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1030A -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81030A CN115481030A CN202211152343.0A CN202211152343A CN115481030A CN 115481030 A CN115481030 A CN 115481030A CN 202211152343 A CN202211152343 A CN 202211152343A CN 115481030 A CN115481030 A CN 11548103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regression
- testing
- application
- application progr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4—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design, e.g. generating new test cas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4—Environments for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version control, e.g. updating test cases to a new software vers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ng errors by testing or debugging software
- G06F11/3668—Software testing
- G06F11/3672—Test management
- G06F11/3688—Test management for test execution, e.g. scheduling of test sui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根据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确定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确定目标测试环境,确定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触发回归测试指令,调用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在持续集成平台上部署自动化回归测试的信息之后,自动触发以及实现回归测试,无需人为对测试过程进行手动控制,避免测试场景遗漏以及节省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回归测试是指修改了旧代码后,重新进行测试以确认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或导致其他代码产生错误,自动回归测试将大幅降低系统测试、维护升级等阶段的成本。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回归测试时,测试人员需登录平台,选择相应回归测试的案例集,然后手动触发案例的执行,整个测试流程需要人为把控,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成本,并且,当测试进入回归阶段而开发还在改动代码,并且未通知测试人员时,容易造成测试场景的遗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用于金融科技或者其它相关领域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所述应用版本从所述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
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所述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所述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所述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
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所述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所述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
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包括:
确定待测试的测试接口,对每一个所述待测试的测试接口配置测试用例,并按照预设测试顺序对所有的所述测试用例进行排序;
按照排序结果,将所述测试用例进行集合为测试用例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所述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所述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包括:
所述持续集成平台接收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应用版本下的代码封版消息;
基于所述代码封版消息,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创建计划单,所述计划单中包括应用信息和发布信息,所述应用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应用标识、所述应用版本、所述源码链接地址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所述发布信息中至少包括发布类型和发布方式;
生成所述计划单的计划单标识号,基于所述发布信息以及所述计划单标识号,将所述计划单进行发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包括:
基于所述计划单标识号,获取所述计划单;
基于所述计划单和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包括:
获取所述测试用例集中的每一个测试用例对应的测试接口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结果包括通过和不通过;
统计所述测试用例集中所有测试用例的数量为第一数量,并统计测试结果为通过的测试用例的数量为第二数量;
基于每一个所述测试结果、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的比值,生成所述测试案例集的回归测试报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回归测试报告,确定所述测试用例集的测试通过率,将所述测试通过率与预设通过率进行对比;
当所述测试通过率低于所述预设通过率,自动阻断所述应用程序的生产发布,并将所述回归测试报告发送到预先设置的邮箱地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所述应用版本从所述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
调取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所述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所述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所述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
触发单元,用于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所述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所述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
测试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以执行上述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基于持续集成平台和其它平台的连接,实现在持续集成平台上获取测试需要配置的信息、配置测试用例集、确定测试环境以及调用测试接口,并可触发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以对测试接口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实现在持续集成平台上部署自动化回归测试的信息之后,自动触发以及实现回归测试,无需人为对测试过程进行手动控制,避免测试场景遗漏以及节省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台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在持续集成平台上部署自动化回归测试的信息之后,能够自动触发以及实现回归测试,无需人为对测试过程进行手动控制,避免测试场景遗漏以及节省人力成本,以下将对所述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平台框架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实现自动化测试,该平台框架100包括持续集成平台101、信息管理平台102、应用部署平台103以及接口自动化平台104,信息管理平台102、应用部署平台103和接口自动化平台104均与持续集成平台101连接,通过持续集成平台101调用信息管理平102和应用部署平台103中的信息对接口自动化平台104中的测试接口进行自动化测试。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自动化测试主要针对于回归测试,即自动化测试为自动化回归测试。
其中,持续集成平台101相当于中间桥梁,打通两各个平台之间的联系,并且,一个应用程序配置一次后,系统会根据部署的信息,在部署完成后自动调用相应环境的用例集并进行执行,如果后续有用例补充,只要往配置的用例集中添加用例即可,持续集成平台完全不用改动。
信息管理平台102可以为CMS平台,该平台管理的信息包括部门信息、子系统信息、应用程序信息、服务器信息以及人员信息等。例如,CMS平台中管理的应用程序信息包括应用程序的ID、IP以及所属的应用环境等。
应用部署平台103主要用于对测试环境进行部署,接口自动化平台104主要用于执行测试接口的自动化回归测试的测试用例集。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201、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持续集成平台和CMS平台连接,同步CMS平台中与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相关的信息,并针对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
配置测试用例集时,先确定测试接口,测试接口可以为与持续集成平台连接的接口自动化平台上的接口,确定测试接口之后,针对每一个待测试的测试接口配置对应的测试用例,并集合为测试用例集。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确定待测试的测试接口,对每一个待测试的测试接口配置测试用例,并按照预设测试顺序对所有的测试用例进行排序,按照排序结果,将测试用例进行集合为测试用例集。
例如,在持续集成平台的接口用例管理中点击编辑测试用例的按键,进入测试用例的配置页面,在该配置页面中,测试人员可以查询到CMS平台上的所有的应用程序,选择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对该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测试接口创建配置测试用例。
对该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测试接口创建配置测试用例可以为,输入预先创建和存储的用例名称,相应带出信息管理平台中记录的测试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应用程序的相关信息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选择确认以及编辑等,并输入与接口自动化平台的测试接口相关的信息,以得配置得到该测试接口对应的测试用例。
在配置得到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所有测试接口的测试用例之后,再进行接口用例的管理,对这些测试用例进行集合,得到应用程序的测试用例集。
例如,在配置得到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所有测试接口的测试用例之后,按照测试人员预先设置的测试顺序,对这些测试用例在测试用例集中的位置进行设置,并将这些测试用例进行批量管理集合为一个测试用例集,以使得在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时,基于测试顺序对该测试用例集中的每一个测试用例进行自动测试。
在得到每一个测试接口的测试用例之后,测试用例的显示栏中会显示出对应的测试接口信息,以在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时,自动调用接口自动化平台上与测试接口信息匹配的测试接口。
进一步的,在配置得到每一个测试接口的测试用例之后,测试用例的显示栏中还会显示接口状态信息、应用程序ID信息、测试用例名称信息、所属系统信息、创建者信息、修改者信息、创建时间信息和修改时间信息等等。
在测试人员选择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之后,根据该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可以获取得到与该应用程序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例如,测试人员选择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获取该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程序ID,根据该应用程序ID可以获取得到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关联的测试环境可以是根据应用程序的应用版本进行划分的,每一个测试环境可以是与应用程序的每一个应用版本对应,或者,每一个测试环境可以是与应用程序的应用版本及可执行文件进行划分的。在此,对测试环境的划分方式不作限制,可基于测试人员的测试经验进行选取和确认。
202、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所述应用版本从所述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包括fat测试环境、uat测试环境以及lpt测试环境等多种测试环境,则目标测试环境为应用程序的应用版本下的fat测试环境,或者,目标测试环境为应用程序的应用版本下的uat测试环境,或者,目标测试环境为应用程序的应用版本下的lpt测试环境。
203、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所述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所述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所述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
可以理解为,源码链接地址只是用于存放分支代码文件的路径地址,每一个应用程序都设置有一个源码链接地址,该源码链接地址所对应的路径地址中存放有该应用程序的各个应用版本的分支代码文件,每一个分支代码文件对应一个应用版本,每一个分支代码中包括有新增代码和历史旧代码,其中,新增代码为需要进行测试的代码。
通常,在设置源码链接地址时,是对应应用程序进行设置的,在获取到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之后,可以调出该应用程序对应的源码链接地址,再根据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版本,可以自动获取到源码链接地址中的与应用版本匹配的分支代码文件。
相应的,若应用版本的分支代码文件中的新增代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通过并使得应用版本正常发布之后,将该新增代码归属到历史旧代码中。或者,若应用版本的分支代码文件中的新增代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通过以使得应用版本正常发布,并且,在测试结束一定时间段之后,将该新增代码归属到历史旧代码中。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之后,设置触发测试的时间点和触发条件,并设置测试通过率的判断条件以及自动化报告收件人信息等等。
基于上述的测试用例集、目标测试环境、源码链接地址、分支代码文件、触发的时间点、触发条件、测试通过率的判断条件以及自动化报告收件人信息等,得到应用程序的自动化回归测试的持续集成配置,在后续中,基于该持续集成配置,实现对应用程序的自动化回归测试。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之后,在持续集成平台创建计划单,计划单中包括应用信息和发布信息,应用信息中至少包括应用标识、应用版本、源码链接地址和分支代码文件,发布信息中至少包括发布类型和发布方式,生成计划单的计划单标识号,基于发布信息以及计划单标识号,将计划单进行发布。
基于上述的计划单,设置触发测试的时间点和触发条件,并设置测试通过率的判断条件以及自动化报告收件人信息等等。
基于上述的计划单、触发的时间点、触发条件、测试通过率的判断条件以及自动化报告收件人信息等,得到应用程序的自动化回归测试的持续集成配置,在后续中,基于该持续集成配置,实现对应用程序的自动化回归测试。
或者,将触发测试的时间点、触发条件测试通过率的判断条件以及自动化报告收件人信息等均设置在发布单中。
基于上述的计划单,得到应用程序的自动化回归测试的持续集成配置,在后续中,基于该持续集成配置,实现对应用程序的自动化回归测试。
204、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所述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所述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持续集成平台接收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应用版本下的代码封版消息,基于所述代码封版消息,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
代码封版消息可以认为是上述的触发条件,测试人员在与持续集成平台连接的应用部署平台上触发代码封版后,系统的消息队列会将代码封版消息发送给持续集成平台,在持续集成平台接收到该代码封版消息之后,会触发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也就是自动下发对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执行该回归测试指令,以实现对与该测试用例集对应的应用程序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
在触发回归测试指令之后,持续集成平台可以自动根据测试用例集中的测试接口信息调用连接的接口自动化平台上的测试接口,以对测试接口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持续集成平台除了调用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之外,还会基于应用程序的计划单标识号,获取对应的计划单。
205、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计划单标识号,获取计划单,基于计划单和目标测试环境对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
上述说明了计划单在创建之后会生成与之对应的计划单标识号,该计划单标识号可以与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ID以及应用版本对应,该计划单标识号也可以与应用程序ID、应用版本以及测试用例集对应,或者,该计划单标识号也可以只与测试用例集对应。通过该计划单标识号,可以获取得到对应的计划单,以基于该计划单和目标测试环境对调用的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
通过计划单标识号获取得到计划单之后,可以根据计划单标识号调用其它与持续集成平台连接的平台的接口以获取测试场景所需的信息。例如,通过调用Lotus接口获取子系统的具体信息以及测试人员的中文名称等等。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测试用例集中的每一个测试用例对应的测试接口的测试结果,测试结果包括通过和不通过,统计测试用例集中所有测试用例的数量为第一数量,并统计测试结果为通过的测试用例的数量为第二数量,基于每一个测试结果、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比值,生成测试案例集的回归测试报告。
例如,测试用例集中包括10个测试用例,每一个测试用例对应一个测试接口,其中,测试通过的测试用例为8个,测试不通过的测试用例为2个,那么,第一数量为10个,第二数量为8个,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比值为80%,则生成的回归测试报告中记录有第一数量、第二数量、第二数量和第一数量的比值以及每一个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
其中,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比值可以认为是上述的测试通过率的判断条件。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基于目标测试环境和分支代码文件对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之后,基于回归测试报告,确定测试用例集的测试通过率,将测试通过率与预设通过率进行对比,当测试通过率低于预设通过率,自动阻断应用程序的生产发布,并将回归测试报告发送到预先设置的邮箱地址。
例如,测试用例集中包括10个测试用例,每一个测试用例对应一个测试接口,其中,测试通过的测试用例为6个,测试不通过的测试用例为4个,那么,第一数量为10个,第二数量为6个,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比值为60%,预设通过率为70%,则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比值小于预设通过率,也就是测试通过率小于预设通过率,表示测试不通过,那么,生成的回归测试报告中记录有第一数量、第二数量、测试通过率、每一个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以及标注有测试不通过的内容。
具体的,由于测试不通过,异步回推测试结果至持续集成平台,并且,系统自动触发阻断应用程序在测试的应用版本下的生产发布,在生成回归测试报告之后,基于自动化报告收件人信息将回归测试报告发送给收件人,预先设置的邮箱地址可以认为是自动化报告收件人信息。
相应的,当测试通过率高于预设通过率,则直接将回归测试报告发送到预先设置的邮箱地址。
例如,测试用例集中包括10个测试用例,每一个测试用例对应一个测试接口,其中,测试通过的测试用例为8个,测试不通过的测试用例为2个,那么,第一数量为10个,第二数量为8个,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比值为80%,预设通过率为70%,则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的比值大于预设通过率,也就是测试通过率大于预设通过率,表示测试通过,那么,生成的回归测试报告中记录有第一数量、第二数量、测试通过率、每一个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以及标注有测试通过的内容。
具体的,由于测试通过,异步回推测试结果至持续集成平台,并且,在生成回归测试报告之后,基于自动化报告收件人信息将回归测试报告发送给收件人,预先设置的邮箱地址可以认为是自动化报告收件人信息。
可选的,测试用例集执行完成后,异步回推执行结果,系统根据持续集成平台配置的通过率,自动判断本次测试是否通过,将结果回推给与持续集成平台连接的Lotus平台,通过Lotus平台的第三方校验接口来判断是否阻断生产发布,同时给预先设置的邮箱地址发送回归测试报告,并且,持续集成平台支持执行结果查询。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中,包括有持续集成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应用部署平台和接口自动化平台,其中,信息管理平台为CMS平台,信息管理平台、应用部署平台和接口自动化平台均与持续集成平台连接。
在确定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之后,信息管理平台中管理有该应用程序的应用信息,在应用部署平台中对测试环境进行部署,持续集成平台查询应用信息,并配置持续集成的相关配置,配置包括应用程序的应用信息、触发时间、测试用例集、测试环境等等。当应用部署平台封版应用程序成功之后,触发持续集成平台执行自动化回归测试,接口自动化平台进行测试接口自动化测试用例集的执行,并将执行结果回推给持续集成平台,由持续集成平台根据预设通过率判断自动化执行结果是否达标。其中,自动化执行结果也就是测试结果。当自动化执行结果达标,则移交生产发布至应用部署平台,由应用部署平台对测试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版本进行生产发布。当自动化执行结果不达标,则阻断测试的应用程序对应的应用版本的生产发布。
本申请实施例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确定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应用版本从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确定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触发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基于目标测试环境和分支代码文件对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在持续集成平台上部署自动化回归测试的信息之后,自动触发以及实现回归测试,无需人为对测试过程进行手动控制,避免测试场景遗漏以及节省人力成本。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自动化测试装置300包括以下单元:
配置单元301,用于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确定单元302,用于确定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应用版本从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
调取单元303,用于确定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
触发单元304,用于触发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
测试单元305,用于基于目标测试环境和分支代码文件对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自动化测试装置300还包括以下单元:
对比单元,用于基于回归测试报告,确定测试用例集的测试通过率,将测试通过率与预设通过率进行对比。
发送单元,用于当测试通过率低于预设通过率,自动阻断应用程序的生产发布,并将回归测试报告发送到预先设置的邮箱地址。
可选的,上述配置单元301包括以下子单元:
配置排序子单元,用于确定待测试的测试接口,对每一个待测试的测试接口配置测试用例,并按照预设测试顺序对所有的测试用例进行排序。
用例集合子单元,用于按照排序结果,将测试用例进行集合为测试用例集。
可选的,上述触发单元304包括以下子单元:
消息接收子单元,用于持续集成平台接收应用程序在应用版本下的代码封版消息。
触发指令子单元,用于基于代码封版消息,触发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的自动化测试装置300还包括其它单元以及子单元,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自动化测试装置300,包括配置单元301,用于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确定单元302,用于确定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应用版本从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调取单元303,用于确定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触发单元304,用于触发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测试单元305,用于基于目标测试环境和分支代码文件对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通过上述装置,实现在持续集成平台上部署自动化回归测试的信息之后,自动触发以及实现回归测试,无需人为对测试过程进行手动控制,避免测试场景遗漏以及节省人力成本。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400可以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终端设备。该终端400包括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的处理器401、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402及存储在存储器402上并可在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401与存储器402电性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处理器401是终端400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400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加载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402内的数据,执行终端4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400进行整体监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400中的处理器401会按照如下的步骤,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应用程序的进程对应的指令加载到存储器402中,并由处理器401来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中的应用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
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确定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应用版本从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
确定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
触发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
基于目标测试环境和分支代码文件对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终端400还包括触控显示屏403、输入单元404以及电源405,其中,处理器401均与触控显示屏403、输入单元404以及电源405电性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触控显示屏403可用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以及接收用户作用于图形用户界面产生的操作指令,触控显示屏403可以包括显示面板和触控面板。其中,显示面板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图形用户接口,这些图形用户接口可以由图形、文本、图标、视频和其任意组合来构成。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触控面板可用于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上或在触控面板附近的操作),并生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且操作指令执行对应程序。可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401,并能接收处理器401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触控面板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401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401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集成到触控显示屏403而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触控面板与触控面板可以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输入和输出功能。即触控显示屏403也可以作为输入单元404的一部分实现输入功能。
输入单元404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字符信息或用户特征信息(例如指纹、虹膜、面部信息等),以及产生与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盘、鼠标、操作杆、光学或者轨迹球信号输入。
电源405用于给终端400的各个部件供电。可选的,电源405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401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405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系统、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
尽管图4中未示出,终端400还可以包括鼠标、键盘、传感器和射频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400,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确定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应用版本从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确定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触发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基于目标测试环境和分支代码文件对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指令来完成,或通过指令控制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指令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由处理器进行加载和执行。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多条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能够被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中的步骤。例如,该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确定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应用版本从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
确定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
触发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
基于目标测试环境和分支代码文件对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
以上各个操作的具体实施可参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客户端账户d Only Memory)、随机存取记忆体(R客户端账户M,R客户端账户ndom客户端账户ccess 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由于该存储介质中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中的步骤,因此,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所能实现的有益效果,详见前面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的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所述应用版本从所述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
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所述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所述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所述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
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所述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所述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
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包括:
确定待测试的测试接口,对每一个所述待测试的测试接口配置测试用例,并按照预设测试顺序对所有的所述测试用例进行排序;
按照排序结果,将所述测试用例进行集合为测试用例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所述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所述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包括:
所述持续集成平台接收所述应用程序在所述应用版本下的代码封版消息;
基于所述代码封版消息,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创建计划单,所述计划单中包括应用信息和发布信息,所述应用信息中至少包括所述应用标识、所述应用版本、所述源码链接地址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所述发布信息中至少包括发布类型和发布方式;
生成所述计划单的计划单标识号,基于所述发布信息以及所述计划单标识号,将所述计划单进行发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包括:
基于所述计划单标识号,获取所述计划单;
基于所述计划单和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包括:
获取所述测试用例集中的每一个测试用例对应的测试接口的测试结果,所述测试结果包括通过和不通过;
统计所述测试用例集中所有测试用例的数量为第一数量,并统计测试结果为通过的测试用例的数量为第二数量;
基于每一个所述测试结果、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的比值,生成所述测试案例集的回归测试报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回归测试报告,确定所述测试用例集的测试通过率,将所述测试通过率与预设通过率进行对比;
当所述测试通过率低于所述预设通过率,自动阻断所述应用程序的生产发布,并将所述回归测试报告发送到预先设置的邮箱地址。
8.一种自动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在持续集成平台中对需要进行自动化回归测试的应用程序配置测试用例集,并根据所述应用程序的应用标识,获取关联的至少一个测试环境;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待测试的应用版本,基于所述应用版本从所述测试环境中确定目标测试环境;
调取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应用程序的源码链接地址,从所述源码链接地址中调取所述应用版本下的分支代码文件,所述分支代码文件中包括待测试的新增代码;
触发单元,用于触发所述持续集成平台基于所述测试用例集的回归测试指令,所述持续集成平台调用所述测试用例集对应的测试接口;
测试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测试环境和所述分支代码文件对所述测试接口进行回归测试,获取所述测试接口的回归测试结果并生成回归测试报告。
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以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化测试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52343.0A CN115481030A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52343.0A CN115481030A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81030A true CN115481030A (zh) | 2022-12-16 |
Family
ID=84423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52343.0A Pending CN115481030A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8103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03095A (zh) * | 2023-05-11 | 2023-06-23 | 智者四海(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版本质量度量平台、方法与装置 |
CN117376187A (zh) * | 2023-10-13 | 2024-01-09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 一种通讯协议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
2022
- 2022-09-21 CN CN202211152343.0A patent/CN11548103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03095A (zh) * | 2023-05-11 | 2023-06-23 | 智者四海(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 应用程序版本质量度量平台、方法与装置 |
CN117376187A (zh) * | 2023-10-13 | 2024-01-09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东分部 | 一种通讯协议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5422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cess automation in computing | |
CN115481030A (zh) |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9448908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el based session management | |
US990451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modeling of an application | |
US6901535B2 (en)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defect analysis program, and defect analysis method | |
EP3472766A1 (en) | Workflow visualization platform | |
CN107861864A (zh) | 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992506B (zh) | 调度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4546738A (zh) | 服务器通用测试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2199301A (zh) | 用户界面自动化测试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68833A (zh) | 测试用例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158806B (zh) | 界面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596809A (zh) | 界面的可视化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984380A (zh) | 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服务器测试方法、装置及介质 | |
CN109889432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391361B (zh) | 一种pos终端自动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3110976A (zh) | 一种异常分析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614257A (zh) | 程序异常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9460234B (zh) | 应用程序瘦身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116521533A (zh) | 一种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048940A (zh) | 即时通信消息的发送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617671A (zh) | 测试脚本的自动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684525B (zh) | 文档显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测试设备 | |
CN112905428B (zh) | 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JP5873913B2 (ja) | 業務復旧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集約管理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