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4433A - 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4433A
CN115514433A CN202110694694.3A CN202110694694A CN115514433A CN 115514433 A CN115514433 A CN 115514433A CN 202110694694 A CN202110694694 A CN 202110694694A CN 115514433 A CN115514433 A CN 115514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signal
aou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46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嘉
王巨震
段渊博
王珊
韦兆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6946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443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5668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82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4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4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5/00Suppression or limitation of noise or interference
    • H04B15/02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electric apparatus by means located at or near the interfering apparatus
    • H04B15/04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electric apparatus by means located at or near the interfering apparatu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caused by substantially sinusoidal oscillations, e.g. in a receiver or in a tape-recorder
    • H04B15/06Reducing interference from electric apparatus by means located at or near the interfering apparatus the interference being caused by substantially sinusoidal oscillations, e.g. in a receiver or in a tape-recorder by local oscillators of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54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检测包括:接收第一AOU端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以使调整后的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在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从而使得本端能够准确检测出现对端的射频信号中的本振泄露,避免出现误判。抑制包括:通过本端解调后的MSE指标进行判断,以MSE指标是否收到影响实时调整对端整机的基带单元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用于抑制对端的本振泄露,不仅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和时间,而且可以实时监测,以点对点通信最终的MSE指标为判断标准,还能有效解决误判和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大容量的发展需求,对于微波回传,微波AOU(All OutdoorUnit,全室外单元)机型的传输容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提高信噪比(如改变调制方式等)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采用零中频方案可以很好的提高传输带宽,进而提升传输容量,此外零中频方案可以省去中频本振源电路、中频混频器以及中频SAW(surfaceacoustic wave,声表面波)滤波器电路等,降低了发射机系统的复杂度与器件数,大幅降低系统体积、重量、功耗和成本,这些需求及优势导致了新一代AOU机型中零中频方案的广泛应用。
但是零中频方案最大的缺点就是由于正交调制信号和正交本振信号幅度和相位的不平衡,以及对直流偏移的敏感,导致严重的本振泄漏,因此抑制无用的本振泄漏信号是零中频方案的关键。
本振泄露信号抑制的有效前提是对端的AOU的本振泄漏信号能够在本端中检测或识别。而现有本振泄露信号抑制方案在温度的变化下,存在误判的现象,导致产生误码或断链,无法有效检测或识别本振泄露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介质。能够有效解决检测误判的问题,还能对本振泄露信号进行有效的抑制,极大节省成本。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二AOU端,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AOU端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
调整所述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所述频率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基于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检测方法,所述抑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计算所述第二AOU端的MSE;
在所述MSE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反馈信号至所述第一AOU端,以使所述第一AOU端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AOU端,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向第二AOU端发送第一射频信号,以使所述第二AOU端调整所述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使得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以使所述第二AOU端在所述频率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基于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的检测方法,所述抑制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AOU端发送的反馈信号,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其中,所述反馈信号是由所述第二AOU端在识别出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MSE和第二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生成得到。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AOU端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
第一频率调整单元,用于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泄漏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频率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第二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AOU端发送第一射频信号,以使所述第二AOU端调整所述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使得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以使所述第二AOU端在所述频率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和/或如上述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述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和/或如上述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主动调整本端的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主动制造满足要求的频差,使本端的射频信号与接收对端的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值永远大于阈值,从而使得本端能够准确检测出现对端的射频信号中的本振泄露,避免出现误判。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相较于现有方案,不需要高低温下对IQ offset进行采数,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和时间;而且还可以实时监测,以点对点通信最终的MSE指标为判断标准。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AOU端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二AOU端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AOU端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第一AOU端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OTA方案的流程框架图;
图1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的流程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参照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用于执行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的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系统,系统包括两台AOU整机,即AOU1整机(本实施例步骤使用第一AOU端进行表示)和AOU2整机(本实施例步骤使用第二AOU端进行表示),整机信号是双向传输。AOU1/AOU2整机的射频发射单元会将射频信号发射至对端,该信号中存在本振信号泄漏,也是产生技术问题的节点所在。
假设AOU1整机发射一个射频信号,AOU2整机接收该信号之后,是通过AOU2的RX端进行识别,如果RX端识别出该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则能够执行抑制本振信号泄漏的操作,但如果没有识别出,则AOU2整机会默认AOU1整机地本振泄漏信号已经被有效抑制,从而发生误判,不会执行抑制本振信号泄漏的操作,这将导致链路产生误码,严重情况下直接断链。因此本振泄露信号抑制的有效前提是对端的AOU的本振泄漏信号能够在本端中检测或识别,在理论的场景下,AOU2整机接收到的AOU1整机本振泄漏信号频率和AOU2整机的本振LO信号是同频的,但是实际存在频差X,这个X是AOU2整机识别出AOU1整机本振泄漏信号的关键,一旦二者同频或频差小于一定范围X,那么就会发生上述误判的情况,因为两台整机不是共用参考的,所以两台整机的频差X是随着温度变化的,即常温下频差X可能满足要求,但是随着温度变化,由于本振LO频漂特性,频差X很容易不满足要求,发生误判,产生误码或断链。
为了解决该问题,参照图2,本实施例系统能够执行一种执行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第二AOU端接收第一AOU端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
步骤S102、第二AOU端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以使调整后的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步骤S103、在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二AOU端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上述步骤中,第二AOU端接收到第一射频信号,该信号中存在本振信号泄漏(在本领域中,无法做到完全避免,只能尽量抑制本振信号泄漏),第二AOU端需要对信号进行检测。在执行检测之前,先主动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以使调整射频频率后的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差会超出
第一预设阈值,从而使得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两者信号之间的频率差永远会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即不会发生二者同频或频差小于一定范围X的情况。最后第二AOU端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AOU机型的情况下,第一预设阈值的取值会有所不同,例如通常AOU机型的选择是500Hz,但本实施例不作限制。还需要注意的是:如图10所示,AOU端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此处不再细述。
本实施例通过主动调整本端的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主动制造满足要求的频差,以使本端的射频信号与接收对端的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值永远大于阈值,从而避免出现误判。
如图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AOU端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的主要方式是:在第二AOU端的射频接收端,调整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移动设定频率值。通常的第二AOU端通过软件实现寄存器的配置,然后通过配置寄存器使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移动设定频率值。本设计通过软件实现,硬件无需做任何改动,成本低。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括步骤:
步骤S104、第二AOU端在基带解调处理前,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进行频谱还原。
因为步骤S102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进行了搬移,因此还需将进行频谱的搬移恢复,例如搬移了A,则需要还原A,来确保第二AOU端信号的正常解调。
参照图3,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第二AOU端接收第一AOU端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
步骤S102、第二AOU端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以使调整后的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步骤S103、在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二AOU端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步骤S104、第二AOU端在基带解调处理前,对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进行频谱还原。
步骤S105、当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第二AOU端计算第二AOU端的MSE。
步骤S106、在MSE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第二AOU端发送反馈信号至第一AOU端,以使第一AOU端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
在步骤S105和S106中,首先,若第二AOU端识别出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则在第二AOU端执行基带解调之后,计算本端的MSE(Mean Square Error,中文为:均方根误差)性能,当本端的MSE满足要求(即不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可认为第一AOU端的本振泄漏信号在可控范围,无需处理,第二AOU端可运行正常。当本端的MSE不满足要求(即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第二AOU端发送反馈信号至第一AOU端,发送该信号的目的是用于使第一AOU端调整对应的基带信号,用以抑制第一AOU端的本振泄露。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阈值也可称为解调门限,当然的,不同AUO机型或者在不同场景之下,该解调门限是不同的,此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共同认知,此处不再细述。第一AOU端在接收到第二AOU端发的反馈信号之后,将调整第一AOU端的基带单元的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简称为IQoffset值),其中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由基带单元进行自动调整,通过CPU控制DAC使输出的电压值变化来实现。
本实施例具备以下技术效果:
1)相较于现有的离散参数方案(在高低温下完成直流偏置的数据采集并存储),本方法不需要高低温下对IQ offset进行采数,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和时间。
2)本方法可以实时监测,以点对点通信最终的MSE指标为判断标准。
3)本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误判和失效的问题。
参照图4,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第一AOU端向第二AOU端发送第一射频信号,以使第二AOU端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使得调整后的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以使第二AOU端在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原理部分请参考第一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通过主动调整本端的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主动制造满足要求的频差,以使本端的射频信号与接收对端的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值永远大于阈值,从而避免出现误判。
参照图5,基于第三实施例,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第一AOU端向第二AOU端发送第一射频信号,以使第二AOU端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使得调整后的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以使第二AOU端在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步骤S202、第一AOU端当接收到第二AOU端发送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其中,反馈信号是由第二AOU端在识别出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之后根据第二射频信号的MSE和第二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生成得到。
原理部分请参考第二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具备以下技术效果:
1)相较于现有的离散参数方案(在高低温下完成直流偏置的数据采集并存储),本方法不需要高低温下对IQ offset进行采数,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和时间。
2)本方法可以实时监测,以点对点通信最终的MSE指标为判断标准。
3)本方法能够有效解决误判和失效的问题。
参照图6,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第一频率调整单元和第一泄漏检测单元。
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AOU端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
第一频率调整单元,用于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以使调整后的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泄漏检测单元,用于在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终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原理以及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频率调整单元具体用于:通过配置寄存器使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移动设定频率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频率还原单元,第一频率还原单元用于:在第一泄漏检测单元基于频率差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之后,对移动设定频率值的第二射频信号进行频谱还原。
参照图7,基于第五实施例,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还包括:第一MSE计算单元和第一信号发送单元。
第一MSE计算单元,用于当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计算第二AOU端的MSE;
第一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在MSE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反馈信号至第一AOU端,以使第一AOU端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终端与第二实施例中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原理以及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8,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第二信号发送单元,第二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AOU端发送第一射频信号,以使第二AOU端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使得调整后的第二射频信号与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以使第二AOU端在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终端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原理以及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9,基于第七实施例,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还包括: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用于当接收到第二AOU端发送的反馈信号,根据反馈信号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其中,反馈信号是由第二AOU端在识别出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之后根据第二射频信号的MSE和第二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生成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终端与第四实施例中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原理以及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内容重复,此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10和图11,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系统,本系统执行一种零中频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本系统主要包括两台AOU整机,即AOU1整机和AOU2整机,其中AOU1整机至少包括有AOU1射频发射单元;AOU1射频接收单元;AOU1基带发射单元;AOU1基带接收单元。AOU2整机至少包括有AOU2射频发射单元;AOU2射频接收单元;AOU2基带发射单元;AOU2基带接收单元。
其中各单元的作用如下:
AOU1/AOU2射频发射单元:本振信号由该单元泄漏,此处是问题发生的节点。
AOU1/AOU2射频接收单元:用来在射频端实现频率偏移-A,偏移量A的大小与选择的频率源稳定度相关。
AOU1/AOU2基带发射单元: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由基带发射单元自动调整,通过CPU控制DAC使输出的电压值变化来实现。
AOU1/AOU2基带接收单元:基带解调,最终性能MSE获取位置,用来在基带解调前,在基带端实现频率偏移的反补偿恢复+A,使频偏方案不影响最终基带解调时性能。
如图10所示:两台AOU整机按照实际应用构成一跳整机正常工作后,AOU1的本振泄漏信号会通过自由空间传输到AOU2的接收端,在AOU2端经过射频端放大后传输到基带单元,经过基带检波后识别出AOU1的本振泄漏信号,然后经过基带解调后,会得到AOU2整机的MSE,如果MSE不满足要求,AOU2会通知AOU1的基带单元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来减小AOU1的本振泄漏信号大小,以AOU2的MSE是否达到最优作为对端本振泄漏信号抑制效果的判断标准。
但是图10的方案有效的前提是AOU1的本振泄漏信号在AOU2端要被检测或识别到,如果检测或识别不到,默认AOU1本振泄漏信号已经被有效抑制,AOU2不会通知AOU1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此时会发生误判,导致AOU1本振泄漏信号并没有被有效抑制,链路会产生误码,严重情况下直接断链。
理论上AOU2接收到的AOU1本振泄漏信号频率和AOU2接收端的本振LO信号是同频的,但是实际存在频差X,这个X是AOU2识别出AOU1本振泄漏信号的关键,一旦二者同频或频差小于一定范围X,那么就会发生上述误判的情况,因为两台整机不是共用参考的,所以两台整机的频差X是随着温度变化的,即常温下频差X可能满足要求,但是随着温度变化,由于本振LO频漂特性,频差X很容易不满足要求,发生误判,产生误码或断链。
由于整机信号是双向传输的,另一个方向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如图11,本实施例创新性在接收端将接收射频本振LO信号通过软件配置的方式移动一定的频率-A,与对端的TX本振泄漏信号频率错开,人为制造满足要求的频差,然后进入基带单元就可识别出对端的TX本振泄漏信号,大闭环去触发对端基带单元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在进入基带解调前,再将频谱做+A的搬移恢复,即不会影响解调判断,仍然可以用MSE去判断TX本振泄漏信号抑制效果。
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应用为例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AOU1整机或者AOU2整机,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能够构成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系统架构的一部分,这些实施例均属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这些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实现原理以及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详述。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1至S103、图3中的方法步骤S101至S106、图4中的方法步骤S201以及图5中的方法步骤S201至S202。
以上所描述的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终端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信息处理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2中的方法步骤S101至S103、图3中的方法步骤S101至S106、图4中的方法步骤S201以及图5中的方法步骤S201至S20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共享条件下还可作出种种等同的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二AOU端,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AOU端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
调整所述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在所述频率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包括:
在所述第二AOU端的射频接收端,调整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移动设定频率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之后,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
在基带解调处理前,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进行频谱还原。
4.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所述抑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计算所述第二AOU端的MSE;
在所述MSE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反馈信号至所述第一AOU端,以使所述第一AOU端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
5.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应用于第一AOU端,所述检测方法包括:
向第二AOU端发送第一射频信号,以使所述第二AOU端调整所述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使得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以使所述第二AOU端在所述频率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6.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基于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方法,所述抑制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第二AOU端发送的反馈信号,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其中,所述反馈信号是由所述第二AOU端在识别出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MSE和第二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生成得到。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AOU端发送的第一射频信号;
第一频率调整单元,用于调整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以使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泄漏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频率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MSE计算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计算所述第二AOU端的MSE;
第一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MSE小于第二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发送反馈信号至所述第一AOU端,以使所述第一AOU端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信号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AOU端发送第一射频信号,以使所述第二AOU端调整所述第二AOU端的第二射频信号的射频频率,使得调整后的所述第二射频信号与所述第一射频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并以使所述第二AOU端在所述频率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进行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信号接收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第二AOU端发送的反馈信号,根据所述反馈信号调整同向正交信号上叠加的直流分量值,其中,所述反馈信号是由所述第二AOU端在识别出所述第一射频信号存在本振泄露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射频信号的MSE和第二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生成得到。
11.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和/或如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和/或如权利要求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本振泄漏信号的抑制方法。
CN202110694694.3A 2021-06-22 2021-06-22 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514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4694.3A CN115514433A (zh) 2021-06-22 2021-06-22 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095668 WO2022267823A1 (zh) 2021-06-22 2022-05-27 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4694.3A CN115514433A (zh) 2021-06-22 2021-06-22 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4433A true CN115514433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00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4694.3A Pending CN115514433A (zh) 2021-06-22 2021-06-22 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4433A (zh)
WO (1) WO202226782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7415B2 (en) * 2013-03-14 2017-10-10 Analog Devices, Inc. Transmitter LO leakage calibration scheme using loopback circuitry
WO2015053668A1 (en) * 2013-10-09 2015-04-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ransmitter leakage
US10033427B2 (en) * 2014-06-11 2018-07-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tter local oscillator leakage suppression
CN107547145B (zh) * 2016-06-27 2021-10-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242940A (zh) * 2016-12-26 2018-07-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除本振泄漏的装置及方法
CN109412708B (zh) * 2018-12-12 2024-04-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一种射频收发电路中本振泄漏检测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7823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5881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beam measurement report
US7715801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ar dete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02448174B (zh)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方法和装置
EP3621362A1 (en) Method of management of a wireless interface of a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wireless device
US9722831B2 (en)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ceiver
US11419175B2 (en) Reconstructing a personal area network or system after a failure in the network or system
US2021032965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rs set,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of
US11588690B2 (en) Techniques for dynamically modifying operational behavior of network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15514433A (zh) 本振泄漏信号的检测方法、抑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019472B (zh) 一种相位噪声抑制方法及装置
JP2011097155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EP2913948A1 (en) Modulation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and network element
CN102318412B (zh) 用于避免dtx期间不必要的功率控制命令传输的基站和方法
US904249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phase recovery
CN112188550B (zh) 数据发送方法、无线接入点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472448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N114650119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24343A (zh) 通信芯片的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2360963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wireless device
US20220346026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WO2023273229A1 (zh) 一种微波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09150771A (zh) 用户终端、干扰小区盲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US20240064773A1 (en)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operation performed by user equipment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WO2023205956A1 (zh) 接收机、rfid阅读设备和信号接收方法
CN113556633A (zh) 一种业务信号恢复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