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7691A - 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507691A CN115507691A CN202211222848.XA CN202211222848A CN115507691A CN 115507691 A CN115507691 A CN 115507691A CN 202211222848 A CN202211222848 A CN 202211222848A CN 115507691 A CN115507691 A CN 1155076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refrigerant
- tank
- flat plate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0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11552 falling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090 dissol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7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86 process contro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865 dilu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28D20/021—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the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and the heat-exchanging means being enclosed in one contain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28D20/028—Contro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装置中,换向阀设于制冷剂蒸汽管路中用于切换流向,增压器连接换向阀且进气口靠近吸收发生罐一侧,出气口靠近蒸发冷凝罐一侧,制冷剂喷淋器连通蒸发冷凝罐上部的制冷剂液循环管路以朝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喷淋制冷剂液,使得制冷剂液受热形成制冷剂蒸汽;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中的三相溶液受热吸能浓缩析出晶体,中空部定位地留存晶体,受热浓缩形成的制冷剂气体自制冷剂蒸汽管路排到蒸发冷凝罐中凝结,当制冷剂蒸汽管路输入制冷剂蒸汽同时溶液循环泵将壳体底部的三相溶液循环泵入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时,晶体吸收制冷剂蒸汽的同时经过泵入的三相溶液溶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相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三相溶液蓄能是一种新型蓄能方式,属于热化学蓄能技术的一种,具有蓄能密度高、热损失小和长时间蓄能,以及具有采用环保工质对和利用低品位余热等优点。然而,现有的三相溶液蓄能技术还有以下不足:储液罐底部存在晶体,会造成溶液泵和循环管路堵塞,系统防结晶堵塞能力有限,且系统无法满足按蓄能量调节;系统充能速率与释能速率不平衡,释能速率无满足快速响应需求;发生过程产生的蒸汽在自然分压差下往往无法满足蓄能或释能过程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压差充足、蓄能密度高、释能速率平衡和防结晶堵塞的三相蓄能装置及方法。
在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可能包含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提供充足的压差、蓄能密度高、释能速率平衡和防结晶堵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包括:
蒸发冷凝罐,其为容纳制冷剂液的封闭结构;
制冷剂蒸汽管路,其气体连通吸收发生罐的顶部和蒸发冷凝罐的顶部,制冷剂蒸汽管路包括,
换向阀,其设于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中用于切换流向,
增压器,其连接所述换向阀且进气口靠近吸收发生罐一侧,出气口靠近蒸发冷凝罐一侧,
第三真空隔膜阀,其设于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中,
真空泵,其经由第四真空隔膜阀连接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
制冷剂液循环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下部,另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的上部,所述制冷剂液循环管路设有制冷剂循环泵以将所述制冷剂液自所述蒸发冷凝罐下部泵入所述蒸发冷凝罐上部;
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其设于所述蒸发冷凝罐内,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连通设于蒸发冷凝罐之外的换热管路;
制冷剂喷淋器,其设于所述蒸发冷凝罐内且位于所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上方,制冷剂喷淋器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上部的制冷剂液循环管路以朝所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喷淋制冷剂液,使得制冷剂液受热形成制冷剂蒸汽;
吸收发生罐,其为容纳用于蓄能的三相溶液的封闭结构,所述三相溶液包括制冷剂;
溶液循环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吸收发生罐下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吸收发生罐的上部,所述溶液循环管路设有溶液循环泵以将所述三相溶液自所述吸收发生罐下部泵入所述吸收发生罐上部;
多个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其左右相互交叉排列于吸收发生罐内且在吸收发生罐的竖直方向上逐层分布,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包括,
换热平板,其带有溢流槽,
蜂窝肋片,其固定于所述换热平板的顶部,蜂窝肋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蜂窝状的容纳胞体,所述容纳胞体具有容纳所述三相溶液的中空部,
盘管,其固定于所述换热平板的底部;
输入管道,其连通所述换热管路和盘管,换热管路输入流体加热所述盘管,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中的三相溶液受热吸能浓缩析出晶体,所述中空部定位地留存晶体,受热浓缩形成的制冷剂气体自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排到蒸发冷凝罐中凝结,当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输入制冷剂蒸汽同时溶液循环泵将壳体底部的三相溶液循环泵入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时,所述晶体吸收制冷剂蒸汽的同时经过泵入的三相溶液溶晶,溶晶释放的热能经由换热管路中的流体导出。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中,多个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左右相互交叉排列于吸收发生罐内且在吸收发生罐的竖直方向上逐层分布,三相溶液自最上层的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逐层流到最下层的至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最后流至吸收发生罐底部的储液区。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中,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水平地固定连接于吸收发生罐的内壁。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中,所述换热平板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矩形槽结构相对于吸收发生罐内壁的一侧设置竖直的用于引导三相溶液的挡板。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中,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在竖直方向重叠,且重叠部分大于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总长度的一半。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中,竖直方向的相邻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之间的间隔为等距分布。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中,所述蒸发冷凝罐设有测量其内压力的第一压力表,所述吸收发生罐设有测量其内压力的第二压力表。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中,所述制冷剂液循环管路设有位于蒸发冷凝罐底部和制冷剂循环泵之间的第一真空隔膜阀和测量制冷剂流量的第一流量测量计,所述溶液循环管路设有位于吸收发生罐底部和溶液循环泵之间的第二真空隔膜阀和测量三相溶液流量的第二流量测量计。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中,所述吸收发生罐设有用于观察其内部的观测镜和位于下部的第五真空隔膜阀。
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运行前,关闭第五真空隔膜阀,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和第四真空隔膜阀,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真空度达到设定值,关闭第三真空隔膜阀和第四真空隔膜阀和真空泵;打开第五真空隔膜阀,通过负压将三相溶液抽到吸收发生罐内,待充液完成后,关闭第五真空隔膜阀;再次开启开启真空泵,依次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和第四真空隔膜阀,排空充液时混入吸收发生罐内的空气后,关闭第三真空隔膜阀和第四真空隔膜阀以及真空泵;
溶液循环泵将所述三相溶液自所述吸收发生罐下部泵入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三相溶液自最上层的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向下逐层流过每个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
换热管路输入流体加热所述盘管,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中的三相溶液受热吸能浓缩析出晶体,所述中空部定位地留存晶体,受热浓缩形成的制冷剂蒸汽自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输送到蒸发冷凝罐冷凝,其中,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将所述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制冷剂液,
制冷剂液循环管路将所述制冷剂液自所述蒸发冷凝罐下部泵入所述蒸发冷凝罐上部并朝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喷淋制冷剂液,使得制冷剂液受热形成制冷剂蒸汽,当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输入制冷剂蒸汽到吸收发生罐同时溶液循环泵将吸收发生罐下部的三相溶液循环泵入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时,所述晶体吸收制冷剂蒸汽的同时经过泵入的三相溶液溶晶,溶晶释放的热能经由换热管路中的流体导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连接在制冷剂蒸汽管路上的换向阀和增压器来强化蓄能和释能的发生效果,蓄能时降低所需的发生温度,释能时强化吸收效果,供热时可提高供热温度,制冷时可提高蓄能密度,制冷剂蒸汽管路克服在自然分压差下往往无法满足蓄能或释能过程的缺陷,通过溶液在蜂窝结构中结晶有效防止晶体脱落及堵塞循环管路和循环泵的风险;通过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间的互相交叉形式和溢流结构保证稀溶液的流动性;通过调节蜂窝结构和冷热流体的温度来调节结/溶晶速率;通过调节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数量来调节蓄能容量,实现模块化工作;通过平板换热器上加蜂窝肋片强化热量交换,提高蓄能密度,有利于装置体积小,吸收发生罐和蒸发冷凝罐通过蒸汽管道相连接,实现系统充能和释能过程。本装置解决了压差不足、蓄能密度低、释能速率慢和结晶堵塞的现有缺陷且构成了一个整体独立的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的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的蓄能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的释能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包括,
蒸发冷凝罐2,其为容纳制冷剂液4的封闭结构;
制冷剂蒸汽管路10,其气体连通吸收发生罐1的顶部和蒸发冷凝罐2的顶部,制冷剂蒸汽管路10包括,
换向阀11,其设于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10中用于切换流向,
增压器12,其连接所述换向阀11且进气口靠近吸收发生罐1一侧,出气口靠近蒸发冷凝罐2一侧,
第三真空隔膜阀23,其设于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10中,
真空泵13,其经由第四真空隔膜阀24连接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10;
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其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2下部,另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2的上部,所述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设有制冷剂循环泵15以将所述制冷剂液自所述蒸发冷凝罐2的下部泵入所述蒸发冷凝罐2的上部;
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6,其设于所述蒸发冷凝罐2内,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6连通设于蒸发冷凝罐2之外的换热管路33;
制冷剂喷淋器7,其设于所述蒸发冷凝罐2内且位于所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6上方,制冷剂喷淋器7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2的上部的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以朝所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6喷淋制冷剂液,使得制冷剂液受热形成制冷剂蒸汽;
吸收发生罐1,其为容纳用于蓄能的三相溶液3的封闭结构,所述三相溶液3包括制冷剂;
溶液循环管路8,其一端连通所述吸收发生罐1的下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吸收发生罐1的上部,所述溶液循环管路8设有溶液循环泵14以将所述三相溶液自所述吸收发生罐1的下部泵入所述吸收发生罐1的上部;
多个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其左右相互交叉排列于吸收发生罐1内且在吸收发生罐1的竖直方向上逐层分布,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包括,
换热平板29,其带有溢流槽28,
蜂窝肋片27,其固定于所述换热平板29的顶部,蜂窝肋片27包括多个排列成蜂窝状的容纳胞体,所述容纳胞体具有容纳所述三相溶液的中空部31,
盘管30,其固定于所述换热平板29的底部;
输入管道32,其连通蜂窝平板换热溢流单元5下部的蛇形盘管30,换热管路输入流体通过所述蛇形盘管30用于加热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中的三相溶液受热吸能浓缩析出晶体,所述中空部31定位地留存晶体,受热浓缩形成的制冷剂气体自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10排到蒸发冷凝罐2中凝结,当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10输入制冷剂蒸汽同时溶液循环泵14将壳体底部的三相溶液循环泵14入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时,所述晶体吸收制冷剂蒸汽的同时经过泵入的三相溶液溶晶,溶晶释放的热能经由换热管路32中的流体导出。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优选实施例中,多个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左右相互交叉排列于吸收发生罐1内且在吸收发生罐1的竖直方向上逐层分布,三相溶液自最上层的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逐层流到最下层的至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最后流至吸收发生罐1底部的储液区。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水平地固定连接于吸收发生罐1的内壁。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平板29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矩形槽结构相对于吸收发生罐1内壁的一侧设置竖直的用于引导三相溶液的挡板。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优选实施例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在竖直方向重叠,且重叠部分大于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总长度的一半。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优选实施例中,竖直方向的相邻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之间的间隔为等距分布。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冷凝罐2设有测量其内压力的第一压力表19,所述吸收发生罐1设有测量其内压力的第二压力表18。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设有位于蒸发冷凝罐2底部和制冷剂循环泵15之间的第一真空隔膜阀21和测量制冷剂流量的第一流量测量计17,所述溶液循环管路8设有位于吸收发生罐1底部和溶液循环泵14之间的第二真空隔膜阀20和测量三相溶液流量的第二流量测量计16。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吸收发生罐1设有用于观察其内部的观测镜26和位于下部的第五真空隔膜阀25。
在一个实施例中,自上而下方向上相邻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之间的间隔逐渐变小。所述盘管30为蛇形盘管30。
在一个实施例中,自上而下方向上相邻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之间的间隔等间距。
在一个实例中,容纳胞体为正六边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包括吸收发生罐1和蒸发冷凝罐2两个罐体以及装在制冷剂蒸汽管路10上的换向阀11和增压器12。吸收发生罐1内的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由强化换热和储液的规则的蜂窝肋片27、实现冷热流体与溶液换热的换热平板29和冷热流体通道的蛇形的盘管30三部分组成,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在吸收发生罐1的壳体内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间左右相互交叉水平排列;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焊接在壳体的壁上,与壳体构成整体换热器。换向阀11和增压器12装置在连接吸收发生罐1和蒸发冷凝罐2的制冷剂蒸汽管路10上。
在一个实例中,三相溶液流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上进行换热,通过调节整体换热器下蛇形的盘管30中冷热流体的温度来调节溶液结/溶晶速率,结/溶晶体过程均在整体换热器的蜂窝结构内完成且不随流体流动,均留在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的容纳胞体内,其蓄能过程固液分离的同时有效防止了晶体堵塞管路和循环泵的风险,解决结晶位置未知、溶晶难的缺陷;制冷剂蒸汽通过增压器12增压后完成释能/蓄能过程,解决了制冷剂蒸汽在蓄能/释能循环过程中的反应不充分缺陷;吸收发生罐1内的整体换热器上的蜂窝肋片27结构将溶液和晶体分成规则的容纳胞体,既可以提高冷、热流体与溶液的换热能力,又可以使充/释能速率接近平衡。同时,通过调节蜂窝肋片27上蜂窝尺寸的大小可以调节释能速率与蓄能容量的大小,实现了充/释能平衡和释能速率响应调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包括吸收发生罐1、蒸发冷凝罐2、三相溶液3、制冷剂液4、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6、制冷剂喷淋装器7、溶液循环管路8、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制冷剂蒸汽管路10、换向阀11、增压器12、真空泵13、溶液循环泵14、制冷剂循环泵15、旁通阀22、观测镜26、规则蜂窝肋片27、溢流槽28、换热平板29、蛇形的盘管30。吸收发生罐1底部通过溶液循环管路8与溶液循环泵14连接,溶液循环泵14通过溶液循环管路8与吸收发生罐1侧上方连接;吸收发生罐1与蒸发冷凝罐2通过带有换向阀11的增压器12、真空泵13以及真空隔膜阀23的外部的制冷剂蒸汽管路10在顶部连接;冷、热流体通过输入通道32与吸收发生罐1侧面连接;吸收发生罐1上方安装测量压力的第二压力表18,前后对称设置视镜26。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焊接在吸收发生罐1内侧壁面上,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间左右相互交叉水平排列,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的结构分别为规则的蜂窝肋片27、带溢流槽28的换热平板29和蛇形的盘管30,规则的蜂窝肋片27焊接在带溢流槽28的换热平板29顶部,蜂窝肋片27包括多个排列成蜂窝状的容纳胞体,所述容纳胞体具有容纳所述三相溶液的中空部31,蛇形的盘管30焊接在带溢流槽28的换热平板29底部。
蒸发冷凝罐2底部通过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与制冷剂循环泵15连接,制冷剂循环泵15通过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与蒸发冷凝罐2侧上方连接;冷、热流体通过换热管路33与蒸发冷凝罐2侧面连接,制冷剂喷淋器7在水平管降膜换热单元6的上方;蒸发冷凝罐2上方连接测量压力的压力表19。换热管路33连通所述输入通道32。
换向阀11和增压器12安装在连接吸收发生罐1与蒸发冷凝罐2上方的制冷剂蒸汽管路11上,并装有旁通阀22。当蓄能时,如图3所示,吸收发生罐1通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和换向阀11与增压器12的进气口连接,蒸发冷凝罐2通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和换向阀11与增压器12的出口连接;在真空条件下,来自吸收发生罐1底部的三相溶液3被溶液泵14通过溶液循环回路8流进蜂窝型平板换热器上。三相溶液3在外部驱动热源的加热下解吸出制冷剂蒸汽,制冷剂蒸汽经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增压后,进入蒸发冷凝罐2中凝结,冷凝后的制冷剂以液态形式储存在蒸发冷凝罐2底部,而解析后的浓溶液则储存在吸收发生罐1中。当溶液不断浓缩后,溶质将以晶体形式定点析出,析出的晶体在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中的蜂窝状的容纳胞体的中空部31定位储存,剩余的溶液继续进行循环换热浓缩过程,直至蓄能过程停止。此过程中,溶液发生从稀溶液到浓溶液再到晶体的结晶蓄能过程,当溶液不断浓缩后,溶质将以晶体形式析出,析出的晶体留在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中的蜂窝状的容纳胞体的中空部31,剩余的溶液继续进行循环浓缩过程,直至蓄能过程停止,该充能过程中盘管内流动的热流体所携带的热能通过溶液的浓缩和结晶以化学势能被存储。当释能时,如图4所示,蒸发冷凝罐2通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和换向阀11与增压器12的进气口连接,吸收发生罐1通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和换向阀11与增压器12的出口连接;在真空条件下,来自蒸发冷凝罐2底部的制冷剂4被制冷剂泵15通过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和制冷剂喷淋装置7喷淋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6上,液体制冷剂受热变成制冷剂蒸汽,产生制冷效果。该制冷剂蒸汽经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1增压后,进入吸收发生罐1被蜂窝平板型溢流换热器上晶体吸收,同时,溶液循环泵14将吸收发生罐1底部的稀溶液送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上,溶液不断地冲刷溶解晶体,晶体在吸收水蒸汽和在溶液中溶解过程中放出大量的溶解热。溶解后的浓溶液以溢流的型式流回吸收发生罐1底部,等待下一次循环。上述过程持续循环进行,直至释能过程结束。
在一个实施例中,吸收发生罐1底部通过溶液循环管路8与溶液循环泵14连接,溶液循环泵14通过溶液循环管路8与吸收发生罐1侧上方连接;吸收发生罐1与蒸发冷凝罐2通过带有换向阀11增压器12、真空泵13以及第三真空隔膜阀23的外部制冷剂蒸汽管路10在顶部连接;冷、热流体通过外部不锈钢的输入管道32与吸收发生罐1侧面连接;吸收发生罐1上方安装测量压力的第二压力表18,前后对称设置视镜26。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焊接在吸收发生罐1内侧壁面上,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间左右相互交叉水平排列,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的结构分别为规则的蜂窝肋片27、带溢流槽28的换热平板29和蛇形的盘管30,规则的蜂窝肋片27焊接在带溢流槽28的换热平板29顶部,蜂窝肋片27包括多个排列成蜂窝状的容纳胞体,所述容纳胞体具有容纳所述三相溶液的中空部31,蛇形的盘管30焊接在带溢流槽28的换热平板29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蒸发冷凝罐2底部通过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与制冷剂循环泵15连接,制冷剂循环泵15通过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与蒸发冷凝罐2侧上方连接;冷、热流体通过换热管路33与蒸发冷凝罐2侧面连接,制冷剂喷淋器7在水平管降膜换热单元6的上方;蒸发冷凝罐2上方连接测量压力的第一压力表19。
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运行前,关闭第五真空隔膜阀25,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23和第四真空隔膜阀24,开启真空泵13抽真空,待真空度达到设定值,关闭第三真空隔膜阀23和第四真空隔膜阀24和真空泵13;打开第五真空隔膜阀25,通过负压将三相溶液抽到吸收发生罐1内,待充液完成后,关闭第五真空隔膜阀25;再次开启真空泵13,依次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23和第四真空隔膜阀24,排空充液时混入吸收发生罐1内的空气后,关闭第三真空隔膜阀23和第四真空隔膜阀24以及真空泵13;
溶液循环泵14将所述三相溶液自所述吸收发生罐1下部泵入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三相溶液自最上层的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向下逐层流过每个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
换热管路33输入流体加热所述盘管30,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中的三相溶液受热吸能浓缩析出晶体,所述中空部31定位地留存晶体,受热浓缩形成的制冷剂蒸汽自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10输送到蒸发冷凝罐2冷凝,其中,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6将所述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制冷剂液,
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将所述制冷剂液自所述蒸发冷凝罐2下部泵入所述蒸发冷凝罐2上部并朝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6喷淋制冷剂液,使得制冷剂液受热形成制冷剂蒸汽,当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10输入制冷剂蒸汽到吸收发生罐1同时溶液循环泵14将吸收发生罐1下部的三相溶液循环泵14入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时,所述晶体吸收制冷剂蒸汽的同时经过泵入的三相溶液溶晶,溶晶释放的热能经由换热管路33中的流体导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真空与充液过程控制中,
(1)装置运行前,关闭第五真空隔膜阀25,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23和第四真空隔膜阀24,开启真空泵13,对系统抽真空;(2)待真空度达到设定值,关闭第四真空隔膜阀24和第三真空隔膜阀23,关闭真空泵13;(3)打开第五真空隔膜阀25,通过系统内负压将稀溶液抽到吸收发生罐1内,待充液完成后,关闭第五真空隔膜阀25;(4)再次开启真空泵13,依次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23和第四真空隔膜阀24,排空充液时混入罐内的空气后,关闭第三真空隔膜阀23和第四真空隔膜阀24;(5)最后,关闭真空泵1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充能过程控制中:(1)打开第二真空隔膜阀20,开启溶液循环泵14,吸收发生罐1底部溶液储存区的稀溶液通过溶液循环泵14进入吸收发生罐1,溶液自上而下依次经过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流回吸收发生罐1底部溶液储存区,一部分溶液经过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的溢流结构流到下一层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中再流回吸收发生罐1底部,另一部分溶液滞留在蜂窝肋片内等待定点(非流动)结晶和溶晶,稀溶液在吸收发生罐1和溶液循环管路8内不断循环流动;(2)通过不锈钢的输入管道32接入外部热流体在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循环流动,滞留在蜂窝肋片单元内的溶液被来自外部流经换热盘管的热流体加热,产生制冷剂蒸汽;(3)通过不锈钢的换热管路33接入外部冷流体在水平管降膜换热单元6内循环流动;(4)切换换向阀11使吸收发生罐1通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与增压器12进气口连接,使蒸发冷凝罐2通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和换向阀11与增压器12的出口连接,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23,使制冷剂蒸汽通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进入蒸发冷凝罐2中在水平管降膜换热单元6上凝结,冷凝后的制冷剂以液态形式储存在蒸发冷凝罐2底部;(5)如此往复循环直至充能过程结束,关闭第三真空隔膜阀23,使吸收发生罐1和蒸发冷凝罐2隔离,停止外部热流体和冷流体供应,关闭溶液循环泵14和第二真空隔膜阀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释能过程控制中,处于长期蓄能状态下,(1)通过不锈钢的换热管路33接入外部热流体在水平管降膜换热单元6内循环流动;(2)打开第一真空隔膜阀21,开启制冷剂循环泵15,来自蒸发冷凝罐2底部的制冷剂4被制冷剂循环泵15通过制冷剂液循环管路9和制冷剂喷淋器7输送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6上,液态制冷剂吸收来自外部热流体的热量开始蒸发为气态制冷剂,与此同时,该过程在真空下运行热流体释放热量,产生制冷效果;(3)切换换向阀11使蒸发冷凝罐2通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1与增压器12进气口连接,使吸收发生罐1通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换向阀11与增压器12的出口连接,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23,制冷剂蒸汽经过制冷剂蒸汽管路10进入吸收发生罐1中,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中的晶体吸收制冷剂蒸汽;(4)打开第二真空隔膜阀20,开启溶液循环泵14,吸收发生罐1底部溶液储存区的稀溶液通过溶液循环泵14进入吸收发生罐1,溶液自上而下依次经过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5,稀溶液与吸收制冷剂蒸汽溶解的晶体混合为浓溶液,继吸收制冷剂蒸汽稀释,稀释的溶液通过溢流方式流回吸收发生罐1底部继续循环;(5)如此往复循环直至释能过程结束,关闭第三真空隔膜阀23,使吸收发生罐1和蒸发冷凝罐2隔离,停止外部热流体和冷流体供应,关闭溶液循环泵14、制冷剂循环泵15,关闭第二真空隔膜阀20和第一真空隔膜阀21。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蒸发冷凝罐,其为容纳制冷剂液的封闭结构;
制冷剂蒸汽管路,其气体连通吸收发生罐的顶部和蒸发冷凝罐的顶部,制冷剂蒸汽管路包括,
换向阀,其设于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中用于切换流向,
增压器,其连接所述换向阀且进气口靠近吸收发生罐一侧,出气口靠近蒸发冷凝罐一侧,
第三真空隔膜阀,其设于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中,
真空泵,其经由第四真空隔膜阀连接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
制冷剂液循环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下部,另一端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的上部,所述制冷剂液循环管路设有制冷剂循环泵以将所述制冷剂液自所述蒸发冷凝罐的下部泵入所述蒸发冷凝罐的上部;
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其设于所述蒸发冷凝罐内,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连通设于蒸发冷凝罐之外的换热管路;
制冷剂喷淋器,其设于所述蒸发冷凝罐内且位于所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上方,制冷剂喷淋器连通所述蒸发冷凝罐的上部的制冷剂液循环管路以朝所述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喷淋制冷剂液,使得制冷剂液受热形成制冷剂蒸汽;
吸收发生罐,其为容纳用于蓄能的三相溶液的封闭结构,所述三相溶液包括制冷剂;
溶液循环管路,其一端连通所述吸收发生罐的下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吸收发生罐的上部,所述溶液循环管路设有溶液循环泵以将所述三相溶液自所述吸收发生罐的下部泵入所述吸收发生罐的上部;
多个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其左右相互交叉排列于吸收发生罐内且在吸收发生罐的竖直方向上逐层分布,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包括,
换热平板,其带有溢流槽,
蜂窝肋片,其固定于所述换热平板的顶部,蜂窝肋片包括多个排列成蜂窝状的容纳胞体,所述容纳胞体具有容纳所述三相溶液的中空部,
盘管,其固定于所述换热平板的底部;
输入管道,其连通所述换热管路和盘管,换热管路输入流体加热所述盘管,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中的三相溶液受热吸能浓缩析出晶体,所述中空部定位地留存晶体,受热浓缩形成的制冷剂气体自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排到蒸发冷凝罐中凝结,当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输入制冷剂蒸汽同时溶液循环泵将壳体底部的三相溶液循环泵入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时,所述晶体吸收制冷剂蒸汽的同时经过泵入的三相溶液溶晶,溶晶释放的热能经由换热管路中的流体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左右相互交叉排列于吸收发生罐内且在吸收发生罐的竖直方向上逐层分布,三相溶液自最上层的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逐层流到最下层的至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最后流至吸收发生罐底部的储液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水平地固定连接于吸收发生罐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平板为矩形槽结构,所述矩形槽结构相对于吸收发生罐内壁的一侧设置竖直的用于引导三相溶液的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在竖直方向重叠,且重叠部分大于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总长度的一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竖直方向的相邻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之间的间隔为等距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罐设有测量其内压力的第一压力表,所述吸收发生罐设有测量其内压力的第二压力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液循环管路设有位于蒸发冷凝罐底部和制冷剂循环泵之间的第一真空隔膜阀和测量制冷剂流量的第一流量测量计,所述溶液循环管路设有位于吸收发生罐底部和溶液循环泵之间的第二真空隔膜阀和测量三相溶液流量的第二流量测量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发生罐设有用于观察其内部的观测镜和位于下部的第五真空隔膜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运行前,关闭第五真空隔膜阀,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和第四真空隔膜阀,开启真空泵抽真空,待真空度达到设定值,关闭第三真空隔膜阀和第四真空隔膜阀和真空泵;打开第五真空隔膜阀,通过负压将三相溶液抽到吸收发生罐内,待充液完成后,关闭第五真空隔膜阀;再次开启真空泵,依次打开第三真空隔膜阀和第四真空隔膜阀,排空充液时混入吸收发生罐内的空气后,关闭第三真空隔膜阀和第四真空隔膜阀以及真空泵;
溶液循环泵将所述三相溶液自所述吸收发生罐下部泵入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三相溶液自最上层的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向下逐层流过每个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
换热管路输入流体加热所述盘管,所述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中的三相溶液受热吸能浓缩析出晶体,所述中空部定位地留存晶体,受热浓缩形成的制冷剂蒸汽自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输送到蒸发冷凝罐冷凝,其中,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将所述制冷剂蒸汽冷凝成制冷剂液,
制冷剂液循环管路将所述制冷剂液自所述蒸发冷凝罐下部泵入所述蒸发冷凝罐上部并朝水平盘管降膜换热单元喷淋制冷剂液,使得制冷剂液受热形成制冷剂蒸汽,当所述制冷剂蒸汽管路输入制冷剂蒸汽到吸收发生罐同时溶液循环泵将吸收发生罐下部的三相溶液循环泵入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单元时,所述晶体吸收制冷剂蒸汽的同时经过泵入的三相溶液溶晶,溶晶释放的热能经由换热管路中的流体导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22848.XA CN115507691B (zh) | 2022-10-08 | 2022-10-08 | 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222848.XA CN115507691B (zh) | 2022-10-08 | 2022-10-08 | 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07691A true CN115507691A (zh) | 2022-12-23 |
CN115507691B CN115507691B (zh) | 2024-09-24 |
Family
ID=84508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222848.XA Active CN115507691B (zh) | 2022-10-08 | 2022-10-08 | 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507691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00022A1 (de) * | 2005-03-16 | 2006-09-28 | Füsting, Bernd | Sorbierender Formkörp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
CN106767081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喷淋式相变蓄能装置 |
CN109443065A (zh) * | 2018-12-01 | 2019-03-08 | 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主动结晶技术的大浓差吸收式蓄能装置 |
CN212178925U (zh) * | 2020-04-29 | 2020-12-18 | 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相变蓄热体换热的高炉冲渣乏汽消白系统 |
-
2022
- 2022-10-08 CN CN202211222848.XA patent/CN1155076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5000022A1 (de) * | 2005-03-16 | 2006-09-28 | Füsting, Bernd | Sorbierender Formkörpe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
CN106767081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喷淋式相变蓄能装置 |
CN109443065A (zh) * | 2018-12-01 | 2019-03-08 | 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主动结晶技术的大浓差吸收式蓄能装置 |
CN212178925U (zh) * | 2020-04-29 | 2020-12-18 | 洛阳瑞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相变蓄热体换热的高炉冲渣乏汽消白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507691B (zh) | 2024-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89520A (zh) | 制冷热泵两用的降膜式热交换器 | |
CN105600855B (zh) | 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形成真空室的海水淡化系统 | |
CN209600211U (zh) | 具有储液功能的双向热交换器 | |
CN115507691B (zh) | 增压型三相蓄能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0543406U (zh) | 一种蒸发浓缩装置 | |
CN105600854A (zh) | 一种设置环路热管的海水淡化系统 | |
JP3318222B2 (ja) | 吸収式冷凍機 | |
CN115388697B (zh) | 基于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的三相蓄能装置及方法 | |
CN105953478A (zh) | 基于换热管表面涂有亲水性材料的管外降膜蒸发/吸收器 | |
CN206454291U (zh) | 一种环保降膜蒸发器 | |
CN205807912U (zh) | 多层满液式蒸发器及制冷、空调系统 | |
CN106517243B (zh) | 一种高温氨气回收装置 | |
CN210663439U (zh) | 一种高温废水溴化锂吸收式制冷一体机 | |
CN210663442U (zh) | 一种废水直进式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 | |
CN221402727U (zh) | 一种热管工质充装设备 | |
CN210014501U (zh) | 一种采用壳板式换热器的制冷热管一体机 | |
CN115388696B (zh) | 用于三相溶液蓄能的互叉式蜂窝平板溢流换热器及方法 | |
CN115507690B (zh) | 三相蓄能装置及方法 | |
CN212778751U (zh) | 能源回收装置 | |
CN219319082U (zh) | 一种冷凝装置 | |
CN219517819U (zh) | 集成两种换热结构的二效蒸发器 | |
CN217103095U (zh) | 氢氧化锂冷冻脱硝系统 | |
CN221763860U (zh) | 蓄能缓冲一体化溶液储罐 | |
CN218179701U (zh) | 一种高效列管式冷凝热交换器 | |
CN215675894U (zh) | 一种高效节能制冷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