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9326A - 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9326A
CN115499326A CN202210884616.4A CN202210884616A CN115499326A CN 115499326 A CN115499326 A CN 115499326A CN 202210884616 A CN202210884616 A CN 202210884616A CN 115499326 A CN115499326 A CN 115499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management module
module
network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846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继高
王炫中
王茜
张亚南
欧清海
高金钊
孔祥余
李竹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dian Feihua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dian Feihua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dian Feihua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dian Feihua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846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93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9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93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22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06Configuration setting for initial configuration or provisioning, e.g. plug-and-p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01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accessing one among a plurality of replicated servers
    • H04L67/1004Server selection for load balanc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通过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对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接口控制指令的适配;资源归一化管理模块对预设类型SDN设备提供归一化资源模型及对SDN设备信息到归一化资源模型的映射;配置管理模块对物理网络进行基本配置,基本配置包括静态信息的配置、导入和修改;业务编排管理模块进行端到端跨域数据业务的开通,业务路径的手动配置和自动规划,业务的调整,及业务拓扑信息的获取和自动更新;数据库访问模块提供归一化资源模型对应的数据库表,还用于提供数据的归一化存储;北向接口模块通过北向接口和系统前端进行交互。本发明降低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提升互联网整合能力,提高网站用户黏性。

Description

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云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云网协同领域的不断成熟,云网协同逐渐由简单互联向“云+网+业务”趋势过渡。“云+网+业务”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方向,向上与具体的企业应用相融合,使得云网协同产品带有更明显的行业特点和用户需求;向下与ICT服务融合,使得云网协同产品与基础服务能力结合更紧密,最终实现计算资源合理分配,服务资源动态调整,以及更加契合行业特性和用户需求的定制化云计算业务。
当前,异构云平台之间亟需将标准化的内容集中在管理接口,涉及到的开源组织和标准化组织很多,难度很大。现阶段还没有完成虚拟化架构对当前架构标准影响的分析,不同厂商之间的兼容适配存在问题,导致整体的资源管理效率低,开放接口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如何降低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进行互联网能力整合,提升互联网网站用户黏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解决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高,互联网整合能力差,网站用户黏性低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包括:
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用于对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接口控制指令的适配;
资源归一化管理模块,用于对预设类型SDN设备提供归一化资源模型,及提供对SDN设备信息到归一化资源模型的映射;
配置管理模块,用于对物理网络进行基本配置,所述基本配置包括静态信息的配置、导入和修改;
业务编排管理模块,用于进行端到端跨域数据业务的开通,业务路径的手动配置和自动规划,业务的调整,及业务拓扑信息的获取和自动更新;
数据库访问模块,用于提供所述归一化资源模型对应的数据库表,还用于提供数据的归一化存储;
北向接口模块,用于通过北向接口和系统前端进行交互。
作为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优选方案,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中,预设类型SDN控制器包括SR控制器和OpenFlow控制器;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通过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底层设备信息的同步。
作为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优选方案,还包括故障管理模块,所述故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从SDN控制器上采集到的告警信息,通过所述告警信息对链路故障进行业务路径的切换。
作为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优选方案,还包括性能管理模块,所述性能管理模块用于对承载业务的节点和链路进行性能采集;通过采集的性能数据分析是否存在性能劣化情况;
所述性能管理模块还用于对受到影响的业务进行分流和调度,实现负载均衡及网络性能优化。
作为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优选方案,还包括前端呈现模块,所述前端呈现模块用于网络拓扑展示、业务拓扑展示、告警信息管理、业务信息统计及性能结果呈现。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调用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对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接口控制指令的适配;
调用资源归一化管理模块,对预设类型SDN设备提供归一化资源模型,及提供对SDN设备信息到归一化资源模型的映射;
调用配置管理模块,对物理网络进行基本配置,所述基本配置包括静态信息的配置、导入和修改;
调用业务编排管理模块进行端到端跨域数据业务的开通,业务路径的手动配置和自动规划,业务的调整,及业务拓扑信息的获取和自动更新;
调用数据库访问模块,提供所述归一化资源模型对应的数据库表,调用数据库访问模块提供数据的归一化存储;
调用北向接口模块,用于北向接口和系统前端进行交互。
作为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优选方案,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中,预设类型SDN控制器包括SR控制器和OpenFlow控制器;
调用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通过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底层设备信息的同步。
作为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优选方案,还包括,调用故障管理模块,通过所述故障管理模块用收集从SDN控制器上采集到的告警信息,通过所述告警信息对链路故障进行业务路径的切换。
作为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优选方案,还包括,调用性能管理模块,通过所述性能管理模块对承载业务的节点和链路进行性能采集;通过采集的性能数据分析是否存在性能劣化情况;
调用性能管理模块,对受到影响的业务进行分流和调度,实现负载均衡及网络性能优化。
作为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优选方案,还包括,调用前端呈现模块,通过所述前端呈现模块进行网络拓扑展示、业务拓扑展示、告警信息管理、业务信息统计及性能结果呈现。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可提升云网资源管理效率,实现异构云平台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资源使用标准以及技术标准等,云服务资源和网络资源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采用统一的平台进行分配、调度和管理,避免不同厂商之间的兼容适配问题,提升整体的资源管理效率;
本发明可提升业务需求响应效率:采用统一的云网协同,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实现云服务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可视化编排,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自动化、智能化的为业务系统配置网络资源,满足业务系统对于网络资源的动态化需求,提高业务需求的响应效率;
本发明为公司降本增效:统一云网协同平台可以对不同的云服务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全景的监控,根据业务负载的变化,智能化的平衡云服务资源和云网络资源,实现云服务资源的动态调整和云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整,提高云服务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本公开实施例中: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即软件定义网络,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SRv6:Segment Routing IPv6,基于IPv6转发平面的段路由,是新一代IP承载协议。其采用现有的IPv6转发技术,通过灵活的IPv6扩展头,实现网络可编程。SRv6简化了网络协议类型,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编程性,可满足更多新业务的多样化需求,提供高可靠性,在云业务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OpenFlow: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属于数据链路层,能够控制网上交换器或路由器的转发平面(forwarding plane),借此改变网络数据包所走的网络路径。
SR:基于协议简化统一的一种源路由技术,其做法是在数据分组报头中插入带顺序的分段(segment)列表,以指示接收到这些数据分组的节点处理和转发这些数据分组。
现阶段,不论是对于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云服务商,云网协同服务不仅仅是一种云服务类型,更是一种面向企业客户的统一平台和业务入口,将企业的网络能力和产品技术能力相结合,更好的支撑云计算基础业务,如企业上云、云间互联等。云网协同能力的优劣,决定了服务商面向企业客户的服务能力,影响着服务商关于云业务的生态布局能力和商业模式。
当前,单纯的公有云或私有云已经不能满足现有业务需求,企业需要多种云环境并存来适应新的业务发展,云计算将进入到多云混合时代,而事实上云服务厂商从底层技术上来说并无太大差异,所以无论是在技术上,服务上还是产品模式上,各个云服务商都在寻求做成差异化云产品的手段,在这种背景下,云网之间的高效协同将成为体现产品差异化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
当前,异构云平台之间亟需将标准化的内容集中在管理接口,涉及到的开源组织和标准化组织很多,难度很大。现阶段还没有完成虚拟化架构对当前架构标准影响的分析,不同厂商之间的兼容适配存在问题,导致整体的资源管理效率低,开放接口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云网资源一体化协同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实施例的一个开发架构如下:
网络设备层,配置有指定厂商的SDN物理设备;
厂商SDN控制器层,配置有指定厂商的SDN控制器,通过所述SDN控制器对所述SDN物理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
网络管理层,配置有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组件,一体化协同组件包括业务编排处理组件、资源归一化管理组件和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组件;
高层应用层,配置有云平台,网络管理层向所述云平台提供系统北向接口,所述云平台通过系统北向接口实现云网协同业务的统一编排管理。
其中,网络设备层指定厂商的所述SDN物理设备包括SRv6路由器和支持OpenFlow的SDN路由器/交换机。厂商SDN控制器层中,指定厂商的所述SDN控制器包括iMaster NCE-IP控制器和OpenDayLight开源控制器。
参见图1,基于上述开发架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包括:
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1,用于对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接口控制指令的适配;
资源归一化管理模块2,用于对预设类型SDN设备提供归一化资源模型,及提供对SDN设备信息到归一化资源模型的映射;
配置管理模块3,用于对物理网络进行基本配置,所述基本配置包括静态信息的配置、导入和修改;
业务编排管理模块4,用于进行端到端跨域数据业务的开通,业务路径的手动配置和自动规划,业务的调整,及业务拓扑信息的获取和自动更新;
数据库访问模块5,用于提供所述归一化资源模型对应的数据库表,还用于提供数据的归一化存储;
北向接口模块6,用于通过北向接口和系统前端进行交互。
在本实施例,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1中,预设类型SDN控制器包括SR控制器和OpenFlow控制器;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通过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底层设备信息的同步。
具体的,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1可以支持SR技术下的SR控制器及OpenFlow技术下的OpenFlow控制器。针对不同类型的SDN控制器,进行接口控制指令的适配;进而可以通过SDN控制器同步底层设备信息。
其中,端到端流程是从客户需求端出发,到满足客户需求端去,提供端到端服务,端到端的输入端是市场,输出端也是市场。业务拓扑展现的是业务系统与网络通讯设备、数据库、服务器等的树状关系图,当应用业务结构图的节点出现告警时要报告业务故障,节点告警作为业务故障的定位依据,方便运维人员迅速处理故障。
在本实施例,网络一体化协作资源模型库构建需求,结合外网业务承载网、数据中心局域网和公共服务云的情况,设计端到端的协作模型,构建可调控的一体化协作资源模型库。一体化业务部署开通及检修调整需求,结合业务开通及检修各类场景,在资源模型库的基础上,设计业务与网络及云平台资源映射模型,通过实例化资源模型,部署于网络与云上,实现业务自动化开通、检修调整。
其中,基于多域一体化协作资源模型库,建立从网络控制、云调度器抽取相关资源运行质量数据,设计质量关联规则,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提供智能分析诊断,精准定位故障,基于软件预设脚本,实现不少于5种场景的网络智能恢复。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故障管理模块7,所述故障管理模块7用于收集从SDN控制器上采集到的告警信息,通过所述告警信息对链路故障进行业务路径的切换。
具体的,故障管理模块7可以收集从设备SDN控制器上采集到的告警信息,通过对告警信息进行分析确定故障类型,比如链路故障,对于链路故障可以进行业务路径的切换,使链路保持通畅;而对于其他故障可以进行必要的故障恢复。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性能管理模块8,所述性能管理模块8用于对承载业务的节点和链路进行性能采集;通过采集的性能数据分析是否存在性能劣化情况;所述性能管理模块8还用于对受到影响的业务进行分流和调度,实现负载均衡及网络性能优化。此外,还包括前端呈现模块9,所述前端呈现模块9用于网络拓扑展示、业务拓扑展示、告警信息管理、业务信息统计及性能结果呈现。
本实施例中,配置管理模块3中,对物理网络的基本配置包括物理节点、端口、终端、节点间连接关系等静态信息的配置、导入、和修改等。
本实施例中,北向接口模块6中,SDN网管系统提供北向的RESTful接口;通过RESTful北向接口和系统前端进行交互;同时,还通过RESTful北向接口供其他应用系统进行网络业务的开通、查询和控制。
其中,RESTful接口是一种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风格和开发方式,基于HTTP,可以使用XML格式定义或JSON格式定义。RESTful适用于移动互联网厂商作为业务接口的场景,实现第三方OTT调用移动网络资源的功能,动作类型为新增、变更、删除所调用资源。
综上所述,本公开通过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对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接口控制指令的适配;资源归一化管理模块对预设类型SDN设备提供归一化资源模型,及提供对SDN设备信息到归一化资源模型的映射;配置管理模块对物理网络进行基本配置,所述基本配置包括静态信息的配置、导入和修改;业务编排管理模块进行端到端跨域数据业务的开通,业务路径的手动配置和自动规划,业务的调整,及业务拓扑信息的获取和自动更新;数据库访问模块提供所述归一化资源模型对应的数据库表,还用于提供数据的归一化存储;北向接口模块通过北向接口和系统前端进行交互。本公开可以实现异构云平台和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资源使用标准以及技术标准等等,云服务资源和网络资源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采用统一的平台进行分配、调度和管理,避免不同厂商之间的兼容适配问题,提升整体的资源管理效率。本公开可以提升业务需求响应效率:采用统一的云网协同平台,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实现云服务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可视化编排,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自动化、智能化的为业务系统配置网络资源,满足业务系统对于网络资源的动态化需求,提高业务需求的响应效率;本公开可以为公司降本增效:统一云网协同平台可以对不同的云服务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全景的监控,根据业务负载的变化,智能化的平衡云服务资源和云网络资源,实现云服务资源的动态调整和云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整,提高云服务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云网协同平台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管理平台,将有效支撑能源互联网建设。
参见图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系统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调用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对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接口控制指令的适配;
S2、调用资源归一化管理模块,对预设类型SDN设备提供归一化资源模型,及提供对SDN设备信息到归一化资源模型的映射;
S3、调用配置管理模块,对物理网络进行基本配置,所述基本配置包括静态信息的配置、导入和修改;
S4、调用业务编排管理模块进行端到端跨域数据业务的开通,业务路径的手动配置和自动规划,业务的调整,及业务拓扑信息的获取和自动更新;
S5、调用数据库访问模块,提供所述归一化资源模型对应的数据库表,调用数据库访问模块提供数据的归一化存储;
S6、调用北向接口模块,用于北向接口和系统前端进行交互。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中,预设类型SDN控制器包括SR控制器和OpenFlow控制器;
调用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通过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底层设备信息的同步。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S7、调用故障管理模块,通过所述故障管理模块用收集从SDN控制器上采集到的告警信息,通过所述告警信息对链路故障进行业务路径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S8、调用性能管理模块,通过所述性能管理模块对承载业务的节点和链路进行性能采集;通过采集的性能数据分析是否存在性能劣化情况;
调用性能管理模块,对受到影响的业务进行分流和调度,实现负载均衡及网络性能优化。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S9、调用前端呈现模块,通过所述前端呈现模块进行网络拓扑展示、业务拓扑展示、告警信息管理、业务信息统计及性能结果呈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由单个设备执行,例如一台计算机或服务器等。本实施例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分布式场景下,由多台设备相互配合来完成。在这种分布式场景的情况下,这多台设备中的一台设备可以只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步骤,这多台设备相互之间会进行交互以完成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更为具体的电子设备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和总线1050。其中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通过总线1050实现彼此之间在设备内部的通信连接。
处理器1010可以采用通用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方式实现,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存储器1020可以采用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等形式实现。存储器1020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相关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1020中,并由处理器1010来调用执行。
输入/输出接口1030用于连接输入/输出模块,以实现信息输入及输出。输入输出/模块可以作为组件配置在设备中(图中未示出),也可以外接于设备以提供相应功能。其中输入设备可以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麦克风、各类传感器等,输出设备可以包括显示器、扬声器、振动器、指示灯等。
通信接口1040用于连接通信模块(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本设备与其他设备的通信交互。其中通信模块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USB、网线等)实现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例如移动网络、WIFI、蓝牙等)实现通信。
总线1050包括一通路,在设备的各个组件(例如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和通信接口1040)之间传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设备仅示出了处理器1010、存储器1020、输入/输出接口1030、通信接口1040以及总线1050,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其他组件。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中也可以仅包含实现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案所必需的组件,而不必包含图中所示的全部组件。
上述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与上述任意实施例方法相对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上述实施例的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指令用于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并且具有相应的方法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公开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公开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用于对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接口控制指令的适配;
资源归一化管理模块,用于对预设类型SDN设备提供归一化资源模型,及提供对SDN设备信息到归一化资源模型的映射;
配置管理模块,用于对物理网络进行基本配置,所述基本配置包括静态信息的配置、导入和修改;
业务编排管理模块,用于进行端到端跨域数据业务的开通,业务路径的手动配置和自动规划,业务的调整,及业务拓扑信息的获取和自动更新;
数据库访问模块,用于提供所述归一化资源模型对应的数据库表,还用于提供数据的归一化存储;
北向接口模块,用于通过北向接口和系统前端进行交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中,预设类型SDN控制器包括SR控制器和OpenFlow控制器;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通过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底层设备信息的同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故障管理模块,所述故障管理模块用于收集从SDN控制器上采集到的告警信息,通过所述告警信息对链路故障进行业务路径的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性能管理模块,所述性能管理模块用于对承载业务的节点和链路进行性能采集;通过采集的性能数据分析是否存在性能劣化情况;
所述性能管理模块还用于对受到影响的业务进行分流和调度,实现负载均衡及网络性能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端呈现模块,所述前端呈现模块用于网络拓扑展示、业务拓扑展示、告警信息管理、业务信息统计及性能结果呈现。
6.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调用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对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接口控制指令的适配;
调用资源归一化管理模块,对预设类型SDN设备提供归一化资源模型,及提供对SDN设备信息到归一化资源模型的映射;
调用配置管理模块,对物理网络进行基本配置,所述基本配置包括静态信息的配置、导入和修改;
调用业务编排管理模块进行端到端跨域数据业务的开通,业务路径的手动配置和自动规划,业务的调整,及业务拓扑信息的获取和自动更新;
调用数据库访问模块,提供所述归一化资源模型对应的数据库表,调用数据库访问模块提供数据的归一化存储;
调用北向接口模块,用于北向接口和系统前端进行交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中,预设类型SDN控制器包括SR控制器和OpenFlow控制器;
调用所述底层控制器接口适配模块,通过预设类型SDN控制器进行底层设备信息的同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用故障管理模块,通过所述故障管理模块用收集从SDN控制器上采集到的告警信息,通过所述告警信息对链路故障进行业务路径的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用性能管理模块,通过所述性能管理模块对承载业务的节点和链路进行性能采集;通过采集的性能数据分析是否存在性能劣化情况;
调用性能管理模块,对受到影响的业务进行分流和调度,实现负载均衡及网络性能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用前端呈现模块,通过所述前端呈现模块进行网络拓扑展示、业务拓扑展示、告警信息管理、业务信息统计及性能结果呈现。
CN202210884616.4A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54993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4616.4A CN115499326A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84616.4A CN115499326A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9326A true CN115499326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7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84616.4A Pending CN115499326A (zh) 2022-07-25 2022-07-25 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9326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459A (zh) * 2018-09-27 2019-0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业务处理方法
CN109257222A (zh) * 2018-09-27 2019-0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网络架构
CN113923785A (zh) * 2021-10-20 2022-01-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云网协同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090230A (zh) * 2021-10-11 2022-02-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海量异构资源的物联网北向中间件服务治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459A (zh) * 2018-09-27 2019-01-0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业务处理方法
CN109257222A (zh) * 2018-09-27 2019-01-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城域网网络架构
CN114090230A (zh) * 2021-10-11 2022-02-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面向海量异构资源的物联网北向中间件服务治理方法
CN113923785A (zh) * 2021-10-20 2022-01-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云网协同的网络管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7519B1 (en) Service overlay model for a co-location facility
US10825212B2 (en)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systems including dynamic context selection for cloud-based networks
CN110213369B (zh) 一种服务功能链自动编排系统及其编排方法
US10892937B1 (en) Inter-metro service chaining
US20190296998A1 (en) Data driven orchestrated network using a light weight distributed sdn controller
Silva et al. Necos project: Towards lightweight slicing of cloud federated infrastructures
CN108259216A (zh) 网络服务应用和客户意识的虚拟化网络功能放置
JPWO2018181826A1 (ja) レコメンドシステムと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
Alshnta et al. SDN in the home: A survey of home network solutions using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N106953945A (zh) 基于sdn实现的域名智能解析方法及装置、服务器
Alhuseini et al. 5G service value chain and network slicing framework using ecosystem modeling, agile delivery, and user-story automation
CN115499326A (zh) 一种外网业务承载网一体化协同系统及方法
Belter et al. The GEYSERS optical testbed: A platform for the integration, valid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cloud-based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EP3704894B1 (en) A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allocating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5499284A (zh) 云网资源一体化协同管理系统及方法
Khedkar et al. SDN enabled cloud, IoT and DCN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Nakimuli et al. Reducing service creation time leveraging on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CN105306255A (zh) 电信网管中大数据量多个拓扑图实例系统及管理方法
Arora Cloud Native Network Slice Orchestration in 5G and Beyond
Martínez et al.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compute and network resource abstraction and allocation mechanisms within an NFV infrastructure
Lete et al. White Paper: OAV Architectures
Filiposka et al. Transforming silos to next-generation services
Lai et al. Software-defined cellular networking: a practical path towards 5G
Bruschi et al. Virtualization of set-top-box devices in next generation sdn-nfv networks: the input project perspective
Du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SDN in Range Command and Control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