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0313A -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0313A
CN115550313A CN202110726664.6A CN202110726664A CN115550313A CN 115550313 A CN115550313 A CN 115550313A CN 202110726664 A CN202110726664 A CN 202110726664A CN 115550313 A CN115550313 A CN 115550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data
address
external device
internal
external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66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海飞
李露露
焦儒轩
吕凤
刘林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266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031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6990 priority patent/WO2023273799A1/zh
Priority to EP22831620.4A priority patent/EP436240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550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03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31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root cause analysis; using analysi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notifications, alarms or events based on decision criteria, e.g. hierarchy, tree or time analysi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30Managing network names, e.g. use of aliases or nicknames
    • H04L61/301Name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07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公开了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本发明中,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模型数据用于标识外接设备;通过与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以实现与外接设备的通信,且提高了外接设备与基站的传输速率,节约公用IP地址。

Description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基站作为网络设备进行通信时,考虑到运营商网际协议地址(InternetProtocol Address,IP)资源的紧缺,一个基站对外只有一个用于操作维护的公网IP地址,该IP地址一般都是主控板的IP地址。
对于基站中的内部设备来说,为了实现基站中内部设备的通信及用户对基站中各设备的监控、维护等,基站会通过私有协议为基站中的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而内部IP地址是不对用户呈现的。基站中的各设备均建立了对应的模型数据,以給用户呈现,用户能够通过模型数据确定基站中的设备并进行维护。基站往往会通过私有协议建立内部IP地址和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基站在接收到用户通过模型数据对基站的操作时,能够得到模型数据对应的设备的内部IP地址,进而实现与基站内部设备的通信。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迅猛发展,O-RAN联盟提出未来的基站设备将会开放软件接口,支持不同厂家射频设备的互操作,减少对私有平台的依赖,提高网络设备接入的灵活性。即,基站还会接入外接设备,基站在接入外接设备时,基站的环境监控板会提供一个串口与外接设备连接,从而实现与外接设备的监控、维护等。
然而,通过串口连接外接设备,串口速率过慢,已经不能满足外接设备的信息传输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提高外接设备与基站的通信速率,满足外接设备的信息传输需求,以便于对外接设备运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装置,包括:分配模块,用于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查找模块,用于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通信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上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
相较于通过串口将外接设备与基站连接,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以太网连接接口,数据传输速度更高,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给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不占用公用IP地址,节约运营商公用IP地址资源,本实施例在为外接设备分配IP地址后,通过以太网接口和目的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从而建立外接设备的内部IP地址和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使得在用户需要通过模型数据对外接设备进行运维时,能够识别出模型数据对应的IP地址,进而与外接设备通信,无需在模型数据新增信息,就能实现内部IP地址和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即,在不改变无线基站现有的运维的模型数据,且不暴露基站中的私有的自定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了内部IP地址的分配,以及内部IP地址和模型数据的绑定,从而使得通过以太网与外接设备通信,便于实现对外接设备的运维。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的模型数据配置界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基站、网管通信连接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修改用户名密码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的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可应用于基站,本实施例的外接设备通信方法,包括: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相较于通过串口将外接设备与基站连接,本实施例通过以太网连接接口,数据传输速度更高,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给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不占用公用IP地址,节约运营商公用IP地址资源,本实施例在为外接设备分配IP地址后,通过以太网接口和目的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从而实现了外接设备的内部IP地址和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使得在用户需要通过模型数据对外接设备进行运维时,能够识别出模型数据对应的IP地址,进而与外接设备通信,无需在模型数据新增信息,就能实现内部IP地址和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使得在不改变无线基站现有的运维的模型数据,且不暴露基站中的私有的自定义协议的基础上,实现内部IP地址的分配,以及内部IP地址和模型数据的绑定,从而使得通过以太网与外接设备通信,便于实现对外接设备的运维。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提供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步骤101,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基站可使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DHCP)为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内部IP地址为私有IP地址。外接设备为连接在基站上进行管理的外部设备,如嵌入式电源等,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目的设备可以为基站中的设备,可将外接设备的数据透传给基站,将基站的数据透传给外接设备,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接入基站,例如环境监控板等可以为目的设备。
示例性的,可参照图2所示,图2为网管提供的用户界面的示意图,用户可在该界面上根据基站设备模型对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进行配置,设备模型中可以包括接入设备的设备型号、目的设备、数据处理方式,通信方式,模型数据标识等。数据处理方式有解析模式、透传模式等,通信方式有网口通信、串口通信等,本实施例可将数据处理方式配置为解析模式,通信方式配置为网口通信,实际使用中,用户可根据需求进行配置。目的设备为外接设备接入的基站设备,例如环境监控板,在图2所示的目的设备字段可以配置环境监控板的型号,以及外接设备连接的接口等。外接设备与环境监控板的以太网接口连接,基站的环境监控版可起到与交换机类似的作用,可将外接设备的数据透传给基站的主控板,主控对外接设备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外接设备的DHCP客户端发起IP请求,基站主控板上的DHCP服务器收到监控板透传过的IP请求,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
步骤102,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
示例性的,主控可通过以太网接口和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在交换芯片中查找与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通过对应的以太网接口,基站可得到外接设备连接的目的设备,例如环境接口板的设备信息。相关技术中,外接设备的操控都是基于设备的模型数据的,而基站无法确定设备模型的模型数据与内部IP地址的对应,本实施例通过维护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以此,可查找到模型数据与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从而无需在模型数据中额外增加基站设备的媒体存取控制地址(Media AccessControl Address,MAC)相关信息,降低了运维成本。
步骤103,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
示例性的,图2所示的目的设备中包括环境接口板的设备信息,则分配的IP地址与用户在网管中配置模型数据有对应关系,即基站建立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与外接设备IP地址的对应关系,从而用户通过模型数据进行操作时,基站能够得到模型数据对应的外接设备的地址,从而与外接设备进行通信。
步骤104,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例如,用户可根据数据传输需求,使用不同的协议建立业务通道,例如安全外壳协议(Secure Shell,SSH),安全文件传送协议(Secret File Transfer Protocol,SFTP),网络配置协议(The NetworkConfigurationProtocol,NETCONF),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Socket Layer,HTTPS)等,实现基站与外接设备之间的安全通信,完成业务层面的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根据接收到的报文中的内部IP地址,确定所述报文为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的报文;使用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技术和容器技术,将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的报文导向至业务容器的虚拟端口;监听所述业务容器中的所述虚拟端口的所述报文。即,在接收到外接设备的报文时,可以使用VLAN技术和容器技术,将外接设备的报文导向到特定业务容器的虚拟端口,业务层在该容器中监听虚拟端口的报文。本实施例通过将报文导向到业务容器的虚拟端口,在主控板上VLAN隔离,实现了基站中外接设备的通信业务与基站其他核心业务的隔离,避免恶意使用目的设备,如环境监控板的以太网口破坏基站的通讯数据,把基站安全治理的范围缩小到可控范围内,满足基站通信的安全性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参数标识的外接设备建立业务通道;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信。本实施例通过自定义应用层协议对需要传输到外接设备的数据进行封装,以使得外接设备能够识别该数据,对来自外接设备的数据进行解封装,以使得基站能够解析出外接设备的数据,并上传至网管。本实施例考虑到外接设备为异厂家设备,即与基站设备厂商不同时,外接设备中的数据格式等与基站中的设备的数据格式等可能并不相同,本实施例通过自定义应用层协议,实现了外接设备和基站内部设备的兼容,从而便于进行外接设备的运维,例如,远程对外接设备的参数进行配置,远程的文件传输和版本管理、实时数据监控、告警等。
参照图3所示,外接设备,即第三方设备与基站的环境口监控版连接,基站与网管(Unified Management Expert,UME)连接,将对外接设备的运维融合到基站的传统运维中,第三方设备能够与基站建立SFTP、SSH、DHCP业务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将数据通道VLAN技术和容器技术导向至业务容器的虚拟端口,以提高基站的安全性,并通过自定义协议,即自定义应用层协议对传输的数据进行解析,以得到传输的数据的具体内容,或者通过自定义协议将要传输至外接设备的数据进行封装,以实现通过网管进行远程的文件管理、版本管理、告警管理、设备控制等,无需额外的外接设备网管实现对外接设备的运维。
在一些实施例中,周期性的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建立的业务通道向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发送告警请求;若接收到所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消息,解析所述告警状态消息,得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将所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传输至网管。
例如:基站中的告警管理服务每2S请求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基站中的外接设备管理服务根据自定义协议通过SSH通道向外接设备查询,即发送告警请求,外接设备收到后通过SSH通道回应基站,即向基站发送告警状态消息,基站外接设备管理服务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解析告警状态消息,得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并将解析到的告警状态传输至告警管理服务,告警管理服务根据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将告警上报至网管或者恢复告警。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网管下发的基于模型数据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基于模型数据的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根据所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向所述外接设备传输操作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指令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其组合:参数配置指令,版本切换指令,文件传输指令,用户名密码修改指令;其中,若所述操作指令为参数配置指令、版本切换指令或用户名密码修改指令,则建立的所述业务通道为SSH业务通道,若所述操作指令为文件指令,则建立的所述业务通道为SFTP业务通道。
例如:网管给基站中的基站设备管理服务下发参数配置命令,参数配置命令具体为修改参数命令,例如,将外接设备电源80度停止工作,修改为电源90度停止工作,基站设备管理服务给基站中的外接设备管理服务下发修改参数命令,外接设备管理服务根据自定义协议通过SSH通道向外接设备发送修改参数命令,外接设备收到修改参数命令后,进行修改并通过SSH通道传输将修改应答消息至基站,基站外接设备管理服务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解析修改应答消息,基站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回应基站设备管理服务,基站设备管理服务回应网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支持SFTP的客户端,即支持SFTP协议,能够通过SFTP业务通道传输文件。如果外接设备需要支持文件传输可以支持SFTP协议的服务端。客户可以通过网管先将文件传给基站,基站会根据用户指令将文件传给外接设备,例如电源。基站可以下发版本升级的命令,外接设备可以根据该命令来进行远程版本升级,版本文件可以用文件传输的功能传给外接设备。
网管可远程下发文件至基站,通过基站传输至外接设备。例如:文件传输指令中的文件具体为版本文件,网管通过SFTP业务通道给基站下发版本文件,基站版本管理模块将版本文件的文件路径传输至基站中的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将文件通过SFTP业务通道传输至外接设备,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回应网管。
在接收到网管下发的版本切换指令后,基站版本管理模块将版本切换指令传输至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外接设备管理服务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编码后通过SSH通道通知外接设备,外接设备处理后通知基站,外接设备管理服务解码后通知版本管理模块,版本管理模块将结果返回给网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密码修改指令,则在从所述业务通道接收到外接设备的密码修改成功的应答消息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用户名密码存储至数据库。
示例性的,外接设备在初始连接至基站时,用户可以在网管上输入外接设备,如电源的用户名和密码,并为了安全需要,定期修改用户名、密码。电源在接入基站后,如果基站或电源发生版本升级、复位等操作,通过将用户名和密码存储至数据库,可以保证基站或电源能够记住密码,在基站或电源启动后,能够保证外接设备的正常连接,不需要用户重新输入。在外接设备插入其它基站后需要用户重新输入密码。
参照图4所示,为外接设备、网管、基站中的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在修改密码时的交互流程图。
步骤401,网管向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发送修改用户名密码指令。其中,修改用户名密码指令中可包括新的用户名和密码。
步骤402,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发送新旧用户名和密码给外接设备。本实施例将新的用户名、密码以及旧的用户名、密码发送至外接设备,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只将新用户名和密码发送给外接设备,若只更新用户名时,也可只发送新用户名;若只更新密码时,也可只发送新密码,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
步骤403,外接设备接收到新旧用户名和密码后,回应基站。
步骤404,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将新用户名和密码写入数据库。
步骤405,数据库将新用户名和密码写之后,通知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写入成功。
步骤406,外接设备管理服务通知外接设备信用名和密码生效。
步骤407,外接设备管理服务回应网管修改成功。
本实施例通过以太网连接外接设备,相较于通过串口连接外接设备,相较于串口速率,速度更高,给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不占用公用IP地址,节约运营商公用IP地址资源,本实施例通过以太网接口和目的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确定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从而实现了外接设备的内部IP地址和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使得在用户需要通过模型数据对外接设备进行运维时,能够识别出模型数据对应的IP地址,进而与外接设备通信,无需在模型数据新增信息,就能实现内部IP地址和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不改变无线基站现有的运维的模型数据,且不暴露基站中的私有的自定义协议的基础上,就实现了内部IP地址的分配,以及内部IP地址和模型数据的绑定,进而能够通过以太网与外接设备通信,而且,通过自定义应用层协议,使得外接设备与基站兼容,便于对外接设备的告警、实时数据等进行监控,也可以对外置设备的常用参数进行远程设置,还实现了对外接设备的远程文件传输和版本升级管理。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装置,如图5所示,包括:分配模块501,用于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查找模块502,用于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通信模块503,用于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503进一步用于通过所述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参数标识的外接设备建立业务通道;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503进一步用于周期性的根据所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建立的业务通道向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发送告警请求;若接收到所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消息,解析所述告警状态消息,得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将所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传输至网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503进一步用于获取网管下发的基于模型数据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基于模型数据的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根据所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向所述外接设备传输操作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503中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其组合:参数配置指令,版本切换指令,文件传输指令,用户名密码修改指令;其中,若所述操作指令为参数配置指令、版本切换指令或用户名密码修改指令,则建立的所述业务通道为SSH业务通道,若所述操作指令为文件指令,则建立的所述业务通道为SFTP业务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密码修改指令,则在从所述业务通道接收到外接设备的密码修改成功的应答消息之后,将所述用户名密码存储至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接收到的报文中的内部IP地址,确定所述报文为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的报文;使用VLAN技术和容器技术,将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的报文导向至业务容器的虚拟端口;监听所述业务容器中的所述虚拟端口的所述报文。
不难发现,本实施例为与上述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的系统实施例,本实施例可与上述方法实施例互相配合实施。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例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例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例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例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例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602;其中,所述存储器602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1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1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601能够执行上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
其中,存储器和处理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总线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将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的各种电路连接在一起。总线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连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在总线和收发机之间提供接口。收发机可以是一个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元件,比如多个接收器和发送器,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经处理器处理的数据通过天线在无线介质上进行传输,进一步,天线还接收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处理器。
处理器负责管理总线和通常的处理,还可以提供各种功能,包括定时,外围接口,电压调节、电源管理以及其他控制功能。而存储器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
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例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基站,包括:
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
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
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
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
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与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包括:
通过所述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建立业务通道;
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信,包括:
周期性的根据所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建立的业务通道向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发送告警请求;
若接收到所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消息,根据所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解析所述告警状态消息,得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
将所述外接设备的告警状态传输至网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参数标识的外接设备建立业务通道之前,包括:
获取网管下发的基于模型数据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基于模型数据的操作指令获取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
所述根据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与所述外接设备通信,包括:
根据所述自定义应用层协议通过所述建立的业务通道向所述外接设备传输操作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指令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其组合:参数配置指令,版本切换指令,文件传输指令,用户名密码修改指令;其中,若所述操作指令为参数配置指令、版本切换指令或用户名密码修改指令,则建立的所述业务通道为SSH业务通道,若所述操作指令为文件指令,则建立的所述业务通道为SFTP业务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操作指令包括:密码修改指令,则在从所述业务通道接收到外接设备的密码修改成功的应答消息之后,还包括:
将用户名和密码存储至数据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报文中的内部IP地址,确定所述报文为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的报文;
使用VLAN技术和容器技术,将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的报文导向至业务容器的虚拟端口;
监听所述业务容器中的所述虚拟端口的所述报文。
8.一种外接设备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模块,用于为接入的外接设备分配内部IP地址;其中,所述外接设备通过目的设备的以太网接口与所述基站连接;
查找模块,用于在内部IP地址与以太网接口的对应关系中,查找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对应的以太网接口;确定所述查找到的以太网接口所属的目的设备对应的目的设备信息;在各外接设备的模型数据中,查找包括所述目的设备信息的模型数据,并建立所述查找到的模型数据与所述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模型数据用于标识所述外接设备;
通信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模型数据对应的内部IP地址,与所述模型数据标识的外接设备通信。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
CN202110726664.6A 2021-06-29 2021-06-29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5503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6664.6A CN115550313A (zh) 2021-06-29 2021-06-29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CT/CN2022/096990 WO2023273799A1 (zh) 2021-06-29 2022-06-02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EP22831620.4A EP4362402A1 (en) 2021-06-29 2022-06-02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ternal devic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6664.6A CN115550313A (zh) 2021-06-29 2021-06-29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0313A true CN115550313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89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6664.6A Pending CN115550313A (zh) 2021-06-29 2021-06-29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62402A1 (zh)
CN (1) CN115550313A (zh)
WO (1) WO20232737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0860A (zh) * 2024-03-13 2024-04-12 福建时代星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wIP兼容有线与无线网卡的方法与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37930B2 (en) * 2009-11-19 2015-01-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Virtual peripheral hub device and system
CN107360563A (zh) * 2017-07-31 2017-11-1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外接设备和移动终端
US10250564B2 (en) * 2017-08-21 2019-04-02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Dynamically allowing traffic flow through a firewall to allow an application server device to perform mobile-terminated communications
US20200257518A1 (en) * 2020-04-24 2020-08-13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firmware update techniqu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3799A1 (zh) 2023-01-05
EP4362402A1 (en)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12836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スライス管理方法及び装置
EP3595244B1 (en) Network slice management method, unit and system
US10270648B2 (en)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network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KR10224536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특정 리소스에 대한 접근 권한을 인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4838618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验证访问授权的方法和设备
CN103677858A (zh) 一种云环境中虚拟机软件管理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9600769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185647B (zh) virtio设备直通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073555A (zh) Ip地址的配置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60822A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文件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066014A (zh) 用于远程地管理设备的装置、方法及其程序
CN115550313A (zh) 外接设备的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827496A (zh) 管理pe设备的方法及装置
EP4083795A1 (en) Method for deploying virtual machine, and related apparatus
JP2024501005A (ja) コンテナクラスタのための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9451497B (zh) 无线网络连接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904871B (zh) 网络切片的接入方法、pcf实体、终端和通信系统
CN104753746A (zh) 一种接入设备的方法及控制服务器
CN109274715A (zh) 车载多通道通信系统的平台资源管理系统
KR20150088462A (ko) 클라우드 환경에서 네트워크 장치의 연동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41876A (zh) 一种基于dhcp协议和snmp协议的网络设备管理方法及系统
KR100397468B1 (ko) Mib 네임 서버를 이용한 망 관리 장치 및 방법
CN112737827A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35777A1 (zh) 网络配置方法、代理组件、控制器、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486033A (zh) 物联网中的设备接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