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9379B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9379B
CN115499379B CN202211417329.9A CN202211417329A CN115499379B CN 115499379 B CN115499379 B CN 115499379B CN 202211417329 A CN202211417329 A CN 202211417329A CN 115499379 B CN115499379 B CN 1154993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target
information
task
tru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173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99379A (zh
Inventor
马保全
张尼
王鹏
淮晓永
马跃飞
佟立飞
关振宇
李大伟
袁野
张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6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6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6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6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14173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93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9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9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99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9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的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接收节点。本申请的信息交互方法能够提高传输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多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区块链技术凭借分布式多方记账、数据不可篡改、数据可追溯等独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信息交互控制场景,尤其是涉及需要跨域协同的信息交互场景。对于交互控制而言,当前需要多机构协同的业务场景,大多是基于各机构自建的系统、流程、文件体系来进行处理,并不互联互通,构成了具有明显特点的复杂环境,信息交互难度较高,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各域的整合,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在数据交互过程中,面对数据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滥用、物理攻击、降低效能等安全风险,跨域异构转发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不仅会出现无效虚假的数据参与信息交互,还会由于物理攻击等因素导致信息无法正常传输或传输效率降低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快发展和使用新的数据交互技术,以满足复杂跨域异构数据系统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能够提高传输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多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的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
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接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包括:
基于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筛选与所述任务请求的关联度满足预设要求、与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所表征的优先级匹配并处于在线状态的多个目标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目标节点的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
采用链路评估模型对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综合评估值最高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链路评估模型,以用于针对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对所述目标任务请求对应的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的目标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的更新包括以下步骤:
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
获取再次加密和签名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并将其发送至所述可信第三方,以使所述可信第三方对解密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聚合,生成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
将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以更新所述目标节点中的原始链路评估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包括:
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解密和上链存证;
将上链存证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包括:
排序模块,用于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筛选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区块;
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的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接收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
评估单元,用于采用链路评估模型对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综合评估值最高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为了筛选优先级较高的任务请求,首先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并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然后为了评估所述目标区块内最好的链路,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中的每个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最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所述目标接收节点;通过根据任务请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目标链路,将任务请求通过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节点,提高了传输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多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链路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路评估模型的更新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对于跨域协同的信息交互场景,各物理信息域所使用的设备系统异构不统一,如服务器、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以及手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终端,它们都连接在各自的网域内,即在跨域异构系统内进行数据处理。因此,本申请利用区块链技术来构建复杂环境中的分布式网络结构,将它们连接到对等网络中,它们之间所有的交易都是在区块链中进行的,通过对区块链的访问和智能合约的调度,达到各方数据相互访问的功能。以下对区块链所构建的分布式网络结构作详细介绍:
首先对设备进行识别和分类,根据设备的性能差异在设备中植入全量或轻量区块链芯片,通过芯片提供的编程接口,设计设备状态采集与传输的智能合约,周期性获取设备状态信息,并通过加密算法广播至传感器网络,所部署的全量区块链芯片用于记录全部账本,轻量区块链芯片用于记录区块头,与网络节点共同构成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
然后对所述区块链数据可信采集网络进行初始化,将每一份智能合约在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中进行发布,并且对发布人、时间、版本、哈希算法等上链存证,之后再通过系统服务端调用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会将跨域调用协议数据写入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中,再由跨域应用从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中获取跨域调用协议数据后,按照协议发起程序完成整个跨域执行,并按照跨域调用协议将执行情况写入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系统服务端将根据从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中获取的执行结果进一步调用智能合约,直至本次智能合约执行完成。
在初始化后,通过传感器节点和记账节点对设备进行校验,判断该设备运行、位置以及核心配置是否正常、合法,并对状态不合法、情况不正常的设备进行可疑标记。最后,产生各物理信息域的公私秘钥对,并将公钥注册到可信第三方,私钥保存在物理信息域所在的可信环境内,可信第三方在同一时刻将其公钥分发给其他物理信息域,用于对跨域数据安全互联过程中各个物理信息域对交互模型和参数进行加密操作。
基于上述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1,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S102,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
S103,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的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
S104,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接收节点。
下面分别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示例性的各步骤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1中,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为业务端发出的任务请求,请求可以是事务或者令牌,使用公钥为任务请求的信息加密,附上内容标识头信息,并将信息打包发送至背书节点,然后根据任务请求携带的优先级信息,采用排序器对多个任务请求进行排序,优先级信息包括紧急、非紧急和常规,以使用户根据任务请求的优先级状态进行队列处理。
在步骤S102中,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
具体的,目标节点为接收所述任务请求的各个节点;预设要求可以包括节点处于在线状态、与所述任务请求的关联度达到预设标准,针对每个任务请求,根据预设要求,筛选多个满足预设要求的目标节点,以使当前状态不在线、系统信任度较低的节点无法参与信息交互,能够有效防止数据交互过程中的无效或虚假数据参与。
在步骤S103中,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的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设计链路评估模型,链路评估模型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所对应链路的历史链路应用评估值与实时链路信用值进行综合比对,选择出综合评估最高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在步骤S104中,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接收节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节点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节点,目标节点是筛选出的满足预设要求的多个节点,目标接收节点是根据选择出的目标链路所对应的节点,在发送时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发送任务请求,通过将任务请求以对应的目标链路发送至对应的目标接收节点,能够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及安全性,完成节点的数据交互。
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为了筛选优先级较高的任务请求,首先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并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然后为了评估所述目标区块内最好的链路,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中的每个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最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所述目标接收节点;通过根据任务请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目标链路,将任务请求通过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节点,提高了传输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多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包括:
基于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筛选与所述任务请求的关联度满足预设要求、与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所表征的优先级匹配并处于在线状态的多个目标节点。
作为示例,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为紧急,则选择能够处理紧急事务的目标节点,同时要求目标节点处于在线状态,与任务请求的关联度满足预设要求是指目标节点与任务请求的相关程度满足预设要求,该相关程度可以通过评估器评估得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04,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历史信息是根据历史执行的任务请求传回来的情报,包括节点信息、传输效率和安全性,实时信息是根据链路当前的状态实时判断的节点信息等。
S202,采用链路评估模型对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综合评估值最高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相结合,根据链路评估模型判断每个链路的综合评估值,选择综合评估值最高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通过该目标链路,能够防止数据受到物理攻击而影响传输效率,同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综合评估值可以是运用卷积运算的方式,通过计算链路的历史评估值乘以权重并累积相加与链路的实时评估值(偏差值)相加得出的总和,具体计算过程参考卷积神经网络的卷积核计算,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链路评估模型,以用于针对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对所述目标任务请求对应的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的目标链路。
上述的方式,通过每次对目标链路的评估,实现对链路评估模型的训练,每次训练后都会对链路评估模型进行更新,依次迭代,得到的更新后的链路评估模型能够更好地避免各区块因网络带宽、物理攻击等因素导致任务请求信息无法正常发送而带来的更新进度延迟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的更新包括以下步骤:
S301,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信第三方为所述目标节点的公钥所保存在的第三方可信环境,在确定参与本次任务的目标节点后,可信第三方会和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建立加密连接,可信第三方选取与本次任务系统态势分析相关的链路评估模型,对其加密和签名后发送至多个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
S302,获取再次加密和签名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并将其发送至所述可信第三方,以使所述可信第三方对解密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聚合,生成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节点在收到链路评估模型之后,使用可信第三方的公钥对任务请求信息加密,然后通过自身私钥对消息进行签名后发送至可信第三方,可信第三方在收到该模型后,通过目标节点的公钥消息进行签名验证,确保消息未被有意篡改,验证通过后,可信第三方通过自身私钥对消息进行解密,接收节点验证收到的任务请求,并根据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接收的信息进行验证之后,可信第三方在每个有效时间T的周期内,对解密后的多个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聚合和优化,生成更新后的链路评估模型。
S303,将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以更新所述目标区块中的原始链路评估模型。
具体的,可信第三方将链路评估模型通过目标节点的公钥进行加密,并采用自身私钥对消息进行签名后,分别发送至各个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目标节点在收到加密后的链路评估模型后,进行签名验证和对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解密,更新目标节点中的原始链路评估模型,实现了各目标节点在不公开原始任务数据的前提下,协作完成跨域数据的安全互联和业务模型协同,支持任务的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包括:
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解密和上链存证;
将上链存证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
具体的,可信第三方选取与本次任务系统态势分析相关的链路评估模型,通过公钥对其进行加密,并采用自身私钥签名后推送至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当任务请求的信息在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中成功存储时,会返回一个存储标识符,目标节点在收到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发送的链路评估模型后,首先通过可信第三方的公钥对收到的任务请求信息进行签名验证,以确保消息未被篡改,验证通过后,使用自身私钥对任务请求信息进行解密,并对任务请求信息上链存证后将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中,其发送节点将包括存储标识符和协议类型的任务元数据存储到区块链数据采集网络中并广播给其他所有节点。
综上所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为了筛选优先级较高的任务请求,首先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并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然后为了评估所述目标区块内最好的链路,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中的每个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最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所述目标接收节点;通过根据任务请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目标链路,将任务请求通过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节点,提高了传输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多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第一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对应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包括:
排序模块401,用于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筛选模块402,用于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
确定模块403,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的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
发送模块404,用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接收节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图4所示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图4所示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筛选模块402,包括:
基于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筛选与所述任务请求的关联度满足预设要求、与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所表征的优先级匹配并处于在线状态的多个目标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模块403,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
评估单元,用于采用链路评估模型对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综合评估值最高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信息交互装置,还用于:
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链路评估模型,以用于针对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对所述目标任务请求对应的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的目标链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还用于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的更新,包括以下步骤:
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
获取再次加密和签名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并将其发送至所述可信第三方,以使所述可信第三方对解密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聚合,生成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
将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以更新所述目标节点中的原始链路评估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包括:
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解密和上链存证;
将上链存证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
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为了筛选优先级较高的任务请求,首先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并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然后为了评估所述目标区块内最好的链路,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中的每个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最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所述目标接收节点;通过根据任务请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目标链路,将任务请求通过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节点,提高了传输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多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对应于图1中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500,如图5所示,该设备包括存储器501、处理器502及存储在该存储器501上并可在该处理器5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502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501和处理器502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502运行存储器50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会出现无效虚假的数据参与信息交互,还会由于物理攻击等因素导致信息无法正常传输或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
对应于图1中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会出现无效虚假的数据参与信息交互,还会由于物理攻击等因素导致信息无法正常传输或传输效率降低的问题。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为了筛选优先级较高的任务请求,首先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并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然后为了评估所述目标区块内最好的链路,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中的每个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最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所述目标接收节点;通过根据任务请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并筛选出目标链路,将任务请求通过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节点,提高了传输的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多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用到的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限制本申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
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的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
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接收节点;
所述对所述目标节点中的每个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
采用链路评估模型对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综合评估值最高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所述信息交互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链路评估模型,以用于针对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对所述目标任务请求对应的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的目标链路;
所述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的更新包括以下步骤:
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
获取再次加密和签名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并将其发送至所述可信第三方,以使所述可信第三方对解密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聚合,生成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
将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以更新所述目标节点的原始链路评估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包括:
基于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筛选与所述任务请求的关联度满足预设要求、与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所表征的优先级匹配并处于在线状态的多个目标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包括:
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以使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解密和上链存证;
将上链存证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
4.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排序模块,用于基于获取到的携带有优先级信息的多个任务请求,对多个所述任务请求排序,得到排序结果;
筛选模块,用于基于多个所述任务请求和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优先级信息,筛选满足预设要求的每个所述任务请求的多个目标节点;
确定模块,用于针对每个所述目标节点,对所述目标节点的链路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目标链路;
发送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排序结果,将多个所述任务请求依次通过对应的所述目标链路发送至目标接收节点;
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
评估单元,用于采用链路评估模型对所述目标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定综合评估值最高的链路作为目标链路;
所述信息交互装置还用于:
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链路评估模型,以用于针对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对所述目标任务请求对应的节点的每个链路的历史信息与实时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下次的目标任务请求的目标链路;所述对所述链路评估模型的更新包括以下步骤:将可信第三方中加密和签名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的可信环境;获取再次加密和签名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并将其发送至所述可信第三方,以使所述可信第三方对解密后的多个所述链路评估模型进行聚合,生成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将更新后的所述链路评估模型发送至多个所述目标节点,以更新所述目标节点的原始链路评估模型。
5.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1417329.9A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5499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7329.9A CN115499379B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17329.9A CN115499379B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9379A CN115499379A (zh) 2022-12-20
CN115499379B true CN115499379B (zh) 2023-03-24

Family

ID=85115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17329.9A Active CN115499379B (zh) 2022-11-14 2022-11-14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93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76592B (zh) * 2023-09-04 2024-03-01 广州佳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多银行链路人工智能网关处理方法、系统、介质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49385A1 (zh) * 2017-02-17 2018-08-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系统、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1522874A (zh) * 2020-03-20 2020-08-11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区块链共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29053A (zh) * 2021-04-26 2021-08-3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业务特征的5g网络虚拟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3393321A (zh) * 2021-07-11 2021-09-14 北京天仪百康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风控方法
CN114630214A (zh) * 2022-03-25 2022-06-14 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路由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49385A1 (zh) * 2017-02-17 2018-08-2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区块链系统、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1522874A (zh) * 2020-03-20 2020-08-11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区块链共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29053A (zh) * 2021-04-26 2021-08-31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电力业务特征的5g网络虚拟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3393321A (zh) * 2021-07-11 2021-09-14 北京天仪百康科贸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金融风控方法
CN114630214A (zh) * 2022-03-25 2022-06-14 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路由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9379A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ird et al. Hedera: A public hashgraph network & governing council
CN109493204B (zh) 基于区块链的业务记账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210741B (zh) 部分有序的区块链
CN105488665A (zh) 一种去中心化的交易方法
CN109740384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证方法和装置
CN111476572B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4365116A (zh) 来自私有区块链的更新的链外通知
CN112527912B (zh)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EP3763078B1 (en) Methods of electing leader nodes in a blockchain network using a role-based consensus protocol
CN109981690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防篡改定时数据保密传输方法
CN110505067A (zh) 区块链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1057392B2 (en) Data security method utilizing mesh network dynamic scoring
CN115499379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405187A (zh)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节点入侵态势感知方法
US1097018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verifying processing results and/or taking corrective actions in response to a detected invalid result
Abubaker et al. Trustful data trading through monetizing IoT data using BlockChain based review system
CN112822267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Ilias et al. Machine learning for all: A more robust federated learning framework
CN112184220A (zh) 安全多方计算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ang et al. A fair and privacy-preserving image trading system based on blockchain and group signature
CN111865595A (zh) 一种区块链的共识方法及装置
CN115865426B (zh) 隐私求交方法和装置
KR20210109767A (ko) 블록 체인 모니터링 기반 자산 탈취 방지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Chenli et al. Fairtrade: Efficient atomic exchange-based fair exchange protocol for digital data trading
CN110889793A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彩票发行方法及区块链节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