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7340A -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7340A
CN115497340A CN202211099241.7A CN202211099241A CN115497340A CN 115497340 A CN115497340 A CN 115497340A CN 202211099241 A CN202211099241 A CN 202211099241A CN 115497340 A CN115497340 A CN 115497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holographic
ship
traffic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924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楼启明
蒋玮
孔庄
高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terwa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924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7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7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7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3/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marine cr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包括:沿航道起止点、航道支汊口两侧设置的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在航道沿程两侧设置的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在航道沿程水情特征段单侧设置的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在跨航道桥梁等构筑物区域两侧设置的面向构筑物的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与所述各单元连接、接收并对所有感知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航道监管中心,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息并按需向行业监管和公众服务提供合规数据,辅助航道交通管理相关工作。还公开了运用所述系统的方法,以数字孪生的形式,呈现内河航道交通流和各种交通事件,实施全天候监测、全过程跟踪和预警,取代传统人工观测视频,实时性高,漏报率低,助力构建智慧航道。

Description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河航道安全设施技术领域,涉及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及采用该全息感知系统监管内河航道交通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河航道交通状态监管主要依靠AIS(船舶身份识别系统)和视频监控进行监测,受船舶AIS故障,AIS套牌,AIS人为关机等因素影响,无法完全依靠AIS系统准确及时掌握内河航道船舶通行状态。由于内河船舶吨位小,按标准都安装B级AIS船台,受AIS标准规定的报告速率限制,内河船舶航行速度2-14节时,标准报告周期为30秒,受城市高耸建筑物信号遮挡影响,实际报告信号会偶尔丢失,使得在AIS监管系统中经常发生叠船,船舶上陆等情况,对内河船舶事故预警判断造成影响。内河航道狭长,容易受潮汐和航道地形影响,在航道弯段处水情复杂,船舶过弯撞击岸线事故时有发生,夜晚受光照影响传统视频监控难以发现潜在隐患,船舶离岸距离过近,受AIS报告周期影响难以预警事故,现有内河航道桥区主动防撞预警范围一般不超过1公里,受航道往来船舶影响,超高船舶无法掉头或停靠,容易引起堵航或船舶刮擦撞击事件,对航道交通管理造成困难。
现有视频采集的画面直观,能够帮助航道监管机构直观了解航道运行的情况,但是视频监测无法全面精准的掌握航道要素的相互位置关系,无法对船舶实时测速、实时测高,无法测量船舶间的准确距离,无法识别夜间漂浮物,无法识别夜间落水事件等信息,因此单靠 AIS和视频监控,无法有效、及时掌握航道交通状况,也无法全程跟踪和监管各类船舶潜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危险品船舶在航道过弯过桥区时的航行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方法和系统,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点云识别技术和实时三维建模技术,自动感知航道各类要素的运行状态和各类水上交通事件,以立体形式,呈现内河航道交通流和交通事件,对船舶航道逆行、船舶异常交汇、船舶异常并行、船舶异常追越、船舶超速、船舶违停、船舶偏航、船舶轨迹异常、船舶超高、船舶超载、船舶漏水、人员落水、水面碍航漂浮物、航标异常、岸线垮塌、桥梁撞击等水上事件实施全天候监测、对航道运行的船舶、水面动物、落水人员、水面漂浮垃圾实施全过程跟踪和预警,取代传统人工观测视频,具有实时性高、漏报率低、全天候智能化监测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包括沿航道起止点,航道支汊口两侧设置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在航道沿程两侧设置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在航道沿程水情特征段单侧设置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在跨航道桥梁等构筑物区域两侧设置面向构筑物的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所有感知数据在外场设施前端进行处理后,通过通信专网发送至航道监管中心,数据中心完成多源数据分析计算,以三维可视化方式呈现在航道监管系统中,按需向行业监管和公众服务提供合规数据,辅助航道交通管理等工作。
优选的是,所述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安装在航道起点,航道终点和航道支汊口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在航道起点,航道终点和航道支汊口的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配置三维激光雷达,高清AI视觉摄像机,AIS接收机,RFID接收机,黑光AI视觉摄像机,远距离激光照明器及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内置图像识别模块、点云识别模块、多目标扫描模块、目标跟踪算法模块、点云结构化模块、AIS跟踪算法模块,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模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安装在航道两侧以固定间隔安装,各单元通过级联实现航道交通要素监测无缝衔接,实现航道要素监测的全覆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在航道两侧的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配置三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AI视觉摄像机、黑光视觉摄像机及航道要素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航道要素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内置图像识别模块、点云识别模块、多目标扫描模块、目标跟踪算法模块、点云结构化模块、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模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安装在水情显著变化的特征航道段,实现航道上下游、船闸区、感潮航道、航道弯段、桥区航道等重要水情监测点全覆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在水情显著变化的特征航段的航道水情感知单元配置水位仪、流速仪、流量计、流向仪及前端数据处理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两侧多点多角度安装,各单元通过级联实现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监测无缝衔接,实现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监测的全覆盖。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两侧的全息构筑物/ 建筑物感知单元配备三维激光雷达,高清AI视觉摄像机及构筑物/建筑物前端数据处理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航道构筑物/建筑物前端数据处理器内置图像识别模块、点云识别模块、点云结构化模块、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模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数据中心包括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存储服务器、显示大屏,航道交通监测全息感知数据通过通信网汇聚至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与算力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平台服务器、显示大屏实现数据交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航道监管中心还配备工作站,所述工作站与核心交换机实现数据交互,实现监管人员对系统设备的联动管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航道监管中心还配备对外公共服务交换机,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数据根据数据公开规则,通过对外公共服务交换机和公众服务平台向公众提供航道运行数据服务。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该方法包括:
在航道起点、航道终点、航道支汊口处安装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当船舶进入航道时,全息感知系统识别出船舶身份和船型;
在航道两侧安装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结合三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I视觉摄像头,利用点云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结合自动匹配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识别结果,对航道上运行的船舶,水面动物,落水人员,漂浮垃圾等多种动态目标进行扫描跟踪,对航道两侧水上护岸结构等静态目标进行扫测,全过程监测航道上各类目标,对目标进行超视距精准测量、实时跟踪和多要素记录;
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两侧安装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对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外形结构尺寸、通航尺寸、附着助航标志进行静态扫测,全天候全过程监测,在航道水情变化较为突出的特征区域安装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对航道水位、流速、流向、流量进行全天候观测和记录;
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在航道起点、终点、支汊口安装,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在航道两侧按固定间隔距离安装,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两侧安装,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在航道水情变化较为突出的特征区域安装,通过级联实现航道交通监测无缝衔接,实现航道全域交通要素全天候监测覆盖,超视距监测船舶航道逆行、船舶异常交汇、船舶异常并行、船舶异常追越、船舶超速、船舶违停、船舶偏航、船舶轨迹异常、船舶超高、船舶超载、船舶漏水、人员落水、水面碍航漂浮物、灯浮异常、岸线垮塌、桥梁撞击等各类交通状况,通过通信专网将各类监测结果上传至航道监管中心,通过系统设备联动管控推送至相关监管人员,同时将合规数据推送至社会公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实现内河航道交通立体智能监管,在航道各进出口设置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可准确掌握进出航道的船舶流量,可智能分类航道上船舶运行类别,智能判断伪装身份和身份不明的船舶,信息移交至相关执法部门;在航道全程布设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可全面实时航道上运行船舶的各类情况进行超视距智能预警和通报,对危险品船舶等重点监管船舶进行全程精准跟踪,对船舶危险行为,违规行为进行智能预警和通报。减少视频人工监看,进一步减轻人力负担,提高内河航道运营工作效率,保障航道运行安全;
在设备覆盖的航道范围内,实现“数字孪生”级交通流感知,实现内河航道的智能立体展示,使航道监管部门对航道上的重点航段,重点船舶,航道交通流,水上交通事件状态一览无余;
通过内河航道交通状态智能监管单元组网,实现内河航道全过程交通状态监测覆盖,不受光照、天气等环境影响,全天候,全时域实现从平面监测,断面监测到全程监测的“数字孪生”级交通感知;
基于三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I视频摄像,AIS接收器,RFID接收器,水文监测等多源数据融合的多目标识别和多目标跟踪技术,实现超视距预警预报,精确感知航道交通事件,提供船舶驾驶员更加丰富精准的助航信息,解决现状内河航道交通事件监测误报、漏报、多报等严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图1所示实施例的系统安装方式及监测内河航道交通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为了克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在现有技术存在的监测盲区,无法准确、及时了解航道上的交通状况,无法精确跟踪和监管水上重点船舶的航行状态,监控船舶超速,船舶超高,船舶超载,船舶违规交汇,船舶违规追越,航道拥堵等水上交通事件,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及方法,通过基于三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I视频摄像、 AIS接收器、RFID接收器、水文监测等多源数据融合的多目标识别和多目标跟踪技术,实现超视距预警预报,精确感知航道交通事件,提供船舶驾驶员更加丰富精准的助航信息,取代传统人工观测视频,具有实时性高、漏报率低、全天候自动检测的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包括沿航道起止点,航道支汊口03两侧设置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05,在航道沿程两侧设置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06,在航道沿程水情特征段单侧设置航道水情感知单元07,在跨航道桥梁04等构筑物区域两侧设置面向构筑物的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08,所有感知数据在前端处理后,通过通信专网发送至航道监管中心,数据中心完成多源数据分析计算,以三维可视化方式呈现在航道监管系统中,按需向行业监管和公众服务提供相关航道运行数据,辅助航道交通管理和船舶航行工作。
本实施例的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在航道起点01、航道终点02、航道支汊口03 处各安装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05、感知单元由三维激光雷达、高清AI视觉摄像机、AIS 接收机、RFID接收机、黑光AI视觉摄像机、远距离激光照明器及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前端数据处理器内置图像识别模块、点云识别模块、多目标扫描模块、目标跟踪算法模块、点云结构化模块、AIS跟踪算法模块、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模块。为保证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率,在航道起点01、航道终点02、航道支汊口03约500米范围内,沿河道岸线每隔300米在航道两侧对射安装4套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05,安装可采用立杆,临河建筑物附着等方式安装,安装高度在8米至20米。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05可实现无AIS 信息下的船名、船型、吃水、净高、航向、航速等信息的主动识别。
本实施例的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在航道两侧安装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06,感知单元由三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AI视觉摄像机、黑光视觉摄像机及航道要素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前端数据处理器内置图像识别模块、点云识别模块、多目标扫描模块、目标跟踪算法模块、点云结构化模块、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模块。为保证航道要素感知全覆盖,在航道两侧每间隔500米按对射或交叉方式安装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06,在航道交通流较为复杂的区域可加密布设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06,按间隔200米交叉方式安装,安装采用立杆,临河建筑物附着等方式安装,安装高度在8米至100米。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06可实现船型、吃水、净高、航向、航速、船舶间距离、船舶离岸距离、人员落水点、水上漂浮物面积、漂浮速度、漂浮方向、桥区净高、航标位置等信息的主动识别。
本实施例的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在航道水情变化较为突出的特征区安装航道水情感知单元07,航道水情感知单元07配备水位仪、流速仪、流量计、流向仪及前端数据处理器,在航道上游、航道下游、航道弯道按浮标形式各安装3套水情监测单元。航道水情感知单元07可实现水位、流速、流向、流量等信息的主动识别。
本实施例的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区域两侧安装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08,感知单元由三维激光雷达、高清AI视觉摄像机及构筑物/建筑物前端数据处理器;前端数据处理器内置图像识别模块、点云识别模块、点云结构化模块、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模块。为保证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数据精度,在构筑物/建筑物200米范围内各安装两套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08,安装采用立杆,临河建筑物附着等方式安装,安装高度在10米。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08可实现通航净高,通航空间冗余等信息的主动识别。
本实施例的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在航道沿线铺设IPv6地面光纤,将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05、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06、航道水情感知单元07、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08接入航道监管中心的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同时,各感知单元数据也通过5G信号专网同步接入航道监管中心的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中,实现双路通信,保障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各感知单元通过级联实现航道交通监测无缝衔接,实现航道全域交通要素全天候监测覆盖。
本实施例所述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及采用该全息感知系统监测内河航道交通状态的方法,可以监测前文所述各种水上交通事件。
交通流、交通事件群体智能算法系统。通过静态保持、目标聚类、全体拥堵决策等群体智能算法,实现对交通流和交通事件的精准感知。单目标行为分析:通过静态保持算法,解决雷达停止目标丢失的问题;目标聚类分析:通过群体拥堵决策分析模型,对消散与拥堵目标进行聚类分析,实现目标群体智能分析。
多源复杂环境下动态坐标匹配技术,三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多路多源传感器设备,在复杂环境下,感知到的动态目标与属性数据,在同一坐标系下实现匹配融合。
复杂环境下的抗噪技术。在水上环境下,三维激光,毫米波及可见光的目标感知存在一定的干扰,如大雨对船舶表面激光反射率的干扰,多船并行下的回波干扰,在可见光下存在的反光干扰,通过感知设备滤波技术以及对当前目标过滤算法,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监测目标抗噪。
多路多源目标级联技术。通过多部感知设备级联安装,实现运动目标传递。感知层面,实现单一ID的运动目标的全程跟踪。
在具体实施中,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数据通过通信网络接入航道监管中心的核心交换机,数据通过算力服务器,进一步提升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数据利用水平,在船舶航迹、航向、航速、船舶间安全距离、船舶吃水、船舶净高等多源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对船舶超速、船舶超高、船舶超载、船舶违规交汇、船舶违规追越、航道拥堵、对水上动物、水上落水、水上漂浮物、水上航标、违规停靠进行超视距智能预警和通报,对危险品船舶等重点监管船舶进行全程精准跟踪,对船舶危险行为、违规行为进行智能预警和通报。分析数据通过大屏实现数据的全景展示,同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合规性助航信息。
上述相关说明以及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内容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相关说明以及对实施例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航道起止点、航道支汊口两侧设置的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在航道沿程两侧设置的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在航道沿程水情特征段单侧设置的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在跨航道桥梁等构筑物区域两侧设置的面向构筑物的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
与所述各单元连接、接收并对所有感知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
航道监管中心,接收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息并按需向行业监管和公众服务提供合规数据,辅助航道交通管理相关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安装在航道的起点、终点、航道支汊口处;和/或,
所述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安装在航道两侧;和/或,
所述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安装在有水情显著变化的特征航段;和/或,
所述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安装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两侧;和/或,
所述数据中心安装在航道监管中心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航道起点、终点、航道支汊口处的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包括三维激光雷达、高清AI视觉摄像机、AIS接收机、RFID接收机、黑光AI视觉摄像机、远距离激光照明器及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内置图像识别模块、点云识别模块、多目标扫描模块、目标跟踪算法模块、云结构化模块、AIS跟踪算法模块及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模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在航道两侧以固定间隔安装,各单元通过级联实现航道交通要素监测无缝衔接,实现航道要素监测的全覆盖。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航道两侧的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包括三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高清AI视觉摄像机、黑光视觉摄像机及航道要素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航道要素识别前端数据处理器内置图像识别模块、点云识别模块、多目标扫描模块、目标跟踪算法模块、点云结构化模块及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模块。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在水情显著变化的特征航道段,实现重要水情监测点全覆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要水情监测点包括航道上下游、船闸区、感潮航道、航道弯段、桥区航道。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水情显著变化的特征航道段的航道水情感知单元配备水位仪、流速仪、流量计、流向仪及前端数据处理器。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两侧多点多角度安装,各单元通过级联实现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监测无缝衔接,实现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监测的全覆盖。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两侧的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配备三维激光雷达、高清AI视觉摄像机及构筑物/建筑物前端数据处理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前端数据处理器内置图像识别模块、点云识别模块、点云结构化模块及多源数据融合算法模块。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包括核心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存储服务器、显示大屏,航道交通监测全息感知数据通过通信网汇聚至核心交换机,核心交换机与算力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平台服务器、显示大屏实现数据交换。
1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航道监管中心还配备工作站,工作站与核心交换机实现数据交互,实现监管人员对系统设备的联动管控。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航道监管中心还配备对外公共服务交换机,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数据根据数据公开规则,通过对外公共服务交换机和公众服务平台向公众提供航道运行数据服务。
17.运用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对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航道起点、航道终点、航道支汊口处安装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当船舶进入航道时,全息感知系统识别出船舶身份和船型;
在航道两侧安装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结合三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AI视觉摄像头,利用点云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结合自动匹配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识别结果,对航道上运行的船舶,水面动物,落水人员,漂浮垃圾等多种动态目标进行扫描跟踪,对航道两侧水上护岸结构等静态目标进行扫测,全过程监测航道上各类目标,对目标进行超视距精准测量、实时跟踪和多要素记录;
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两侧安装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对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外形结构尺寸、通航尺寸、附着助航标志进行静态扫测,全天候全过程监测;
在航道水情变化突出的特征区域安装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对航道水位、流速、流向、流量进行全天候观测和记录;
所述船舶身份和船型识别单元在航道起点、终点、支汊口安装,所述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在航道两侧按固定间隔距离安装,所述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两侧安装,所述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在航道水情变化较为突出的特征区域安装,通过级联实现航道交通监测无缝衔接,实现航道全域交通要素全天候监测覆盖,超视距监测各类交通状况,通过通信专网将各类监测结果上传至航道监管中心,通过系统设备联动管控推送至相关监管人员,同时将合规数据推送至社会公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对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类交通状况包括船舶航道逆行、船舶异常交汇、船舶异常并行、船舶异常追越、船舶超速、船舶违停、船舶偏航、船舶轨迹异常、船舶超高、船舶超载、船舶漏水、航道拥堵、人员落水、水面碍航漂浮物、灯浮异常、岸线垮塌及桥梁撞击。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对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航道起点、航道终点、航道支汊口50至3000米范围内在河岸两侧安装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每套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按对射方式在河岸两侧安装;和/或,
为降低船舶并行、船舶交汇对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的影响,按需要在航道航道起点、航道终点、航道支汊口50米至3000米范围内设置多套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和/或,
每套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按100米至1000米间隔安装,安装采用立杆,临河建筑物附着方式安装,安装高度在8米至20米;和/或,
在航道两侧每间隔500米至2000米按对射或交叉方式安装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和/或,在航道交通流较为复杂的区域可加密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按间隔100米至500米交叉方式安装,安装可采用立杆,临河建筑物附着方式安装,安装高度在8米至100米;和/或,
在跨航道构筑物/建筑物区域两侧100米至300米范围内各安装两套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安装可采用立杆,临河建筑物附着方式安装,安装高度在8米至10米;和/或,
在航道水情变化突出的特征区安装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安装可采用立杆、浮标、临水构筑物形式,在航道沿线铺设IPv6地面光纤,将船舶身份识别和船型识别单元,全息航道要素感知单元,航道水情感知单元,全息构筑物/建筑物感知单元接入航道监管中心的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和/或,
数据中心完成多源数据分析计算,以三维可视化方式呈现在航道监管系统中。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对内河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感知单元数据通过5G信号专网同步接入航道监管中心的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中,通过双路通信保障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的可靠性;内河全息感知数据通过系统设备联动管控推送至相关管理人员和社会公众,为船舶航行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提升航道整体交通安全运行水平。
CN202211099241.7A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15497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9241.7A CN115497340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9241.7A CN115497340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7340A true CN115497340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9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9241.7A Pending CN115497340A (zh) 2022-09-08 2022-09-08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734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5073A (zh) * 2023-03-17 2023-04-18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内河航道中海运网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6312057A (zh) * 2023-03-13 2023-06-23 东南大学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运行状态判别方法
CN117292548A (zh) * 2023-11-10 2023-12-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交通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7272A (zh) * 2018-06-29 2018-11-27 南京海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岸端智能监管系统
CN109375633A (zh) * 2018-12-18 2019-02-2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基于全局状态信息的河道清理路径规划系统及方法
CN110060281A (zh) * 2019-03-25 2019-07-26 同济大学 一种船舶及水上漂浮物轨迹追踪系统
CN112309173A (zh) * 2020-11-02 2021-02-02 长江重庆航道局 一种控制河段船舶通航智能指挥监管系统
CN112562417A (zh) * 2020-11-30 2021-03-26 广东鉴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3223162A (zh) * 2021-04-13 2021-08-06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内河航道数字孪生场景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4529680A (zh) * 2022-01-06 2022-05-24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孪生航道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5017246A (zh) * 2022-05-30 2022-09-06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船舶智能航行的全息航行场景图系统和构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7272A (zh) * 2018-06-29 2018-11-27 南京海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岸端智能监管系统
CN109375633A (zh) * 2018-12-18 2019-02-22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基于全局状态信息的河道清理路径规划系统及方法
CN110060281A (zh) * 2019-03-25 2019-07-26 同济大学 一种船舶及水上漂浮物轨迹追踪系统
CN112309173A (zh) * 2020-11-02 2021-02-02 长江重庆航道局 一种控制河段船舶通航智能指挥监管系统
CN112562417A (zh) * 2020-11-30 2021-03-26 广东鉴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3223162A (zh) * 2021-04-13 2021-08-06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一种内河航道数字孪生场景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4529680A (zh) * 2022-01-06 2022-05-24 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孪生航道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5017246A (zh) * 2022-05-30 2022-09-06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船舶智能航行的全息航行场景图系统和构建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永军 等: ""云上港航"数字孪生系统助航解决方案",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pages 67 - 70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12057A (zh) * 2023-03-13 2023-06-23 东南大学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运行状态判别方法
CN115985073A (zh) * 2023-03-17 2023-04-18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内河航道中海运网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5985073B (zh) * 2023-03-17 2023-06-06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内河航道中海运网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
CN117292548A (zh) * 2023-11-10 2023-12-2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交通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92548B (zh) * 2023-11-10 2024-02-0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交通仿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97340A (zh) 一种内河航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和方法
CN108922188B (zh) 雷达跟踪定位的四维实景交通路况感知预警监控管理系统
CN101214851B (zh) 船舶行驶智能型全天候主动安全预警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09212520A (zh) 全方位检测雷达的路况感知异常事件检测报警系统及方法
CN111223302B (zh) 移动载具用外部坐标实时三维路况辅助装置及该系统
CN103280059B (zh) 一种用于海底电缆运行维护的智能监控系统
CN111225189B (zh) 中小型航道桥梁监控装置
CN108877234A (zh) 四维实景交通仿真的车辆违规占道跟踪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8961790A (zh) 基于四维实景交通仿真的恶劣天气预警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6971630A (zh) 通航桥梁桥墩防撞监控预警系统
CN110796868A (zh) 一种视频与微波融合的交通事件监测系统与方法
CN108648456A (zh) 一种基于视频与雷达的交通事件监测设备与方法
CN114333330B (zh) 一种基于路侧边缘全息感知的交叉口事件检测系统
KR102277753B1 (ko) 지하차도 침수검지 시스템 및 방법
CN208335464U (zh) 一种基于视频与雷达的交通事件监测设备
CN109410649A (zh) 一种桥梁主动防撞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3129592A (zh) 一种高速公路隧道交通状态全息感知系统及方法
Wu et al. A new multi-sensor fusion approach for integrated ship motion perception in inland waterways
CN111445726A (zh) 基于分布式视频监测的桥梁防撞预警的系统及方法
CN209118512U (zh) 一种桥梁防撞预警装置
CN110458089A (zh) 一种基于高低轨光学卫星观测的海上目标关联系统及方法
CN114550500A (zh) 一种预报船舶撞击护岸的方法和系统
CN212060567U (zh) 一种船舶障碍物探测系统
KR102632312B1 (ko) 해상풍력 발전단지 내 해상활동 관리 및 감시 시스템
CN210166942U (zh) 一种桥区船舶航行防撞预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