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4664A - 调光玻璃 - Google Patents

调光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4664A
CN115494664A CN202110671807.8A CN202110671807A CN115494664A CN 115494664 A CN115494664 A CN 115494664A CN 202110671807 A CN202110671807 A CN 202110671807A CN 115494664 A CN115494664 A CN 115494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protective glass
protective
light
ligh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18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展
王春雷
王瑛
巨小倩
张思凯
翟德深
梁鹏
陈娟
王昌银
车春城
于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Sens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7180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46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4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46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调光玻璃,属于显示玻璃技术领域。本公开的调光玻璃,包括:第一保护玻璃和位于第一保护玻璃内侧的第二保护玻璃,第一保护玻璃和第二保护玻璃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调光组件,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靠近第二保护玻璃的一侧,被配置为对光线透过率进行调节;第一反射膜,设置在调光组件靠近第二保护玻璃的一侧,且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

Description

调光玻璃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显示玻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光玻璃。
背景技术
目前,调光玻璃应用在建筑、交通工具等领域,调光玻璃能够改变窗户的光线透过率,从而达到窗户在暗态和亮态之间的改变。
然而,现有调光玻璃由红、黄、蓝三种二向色性染料和母体液晶混合而成,可对透过外窗的可见光进行调节,但可透过近红外光,而近红外光的能量占太阳能总能量的50%,可透过近红外光的染料液晶调光窗在太阳光照射时容易造成室内温度升高,增加室内空调负荷,节能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调光玻璃。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玻璃,包括:
第一保护玻璃和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内侧的第二保护玻璃,所述第一保护玻璃和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
调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玻璃靠近所述第二保护玻璃的一侧,被配置为对光线透过率进行调节;
第一反射膜,设置在所述调光组件靠近所述隔热空间的一侧,且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
可选地,所述调光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用于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控制下进行翻转,以控制光线的透过率。
可选地,调光玻璃还包括第三保护玻璃,第三保护玻璃设置在所述调光组件靠近第二保护玻璃的一侧且所述第三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通过密封结构相固定;所述第一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第三保护玻璃靠近所述隔热空间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调光组件通过第一粘结层与所述第三保护玻璃相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结层掺杂有红外反射粒子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所述红外反射粒子包括纳米ITO颗粒、铯钨青铜颗粒、稀土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调光玻璃还包括第二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护玻璃靠近所述隔热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薄膜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
可选地,所述隔热空间沿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到所述第二保护玻璃方向的尺寸为10mm~14mm。
可选地,所述隔热空间内填充有惰性气体、空气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调光玻璃还包括第二粘结层,所述调光组件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相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粘结层包括掺杂有红外反射粒子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可选地,调光玻璃还包括红外光吸收层,所述红外光吸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玻璃远离所述第二保护玻璃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红外光吸收层的材料包括纳米ITO、纳米ATO、铯钨青铜或稀土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所述第一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明薄膜结构。
可选地,所述透明薄膜结构远离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反射膜,所述第三反射膜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
可选地,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为真空玻璃。
可选地,所述真空玻璃包括第四保护玻璃、第五保护玻璃和低辐射的第四反射膜,所述第五保护玻璃设置在所述第四保护玻璃远离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的一侧,所述第四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第四保护玻璃远离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示例性的调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调光组件的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的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调光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现有门窗虽然只占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的10%左右,却占建筑总能量损耗的50%,而玻璃占整窗面积的70%~80%,因此玻璃部分的隔热保温能力对整窗的保温性能至关重要。外窗的节能参数通常由遮阳系数和传热系数决定。遮阳系数为外窗的太阳能总透射比/0.87(3mm白玻的太阳能总透射比),而太阳能总透射比为太阳能直接透射比和二次传热的和。传热系数的定义是玻璃两侧环境温度差为1K(℃)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玻璃的热量,单位为W/(m2·K)。由此可知,如何降低遮阳系数和传热系数,进而提升建筑外窗的节能效果成为本领域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保护玻璃靠近室外侧,第二保护玻璃靠近室内侧。
第一方面,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调光玻璃,调光玻璃包括第一保护玻璃10、第二保护玻璃11、调光组件12和第一反射膜13。
具体的,第一保护玻璃10与第二保护玻璃11相对设置,第一保护玻璃10和第二保护玻璃11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调光组件12设置在隔热空间内,且调光组件12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隔热空间内填充有气体,例如惰性气体。优选地,气体为氩气。当然,除采用纯惰性气体之外也可采用空气和氪气、氙气等一种气体或多种气体混合使用。
如图2所示,调光组件12包括一个不含手性剂的基础调光结构100,该基础调光结构100为一染料液晶盒。具体的,该染料液晶盒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染料液晶层170;其中,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110,依次设置在第一基底110靠近液晶层170的一侧的第一电极130和第一取向层150;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120,依次设置在第二基底120靠近液晶层一侧的第二电极140和第二取向层160;液晶层的材料包括液晶分子和二向色性染料分子。
调光组件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由于液晶层170由负性液晶和二向色性染料混合而成,因此,二向色性染料可随液晶转动,其吸光量随转动角度逐渐增加。当驱动电压(即第一电极130与第二电极140间的电压)为0V时,液晶和染料分子未发生转动,吸光量最少,呈亮态;当驱动电压(即第一电极130与第二电极140间的电压)为10V时,液晶和染料分子的转动角度达到最大值90°,吸光量也达到最大值,呈现暗态。一般的,黑色染料液晶由红、黄、蓝三种二向色性染料和母体液晶混合而成,可对透过第一保护玻璃的可见光进行调节,但可透过红外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膜13设置在调光组件12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第一反射膜13可用于对红外光进行反射,以将红外光反射到室外。而且第一保护玻璃10和第二保护玻璃11形成隔热空间,且调光组件12设置在隔热空间内,使其吸收的热量可通过室外对流带走,减小热量向室内方向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护玻璃10与第二保护玻璃11的材料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保护玻璃可以为不同玻璃也可以为钢化玻璃,本公开实施是以保护玻璃为钢化玻璃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反射膜13的材料可选择具有近红外反射功能的Ag、Au、Al等金属膜层或ITO、A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调光组件12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因此,调光组件12吸收的热量可通过室外对流带走,减小热量向室内方向传递,降低了调光玻璃的遮阳系数;另外,由于第一反射膜13设置在调光组件12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并且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因此,降低了调光玻璃的传热系数值,从而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保护玻璃10和第二保护玻璃11通过密封结构14相固定。本实施例通过设密封结构14,可以防止水和空气进入到第一保护玻璃10和第二保护玻璃11所形成的隔热空间内,对调光组件12造成损坏。密封结构14的具体材料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可选择具有密封功能的间隔条或者密封胶。
优选地,本实施采用双道密封胶结构,其中,第一道密封胶用于防止水汽的进犯,第二道密封胶用于保持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一道密封胶可采用热融丁基胶、聚异丁烯胶和舒适胶条等,第二道密封胶可采用硅酮胶、聚胺酯胶和聚硫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调光玻璃还包括第二反射膜15,第二反射膜15设置在第二保护玻璃11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第二反射薄膜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第二反射膜15的材料可选择具有近红外反射功能的Ag、Au、Al等金属膜层或ITO、A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保护玻璃11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射膜15,可进一步降低遮阳系数,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空间沿从第一保护玻璃10到第二保护玻璃11方向的尺寸为10mm~14mm。通过将隔热空间沿从第一保护玻璃10到第二保护玻璃11方向的尺寸设置为10mm~14mm,可使热量能够在足够的空间内进行耗散,防止热量传递到室内侧。优选的,隔热空间沿从第一保护玻璃10到第二保护玻璃11方向的尺寸为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调光玻璃还包括第二粘结层16,调光组件12通过第二粘结层16与第一保护玻璃10相固定。进一步地,第二粘结层16包括掺杂有红外反射粒子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其中,红外反射粒子包括纳米ITO颗粒、铯钨青铜颗粒等。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调光组件12通过防红外PVB胶膜16与第一保护玻璃10相固定,因此,防红外PVB胶膜16可吸收红外光,减少红外光进入调光组件12的量,并且防红外PVB胶膜16吸收的热量可向室外传导,从而降低遮阳系数,进而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PVB胶膜内还可加入阻隔紫外光的物质来减小调光组件的辐照量,进而提升调光玻璃的耐候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调光玻璃还包括红外光吸收层17,红外光吸收层17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远离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即红外光吸收层17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靠近室外的一侧。红外光吸收层17可以为防红外涂层或防红外贴膜。防红外涂层可选择含有纳米ITO、纳米ATO、铯钨青铜、稀土颗粒等材料制作的隔热涂层。防红外贴膜可选择具有红外阻隔能力的阳光控制膜和全介质高反膜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保护玻璃10远离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设置红外光吸收层17,可吸收室外侧的红外光,减少红外光进入调光组件12的量,可进一步地降低遮阳系数,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保护玻璃10与第二保护玻璃11之间设置有一个透明薄膜结构18,透明薄膜结构18用于将由第一保护玻璃10与第二保护玻璃11所形成的隔热空间分割为多个部分。透明薄膜结构18的材料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透明薄膜结构18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氯乙烯PVC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保护玻璃10与第二保护玻璃11之间设置有一个透明薄膜结构18为例进行说明,当然,透明薄膜结构18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是在图1所示调光玻璃的基础上,在第一保护玻璃10与第二保护玻璃11所形成的隔热空间内设置薄膜结构18,可在不增加调光玻璃整体厚度和重量的前提下,形成三玻两腔的结构,可进一步降低传热系数。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降低遮阳系数,在透明薄膜结构18远离第一保护玻璃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反射膜19,第三反射膜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其中,第三反射膜19可选择具有近红外反射功能的Ag、Au、Al等金属膜层或ITO、A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保护玻璃11可采用真空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室内侧的第二保护玻璃11采用真空玻璃代替,真空玻璃11内部大大降低了气体的对流和传导,可进一步降低传热系数,提高节能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真空玻璃11包括第四保护玻璃111、第五保护玻璃112和能透过可见光低辐射的第四反射膜20,第五保护玻璃112设置在第四保护玻璃111远离第一保护玻璃10的一侧,第四反射膜20设置在第四保护玻璃111远离第一保护玻璃10的一侧。其中,低辐射的第四反射膜20可选择具有近红外反射功能的Ag、Au、Al等金属膜层或ITO、A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四保护玻璃111远离第一保护玻璃10的一侧设置低辐射的第四反射膜20,一方面,真空玻璃11内环境可保证第四反射膜20长时间不变质,另一方面,低辐射的第四反射膜20搭配无传导和对流的真空环境可进一步降低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进而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调光玻璃包括第一保护玻璃10、第二保护11玻璃、第三保护玻璃21、调光组件12和第一反射膜13。
具体的,第一保护玻璃10和第二保护玻璃11相对设置,第三保护玻璃21与第二保护玻璃11通过密封结构14相固定。
调光组件12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被配置为对光线透过率进行调节,第三保护玻璃21设置在调光组件12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第三保护玻璃21设置在调光组件12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第一反射膜13设置在第三保护玻璃21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结构14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是以与图1所示调光玻璃中的密封结构14相同为例,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保护玻璃设置于调光组件12的两侧,可在调光组件12与保护玻璃合片时对调光组件提供保护,使调光组件受到的应力更加均匀,减小合片时调光组件中出现裂片和黑斑等问题。同时,由于调光组件12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因此,调光组件吸收的热量可通过室外对流带走,减小热量向室内方向传递,降低了调光玻璃的遮阳系数;另外,由于第一反射膜13设置在第三保护玻璃21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并且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因此,降低了调光玻璃的传热系数值,从而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调光组件12通过第一粘结层22与第三保护玻璃21相固定。进一步地,第一粘结层22的材料包括掺杂有红外反射粒子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所述红外反射粒子包括纳米ITO颗粒、铯钨青铜颗粒、稀土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调光玻璃还包括第二反射膜15,设置在第二保护玻璃11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第二反射膜15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第二反射膜15的材料可选择具有近红外反射功能的Ag、Au、Al等金属膜层或ITO、A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保护玻璃11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射膜15可进一步降低遮阳系数,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膜13与第二反射膜15间的距离范围为10mm~14mm。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反射膜13与第二反射膜15间的距离设置为10mm~14mm,可使热量能够在足够的空间内进行释放,防止热量传递到室内侧。优选的,第一反射膜13与第二反射膜15间的距离范围为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调光玻璃还包括第二粘结层16,调光组件12通过第二粘结层16与第一保护玻璃10相固定。进一步地,第二粘结层16包括掺杂有红外反射粒子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其中,红外反射粒子包括纳米ITO颗粒、铯钨青铜颗粒、稀土颗粒等。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保护玻璃之间设置有调光组件12,可以改善调光组件12与保护玻璃合片时出现的裂片和黑斑等问题;同时,由于调光组件12通过防红外PVB胶膜16与第一保护玻璃10相固定,因此,防红外PVB胶膜16可吸收红外光,减少红外光进入调光组件的量,并且防红外PVB胶膜16吸收的热量可向室外传导,从而降低遮阳系数,进而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PVB胶膜16内还可加入阻隔紫外光的物质来减小调光组件的辐照量,进而提升调光玻璃的耐候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调光玻璃还包括红外光吸收层17,红外光吸收层17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远离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进一步地,红外光吸收层17可以为防红外涂层或防红外贴膜。防红外涂层可选择含有纳米ITO、纳米ATO、铯钨青铜、稀土颗粒等材料制作的隔热涂层。防红外贴膜可选择具有红外阻隔能力的阳光控制膜和全介质高反膜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保护玻璃10远离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设置红外光吸收层17,可吸收室外侧的红外光,减少红外光进入调光组件的量,可进一步地降低遮阳系数,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保护玻璃10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明薄膜结构18。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三保护玻璃21与第二保护玻璃11之间设置有一个透明薄膜结构18,透明薄膜结构18用于将由第三保护玻璃21与第二保护玻璃11所形成的隔热空间分割为多个部分。透明薄膜结构18的材料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透明薄膜结构18的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氯乙烯PVC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三保护玻璃21与第二保护玻璃11之间设置有一个透明薄膜结构18为例进行说明,当然,透明薄膜结构18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是在图6所示调光玻璃的基础上,在第三保护玻璃21与第二保护玻璃11所形成的隔热空间内设置薄膜结构18,可在不增加调光玻璃整体厚度和重量的前提下,形成三玻两腔的结构,可进一步降低传热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透明薄膜结构18远离第一保护玻璃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反射膜19,第三反射膜19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其中,第三反射膜19可选择具有近红外反射功能的Ag、Au、Al等金属膜层或ITO、A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膜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保护玻璃11可采用真空玻璃。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室内侧的第二保护玻璃11用真空玻璃代替,真空玻璃内部大大降低了气体的对流和传导,可进一步降低传热系数,提高节能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真空玻璃11包括第四保护玻璃111、第五保护玻璃112和低辐射的第四反射膜20,第五保护玻璃112设置在第四保护玻璃111远离第一保护玻璃10的一侧,第四反射膜20设置在第四保护玻璃111远离第一保护玻璃10的一侧。其中,第四反射膜20可选择具有近红外反射功能的Ag、Au、Al等金属膜层或ITO、ATO等透明金属氧化物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四保护玻璃111远离第一保护玻璃10的一侧设置低辐射的第四反射膜20,一方面,真空玻璃11内环境可保证第四反射膜20长时间不变质,另一方面,低辐射的第四反射膜20搭配无传导和对流的真空环境可进一步降低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进而提升建筑的节能性能。
下面例举两个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调光玻璃包括第一保护玻璃10、第二保护玻璃11、调光组件12、第一反射膜13、第二反射膜15、第二粘结层16和红外光吸收层17。
具体的,第一保护玻璃10和第二保护玻璃11相对设置,第一保护玻璃10和第二保护玻璃11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调光组件12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调光组件12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16与第一保护玻璃10相固定,第二粘结层16包括掺杂有红外反射粒子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第一反射膜13设置在调光组件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第二反射膜15设置在第二保护玻璃11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第一反射膜13和第二反射膜15均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红外光吸收层17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远离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红外光吸收层17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吸收。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调光组件12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因此,调光组件12吸收的热量可通过室外对流带走,减小热量向室内方向传递,降低了调光玻璃的遮阳系数;另外,由于第一反射膜13和第二反射膜15用于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因此,降低了调光玻璃的传热系数值,从而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保护玻璃10远离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设置红外光吸收层17,可吸收室外侧的红外光,减少红外光进入调光组件12的量,可进一步地降低遮阳系数,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调光玻璃包括第一保护玻璃10、第二保护玻璃11、第三保护玻璃21、调光组件12、第一反射膜13、第二反射膜15、第一粘结层22、第二粘结层16和红外光吸收层17。
具体的,第一保护玻璃10和第二保护玻璃11相对设置,第三保护玻璃21设置在调光组件12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且第三保护玻璃21与第二保护玻璃11通过密封结构14相固定,调光组件12通过第一粘结层22与第三保护玻璃相21固定,调光组件12通过第二粘结层16与第一保护玻璃10相固定,第一粘结层22和第二粘结层16的材料均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酯。调光组件12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红外光吸收层17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远离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第一反射膜13设置在第三保护玻璃21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第二反射膜15设置在第二保护玻璃11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第一反射膜13和第二反射膜15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保护玻璃设置于调光组件12的两侧,可在调光组件12与保护玻璃合片时对调光组件提供保护,使调光组件受到的应力更加均匀,减小合片时调光组件中出现裂片和黑斑等问题。同时,由于调光组件12设置在第一保护玻璃10靠近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因此,调光组件吸收的热量可通过室外对流带走,减小热量向室内方向传递,降低了调光玻璃的遮阳系数;另外,由于第一反射膜13设置在第三保护玻璃21靠近隔热空间的一侧,并且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因此,降低了调光玻璃的传热系数值,从而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性能。进一步地,通过在第一保护玻璃10远离第二保护玻璃11的一侧设置红外光吸收层17,可吸收室外侧的红外光,减少红外光进入调光组件的量,可进一步地降低遮阳系数,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保护玻璃和位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内侧的第二保护玻璃,所述第一保护玻璃和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之间形成有隔热空间;
调光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玻璃靠近所述第二保护玻璃的一侧,被配置为对光线透过率进行调节;
第一反射膜,设置在所述调光组件靠近所述隔热空间的一侧,且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用于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控制下进行翻转,以控制光线的透过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保护玻璃,第三保护玻璃设置在所述调光组件靠近第二保护玻璃的一侧且所述第三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通过密封结构相固定;所述第一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第三保护玻璃靠近所述隔热空间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光组件通过第一粘结层与所述第三保护玻璃相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的材料包括掺杂有红外反射粒子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所述红外反射粒子包括纳米ITO颗粒、铯钨青铜颗粒、稀土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第二保护玻璃靠近所述隔热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二反射薄膜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
7.根据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空间沿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到所述第二保护玻璃方向的尺寸第一反射膜与第二反射膜间的距离范围为10mm~14mm。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空间内填充有惰性气体、空气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粘结层,所述调光组件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相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结层包括掺杂有红外反射粒子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酯。
11.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光吸收层,所述红外光吸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护玻璃远离所述第二保护玻璃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吸收层的材料包括纳米ITO、纳米ATO、铯钨青铜或稀土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玻璃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透明薄膜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薄膜结构远离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反射膜,所述第三反射膜被配置为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透过可见光。
15.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玻璃为真空玻璃。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调光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玻璃包括第四保护玻璃、第五保护玻璃和低辐射的第四反射膜,所述第五保护玻璃设置在所述第四保护玻璃远离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的一侧,所述第四反射膜设置在所述第四保护玻璃远离所述第一保护玻璃的一侧。
CN202110671807.8A 2021-06-17 2021-06-17 调光玻璃 Pending CN1154946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1807.8A CN115494664A (zh) 2021-06-17 2021-06-17 调光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1807.8A CN115494664A (zh) 2021-06-17 2021-06-17 调光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4664A true CN115494664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63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1807.8A Pending CN115494664A (zh) 2021-06-17 2021-06-17 调光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46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6940B (zh) 高性能私密性玻璃窗结构
US10254618B2 (en) Mitigating thermal shock in tintable windows
US5889608A (en) Architectural electrochromic pane
CN101460421B (zh) 反射红外线辐射的中空玻璃单元
EP3004505B1 (en) An electrophoretic insulated glass unit
BR112020010113A2 (pt) vidraça compósita que tem revestimento de proteção solar e revestimento de reflexão de radiação térmica
US20080092456A1 (en) Thermochromic window structures
TW201628991A (zh) 調光窗
KR20080040439A (ko) 에너지 절약형 스마트 윈도우 및 그 제조 방법
AU2013348226A1 (en) Energy-efficient film
EP2462479B1 (en) Energy efficient fenestration product with suspended particle device
US10393934B2 (en) Multi-pane window with a low emissivity layer and a photochromic glass
US20180259696A1 (en) Photochromic multi-pane windows
CN215895169U (zh) 调光玻璃
KR20150137246A (ko) 복층유리 창호
CN113253507A (zh) 调光玻璃
CN113625484A (zh) 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玻璃装置
CN215895170U (zh) 调光玻璃
CN115494664A (zh) 调光玻璃
WO2020071597A1 (ko) 광학다층막 적외선 반사 윈도우 필름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창호시스템
JP2004076458A (ja) 天窓
CN209444131U (zh) 一种交通用可加热电致变色玻璃
Benson et al. Evacuated window glazings for energy efficient buildings
CN117616328A (zh) 调光窗体及其制备方法
JPH06127981A (ja) 複合複層ガラス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