MAC地址。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储存一第一BIOS程序数据。该中央处理器耦接该网络芯片组及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该基板管理控制器耦接该中央处理器、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及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该基板管理控制器用以读取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以取得该第一MAC地址,并将包含该第一MAC地址之一第二BIOS程序数据储存至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使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覆写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
优选地,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一远程装置接收一第三BIOS程序数据及更新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之一BIOS更新指令,该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该BIOS更新指令将该第一MAC地址并入该第三BIOS程序数据而产生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
优选地,该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该BIOS更新指令将该第一MAC地址并入该第三BIOS程序数据而产生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时,该服务器系执行一操作系统。
优选地,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更储存该服务器之一出厂信息。
优选地,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报含一第二MAC地址,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将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储存至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之前,该基板管理控制器读取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及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以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当比对结果为不同时,始将包含该第一MAC地址之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覆写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
优选地,该基板管理控制器是于该服务器之一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且在该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将包含该第一MAC地址之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覆写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
优选地,其中,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该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完成以前,该中央处理器处于断电状态。
优选地,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该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完成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启动该中央处理器,使该服务器进入符合进阶组态与电源接口规范之一S0状态。
优选地,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该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时,该服务器处于符合进阶组态与电源接口规范之一S5状态,致使该中央处理器处于断电状态,当比对结果非为相同时,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覆写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后启动该中央处理器,使该服务器由该S5状态切换至符合进阶组态与电源界面规范之一S0状态。
优选地,该服务器是于上电后预设地处于该S5状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服务器能将MAC地址回复设定。在设备出厂时将网络芯片组所对应的MAC地址备份在FRU内,并由基板管理控制器担任检查存放BIOS之闪存内MAC地址是否正确以及在发现错误时将正确MAC地址覆写回闪存的任务。确保当用户更新BIOS后,系统的网络服务不会有因为错误MAC地址而失效的问题。并且,前述FRU可储存服务器之出厂信息,亦即将MAC地址备份储存在服务器的原有的FRU中,如此可减少使用额外之内存以储存备份之MAC地址,进而降低服务器之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一实施例之方块示意图。
图2是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一实施例之运作流程图。
图3是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二实施例之方块示意图。
图4是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二实施例之运作流程图。
图5是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三实施例之运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一实施例之方块示意图。请参照图1,服务器1包含基板管理控制器11、网络芯片组12、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中央处理器15。中央处理器15耦接网络芯片组12及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基板管理控制器11耦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及中央处理器15。依据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11可透过共享网络接口或是其专用网络接口与远程装置2进行数据交换。
依据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11可借由网络芯片组12执行服务器1之连网功能,以与远程装置2进行前述之数据交换。详细而言,请参照图1,网络芯片组12可提供连网功能,网络芯片组12在出厂时即被分配一个预设的MAC地址(为方便描述,以下称为第一MAC地址3),第一MAC地址3可储存在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可为BIOS内存,即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储存BIOS程序数据(为方便描述,以下称为第一BIOS程序数据)且第一BIOS程序数据报含网络芯片组12之第一MAC地址3。当服务器1运作时,中央处理器15可自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读取第一BIOS程序数据并执行第一BIOS程序数据。中央处理器15执行第一BIOS程序数据时可自第一BIOS程序数据取得第一MAC地址3,服务器1即借由第一MAC地址3,透过网络芯片组12执行连网功能,以与远程装置2进行前述之数据交换。依据一些实施例,网络芯片组12可为与主板集成之网络控制芯片。
依据一些实施例,当BIOS程序代码经修改而发布新版之BIOS程序数据(以下称为第三BIOS程序数据)时,远程装置2可透过服务器1之基板管理控制器11将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中之第一BIOS程序数据更新。由于所发布之第三BIOS程序数据很可能是供不同机型之服务器1所通用,故第三BIOS程序数据并未包含特定服务器1之网络芯片组12之第一MAC地址3。若将未包含第一MAC地址3之第三BIOS程序数据更新至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服务器1将无法根据第三BIOS程序数据执行前述之连网功能,进而造成服务器1之用户即无法借远程装置2控制服务器1。
基此,请合并参照图1及图2,图2是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一实施例之运作流程图。于第一实施例中,为使网络芯片组12正常运作,预先将网络芯片组12之第一MAC地址3储存(刻录)在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以作为备份。当用户欲将服务器1之第一BIOS程序数据更新时,可透过远程装置2将欲写入之第三BIOS程序数据以及BIOS更新指令s1透过网络接口传入基板管理控制器11(步骤S01)。第三BIOS程序数据不具有服务器1网络芯片组12所预设的第一MAC地址3。当基板管理控制器11接收到BIOS更新指令s1后,基板管理控制器11读取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所预存之第一MAC地址3(步骤S02)。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输出与第一MAC地址3对应之地址数据s2,基板管理控制器11将地址数据s2与第三BIOS程序数据合并形成一个包含有第一MAC地址3的BIOS程序数据(步骤S03)(以下称为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其后,基板管理控制器11将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储存至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步骤S04)以覆写第一BIOS程序数据,完成更新。当使用者重启服务器1(步骤S05)后,即可执行更新完成后的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并根据第一MAC地址3被分配IP地址。中央处理器15可执行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并根据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包含之第一MAC地址3,透过网络芯片组12执行连网功能。
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可为BIOS映像文件,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可包含前述BIOS程序代码经修改而发布新版之BIOS程序代码以及网络芯片组12之第一MAC地址3。并且,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可包含Descriptor区141、ME区142、PDR区143、DER区144、GbE区145及BIOS区146。在步骤S04中,基板管理控制器11可将前述新版之BIOS程序代码储存于BIOS区146,且基板管理控制器11可将网络芯片组12之第一MAC地址3储存于GbE区145中特定的offset位置。待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写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后,中央处理器15可根据BIOS区146储存的新版BIOS程序代码执行服务器1之运作,且可根据GbE区145储存的第一MAC地址3,并透过网络芯片组12执行服务器1之连网功能。
依据一些实施例,服务器1可在操作系统运行状态下执行步骤S01至步骤S04之任一步骤。即服务器1完成开机自我检测程序(Power On Safe Test,POST)后,服务器1执行操作系统并在执行操作系统时执行步骤S01至步骤S04,以完成BIOS程序数据之远程更新程序。
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及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可以是闪存或是只读存储器,例如但不限于可抹除程序化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PROM)、快闪型只读存储器(Flash Read-Only Memory,Flash ROM)、EEPROM或FRU(Field-Replaceable Unit,FRU)EEPROM。依据一些实施例,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可预存服务器1之出厂信息,例如但不限于韧体版本信息、制造商、序号、出厂日或设备信息等。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为FRU EEPROM,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为闪存。设备商在出厂时将平台路径控制器(Platform Controller Hub,PCH)的网络控制器(网络芯片组12)所预设储存之第一MAC地址3同时备份在存有其他出厂信息之FRU EEPROM,且第一MAC地址3也储存在服务器1存放BIOS的闪存。并且,FRU EEPROM及闪存可经过其他组件而间接或直接与服务器1之基板管理控制器11进行连接,例如但不限于透过I2C或SPI接口进行连接。当使用者欲进行BIOS之更新时,可以透过基板管理控制器11更新服务的网络接口,以远程装置2将BIOS更新指令s1及新的BIOS程序数据(例如前述之BIOS映像档)传入使用者的服务器1。由于新的BIOS程序数据并不具有用户PCH网络控制器的预设第一MAC地址3,因此利用基板管理控制器11读取FRU EEPROM所备份的第一MAC地址3。在基板管理控制器11将存放BIOS的闪存刷新的过程中,当刷新到存放MAC地址的GbE区145之偏移量(Offset)时,会写入第一MAC地址3而非写入原本BIOS映像档对应该Offset的内容,以完成更新。
依据一些实施例,基板管理控制器11于读取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所预存之第一MAC地址3后(步骤S02),基板管理控制器11可将第一MAC地址3透过网络接口传送至远程装置2。远程装置2接收第一MAC地址3后,远程装置2可将第一MAC地址3与第三BIOS程序数据合并产生第二BIOS程序数据s4(步骤S03)。远程装置2将修改完成之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即BIOS映像档传送至使用者的服务器1。其后,基板管理控制器11将第二BIOS程序数据s4储存至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以覆写第一BIOS程序数据(步骤S04),完成更新。
图3为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二实施例之方块示意图。同第一实施例,网络芯片组12在出厂时即被分配前述预设的第一MAC地址3;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储存第一MAC地址3;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储存第一BIOS程序数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之差异在于,第一BIOS程序数据报含一未确认是否与第一MAC地址3相同之另一MAC地址(以下称为第二MAC地址4)。举例而言,服务器1的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原储存具有第一MAC地址3的BIOS程序数据。当使用者在服务器1关机的状态下将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自行刷新或提供给维修商执行刷新,将导致刷新后的第一BIOS程序数据所具有之第二MAC地址4与原本的第一MAC地址3可能不同。于此情况,当服务器1处于开机后而进入操作系统运行状态,由于中央处理器15于开机过程中已存取了错误的MAC地址,故即使再利用基板管理控制器11将正确的第一MAC地址3重新写回更新后的BIOS,仍然无法被分配IP。因应前述问题,使用者必须重新将服务器1开机后才能使第一MAC地址3被中央处理器15正确存取。
鉴于前述,第二实施例应用基板管理控制器11能够在服务器1处于关机状态下对系统进行维护之功能。先透过基板管理控制器11对MAC地址进行检查与置换,当基板管理控制器11处理完成后,服务器1再继续执行开机作业。基板管理控制器11于服务器1开机过程中即完成MAC地址的回复作业,故服务器1无须再执行第二次的开机程序。
详细而言,请合并参照图3及图4,图4系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二实施例之运作流程图。当服务器1上电后(步骤S11),基板管理控制器11即开始运作(步骤S12)。此时,服务器1可以被预设处在进阶组态与电源接口规范(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Interface,ACPI)之S5状态。接着,基板管理控制器11读取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之GbE区145所储存之地址数据s3,地址数据s3对应第二MAC地址4。基板管理控制器11由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读取地址数据s2之第一MAC地址3(步骤S13)并从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读取第二MAC地址4(步骤S14)后,基板管理控制器11比对第一MAC地址3与第二MAC地址4是否相同(步骤S15)。当两者不同时(判断结果为「否」),基板管理控制器11会将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储存之第一BIOS程序数据进行更新,以第一MAC地址3替换掉原本的第二MAC地址4(步骤S16);当两者相同时(判断结果为「是」),表示基板管理控制器11不需执行MAC地址之更新作业。服务器1即设置为ACPI之S0状态(步骤S17)。前述步骤并非必须采顺序方式执行。举例而言,将两者步骤S13及步骤S14顺序对调。
依据一些实施例,服务器1可以在POST状态下执行步骤S11至步骤S17之任一步骤。举例而言,以前述之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为FRU EEPROM及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为闪存为例:设备商在出厂时将PCH的网络控制器(网络芯片组12)所预设储存之第一MAC地址3同时备份在FRU EEPROM,且第一MAC地址3也会储存在服务器1内存放BIOS的闪存。并且,FRUEEPROM及闪存可经过其他组件而间接或直接与服务器1之基板管理控制器11进行连接,例如透过I2C或SPI接口进行连接。当使用者或设备维修之第三方在服务器1关机状态下透过序列周边接口将闪存进行刷新,预设的第一MAC地址3也会一并被更换成一可能与预设值不同之第二MAC地址4。当服务器1开机时,服务器1可预设为除了基板管理控制器11通电运作外,其他部分处于ACPI之S5状态。或者给予基板管理控制器11对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控制权,使基板管理控制器11在启动后先将中央处理器15设定为断电状态,以避免中央处理器15开始运作后自行读取闪存中被刷新的BIOS而取得第二MAC地址4。基板管理控制器11开始运作后,于POST过程,基板管理控制器11读取FRU EEPROM储存的第一MAC地址3与闪存储存的第二MAC地址4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为不同时(判断结果为「否」),基板管理控制器11必须从闪存读取第一BIOS程序数据,将存取错误的第二MAC地址4更换回第一MAC地址3再写入闪存。当更新完成或比对结果为相同时(判断结果为「是」),基板管理控制器11不执行MAC地址之更新作业。其后,服务器1进入一ACPI之S0状态,中央处理器15始能接管后续的POST流程。依据一些实施例,透过先比对MAC地址而非直接替换闪存内MAC地址的方式,尽可能节省更新BIOS所需耗费的时间以及减少闪存读写次数以延长寿命。
图5是本案之服务器于第三实施例之运作流程图,请参照图5。依据一些实施例,服务器1开机后(步骤S21),服务器1不处于ACPI之S5状态,而进入操作系统状态(步骤S22)。之后,再由基板管理控制器11执行MAC地址的检查与置换作业(步骤S23-S26)。当基板管理控制器11判断第一非挥发性内存13所储存之第一MAC地址3与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所储存之第二MAC地址4相同(判断结果为「是」),则服务器1继续执行操作系统并允许联网(步骤S28);反之,当基板管理控制器11判断第一MAC地址3与第二MAC地址4不同(判断结果为「否」),则将第二非挥发性内存14所储存之第二MAC地址4更新成第一MAC地址3(步骤S26)。当置换完成后,服务器1自动执行重新启动或当使用者将服务器1重新启动(步骤S27),则更新后之第一MAC地址3生效,而使网络芯片组12正常执行其连网功能(步骤S28)。
综上所述,依据一些实施例,服务器1能将MAC地址回复设定。在设备出厂时将网络芯片组12所对应的MAC地址备份在FRU内,并由基板管理控制器11担任检查存放BIOS之闪存内MAC地址是否正确以及在发现错误时将正确MAC地址覆写回闪存的任务。确保当用户更新BIOS后,系统的网络服务不会有因为错误MAC地址而失效的问题。并且,前述FRU可储存服务器1之出厂信息,亦即将MAC地址备份储存在服务器1的原有的FRU中,如此可减少使用额外之内存以储存备份之MAC地址,进而降低服务器1之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网络芯片组,具有一预设的第一MAC地址;
一第一非挥发性内存,储存该第一MAC地址;
一第二非挥发性内存,储存一第一BIOS程序数据;
一中央处理器,耦接该网络芯片组及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及
一基板管理控制器,耦接该中央处理器、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及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该基板管理控制器用以读取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以取得该第一MAC地址,并将包含该第一MAC地址之一第二BIOS程序数据储存至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使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覆写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一远程装置接收一第三BIOS程序数据及更新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之一BIOS更新指令,该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该BIOS更新指令将该第一MAC地址并入该第三BIOS程序数据而产生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该BIOS更新指令将该第一MAC地址并入该第三BIOS程序数据而产生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时,该服务器系执行一操作系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更储存该服务器之一出厂信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包含一GbE区,该基板管理控制器更用以将该第一MAC地址写入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之GbE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报含一第二MAC地址,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将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储存至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之前,该基板管理控制器读取该第一非挥发性内存及该第二非挥发性内存以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当比对结果为不同时,始将包含该第一MAC地址之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覆写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系于该服务器之一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且在该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将包含该第一MAC地址之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覆写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该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完成以前,该中央处理器处于断电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该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完成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启动该中央处理器,使该服务器进入符合进阶组态与电源接口规范之一S0状态。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该开机自我检测程序中比对该第一MAC地址与该第二MAC地址时,该服务器处于符合进阶组态与电源接口规范之一S5状态,致使该中央处理器处于断电状态,当比对结果非为相同时,该基板管理控制器于该第二BIOS程序数据覆写该第一BIOS程序数据后启动该中央处理器,使该服务器由该S5状态切换至符合进阶组态与电源界面规范之一S0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之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该服务器是于上电后预设地处于该S5状态。
CN202110744476.6A 2021-07-01 2021-07-01 服务器 Pending CN115567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476.6A CN115567487A (zh) 2021-07-01 2021-07-01 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476.6A CN115567487A (zh) 2021-07-01 2021-07-01 服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7487A true CN115567487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736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4476.6A Pending CN115567487A (zh) 2021-07-01 2021-07-01 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74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68416B2 (ja) ブート・ブロックへの書き込みアクセスを可能にする時のブート・ブロック・コードの保護
US20090271660A1 (en) Motherboard, a method for recovering the bios thereof and a method for booting a computer
US1148127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an operating system after a runtime hang using a dual-flash device
US115506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nd upgrading a dual-flash device
US2021036527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ystem installation using a dual-flash device
JP7002358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bios更新方法、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bios更新プログラム
US20180095693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6990985A (zh) 基于bmc更新及备份系统uefi固件的设备和方法
US1179738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an operating system after an upgrade hang using a dual-flash device
US10540232B2 (en) Recovery using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N115840579A (zh) Fpga远程更新方法、系统、贴片机及存储介质
CN110297726B (zh) 具有串行存在检测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及内存模块控制方法
JP2019197511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版数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09582332B (zh) 互联网摄像机的系统升级方法及装置
US2008020157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niformizing product data embedded in a computer platform
CN112433769A (zh) 一种bmc启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567487A (zh) 服务器
US20190146804A1 (en)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of system management data
CN115904831A (zh) 一种服务器固件的启动方法及终端
TWI777565B (zh) 伺服器
JP658243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設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0198314A (ja) 情報管理装置
KR100907550B1 (ko) 시리얼 eeprom의 손상된 데이터를 복구하기 위한장치 및 방법
TWI777664B (zh) 嵌入式系統的開機方法
TW201604781A (zh) 寫入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程式碼的電路與寫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