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5769A - 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5769A
CN115525769A CN202211157443.2A CN202211157443A CN115525769A CN 115525769 A CN115525769 A CN 115525769A CN 202211157443 A CN202211157443 A CN 202211157443A CN 115525769 A CN115525769 A CN 1155257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lefield environment
model
entity
battlefiel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574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25769B (zh
Inventor
陈正
宋红甫
李慧蕊
刘龙超
李超
黄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aotu Jun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otu Junk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otu Junk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otu Junke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574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57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57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57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257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57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6Creation of semantic tools, e.g. ontology or thesauri
    • G06F16/367Ontolog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5Clustering; Class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30Semantic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Econom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方法包括: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获取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基于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和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GIM(Global‑battlefield Information Model);利用GIM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本申请将海量战场环境数据有层次有规则的组织起来,以满足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对战场环境数据全空间、全要素、多尺度、智能化、实体化等保障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军事活动的战场空间范围从最早的陆地,发展到陆地、海洋和天空,又扩展到海洋、陆地、天空、地下和网络战场等范围,甚至未来可能会包括太空战场。传统的二维或三维地图基本是以静态数据和地表数据的形式体现战场环境数据,传统的二维或三维地图的详细程度不够、实时性不高并且层次性不强,并且也很难综合实现地下、地面、海洋到天空、太空这样全空间的表达,利用传统的二维或三维地图进行“看图用图”显然不足以支撑人类军事活动。
并且现代战争正在向智能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战场环境数据组织要适应未来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战场环境,战场环境数据模型要提升人机协同的能力。同时,在未来还可能会面对跨域、全域作战的需求,而在全球范围的战场环境数据是海量的,现有的战场环境数据是相对独立的,所以目前很难利用全球范围内的战场环境数据来适应未来有人/无人协同作战需求。因此,如何将海量的战场环境数据有层次有规则的组织起来,以满足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对战场环境数据全空间、全要素、多尺度、智能化、实体化等保障需求,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将海量的战场环境数据有层次有规则的组织起来,以满足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对战场环境数据全空间、全要素、多尺度、智能化、实体化等保障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多个模型;
获取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
基于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以及所述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
利用所述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
可选的,所述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
根据对战场环境数据类型的识别与分类结果,构建能够涵盖战场环境使用需求与数据类型的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场景模型、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和特效模型。
可选的,所述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包括:
基于对战场环境实体概念的认知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语义描述,得到语义描述结果;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分类,得到分级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分级分类结果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分类,得到分级分类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得到分级结果;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分级结果和所述分类结果,获取分级分类结果。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包括: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按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的思想,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级别分为符号级、轮廓级和仿真级。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类,包括: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采用线分类法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类型划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所述第二类为在第一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所述第三类为在第二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所述第四类为在第三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编码。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多个模型;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第三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
第四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以及所述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
数据组织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
可选的,所述第一构建模块,包括: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对战场环境数据类型的识别与分类结果,构建能够涵盖战场环境使用需求与数据类型的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场景模型、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和特效模型。
可选的,所述第二构建模块,包括:
语义描述单元,用于基于对战场环境实体概念的认知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语义描述,得到语义描述结果;
分级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分类,得到分级分类结果;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级分类结果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通过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多个模型;获取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基于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述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利用所述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利用对战场环境信息模型的理解,构建出了战场环境信息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和战场环境实体模型体系,利用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全球测绘地理、气象海洋、军事地质、军事设施和社会人文等领域的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描述和融合,从而能够构建三维数字空间的战场环境信息有机综合体,能够将海量的战场环境数据有层次有规则的组织起来,能够满足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对战场环境数据保障全空间、全要素、多尺度、智能化、实体化等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模型组成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体模型组成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模型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模型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施模型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态事件模型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特效模型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实体组成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实体描述方法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体概念及实体域表达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信息模型(GIM)定义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信息模型综合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前文描述,目前很难有一种手段能够将全球范围内的战场环境数据有层次有规则的组织起来,来满足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对战场环境数据全空间、全要素、多尺度、智能化、实体化等保障需求。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明了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将海量的战场环境数据有层次有规则的组织起来,从而满足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对战场环境数据全空间、全要素、多尺度、智能化、实体化等保障需求。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方法实施例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1,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多个模型。
具体的,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对战场环境数据类型的识别与分类结果,构建能够涵盖战场环境使用需求与数据类型的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场景模型、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和特效模型。
其中,场景模型的应用需求为:主要服务于实现分布式作战目标,构建即拿即用的战场环境快速建模,根据需求,快速形成具有时空信息(背景)、场景等要素的战场环境模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战场环境映射。
场景模型的基本概念为:在融合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特效模型等战场环境模型数据的基础上,根据使用需求构建的战场环境场景包含陆地、海洋、空间、太空各类场景与各类模型等,构建包括仿真、实测、数据分析在内的手段对物理实体状态进行感知、诊断和预测,进而优化物理实体,同时进化自身支撑作战指挥决策、不对行动和武器平台等对于战场环境的需求。场景模型是融合了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特效模型等各类模型的综合模型。
场景模型的描述方法为:场景模型的全称为战场环境场景模型,是一种物理模型,用于描述作战战场环境下的战场环境特征。根据描述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地形对场景及进行分类可包含:平原场景、山地场景、丘陵场景、河网水系场景等;场景模型描述方法采用孪生实体EN描述模型来描述,具体公式如下:
EN场景=(ID场景,Tv场景,Gv场景,Av场景,Cv场景,Pv场景,Rv场景,Xv场景),从场景标识、时间信息、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构成成分、物理状态、实体关扩展参数方面对场景模型进行描述。
其中,ID场景表示场景的标识信息;Tv场景表示场景的时间数据集,包含场景的构建时间、描述时间等;Gv场景表示场景的空间数据集,从空间构成的角度描述场景的空间位置、空间关系等;Av场景表示场景的属性信息数据集,包含场景及构成模型的各类属性;Cv场景表示场景的构成成分,例如该场景包含的模型类型,地形类型等;Pv场景表示场景的物理状态,例如场景中的水流速度、流向等;Ev场景表示场景内部各模型的相互关系;Xv场景表示场景的其他扩展参数。
场景模型的构建方法为:例如可以通过点云技术来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它通过对物体或战场环境的扫描成像,要实现要进一步利用成像的三维模型,再通过本系统建设的数字孪生战场环境数据模型建模与格式转换软件,加工为处理工具可以识别的格式,实现场景模型的构建。
也可以通过仿真引擎技术实现场景模型的构建,通过获取建设区域的地形、影像数据,在仿真引擎中建立地形、地貌场景,再建立相关的不同场景的地物模型,例如植被、道路、建筑等,通过游戏引擎构建数字孪生场景模型。构建仿真场景后,依靠包括仿真、实测、数据分析在内的手段对物理实体状态进行感知、诊断和预测,进而优化物理实体,同时进化自身的数字模型。
场景模型的组成为:按照组成要素可分为陆地场景、海洋场景、天空场景、太空场景和网络场景等,具体参见图4,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景模型组成示意图。
实体模型的应用需求为:主要服务于满足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的应用需求,对现实世界中战场环境各类要素进行建模与仿真,包括陆地、海洋、空域、太空、电磁、地下等全域要素的集合。
实体模型的基本概念为:战场环境实体是战场环境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空间位置、具有同一独立的语义属性或功能的,涵盖陆、海、空、天、电、地下全域的要素集合,是物理世界在虚拟空间中的交互与数字映射模型。
实体模型的描述方法为:采用孪生实体EN描述模型来描述,具体公式如下:
EN实体=(ID实体,Tv实体,Gv实体,Av实体,Cv实体,Pv实体,Rv实体,Xv实体),从实体标识、时间信息、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构成成分、物理状态、实体关扩展参数方面对实体模型进行描述。
其中,ID实体表示实体的标识信息;Tv实体表示实体的时间数据集,包含实体的构建时间等;Gv实体表示实体的空间数据集,从空间构成的角度描述实体的空间位置、空间关系等;Av实体表示实体的属性信息数据集,包含实体、单体及部件模型的各类属性;Cv实体表示实体的构成成分;Pv实体表示实体的物理状态;Ev实体表示实体的相互关系;Xv实体表示实体的其他扩展参数。
实体模型的构建方法为:构建实体模型可以从多源影像、点云和视频等地理场景数据中智能化提取地理实体的几何图元、纹理和属性信息,通过分层分类、结构化处理、图元组合、纹理映射、对象化处理和属性挂接等实现地理实体模型构建;也可以利用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字地表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和数字线划图(Digital Line Graphics,DLG)数据4D产品改造生成地理实体模型;还可以根据知识图谱构建实体模型。
实体模型的组成为:可以由测绘地理实体、气象海洋实体、社会人文实体等众多实体组成,具体参见图5,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体模型组成示意图。
场模型的应用需求为:为表示连续空间域内,随空间位置变化,属性值微小变化的模型,不会出现像数字高程模型中的悬崖那样的突变值,在空间结构和属性域中“微小变化”,“连续”的空间模型,例如重力、磁力、云、雾、风、海洋水文等。
场模型的基本概念为:场模型也称域模型,是把地理现象作为连续变量来看待。场模型具体可以表现为重力场、磁力场、云场、雾场、风场、海洋水文战场环境场模型等,严格意义上,场模型是实际观测数据基本上呈离散型的,需要用数学方程式进行拟合而进一步形成的模型。
场模型具体可以分为重力场模型、磁力场模型、气象场模型和海洋水文场模型。其中,重力场模型是一种数据模型,是指描述地球重力场的一组基本参数的集合,是对地球重力场的数字描述,是对地球重力场基础数据如平均重力异常的解析表达;磁力场模型是一定的作战空间内对作战有影响的磁力模型,描述一个和磁力相关联的现象,力在每一个空间位置上的分布在数学上可以建模成一个关于时间和空间的向量值的函数,或者是时空及其相关联的力向量之间的映射;气象场模型是在数学上用一个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函数来表达任何现象(场),如气温分布、气压分布、云、雾、风的分布情况;海洋水文场模型:在数学上用一个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函数来表达任何现象(场),如海底地质场、海洋风场、海洋气温场等。场模型在数学上用一系列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函数来构建。
场模型的描述方法为:可以采用孪生实体EN描述模型来描述,具体公式如下:
EN=(ID,Tv,Gv,Av,Cv,Pv,Rv,Xv)。从实体标识、时间信息、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构成成分、物理状态、实体关扩展参数方面对场模型进行描述。
其中ID表示场模型的标识信息;Tv表示场模型的时间数据集,包含场模型的构建时间等;Gv表示场模型的空间数据集,从空间构成的角度描述场模型的空间位置、空间关系等;Av表示场模型的属性信息数据集,包含场模型的各类属性;Cv表示场模型的构成成分;Pv表示场模型的物理状态;Ev表示场模型的相互关系;Xv表示场模型的其他扩展参数。
场模型的构建方法为:在数学上用一系列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函数来构建。构建各类场模型所需要使用的资源各不相同,例如,重力场模型使用的资源包括:全球高分辨率、高精度地面重力异常数据(包括不断丰富与精化的测高数据、不断精化重力场长波分量的重力卫星数据、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形模型和海面地形模型等);磁力场模型使用的数据资源包括:电磁信号、箔条走廊、电台、通信网络、雷达、光电辐射源、民用电磁、电磁干扰设备等;气象场模型使用的数据资源包括:战场环境数据主要包括天候数据、天气数据和大气数据等;海洋水文场模型使用的数据资源包括: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透明度、水色、潮汐、波浪、洋流、风暴潮、海冰、海岸泥沙、海水化学成分等。
场模型的组成为:包含基础地理场模型、气象战场环境场模型、海洋战场环境场模型、核生化战场环境场模型。具体组成参见图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场模型组成示意图。
流模型的应用需求为:主要服务于随时间延续而动态变化且无限增长的,具有空间连续性的动态数据的描述与展现。例如,利用交通流模型数据解决导航与自动驾驶问题。
流模型的基本概念为:流计算模型简称流模型,是由不间断的、连续的、移动的元素队列组成的模型。其主要思想是将应用分解成一连串对流进行操作的计算核心,流在计算核心之间传递,在计算核心内部完成对流中元素的处理。采用流模型主要用于计算与描述一系列空间位置动态连续变化,可被视为一个随时间延续而无限增长的动态数据集合。
流模型的描述方法为:采用孪生实体EN描述模型来描述,具体公式如下:
EN=(ID,Tv,Gv,Av,Cv,Pv,Ev,Xv),从标识信息、时间信息、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构成成分、物理状态、实体关系、扩展参数方面对流模型进行描述。
其中,ID表示流模型的标识信息;Tv表示时间信息,流模型的动态变化时间数据集;Gv表示空间信息,连续变化的空间位置数据集;Av表示属性信息,流模型根据属性类别可分为测绘地理流模型例如航空、导航,气象战场环境流模型例如台风,海洋战场环境流模型例如洋流、海流等;Cv表示构成成分,流模型的构成等;Pv表示物理状态,模型当前处于何种状态:例如静止、运动等;Ev表示实体关系,构成流模型实体之间相互关系;Xv表示其他扩展参数。
流模型的构建方法为:可以借用物理中流体运动的概念,进行流模型的基本参数的设定与建立。可以使用基础地理数据,例如交通路网、地形地貌等,和流数据,例如交通数据、气象数据、海洋数据等数据资源构建流模型。流模型的具体组成参见图7,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模型组成示意图。
流模型的组成为:包括测绘地理流、气象战场环境流、海洋战场环境流等。
设施模型的应用需求为:建立设施模型用于表达战场环境中作战目标,建立作战空间内各类设施,例如电视台、发电厂等,明确作战目标的位置等信息,有助于作战行动的快速开展以及精准打击,例如,破坏电视台等传播信息的设施,能切断信息传播途径,破坏发电厂等供电设施,将使诸多设备无法使用等。
设施模型的基本概念为:用于描述或表达某种需要而建立的系统模型,区别于设备模型的一套装置,设施模型具有整体关联性。例如,军事设施是为了满足作战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相互关联关系组成的系统,例如指挥所、军用机场、营区等。
设施模型的描述方法为:主要采用设施实体分类分级、语义与编码对实体进行描述。描述方法采用孪生实体EN描述模型来描述,具体公式如下:
EN设施=(ID设施,Tv设施,Gv设施,Av设施,Cv设施,Pv设施,Ev设施,Xv设施),设施模型在描述时从时间信息、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构成成分、物理状态、实体关系方面对设施模型进行描述。根据此规则从六个角度描述设施模型。
其中,ID设施表示的是设施模型标识;Tv设施表示设施模型的时间数据集;Gv设施表示设施模型的空间数据集;Av设施表示设施模型的属性信息数据集;Cv设施表示设施模型的构成成分;Pv设施表示设施模型的物理状态;Ev设施表示设施模型相互关系;Xv设施表示设施模型其他扩展参数。
设施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设施模型是一种物理模型,通过搜集设施相关图片、视频、描述等相关信息,建立设施仿真模型。可以采用基础地理数据:设施位置矢量数据、影像数据等,和设施数据:设施的外观(文字、图片、视频、影像)、共性特征及物理特性数据等数据构建设施模型。
设施模型的组成为:包括军事设施、电力设施、水利设施、通信设施、油气设施、管网设施、医疗设施、地下工程等。设施模型的具体组成参见图8,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设施模型组成示意图。
动态事件模型的应用需求为:用于描述动态事件的变化过程。
动态事件模型的基本概念为:泛指具有时间或空间上连续性,事件与事件之间具有相关性,具有广义上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性的一系列事件或行动的组合,在情报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动态事件的描述方法为:采用孪生实体EN描述模型来描述,具体公式如下:
EN动态事件=(ID动态事件,Tv动态事件,Gv动态事件,Av动态事件,Cv动态事件,Pv动态事件,Ev动态事件,Xv动态事件),动态事件模型在描述时从时间信息、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构成成分、物理状态、实体关系方面对场景模型进行描述。根据此规则从六个角度描述动态事件模型。
其中,ID动态事件表示动态事件标识;Tv动态事件表示动态事件的时间数据集;Gv动态事件表示动态事件的空间数据集;Av动态事件表示动态事件的属性信息数据集;Cv动态事件表示动态事件的构成成分;Pv动态事件表示动态事件的物理状态;Ev动态事件表示动态事件相互关系;Xv动态事件表示动态事件其他扩展参数。
动态事件的构建方法为:可以通过构建动态事件知识图谱,建立动态事件关联关系,从而构建动态事件模型。构建其所使用的数据资源包括:基础地理信息、专题信息、情报信息、互联网爬取数据等。
动态事件模型的组成为:军事行动、应急事件、公共事件等,具体参见图9,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态事件模型组成示意图。
特效模型的应用需求为:用于展示战场环境中视觉、听觉效果,用于表达三维计算机图形学中模拟一些特定的模糊现象的技术,而这些现象用其它传统的渲染技术难以实现真实感的物理运动规律。模拟的现象有火、爆炸、烟、水流、火花、落叶、云、雾、雪、尘、流星尾迹或者类似发光轨迹这样的抽象视觉效果。声音特效包括自然、人文的声音效果模拟。
特效模型的基本概念为:特效模型是对在三维计算机图形学中模拟一些特定的、难以实现真实感的物理运动规律的不规则的模糊现象展现。
特效模型的描述方法为:根据特效模型所属类别(声音、视觉)、物理属性(烟、火)、空间位置(特效中心点、范围)、持续时间等来描述。可以采用孪生实体EN描述模型来描述,具体公式如下:
EN特效=(ID特效,Tv特效,Gv特效,Av特效,Cv特效,Pv特效,Ev特效,Xv特效),从时间信息、空间位置、属性信息、构成成分、物理状态、实体关系方面对特效模型进行描述。
其中,ID特效表示的是特效模型标识;Tv特效表示特效模型的时间数据集;Gv特效表示特效模型的空间数据集;Av特效表示特效模型的属性信息数据集;Cv特效表示特效模型的构成成分;Pv特效表示特效模型的物理状态;Ev特效表示特效模型相互关系;Xv特效表示特效模型其他扩展参数。
视觉特效模型的构建方法为:通过对现实世界的展示效果构建粒子系统,包括粒子发射器、参数等。粒子系统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与运动是由发射器控制,粒子行为参数可以包括粒子生成速度(即单位时间粒子生成的数目)、粒子初始速度向量(例如什么时候向什么方向运动)、粒子寿命(经过多长时间粒子湮灭)、粒子颜色、在粒子生命周期中的变化以及其它参数等。声音特效主要通过对现实世界声音的模拟,伴随着视觉特效共同发生的,通过模拟爆炸声、枪声、坦克声等构建特效。视觉特效模型采用粒子效果建模构建;声音特效采用仿真引擎构建模拟听觉效果。
特效模型的组成为:包括视频特效、声音特效,具体组成参见图10,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特效模型组成示意图。
上述场景模型、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和特效模型等7类模型,每一类模型均从应用需求,基本概念,描述方法和构建方法等四个层面进行详细论述。依据上述7类模型,构建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如图11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示意图。
S102,获取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步骤S102中,可以获取场景模型、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和特效模型中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的,在步骤S102中,可以获取到,例如,场景模型是融合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特效模型等各类模型的综合模型,这样的相互关系。
S103,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战场环境实体是在战场环境现实世界中占据一定空间位置、具有同一独立的语义属性或功能的,涵盖陆、海、空、天、电、地下全域的要素集合,战场环境数据是战场环境实体在虚拟空间中的一种体现形式,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相对应的虚拟实体,是物理世界在计算机战场环境下的“抽象”。实体是对空间中的真实世界的抽象,描述真实世界中占据一定且连续的空间位置,单独具有同一属性或完整功能的自然客体、人工设施及区域单元。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实体是可以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不同类型的单体组合,进行属性赋予、语义描述、分类分级、实体编码等实例化方式形成统一的,可以被人机识别的具有唯一性的现实对象;单体是能够准确表达实体的一个类别对象;部件是组成单体的最小客观单元;实体、单体和部件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参见图1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体、单体、部件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实体的描述可以从实体编码、名称、属性、时空信息、成分、关系、状态等维度进行展开,具体参见图1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体描述方法示意图。
实体按照涵盖陆、海、空、天、电、地下的全域全要素思想,对其内要素进行归纳分类,其实体特征是以点、线、面体几何图元作为空间数据表达与分类分层组织的基本单元,实现信息内容分类分级与基于实体元的增量更新。
具体的,实体的类别可以包括:测绘地理实体、气象海洋实体、地质实体、设施实体、社会人文实体、自然生物实体、空间电磁实体以及一些其他类的实体。其中,测绘地理实体可以包括:居民地及附属设施、交通、管线、水洗、地貌、境界及政区、植被和矿产等;气象海洋实体可以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速、风向、海洋水文、礁石、沉船、障碍物、海底地貌、海上区域界线、助航设备及航道等;地质实体可以包括:陆地地质和海底地质等;设施实体可以包括:指挥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航空设施、营房设施、医疗设施等;社会人文实体可以包括:工业设施、农业设施和社会文化设施等;自然生物实体可以包括: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空间电磁实体可以包括:光照、云、降水、风和电磁波等;其他实体可以包括:人造天体和太空垃圾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在构建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后,还可以基于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编码。对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进行唯一值编码,在此基础上对实体数据模型进行实体化设计。实体元为战场环境实体的构成单元,以实体元标识码作为唯一标识,战场环境实体由一个或多个实体元组成,以实体标识码作为唯一标识,一个实体元可以归属于一个或多个战场环境实体。
S104,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以空间无缝、内容分层的方式组织,由实体元表和实体表构成,两表间通过实体元标识码建立关联。实体元信息存储在“实体元表”中,实体空间信息存储在“实体表”中。实体元表记录了构成实体的几何形状和空间位置,实体表记录了战场环境实体的实体元构成与实体标识码。
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的逻辑结构如图14所示,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图。
对于实体概念以及实体域的表达可以参见图15,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体概念及实体域表达示意图。
参见表1,该表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体元表示例:
表1战场环境实体元表示例
实体元标识码 战场环境实体分类码
a001 ××
a002 ××
a003 ××
b001 ××
b002 ××
参见表2,该表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体表示例:
表2战场环境实体表示例
Figure BDA0003859391810000151
Figure BDA0003859391810000161
需要说明的是,实体元表和实体表的表名命名规则如下:
(1)实体元表的表名由数据比例尺代码、实体类型代码、几何类型代码和顺序码组成。
(2)实体表的表名由数据比例尺代码、实体类型代码和顺序码组成。
(3)数据比例尺代码说明构成实体数据的源数据的比例尺;实体类型代码说明实体内容;几何类型代码说明实体元的几何类型,具体的代码规则可以参见表3,该表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比例尺代码表:
表3数据比例尺代码表
源数据比例尺 比例尺代码
1:1000000 A
1:500000 B
1:250000 C
1:100000 D
1:50000 E
1:25000 F
1:10000 G
1:5000 H
1:2000 I
1:500 G
其他 K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实体类型代码表,参见表4:
表4实体类型代码表
Figure BDA0003859391810000162
Figure BDA0003859391810000171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集合类型代码表,参见表5:
表5几何类型代码表
Figure BDA0003859391810000172
Figure BDA0003859391810000181
S105,基于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以及战场实体数据模型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根据战场环境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将全球化战场环境保障相关的要素和信息进行提炼,提出了一种面向全球的孪生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按——战场环境信息模型GIM(Global-battlefield Information Model)。战场环境信息模型GIM是以数字孪生战场环境(Battlefield Environment Digital Twin)、战场环境数据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战场感知网络等技术为基础,整合战场环境测绘地理、气象海洋、军事地质、军事设施和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多维信息模型数据和战场环境感知数据,构建三维数字空间的战场环境信息有机综合体,支撑全域感知、自主认知、智慧决策和反馈控制于一体的未来作战行动的战场数据闭环赋能体系的总称。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战场环境信息模型GIM(Global-battlefieldInformation Model)是根据战场环境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将全球化战场环境保障相关的要素和信息进行提炼所形成的。
参见图16,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信息模型示意图。其中,战场环境信息模型GIM中的G(Global battlefield)代表全球战场环境,对应数字孪生战场环境五维概念模型中的物理实体。GIM中的I(Information)代表信息和人工智能;GIM中的M(Model)代表实体模型,对应五维概念模型中的孪生实体。
GIM模型由实体分级分类体系、数据模型体系、实体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实体数据模型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战场设计、实时洞察、虚实交互和预测评估等应用构建。
S106,利用所述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
参见图17,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信息模型综合应用示意图。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对于战场环境数据的具体组织和应用,可以通过获取各类数据融合所需的数据资源和原始数据,获取算法模型、知识规则,结合本系统构建的融合算法模型,进行数据资源、原始数据的融合,构建出各模型的概念体系模型;对输出的模型概念体系进行实体分级分类,构建逻辑模型体系,并进行实体编码设计;生成实体数据集,进行统一存储与访问。通过对战场环境信息模型的综合应用,实现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在战场环境保障将面临更加复杂多样化的保障场景,有些场景可能有所准备,有些场景是随着战争发展变化而不可预料的作战场景保障。战场环境信息模型需要同时融合测绘地理、气象海洋、军事地质、导航时频、电磁、重力等战场环境要素,以及通过网络及时获取各类传感器的感知数据,基于全要素对象的模型支撑和表达,构建完善的数字孪生体系,形成全要素融合的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基础。需要在点、线、面、栅格、不规则三角网(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TIN)、网络等传统GIS二三维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扩展和定义三维体数据模型、不规则四面体网格(Tetrahedralized Irregular Mesh,TIM)和体元栅格等场模型,实现对场景模型、实体模型、场模型(重力、磁力、云、雾、风、海洋水文等)、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特效模型等多种模型的表达,形成数字孪生战场环境的基础数据产品。还需要推动实现空天/地表/地下一体化表达和对现实世界的全空间表达,完善全空间的三维GIS应用,满足各作战领域对于空间领域的关注热点,针对不同的作战场景下的业务需求提供精准的技术支撑。同时,还需要根据战略、战役、战术等各个层级需要,根据各类作战的作战范围和使用颗粒度,要构建数字孪生战场模型分类体系,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使用的同时保证性能最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通过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多个模型;获取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基于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以及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利用所述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利用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全球测绘地理、气象海洋、军事地质、军事设施和社会人文等领域的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描述和融合,从而能够构建三维数字空间的战场环境信息有机综合体,能够将海量的战场环境数据有层次有规则的组织起来,能够满足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对战场环境数据保障全空间、全要素、多尺度、智能化、实体化等需求。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201,基于对战场环境实体概念的认知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语义描述,得到语义描述结果。
S202,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按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的思想,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级别分为符号级、轮廓级和仿真级,得到分级结果。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可以将战场环境中的实体分为3级,即符号级、轮廓级和仿真级,在每一级中,又可以分为三层,共分为3级9层,具体如表6所示,表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战场环境实体等级标准。
表6战场环境实体分级标准
Figure BDA0003859391810000201
Figure BDA0003859391810000211
1级符号级实体为根据实体对象的基本轮廓和高度生成的三维模型或符号,可以采用GIS数据生成。
2级轮廓级实体可以表达实体对象的基本轮廓或三维符号,表现为无表面纹理的“白模”,可以采用倾斜摄影和卫星遥感等方式进行组合建模。
3级仿真级实体可以表达实体三维框架、内外表面纹理与细节,包含模型单元的身份描述、项目信息、组织角色、实体系统、关系、组成及材质,性能或属性等信息,满足建造安装流程、采购等精细识别需求的几何精度,包含上级信息、生产信息、安装信息,满足高精度渲染展示。可以采用激光雷达、倾斜摄影、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BIM)、激光点云等方式进行组合建模。
在表7中,G1-G4为几何精度表达要求,N1-N4为属性深度表达要求,其具体划分参见表7。
表7实体单元几何精度与属性深度的等级划分表
Figure BDA0003859391810000212
S203,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采用线分类法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类型划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得到分类结果;其中,所述第二类为在第一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所述第三类为在第二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所述第四类为在第三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对于实体的分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实体分类应符合现实世界地理信息的基本组织规则。分类视角应当包含自然资源。
(2)系统性:分类体系结构应正确实体与属性横向、纵向的体系结构,分类或分级的层次应清晰合理,对于分类对象的同级分类应采用相同的视角。
(3)适用性:能最大限度兼容传统基础测绘相关的分类体系,实体名称尽量沿用习惯名称,能方便地用于传统基础测绘成果升级和改造。
(4)稳定性:分类体系应选择最稳定的特征和属性为分类依据,保证整个体系架构在较长的使用周期内不发生重大改变。
(5)可扩展性:分类体系应留有充足的扩展余地,在保证整个体系架构不变的前提下,为其完善与更新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
根据以上原则,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采用线分类法对战场环境中的实体类型进行划分的具体标准如下:
(1)由某一上位类划分出的下位类的总范围应与该上位类的范围相同;
(2)某一个上位类划分成若干个下位类时,应选择同一种划分视角;
(3)同位类类目之间不交叉、不重复,并只对应于一个上位类;
(4)类应从高位向低位依次进行,不应有跳跃。
具体的,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将实体类型分为4类,分别是门类、大类、中类和小类。
门类包括:测绘地理实体、气象海洋实体、地质实体、设施实体、社会人文实体、自然生物实体、空间电磁实体、其他实体,共计8个门类。
大类为上述8个门类的具体下分类型,包括:居民地及附属设施、交通、管线、水系、陆地地貌、境界与政区、植被、矿产;气温、气压、湿度、降水、风速、风向、海洋水文,礁石、沉船、障碍物,海底地貌、海上区域界限、助航设备及航道;陆地地质、海底底质;指挥设施、通讯设施、交通设施、航空设施、营房设施、医疗设施、军事区域;工业设施、农业设施、社会文化设施;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光照、云、降水、风、电磁波;人造天体和太空垃圾等。
中类和小类采用线分类方法,在门类和大类的基础上,参考一些关于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编码的书籍等资料,对中类和小类进行划分,小类为实体最小单元。中类和小类的分类数量根据测算,中类可以划分为100个类型以上,小类可以划分为500个类型以上。
S204,根据所述分级结果和所述分类结果,获取分级分类结果。
在对实体进行了分级和分类后,将分级结果与分类结果进行组合,能够得到分级分类结果,也就是能够明确实体属于哪一个级别和哪一个类别。
S205,根据所述分级分类结果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实体分级分类体系能够准确对战场环境中的实体进行分级和分类。
在构建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后,还可以基于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对实体进行编码。具体的,可以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全球唯一编码,所编出的码主要由分类码、三维空间码、顺序码和状态码编码子区这四部分组成,可以使得战场环境中的实体有一个与其唯一对应的编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的方法,通过基于对战场环境实体概念的认知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语义描述,得到语义描述结果;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按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的思想,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级别分为符号级、轮廓级和仿真级,得到分级结果;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采用线分类法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类型划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得到分类结果;根据所述分级结果和所述分类结果,获取分级分类结果;根据所述分级分类结果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通过上述方式将战场环境中存在的各个实体进行了分级分类,明确了战场环境中的实体与实体之间的隶属关系等信息,从而构建出能够体现出各个实体之间的隶属关系和层级关系的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为本申请提供的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奠定基础。
装置实施例
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构建模块301、获取模块302、第二构建模块303、第三构建模块304、第四构建模块305和数据组织模块306。
其中,第一构建模块301,用于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多个模型;
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构建模块303,用于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第三构建模块304,用于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
第四构建模块305,用于基于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以及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
数据组织模块306,用于利用所述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
可选的,所述第一构建模块301,包括: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对战场环境数据类型的识别与分类结果,构建能够涵盖战场环境使用需求与数据类型的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场景模型、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和特效模型。
可选的,所述第二构建模块303,包括:
语义描述单元,用于基于对战场环境实体概念的认知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语义描述,得到语义描述结果;
分级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分类,得到分级分类结果;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级分类结果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可选的,所述分级分类单元,包括:
分级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得到分级结果;
分类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分级分类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级结果和所述分类结果,获取分级分类结果。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包括: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按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的思想,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级别分为符号级、轮廓级和仿真级。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类,包括: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采用线分类法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类型划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所述第二类为在第一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所述第三类为在第二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所述第四类为在第三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编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编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装置,利用第一构建模块、获取模块、第二构建模块、第三构建模块、第四构建模块和数据组织模块以及各类子模块和单元,通过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多个模型;获取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基于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以及所述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利用所述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利用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全球测绘地理、气象海洋、军事地质、军事设施和社会人文等领域的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描述和融合,从而能够构建三维数字空间的战场环境信息有机综合体,能够将海量的战场环境数据有层次有规则的组织起来,能够满足未来全域联合作战对战场环境数据保障全空间、全要素、多尺度、智能化、实体化等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提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多个模型;
获取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
基于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以及所述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
利用所述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
根据对战场环境数据类型的识别与分类结果,构建能够涵盖战场环境使用需求与数据类型的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场景模型、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和特效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包括:
基于对战场环境实体概念的认知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语义描述,得到语义描述结果;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分类,得到分级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分级分类结果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分类,得到分级分类结果,包括: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得到分级结果;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
根据所述分级结果和所述分类结果,获取分级分类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包括: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按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级的思想,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级别分为符号级、轮廓级和仿真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类,包括:
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采用线分类法将战场环境实体的类型划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所述第二类为在第一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所述第三类为在第二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所述第四类为在第三类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分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编码。
8.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多个模型;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第三构建模块,用于构建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
第四构建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战场环境数据模型体系中多个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述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以及所述战场环境实体数据模型体系,构建战场环境信息模型;
数据组织模块,用于利用所述战场环境信息模型对战场环境数据进行组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建模块,包括:
第一构建单元,用于根据对战场环境数据类型的识别与分类结果,构建能够涵盖战场环境使用需求与数据类型的数据模型体系,所述数据模型体系包括场景模型、实体模型、场模型、流模型、设施模型、动态事件模型和特效模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建模块,包括:
语义描述单元,用于基于对战场环境实体概念的认知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语义描述,得到语义描述结果;
分级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语义描述结果,对战场环境实体进行分级分类,得到分级分类结果;
第二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分级分类结果构建战场环境实体分级分类体系。
CN202211157443.2A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 Active CN1155257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7443.2A CN115525769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57443.2A CN115525769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5769A true CN115525769A (zh) 2022-12-27
CN115525769B CN115525769B (zh) 2023-11-10

Family

ID=84699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57443.2A Active CN115525769B (zh) 2022-09-22 2022-09-22 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576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7783A (zh) * 2023-03-24 2023-05-16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世界生成系统
CN116863097A (zh) * 2023-09-05 2023-10-10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环境数据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7291429A (zh) * 2023-11-24 2023-12-26 天津市扬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6371A (zh) * 2015-05-12 2015-08-26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Agent行动图的作战建模方法与仿真系统
CN105354345A (zh) * 2014-06-18 2016-02-24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下空间全要素模型实时浏览方法
CN108646589A (zh) * 2018-07-11 2018-10-12 北京晶品镜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攻击无人机编队的作战模拟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1984751A (zh) * 2020-07-13 2020-11-24 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域作战可视化展现的系统及方法
CN114239281A (zh) * 2021-12-17 2022-03-25 中国航空研究院 一种多域协同作战的战场信息本体模型构建方法
CN114463519A (zh) * 2022-01-20 2022-05-10 四川惟邦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战场环境仿真系统
CN114820975A (zh) * 2022-04-13 2022-07-29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 基于全要素参数符号化的三维场景仿真重构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4345A (zh) * 2014-06-18 2016-02-24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三维地下空间全要素模型实时浏览方法
CN104866371A (zh) * 2015-05-12 2015-08-26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一种基于Agent行动图的作战建模方法与仿真系统
CN108646589A (zh) * 2018-07-11 2018-10-12 北京晶品镜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攻击无人机编队的作战模拟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1984751A (zh) * 2020-07-13 2020-11-24 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域作战可视化展现的系统及方法
CN114239281A (zh) * 2021-12-17 2022-03-25 中国航空研究院 一种多域协同作战的战场信息本体模型构建方法
CN114463519A (zh) * 2022-01-20 2022-05-10 四川惟邦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战场环境仿真系统
CN114820975A (zh) * 2022-04-13 2022-07-29 湖北省国土测绘院 基于全要素参数符号化的三维场景仿真重构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27783A (zh) * 2023-03-24 2023-05-16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世界生成系统
CN116127783B (zh) * 2023-03-24 2024-01-23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虚拟世界生成系统
CN116863097A (zh) * 2023-09-05 2023-10-10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间环境数据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7291429A (zh) * 2023-11-24 2023-12-26 天津市扬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CN117291429B (zh) * 2023-11-24 2024-01-26 天津市扬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水利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5769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25769B (zh) 一种面向全球的战场环境数据组织方法及相关装置
Sun et al. Template-based generation of road networks for virtual city modeling
CN100533486C (zh) 一种数字城市全自动生成的方法
CN102004963B (zh) 一种数字城市生成方法
Hamylton Spatial analysis of coastal environments
Eftelioglu et al. The nexus of food, energy, and water resources: Visions and challenges in spatial computing
CN112988946A (zh) 一种地理实体数据库用户定制化方法
Owens et al. Rewilding cities
CN113192192A (zh) 一种实景三维数字孪生航道场景构建方法
CN116167230A (zh) 一种面向水面无人集群的群体智能仿真试验系统及其方法
Nijhuis et al. Towards a Landscape-based Regional Design Approach for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in Urbanizing Deltas
Tolvanen et al. A structured approach to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in coast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CN113538679A (zh) 一种混合实景三维航道场景构建方法
Jackson et al. Digital City: an urban perspective on digital earth
Kupiec et al. Visibility analysis as a tool in visual impact analysis procedur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LOTFIAN Urban climate modeling: case study of Milan city
Hussaini et al. A review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models and modelling initiatives
Cureton et al. Above and Beyond: Aerial Technologies, Atmosphere and Landscape
Richter Some aspects of visual detection of dumps
Cureton et al. Above and Beyond
Pan et al. 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ies of Real Scene 3D Cloud Service Platform for Digital Twin Cities
Tully Contributions to Big Geospatial Data Rendering and Visualisations
Zha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Marine Urban Landscape Space Based on Augmented Reality Technology
Caceres Tocora Automated Semantic Segmentation of Aerial Imagery using Synthetic Data
Wikantika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FACILITIES AND AMENITIES ON SPATIAL PATTERN IN THE NORTHERN AREA OF BANDUNG: AN AGENT BASED MODELLING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31

Address after: Room 305, 3rd Floor, 101, Building 107, No.10 Courtyard, Jiuxianqiao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Chaotu Jun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6, 4th Floor, Room 101, 1st to 7th Floor, Building 107, Yard A 10, Jiuxianqiao North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015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Chaotu Junke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