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9836A -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9836A
CN115499836A CN202211127733.2A CN202211127733A CN115499836A CN 115499836 A CN115499836 A CN 115499836A CN 202211127733 A CN202211127733 A CN 202211127733A CN 115499836 A CN115499836 A CN 115499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hentication
information
vehicle
check code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77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99836B (zh
Inventor
王昌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ollo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ollo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ollo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ollo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277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98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9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9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99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9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获取车机端的车端信息;车端信息包括多个子参数;在车端信息的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在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基于目标应用与车机端进行通信。本公开实施例在身份鉴权处理之前,通过检查车端信息是否符合第一拼接规则,提高整个鉴权过程的复杂度,有效甄别出正版产品和盗版产品,在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允许进行通信,保证车机互联业务能够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联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快速,车机互联逐步成为主流项目。例如车机端提供一些应用和手机端应用进行通信。或者,手机端应用可以通过转换盒子与车机端提供的应用进行通信。
而相关技术中,盗版转换盒子或盗版手机端应用,容易出现很多错误,甚至出现信息泄露等问题。因此,相关技术的车机端和手机端的通信方法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车机端的车端信息;车端信息包括多个子参数;
在车端信息的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在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基于目标应用与车机端进行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将多个子参数按照第一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车端信息;
发送车端信息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在确定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在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与目标应用进行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机端的车端信息;车端信息包括多个子参数;
第一鉴权模块,用于在车端信息的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在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基于目标应用与车机端进行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将多个子参数按照第一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车端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车端信息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在确定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与目标应用进行通信。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公开中移动终端侧实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本公开中车机端实现的通信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上任一方面中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移动终端或车机端实现通信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提供的用于实现车机端实现的通信方法的电子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判断车端信息是否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鉴权方式,提升了鉴权的可靠性;在鉴权过程中,通过对车端信息是否符合第一拼接规则进行验证,只有车端信息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才进一步进行鉴权,提升了鉴权效率,有效地提升了鉴权过程的安全性,解决了目前通信方法存在安全性低的问题。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用来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本公开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适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例如为转换盒子、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笔记本等。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获取车机端的车端信息;车端信息包括多个子参数。
其中,可采用车端版本信息、时间戳以及车机端的IP地址等中的至少两种信息分别作为车端信息中的子参数。
其中,车机端和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实现网络互联。车机端可包括车辆的传感器,定位芯片,中控屏等,车机端也可以理解为车载终端。车机端能够具有很多功能,如导航、接收广播、听歌曲等。
以车机端安装的CarLife(车生活服务)应用为例,该应用基于CarLife协议进行通信。CarLife协议是百度基于车机互联推出的解决方案之一,可实现移动终端和车机端信息通信。车机端可基于CarLife协议将车端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CarLife协议接收车端信息。
S102,在车端信息的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实施时,移动终端判断车端信息是否符合第一拼接规则,若符合第一拼接规则,则进行后续身份鉴权处理;若不符合第一拼接规则,则身份鉴权不通过,移动终端将会被车机端拒绝服务。
S103,在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基于目标应用与车机端进行通信。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身份鉴权处理之前,增加了前置条件,即在车端信息符合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进行身份鉴权处理,提升了鉴权的复杂度,能够保证正版的应用或转换盒子与车机端进行通信,提升通信的安全性。由于车端信息包含多个子参数,可以对其任意组合,所以第一拼接规则无固定格式,对具体应用和车机端也没有使用限制,故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具有普适性。在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允许进行通信,保证车机互联完成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身份鉴权处理结果为鉴权不通过的情况下,断开与车机端的连接。由此,在车端信息不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则鉴权不通过。车机端拒绝服务,由此保证了用户信息安全,避免信息泄露。
实施时,可采用车端版本信息、时间戳以及车机端的IP地址等中的至少两种信息作为车端信息中的子参数。其中,车端版本信息可以为车端版本编号,车端版本序列号等。上述时间戳可以定义为年月日时分秒的格式,也可以基于用途进行截取。例如,使用时间戳中的年月日构建车端信息,则时间戳格式为YYYY.MM.DD;使用时间戳中时分秒格式进行时效性效验,则时间戳格式为hh-mm-ss,时间戳格式可以为24小时制,也可以为12小时制。本公开实施例对时间戳格式不进行限定。
上述时间戳可以用于时效性检验,验证该时间戳是否符合时效性条件,若时间戳不符合时效性条件,则返回操作超时的提示信息,并结束身份鉴权操作。
以车端版本信息为一个子参数,时间戳为另一个子参数为例,在车端版本信息和时间戳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执行后续的鉴权操作。
以时间戳为例,时间戳中年、月、日可分别作为车端信息中的一个子参数。则年、月、日满足第一拼接规则时,执行后续的鉴权操作。
在一种示例中,时间戳为2022年07月15日,而2022表示一种子参数,07、15也分别表示一种子参数。将多个子参数按第一拼接规则排列。
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使得第一拼接规则尽可能具有唯一性和保密性,第一拼接规则可包括多个子参数按序排列,并且在相邻子参数之间具有指定连接符。
为便于理解,下面对第一拼接规则及按序排列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种示例中,以时间戳中年、月、日可分别作为车端信息中的一个子参数为例,第一拼接规则中的按序排列可以为按照月日年的顺序进行拼接。假设时间戳为2022年07月15日,第一拼接规则为MM月DD日&YYYY,其中MM月DD日&YYYY即为按第一拼接规则将多个子参数按序排列,&为指定连接符。若车端信息为07月15日&2022,则车端信息满足第一拼接规则,可进行后续身份鉴权处理,若车端信息为其他格式则为鉴权不通过。
在第二种示例中,第一拼接规则为按照年月日&车端版本信息的顺序进行拼接。此时时间为2022年07月15日10时23分45秒,车端版本信息为QWE1234,第一拼接规则为:
YYYY_MM_DD&AAA0000
此时在车端信息满足2022_07_15&QWE1234这种格式的情况下,则车端信息满足第一拼接规则,可进行后续身份鉴权处理,若车端信息为其他格式则为鉴权不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子参数中间也可以没有指定连接符。例如:当前时间为2022年07月15日11时43分,第一拼接规则为:HHMMYYXXXX,规定从高位到低位,第1-2字符为时,第3-4字符为分,第5-6字符为月,第7-10字符为年,此时车端信息的形式为1143072022的情况下,则满足第一拼接规则,可以进行后续身份鉴权处理。此外,移动终端还可以从此车端信息中解析出时间信息,用于时效性检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指定连接符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已知符号,也可以是定制的符号。如指定连接符可以为特殊字符,例如¥、&、*等;也可以指定字母,比如AA、T、LaL等;也可以为数字加字母的形式,比如A1A、T2Y等。相邻子参数中间如果没有指定连接符或者指定连接符错误,则被判定为不符合第一拼接规则,进而判定其鉴权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对车端信息包括的多个子参数的排序顺序不进行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拼接规则中的子参数排序方式可以定期更新,或不定期更新,第一拼接规则中的子参数的内容也可以定期更新或不定期更新。更新时长可以按需求定义,这里不作限制。更新后使用的子参数和排序方式可以由车机端通知给移动终端,也可以由移动终端通知给车机端,也可以由移动终端和车机端按照协议规定执行,均适用于本公开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开始时第一拼接规则为日*月-年(如20*07-2022),在车端信息满足此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则进行后续的身份鉴权处理;一周后的第一拼接规则可以更新为年&车端版本信息(如2022&AAA0000),车端信息需满足新的第一拼接规则,才能执行后续的身份鉴权处理操作。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一拼接规则上引进指定连接符,有利于增强第一拼接规则的保密性,由于连接符种类过多,可以很好地对车端信息进行保密,使盗版产品无法获取到车端信息真正的格式,从而无法连接车机端。所以本公开实施例,可以有效保证了鉴权过程的有效性,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的进行身份鉴权处理可实施为:由移动终端基于目标应用的描述信息进行身份鉴权。例如使用与车机端通信的目标应用的唯一标识和签名信息进行身份鉴权处理。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的进行身份鉴权处理还可以实施为:发送鉴权请求给车机端,让车机端基于鉴权请求进行身份鉴权,并获得车机端返回的身份鉴权结果。例如,基于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生成第一校验码,将第一校验码发送给车机端进行身份鉴权。
本公开实施例中,若只执行上述鉴权方式之一,将会使鉴权不充分,不能有力的保障鉴权的安全性。
由此,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在车端信息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以上两种鉴权方案也可以结合使用。其中,如果选择优先使用校验码进行身份鉴权处理,在校验码一致性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再基于唯一标识和签名信息进行身份鉴权处理,这样不仅耗费移动终端与车机端通信的通信资源,而且占用车机端的资源空间,造成浪费,虽然提高了鉴权的复杂度,但是降低了鉴权的效率。所以为了进一步保证鉴权的安全性,以上两种鉴权方案的结合方式可实施为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201,对目标应用进行初次身份鉴权,得到第二鉴权结果。
在一些示例中,基于目标应用的唯一标识和签名信息对目标应用进行初次身份鉴权,得到第二鉴权结果。
其中,应用的唯一标识可以保证每个应用程序开发商拥有合法身份标识,但是为了防止部分开发商可能通过使用相同的标识来混淆替换已经安装的程序,需要对发布的系统安装包文件进行唯一签名,得到签名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唯一标识和签名信息具备唯一性,所以根据唯一标识和签名信息来确定应用的唯一身份,可以很好的保证鉴权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调用鉴权文件进行身份鉴权处理。鉴权文件可采用So文件。So文件是动态链接库,So文件具有不易破解的性质,能够有效甄别出正版产品,限制盗版产品的使用。因此,可用于鉴权且不易被破解的文件均适用于本公开实施例。
S202,在第二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发送鉴权请求给车机端,以使车机端对目标应用再次进行身份鉴权。
在一些示例中,基于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生成第一校验码;将第一校验码携带在鉴权请求中发送给车机端。
其中,第一校验码是基于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生成的。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包含移动终端的系统版本、移动终端的品牌、移动终端的型号等,具体信息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鉴权请求的方式进行校验码传输,使车机端收到鉴权请求后进行后续操作,能够在移动终端鉴权不通过的情况减少对车机端资源的占用,且有效保证了鉴权的安全性。
S203,接收车机端返回的第一鉴权结果。
实施时,移动终端调用鉴权文件基于校验码进行身份鉴权处理。如前文所描述的,鉴权文件可采用So文件,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进行初次鉴权后,又采用鉴权请求促使车机端进行二次身份鉴权,这种方式既增加鉴权流程,也提高身份鉴权处理复杂度,由此可以保证鉴权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将车机端的身份鉴权安排到移动终端的身份鉴权之后,可以减少移动终端和车机端的通信,可以节约处理资源,还可以提高鉴权的效率,而且有效的保证了鉴权的安全性。
如前文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为了保证鉴权的准确性,能够有效甄别出正版产品,本公开实施例中指定信息可包括多个第一待校验参数,基于多个第一校验参数生成第一校验码可实施为如图3所示的流程,包括:
S301,将每个第一待校验参数分别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多个第一密文信息。
S302,将多个第一密文信息按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一中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每个第一待校验参数进行加密处理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举例来说,第1个第一待校验参数采用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消息摘要算法五)加密处理,获取到第一个第一密文信息;第2个第一待校验参数采用SHA(SecurityHash Algorithm,消息散列算法)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到第二个第一密文信息。这里的加密方式不做限定。将第一个第一密文信息和第二个第一密文信息按照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一中间信息。
实施时,第二拼接规则基于多个第一密文信息进行拼接,相邻的密文信息中间可以添加指定连接符。例如:第一个第一密文信息为AAA,第二个第一密文信息为BBB,指定连接符为##,第二拼接规则为:第一个第一密文信息指定连接符第二个第一密文信息,将其按照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后得到的第一中间信息为AAA##BBB。
实施时,第二拼接规则基于多个第一密文信息进行拼接,密文信息中间可以添加指定连接符且顺序可以灵活排序。例如:第一个第一密文信息为AAA,第二个第一密文信息为BBB,指定连接符为##,第二拼接规则为:第二个第一密文信息-指定连接符-第一个第一密文信息,将其按照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后得到的第一中间信息为BBB##AAA。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第一拼接规则类似,第二拼接规则也可以随时间周期进行一定的改变,除上述两种拼接规则外还有其他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定期循环也可以随机指定,也可以不定期改变拼接规则,这里不进行限制。
S303,对第一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一校验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对第一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所采取的加密方式需要实现对信息进行加密,且保证信息不被破坏。例如可采用MD5加密方式。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采用嵌套的加密方式进行加密输出,有效的保证了指定信息的安全性,提高鉴权的复杂度,提高鉴权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适用于车机端,如图4所示,包括:
S401,将多个子参数按照第一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车端信息。
以车机端安装的CarLife应用为例,基于CarLife协议与移动终端通信。车机端获取到移动终端的参考信息后进行保存并生成时间戳,基于时间戳、车端版本信息等生成车端信息,具体的车端信息已在前文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S402,发送车端信息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在确定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S403,在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与目标应用进行通信。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车端信息是否符合第一拼接规则进行身份鉴权处理,提升了鉴权的复杂度,能够保证移动终端与车机端进行通信,提升通信的安全性。由于是基于多个子参数生成的车端信息,所以车端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对具体应用和车机端没有使用限制,故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具有普适性。在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允许进行通信,保证车机互联完成业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端信息包括多个子参数,车端的多个子参数已经在前文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拼接规则包括:多个子参数按序排列,并且在相邻子参数之间添加指定连接符。第一拼接规则,相邻子参数之间的指定连接符已经在前文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车机端在多个子参数中间添加指定连接符,有利于增强第一拼接规则的保密性,由于连接符种类过多,可以很好地保密车端信息,使盗版产品无法获取到车端信息真正的格式,从而使得移动终端无法连接车机端,所以可有效保证了鉴权过程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目标应用的二次身份鉴权,车机端可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鉴权请求,如前文所描述的,鉴权请求用于指示移动终端对目标应用的第二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基于鉴权请求对目标应用再次进行身份鉴权,所述第一鉴权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获取鉴权请求后,再次对目标应用进行鉴权,两种鉴权方式结合,有效保证了鉴权的保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前文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会基于唯一标识和签名信息进行鉴权,得到第二鉴权结果,在第二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移动终端会基于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生成第一校验码,然后对车机端发送鉴权请求,该鉴权请求中包含第一校验码。如图5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中车机端基于第一校验码进行鉴权的处理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501,从鉴权请求中获取第一校验码;第一校验码是移动终端基于指定信息生成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包含移动终端的系统版本、移动终端的品牌、移动终端的型号等,具体信息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移动终端基于本身的指定信息生成第一校验码,使得鉴权请求中包含第一校验码,将鉴权请求发送至车机端。
S502,基于移动终端的参考信息生成第二校验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信息是移动终端发送给车机端的。参考信息可包括移动终端的系统版本、移动终端的品牌、移动终端的型号。也即,参考信息包括的信息类型和移动终端的指定类型相同,参考信息和指定信息内容一致的情况下,若车机端和移动终端的加密方式一样,则会鉴权通过,否则会鉴权不通过。鉴权的方式实施为对第一校验码进行一致性校验。如在步骤S503中,在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一致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应用的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或是步骤S504中,在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应用的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不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机端获取参考信息可以为:车机端与移动终端进行第一次通信时,移动终端将参考信息(即指定信息),发送到车机端进行储存。当进行一致性校验时,车机端基于存储的参考信息,生成第二校验码。在参考信息与指定信息内容相同,格式相同的情况下,也就是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一致的情况下,则一致性校验通过;在参考信息与指定信息内容不相同或格式不相同的情况下,也就是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不一致的情况下,则一致性校验不通过。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车机端可以和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后,由移动终端将参考信息发送给车机端,由此使得车机端获取参考信息。车机端基于参考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第二校验码进行一致性校验。
例如:第一校验码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型号生成,第二校验码也要基于移动终端的型号生成,则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的一致性校验通过;当第一校验码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型号生成,而第二校验码是基于移动终端的品牌生成,此时的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的一致性校验不通过。
同理,如前文所描述的,调用鉴权文件基于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进行身份鉴权处理。鉴权文件可以用So文件。本公开对鉴权文件不做限定。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进行一致性校验,由于移动终端调用自身信息获取到校验码鉴权,而移动终端信息种类繁多,很好地保障了校验码的隐秘性,提高了鉴权的安全性。
如前文所描述的第一待校验参数类似,基于移动终端的参考信息生成第二校验码。为了保证鉴权的准确性,能够有效甄别出正版产品,本公开实施例中参考信息可包括多个第二待校验参数,基于多个第二校验参数生成第二校验码可实施为如图6所示的流程,包括:
S601,将每个第二待校验参数分别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多个第二密文信息。
S602,将多个第二密文信息按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二中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每个第二待校验参数进行加密处理的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举例来说,第1个第二待校验参数采用进行MD5加密处理,获取到第一个第二密文信息;第2个第二待校验参数采用SHA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到第二个第二密文信息。这里的加密方式不做限定。将第一个第二密文信息和第二个第二密文信息按照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二中间信息。
实施时,第二拼接规则基于多个第二密文信息进行拼接,相邻的密文信息中间可以添加指定连接符。例如:第一个第二密文信息为CCC,第二个第二密文信息为DDD,指定连接符为**,第二拼接规则为:第一个第二密文信息指定连接符第二个第二密文信息,将其按照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后得到的第二中间信息为CCC**DDD。
实施时,第二拼接规则基于多个第二密文信息进行拼接,密文信息中间可以添加指定连接符且顺序可以灵活排序。例如:第一个第二密文信息为CCC,第二个第二密文信息为DDD,指定连接符为**,第二拼接规则为:第二个第二密文信息指定连接符第一个第二密文信息,将其按照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后得到的第二中间信息为DDD**CCC。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前文描述类似,第二拼接规则可以随时间周期进行一定的改变,除上述两种拼接规则外还有其他规则,这些规则可以定期循环也可以随机指定,也可以不定期改变拼接规则,这里不进行限制。需注意,车机端对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更新的同时,移动终端也需要对第二拼接规则进更新,更新后,第二拼接规则还需一致。
S603,对第二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校验码。
本公开实施例中,基于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进行鉴权时,移动终端和车机端二者对鉴权方式理解一致。移动终端对第一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采用的加密方式需要同车机端对第二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的方式相同。举例来说,第二中间信息采用MD5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到第二校验码;第一中间信息也要采用MD5进行加密处理,获取到第一校验码。当进行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进行一致性校验时,该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内容相同,排序方式相同,加密方式相同时,则一致性校验通过,若有不同时,则一致性校验不通过。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于移动终端的参考信息采用密文方式传输,提高了参考信息的安全性,基于参考信息和指定信息进行一致性校验,提高了鉴权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解决连接资源,可以启动超时断开机制,及时与盗版产品断开连接。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可在接收到移动终端的连接请求时,启动超时断开机制。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响应于接收到参考信息,启动超时断开机制;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第一校验码的情况下,关闭超时断开机制;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一校验码的情况下,基于超时断开机制,断开与移动终端的连接。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设置超时断开机制可以有效的阻止盗版侵入,这种机制阻止了盗版入侵的风险,还释放连接资源。
在一种示例中,当车机端接收到参考信息后,开启超时断开机制,并设置第一预设时长为30s。在获取到参考信息的30s内未收到第一校验码,则断开与移动终端的连接;在获取到参考信息的30s内接收到第一校验码,则关闭超时断开机制。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自行需要定义,这里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不一致的情况下,发送鉴权失败的消息,并在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断开与移动终端的连接。
实例中,设置第二预设时长的原因是需要将鉴权结果通过CarLife协议发送给移动终端,在第二预设时长内完成这一步骤,断开与移动终端的连接。
综上,本公开实施例中,将鉴权结果发送到移动终端,可以及时使移动终端用户得知鉴权结果,提高了鉴权效率,采用延迟断开机制,可以保证鉴权结果发送给移动终端,并及时回收连接资源。
综上,本方案在车机端与移动终端的通信中加入了车端信息的第一拼接规则和身份鉴权处理,如图7所示,可以识别出当前连接的移动终端是否为正版,若为正版的移动终端或是正版的盒子,则正常与车机端连接,若识别出非正版移动终端或是其他形态盒子,则断开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移动终端为手机端,使用协议为CarLife协议,鉴权文件为so文件为例,本方案的整体流程如图8所示,
S801,车机端CarLife与手机端CarLife连接成功。
S802,手机端CarLife获取手机信息(即参考信息)。
S803,手机端通过CarLife协议来将手机信息发送给车机端CarLife。
S804,车机端保存手机信息,并生成时间戳。
S805,车机端CarLife将时间戳和车机端版本信息按照第一拼接规则生成车端信息,通过CarLife协议将车端信息发送给手机端CarLife,同时开启30秒超时断开机制。
S806,手机端CarLife基于车机端CarLife发送过来的车端信息,判定车端信息是否满足第一拼接规则。
S807,手机端在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手机端调用so里面的方法进行身份鉴权处理。
S808,手机端的so校验手机端CarLife的唯一标识及签名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根据手机信息生成第一校验码并返回给手机端CarLife。
S809,手机端CarLife获取so返回的第一校验码。
S810,手机端CarLife通过CarLife协议把第一校验码发送给车机端CarLife。
S811,车机端CarLife获取到手机端CarLife的响应,获取第一校验码,并且关闭30秒超时断开机制。
其中,若车机端在30秒内没有接收到手机端发送的第一校验码,则基于超时断开机制,断开与手机端的连接。
S812,车机端基于存储的手机信息生成第二校验码,并将第二校验码发送给车机端的so,基于so对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进行一致性校验,确定校验结果。
S813,车机端CarLife获取校验结果。
S814,车机端CarLife基于校验结果判断鉴权是否通过,鉴权通过则保持连接;鉴权不通过则在5秒后主动断开与手机端CarLife的连接。
S815,将鉴权结果通过CarLife协议发送给手机端。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适用于移动终端,该通信装置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车机端的车端信息;
第一鉴权模块902,用于在车端信息的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第一通信模块903,用于在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基于目标应用与车机端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鉴权模块902用于在车端信息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进行后续身份鉴权处理,如图10所示,包括:
第一鉴权子模块9021,用于对目标应用进行初次身份鉴权,得到第二鉴权结果;
第二鉴权子模块9022,用于在第二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发送鉴权请求给车机端,以使车机端对目标应用再次进行身份鉴权;
接收模块9023,用于接收车机端返回的第一鉴权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鉴权子模块9021,用于:基于目标应用的唯一标识和签名信息对目标应用进行初次身份鉴权,得到第二鉴权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鉴权子模块9022,用于:基于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生成第一校验码;将第一校验码携带在鉴权请求中发送给车机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鉴权子模块9022,还用于:将每个第一待校验参数分别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多个第一密文信息;将多个第一密文信息按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一中间信息;对第一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一校验码。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适用于车机端,该通信装置的结构图如图11所示,包括:
生成模块1101,用于将多个子参数按照第一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车端信息;
发送模块1102,用于发送车端信息给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在确定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第二通信模块1103,用于在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与目标应用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拼接规则包括:多个子参数按序排列,并且在相邻子参数之间添加指定连接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该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鉴权模块1201,该鉴权模块包括:
接收子模块12011,用于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鉴权请求,鉴权请求用于指示移动终端对目标应用的第二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
第三鉴权子模块12012,用于基于鉴权请求对目标应用再次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鉴权子模块12012,用于:从鉴权请求中获取第一校验码;第一校验码是移动终端基于指定信息生成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参考信息生成第二校验码;在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一致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应用的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在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目标应用的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不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鉴权子模块12012还用于:将每个第二待校验参数分别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多个第二密文信息;将多个第二密文信息按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二中间信息;对第二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第二校验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
启动模块1202,响应于接收到参考信息,启动超时断开机制;
关闭模块1203,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第一校验码的情况下,关闭超时断开机制;
断开模块1204,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第一校验码的情况下,基于超时断开机制,断开与移动终端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102还用于:在第一校验码和第二校验码不一致的情况下,发送鉴权失败的消息,并在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断开与移动终端的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用于实现车机端的通信方法的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出的车辆可以为任意装有正版应用的车辆。通过在车辆中设置的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在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允许进行通信,保证车机互联完成业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和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图13示出了可以用来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电子设备1300的示意性框图。电子设备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公开的实现。
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1300包括计算单元13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1302中的计算机程序或者从存储单元13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1303中的计算机程序,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1303中,还可存储电子设备13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计算单元1301、ROM 1302以及RAM 1303通过总线13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1305也连接至总线1304。
电子设备13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1305,包括:输入单元13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13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13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13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1309允许电子设备13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计算单元1301可以是各种具有处理和计算能力的通用和/或专用处理组件。计算单元1301的一些示例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各种专用的人工智能(AI)计算芯片、各种运行机器学习模型算法的计算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以及任何适当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等。计算单元13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通信方法。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方法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13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1302和/或通信单元13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13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1303并由计算单元1301执行时,可以执行通信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计算单元13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通信方法。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通信,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通信;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通信)、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通信。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服务器可以是云服务器,也可以为分布式系统的服务器,或者是结合了区块链的服务器。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车机端的车端信息;所述车端信息包括多个子参数;
在所述车端信息的所述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在所述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应用与所述车机端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拼接规则,包括:
所述多个子参数按序排列,并且在相邻子参数之间具有指定连接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鉴权结果,包括:
对所述目标应用进行初次身份鉴权,得到第二鉴权结果;
在所述第二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发送鉴权请求给车机端,以使所述车机端对所述目标应用再次进行身份鉴权;
接收所述车机端返回的所述第一鉴权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对所述目标应用进行初次身份鉴权,得到第二鉴权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应用的唯一标识和签名信息对所述目标应用进行初次身份鉴权,得到所述第二鉴权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发送鉴权请求给车机端,包括:
基于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生成第一校验码;
将所述第一校验码携带在所述鉴权请求中发送给所述车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指定信息包括多个第一待校验参数,所述基于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生成第一校验码,包括:
将每个第一待校验参数分别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多个第一密文信息;
将所述多个第一密文信息按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一中间信息;
对所述第一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校验码。
7.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将多个子参数按照第一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车端信息;
发送所述车端信息给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确定所述多个子参数满足所述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在所述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与所述目标应用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一拼接规则,包括:
多个子参数按序排列,并且在相邻子参数之间添加指定连接符。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鉴权请求,所述鉴权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二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
基于所述鉴权请求对所述目标应用再次进行身份鉴权,得到所述第一鉴权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鉴权请求对所述目标应用再次进行身份鉴权,得到所述第一鉴权结果,包括:
从所述鉴权请求中获取第一校验码;所述第一校验码是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指定信息生成的;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参考信息生成第二校验码;
在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
在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不通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参考信息包括多个第二待校验参数,所述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参考信息生成第二校验码,包括:
将每个所述第二待校验参数分别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多个第二密文信息;
将所述多个第二密文信息按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二中间信息;
对所述第二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校验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参考信息,启动超时断开机制;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校验码的情况下,关闭所述超时断开机制;
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校验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超时断开机制,断开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不一致的情况下,发送鉴权失败的消息,并在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断开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
14.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机端的车端信息;所述车端信息包括多个子参数;
第一鉴权模块,用于在所述车端信息的所述多个子参数满足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应用与所述车机端进行通信。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拼接规则,包括:
所述多个子参数按序排列,并且在相邻子参数之间具有指定连接符。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鉴权模块,包括:
第一鉴权子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应用进行初次身份鉴权,得到第二鉴权结果;
第二鉴权子模块,用于在第二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发送鉴权请求给车机端,以使所述车机端对所述目标应用再次进行身份鉴权;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车机端返回的所述第一鉴权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鉴权子模块,用于:
基于所述目标应用的唯一标识和签名信息对所述目标应用进行初次身份鉴权,得到所述第二鉴权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二鉴权子模块,用于:
基于移动终端的指定信息生成第一校验码;
将所述第一校验码携带在所述鉴权请求中发送给所述车机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二鉴权子模块,用于:
将每个第一待校验参数分别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多个第一密文信息;
将所述多个第一密文信息按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一中间信息;
对所述第一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第一校验码。
20.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将多个子参数按照第一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车端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车端信息给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确定所述多个子参数满足所述第一拼接规则的情况下对目标应用进行身份鉴权得到第一鉴权结果;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的情况下,与所述目标应用进行通信。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拼接规则,包括:
多个子参数按序排列,并且在相邻子参数之间添加指定连接符。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第二鉴权模块,所述第二鉴权模块,包括: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鉴权请求,所述鉴权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二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
第三鉴权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鉴权请求对所述目标应用再次进行身份鉴权,得到所述第一鉴权结果。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三鉴权子模块,用于:
从所述鉴权请求中获取第一校验码;所述第一校验码是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指定信息生成的;
基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参考信息生成第二校验码;
在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通过;
在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不一致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应用的第一鉴权结果为鉴权不通过。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所述参考信息包括多个第二待校验参数,所述第三鉴权子模块用于:
将每个所述第二待校验参数分别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多个第二密文信息;
将所述多个第二密文信息按第二拼接规则进行拼接,得到第二中间信息;
对所述第二中间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校验码。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启动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参考信息,启动超时断开机制;
关闭模块,用于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所述第一校验码的情况下,关闭所述超时断开机制;
断开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所述第一校验码的情况下,基于所述超时断开机制,断开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
26.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二校验码不一致的情况下,发送鉴权失败的消息,并在延迟第二预设时长后断开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连接。
2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子设备。
CN202211127733.2A 2022-09-16 2022-09-16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Active CN115499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7733.2A CN115499836B (zh) 2022-09-16 2022-09-16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7733.2A CN115499836B (zh) 2022-09-16 2022-09-16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9836A true CN115499836A (zh) 2022-12-20
CN115499836B CN115499836B (zh) 2023-09-26

Family

ID=84469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27733.2A Active CN115499836B (zh) 2022-09-16 2022-09-16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983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3856A (zh) * 2017-12-28 2018-06-1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通信数据安全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载终端
CN113615220A (zh) * 2021-06-22 2021-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2007639A1 (zh) * 2020-07-09 2022-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156443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机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5037552A (zh) * 2022-06-29 2022-09-09 北京大甜绵白糖科技有限公司 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3856A (zh) * 2017-12-28 2018-06-15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通信数据安全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载终端
WO2022007639A1 (zh) * 2020-07-09 2022-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156443A1 (zh) * 2021-01-21 2022-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车机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13615220A (zh) * 2021-06-22 2021-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5037552A (zh) * 2022-06-29 2022-09-09 北京大甜绵白糖科技有限公司 鉴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陆超: "基于手机车机互联实现智联生态服务的安全方案及应用", 《科学技术创新》, pages 94 - 9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9836B (zh) 202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37043B1 (en) Blockchain integrated stations and blockchain networks
CN112150141A (zh) 一种区块链共识方法、装置和系统
EP4216077A1 (en) Blockchain network-bas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processing, and computer device
CN101258505A (zh) 安全的软件更新
CN104683409A (zh) 终端间应用共享的方法和终端
CN11159756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14158B (zh) 事务处理方法、中继网络、跨链网关、系统、介质和设备
CN112883435B (zh) 一种实现与智能合约安全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0601896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节点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设备
CN110377440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516246A (zh) 一种防应用程序下载劫持的方法及服务器
CN112632573A (zh) 智能合约执行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597537B (zh)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证书签发方法、相关设备及介质
CN111050326B (zh) 基于区块链的短信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067822A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CN115499836B (zh)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CN114257632A (zh) 断线重连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283891A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905355B (zh) 用于信息处理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85657A (zh) 防火墙安全策略变更验证方法及装置
CN114124542B (zh) 机密数据由研发网经审批后导出到共享安全区的方法
US20240177200A1 (en) Business service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445594B (zh) 安全文件传输工具的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2217875B (zh) 一种设备间通信连接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6578427B (zh) 资源设备调度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