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8831A - 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8831A
CN115478831A CN202110603159.2A CN202110603159A CN115478831A CN 115478831 A CN115478831 A CN 115478831A CN 202110603159 A CN202110603159 A CN 202110603159A CN 115478831 A CN115478831 A CN 115478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grid
horizontal well
well
deploy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031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8831B (zh
Inventor
胡贵
侯连华
刘新云
张希文
林森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031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88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8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8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8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8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3/30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 E21B43/305Specific pattern of wells, e.g. optimising the spacing of well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inclined or horizontal wel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9/00Testing the nature of borehole walls; Formation testing;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amples of soil or well fluids, specially adapted to earth drilling or w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本发明可实现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提高了油气开采效益。

Description

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地质钻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目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经从对烃源岩外围的源外油气资源,走向烃源岩内部的源内油气资源。通常,源内油气资源具有大面积连片分布、低孔低渗、低成熟性、难动用性的特性。
现有常规的油气资源开发方式,需要辅助特殊的工艺技术才能对源内油气资源进行开发,但采用这些特殊工艺技术开发源内油气资源,通常需要在大面积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的水平井组。
而针对源内油气资源的上述特性,现有技术下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方法则并不适用,无法以传统方式对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烃源岩内部源内油气资源进行开采,主要体现在:
因源内油气资源大面积连片分布,若采用现有技术会导致水平井井眼的间距,远小于常规布井方式,导致井眼密集,以及所需钻井工艺复杂,对布井方式要求高,也会导致较高的油气开采成本,难以实现经济开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用以实现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提高了油气开采效益,该方法包括:
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装置,用以实现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提高了油气开采效益,该装置包括:
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
网格区域划分模块,用于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水平井组部署模块,用于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从而可通过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烃源岩工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并在得到的网格区域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进行油气资源的开采,可实现烃源岩工区内水平井组自动化部署,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对烃源岩内部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效率不高的问题,可满足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也通过在网格区域内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保证了烃源岩油气资源较高的开发效率;同时,通过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也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进行极为复杂的布井方案的问题,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具体示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水平井组布置的具体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水平井组的井口分布的具体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多个网格区域的具体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部署水平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的具体示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调整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的具体示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的计算机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目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经从对烃源岩外围的源外油气资源走向烃源岩内部的源内油气资源,通常源内油气资源具有大面积连片分布、低孔低渗、低成熟性、难动用性。
现有常规的油气资源开发方式难以实现有效经济开发,需要采用特殊工艺的技术进行开发,特殊工艺,一般可以包括:通过原位电加热方法使中低成熟度源内油气资源中的未转化有机质和已生成的烃类转化为轻质油和天然气以进行开发。
而采用这些特殊工艺的技术,开发源内油气资源通常需要在大面积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并在水平井段中安装大量间距较小的等距加热热源,通过对地层的均匀加热加速有机质和烃类物质向天然气和轻质油的转化。
但在大面积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方面,现有的油气资源开发部署方式并不适用,缺少成熟技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水平井眼间距远小于常规布井方式,井眼密集,钻井工艺复杂,对布井方式要求高;
②布井方式需要综合考虑地面条件、井下特殊实施工艺、成井工艺等多个因素;
③源内油气资源大面积分布特征要求水平井眼对源岩地层较高的控制率,以保证油气产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可用以实现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满足了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实现了烃源岩地层油气资源的特殊工艺开发需要,保证源岩油气资源较高的开发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得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如图8所示,可以包括:
步骤801: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上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
步骤802: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步骤803: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从而可通过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烃源岩工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并在得到的网格区域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进行油气资源的开采,可实现烃源岩工区内水平井组自动化部署,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对烃源岩内部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效率不高的问题,可满足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也通过在网格区域内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保证了烃源岩油气资源较高的开发效率;同时,通过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也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进行极为复杂的布井方案的问题,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提高了油气开采效益。
具体实施时,首先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上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
实施例中,上述尺寸参数包括:网格长度和网格宽度;
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可以包括: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内水平井钻井数和钻机宽度,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井排间距和造斜率的取值范围,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长度。
实施例中,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宽度,可根据特殊工艺开发源内油气资源的开发模拟优化结果确定;还可以根据地面条件的需要确定,如上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宽度不小于2个钻机的宽度。
具体实施时,上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井排间距和造斜率的取值范围,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长度,可以包括:
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计算靶前距区的长度;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和井排间距,确定井场部署区的长度;
根据靶前距区的长度和井场部署区的长度,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
实施例中,可按如下方式计算靶前距区的长度:
a20=1719.75/Rmax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Rmax为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单位为三十米每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也可称作水平井组基础单元,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包括,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该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井场部署区三者依次排列。该特殊工艺实施区的地下某个特定地层为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需要在上述的特定地层中钻探密集性的水平井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确定源内油气资源目的层的厚度及单位截面宽度内的水平井井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的宽度,计算得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内的总井数。
根据总井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的宽度、井间距、不同井排间距要求部署井口井位,根据井口部署情况确定井场部署区在上述的特殊工艺实施区域中水平井段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和靶前距区的长度,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
在验证未通过时,则调整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和/或调整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重新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直到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验证通过。
实施例中,可按如下公式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和靶前距区的长度,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
1719.75/(a20+a30)>Rmin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Rmin为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小值,单位为三十米每度;a30为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单位为米。
具体实施时,根据靶前距区的长度和井场部署区的长度,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可以包括:
可按如下公式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的取值范围:
a10>a20+a30+a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30为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10为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为预设置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内水平井钻机作业所需的井场面积宽度,单位为米;
结合特殊工艺实施区所实施的特殊工艺,在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中,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
实施例中,上述的a为井场长度预留长度值,取值为一半的钻机作业所需的井场面积宽度确定,一般在50~100m之间,还可根据特殊工艺井作业需求增大。上述的特殊工艺实施区10的长度a10还需考虑特殊工艺的技术能力来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确定了特殊工艺实施区域、靶前距区域的宽度和井场部署区的长度之后,可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域、靶前距区域的宽度和井场部署区的宽度。实施例中,水平井组基础单元中的特殊工艺实施区域的宽度、靶前距区域的宽度和井场部署区的宽度可相等,并根据工区的实际施工需求进行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可通过该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将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用于对烃源岩工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并在得到的网格区域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进行油气资源的开采,有助于实现自动化实现烃源岩工区内水平井组部署和油气资源开采。
具体实施时,在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后,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实施例中,确定烃源岩工区中所部属水平井的主体钻探方向;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可以包括: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其中,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与烃源岩工区中所部属水平井的主体钻探方向的方向一致;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与相邻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井场部署区相连接;
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可以包括:
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将该网格区域中部署的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在相邻网格区域中部署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之上,进行叠加部署。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可以包括: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即目标源内油气资源开发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分别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长度和网格宽度,为长度和宽度的矩形格子区域,或,以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为长度,以特殊工艺实施区的宽度为宽度的矩形格子区域,其中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方向与水平井主体钻探方向相同。上述矩形格子区域可以整齐的排量,也可以不整齐的排列。上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中的特殊工艺实施区10部署在上述的长方形格子区域内;上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中的靶前距区、井场部署区则可落在邻近的格子中。上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在上述的长方形格子区域内的排布方向尽量沿着同一方向部署。
实施例中,上述目标区域边界,可为规则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也可以为不规则图形;上述水平井主体钻探方向可根据烃源岩地层地应力确定,具体地为有利于水平井钻进过程中井壁稳定的方向确定;上述水平井主体钻探方向还可根据地面建设要求确定,如考虑地面条件、季风影响、油田开发整理规划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烃源岩工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并在得到的网格区域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进行油气资源的开采,可自动化实现烃源岩工区内水平井组部署和油气资源开采,解决了现有技术下无法对烃源岩内部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问题,可满足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也通过在网格区域内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保证了烃源岩油气资源较高的开发效率;同时,通过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也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进行极为复杂的布井方案的问题,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
具体实施时,在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后,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
实施例中,上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上述水平井组包括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
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可以包括:
在特殊工艺实施区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
在靶前距区覆盖范围内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的造斜井段;
在井场部署区覆盖范围内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的井口。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述水平井组可为密集性的水平井组,可以包括实施特殊的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该特殊工艺井是指为了实现特殊油气开采而实施的特殊工艺井,其中,特殊工艺一般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电加热、流体加热、辐射加热、燃烧加热等需要采用密集型井眼的特殊工艺;该生产井为采收地层中含有油气混合物液体的井;该辅助井是指为了确保正常建井、生产、管理而钻探的井,如用以确保目标储层钻探成功的用于掌握地层分布走向的控制井、用以测量储层生产参数作用的测量井、用以观察储层生产动态作用的观察井等。
其中,辅助井可以不全为水平井,部分情况可以为直井或定向井,当其为直井或定向井时,其井口部署在上述的井场部署区中,其地下目标地层为临近另外一个水平井组基础单元的特殊工艺实施区。该水平井组的水平井段可全部分布在该特殊工艺实施区地下的特定地层中,其长度可根据工程工艺的需要近似等于或小于上述的特殊工艺实施区域的长度。
上述水平井组的造斜井段或轨迹调整井段(如水平位移的主要偏移井段)位于该靶前距区域中;该直井段位于上述的井场部署区域中;
因采用特殊工艺开采,上述水平井组的水平井段通常比较密集,表现在水平井组的水平井段层数不止1层,且以较小(如50m以下,甚至只有几米)的水平井段之间距离分布在特殊工艺实施区地下的特定地层中。其井口则全部分布在上述的井场部署区中,如图2所示。
其中,上述井场部署区的井口可以采用单排或多排井口的方式,不同井口之间、不同井口排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完成钻井作业要求、生产井、特殊工艺井的特殊要求决定,如特殊工艺井通常要求生产井和工艺井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井口可以单排或多排部署、全部布满上述的井场部署区域,也可以只分布在其中的部分区域,可平行上述的靶前距区域20部署,可以不平行部署,如图3所示。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上述井场部署区的井口可以采用单排或多排井口的方式,不同井口之间、不同井口排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完成钻井作业要求、生产井、特殊工艺井的特殊要求决定,如特殊工艺井通常要求生产井和工艺井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井口可以单排或多排部署、全部布满上述的井场部署区域,也可以只分布在其中的部分区域,可平行上述的靶前距区域部署,可以不平行部署。
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还可以包括:
确定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
在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不为规则图形时,调整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可以包括:
根据调整前后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的优化,得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上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为满足在水平井组部署组数最小,且网格区域的总面积与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差距最小的多个网格区域的划分结果。
实施例中,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可以包括: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即目标源内油气资源开发区域),划分成若干个分别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长度和网格宽度,为长度和宽度的矩形格子区域,或,以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为长度,以特殊工艺实施区的宽度为宽度的矩形格子区域,其中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方向与水平井主体钻探方向相同。上述矩形格子区域可以整齐的排量,也可以不整齐的排列。上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中的特殊工艺实施区10部署在上述的长方形格子区域内;上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中的靶前距区、井场部署区则可落在邻近的格子中。上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在上述的长方形格子区域内的排布方向尽量沿着同一方向部署。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通过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进行调整,在满足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的基本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缩小甚至可扩大基础单元参数,以实现对源内油气资源区域的边部区进行部署。
下面给出一个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的具体应用,在该实施例中,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可称作水平井组基础单元。
该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确定所需要部署开发源内油气资源的基础参数,即上述的确定烃源岩工区中所部属水平井的主体钻探方向,以及确定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
2、确定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参数,即上述的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
3、将水平井组基础单元部署在所需要部署开发源内油气资源的区域内,即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
4、调整边部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参数后完成所需要部署开发源内油气资源的区域边部布井,即上述的在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不为规则图形时,调整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并根据调整前后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的优化,得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上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为满足在水平井组部署组数最小,且网格区域的总面积与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差距最小的多个网格区域的划分结果。
5、按照部署要求完成钻井作业,即根据以部署的水平井组,对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进行采油操作。
下面结合图1-图7,对该实例进行详细描述:
一、确定所需要部署开发源内油气资源的基础参数,可以包括,确定目标区域边界、水平井主体钻探方向;确定目标区域边界可以为以规则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也可以为不规则图形;水平井主体钻探方向可根据烃源岩地层地应力确定,具体地为有利于水平井钻进过程中井壁稳定的方向确定,具体的确定方法为现有技术,此处不赘述;水平井主体钻探方向还可根据地面建设要求确定,如考虑地面条件、季风影响、油田开发整理规划等,可参见图6。
二、确定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和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参数:
1、确定水平井组基础单元:
如图1所示,确定水平井组基础单元1,可以包括,特殊工艺实施区10、靶前距区20、井场部署区30。特殊工艺实施区10、靶前距区20、井场部署区30三者依次排列。特殊工艺实施区10的地下某个特定地层11为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需要在特定地层11中钻探密集性水平井40。
如图2所示,密集性水平井40包括实施特殊的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特殊工艺井是指为了实现特殊油气开采而实施的特殊工艺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电加热、流体加热、辐射加热、燃烧加热等需要采用密集型井眼的特殊工艺;生产井为采收地层中含有油气混合物液体的井;辅助井是指为了确保正常建井、生产、管理而钻探的井,如用以确保目标储层钻探成功的用于掌握地层分布走向的控制井、用以测量储层生产参数作用的测量井、用以观察储层生产动态作用的观察井等。
辅助井可以不全为水平井,部分情况可以为直井或定向井,当其为直井或定向井时,其井口部署在井场部署区30中,其地下目标地层为临近另外一个水平井组基础单元的特殊工艺实施区。
密集性水平井40的水平井段全部分布在特殊工艺实施区10地下的特定地层11中,其长度可根据工程工艺的需要近似等于或小于特殊工艺实施区域10的长度。
密集性水平井40的造斜井段或轨迹调整井段(水平位移主要偏移井段)位于靶前距区域20中;直井段位于井场部署区域30中;
因采用特殊工艺开采,密集性水平井40水平井段通常比较密集,表现在水平井40水平井段层数不止1层,且以较小(50m以下,甚至只有几米)的水平井段之间距离分布在特殊工艺实施区10地下的特定地层11中。其井口需则全部分布在井场部署区30中。
如图3所示,井场部署区30的井口可以采用单排或多排井口的方式,不同井口之间、不同井口排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完成钻井作业要求、生产井、特殊工艺井的特殊要求决定,如特殊工艺井通常要求生产井和工艺井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井口可以单排或多排部署、全部布满井场部署区域30,也可以只分布在其中的部分区域,可平行靶前距区域20部署,可以不平行部署。
如图3所示,水平井组基础单元1中,特殊工艺实施区域10的宽度b10、靶前距区域20的宽度b20、井场部署区30的宽度b30,满足关系:
b10=b20=b30=b。
在该实例中,最终得到的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可如图4所示。
2、确定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参数:
1)确定水平井最大造斜率Rmax和最小造斜率Rmin。最大造斜率Rmax和Rmin根据造斜工具和地层造斜特性确定,一般Rmax不大于10°/30m,Rmin不小于2°/30m;
2)确定水平井组基础单元的宽度b。水平井组基础单元的宽度b根据特殊工艺开发源内油气资源的开发模拟优化结果确定,为现有技术;还可以根据地面条件的需要确定,但水平井组基础单元的宽度b不小于2个钻机所宽度,钻机的宽度尺寸参考现有钻机标准;
3)确定源内油气资源目的层的厚度及单位截面宽度内的水平井井数N,计算得到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内的总井数Nb;水平井井数N包括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
4)根据总井数Nb、水平井组基础单元的宽度b、井间距、不同井排间距要求部署井口井位,根据井口部署情况确定井场部署区30的长度a30;确定井场部署区30的长度a30为井场在特殊工艺实施区域10中水平井段方向上的长度。
5)根据最大造斜率Rmax确定靶前距区20的长度a20
a20=1719.75/Rmax
式中a20的单位为米,Rmax单位为(°/30m)。
6)验证最小造斜率是否满足要求,即
1719.75/(a20+a30)>Rmin
如上述关系成立,则通过验证,否则需要进一步地部署井口井位缩小a30值,或重新确定最小造斜率Rmin,或重新确定最大造斜率Rmax,以调整a20值。
7)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10的长度a10,a10需满足关系
a10>a20+a30+a
a为井场长度预留长度值,取值为一半的钻机作业所需的井场面积宽度确定,一般在50~100m之间,还可根据特殊工艺井作业需求增大。
特殊工艺实施区10的长度a10还需考虑特殊工艺的技术能力来确定。
三、将水平井组基础单元部署在所需要部署开发源内油气资源的区域内,可以包括:
如图4所示,将目标源内油气资源开发区域划分成若干个以b×a10的长方形格子区域,其中a10长度方向与水平井主体钻探方向相同。b×a10的长方形格子区域可以整齐的排量,也可以不整齐的排列。
如图5所示,在每一个长方形格子区域上部署一个水平井组基础单元;水平井组基础单元中的特殊工艺实施区10部署在长方形格子区域内,实现格子区域内地下油气资源的开采;水平井组基础单元中的靶前距区20、井场部署区30则落在邻近的格子中。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在长方形格子区域内的排布方向尽量沿着同一方向部署。如图5所示,为实现图中4个以b×a10的长方形格子区域油气资源的全部开发,将4个水平井组基础单元1、111、112、113依次串联在一起,其中111的靶前距区、井场部署区落在1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上。由于特殊工艺实施区内主要开发地下油气资源,在地面上无相关设施,1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上可以部署111的靶前距区、井场部署区。
四、调整边部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参数后完成所需要部署开发源内油气资源的区域边部布井,可以包括:
按照将水平井组基础单元部署在所需要部署开发源内油气资源的区域内的方法步骤,存在源内油气资源区域的边部无法部署一个完整的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如图6所示),为实现油气资源开发区域面积最大化,对水平井组基础单元参数进行调整,可以包括a10和b,在满足水平井组基础单元设基本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适当缩小甚至可扩大a10和b,以实现对源内油气资源区域的边部区进行部署(如图7所示)。
五、按照部署要求完成钻井作业,可以包括根据以上步骤完成井位部署方案,根据钻井设计要求,完成每口井的钻井设计及钻探。
该实施例采用以上方法为广覆式水平井开采油气资源布井,可以满足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实现烃源岩地层油气资源的特殊工艺开发需要,提高油气资源开发效率。相比现有依靠传统部井方法,避免了井场面积和靶前距区域下油气无法开发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详细流程还可以有其他变化例,相关变化例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从而可通过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烃源岩工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并在得到的网格区域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进行油气资源的开采,可实现烃源岩工区内水平井组自动化部署,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对烃源岩内部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效率不高的问题,可满足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也通过在网格区域内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保证了烃源岩油气资源较高的开发效率;同时,通过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也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进行极为复杂的布井方案的问题,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提高了油气开采效益。
如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满足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实现烃源岩地层油气资源的特殊工艺开发需要,提高油气资源开发效率。相比现有依靠传统部井方法,避免了井场面积和靶前距区域下油气无法开发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上述。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装置,用以实现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01,用于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上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
网格区域划分模块02,用于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水平井组部署模块03,用于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尺寸参数包括:网格长度和网格宽度;
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内水平井钻井数和钻机宽度,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井排间距和造斜率的取值范围,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
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计算靶前距区的长度;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和井排间距,确定井场部署区的长度;
根据靶前距区的长度和井场部署区的长度,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按如下方式计算靶前距区的长度:
a20=1719.75/Rmax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Rmax为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单位为三十米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井场部署区验证模块,用于:
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和靶前距区的长度,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
在验证未通过时,则调整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和/或调整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重新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直到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验证通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井场部署区验证模块,具体用于:
按如下公式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和靶前距区的长度,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
1719.75/(a20+a30)>Rmin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Rmin为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小值,单位为三十米每度;a30为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单位为米。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按如下公式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的取值范围:
a10>a20+a30+a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30为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10为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为预设置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内水平井钻机作业所需的井场面积宽度,单位为米;
结合特殊工艺实施区所实施的特殊工艺,在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中,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上述水平井组包括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
水平井组部署模块,用于:
在特殊工艺实施区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
在靶前距区覆盖范围内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的造斜井段;
在井场部署区覆盖范围内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的井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钻探方向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烃源岩工区中所部属水平井的主体钻探方向;
网格区域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其中,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与烃源岩工区中所部属水平井的主体钻探方向的方向一致;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与相邻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井场部署区相连接;
水平井组部署模块,用于:
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将该网格区域中部署的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在相邻网格区域中部署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之上,进行叠加部署。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目标区域边界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
在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不为规则图形时,调整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
网格区域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调整前后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的优化,得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上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为满足在水平井组部署组数最小,且网格区域的总面积与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差距最小的多个网格区域的划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计算机设备的实施例上述计算机设备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存储器(memory)、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和总线;其中,所述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通过所述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用于实现相关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台式计算机、平板电脑及移动终端等,本实施例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参照实施例用于实现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的实施例及用于实现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装置的实施例进行实施,其内容被合并于此,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1000的系统构成的示意框图。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1000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2;存储器1002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001。值得注意的是,该图10是示例性的;还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结构,来补充或代替该结构,以实现电信功能或其他功能。
一实施例中,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功能可以被集成到中央处理器1001中。其中,中央处理器1001可以被配置为进行如下控制:
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装置可以与中央处理器1001分开配置,例如可以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装置配置为与中央处理器1001连接的芯片,通过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来实现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功能。
如图10所示,该计算机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
通信模块1003、输入单元1004、音频处理器1005、显示器1006、电源1007。值得注意的是,计算机设备1000也并不是必须要包括图10中所示的所有部件;
此外,计算机设备1000还可以包括图10中没有示出的部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如图10所示,中央处理器1001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操作控件,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或其他处理器装置和/或逻辑装置,该中央处理器1001接收输入并控制计算机设备1000的各个部件的操作。
其中,存储器1002,例如可以是缓存器、闪存、硬驱、可移动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其它合适装置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可储存上述与失败有关的信息,此外还可存储执行有关信息的程序。
并且中央处理器1001可执行该存储器1002存储的该程序,以实现信息存储或处理等。
输入单元1004向中央处理器1001提供输入。该输入单元1004例如为按键或触摸输入装置。电源1007用于向计算机设备1000提供电力。显示器1006用于进行图像和文字等显示对象的显示。该显示器例如可为LCD显示器,但并不限于此。
该存储器1002可以是固态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SIM卡等。还可以是这样的存储器,其即使在断电时也保存信息,可被选择性地擦除且设有更多数据,该存储器的示例有时被称为EPROM等。
存储器1002还可以是某种其它类型的装置。存储器1002包括缓冲存储器1021(有时被称为缓冲器)。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应用/功能存储部1022,该应用/功能存储部1022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功能程序或用于通过中央处理器1001执行计算机设备1000的操作的流程。
存储器1002还可以包括数据存储部1023,该数据存储部1023用于存储数据,例如联系人、数字数据、图片、声音和/或任何其他由计算机设备使用的数据。存储器1002的驱动程序存储部1024可以包括计算机设备的用于通信功能和/或用于执行计算机设备的其他功能(如消息传送应用、通讯录应用等)的各种驱动程序。
通信模块1003即为经由天线1008发送和接收信号的发送机/接收机1003。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1003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001,以提供输入信号和接收输出信号,这可以和常规移动通信终端的情况相同。
基于不同的通信技术,在同一计算机设备中,可以设置有多个通信模块1003,如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和/或无线局域网模块等。通信模块(发送机/接收机)1003还经由音频处理器1005耦合到扬声器1009和麦克风1010,以经由扬声器1009提供音频输出,并接收来自麦克风1010的音频输入,从而实现通常的电信功能。音频处理器1005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缓冲器、解码器、放大器等。另外,音频处理器1005还耦合到中央处理器1001,从而使得可以通过麦克风1010能够在本机上录音,且使得可以通过扬声器1009来播放本机上存储的声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从而可通过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烃源岩工区进行网格化划分,并在得到的网格区域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进行油气资源的开采,可实现烃源岩工区内水平井组自动化部署,解决了现有技术下对烃源岩内部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效率不高的问题,可满足在大面积的烃源岩地层中部署密集型水平井组的需求,提升了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效率,也通过在网格区域内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保证了烃源岩油气资源较高的开发效率;同时,通过自动化部署水平井组,也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进行极为复杂的布井方案的问题,降低了油气开采成本,提高了油气开采效益。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参数包括:网格长度和网格宽度;
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包括: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内水平井钻井数和钻机宽度,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井排间距和造斜率的取值范围,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井排间距和造斜率的取值范围,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长度,包括:
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计算靶前距区的长度;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和井排间距,确定井场部署区的长度;
根据靶前距区的长度和井场部署区的长度,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方式计算靶前距区的长度:
a20=1719.75/Rmax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Rmax为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单位为三十米每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和靶前距区的长度,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
在验证未通过时,则调整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和/或调整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重新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直到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验证通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公式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和靶前距区的长度,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
1719.75/(a20+a30)>Rmin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Rmin为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小值,单位为三十米每度;a30为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单位为米。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靶前距区的长度和井场部署区的长度,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包括:
按如下公式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的取值范围:
a10>a20+a30+a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30为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10为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为预设置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内水平井钻机作业所需的井场面积宽度,单位为米;
结合特殊工艺实施区所实施的特殊工艺,在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中,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所述水平井组包括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
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包括:
在特殊工艺实施区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
在靶前距区覆盖范围内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的造斜井段;
在井场部署区覆盖范围内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的井口。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烃源岩工区中所部属水平井的主体钻探方向;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包括: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其中,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与烃源岩工区中所部属水平井的主体钻探方向的方向一致;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与相邻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井场部署区相连接;
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包括:
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将该网格区域中部署的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在相邻网格区域中部署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之上,进行叠加部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
在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不为规则图形时,调整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包括:
根据调整前后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的优化,得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所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为满足在水平井组部署组数最小,且网格区域的总面积与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差距最小的多个网格区域的划分结果。
11.一种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部署在烃源岩工区的地表,用于对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地层,进行水平井组的布井操作;
网格区域划分模块,用于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
水平井组部署模块,用于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对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部署水平井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参数包括:网格长度和网格宽度;
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内水平井钻井数和钻机宽度,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井排间距和造斜率的取值范围,确定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
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计算靶前距区的长度;
根据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中待布井的水平井的总数、间距和井排间距,确定井场部署区的长度;
根据靶前距区的长度和井场部署区的长度,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按如下方式计算靶前距区的长度:
a20=1719.75/Rmax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Rmax为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单位为三十米每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井场部署区验证模块,用于:
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和靶前距区的长度,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
在验证未通过时,则调整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和/或调整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重新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直到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验证通过。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井场部署区验证模块,具体用于:
按如下公式根据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大值和靶前距区的长度,对井场部署区的长度进行验证:
1719.75/(a20+a30)>Rmin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Rmin为水平井的造斜率的取值范围中的造斜率最小值,单位为三十米每度;a30为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单位为米。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网格单元尺寸参数获取模块,具体用于:
按如下公式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的取值范围:
a10>a20+a30+a
其中,a20为靶前距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30为井场部署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10为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单位为米;a为预设置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内水平井钻机作业所需的井场面积宽度,单位为米;
结合特殊工艺实施区所实施的特殊工艺,在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中,确定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包括依次排列的特殊工艺实施区、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所述水平井组包括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
水平井组部署模块,用于:
在特殊工艺实施区覆盖范围内的含有油气资源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
在靶前距区覆盖范围内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的造斜井段;
在井场部署区覆盖范围内的地层中,部署特殊工艺井、生产井和辅助井的井口。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钻探方向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烃源岩工区中所部属水平井的主体钻探方向;
网格区域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以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网格宽度和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得到多个网格区域;其中,特殊工艺实施区的长度与烃源岩工区中所部属水平井的主体钻探方向的方向一致;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与相邻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井场部署区相连接;
水平井组部署模块,用于:
针对每一网格区域中部署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将该网格区域中部署的靶前距区和井场部署区,在相邻网格区域中部署的特殊工艺实施区之上,进行叠加部署。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目标区域边界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
在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不为规则图形时,调整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
网格区域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调整前后的水平井组部署网格单元的尺寸参数,对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的优化,得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所述多个网格区域的最优划分结果为满足在水平井组部署组数最小,且网格区域的总面积与烃源岩工区所在区域的目标区域边界差距最小的多个网格区域的划分结果。
2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110603159.2A 2021-05-31 2021-05-31 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4788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3159.2A CN115478831B (zh) 2021-05-31 2021-05-31 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03159.2A CN115478831B (zh) 2021-05-31 2021-05-31 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8831A true CN115478831A (zh) 2022-12-16
CN115478831B CN115478831B (zh) 2023-08-22

Family

ID=84419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03159.2A Active CN115478831B (zh) 2021-05-31 2021-05-31 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8831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3226A (en) * 1994-06-22 1996-04-02 Wadleigh; Eugene E. Process for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by thermally assisted gravity segregation
CN101305159A (zh) * 2005-11-18 2008-11-12 埃克森美孚上游研究公司 钻井和从地下岩层生产油气的方法
CN102933792A (zh) * 2010-03-30 2013-02-13 亚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单个水平井以将油和燃烧气体产出到地面的改进的现场燃烧采收方法
US20150134255A1 (en) * 2013-11-08 2015-05-14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tratigraphic 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deviated and horizontal wellbores
CN104763401A (zh) * 2015-04-03 2015-07-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页岩气开发布井方法
CN108343420A (zh) * 2017-12-20 2018-07-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因素协同分析的工厂化作业大井组布井方法
CN110424945A (zh) * 2019-08-01 2019-1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页岩油水平井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0566177A (zh) * 2019-08-22 2019-12-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工厂化钻井的布井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3226A (en) * 1994-06-22 1996-04-02 Wadleigh; Eugene E. Process for recovering hydrocarbons by thermally assisted gravity segregation
CN101305159A (zh) * 2005-11-18 2008-11-12 埃克森美孚上游研究公司 钻井和从地下岩层生产油气的方法
CN102933792A (zh) * 2010-03-30 2013-02-13 亚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单个水平井以将油和燃烧气体产出到地面的改进的现场燃烧采收方法
US20150134255A1 (en) * 2013-11-08 2015-05-14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tratigraphic and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of deviated and horizontal wellbores
CN104763401A (zh) * 2015-04-03 2015-07-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一种页岩气开发布井方法
CN108343420A (zh) * 2017-12-20 2018-07-3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因素协同分析的工厂化作业大井组布井方法
CN110424945A (zh) * 2019-08-01 2019-11-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分公司 页岩油水平井部署方法及装置
CN110566177A (zh) * 2019-08-22 2019-12-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工厂化钻井的布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8831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0518B (zh) 煤层顶板复杂分支井抽采瓦斯方法
CN109577919B (zh) 低渗透煤层中煤层气的开采方法
CN103946849A (zh) 基于复杂断裂模型进行井规划的方法及系统
Courtier et al. Legacy well protection refrac mitigates offset well completion communications in joint industry project
Thompson et al. Tank Development in the Midland Basin, Texas: a case study of super-charging a reservoir to optimize production and increase horizontal well densities
CN106050234A (zh)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地下水进行保护的施工工艺
CN109630088A (zh) 一种高位钻孔布置位置的确定方法
CN103161434A (zh) 一种页岩气等低渗透油气藏开采方法
CN109611073B (zh) 一种致密油水平井泥岩可压裂层位优选的方法及装置
CN109166633A (zh) 矿井涌水量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04989330A (zh) 煤层气开采方法
Karpov et al. Tight oil field development optimization based on experience of canadian analogs
Allan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Belridge Field's Diatomite Reservoirs With Hydraulically Fractured Horizontal Wells: From First Attempts to Current Ultra-Tight Spacing
CN115478831B (zh) 烃源岩内部油气资源的布井方法及装置
Mahmood et al. Waterflooding in giant carbonate reservoir; successes and challenges
Damani et al. Sequencing hydraulic fractures to optimize production for stacked well development in the delaware basin
Ishak et al. Review of horizontal drilling
CN115544851A (zh) 一种页岩气新井压裂增能并提高老井产能的方法
Belghache et al. Challenges and learnings from thermal development of thick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Southern Oman
CN111980658A (zh) 钻进方法及钻进系统
CN115128692A (zh) 基于潜孔钻机浅孔测温的聚焦式地热勘探方法
CN210068123U (zh) 页岩气藏多分支井开发井网结构
Aasheim Oseberg: Increased recoverable resources by optimal reservoir management and use of new technology
Huang et al. A new approach of infill drilling optimization for efficient transition to future pattern flood development
CN114856500B (zh) 一种瓦斯抽采钻孔的智能化设计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