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3732A -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3732A
CN115483732A CN202210982690.XA CN202210982690A CN115483732A CN 115483732 A CN115483732 A CN 115483732A CN 202210982690 A CN202210982690 A CN 202210982690A CN 115483732 A CN115483732 A CN 1154837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cell
lithium battery
temperature
cell system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26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文英
倪梓荣
朱伟睿
刘智亮
黄双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9826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37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3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37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25Sequential battery discharge in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88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 H02J7/00719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 H02J7/007194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non-electric parameters in response to temperature of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和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和至少两个锂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本发明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锂电池,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有效联动,并提高了联动效率,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联动运行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氢能作为21世纪清洁能源,其燃料应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其中以氢能作为能源供给的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潜力最大的发电装置。近年来,大量的科研学者投入对氢燃料电池的研究,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对燃料电池堆的效率、风扇控制系统、成本等要求越来越高,对于20KW以下功率级别,相比水冷燃料电池,风冷燃料电池更经济更便携。
因近些年自然灾害频发,灾区对备用电源的可靠性关注度极度增加,为降低设备投入成本和维护人力成本,对备用电源系统有使用寿命长及维护周期长等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电池类型满足以上要求尤为重要。锂电池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能量密度大,存储性能佳,体积小,寿命长,便携性能好,重量轻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包括电信,电力供应,不间断电源,精确地控制充放电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提高充放电效率、锂电池使用寿命。
但是目前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联动运行效率较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联动运行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和至少两个锂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无法满足负载需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或,在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的稳定性不满足稳定性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可选的,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在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充电。
可选的,还包括: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在所述温度不符合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为符合所述温度阈值范围。
可选的,所述在所述温度不符合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为符合所述温度阈值范围,包括:在所述温度达到温度阈值上限时,控制风扇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低于所述温度阈值上限。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为所述负载提供能量结束之后,利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存在的氢气,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至少两个锂电池;控制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在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充电。
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和负载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或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和所述燃料电池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
可选的,还包括:逆变器DC/AC,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和所述负载之间;超级电容,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和所述DC/AC之间。
可选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所述控制还用于,在所述温度不符合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为符合所述温度阈值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和至少两个锂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该方法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锂电池,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有效联动,并提高了联动效率,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联动运行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管理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氢能作为21世纪清洁能源,其燃料应用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其中以氢能作为能源供给的燃料电池被认为是潜力最大的发电装置。近年来,大量的科研学者投入对氢燃料电池的研究,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对燃料电池堆的效率、风扇控制系统、成本等要求越来越高,对于20KW以下功率级别,相比水冷燃料电池,风冷燃料电池更经济更便携。
因近些年自然灾害频发,灾区对备用电源的可靠性关注度极度增加,为降低设备投入成本和维护人力成本,对备用电源系统有使用寿命长及维护周期长等要求。因此选择合适的电池类型满足以上要求尤为重要。锂电池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能量密度大,存储性能佳,体积小,寿命长,便携性能好,重量轻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当中,包括电信,电力供应,不间断电源,精确地控制充放电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提高充放电效率、锂电池使用寿命。目前各类锂电池充放电电路都在效率、体积、稳定性等方面有进一步提高的需求,对锂电池充放电电路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的响应时间越短,生命财产损失越小,所以如何保障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的响应时间尽量短以及保障燃料电池系统正常启动和运行、高效率能量切换是燃料电池系统不间断运行的首要课题。
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的锂电池充放电使用寿性能对燃料电池系统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使用寿命以及锂电池的命等,所以如何实现高可靠系统运行循环保障的能量切换控制有效控制锂电池充放电是燃料电池高效率运行的必要前提。
相关技术中,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联动运行效率较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和燃料电池系统,下面进行具体阐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
燃料电池10;
至少两个锂电池12;
控制器14,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
可选的,燃料电池10可以是任意形式的燃料电池。例如,可以是氢燃料电池。
可选的,至少两个锂电池12,可以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任意数量的锂电池。优选的,可以设置两个锂电池。
可选的,控制器14用于基于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来确定对锂电池的控制。其中,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可以用于表证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输出稳定性等。
可选的,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共同为负载提供能量,或者,也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单独为负载提供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系统,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和至少两个锂电池,以及,控制器14,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有效联动,并提高了联动效率,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联动运行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在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充电。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获取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并在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充电。
可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和负载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或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和所述燃料电池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目标锂电池可以连接有两个第一继电器,其中,一个第一继电器连接于第一目标锂电池和DC/AC(或者超级电容)之间,用于控制第一目标锂电池和DC/AC(或者超级电容)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另一个第一继电器连接于第一目标锂电池和适配器之间,用于控制第一目标锂电池和适配器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
可选的,还包括:逆变器DC/AC,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和所述负载之间;超级电容,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和所述DC/AC之间。在该实施例中,超级电容能够避免在锂电池充放电切换、用户负载突然变载等情况产生的电流尖峰对电堆的冲击,相反,如果燃料电池出现异常,超级电容也起到保护后端DC/AC的用户负载、锂电池以及充放电适配器的重要作用。
可选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所述控制还用于,在所述温度不符合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为符合所述温度阈值范围。其中,温度调节装置可以是风扇等降温装置,或者,也可以是升温装置。该实施例中,由于温度传感器采样燃料电池中间双极板的温度,所以可快速准确的测得燃料电池内部的温度,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可以快速精准的控制风扇转速,实现了燃料电池风扇控制的快速性。另外,在停机阶段,该温度采集数据可间接作为氢气剩余量的判断依据。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 所示,该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温度传感器、空气过滤网、风扇、开关1(SW1)、开关2(SW2)、开关3(SW3)、开关4(SW4)、开关5 (SW5)、开关6(SW6)、开关7(SW7)、控制器、锂电池1、锂电池2、DC/AC1(逆变器1)、DC/AC2(逆变器2)、超级电容1、超级电容2、锂电池适配器以及用户交流负载等部分构成。该实施例根据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特性,通过逻辑控制系统燃料电池发电、锂电池充放电的切换控制得到一套高可靠性燃料电池电源系统。
具体的,该系统主要通过锂电池配合给燃料电池系统的启动、正常运行提供电能。在燃料电池正常运行时,由于锂电池是蓄电池,只能储蓄电能,无法产电,锂电池给燃料电池系统辅件运行供电的过程中,由于锂电池的总电量有限,当锂电池电量不足时,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需要给锂电池充电,系统随时保持存储足够的电能用于系统下次启动以及正常运行的电能,所以锂电池间的充放电切换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关键。可选的,为了达到接近燃料电池工作的最佳温度点65℃,需要监测电堆内部温度,所以风扇根据温度传感器的的数据进行转速控制,将电堆的运行最佳温度在65℃左右,并将燃料电池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吹出电堆外,提高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可选的,在系统停机的过程中,由于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内还存在大量的氢气,如果直接用氮气以及其他惰性气体吹扫出电堆,造成氢气利用率低,增加成本,若将残留在电堆内的氢气让其自然反应经 DC/AC1再经由锂电池适配器给其中一个锂电池充电,将残余氢气的化学能转化成用于该系统下次启动的电能,一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二是保证了该燃料系统高可靠运行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为了保障和延长该燃料电池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寿命,系统配备的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空气过滤网以及超级电容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要保障该系统的能量切换,锂电池1、锂电池2、 DC/AC1、DC/AC2,锂电池适配器,超级电容1、超级电容2等也是不可或缺的系统辅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锂电池不能边放电边充电,且充电电压大于放电电压,所以锂电池充电时,需要用继电器SW1、SW2、SW3、SW4等进行切换和超级电容2(稳压)的充放电,以保证系统运行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超级电容1置于电堆和DC/AC1之间,避免在锂电池充放电切换、用户负载突然变载等情况产生的电流尖峰对电堆的冲击,相反,如果电堆出现异常,超级电容1也起到保护后端DC/AC1的用户负载、锂电池以及充放电适配器的重要作用。
该实施例通过燃料电池发电、给锂电池充放电来保障系统的可持续运行、保障锂电池存储足够的电能,以满足系统随时启动,并且根据锂电池的数据采集,对锂电池的状态进行调整,判断两个锂电池的切换状态点以及系统停机阶段给锂电池1和锂电池2之间电量较低者充电状态点,实现了由于某些突发情况或者市电无法到达的地区需要用电时,锂电池立即响应,放电支撑用户交流负载以及锂电池给燃料电池系统启动以及正常发电提供电源支撑,为用户提供了便捷;通过对锂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传输数据进行处理,对锂电池进行循环充放电切换,提高锂电池使用效率,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同时保障系统在任何情况下正常启动以及连续运行;并且,该实施例能够充分利用系统停机阶段剩余的氢气量为锂电池充电,避免燃料电池停机高电位,对电堆的性能和耐久性带来较大的损害的问题,降低燃料电池电堆电压将有效的延长电堆寿命;以及,由于温度传感器采样燃料电池中间双极板的温度,所以可快速准确的测得燃料电池内部的温度,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可以快速精准的控制风扇转速,实现了燃料电池风扇控制的快速性,在停机阶段,该温度采集数据可间接作为氢气剩余量的判断依据;DC/AC1与燃料电池之间放置电超级电容,减小了DC/AC1 转换以及交流负载突然变载对电堆的影响;DC/AC2与锂电池之间放置电超级电容,减轻了锂电池在切换充放电时可能会产生的阶跃性电流对控制器以及系统控制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和至少两个锂电池,参阅图3,该方法可以通过终端或者服务器执行,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02,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
步骤S304,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燃料电池10可以是任意形式的燃料电池。例如,可以是氢燃料电池。
在上述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锂电池12,可以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任意数量的锂电池。优选的,可以设置两个锂电池。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来确定对锂电池的控制。其中,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可以用于表证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输出稳定性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和燃料电池共同为负载提供能量,或者,也可以是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单独为负载提供能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和至少两个锂电池,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该方法通过设置至少两个锂电池,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有效联动,并提高了联动效率,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联动运行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无法满足负载需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或,在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的稳定性不满足稳定性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在该实施例中,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无法满足负载需求指的是,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比如,输出功率)低于负载所需的能量(比如,输出功率)。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的稳定性不满足稳定性条件,指的是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比如,输出功率)稳定性较差。
可选的,还包括:检测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在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充电。在该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池管理系统BMS获取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并在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充电。在该实施例中,通过锂电池的BMS传输数据进行处理,对锂电池进行循环充放电切换,提高锂电池使用效率,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同时保障系统在任何情况下正常启动以及连续运行。
可选的,还包括: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在所述温度不符合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为符合所述温度阈值范围。本实施例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采样燃料电池中间双极板的温度,以获得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温度阈值范围可以为燃料电池系统的最佳温度,优选的,在65℃左右。该实施例可快速准确的测得燃料电池内部的温度,进一步可选的,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反馈数据快速精准的控制风扇转速,实现了燃料电池风扇控制的快速性;另外,在停机阶段,该温度采集数据还可间接作为氢气剩余量的判断依据。
优选的,所述在所述温度不符合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为符合所述温度阈值范围,包括:在所述温度达到温度阈值上限时,控制风扇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低于所述温度阈值上限。其中,温度阈值上限可以基于用户需求确定,例如,可以是70℃。
可选的,还包括: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为所述负载提供能量结束之后,利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存在的氢气,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充电。系统停机阶段,停机程序开始,继电器断开,将系统电堆内残余的氢气继续反应产生电量给锂电池充电,先判断锂电池电量,则系统电堆内残余的氢气继续反应产生电量给电量低的锂电池充电。等系统电堆内氢气耗尽,继电器关闭,系统停机。该实施例充分利用系统停机阶段剩余的氢气量为锂电池充电,避免了燃料电池停机高电位,对电堆的性能和耐久性带来较大的损害,降低燃料电池电堆电压将有效的延长电堆寿命。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系统初始化后,系统控制器检测到电堆输出电压电流状态,以及系统内部的一些参数信息作为系统正常运行的依据。系统启动,闭合继电器SW6、SW7,给用户负载提供交流电,同时锂电池给电堆启动提供电能,包括散热风扇、控制器等需要的电能;在锂电池输出前,控制器通过BMS通讯得到锂电池1与锂电池2的电量数据,从而判断电量多的一方给用户提供电能。当电堆输出达到稳定时,闭合继电器SW5,断开继电器SW6,这时,用户负载由燃料电池提供电能。为了系统的循环连续使用,需要对系统的锂电池进行循环的充放电控制,锂电池不能同时进行充电、放电,所以需要控制器进行控制器充放电过程。当用户负载突然加载,燃料电池输出功率不足以用户负载所需功率P1时,需要锂电池额外与燃料电池一起为用户负载供电,直到燃料电池发电功率足以用户负载使用。锂电池在这个过程中会通过系统控制器与电池BMS(电源管理系统)的数据传输,判断得到优先输出的锂电池,此时,若锂电池1电量大于等于锂电池2电量,则锂电池1与燃料电池为用户负载提供电能;若锂电池1电量小于锂电池2电量,则锂电池2与燃料电池为用户负载提供电能。系统停机阶段,停机程序开始,继电器SW7、SW6断开,将系统电堆内残余的氢气继续反应产生电量给锂电池充电,先判断锂电池电量,则系统电堆内残余的氢气继续反应产生电量给电量低的锂电池充电,锂电池1电量大于等于锂电池2 电量时,继电器SW1、SW4闭合,SW3、SW4断开,锂电池2充电,锂电池1 给控制系统供电,反之亦然。等系统电堆内氢气耗尽,继电器SW5关闭,系统停机。
该系统具响应快、系统联动性高、能源利用率高、使用清洁能源等特点。实现了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有效联动,并提高了联动效率,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燃料电池系统中燃料电池和锂电池的联动运行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电池充放电管理流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系统控制器通过接口RS485与锂电池的BMS进行数据传输,控制器对这些数据(锂电池电量、锂电池内部温度、锂电池充放电状态等) 进行处理,在燃料电池系统稳定输出的情况下,当锂电池1电量大于等于锂电池2电量时,系统选用锂电池1作为系统控制器供电电源,继电器SW1、 SW4闭合,继电器SW2、SW3、SW6断开,锂电池1为系统控制器以及辅件供电。当锂电池1电量小于15%且小于锂电池2电量时,系统选用锂电池2作为系统控制器供电电源,继电器SW1、SW4断开后,SW2、SW3闭合。当燃料电池给锂电池1充满电时,断开继电器SW3。当锂电池2电量小于10%时,继电器SW3、SW2断开后,继电器SW1、SW4闭合,此时是锂电池2充电,锂电池1放电。该过程中时时监测锂电池充放电电流与锂电池内部温度,若在充电过程中,内部温度高于60℃时,应调节DCDC2减小锂电池充电电流;当内部温度高于80℃时,立即停止充电,以免由于高温导致锂电池报废,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锂电池充放电管理,可以实现对锂电池的循环充放电切换,提高锂电池使用效率,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同时保障系统在任何情况下正常启动以及连续运行。
应理解,本发明的装置的各个模块/单元可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所述各模块/单元各自可以硬件或固件形式内嵌于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中或独立于所述处理器,也可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供处理器调用来执行所述各模块/单元的操作。所述各模块/单元各自可以实现为独立的部件或模块,或者两个或更多个模块/ 单元可实现为单个部件或模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所涉及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示相关的硬件如计算机设备或处理器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导致本发明的步骤被执行。根据情况,本文中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 (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闪存、磁带、软盘、磁光数据存储装置、光学数据存储装置、硬盘、固态盘等。易失性存储器的示例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
以上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地组合。尽管未对这些技术特征的所有可能组合进行描述,但这些技术特征的任何组合都应当被认为由本说明书涵盖,只要这样的组合不存在矛盾。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包括燃料电池和至少两个锂电池,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
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无法满足负载需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或,
在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能量的稳定性不满足稳定性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
在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
在所述温度不符合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为符合所述温度阈值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温度不符合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温度调节装置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为符合所述温度阈值范围,包括:
在所述温度达到温度阈值上限时,控制风扇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低于所述温度阈值上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为所述负载提供能量结束之后,利用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存在的氢气,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充电。
7.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料电池;
至少两个锂电池;
控制器,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燃料电池的输出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确定第一目标锂电池,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负载提供能量,其中,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为所述至少两个锂电池中电量较大的锂电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在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的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燃料电池为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和负载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或者,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目标锂电池和所述燃料电池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逆变器DC/AC,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和所述负载之间;
超级电容,设置于所述燃料电池和所述DC/AC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
温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
所述控制还用于,在所述温度不符合温度阈值范围时,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运转,以调节所述燃料电池系统内部的温度为符合所述温度阈值范围。
CN202210982690.XA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Pending CN1154837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2690.XA CN115483732A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2690.XA CN115483732A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3732A true CN115483732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21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2690.XA Pending CN115483732A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8373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44237B2 (en) Hybrid power system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US6781343B1 (en) Hybrid power supply device
US20080160370A1 (en) Adaptive Current Controller for a Fuel-Cell System
CN101728839B (zh) 一种控制基站中蓄电池充放电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31228A (zh) 并联电池组充放电管理方法及电子装置
US9651927B2 (en) Power supply control system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US20090102291A1 (en) Fuel-Cell Based Power Generating System Having Powe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4865772B (zh) 储能系统及其供电方法
CN105280990A (zh) 千瓦级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混合动力装置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111381174A (zh) 燃料电池测试与锂离子电池化成分容耦合系统及方法
KR20190067681A (ko) 전력 공급 방법 및 전력 공급 장치
US20070087232A1 (en) Capacitor hybrid fuel cell power generator
CN115483732A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控制方法及燃料电池系统
JP2003174726A (ja) 電源装置の運転管理システム
CN105186602A (zh) 控制供电系统输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937985A (zh) 一种供电系统
CN112109595A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控制系统
US11909249B2 (en) Power feeding system
CN216436812U (zh) 一种供电系统
KR20070025834A (ko) 선형 전압 프로파일을 갖는 배터리와 연료전지의하이브리드 전원공급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방법
KR101572033B1 (ko) 연료전지 스택의 활성화 장치
CN219458697U (zh) 一种具有多重均衡功能的储能设备
CN217545593U (zh) 一种供电系统
CN113540519B (zh) 一种燃料电池备用电源充放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JP7477032B1 (ja) 給電システム、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