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4616A - 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4616A
CN115564616A CN202211275013.0A CN202211275013A CN115564616A CN 115564616 A CN115564616 A CN 115564616A CN 202211275013 A CN202211275013 A CN 202211275013A CN 115564616 A CN115564616 A CN 115564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training
learning
time period
staff
perso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50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ttle Sheep Education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ttle Sheep Educatio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ttle Sheep Education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ttle Sheep Education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7501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46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4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461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8Performance of employee with respect to a job fun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教育培训管理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包括培训人员基本信息获取分析模块、培训人员理解能力测试分析模块、培训人员课程等级分析调整模块、培训人员专注能力获取分析模块、培训人员课程学习时间调整模块、培训人员学习效益分析模块和培训人员学习效益显示模块。通过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行分析,并基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有效保障了目标培训人员进行课程学习时学习高效性,避免目标培训人员造成时间浪费;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专注力,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教育培训管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教育一直被誉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教育培训最大的价值就是教育矛盾的漏洞,填补教育体制的漏洞,填补家庭教育的漏洞,填补技能空白的漏洞。由此凸显了对教育培训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现有的线上教育培训管理主要是通过培训人员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无法提高培训人员的学习效率,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现有的线上教育培训管理没有对培训人员的理解能力和基本学历进行分析,无法基于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和基本能力对培训人员进行课程等级划分,没有实现针对性的培训教学,不利于培训人员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益。
现有的线上教育培训管理没有对培训人员在设定时间周期内的专注能力进行评估分析,无法判定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而无法基于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对其进行培训课程分配,不仅使得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专注力降低,同时还无法有效提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包括:培训人员基本信息获取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进行分析。
培训人员理解能力测试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
培训人员课程等级分析调整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培训人员专注能力获取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专注能力进行获取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并由此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行分析。
培训人员课程学习时间调整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分布时间段进行调控。
培训人员学习效益监测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预学课程分布时间段调控后的专注能力进行监测,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参数集合,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
培训人员学习效益显示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进行相应的显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包括:工作年限、所学专业、预学课程、身份类型和学历等级,其中身份类型具体为上班族、失业族和学生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所学专业和预学课程,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所学专业与设定的各种专业对应的相关课程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相关课程。
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与其对应的相关课程进行匹配,若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与其对应的相关课程匹配成功,则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类型判定为关联课程,反之,则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类型判定为无关课程,并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类型与设定的各种预学课程类型对应的影响指数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预学课程类型的影响指数,记为ε预学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身份类型和学历等级,并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身份类型和学历等级分别与设定的各种身份类型对应的影响指数和各种学历等级对应的影响指数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身份类型的影响指数和学历等级的影响指数,分别记为ε身份和ε学历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工作年限,并将其记为N工作
通过计算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记为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其具体测试和分析过程如下: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对应的各篇阅读理解进行测试,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答案,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答案进行语句拆分,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文字集合,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46
i表示为各难度等级的编号,i=1,2,.....,n,j表示为各篇阅读理解的编号,j=1,2,......,m,f表示为各问题的编号,f=1,2,......,g。
将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文字集合与设定的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标准答案集合进行对比,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答案匹配度,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41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42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在第i个难度等级中第j篇阅读理解对应第f个问题的答案匹配度,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43
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难度等级中第j篇阅读理解对应第f个问题的标准答案集合。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难度等级对应各篇阅读理解的阅读时长进行获取,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44
并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45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η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e表示为自然常数,ιi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难度等级对应的权值因子,T′ij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难度等级对应第j篇阅读理解的参考阅读时长,a1、a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答案匹配度、阅读时长对应的补偿因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51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φ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a3、a4分别表示为基本信息影响指数、理解能力评估指数对应的系数因子。
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与设定的各种课程等级评估系数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专注能力进行获取和分析,其具体获取和分析过程如下: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总学习时长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总学习时长,并将其与预设的各种总学习时长对应的预计学习进度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预计学习进度,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52
r表示为各设定时间周期的编号,r=1,2,......,t,s表示为各获取时间段的编号,s=1,2,......,p。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学习进度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的学习进度,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61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和各次切屏的切屏时长,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和各次切屏的切屏时长,分别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62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63
q表示为各次切屏的编号,q=1,2,......,w。
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64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67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第r个设定时间周期中第s个获取时间段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T′学习、C′、T′切屏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参考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允许切屏次数、允许切屏时长,b1、b2、b3、b4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学习进度、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切屏时长对应的补偿因子。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笔记记载状态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并从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条数和各条记载笔记的字数,分别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65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66
k表示为各条记载笔记的编号,k=1,2,......x。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内提取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各条记载笔记的关键词,并将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各条记载笔记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得到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关键词集合,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71
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72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73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第r个设定时间周期中第s个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Q′、Z′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参考笔记记载条数、参考记载笔记字数,B表示为设定的参考总关键词集合,b5、b6、b7分别表示为设定的笔记记载条数、记载笔记字数、关键词匹配度对应的权值因子。
通过计算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07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内筛选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最大专注能力评估指数的获取时间段,记为指定时间段。
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的指定时间段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并从中提取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指定时间段的众数,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众数指定时间段,记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基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参数集合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记为ζy,y表示为各学习周期的编号,y=1,2,......,v。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理解能力评估指数和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记为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进行分析,同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并综合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进而由此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一方面来说,弥补了现有教育培训管理对目标培训人员分配课程等级的局限性,避免目标培训人员自主选择课程等级的主观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实现了对目标培训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培训人员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培训人员自身的学习效益。
本发明通过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专注能力进行获取和分析,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而基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一方面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保障了目标培训人员进行课程学习时学习高效性,避免目标培训人员造成时间浪费;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幅度提升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专注力,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系统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包括培训人员基本信息获取分析模块、培训人员理解能力测试分析模块、培训人员课程等级分析调整模块、培训人员专注能力获取分析模块、培训人员课程学习时间调整模块、培训人员学习效益分析模块和培训人员学习效益显示模块。
所述培训人员基本信息获取分析模块分别与培训人员课程等级分析调整模块和培训人员学习效益分析模块连接,培训人员理解能力测试分析模块分别与培训人员课程等级分析调整模块和培训人员学习效益分析模块连接,培训人员课程等级分析调整模块和培训人员专注能力获取分析模块连接,培训人员专注能力获取分析模块分别与培训人员课程学习时间调整模块和培训人员学习效益分析模块连接,培训人员学习效益分析模块和培训人员学习效益显示模块连接。
培训人员基本信息获取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进行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包括:工作年限、所学专业、预学课程、身份类型和学历等级,其中身份类型具体为上班族、失业族和学生党。
需要说明的是,学历等级包括但不限于:小学学历、初中学历、高中学历、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硕士学历、博士学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所学专业和预学课程,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所学专业与设定的各种专业对应的相关课程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相关课程。
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与其对应的相关课程进行匹配,若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与其对应的相关课程匹配成功,则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类型判定为关联课程,反之,则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类型判定为无关课程,并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类型与设定的各种预学课程类型对应的影响指数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预学课程类型的影响指数,记为ε预学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身份类型和学历等级,并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身份类型和学历等级分别与设定的各种身份类型对应的影响指数和各种学历等级对应的影响指数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身份类型的影响指数和学历等级的影响指数,分别记为ε身份和ε学历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工作年限,并将其记为N工作
通过计算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记为δ。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具体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11
N′工作表示为设定的参考工作年限,β1、β2、β3、β4分别表示为设定的预学课程类型影响指数、身份类型影响指数、学历等级影响指数、工作年限对应的权值因子。
培训人员理解能力测试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其具体测试和分析过程如下: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对应的各篇阅读理解进行测试,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答案,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答案进行语句拆分,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文字集合,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26
i表示为各难度等级的编号,i=1,2,.....,n,j表示为各篇阅读理解的编号,j=1,2,......,m,f表示为各问题的编号,f=1,2,......,g。
需要说明的是,各难度等级包括但不限于高等难度、中等难度、低等难度。
将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文字集合与设定的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标准答案集合进行对比,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答案匹配度,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21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22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在第i个难度等级中第j篇阅读理解对应第f个问题的答案匹配度,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23
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难度等级中第j篇阅读理解对应第f个问题的标准答案集合。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难度等级对应各篇阅读理解的阅读时长进行获取,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24
并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25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η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e表示为自然常数,ιi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难度等级对应的权值因子,Tij′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难度等级对应第j篇阅读理解的参考阅读时长,a1、a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答案匹配度、阅读时长对应的补偿因子。
培训人员课程等级分析调整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31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φ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a3、a4分别表示为基本信息影响指数、理解能力评估指数对应的系数因子。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越大,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越小;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越大,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越大。
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与设定的各种课程等级评估系数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进行分析,同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并综合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进而由此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一方面来说,弥补了现有教育培训管理对目标培训人员分配课程等级的局限性,避免目标培训人员自主选择课程等级的主观性;从另一方面来说,实现了对目标培训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仅有效提高了培训人员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大幅度提升了培训人员自身的学习效益。
培训人员专注能力获取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专注能力进行获取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并由此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行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专注能力进行获取和分析,其具体获取和分析过程如下: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总学习时长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总学习时长,并将其与预设的各种总学习时长对应的预计学习进度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预计学习进度,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41
r表示为各设定时间周期的编号,r=1,2,......,t,s表示为各获取时间段的编号,s=1,2,......,p。
需要说明的是,各设定时间周期具体为各日。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学习进度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的学习进度,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42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和各次切屏的切屏时长,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和各次切屏的切屏时长,分别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51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52
q表示为各次切屏的编号,q=1,2,......,w。
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53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56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第r个设定时间周期中第s个获取时间段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T′学习、C′、T′切屏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参考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允许切屏次数、允许切屏时长,b1、b2、b3、b4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学习进度、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切屏时长对应的补偿因子。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笔记记载状态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并从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条数和各条记载笔记的字数,分别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54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55
k表示为各条记载笔记的编号,k=1,2,......x。
需要说明的是,笔记记载状态具体包括:笔记记载条数、各条记载笔记的字数和各条记载笔记的关键词。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内提取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各条记载笔记的关键词,并将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各条记载笔记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得到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关键词集合,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61
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62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63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第r个设定时间周期中第s个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Q′、Z′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参考笔记记载条数、参考记载笔记字数,B表示为设定的参考总关键词集合,b5、b6、b7分别表示为设定的笔记记载条数、记载笔记字数、关键词匹配度对应的权值因子。
通过计算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64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65
c1、c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对应的权值因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内筛选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最大专注能力评估指数的获取时间段,记为指定时间段。
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的指定时间段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并从中提取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指定时间段的众数,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众数指定时间段,记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
需要说明的是,若目标培训人员对应指定时间段的众数为一个,则将该指定时间段记为专注时间段;若目标培训人员对应指定时间段的众数为多个,则获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指定时间段的连续性,若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指定时间段的连续性为相邻时间段,则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指定时间段进行整合,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整合指定时间段,并将其记为专注时间段;若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指定时间段的连续性为不相邻时间段,则随机选取一个指定时间段记为专注时间段。
培训人员课程学习时间调整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分布时间段进行调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本发明通过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专注能力进行获取和分析,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而基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从一方面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保障了目标培训人员进行课程学习时学习高效性,避免目标培训人员造成时间浪费;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幅度提升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专注力,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率。
培训人员学习效益监测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预学课程分布时间段调控后的专注能力进行监测,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参数集合,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预学课程分布时间段调控后的专注能力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方式为: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预学课程分布时间段调控后的课程周期划分为各学习周期,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进行监测。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总学习时长进行监测,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总学习时长,并将其与预设的各种总学习时长对应的预计学习进度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预计学习进度,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81
y表示为各学习周期的编号,y=1,2,......,v。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实际学习进度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实际学习进度,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82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和各次切屏的切屏时长,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和各次切屏的切屏时长,分别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83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84
q′表示为各次切屏的编号,q′=1′,2′,......,w′。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对应的笔记记载状态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并从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关键词集合、笔记记载条数和各条记载笔记的字数,分别记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85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86
k′表示为各条记载笔记的编号,k′=1′,2′,......,x′。
由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预计学习进度、实际学习进度、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各次切屏的切屏时长、关键词集合、笔记记载条数和各条记载笔记的字数构成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参数集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基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参数集合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记为ζy
需要说明的是,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其具体分析步骤为:D1: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91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92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第y个学习周期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TL′、QP′、QP′切屏分别表示为设定学习周期的参考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允许切屏次数、允许切屏时长,b′1、b′2、b′3、b′4分别表示为设定学习周期的学习进度、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切屏时长对应的补偿因子。
D2: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93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194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第y个学习周期的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JZ′、ZS′分别表示为设定学习周期的参考笔记记载条数、参考记载笔记字数,b′5、b′6、b′7分别表示为设定学习周期的笔记记载条数、记载笔记字数、关键词匹配度对应的权值因子。
D3:依据公式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201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ζy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第y个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c′1、c′2分别表示为设定学习周期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学习周期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对应的权值因子。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理解能力评估指数和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记为ψ。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896126660000202
σ1、σ2、σ3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理解能力评估指数、学习周期专注能力评估指数对应的系数因子。
培训人员学习效益显示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进行相应的显示。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培训人员基本信息获取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进行分析;
培训人员理解能力测试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
培训人员课程等级分析调整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培训人员专注能力获取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专注能力进行获取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并由此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行分析;
培训人员课程学习时间调整模块,用于基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分布时间段进行调控;
培训人员学习效益监测分析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预学课程分布时间段调控后的专注能力进行监测,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参数集合,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
培训人员学习效益显示模块,用于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进行相应的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包括:工作年限、所学专业、预学课程、身份类型和学历等级,其中身份类型具体为上班族、失业族和学生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所学专业和预学课程,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所学专业与设定的各种专业对应的相关课程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相关课程;
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与其对应的相关课程进行匹配,若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与其对应的相关课程匹配成功,则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类型判定为关联课程,反之,则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类型判定为无关课程,并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预学课程类型与设定的各种预学课程类型对应的影响指数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预学课程类型的影响指数,记为ε预学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身份类型和学历等级,并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身份类型和学历等级分别与设定的各种身份类型对应的影响指数和各种学历等级对应的影响指数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身份类型的影响指数和学历等级的影响指数,分别记为ε身份和ε学历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集合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工作年限,并将其记为N工作
通过计算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记为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进行测试和分析,其具体测试和分析过程如下: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对应的各篇阅读理解进行测试,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答案,并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答案进行语句拆分,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文字集合,记为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34
i表示为各难度等级的编号,i=1,2,.....,n,j表示为各篇阅读理解的编号,j=1,2,......,m,f表示为各问题的编号,f=1,2,......,g;
将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文字集合与设定的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标准答案集合进行对比,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在各难度等级中各篇阅读理解对应各问题的答案匹配度,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31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32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在第i个难度等级中第j篇阅读理解对应第f个问题的答案匹配度,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33
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难度等级中第j篇阅读理解对应第f个问题的标准答案集合;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难度等级对应各篇阅读理解的阅读时长进行获取,记为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41
并依据公式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42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η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理解能力评估指数,e表示为自然常数,ιi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难度等级对应的权值因子,T′ij表示为设定的第i个难度等级对应第j篇阅读理解的参考阅读时长,a1、a2分别表示为设定的答案匹配度、阅读时长对应的补偿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
依据公式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43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φ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a3、a4分别表示为基本信息影响指数、理解能力评估指数对应的系数因子;
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评估系数与设定的各种课程等级评估系数对应的课程等级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课程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专注能力进行获取和分析,其具体获取和分析过程如下: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总学习时长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总学习时长,并将其与预设的各种总学习时长对应的预计学习进度进行匹配,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预计学习进度,记为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51
r表示为各设定时间周期的编号,r=1,2,......,t,s表示为各获取时间段的编号,s=1,2,......,p;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学习进度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的学习进度,记为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52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和各次切屏的切屏时长,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和各次切屏的切屏时长,分别记为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53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54
q表示为各次切屏的编号,q=1,2,......,w;
依据公式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55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56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第r个设定时间周期中第s个获取时间段的屏幕专注评估指数,T′学习、C′、T′切屏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参考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允许切屏次数、允许切屏时长,b1、b2、b3、b4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学习进度、学习屏幕停留时长、切屏次数、切屏时长对应的补偿因子;
对目标培训人员在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笔记记载状态进行获取,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并从中提取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条数和各条记载笔记的字数,分别记为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61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62
k表示为各条记载笔记的编号,k=1,2,......x;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内提取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各条记载笔记的关键词,并将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各条记载笔记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得到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对应的关键词集合,记为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63
依据公式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64
计算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65
表示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第r个设定时间周期中第s个获取时间段的笔记记载状态评估指数,Q′、Z′分别表示为设定的参考笔记记载条数、参考记载笔记字数,B表示为设定的参考总关键词集合,b5、b6、b7分别表示为设定的笔记记载条数、记载笔记字数、关键词匹配度对应的权值因子;
通过计算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记为
Figure FDA000389612665000006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
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各获取时间段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内筛选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中最大专注能力评估指数的获取时间段,记为指定时间段;
将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设定时间周期的指定时间段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并从中提取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指定时间段的众数,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众数指定时间段,记为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专注时间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进行分析,其具体分析方式如下:
基于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参数集合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记为ζy,y表示为各学习周期的编号,y=1,2,......,v;
对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基本信息影响指数、理解能力评估指数和各学习周期的专注能力评估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目标培训人员对应的学习效益评估系数,记为ψ。
CN202211275013.0A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Withdrawn CN1155646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5013.0A CN115564616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75013.0A CN115564616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4616A true CN115564616A (zh) 2023-01-03

Family

ID=84746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5013.0A Withdrawn CN115564616A (zh) 2022-10-18 2022-10-18 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6461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4112A (zh) * 2023-05-22 2023-08-2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基于数据回溯分析的技能培训精益化管理方法
CN116843088A (zh) * 2023-09-04 2023-10-03 北京思源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个人学生档案的教育大数据平台管理方法
CN117114633A (zh) * 2023-09-08 2023-11-24 杭州今元标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7273678A (zh) * 2023-10-07 2023-12-22 南京众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整合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4112A (zh) * 2023-05-22 2023-08-25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技能培训中心 基于数据回溯分析的技能培训精益化管理方法
CN116843088A (zh) * 2023-09-04 2023-10-03 北京思源智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个人学生档案的教育大数据平台管理方法
CN117114633A (zh) * 2023-09-08 2023-11-24 杭州今元标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7114633B (zh) * 2023-09-08 2024-03-26 杭州今元标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7273678A (zh) * 2023-10-07 2023-12-22 南京众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整合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64616A (zh) 一种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Quiambao et al. Predictors of board exam performance of the DHVTSU college of education graduates
Chick Learning styles
Chika et al.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school administration in Abia State
Figurek et al.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higher education: Case of Bosnia and Herzegovina
Alwan et al.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perfectionism on sport, economic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Zhou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tool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Haq et al.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 Performance and School Culture on School Quality
Baron et al. Validating threshold scores for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ssessment uses
Dragoset et al. Measuring School Performance for Early Elementary Grades in Maryland.
Duong et al. Exploiting faculty evaluation form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 analytical review
de Boer et al. One field too far? Higher cognitive relatedness between bachelor and master leads to better predictive validity of bachelor grades during admission
Noordzij et al. Attrition of certified teachers in secondary education during the induction phase
Liu The Application of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in the Quality Analysi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hen et al. Learning, behaviour and reaction framework: a model for training raters to improve assessment quality
Shilpa et al. A Measurement Tool to Study the e-Readiness of Extension Service Providers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Telangana
Sokele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synchronous online learning for student success in exams
ALNIAK et al. Examintion of integrated STEM education in physics: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STEM
O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eachers’ practices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scale (TPFAS): a measure using feedback loop model
O'Neill et al. A Repor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looming Biology Tool: Aligning Course Learning Outcomes with Assessments and Promoting Consistency in a Large Multi-Section First-Year Biology Course.
Bannor et al. Effects of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Competence, and Mathematics Connection o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Ghana
Urdegar Achieve 3000: An Analysis of Usage and Impact, 2013-14. Technical Note. Volume 3, Number 1.
Ladosha Dynamics of Student Performance in a Foreign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ition to Distance Learn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Loock Using examination and assessment scores as an aspect of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school
CEYLAN et al. Differences of science classroom practices in low-and high-performing schoo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