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7264A -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7264A
CN115547264A CN202211388593.4A CN202211388593A CN115547264A CN 115547264 A CN115547264 A CN 115547264A CN 202211388593 A CN202211388593 A CN 202211388593A CN 115547264 A CN115547264 A CN 1155472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row
display screen
pixel point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85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斌
林荣镇
严丞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n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885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72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4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72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09G3/342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using several illumination sources separately controlled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display panel areas, e.g. along one dimension such as li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6Arrangements or methods related to booting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确定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中处于用户当前视角下的注视区内的像素点;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控制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亮度的亮度信号;根据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控制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的MUX时序,并生成控制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启停的行选通信号;基于亮度信号、MUX时序、行选通信号,控制背光灯板运行。本申请通过将显示屏画面划分为注视区和非注视区,使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高刷新率调光,非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低刷新率调光,减少电能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器显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在售的显示器多为背光型显示器,以液晶电视为例,液晶本身不发光,液晶后面安装有矩阵形的LED灯,通过控制LED灯开通,使液晶电视显示画面,通过调节LED灯的亮度,实现对液晶电视显示画面亮度的调节。
现阶段,背光型显示器的亮度调节方式包括:方式一、背光灯板预设有多个亮度等级,手动选择合适的亮度等级,实现对显示器亮度的调节;方式二、考虑外界光线强度的影响,基于外界光线强度自动对显示器亮度进行调节;方式三、考虑显示器工作温度的影响,基于显示器工作温度自动对显示器亮度进行调节,以保证显示器亮度不随显示器工作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背光型显示器亮度的调节方式,均没有考虑人眼在观看显示器画面时的视觉特征,且在调节显示屏亮度时,需要使每个LED灯亮度保持一致,电能消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能够通过考虑人眼视觉特征的影响,将显示屏画面划分为注视区和非注视区,使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高刷新率调光,非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低刷新率调光,减少电能的消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确定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中处于用户当前视角下的注视区内的像素点;
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用于控制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亮度的亮度信号;
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的MUX时序,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启停的行选通信号;
基于所述亮度信号、所述MUX时序、所述行选通信号,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的运行,对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进行第一刷新率调光,对非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进行第二刷新率调光,所述第一刷新率高于所述第二刷新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
其中,所述人眼特征至少包括:人眼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两个眼球之前的距离、视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的MUX时序,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启停的行选通信号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包括:
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行,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行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行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行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行尾标;
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列,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列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列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列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列尾标;
基于所述像素点数据矩阵添加的行头标、行尾标、列头标、列尾标,确定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用于控制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亮度的亮度信号,包括:
对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所述亮度数据转换成串行背光数据;
基于预设的传输速率,根据所述串行背光数据生成亮度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的像素点、背光灯板的LED灯分区均以矩阵形式排布,像素点与LED灯分区预设有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亮度信号为多路信号,通过分时复用同一亮度信号的不同路信号分别控制背光灯板中不同列的LED灯亮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眼动追踪模块、背光控制模块、MUX控制器、行选通模块、驱动IC、背光灯板;
所述眼动追踪模块,用于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确定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中处于用户当前视角下的注视区内的像素点;
所述背光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亮度信号,并将所述亮度信号发送给所述驱动IC;
所述背光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MUX时序和行选通信号,并将所述MUX时序发送给所述MUX控制器,将所述行选通信号发送给所述行选通模块;
所述驱动IC,用于基于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的亮度;
所述MUX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MUX时序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
所述行选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行选通信号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的启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眼动追踪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其中,所述人眼特征至少包括:人眼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两个眼球之前的距离、视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处理端;
所述处理端,用于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行,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行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行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行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行尾标;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列,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列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列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列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列尾标;并将添加有行头标、行尾标、列头标、列尾标的像素点数据矩阵发送给所述背光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背光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像素点数据矩阵添加的行头标、行尾标、列头标、列尾标,确定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控制模块,还用于:
将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发送给背光控制芯片,以使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对所述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所述亮度数据转换成串行背光数据,并基于预设的传输速率,根据所述串行背光数据生成亮度信号;
接收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发送的所述亮度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能够通过考虑人眼视觉特征的影响,将显示屏画面划分为注视区和非注视区,使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高刷新率调光,非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低刷新率调光,在保障注视区内画面清晰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画面中注视区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分区控制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分区的行列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市场在售的显示器多为背光型显示器,以液晶电视为例,液晶本身不发光,液晶后面安装有矩阵形的LED灯,通过控制LED灯开通,使液晶电视显示画面,通过调节LED灯的亮度,实现对液晶电视显示画面亮度的调节。
现阶段,背光型显示器的亮度调节方式包括:方式一、背光灯板预设有多个亮度等级,手动选择合适的亮度等级,实现对显示器亮度的调节;方式二、考虑外界光线强度的影响,基于外界光线强度自动对显示器亮度进行调节;方式三、考虑显示器工作温度的影响,基于显示器工作温度自动对显示器亮度进行调节,以保证显示器亮度不随显示器工作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以上背光型显示器亮度的调节方式,均没有考虑人眼在观看显示器画面时的视觉特征,且在调节显示屏亮度时,需要使每个LED灯亮度保持一致,电能消耗较大。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能够通过考虑人眼视觉特征的影响,将显示屏画面划分为注视区和非注视区,使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高刷新率调光,非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低刷新率调光,在保障注视区内画面清晰的同时减少电能的消耗。
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申请过程中对本申请做出的贡献。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中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确定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中处于用户当前视角下的注视区内的像素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显示屏的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的亮度进行调节(简称为背光调光)时,考虑了人眼在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视觉特征,视角作为视觉特征之一,其定义为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人眼的视角是有限的,对于映在人眼视网膜上的图像,将人眼能分辨清楚的中心部分称为分辨视域,约15度;将人眼能看清物体存在或动作出现的视域部分称为有效视域,约15度至30度,相比较于分辨视域,人眼在有效视域内的分辨能力已经有所下降;将只能感觉到物体存在或有动作出现,并不能看清楚是什么物体或什么动作的视域部分称为诱导视野,诱导视野是超过水平方向视角30度的周边部分,俗称眼睛的余光。将分辨视域和有效视域定义为人眼的注视区,在注视区内,人眼感知最强,对显示屏画面的清晰度要求较高;将诱导视野定义为人眼的非注视区,在非注视区内,人眼感知较弱,对显示屏画面的清晰度要求不高。因此,采用人眼追踪(eye-tracing)的方式对显示屏进行背光调光。
用户在观看显示屏画面时,坐姿、头颈角度、眼球角度都是动态变化的,相对于固定不动的显示屏,用户的视角在动态变化,相应的,用户在显示屏画面上的注视区也在动态变化,可以根据用户当前视角下的人眼特征,确定用户当前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注视区,并对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进行区分,分为两部分,处于注视区内的像素点,以及处于非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实际中,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设置采集人眼特征的时间间隔,即划分人眼注视区、非注视区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短,划分精度高,但是数据处理量大。
显示屏画面为矩形,相应的,显示屏的像素点以矩阵形式排布,注视区也为矩形,参见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屏画面中注视区的示意图,在图2中,201是大面积的矩形,代表显示屏画面,202是小面积的矩形,代表人眼的注视区,实心黑圆点表示显示屏的像素点,将像素点划分为处于注视区内的像素点以及处于非注视区内的像素点。
S102、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用于控制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亮度的亮度信号。
背光灯板由多个以矩阵形式排布的LED灯构成,同一个芯片控制多个LED灯,将由同一个芯片控制的多个LED灯作为LED灯分区,处于同一个LED灯分区内的每个LED灯的亮度相同、同开启、同关断。参见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分区控制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在图3中,301为LED灯,每4个LED灯中间有一个芯片302,即每个芯片控制4个LED灯,将每个芯片控制的4个LED灯称为1个LED灯分区。对于显示屏,显示屏的像素点以矩阵形式排布,背光灯板的LED灯分区同样也以矩阵形式排布,像素点与LED灯分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比如,显示屏有100×80个像素点,背光灯板有10×8个LED灯分区,即每个LED灯分区对应10×10个像素点。
采集当前显示屏画面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以及像素点与LED灯的对应关系,确定每个LED灯的亮度信号,在图3中,亮度信号表示为X-wire,共有4个X-wire,分别为X-wire1、X-wire2、X-wire3、X-wire4。需要说明的是,亮度信号为多路信号,通过分时复用同一亮度信号的不同路信号分别控制背光灯板中不同列的LED灯亮度,在图3中,右下角的矩形框内表示X-wire与线条的对应关系,具体的,由长线和短线交替组成的虚线表示X-wire1,实线表示X-wire2,由短线组成的虚线表示X-wire3,由圆点组成的虚线表示X-wire4,数字1-16表示LED灯分区的列号,分别对应1-16列LED灯分区,每个X-wire分为4路信号,以X-wire1为例,X-wire1的第一路信号控制背光灯板中第3列LED灯分区中每个LED灯的亮度,X-wire1的第二路信号控制背光灯板中第7列LED灯分区中每个LED灯的亮度,X-wire1的第三路信号控制背光灯板中第11列LED灯分区中每个LED灯的亮度,X-wire1的第四路信号控制背光灯板中第15列LED灯分区中每个LED灯的亮度。
S103、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的MUX时序,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启停的行选通信号。
参见图2所示,注视区为矩形,位于注视区内的像素点为显示屏的像素点的一部分,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包括:第A列至第(A+X)列像素点,以及第B行至第(B+Y)行像素点,其中,第A列为注视区内像素点的起始列,从第A列开始向右数X列是第(A+X)列,第(A+X)列为注视区内像素点的终止列;第B行为注视区内像素点的起始行,从第B行开始向下数Y行是第(B+Y)行,第(B+Y)行为注视区内像素点的终止行。将第A列至第(A+X)列像素点与第B行至第(B+Y)行像素点的交叉部分作为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图2中202内的实心黑圆点为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参见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分区的行列示意图,在图4中,根据像素点与LED灯分区的对应关系,可以得到:第C列至第(C+M)列LED灯分区,以及第D行至第(D+N)行LED灯分区,将第C列至第(C+M)列LED灯分区与第D行至第(D+N)行LED灯分区的交叉部分作为注视区内的LED灯,其中,第C列为注视区内LED灯分区的起始列,从第C列开始向右数M列是第(C+M)列,第(C+M)列为注视区内LED灯分区的终止列;第D行为注视区内LED灯分区的起始行,从第D行开始向下数X行是第(D+X)行,第(D+X)行为注视区内LED灯分区的终止行,图4中矩形401内分布着注视区内的LED灯。在进行背光调光时,采用不同的调光方式对注视区内、非注视区内的LED灯分别进行调光:使处于注视区内的LED灯的亮度高,保证注视区内显示屏画面的清晰度;使处于非注视区内的LED灯的亮度低,减少电能的使用,节约环保。
具体的,根据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中的列信息,逐列对背光灯板进行划分,确定在注视区内有哪些列LED灯(目标列LED灯),以及在非注视区内有哪些列LED灯(非目标列LED灯),基于目标列LED灯开启频率高、开启时间长,非目标列LED灯开启频率低、开启时间短的特点,生成MUX时序。
根据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中的行信息,逐行对背光灯板进行划分,确定在注视区内有哪些行LED灯(目标行LED灯),以及在非注视区内有哪些行LED灯(非目标行LED灯),基于开启目标行LED灯、关停非目标行LED灯的特点,生成行选通信号。
S104、基于所述亮度信号、所述MUX时序、所述行选通信号,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的运行,对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进行第一刷新率调光,对非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进行第二刷新率调光,所述第一刷新率高于所述第二刷新率。
参见图3所示,驱动IC,用于基于亮度信号(X-wire)控制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的亮度;MUX控制器,用于基于MUX时序控制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行选通模块,用于基于行选通信号控制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的启停。在X-wire、MUX时序、行选通信号的共同作用下,控制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的运行,对注视区内、非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分别对应的背光分区采用不同的刷新率调光,具体的,对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采用第一刷新率调光,第一刷新率即为高刷新率,采用高占空比的选通波形进行精细化调光;对非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采用第二刷新率调光,第二刷新率即为低刷新率,采用低占空比的选通波形,降低背光功耗。其中,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指位于注视区内的背光灯板的LED灯,非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指位于非注视区内的背光灯板的LED灯。
在图3中,对应有16列LED灯分区、8行LED灯分区。对于每列LED灯分区,在X-wire与MUX时序的共同作用下,控制该列LED灯的运行;对于每行LED灯分区,采用行选通信号控制该行LED灯的启停。具体的,以MUX1为例,当MUX1维持高电位时(高低电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MUX1通道选通,MUX1通道所连接的4路X-wire输出选通,包括:X-wire2的第一路信号(对应列号为1的LED灯分区的信号)、X-wire3的第二路信号(对应列号为6的LED灯分区的信号)、X-wire1的第三路信号(对应列号为11的LED灯分区的信号)、X-wire4的第四路信号(对应列号为16的LED灯分区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能够通过考虑人眼视觉特征的影响,将显示屏画面划分为注视区和非注视区,使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高刷新率调光,非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低刷新率调光,在减少电能消耗的同时,保证注视区内显示屏画面的清晰度。
进一步的,在所述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的步骤之前包括:获取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其中,所述人眼特征至少包括:人眼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两个眼球之前的距离、视角。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采用人眼跟踪设备采集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图像,并从人眼跟踪设备采集的人眼图像中提取人眼特征;其中,人眼跟踪设备安装在显示屏上方,正对观看显示屏画面的用户的人脸,人眼跟踪设备可以是摄像头、相机、智能手机等任一图像采集设备。
进一步的,参见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用于控制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亮度的亮度信号,包括:
S1021、对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所述亮度数据转换成串行背光数据。
S1022、基于预设的传输速率,根据所述串行背光数据生成亮度信号。
综合步骤S1021和步骤S1022,将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发送给背光控制芯片,背光控制芯片首先对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进行解码处理,然后将解码后的亮度数据转换成串行背光数据,最后基于预设的传输速率,根据串行背光数据生成亮度信号,其中,预设的传输速率是背光控制芯片的固有参数,可以直接获取。
进一步的,在所述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的MUX时序,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启停的行选通信号的步骤之前,包括:获取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参见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的流程图,所述获取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包括:
S601、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行,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行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行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行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行尾标。
S602、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列,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列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列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列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列尾标。
S603、基于所述像素点数据矩阵添加的行头标、行尾标、列头标、列尾标,确定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
综合步骤S601至步骤S603,采用在像素点数据矩阵中添加头标、尾标的方法,确定注视区内像素点的行列信息。具体的,在位于注视区内的第一行(首行)的像素点的第一个像素点的前方(头部)添加行头标,在位于注视区内的最后一行(尾行)的像素点的最后一个像素点的后方(尾部)添加行尾标;在位于注视区内的第一列(首列)的像素点的第一个像素点的上方(头部)添加列头标,在位于注视区内的最后一列(尾列)的像素点的最后一个像素点的下方(尾部)添加列尾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对应的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系统,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上述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相似,因此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眼动追踪模块701、背光控制模块702、MUX控制器703、行选通模块704、驱动IC705、背光灯板706;
所述眼动追踪模块701,用于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确定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中处于用户当前视角下的注视区内的像素点;
所述背光控制模块702,用于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亮度信号,并将所述亮度信号发送给所述驱动IC705;
所述背光控制模块702,还用于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MUX时序和行选通信号,并将所述MUX时序发送给所述MUX控制器703,将所述行选通信号发送给所述行选通模块704;
所述驱动IC705,用于基于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背光灯板706中每个LED灯的亮度;
所述MUX控制器703,用于基于所述MUX时序控制所述背光灯板706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
所述行选通模块704,用于基于所述行选通信号控制所述背光灯板706中每行LED灯的启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眼动追踪模块701,还用于获取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其中,所述人眼特征至少包括:人眼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两个眼球之前的距离、视角。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处理端;
所述处理端,用于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行,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行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行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行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行尾标;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列,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列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列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列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列尾标;并将添加有行头标、行尾标、列头标、列尾标的像素点数据矩阵发送给所述背光控制模块702;
其中,所述背光控制模块702,还用于基于所述像素点数据矩阵添加的行头标、行尾标、列头标、列尾标,确定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控制模块702,还用于:
将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发送给背光控制芯片,以使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对所述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所述亮度数据转换成串行背光数据,并基于预设的传输速率,根据所述串行背光数据生成亮度信号;
接收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发送的所述亮度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为背光控制模块702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用于控制背光灯板606中每个LED灯亮度的亮度信号的一种实施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的像素点、背光灯板706的LED灯分区均以矩阵形式排布,像素点与LED灯分区预设有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亮度信号为多路信号,通过分时复用同一亮度信号的不同路信号分别控制背光灯板706中不同列的LED灯亮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系统,能够通过考虑人眼视觉特征的影响,将显示屏画面划分为注视区和非注视区,使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高刷新率调光,非注视区对应的背光分区以低刷新率调光,在减少电能消耗的同时,保证注视区内显示屏画面的清晰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确定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中处于用户当前视角下的注视区内的像素点;
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用于控制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亮度的亮度信号;
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的MUX时序,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启停的行选通信号;
基于所述亮度信号、所述MUX时序、所述行选通信号,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的运行,对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进行第一刷新率调光,对非注视区内的像素点对应的背光分区进行第二刷新率调光,所述第一刷新率高于所述第二刷新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
其中,所述人眼特征至少包括:人眼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两个眼球之前的距离、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的MUX时序,并生成用于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启停的行选通信号的步骤之前,包括:
获取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
其中,所述获取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包括:
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行,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行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行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行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行尾标;
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列,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列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列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列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列尾标;
基于所述像素点数据矩阵添加的行头标、行尾标、列头标、列尾标,确定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用于控制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亮度的亮度信号,包括:
对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所述亮度数据转换成串行背光数据;
基于预设的传输速率,根据所述串行背光数据生成亮度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屏的像素点、背光灯板的LED灯分区均以矩阵形式排布,像素点与LED灯分区预设有对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信号为多路信号,通过分时复用同一亮度信号的不同路信号分别控制背光灯板中不同列的LED灯亮度。
7.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眼动追踪模块、背光控制模块、MUX控制器、行选通模块、驱动IC、背光灯板;
所述眼动追踪模块,用于根据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确定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中处于用户当前视角下的注视区内的像素点;
所述背光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生成亮度信号,并将所述亮度信号发送给所述驱动IC;
所述背光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已确定的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生成MUX时序和行选通信号,并将所述MUX时序发送给所述MUX控制器,将所述行选通信号发送给所述行选通模块;
所述驱动IC,用于基于所述亮度信号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个LED灯的亮度;
所述MUX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MUX时序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列LED灯的开启频率和开启时长;
所述行选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行选通信号控制所述背光灯板中每行LED灯的启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眼动追踪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以当前视角观看显示屏画面时的人眼特征;其中,所述人眼特征至少包括:人眼与显示屏之间的距离、两个眼球之前的距离、视角。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处理端;
所述处理端,用于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行,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行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行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行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行尾标;针对显示屏的像素点数据矩阵的列,在处于注视区内的首列像素点数据头部处添加列头标,在处于注视区内的尾列像素点数据尾部处添加列尾标;并将添加有行头标、行尾标、列头标、列尾标的像素点数据矩阵发送给所述背光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背光控制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像素点数据矩阵添加的行头标、行尾标、列头标、列尾标,确定所述注视区内的像素点的行列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控制模块,还用于:
将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发送给背光控制芯片,以使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对所述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点的亮度数据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所述亮度数据转换成串行背光数据,并基于预设的传输速率,根据所述串行背光数据生成亮度信号;
接收所述背光控制芯片发送的所述亮度信号。
CN202211388593.4A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55472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8593.4A CN115547264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8593.4A CN115547264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7264A true CN115547264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21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8593.4A Pending CN115547264A (zh) 2022-11-07 2022-11-07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47264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6077A (zh) * 2006-11-09 2009-09-16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眼睛跟踪来调整显示亮度和/或刷新率
CN107105185A (zh) * 2017-04-18 2017-08-2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559676A (zh) * 2018-12-18 2019-04-02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驱动电路及led显示屏
CN110517645A (zh) * 2019-08-30 2019-1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背光动态区域亮度调节方法
CN113362775A (zh) * 2021-06-24 2021-09-07 东莞市小精灵教育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47837A (zh) * 2021-11-10 2022-02-15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刷新定位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17691A (zh) * 2021-12-13 2022-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智能显示系统
CN114935976A (zh) * 2022-06-22 2022-08-23 季华实验室 一种分区显示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36077A (zh) * 2006-11-09 2009-09-16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眼睛跟踪来调整显示亮度和/或刷新率
CN107105185A (zh) * 2017-04-18 2017-08-29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559676A (zh) * 2018-12-18 2019-04-02 深圳市奥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Led显示驱动电路及led显示屏
CN110517645A (zh) * 2019-08-30 2019-1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背光动态区域亮度调节方法
CN113362775A (zh) * 2021-06-24 2021-09-07 东莞市小精灵教育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47837A (zh) * 2021-11-10 2022-02-15 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幕刷新定位方法、装置、显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17691A (zh) * 2021-12-13 2022-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驱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智能显示系统
CN114935976A (zh) * 2022-06-22 2022-08-23 季华实验室 一种分区显示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36295B (zh) 图像显示处理方法及装置、显示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341926B2 (en) Backlight modul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driving method therefor
US8508526B2 (en) Stereo display and display
CN109326255B (zh) 调整动态模糊的显示方法及显示系统
US1005604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flickering method
US803116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program
CN110379377B (zh) 动态模糊改善与不闪烁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EP2741276B1 (en) Backlight driving method, backlight driv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780627B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背光功率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屏
JP2012215761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方法
CN111798805A (zh) 背光处理系统、设备、方法、背光驱动器及存储介质
CN115547264A (zh) 一种基于人眼追踪的背光调光方法及系统
WO2022134008A9 (zh) 图像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760034B2 (en) Three dimensional display emul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1150172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back light module
TW201635262A (zh) 顯示器的控制方法
CN111868816B (zh) 显示优化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0347167B2 (en) Image driving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11972718B2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oving body
CN110010082B (zh) 用于防止显示闪烁的设备、系统和方法
KR102669390B1 (ko) 표시장치, 전자장치 및 이동체
CN113496678B (zh) 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的操作方法
KR20220150113A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17672117A (zh) 一种低灰均匀性的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18116337A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亮度补偿方法、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