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50081A - 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50081A
CN115550081A CN202110745345.XA CN202110745345A CN115550081A CN 115550081 A CN115550081 A CN 115550081A CN 202110745345 A CN202110745345 A CN 202110745345A CN 115550081 A CN115550081 A CN 115550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se
port
reserved
over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53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木杰
邓晨辉
牛升华
顾超
陈伟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534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5008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5322 priority patent/WO2023273728A1/zh
Priority to EP22831551.1A priority patent/EP4333378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550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500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0Current supply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2Arrangements for remote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substations or of equip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供电设备PSE为多个受电设备PD供电,并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PSE的预留功率,该预留功率用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时继续为多个PD供电,且预留功率随PSE的功率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通过动态地确定PSE的预留功率,预留功率随PSE的功率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得PSE可以更大程度地为更多PD供电,提高功率的利用率。此外,由于设置了预留功率,使得上电后的PD不会很容易被再次下电,因此可以缓解低优先级端口的PD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功率控制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太网供电(power over ethernet,POE)技术是一种通过双绞线同时传输信号和功率的技术。POE系统包括供电设备(power sourcing equipment,PSE)和受电设备(powered device,PD),PSE可以通过端口为所连接的PD传输数据信号和供电。当PD使用的总消耗功率增加,超过PSE的整机可用功率时,PSE将给低优先级端口的PD下电;当PD总消耗功率降低,满足低优先级端口上电时,PSE又可以给低优先级端口上电。因此,当PD总消耗功率接近PSE的整机可用功率时,容易出现低优先级端口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为避免低优先级端口反复上下电,通常采用设置固定的预留功率的方法,但这使得PSE的整机可用功率减少,一些优先级低的端口始终无法上电。因此,功率的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以使得PSE更大程度地为更多PD供电,提高功率的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由PSE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部署在PSE中的部件(如芯片、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下文仅为示例,以PSE作为执行主体来描述了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示例性地,该方法包括:PSE为多个PD供电;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PSE的预留功率,该预留功率用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时继续为多个PD供电,且预留功率随PSE的功率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预留功率,从而使得预留功率可灵活调整,让尽可能多的PD能够上电,提高了功率的利用率。此外,由于设置了PSE的预留功率,使得上电后的PD不会很容易被再次下电,因此可以缓解低优先级端口的PD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可选地,所述功率使用情况包括PSE提供的多个端口中第一端口的功率使用情况,该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以及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PSE的预留功率,包括:PSE根据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使用功率,确定PSE的预留功率。
根据多个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第一端口的功率使用情况,比如,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使用功率,确定PSE的预留功率,提供了基于功率使用情况设置预留功率的一种实现方式,使得预留功率可随着第一端口的功率使用情况灵活调整,提高了功率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PSE根据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使用功率,确定PSE的预留功率,包括:PSE将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n倍确定为PSE的预留功率,n是大于1的常数;或,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m倍确定为PSE的预留功率,m是大于1的常数。
可以将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n倍,或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m倍作为PSE的预留功率,提供了预留功率的多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使得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预留功率可以灵活设置。
可选地,所述功率使用情况包括PSE的功率变化频率,该PSE的功率变化频率用于表示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变化频率;以及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PSE的预留功率,包括:PSE在功率变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功率值确定为预留功率;或PSE在功率变化率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功率值确定为预留功率;其中,第一功率值大于第二功率值。
通过PSE的功率变化频率确定PSE的预留功率,提供了基于功率使用情况设置预留功率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使得预留功率可随着功率变化频率的变化而变化,提高了功率的利用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PSE确定实际可用功率,该实际可用功率为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以及PSE在实际可用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继续给第一PD供电;或PSE在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或,PSE在预留功率被用尽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
当PSE确定出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或,预留功率被用尽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提供了具体的给第一PD下电的情况,另外,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时候,通过记录处于该阶段的累计时长,并与预设门限对比,使得第一PD不会立即下电,而是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才会下电,降低了第一PD下电的频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PSE确定功率过载量,该功率过载量为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PSE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预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或PSE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预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预留功率被用尽。
本申请实施例引入了功率过载量,提供了一种确定实际可用功率以及预留功率的使用情况的实现方式,通过功率过载量的大小判断出实际可用功率以及预留功率的使用情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第一预设门限大于第二预设门限;以及PSE在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包括:PSE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或,PSE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且小于预留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
进一步地,将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即,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小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也就是说,第一PD使用的功率一部分来源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另一部分来源于预留功率;另一种情况是,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但小于预留功率,也就是说,除了第一PD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PD也在使用预留功率。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可分别设置不同大小的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来确定是否给第一PD下电。因此,通过将区间进一步地划分,使得第一PD的功率使用情况在不同区间短时间内跳动时,不会立即下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PSE在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第一PD上电,该剩余功率为实际可用功率与第一PD下电后的PSE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差值。
PSE在第一PD被下电后,可以在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第一PD上电,这种方法使得短时间内第一PD不会再次被上电,从而缓解了低优先级端口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PSE确定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PSE在连接于第二端口的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第二PD的申请功率但小于或等于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三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二PD下电;或,在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情况下,给第二PD下电,其中,第二端口是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
PSE通过根据接入每个端口的PD的功率使用情况,确定出是否给该PD下电,减少了每个端口的反复上下电的现象,还可以防止PD的使用功率过高,从而对PD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该方法可以由PSE执行,或者,也可以由部署在PSE中的部件(如芯片、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下文仅为示例,以PSE作为执行主体来描述了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示例性地,该方法包括:供电设备PSE确定功率过载量,该功率过载量为PSE在为多个受电设备PD供电时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总功率为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使用的实际功率之和,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为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PSE根据功率过载量与多个区间,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其中,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一区间,则继续为多个PD供电;或,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则在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为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PSE确定出功率过载量,并预定义出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通过动态监测功率过载量所处的区间以及所处区间的累计时长,确定是否给一个或多个PD下电,通过划分不同的区间以及实时监测功率过载量所处区间的累计时长,使得一个或多个PD不容易被下电,因此缓解了低优先级端口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区间为(﹣∞,0),第二区间为[0,Ps),Ps为预留功率。
第一区间的范围为(﹣∞,0),即PSE的实际可用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第二区间为[0,Ps),即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将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具体化,进而确定功率过载量所处的区间。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区间包括触发区和危险区,触发区为[0,Pr),危险区为[Pr,Ps);其中,Pr为PSE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进一步地将第二区间划分为触发区和危险区。其中,触发区为[0,Pr),也即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但小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危险区为[Pr,Ps),也即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但小于预留功率,通过将区间细分,更好地对功率进行管理,缓解了第一PD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第一预设门限大于第二预设门限;以及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则在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为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包括:在功率过载量落入触发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或,在功率过载量落入危险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其中,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这两种情况下分别剩余的预留功率是不同的,触发区较危险区剩余的预留功率更多,因此能够提供更多的功率来应对功率过载,可靠性更高。因此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可分别设置不同大小的累计时长门限,来确定是否给第一PD下电。例如,第一预设门限大于第二预设门限。从而使得功率过载量处于某一区域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才给第一PD下电,第一PD更不容易被下电。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PSE根据功率过载量与多个区间,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包括:确定计数值C,计数值C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功率过载量所落入的区间对应的计数因子之和,对应于第一区间的计数因子小于对应于第二区间的计数因子;根据计数值C和预定义的最大下电计数Cmax,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其中,若C≤Cmax,则继续为多个PD供电;若C>Cmax,则将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
通过对不同的区间设置不同的计数因子,进而可以根据计数值与预定义的最大下电计数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例如,当计数值小于或等于最大下电计数时,继续为多个PD供电,当计数值大于最大下电计数时,将一个或多个PD下电,给出了具体的实现算法。其中,计数值是累计的计数因子之和,因此,使得一个或多个PD不容易被下电,从而更好地对功率进行管理,缓解了低优先级端口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区间包括稳定区和临界区,稳定区为(﹣∞,﹣|Ps﹣Pr|),临界区为[﹣|Ps﹣Pr|,0),对应第一计数因子c,c为负数;其中,Ps为预留功率,Pr为PSE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以及确定计数值,包括: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稳定区,将计数值清零;或若功率过载量落入临界区,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一计数因子c之和。
第一区间的范围为(﹣∞,0),即PSE的实际可用功率未用尽的情况,将第一区间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子区间,分别记为稳定区和临界区,落入不同区域,对应的计数值的确定方法不同,观测功率过载量所处的区间,并根据所处的区间确定出计数值,从而判断出第一PD是否有被下电的危险。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触发区对应第二计数因子b,危险区对应第三计数因子a,a>b,a、b为正数;以及确定计数值,包括:若功率过载量落入触发区,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因子b之和;或若功率过载量落入危险区,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三计数因子a之和。
触发区和危险区对应于不同的计数因子,应理解,危险区相对来说更危险,对应的计数因子也就更大,通过根据功率过载量所处的区间,确定出计数值,便于判断PD是否有被下电的风险。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三区间,则PSE给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其中,第三区间为[Ps,+∞),Ps为预留功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PSE在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第一PD上电,该剩余功率为实际可用功率与第一PD下电后的PSE的端口使用总功率的差值;其中,第一PD是连接于第一端口的PD,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PSE在第一PD被下电后,剩余的已上电的所有PD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减少得足够多,能够满足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时,重新给第一PD上电,这种方法使得短时间内第一PD不会再次被上电,从而缓解了低优先级端口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PSE确定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PSE在连接于第二端口的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第二PD的申请功率但小于或等于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三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二PD下电;或,在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情况下,给第二PD下电;其中,第二端口是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
PSE通过根据接入每个端口的PD的功率使用情况,确定出是否给该PD下电,缓解了所有已上电的端口中任意一个端口反复上下电的问题,还可以防止PD的使用功率过高,从而对PD起到保护作用。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装置,包括用于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应理解,各个单元可通过执行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
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时,可以实现上述各方面中描述的方法。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该装置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模块或其它类型的通信接口。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支持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接收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程序指令和数据,存储器位于处理器之内或处理器之外。
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实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以及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POE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实现PSE的功率管理方法的具体算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过载量分区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SE的功率管理方法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PSE的功率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分区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每个端口的功率管理方法的具体算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装置的另一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之前,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术语作简单说明。
1、PSE:通过POE技术给PD供电的设备,同时也是整个POE系统供电过程中的管理者。PSE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POE转换机、集线器等网络交换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多端口供电系统。一个PSE可以设置有多个端口,PSE可以通过多个端口为连接的PD供电。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多个端口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2、PD:接入PSE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接入点(access point,AP)、电话机、网络摄像机、掌上电脑、移动电话充电器等设备。
PD可通过端口连接至PSE,以接收来自PSE的数据信号和供电信号。如前所述,PSE的多个端口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故连接至不同优先级的端口的PD也可对应不同的优先级。各优先级的端口与其所连接的PD可以是固定的。
图1是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POE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POE系统100可以包括:PSE 110、网线120以及PD 131至133。其中,PD131至133是接收来自PSE的数据信号和供电信号的不同类型的受电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摄像机131、AP132、电话机133、以及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受电设备,例如受电分离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PD 131至133通过网线120连接于PSE 110,PSE110包括多个POE子系统,每个POE子系统包含多个端口,当PD 131、132以及133接入PSE 110的端口时,PSE 110可以为其提供直流电源,即为PD 131至133供电。PSE例如可以是POE交换机。
应理解,图1仅为示例,示出了一个PSE和接入该PSE的三个PD,本申请实施例对PSE、PSE提供的端口数以及接入PSE的PD的数量不作限定。
如前所述,PSE可以同时为多个PD供电,但当多个PD使用的总消耗功率增加,甚至超过PSE的整机可用功率时,PSE可以给低优先级端口的PD下电;当PD总消耗功率降低,满足低优先级端口上电时,又可以给低优先级端口上电。因此,当PD的总消耗功率接近PSE的可用功率时,容易出现低优先级端口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为避免低优先级端口反复上下电,通常为PSE设置固定的预留功率。设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为PM,则设置预留功率PR=PM*a,其中0<a≤1,除去预留功率,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为PMr=PM*(1﹣a)。但这种方法造成PSE的实际可用功率减少,导致一些优先级低的端口始终无法上电。设置固定的预留功率实质上是通过牺牲一部分功率来实现功率过载抑制,但由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减少,功率的利用率不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预留功率,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的预留功率可灵活调整,避免了使用固定预留功率造成的预留功率浪费、功率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而使得尽可能多的PD能够上电,提高功率的利用率。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
为方便理解和说明,首先对下文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几个参数做简单说明:
1、P:PSE的整机可用功率,P>0。应理解,PSE的整机可用功率由PSE自身决定,代表PSE的供电能力,每个PSE都有固定的整机可用功率。
2、Ps:PSE的预留功率,P>Ps>0。
3、Pt:PSE的实际可用功率,是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即Pt=P-Ps,且Pt>0。
4、Pu: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Pu>0。
5、△P:功率过载量,是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即△P=Pu-Pt
6、Pa1:第一端口的申请功率,Pa1>0。
7、Pr1:第一端口的实际使用功率,Pr1>0。
8、Pa2:第二端口的申请功率,Pa2>0。
9、Pr2:第二端口的实际使用功率,Pr2>0。
10、PO:第二端口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PO>0。
应理解,下文所示的实施例以PSE为执行主体来描述了该方法,其中,PSE例如可以是POE交换机。
还应理解,下文示出的实施例虽然以PSE为例来描述,但不应对该方法的执行主体构成任何限定。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便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PSE也可以替换为配置在PSE中的部件(如,芯片、芯片系统或其他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200的示意性流程图。图2所示的方法200可以包括S210至S230,下面对图2中的各个步骤做详细说明。
S210、PSE为多个PD供电。
前已述及,PSE有多个端口,可以通过多个端口为多个PD供电。PSE的多个端口中,每个端口都对应于一个优先级,可以预先设置每个端口的优先级。
示例性地,PSE有K(K>1且为整数)个端口,分别为端口1、端口2、端口3、……端口K,PSE可以预先设置端口1到端口K中每个端口的优先级。一种可能的设计是,端口的优先级值越大,优先级越高。例如,端口1的优先级值为3,端口2的优先级值为1,端口3的优先级值为6,则端口1至端口3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为端口2,其次为端口1,优先级最高的端口为端口3。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是,端口的优先级值越大,优先级越低。为了简洁,这里不再举例说明。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端口的优先级值与优先级高低的对应关系不作限定。
S220、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PSE的预留功率。
预留功率Ps可用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Pt被用尽时继续为多个PD供电,而且,预留功率可以随PSE的功率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中,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为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的差值。
可选地,功率使用情况可以包括PSE提供的多个端口中第一端口的功率使用情况,其中,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一种可能的设计是,PSE根据连接于第一端口的PD的申请功率确定PSE的预留功率。
为方便区分和说明,这里将连接于第一端口的PD记为第一PD,第一PD也即连接于优先级最低的端口的PD。例如,PSE将第一PD的申请功率确定为PSE的预留功率。又例如,PSE将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n倍确定为PSE的预留功率,其中,n是大于1的常数。
另一种可能的设计是,PSE根据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确定PSE的预留功率。例如,将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m倍确定为PSE的预留功率,其中,m是大于1的常数。应理解,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小于或等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
应理解,上述基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和使用功率确定PSE的预留功率仅为两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还应理解,常数n和m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预留功率还可以包括:根据PSE的功率变化频率确定预留功率,其中,PSE的功率变化频率用于表示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变化频率,例如,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检测周期的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变化频率。具体地,当PSE的功率变化频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功率值确定为预留功率,PSE的功率变化率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功率值确定为预留功率,其中,第一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值。
也就是说,当PSE的功率使用情况变化较频繁时,使用较高的预留功率;当PSE的功率使用情况变化较少时,使用较低的预留功率。
应理解,上文所列举的对预留功率的确定方式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还可以根据PSE的功率变化幅度确定预留功率,当PSE的功率变化幅度较大时,使用较大的预留功率;当PSE的功率变化幅度较小时,使用较小的预留功率,等等。为了简洁,这里不一一列举。
S230、PSE基于实际可用功率的使用情况,确定是否给第一PD下电。
应理解,由于PSE在确定需要给PD下电的情况下,优先选择优先级最低的端口所连接的第一PD下电。换句话说,只要PSE确定需要给PD下电,优先级最低的端口所连接的第一PD就一定会被下电。PSE在给第一PD下电后,可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继续判断要不要给剩下的PD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所连接的PD下电。这里,仅为便于理解和说明,以第一PD为例来描述PSE基于实际可用功率的使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给PD下电的过程。
实际可用功率Pt是指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也即,Pt=P-Ps。PSE可基于实际可用功率的使用情况,判断是否给第一PD下电。
PSE基于实际可用功率的使用情况,确定是否给第一PD下电,可以包括:在实际可用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继续给第一PD供电;或在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或在预留功率被用尽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
应理解,在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未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PSE不需要给第一PD下电,继续给第一PD供电。
PSE的实际可用功率的使用情况,可通过功率过载量△P来确定。功率过载量具体可以指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这里,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为所有已上电的PD的实际使用功率之和。
可以理解,若功率过载量小于零,则表示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低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也即预留功率未被使用;若功率过载量等于零,则表示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相等,也即PSE的实际可用功率正好被用尽;若功率过载量大于零,则表示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超出了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也即预留功率已被使用;若功率过载量大于预留功率,则表示预留功率正好被用尽。
因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S230之前,该方法还包括:PSE可以确定功率过载量。PSE可以根据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确定功率过载量,并根据功率过载量的大小来判断PSE的实际可用功率是否被用尽,以及PSE的预留功率是否被用尽。
换言之,PSE基于实际可用功率的使用情况,确定是否给第一PD下电,也可以替换为,PSE基于功率过载量,确定是否给第一PD下电。具体来说,PSE可以在功率过载量小于零的情况下,继续给第一PD供电;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但小于预留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预留功率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
前已述及,对预留功率的设置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下面将以PSE将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确定为预留功率为例,对功率过载量处于不同范围的情况进行了分区,得到三个区间,分别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和第三区间。其中,第一区间为(﹣∞,0),第二区间为[0,Ps),第三区间为[Ps,+∞)。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一区间,则继续为包括第一PD在内的多个PD上电;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则给第一PD下电;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三区间,则给第一PD下电。如此一来,PSE便可以根据功率过载量与预定义的多个区间,确定是否给第一PD下电。
进一步地,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即,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小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也就是说,第一PD使用的功率一部分来源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另一部分来源于预留功率;另一种情况是,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但小于预留功率,也就是说,除了第一PD之外,可能还存在其他PD也在使用预留功率。这两种情况下分别剩余的预留功率是不同的,前一种情况较后一种情况剩余的预留功率更多,因此能够提供更大的功率余量来应对功率过载,可靠性更高。因此针对上述两种情况,可分别设置不同大小的累计时长门限,来确定是否给第一PD下电。例如,前一种情况下设置的累计时长门限可以大于后一种情况下设置的累计时长门限。
可选地,上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其中,第一预设门限大于第二预设门限。应理解,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均为累计时长的门限,仅为便于区分上述两种不同的情况而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值。也就是说,上述第二区间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子区间,分别可以记为触发区和危险区。其中,触发区为[0,Pr1),也即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但小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危险区为[Pr1,Ps),也即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但小于预留功率。
示例性地,PSE在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包括:PSE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以及PSE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且小于预留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
综上可以看到,PSE在满足如下任意一个下电条件时,可以给第一PD下电:
条件一、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
条件二、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且小于预留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二预设门限;
条件三、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预留功率。
PSE在给第一PD下电之后,还可继续结合PSE的功率使用情况,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给第一PD重新上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PSE在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第一PD上电。其中,剩余功率为实际可用功率与第一PD下电后的PSE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差值。需注意,第一PD下电后的PSE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指第一PD下电后,除了第一PD之外的已上电的所有PD的实际使用功率之和。
应理解,除了第一PD之外的已上电的所有PD也就是,第一PD下电后剩余的已上电的所有PD。由于每个PD的实际使用功率会因使用情况实时波动,例如,接入某一个或多个端口的一个或多个PD的负载变小,则该一个或多个PD的实际使用功率就会减少,若剩余的已上电的所有PD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减少得足够多,能够满足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时,就会给第一PD重新上电。第一PD重新上电后,由于其实际使用功率小于或等于申请功率,故此时的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小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且还留有预留功率的余量,不会很容易触发第一PD再次下电。因此,可以缓解第一PD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前已述及,PSE的预留功率可以动态调整。例如,第一PD下电之后,PSE的预留功率例如可以根据第一PD下电后剩余的已上电的PD中优先级最低的PD的申请功率或实际使用功率来调整。第一PD上电之后,第一PD又成为了已上电的PD中优先级最低的PD,因此PSE的预留功率又可以根据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实际使用功率来调整。
当然,PSE的预留功率也可以根据功率变化率来调整,此处不再赘述。
图3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的PSE的功率管理方法的具体算法。下面将结合图3所示的流程来对该具体算法做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功率管理方法的算法仅是本申请提供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对该方法的实施方式构成任何限定。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假设第一端口是所有已上电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将接入第一端口的PD的申请功率设置为预留功率,将实际可用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进一步划分为功率的稳定区和临界区,将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进一步划分为功率的触发区和危险区,将预留功率被用尽的情况记为下电区,其中,稳定区的区间为(﹣∞,﹣|Pa1﹣Pr1|),Pa1是接入第一端口的PD的申请功率,即预留功率,Pr1是接入第一端口的PD的实际使用功率。临界区的区间为[﹣|Pa1﹣Pr1|,0),触发区的区间为[0,Pr1),危险区的区间为[Pr1,Pa1),下电区的区间为[Pa1,+∞)。
其中,临界区、触发区和危险区分别对应不同的计数因子。例如,临界区对应第一计数因子c,c为负数,触发区对应第二计数因子b,危险区对应第三计数因子a,a>b,a、b为正数。应理解,“第一”、“第二”、“第三”仅是为了不同区间对应的计数因子,不应对其先后顺序构成任何限定。
计数值C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功率过载量所落入的区间对应的计数因子之和,对应于第一区间的计数因子小于对应于所述第二区间的计数因子。也就是说,计数值为功率过载量动态变化,处于不同的区间时,不同的区间对应的计数因子的累计值。
如图3所示,PSE确定出已上电的所有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即第一端口,计算PSE的实际可用功率Pt与功率过载量△P。PSE可设置检测周期、最大下电计数Cmax,令初始的计数值C=0,然后进行判断功率过载量所在的区间。根据计数值C和预定义的最大下电计数Cmax,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具体地,若C≤Cmax,则继续为多个PD供电;若C>Cmax,则将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给端口下电,即给接入该端口的PD下电,二者所表达的含义相同,为了方便,可交替使用。
步骤301:判断功率过载量是否大于或等于Pa1。若是,则直接给第一端口下电;若否,则执行步骤302。
步骤302:继续判断功率过载量是否大于或等于Pr1,也即判断功率过载量是否落在危险区。若是,则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三计数因子a之和,即C=C+a。其中,a是危险区对应的计数因子,进一步执行步骤305;若否,则执行步骤303。
步骤303:判断功率过载量是否大于或等于0,也即判断功率过载量是否落在触发区。若是,则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因子b之和,即C=C+b。其中,b为触发区对应的计数因子,进一步执行步骤305;若否,则执行步骤304。
步骤304:判断功率过载量是否大于或等于﹣|Pa1﹣Pr1|,也即判断功率过载量是否落在临界区。若是,则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一计数因子c之和,即C=C+c。其中c为临界区对应的计数因子,且c为负数,进一步执行步骤305;若否,则表示落入稳定区,则将计数值清零,即更新C=0,再执行步骤305。
步骤305:判断C是否小于Cmax,若是,则返回步骤301;若否,则给第一端口下电。
应理解,由于功率过载量落在危险区相对于落在其他几个区来说更危险,所以该区域的计数因子可以相比于其他区域来说大一点。功率过载量落在临界区,虽然不会触发下点,但相对于落在稳定区来说,因PSE的实际可用功率将被用尽,存在一定的下电风险,故可以设计一个较小的计数因子。综上,计数因子a,b,c的大小关系可以为a>b>c。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最大下电计数Cmax的数值不作限定,例如但不限于,最大下电计数可以设置为50。
需要说明的是,采样周期的时长取决于PSE执行上述算法的能力,例如可以是,100ms、10ms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检测周期的时长不作限定。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过载量分区的示意图。图4的横坐标表示时间,以毫秒(ms)为单位;纵坐标表示功率过载量,以毫瓦(mw)为单位。图4是采样多个检测周期得到的曲线,每两个竖直虚线的间隔代表一个检测周期,例如,检测周期为10ms。如图4所示,曲线1表示所有PD的实际使用总功率不过载,不需要下电,曲线2表示过载瞬间又恢复,不需要下电,曲线3表示采样到抖动区,即在五个区域来回抖动,不需要下电,曲线4表示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最大下电计数,给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曲线5表示功率过载量超过预留功率,即预留功率被用尽,立即给第一PD下电。
应理解,上文结合图3和图4所示例的下电区、危险区、触发区、临界区和稳定区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例如,也可将临界区和稳定区合并为一个区,或,将危险区和触发区合并为一个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动态地确定PSE的预留功率,使预留功率随PSE的功率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使得PSE可以更大程度地为更多PD供电,提高功率的利用率。此外,由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大于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情况下,PSE可以重新给下电的第一PD上电,因设置了预留功率,上电后的第一PD不会很容易被再次下电,因此可以缓解低优先级端口的PD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应理解,在上文示出的实施例中,以动态调整的预留功率为例来描述了PSE的功率管理方法。但这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构成任何限定。在预留功率固定的情况下,PSE也可以根据功率过载量与多个预定义的区间,确定是否继续为当前连接的多个PD供电。
下面将结合图5对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PSE的功率管理方法做详细说明。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SE的功率管理方法500的另一示意性流程图。图5所示的方法500可以包括S510至S520。
S510、PSE确定功率过载量。
功率过载量△P为PSE在为多个PD供电时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也即,△P=Pu-Pt,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为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使用的实际功率之和,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为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也即,Pt=P-Ps
应理解,在本实施例中,PSE的预留功率可以是如上文所述可动态调整的,例如根据最低优先级端口连接的PD的申请功率或实际使用功率设置预留功率;也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例如,以PSE的整机可用功率的a倍作为预留功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S520、PSE根据功率过载量与预定义的多个区间,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
预定义的多个区间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第一区间为(﹣∞,0),第二区间为[0,Ps),Ps为预留功率,第三区间为[Ps,+∞)。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一区间,则继续为多个PD上电,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则在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为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三区间,则给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
应理解,上述为一个或多个PD下电包括为优先级最低的端口所连接的PD下电,即包括为接入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
示例性地,当PSE确定需要给PD下电时,可以给一个PD下电,例如,优先给优先级最低的端口所连接的PD下电,即为第一PD下电。PSE也可以给多个PD同时下电,例如,PSE可以给优先级最低的端口所连接的PD和优先级次低的端口所连接的PD同时下电。
作为示例,下面以PSE将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确定为预留功率为例,对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进行分区,其中,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进一步地,可以将第一区间划分为稳定区和临界区,稳定区为(﹣∞,﹣|Ps﹣Pr1|),临界区为[﹣|Ps﹣Pr1|,0),其中,Pr1为PSE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将第二区间划分为触发区和危险区,其中,触发区为[0,Pr1),危险区为[Pr1,Ps)。具体的可参见图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的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第一预设门限大于第二预设门限。
示例性地,在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给第一PD下电,包括:在功率过载量落入触发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或在功率过载量落入危险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可以理解的是,功率过载量处于危险区的情况更为危险,所以,第二预设门限小于第一预设门限。具体的可参见图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当PSE给第一PD下电之后,还需要结合PSE的功率使用情况,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给第一PD重新上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是,PSE在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第一PD上电,其中,剩余功率为实际可用功率与第一PD下电后的PSE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差值。
对于上述功率管理方法的具体算法和功率过载量分区的示意图可参看图3和图4,为了简洁,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PSE确定出功率过载量,并预定义出第一区间、第二区间、以及第三区间,动态监测功率过载量所处的区间以及所处区间的累计时长,确定是否给一个或多个PD下电,通过划分不同的区间以及实时监测功率过载量所处区间的累计时长,使得一个或多个PD不容易被下电,因此可以缓解低优先级端口所连接的PD被反复上下电的问题。
应理解,上文描述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是针对PSE的总功率来说的,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PSE还可以针对所提供的每个端口的功率来管理。下文结合图6描述的实施例是以端口为例进行功率管理的一例。下面对图6所示的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图6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PSE的功率管理方法600的流程示意图。图6所示的方法600包括S610和S620。
S610、PSE确定多个端口中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
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是指PD实际使用功率超过申请功率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值。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与该端口所连接的PD的申请功率相关,例如可以是申请功率加上固定数量的功率值,也可以是申请功率加上申请功率的百分比,还可以是申请功率的g(g≥1)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比方说,某一PD的申请功率为20瓦,则该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为20+10%*20=22瓦。
下面以第二端口为例,详细说明已上电的多个端口中每个端口的功率管理方法。其中,第二端口为已上电的多个端口中任意一个端口,为了方便区分和说明,将连接于第二端口的PD记为第二PD,第二PD也即连接于任意端口的PD。
S620、PSE基于第二PD的功率使用情况,确定是否给第二PD下电。
应理解,第二PD的功率使用情况,可以通过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来确定。进一步地,PSE可根据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大小,确定是否给第二PD下电。
PSE在第二PD实际使用功率大于第二PD的申请功率但小于或等于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三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二PD下电;或在第二PD实际使用功率大于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情况下,给第二PD下电;或在第二PD实际使用功率小于或等于申请功率的情况下,给第二PD继续供电。
示例性地,为了对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处于不同的范围的情况进行区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区间,分别为稳定区、触发区、以及下电区。其中,稳定区为(0,Pa2],Pa2是第二PD的申请功率,触发区为(0,PO],PO是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下电区为(PO,+∞)。若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落在稳定区,则PSE可以继续给第二PD供电;若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落在触发区,则进一步判断落入触发区的累计时长,若累计时长达到第三预设门限,则PSE给第二PD下电;若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落在下电区,则PSE给第二PD下电。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分区的示意图。图6的横坐标表示时间,以毫秒(ms)为单位;纵坐标表示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以毫瓦(mw)为单位。图7是采样多个检测周期得到的曲线图,每两个虚线的间隔代表一个检测周期,例如,检测周期为10ms。如图7所示,曲线1表示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不过载,不需要下电,曲线2表示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过载瞬间又恢复,且计数值小于最大下电计数,不需要下电,曲线3表示持续过载,且计数值大于或等于最大下电计数,需要给第二PD下电,曲线4表示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大于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立即给第二PD下电。
下面对用于实现上述每个端口的功率管理方法的具体算法作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功率管理方法的算法仅是本申请提供的每个端口的功率管理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应对该方法的实施方式构成任何限定。
下面将结合图8对每个端口的功率管理方法的算法做详细说明。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每个端口的功率管理方法的具体算法的流程图。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端口是已上电的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第二PD是连接于第二端口的PD,Pr2是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Pa2是第二PD的申请功率,PO是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
如图8所示,PSE设置检测周期,最大下电计数Smax,令初始的计数值S=0,然后判断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所在的区间。
步骤801:判断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Pr2是否大于最大允许过载功率PO,即判断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是否落入下电区。若是,则给第二PD下电;若否,则执行步骤802。
步骤802:判断Pr2是否大于申请功率Pa2,即判断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是否落入触发区。若是,则S=S+d,继续执行步骤803;若否,则S=S+f,继续执行步骤803。其中,d为正数,f为负数。
步骤803:判断S是否大于Smax,即判断第二PD的实际使用功率落入触发区的累计时长是否大于第三预设门限。若是,则给第二PD下电,若否,则返回步骤801。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PSE根据接入每个端口的PD的功率使用情况,确定出是否给该PD下电,减少了每个端口的抖动现象,还可以防止PD的使用功率过高,从而对PD起到保护作用。
应理解,文中所列举的计数因子、计数值与最大下电计数的关系仅为示例,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基于相同的构思,可以对他们的关系做出等价的替换,例如将a、b、Cmax设计为负数,c设计为正数。本申请包含但不限于此。
还应理解,上文描述的图2所示的实施例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可以结合使用,也可以分开使用,当二者结合使用时,既可让更多的PD上电,提高功率利用率,也可以减少PSE每个端口的PD反复上下电引起的端口抖动现象。
下文将结合图9和图10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装置。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装置900的示意性框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900可以包括:供电单元910和处理单元920。
示例性地,该装置9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供电设备,或者,配置在供电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芯片系统等。并且,该装置900中的各单元可用于实现图2所示的方法中供电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例如,供电单元910可以用于为多个PD供电,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1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处理单元920可用于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PSE的预留功率,该预留功率用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时继续为多个PD供电,且预留功率随PSE的功率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功率使用情况包括PSE提供的多个端口中第一端口的功率使用情况,该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以及处理单元920具体用于根据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使用功率,确定PSE的预留功率。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单元920具体用于将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n倍确定为PSE的预留功率,n是大于1的常数;或将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m倍确定为PSE的预留功率,m是大于1的常数。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功率使用情况包括PSE的功率变化频率,PSE的功率变化频率用于表示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变化频率;以及处理单元920用于在功率变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功率值确定为预留功率;或在功率变化率小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功率值确定为预留功率;其中,第一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值。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单元920还用于确定实际可用功率,实际可用功率为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以及供电单元910用于在实际可用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继续给第一PD供电;或在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或,在预留功率被用尽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3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单元920还用于确定功率过载量,功率过载量为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预留功率的情况下,处理单元920用于确定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或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预留功率的情况下,处理单元920用于确定预留功率被用尽。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3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第一预设门限大于第二预设门限;供电单元910用于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或,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且小于预留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3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供电单元910还用于在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第一PD上电,剩余功率为实际可用功率与第一PD下电后的PSE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差值。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3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示例性地,该装置900可对应于上文方法实施例中的供电设备,或者,配置在供电设备中的部件,如芯片、芯片系统等。并且,该装置900中的各单元可用于实现图5所示的方法中供电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例如,处理单元920用于确定功率过载量,该功率过载量为PSE在为多个PD供电时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总功率为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使用的实际功率之和,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为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具体参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S51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处理单元920还用于根据功率过载量与多个区间,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其中,处理单元920具体用于: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一区间,继续为多个PD供电;或,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在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为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具体参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S5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第一预设门限大于第二预设门限,第一预设门限对应触发区,第二预设门限对应危险区;以及供电单元910具体用于,在功率过载量落入触发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或,在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危险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其中,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具体参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S5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单元920还用于确定计数值C,计数值C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功率过载量所落入的区间对应的计数因子之和,对应于第一区间的计数因子小于对应于第二区间的计数因子;根据计数值C和预定义的最大下电计数Cmax,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其中,供电单元910还用于若C≤Cmax,则继续为多个PD供电;若C>Cmax,则将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具体参见图3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单元910还用于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稳定区,将计数值清零;或若功率过载量落入临界区,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一计数因子c之和;若功率过载量落入触发区,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因子b之和;或若功率过载量落入危险区,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三计数因子a之和。具体参见图3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供电单元910还用于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三区间,则给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第三区间为[Ps,+∞),Ps为预留功率。具体参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S5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此外,图9所示的该装置900中的各单元还可用于实现如图6所示的方法中供电设备执行的相应流程。例如,处理单元920可用于确定多个端口中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具体参见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S61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还可用于基于第二PD的功率使用情况,确定是否给第二PD下电。具体参见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S6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装置1000的另一示意性框图。该装置1000可以为芯片系统,或者,也可以为配置了芯片系统,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的功能的装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如图10所示,该装置1000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和通信接口1020。其中,通信接口1020可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0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所述通信接口1020例如可以是收发器、接口、总线、电路或者能够实现收发功能的装置。处理器1010可利用通信接口1020输入输出数据,并用于实现图2或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具体地,该装置10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供电设备的功能。
示例性地,若该装置100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供电设备的功能,并用于实现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则该处理器1010可用于为多个PD供电,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1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还可用于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PSE的预留功率,该预留功率用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时继续为多个PD供电,且预留功率随PSE的功率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可用于根据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使用功率,确定PSE的预留功率。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可用于将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n倍确定为PSE的预留功率,n是大于1的常数;或将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m倍确定为PSE的预留功率,m是大于1的常数。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可用于确定实际可用功率,实际可用功率为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以及在实际可用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继续给第一PD供电;或在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或,在预留功率被用尽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3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可用于确定功率过载量,功率过载量为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预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预留功率未被用尽;或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预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预留功率被用尽。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3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第一预设门限大于第二预设门限;以及处理器1010还可用于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或,在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且小于预留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一PD下电。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3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可用于在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第一PD上电,剩余功率为实际可用功率与第一PD下电后的PSE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差值。具体参见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S23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可用于确定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具体参见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S61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还可用于在连接于第二端口的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第二PD的申请功率但小于或等于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三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第二PD下电;或,在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情况下,给第二PD下电;其中,第二端口是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具体参见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S6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示例性地,若该装置1000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供电设备的功能,并用于实现图5对应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则该处理器1010可用于确定功率过载量,功率过载量为PSE在为多个PD供电时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总功率为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使用的实际功率之和,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为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具体参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S51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处理器1010还可用于根据功率过载量与多个区间,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其中,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一区间,则继续为多个PD供电;或,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则在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为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具体参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S5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第一预设门限大于第二预设门限,第一预设门限对应触发区,第二预设门限对应危险区;以及处理器1010具体用于,在功率过载量落入触发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或,在功率过载量落入危险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第一端口第一PD下电;其中,第一端口为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具体参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S5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用于确定计数值C,计数值C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功率过载量所落入的区间对应的计数因子之和,对应于第一区间的计数因子小于对应于第二区间的计数因子;根据计数值C和预定义的最大下电计数Cmax,确定是否继续为多个PD供电;其中,供电单元910还用于若C≤Cmax,则继续为多个PD供电;若C>Cmax,则将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具体参见图3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用于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稳定区,将计数值清零;或若功率过载量落入临界区,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一计数因子c之和;若功率过载量落入触发区,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因子b之和;或若功率过载量落入危险区,确定计数值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第三计数因子a之和。具体参见图3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处理器1010还用于若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三区间,则给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第三区间为[Ps,+∞),Ps为预留功率。具体参见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S520的详细描述,此处不作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处理器的类型不做限定,例如,上述处理器可以是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 units,NPU)。
可选地,该装置1000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10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030和处理器101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1010可能和存储器1030协同操作。处理器1010可能执行存储器10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1010、通信接口1020以及存储器10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0中以处理器1010、通信接口1020以及存储器1030之间通过总线1040连接。总线1040在图10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2或图5所示实施例任意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设备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图2或图5所示实施例任意一个实施例中供电设备执行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单元”、“模块”等,可用于表示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执行中的软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各功能单元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程序)。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程序)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设备PSE为多个受电设备PD供电;
所述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所述PSE的预留功率,所述预留功率用于所述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时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且所述预留功率随所述PSE的功率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使用情况包括所述PSE提供的多个端口中第一端口的功率使用情况,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以及
所述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所述PSE的预留功率,包括:
所述PSE根据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使用功率,确定所述PSE的预留功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SE根据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使用功率,确定所述PSE的预留功率,包括:
所述PSE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所述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n倍确定为所述PSE的预留功率,n是大于1的常数;或
将所述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m倍确定为所述PSE的预留功率,m是大于1的常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使用情况包括所述PSE的功率变化频率,所述PSE的功率变化频率用于表示所述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变化频率;以及
所述PSE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所述PSE的预留功率,包括:
所述PSE在所述功率变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功率值确定为所述预留功率;或
所述PSE在功率变化率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功率值确定为所述预留功率;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值。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SE确定实际可用功率,所述实际可用功率为所述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所述预留功率之差;以及
所述PSE在所述实际可用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继续给所述第一PD供电;或
所述PSE在所述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所述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一PD下电;或,
所述PSE在所述预留功率被用尽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一PD下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SE确定功率过载量,所述功率过载量为所述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所述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
所述PSE在所述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所述预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所述预留功率未被用尽;或
所述PSE在所述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留功率被用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以及
所述PSE在所述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所述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一PD下电,包括:
所述PSE在所述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所述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一PD下电;或,
所述PSE在所述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且小于所述预留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一PD下电。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SE在剩余功率大于所述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所述第一PD上电,所述剩余功率为所述实际可用功率与所述第一PD下电后的所述PSE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差值。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SE确定所述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
所述PSE在连接于第二端口的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PD的申请功率但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三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PD下电;或,在所述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所述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PD下电;其中,所述第二端口是所述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
10.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设备PSE确定功率过载量,所述功率过载量为所述PSE在为多个受电设备PD供电时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所述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所述总功率为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使用的实际功率之和,所述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为所述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
所述PSE根据所述功率过载量与多个区间,确定是否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
其中,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一区间,则所述PSE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或,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则所述PSE在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为所述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间为(﹣∞,0),所述第二区间为[0,Ps),Ps为所述预留功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间包括触发区和危险区,所述触发区为[0,Pr),所述危险区为[Pr,Ps);其中,Pr为所述PSE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对应所述触发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对应所述危险区;以及
所述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则所述PSE在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为所述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包括:
所述PSE在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触发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或,
所述PSE在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危险区的累计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SE根据所述功率过载量与多个区间,确定是否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包括:
确定计数值C,所述计数值C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所述功率过载量所落入的区间对应的计数因子之和,对应于所述第一区间的计数因子小于对应于所述第二区间的计数因子;
根据所述计数值C和预定义的最大下电计数Cmax,确定是否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其中,若C≤Cmax,则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若C>Cmax,则将所述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间包括稳定区和临界区,所述稳定区为(﹣∞,﹣|Ps﹣Pr|),所述临界区为[﹣|Ps﹣Pr|,0),对应第一计数因子c,c为负数;其中,Ps为所述预留功率,Pr为所述PSE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以及
所述确定计数值,包括: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稳定区,将所述计数值清零;或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临界区,确定所述计数值为所述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所述第一计数因子c之和。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区对应第二计数因子b,所述危险区对应第三计数因子a,a>b,a、b为正数;以及
所述确定计数值,包括: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触发区,确定所述计数值为所述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所述第二计数因子b之和;或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危险区,确定所述计数值为所述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所述第三计数因子a之和。
17.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三区间,则所述PSE给所述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间为[Ps,+∞),Ps为所述预留功率。
19.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SE在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所述第一PD上电,所述剩余功率为所述实际可用功率与所述第一PD下电后的所述PSE的端口使用总功率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一PD是连接于第一端口的PD,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20.如权利要求10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PSE确定所述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
所述PSE在连接于第二端口的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PD的申请功率但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三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PD下电;或,在所述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所述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PD下电;其中,所述第二端口是所述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
21.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为多个受电设备PD供电;
基于功率使用情况,确定供电设备PSE的预留功率,所述预留功率用于所述PSE的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时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且所述预留功率随所述PSE的功率使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使用情况包括所述PSE提供的多个端口中第一端口的功率使用情况,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使用功率,确定所述PSE的预留功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将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的所述第一PD的申请功率或所述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n倍确定为所述PSE的预留功率,n是大于1的常数;或
将所述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m倍确定为所述PSE的预留功率,m是大于1的常数。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使用情况包括所述PSE的功率变化频率,所述PSE的功率变化频率用于表示所述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变化频率;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在所述功率变化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一功率值确定为所述预留功率;或
在功率变化率小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将第二功率值确定为所述预留功率;
其中,所述第一功率值大于所述第二功率值。
25.如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实际可用功率,所述实际可用功率为所述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所述预留功率之差;以及
在所述实际可用功率未被用尽的情况下,继续给所述第一PD供电;或
在所述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所述预留功率未被用尽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一PD下电;或,
在所述预留功率被用尽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一PD下电。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功率过载量,所述功率过载量为所述PSE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所述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
在所述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所述预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实际可用功率被用尽但所述预留功率未被用尽;或
在所述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所述预留功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留功率被用尽。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在所述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零且小于所述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一PD下电;或,
在所述功率过载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且小于所述预留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一PD下电。
28.如权利要求2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在剩余功率大于所述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所述第一PD上电,所述剩余功率为所述实际可用功率与所述第一PD下电后的所述PSE的实际使用的总功率的差值。
29.如权利要求2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所述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
在连接于第二端口的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PD的申请功率但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三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PD下电;或,在所述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所述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PD下电;其中,所述第二端口是所述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
30.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功率过载量,所述功率过载量为供电设备PSE在为多个受电设备PD供电时实际使用的总功率与所述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之差,所述总功率为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使用的实际功率之和,所述PSE的实际可用功率为所述PSE的整机可用功率与预留功率之差;
根据所述功率过载量与多个区间,确定是否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
其中,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一区间,则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或,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第二区间,则在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第二区间的累计时长达到预设门限时,为所述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间为(﹣∞,0),所述第二区间为[0,Ps),Ps为所述预留功率。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间包括触发区和危险区,所述触发区为[0,Pr),所述危险区为[Pr,Ps);其中,Pr为所述PSE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门限包括第一预设门限和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大于所述第二预设门限,所述第一预设门限对应所述触发区,所述第二预设门限对应所述危险区;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在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触发区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一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或,
在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危险区的累计时长达到所述第二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的第一PD下电;
其中,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计数值C,所述计数值C为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所述功率过载量所落入的区间对应的计数因子之和,对应于所述第一区间的计数因子小于对应于所述第二区间的计数因子;
根据所述计数值C和预定义的最大下电计数Cmax,确定是否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其中,若C≤Cmax,则继续为所述多个PD供电;若C>Cmax,则将所述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间包括稳定区和临界区,所述稳定区为(﹣∞,﹣|Ps﹣Pr|),所述临界区为[﹣|Ps﹣Pr|,0),对应第一计数因子c,c为负数;其中,Ps为所述预留功率,Pr为所述PSE的第一端口连接的第一PD的实际使用功率,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稳定区,将所述计数值清零;或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临界区,确定所述计数值为所述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所述第一计数因子c之和。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区对应第二计数因子b,所述危险区对应第三计数因子a,a>b,a、b为正数;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触发区,确定所述计数值为所述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所述第二计数因子b之和;或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危险区,确定所述计数值为所述最近一次更新的计数值与所述第三计数因子a之和。
37.如权利要求30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若所述功率过载量落入所述第三区间,则给所述多个PD中的一个或多个PD下电。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间为[Ps,+∞),Ps为所述预留功率。
39.如权利要求30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在剩余功率大于第一PD的申请功率的情况下,重新给所述第一PD上电,所述剩余功率为所述实际可用功率与所述第一PD下电后的所述PSE的端口使用总功率的差值;其中,所述第一PD是连接于第一端口的PD,所述第一端口为所述PSE的多个已使用的端口中优先级最低的端口。
40.如权利要求30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所述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每个端口所连接的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
在连接于第二端口的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PD的申请功率但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PD的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累计时长达到第三预设门限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PD下电;或,在所述第二PD使用的功率大于所述最大允许过载功率的情况下,给所述第二PD下电;其中,所述第二端口是所述多个已上电的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
4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745345.X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55500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5345.XA CN115550081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PCT/CN2022/095322 WO2023273728A1 (zh) 2021-06-30 2022-05-26 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EP22831551.1A EP4333378A1 (en) 2021-06-30 2022-05-26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5345.XA CN115550081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50081A true CN115550081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92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5345.XA Pending CN115550081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33378A1 (zh)
CN (1) CN115550081A (zh)
WO (1) WO202327372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5001A (zh) * 2023-10-26 2023-11-28 茂睿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保持功率特征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06530B2 (en) * 2008-08-28 2012-01-31 Cisco Technology, Inc. Network-centric scheduled power provisioning method
CN110120875B (zh) * 2018-02-06 2021-02-0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供电方法、装置、供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94568B (zh) * 2018-04-02 2022-02-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功率分配方法、装置及poe交换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35001A (zh) * 2023-10-26 2023-11-28 茂睿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保持功率特征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135001B (zh) * 2023-10-26 2024-02-06 茂睿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保持功率特征控制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3728A1 (zh) 2023-01-05
EP4333378A1 (en) 202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48968B (zh) 一种域名带宽调整方法及装置
US750950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power delivery for power over Ethernet systems
US8952566B2 (en) Chassis slots accepting battery modules and other module types
EP2586115B1 (en) Hierarchical power smoothing
CN109888889B (zh)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EP3544227B1 (en) Power control for a power over ethernet system
US8054598B1 (en) Negotiating capacity allocation among distributed current protection devices
CN110120875B (zh) 供电方法、装置、供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62647B (zh) 带宽调整方法和网关
CN104065586A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527757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780447A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550081A (zh) 一种供电设备的功率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7547209B (zh) 功率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2752319A (zh)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14084842A1 (en) Enforcing a power consumption duty cycle in a processor
US8046602B2 (en) Controlling connection status of network adapters
CN103747481A (zh) 一种网络拥塞提醒和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084089B (zh) 数据中心节点功耗上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6202081A1 (zh) 一种dpu设备工作状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993953B (zh) 电池控制方法、动力汽车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54209B (zh) 一种容量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63754B (zh) Hdfs中数据节点切换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7650954A (zh) 一种poe控制器及poe控制系统
CN117318224A (zh) 一种基于功耗调节的电池防过放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