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0975B - 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0975B
CN115550975B CN202210983651.1A CN202210983651A CN115550975B CN 115550975 B CN115550975 B CN 115550975B CN 202210983651 A CN202210983651 A CN 202210983651A CN 115550975 B CN115550975 B CN 115550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quality
data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36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50975A (zh
Inventor
张凯
王志明
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SSE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36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0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50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0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50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0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包括:获取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多链路的通信质量;分别对多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通信质量探测,选取通信质量探测结果最优的链路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的主链路;同时,成功选取主链路后实时监测多链路的通信质量,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进行通信,本发明用于解决当普通上网设备进入到复杂环境时或无基站信号覆盖的环境时,普通上网设备便会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网络环境多种多样,若仅采用基站的方式进行网络通信,当普通上网设备进入到复杂环境时或无基站信号覆盖的环境时,普通上网设备便会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因此,亟需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用于解决当普通上网设备进入到复杂环境时或无基站信号覆盖的环境时,普通上网设备便会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用于解决当普通上网设备进入到复杂环境时或无基站信号覆盖的环境时,普通上网设备便会处于无法工作的状态的问题。
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包括:
获取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多链路的通信质量;
分别对多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通信质量探测,选取通信质量探测结果最优的链路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的主链路;
同时,成功选取主链路后实时监测多链路的通信质量,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进行通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运营商基站包括:移动运营商基站、电信运营商基站或联通运营商基站。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多链路包括:移动网络链路、自组网链路和有线网络链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移动网络链路的类型包括:公网链路和自建基站网络链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移动网络链路的类型通过对用户设备插入的SIM卡进行检测确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设备的自选链路请求,根据自选链路请求选取对应的链路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的主链路,同时拒绝在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对主链路进行链路切换,直至获取到用户设备的取消自选链路请求后同意在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对主链路进行链路切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设备的设备互通请求,根据设备互通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接口信息分别构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完成用户设备间的通信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的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其中,发送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的数据类型和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加密算法信息,接收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根据发送数据,生成与发送数据相关的监控进程;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加密算法信息,根据第一加密算法信息、第二加密算法信息和监控进程,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接收监控窗口;
根据接收数据,确定与接收数据相关的数据缓存队列;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解密算法信息,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发送监控窗口;
分别获取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数据接收监控窗口监控到的监控接收数据和数据发送监控窗口监控到的监控发送数据;
若在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数据接收监控窗口未监控到与发送数据对应的监控接收数据或数据发送监控窗口未监控到与接收数据对应的监控发送数据,判定当前第二通信链路存在传输质量不稳定现象,发出示警信息,同时,采用补充通信方式构建补充通信链路完成用户设备间剩余的通信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进行通信包括: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检测主链路在通信波动时的通信质量是否优于多链路中除主链路外的其他链路,若是,不进行通信链路切换,否则选取其他链路中通信质量最优的链路作为次级链路用于进行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当预设时间内,主链路的通信质量均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时,分别采集预设时间内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单包通信质量;
根据预设时间内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单包通信质量在所有单包通信质量中的占比确定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受干预占比;
将预设时间内的所有单包通信质量组成的第一序列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未来通信质量预测网络中,以每个单包通信质量对应的受干预占比作为损失权重,输出得到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
判断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是否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若低于,生成一个冗余包输入至未来通信质量预测网络中后重新判断新的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是否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直至新的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不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获取生成的冗余包的第一数量;
在下一个预设时间段内,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每次进行传输数据包的传输时均添加第一数量的冗余包进行数据传输,直至在任一个预设时间段内主链路的通信质量均高于预设第二通信质量阈值时,取消对传输数据包进行的第一数量的冗余包的添加。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获取主链路每一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和数量调整范围以及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
若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检测主链路的丢包率,并在丢包率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减少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若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高于预设第二通信质量阈值,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增加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同时检测主链路的丢包率,并在丢包率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减少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用于无论是在哪种复杂环境下,用户设备均能通过基站、自组网和有线网络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保证了用户数据的连续性,同时,基站、自组网和有线网络三种通信链路切换自动完成,对用户使用环境友好,有益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中确定冗余包数量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中提高传输效率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包括:
S101、获取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多链路的通信质量;
S102、分别对多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通信质量探测,选取通信质量探测结果最优的链路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的主链路;
S103、成功选取主链路后实时监测多链路的通信质量,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进行通信;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采用移动网络、自组网、有线网络三种网络方式进行通信,同时对三种网络进行通信质量探测,优先选用链路质量好的提供给客户,且当主链路质量发生变化的时候自动切换次级链路进行通信;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基站覆盖不到的区域,自组网或有线网络通信方式可以继续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保证了用户数据的连续性,同时选取高质量的工作链路的切换自动完成,对用户使用环境友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多链路包括:移动网络链路、自组网链路和有线网络链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采用多种通信链路的通信方式,有益于提高在复杂环境下对链路通信的保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网络链路的类型包括:公网链路和自建基站网络链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区分用户的通信链路为公共基站链路或自建基站链路,有益于提高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对用户通信链路进行整理,从而满足后续在复杂环境下提高对链路通信的保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网络链路的类型通过对用户设备插入的SIM卡进行检测确定;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通过对用户设备插入的SIM卡进行检测,从而确定用户设备所连接的移动网络通信链路为公网链路还是自建基站网络链路,有益于提高在复杂环境下快速对用户通信链路进行整理,从而满足后续在复杂环境下提高对链路通信的保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
获取用户设备的自选链路请求,根据自选链路请求选取对应的链路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的主链路,同时拒绝在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对主链路进行链路切换,直至获取到用户设备的取消自选链路请求后同意在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对主链路进行链路切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设置有用户自选链路功能,包括获取用户设备中用户输入的自选链路请求,从而根据该自选链路请求选取对应的工作链路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的主链路,该主链路不随质量的波动而改变,只有当用户输入取消自选链路请求后,该主链路才会继续随着工作链路的通信质量的变化自动切换次级链路进行通信,有益于更好的满足客户的自主连接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
通过历史自选信息和当前多链路的通信质量对多链路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结果顺序展示给用户供用户参考,从而确定自选链路请求;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历史自选信息和当前多链路的通信质量计算得到用户对每个链路的预测兴趣值,根据预测兴趣值的高低进行排序,其中,预测兴趣值的计算方法优选为:
Figure BDA0003801194010000071
Figure BDA0003801194010000072
其中,pd为d链路的预测兴趣值,d为链路类型,cd为d链路在历史自选信息中被选取的次数,Sd为历史自选信息中选取d链路的用户的数量,Ad为d链路当前时刻的通信质量;并将排序结果顺序展示给用户供用户参考,从而确定自选链路请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方案,在用户需要进行链路自选时,为用户提高链路自选推荐服务,有益于提高用户自选链路的可靠性,对用户使用环境友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设备的设备互通请求,根据设备互通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接口信息分别构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完成用户设备间的通信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在复杂环境下,例如网络质量不佳的通信环境下,当用户间想进行数据传输时,还可以采取构建用户设备间的局域网等方式继续进行数据传输,包括获取用户设备间的设备互通请求,其中,该设备互通请求中包括有用户设备间的用户接口,并根据该设备互通请求将需要进行设备互通的用户设备通过构建的第二通信链路进行通信连接,从而满足复杂网络环境下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且该操作仅需用户输入设备互通请求,后续用户接口对接,链路构建自动完成,对用户使用环境友好。
请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
S201、获取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的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其中,发送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的数据类型和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加密算法信息,接收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S202、根据发送数据,生成与发送数据相关的监控进程;
S203、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加密算法信息,根据第一加密算法信息、第二加密算法信息和监控进程,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接收监控窗口;
S204、根据接收数据,确定与接收数据相关的数据缓存队列;
S205、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解密算法信息,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发送监控窗口;
S206、分别获取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数据接收监控窗口监控到的监控接收数据和数据发送监控窗口监控到的监控发送数据;
S207、若在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数据接收监控窗口未监控到与发送数据对应的监控接收数据或数据发送监控窗口未监控到与接收数据对应的监控发送数据,判定当前第二通信链路存在传输质量不稳定现象,发出示警信息,同时,采用补充通信方式构建补充通信链路完成用户设备间剩余的通信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获取用户设备间在通信过程中的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其中,用户设备包括有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该发送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的数据类型和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加密算法信息,当然的,还包括有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该接收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类型,当然的,还包括有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然后根据发送数据,生成与发送数据相关的监控进程,再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加密算法信息,并根据第一加密算法信息、第二加密算法信息和监控进程,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接收监控窗口,该数据接收监控窗口用于监控发送数据的应答信息,即发送数据对应的接收数据,然后根据接收数据,确定与接收数据相关的数据缓存队列,并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解密算法信息,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发送监控窗口,该数据发送监控窗口则用于监控接收数据的应答信息,即接收数据对应的发送数据,通过数据接收监控窗口和数据发送监控窗口,在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实时监控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的应答信息,若数据接收监控窗口未监控到与发送数据对应的监控接收数据或数据发送监控窗口未监控到与接收数据对应的监控发送数据时,则判定当前第二通信链路存在传输质量不稳定现象,发送示警信息给用户,同时,采用补充通信方式构建补充通信链路完成用户设备间剩余的通信操作;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实时检测用户设备间的交互数据传输是否存在链路不稳定现象,并在链路不稳定时及时采用补充链路通信的方法支撑用户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从而保证了用户数据的连续性,同时,对用户发出示警,当用户根据示警信息进行相应操作后,有益于提高通信链路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了用户数据的连续性,且通过示警信息的提示,指导用户进行相应操作,对用户使用环境友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进行通信包括: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检测主链路在通信波动时的通信质量是否优于多链路中除主链路外的其他链路,若是,不进行通信链路切换,否则选取其他链路中通信质量最优的链路作为次级链路用于进行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主链路存在通信波动时,检测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是否依然优于其他链路,若否,在不影响数据传输数据的连续性的同时切换至通信质量最优的链路进行通信;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链路切换自动完成,有益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对用户使用环境友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
当预设时间内,主链路的通信质量均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时,分别采集预设时间内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单包通信质量;
根据预设时间内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单包通信质量在所有单包通信质量中的占比确定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受干预占比;
将预设时间内的所有单包通信质量组成的第一序列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未来通信质量预测网络中,以每个单包通信质量对应的受干预占比作为损失权重,输出得到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
判断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是否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若低于,生成一个冗余包输入至未来通信质量预测网络中后重新判断新的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是否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直至新的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不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获取生成的冗余包的第一数量;
在下一个预设时间段内,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每次进行传输数据包的传输时均添加第一数量的冗余包进行数据传输,直至在任一个预设时间段内主链路的通信质量均高于预设第二通信质量阈值时,取消对传输数据包进行的第一数量的冗余包的添加;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用户处于网络环境复杂区域时,网络平均质量较差,为提高链路通信时传输数据的可靠性,通常采用增加冗余包的方式进行传输辅助,而在网络平均质量较差的通信环境下,尽可能少的增添冗余包有益于降低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功耗,同时尽可能少的增添冗余包有益于减少每次传输时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链路通信时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减少了丢包的可能性,通过下述方案实现精准控制冗余包的数量,具体为:首先,当预设时间内,主链路的通信质量均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时,分别采集预设时间内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单包通信质量,该单包通信质量与传输数据包时的信号强度与丢包率有关,并根据预设时间内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单包通信质量在所有单包通信质量中的占比确定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受干预占比,例如,将所有单包通信质量由高到低分为9到1,当一个单包通信质量为5时,获取所有单包通信质量中通信质量为5的单包通信质量在所有单包通信质量中的占比,作为该单包通信质量对应的传输数据包的受干预占比,然后将预设时间内的所有单包通信质量组成的第一序列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未来通信质量预测网络中,以每个单包通信质量对应的受干预占比作为损失权重,输出得到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得到该未来通信质量后,判断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是否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若低于,生成一个冗余包输入至未来通信质量预测网络中后重新判断新的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是否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直至新的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不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获取生成的冗余包的第一数量,并在下一个预设时间段内,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每次进行传输数据包的传输时均添加第一数量的冗余包进行数据传输,直至在任一个预设时间段内主链路的通信质量均高于预设第二通信质量阈值时,取消对传输数据包进行的第一数量的冗余包的添加;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主链路的通信质量精准控制冗余包的增添数量,在提高了链路通信时传输数据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功耗,同时尽可能少的增添冗余包有益于减少每次传输时需传输的数据包的大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链路通信时传输数据的可靠性,减少了丢包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还包括:
S301、获取主链路每一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和数量调整范围以及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
S302、若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检测主链路的丢包率,并在丢包率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减少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S303、若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高于预设第二通信质量阈值,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增加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同时检测主链路的丢包率,并在丢包率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减少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根据实际情况,获取主链路在每一时刻允许传输的数据包的数量以及允许调整的数据包数量调整范围,以及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并在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时,检测主链路的丢包率,若丢包率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为减少丢包的概率以及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减少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使得丢包率不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或达到调整下限时,停止调整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在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高于预设第二通信质量阈值,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增加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为增加传输效率的同时减少丢包的概率以及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同时检测主链路的丢包率,并在丢包率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减少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其中,在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高于预设第二通信质量阈值时,增加传输数据包在丢包率低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或达到调整上限时,停止调整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减少传输数据包在丢包率不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或达到调整下限时,停止调整传输数据包的数量,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益于在冗余包不变的情况下,实时调整传输数据包的数量,从而在通信质量优,掉包率低的时候,尽可能多的传输数据包,并在通信质量低,掉包率高的时候,尽可能少的传输数据包,从而提高传输效率,降低传输过程中不必要的功耗。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多链路的通信质量;
分别对多链路的通信质量进行通信质量探测,选取通信质量探测结果最优的链路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的主链路;
同时,成功选取主链路后实时监测多链路的通信质量,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进行通信;
获取用户设备的设备互通请求,根据设备互通请求中携带的用户接口信息分别构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根据第二通信链路完成用户设备间的通信操作;
获取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的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其中,发送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发送数据包的数据类型和第二用户设备的第二加密算法信息,接收数据包括第一用户设备接收数据包的数据类型;
根据发送数据,生成与发送数据相关的监控进程;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加密算法信息,根据第一加密算法信息、第二加密算法信息和监控进程,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接收监控窗口;
根据接收数据,确定与接收数据相关的数据缓存队列;
获取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解密算法信息,生成第一用户设备的数据发送监控窗口;
分别获取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数据接收监控窗口监控到的监控接收数据和数据发送监控窗口监控到的监控发送数据;
若在用户设备间的通信过程中,数据接收监控窗口未监控到与发送数据对应的监控接收数据或数据发送监控窗口未监控到与接收数据对应的监控发送数据,判定当前第二通信链路存在传输质量不稳定现象,发出示警信息,同时,采用补充通信方式构建补充通信链路完成用户设备间剩余的通信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多链路包括:移动网络链路、自组网链路和有线网络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网络链路的类型包括:公网链路和自建基站网络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移动网络链路的类型通过对用户设备插入的SIM卡进行检测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用户设备的自选链路请求,根据自选链路请求选取对应的链路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通信的主链路,同时拒绝在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对主链路进行链路切换,直至获取到用户设备的取消自选链路请求后同意在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对主链路进行链路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智能选取次级链路进行通信包括:当主链路的通信质量波动时,检测主链路在通信波动时的通信质量是否优于多链路中除主链路外的其他链路,若是,不进行通信链路切换,否则选取其他链路中通信质量最优的链路作为次级链路用于进行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预设时间内,主链路的通信质量均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时,分别采集预设时间内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单包通信质量;
根据预设时间内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单包通信质量在所有单包通信质量中的占比确定每个传输数据包的受干预占比;
将预设时间内的所有单包通信质量组成的第一序列输入至预先训练好的未来通信质量预测网络中,以每个单包通信质量对应的受干预占比作为损失权重,输出得到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
判断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是否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若低于,生成一个冗余包输入至未来通信质量预测网络中后重新判断新的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是否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直至新的主链路的未来通信质量不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获取生成的冗余包的第一数量;
在下一个预设时间段内,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每次进行传输数据包的传输时均添加第一数量的冗余包进行数据传输,直至在任一个预设时间段内主链路的通信质量均高于预设第二通信质量阈值时,取消对传输数据包进行的第一数量的冗余包的添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获取主链路每一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和数量调整范围以及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
若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检测主链路的丢包率,并在丢包率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减少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若当前时刻主链路的通信质量高于预设第二通信质量阈值,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增加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同时检测主链路的丢包率,并在丢包率高于预设传输丢包率阈值时根据数量调整范围减少当前时刻允许传输数据包的数量。
CN202210983651.1A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 Active CN115550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3651.1A CN115550975B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3651.1A CN115550975B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0975A CN115550975A (zh) 2022-12-30
CN115550975B true CN115550975B (zh) 2023-04-28

Family

ID=84726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3651.1A Active CN115550975B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50975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8084A (zh) * 2018-06-04 2018-11-20 珠海安联锐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的安防监控网络通讯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39309B (zh) * 2006-03-16 2010-09-2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链路共享服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WO2017061643A1 (ko) * 2015-10-06 2017-04-13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과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10581722B2 (en) * 2016-08-22 2020-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wer control for independent links
CN108322922B (zh) * 2018-01-02 2021-02-12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12073288A (zh) * 2020-08-19 2020-12-11 北京博特数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2738915B (zh) * 2020-12-25 2023-03-31 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边缘网络自学习无线自组网方法、装置和计算机设备
CN113098769B (zh) * 2021-04-20 2022-12-23 沈阳风驰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节点及其控制方法、无线自组网传输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8084A (zh) * 2018-06-04 2018-11-20 珠海安联锐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安全的安防监控网络通讯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0975A (zh) 2022-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62588B2 (en) Determining a threshold value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steer a particular node from associating with one node to another node in a wireless environment
US7065360B2 (en) Multi-network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594033B2 (en) Frequency band coordination method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
CN107801222B (zh) 蓝牙和WiFi切换的方法和系统及客户端和无线接入点设备
EP1509050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station, reception station, relay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th deci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path deciding program
AU201330580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selecti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9922485B (zh) 基于双通信设备的智能网桥加速方法及系统
JP2005513949A (ja) 長短距離組合せ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1296481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687271B2 (en) Network accessing method
US9894600B1 (en) Providing adaptive network access
US7689243B2 (en) User guidance system,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user guidance method
JP5942329B2 (ja) 通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端末、およびコア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6413015B (zh) 一种网络接入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19059134A1 (ja) 通信品質調整システム
CN115550975B (zh) 一种复杂环境下链路通信保障方法
WO2016070554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Pradeep et al. An optimized multi‐attribute vertical handoff approach for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Patel et al. Quality dependent vertical handover decision algorithm for Fourth Generation (4G)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
CN108449281B (zh) 网络流量协同卸载方法及协同卸载控制器
CN108513334B (zh) 一种应用于认知混合双工网络的中继选择方法
WO2017054600A1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移动通信网络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7119454B (zh) 一种终端异构网络中的终端通信方法
US11758616B1 (en) Managing mesh network connectivity using synchronized connection cost metrics
JP2000333248A (ja) 無線サーバ、基地無線機及び移動無線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