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4966A - 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4966A
CN115474966A CN202211210263.6A CN202211210263A CN115474966A CN 115474966 A CN115474966 A CN 115474966A CN 202211210263 A CN202211210263 A CN 202211210263A CN 115474966 A CN115474966 A CN 115474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avity
main
pipe body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02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4966B (zh
Inventor
廖丽君
曹俊
苏泽华
钱淑雯
李语玲
侯千暠
张金源
王庆
李双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unk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unk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unk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East Hospital Tongji University Affiliated Ea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uzhou Junk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1026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49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4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4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4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4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Details of cathete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12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in body cavities or body tracts, e.g. by using cathe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5Features of the external shape of the probe, e.g. ergonomic asp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涉及鼻胃管技术领域,其包括主管体结构;第一支管体结构;第二支管体结构;以及两组测探单元,其中一组所述测探单元活动安装在第一支管体结构和主管体结构上,另外一组测探单元活动安装在第二支管体结构和主管体结构上。两组测探单元在与彩超仪相连后,能够将拍摄到的影像进行传输,通过彩超仪上的显示屏进行显示,使医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影像,避免了医生每次都需要通过医院的内镜室进行内镜观测,或者,需要到医院的影像科去做胃肠造影,以将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行显影观测,这种操作方式下,克服了传统的医生想要获得影像时费时而且还费力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病人家属的陪同以及等待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鼻胃管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背景技术
专利公告号为CN20528721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其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6月8日。
其公开了一种超声显影的三腔鼻胃管,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管体及接头,所述管体的末端与接头连接,管体内设有内管,内管外表面通过沿母线方向延伸的隔层与管体内表面连接,内管和隔层将管体的内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管体和内管的管壁中均分布有若干个气腔,所述气腔为中部厚、周边薄的扁平蝶形,气腔的厚度小于管体和内管的管壁的厚度;管体的前端连接有端头,管体靠近端头的管壁设有间隔分布的侧孔。
该专利文献在背景技术中记载如下:“导管是疾病治疗中常用到的医疗器械,现有的导管多为塑料材质,但是塑料材质的导管在超声中的显像并不明显,因此,医院内仍然普遍采用X射线和CT。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行业内研发出一些能够改善超声显像的引流导管,例如在引流管内加入大量的无机填料,还有如公开号为CN201840755的实用新型专利B超可视引流导管,在导管管壁内包覆金属线。但是上述引流导管加工工艺较为复杂,而且加入金属条后,对导管的柔软性多少都会有影响,不便于插入人体。而已知的,在金属制的穿刺针上,由于可以在针体表面设置凹孔或者是蚀纹,因此能够清晰的通过超声波进行显像,如公开号为CN101227862的发明专利超声波用穿刺针以及公开号为CN101040790的发明专利穿刺针,但是,目前行业内还没有出现将该种结构应用到软质的引流导管及介入导管上的技术。”
专利公告号为CN215840533U的中国专利文献,其授权公告日为2022年2月18日。
其公开了一种三腔超声显影的鼻空肠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导管本体、胃肠减压腔、空肠喂养管腔和胃管腔,所述空肠喂养管腔的底部接通导管本体的顶部,所述胃肠减压腔和胃管腔由导管本体的顶部插入并向下延伸,所述导管本体的中部设有胃肠减压腔开口和胃管腔开口,所述胃肠减压腔和胃管腔的底部分别由导管本体内腔接通胃肠减压腔开口和胃管腔开口,所述导管本体下端的外壁与内腔之间为锯齿状夹空结构。
该专利文献在背景技术中记载如下:“鼻空肠管是广泛应用于医疗界的一种医疗器材,主要针对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供给。通过鼻空肠管由鼻腔经食管插入小肠,给患者输送食物和药物,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能、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
在临床上,鼻空肠管的安置比较困难,需要借助CT、X射线来观察并确定位置。然而实际观察中,鼻空肠管存在导管显影困难,图像中导管不易鉴别,难以判断鼻空肠管所处的实际位置。”
由上述两份专利文献中的所记载的技术问题可以知晓,现有技术中的鼻胃管存在着显影困难、图像中导管不易鉴别、难以判断鼻空肠管所处的实际位置,以及有超声波探头很难配合导管使用的情形。
同时,病人做这个菌群,使用到鼻胃管时,鼻胃管需要从鼻子里下去到胃里面,然后要经过十二指肠乳头,但是,例如现有技术中的鼻胃管,在伸入患者体内时,每次都需要通过医院的内镜室进行内镜观测,或者,需要到医院的影像科去做胃肠造影,以将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行显影观测,采用上述的方式下,不仅费时,而且还费力,同时也增加了病人家属的陪同以及等待的时间。
还有,由于现代医学已经迈入大数据智能化时代,病人的检测数据,在医生人工录入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内时,具有一定的时间差,而后台监测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医生很难在第一时间掌握相关病患的检测数据。
为此,提出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现提出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包括:
主管体结构;
第一支管体结构,其安装在所述主管体结构的一侧;
第二支管体结构,其安装在所述主管体结构的另一侧;以及
测探单元,其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测探单元活动安装在第一支管体结构和主管体结构上,另外一组测探单元活动安装在第二支管体结构和主管体结构上。
作为优选,还包括:
彩超仪,其与两组所述测探单元相连接,所述彩超仪上具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受控于彩超仪;
无线装置,其与彩超仪相连接;以及
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其与所述无线装置通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体结构包括主管体以及主管接头,所述主管接头套接安装于主管体的顶端;
所述主管体的底端具有圆角部。
作为优选,所述主管体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内管体,所述内管体的外侧壁上部和下部固定安装有软体隔片,两个所述软体隔片的外侧端部与主管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内管体的内腔形成有内输送腔,所述主管体的内腔且在软体隔片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探测腔以及第二探测腔;
所述主管接头内具有主管体灌输腔;
所述主管接头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一主管体流通腔,所述主管接头远离第一主管体流通腔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主管体流通腔;
所述第一主管体流通腔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均呈向下的倾斜状,且所述第一主管体流通腔与第一探测腔相连通,所述第二主管体流通腔与第二探测腔相连通;
所述第一支管体结构安装在第一主管体流通腔中,所述第二支管体结构安装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管体结构包括第一支管体以及套接安装在第一支管体顶端的第一支管接头,所述第一支管体插接安装于第一主管体流通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管体结构包括第二支管体以及套接安装在第二支管体顶端的第二支管接头,所述第二支管体插接安装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中。
作为优选,所述测探单元包括第一引导钢丝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一引导钢丝底端的第一超声波探头;
所述第一引导钢丝由第一支管接头向内穿入,经过第一支管体、第一主管体流通腔以及第一探测腔向外穿出;
所述第一超声波探头滑动安装于第一探测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测探单元包括第二引导钢丝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引导钢丝底端的第二超声波探头;
所述第二引导钢丝由第二支管接头向内穿入,经过第二支管体、第二主管体流通腔以及第二探测腔向外穿出;
所述第二超声波探头滑动安装于第二探测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超声波探头与彩超仪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超声波探头与彩超仪信号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无线装置与彩超仪信号连接,所述无线装置内具有loRa控制芯片以及LoRa无线传输模块,所述loRa控制芯片能够控制于LoRa无线传输模块;
所述无线装置通过其内部的LoRa无线传输模块与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通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loRa控制芯片能够控制于LoRa无线传输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中,将一组测探单元安装在第一支管体结构和主管体结构上,将另一组测探单元安装在第二支管体结构和主管体结构上,两组测探单元均能够进行上下活动,患者处于侧卧位,主管体结构的底端用石蜡油浸润,以利于插管,选择一侧鼻腔,将主管体结构沿鼻腔壁慢慢插入胃内,借助胃的蠕动将主管体结构的头端推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通过两组测探单元的上下活动,能够确定主管体结构的正确位置,同时,还能够将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行拍摄,最后可以进行输注营养液。
二、本发明中,两组测探单元在与彩超仪相连后,能够将拍摄到的影像进行传输,通过彩超仪上的显示屏进行显示,使医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影像,避免了医生每次都需要通过医院的内镜室进行内镜观测,或者,需要到医院的影像科去做胃肠造影,以将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行显影观测,这种操作方式下,克服了传统的医生想要获得影像时费时而且还费力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病人家属的陪同以及等待的时间。
三、本发明中,彩超仪在获得两组测探单元传输的影像后,能够实时的将影像通过无线装置传输到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内,使病患的检测数据能够与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同步,避免了医生在对患者检测完成后,需要人工将患者的检测数据向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内输入的繁琐,同时,也克服了人工将病患检测信息输入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时的时间差问题。
四、本发明中,第一引导钢丝能够对第一超声波探头进行固定,在第一引导钢丝伸入时,能够使第一超声波探头在第一探测腔内进行活动,而在第一超声波探头的活动过程中,便实现了图像的拍摄,第二引导钢丝能够对第二超声波探头进行固定,在第二引导钢丝伸入时,第二超声波探头能够在第二探测腔内进行活动,而在第二超声波探头的活动过程中,便实现了图像的拍摄;
同时,在第一超声波探头和第二超声波探头都同样活动的过程中,第一超声波探头和第二超声波探头可以实现同向运动,相向运动,或者反向运动,在二者运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图像是不同的,在二者的这种运动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死角处的拍摄;
彩超仪上的显示屏能够同步显示两组图像,一组图像为第一超声波探头传输的,另外一组为第二超声波探头传输的,在两组图像的配合之下,能够更好的使医生进行定位,以及对病灶处的观察。
五、本发明中,第一主管体流通腔在与第一探测腔连通后,形成了一个能够便于其中一组测探单元上下活动安装的通道,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与第二探测腔连通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和第二探测腔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能够便于另外一组测探单元进行上下活动的通道,在两个能够便于测探单元进行上下活动的通道的作用下,从而能够便于两组测探单元与主管体结构的安装与配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的主管体断裂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图1的A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图1的B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图1的C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第一支管体、第一支管接头以及第一引导钢丝相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第二支管体、第二支管接头以及第二引导钢丝相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的流程框图之一;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的流程框图之二;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中的流程框图之三。
图中:
1、主管体结构;
101、主管体;
1011、内管体;1012、软体隔片;1013、内输送腔;1014、第一探测腔;1015、第二探测腔;1016、圆角部;
102、主管接头;
1021、主管体灌输腔;1022、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3、第二主管体流通腔;
2、第一支管体结构;
201、第一支管体;202、第一支管接头;
3、第二支管体结构;301、第二支管体;302、第二支管接头;
401、第一引导钢丝;
402、第一超声波探头;
403、第二引导钢丝;
404、第二超声波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1-图11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包括主管体结构1、安装在主管体结构1的一侧的第一支管体结构2、安装在主管体结构1的另一侧的第二支管体结构3,第一支管体结构2与第二支管体结构3相对设置,以及测探单元,测探单元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测探单元活动安装在第一支管体结构2和主管体结构1上,另外一组测探单元活动安装在第二支管体结构3和主管体结构1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由主管体结构1、第一支管体结构2、第二支管体结构3以及两组测探单元构成。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一组测探单元安装在第一支管体结构2和主管体结构1上,将另一组测探单元安装在第二支管体结构3和主管体结构1上,两组测探单元均能够进行上下活动,患者处于侧卧位,主管体结构1的底端用石蜡油浸润,以利于插管,选择一侧鼻腔,将主管体结构1沿鼻腔壁慢慢插入胃内,借助胃的蠕动将主管体结构1的头端推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通过两组测探单元的上下活动,能够确定主管体结构1的正确位置,同时,还能够将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行拍摄,最后可以进行输注营养液。
实施例2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
彩超仪,其与两组测探单元相连接,彩超仪上具有显示屏,显示屏受控于彩超仪;
无线装置,其与彩超仪相连接;以及
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其与无线装置通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测探单元在与彩超仪相连后,能够将拍摄到的影像进行传输,通过彩超仪上的显示屏进行显示,使医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影像,避免了医生每次都需要通过医院的内镜室进行内镜观测,或者,需要到医院的影像科去做胃肠造影,以将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行显影观测,这种操作方式下,克服了传统的医生想要获得影像时费时而且还费力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病人家属的陪同以及等待的时间;
彩超仪在获得两组测探单元传输的影像后,能够实时的将影像通过无线装置传输到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内,使病患的检测数据能够与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同步,避免了医生在对患者检测完成后,需要人工将患者的检测数据向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内输入的繁琐,同时,也克服了人工将病患检测信息输入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时的时间差问题。
实施例3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主管体结构1包括主管体101以及主管接头102,主管接头102套接安装于主管体101的顶端;
主管体101的底端具有圆角部1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管体101以及主管接头102共同构成了主管体结构1,主管体101的底端的圆角部1016,能够避免划伤患者的十二指肠以及胃部。
实施例4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主管体101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内管体1011,内管体1011的外侧壁上部和下部固定安装有软体隔片1012,两个软体隔片1012的外侧端部与主管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软体隔片1012固定安装在内管体1011的两侧,两个软体隔片1012的两端与主管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后,能够对内管体1011进行固定与支撑;
内管体1011的内腔形成有内输送腔1013,主管体101的内腔且在软体隔片10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探测腔1014以及第二探测腔1015,内输送腔1013用于向患者输送营养液,内管体1011两侧形成的第一探测腔1014以及第二探测腔1015用于两组测探单元的上下滑动;
主管接头102内具有主管体灌输腔1021,主管体灌输腔1021用于使医生向患者体内灌注营养液;
主管接头10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主管接头102远离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
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均呈向下的倾斜状,且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与第一探测腔1014相连通,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与第二探测腔1015相连通,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在与第一探测腔1014连通后,形成了一个能够便于其中一组测探单元上下活动安装的通道,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与第二探测腔1015连通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和第二探测腔1015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能够便于另外一组测探单元进行上下活动的通道,在两个能够便于测探单元进行上下活动的通道的作用下,从而能够便于两组测探单元与主管体结构1的安装与配合;
第一支管体结构2安装在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中,第二支管体结构3安装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中,第一支管体结构2能够安装在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中,第二支管体结构3能够安装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中,且第一支管体结构2与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的固定形式可以为插接安装在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内,且第一支管体结构2与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为过盈配合,第二支管体结构3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的固定形式为插接安装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内,且第二支管体结构3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为过盈配合。
实施例5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支管体结构2包括第一支管体201以及套接安装在第一支管体201顶端的第一支管接头202,第一支管体201插接安装于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管体201与第一支管接头202的插接配合为过盈配合,从而能够使第一支管接头202稳定的固定在第一支管体201的顶端。
实施例6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支管体结构3包括第二支管体301以及套接安装在第二支管体301顶端的第二支管接头302,第二支管体301插接安装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管体301与第二支管接头302的插接配合为过盈配合,从而能够使第二支管接头302稳定的固定在第二支管体301的顶端。
实施例7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测探单元包括第一引导钢丝401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一引导钢丝401底端的第一超声波探头402;
第一引导钢丝401由第一支管接头202向内穿入,经过第一支管体201、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以及第一探测腔1014向外穿出;
第一超声波探头402滑动安装于第一探测腔1014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引导钢丝401能够对第一超声波探头402进行固定,在第一引导钢丝401伸入时,能够使第一超声波探头402在第一探测腔1014内进行活动,而在第一超声波探头402的活动过程中,便实现了图像的拍摄。
实施例8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测探单元包括第二引导钢丝403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引导钢丝403底端的第二超声波探头404;
第二引导钢丝403由第二支管接头302向内穿入,经过第二支管体301、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以及第二探测腔1015向外穿出;
第二超声波探头404滑动安装于第二探测腔1015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引导钢丝403能够对第二超声波探头404进行固定,在第二引导钢丝403伸入时,第二超声波探头404能够在第二探测腔1015内进行活动,而在第二超声波探头404的活动过程中,便实现了图像的拍摄;
同时,在第一超声波探头402和第二超声波探头404都同样活动的过程中,第一超声波探头402和第二超声波探头404可以实现同向运动,相向运动,或者反向运动,在二者运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图像是不同的,在二者的这种运动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死角处的拍摄。
实施例9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8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超声波探头402与彩超仪信号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超声波探头402能够通过信号与彩超仪相连接,实现图像传输。
实施例10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超声波探头404与彩超仪信号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超声波探头404能够通过信号与彩超仪相连接,实现图像传输;
彩超仪上的显示屏能够同步显示两组图像,一组图像为第一超声波探头402传输的,另外一组为第二超声波探头404传输的,在两组图像的配合之下,能够更好的使医生进行定位,以及对病灶处的观察。
实施例11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无线装置与彩超仪信号连接,无线装置内具有loRa控制芯片以及LoRa无线传输模块,loRa控制芯片能够控制于LoRa无线传输模块;
无线装置通过其内部的LoRa无线传输模块与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通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传输装置内具有loRa控制芯片以及LoRa无线传输模块,loRa控制芯片能够对LoRa无线传输模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LoRa无线传输模块能够使彩超仪获得的数据传输至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内。
实施例12
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1的不同之处在于,loRa控制芯片能够控制于LoRa无线传输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loRa控制芯片对LoRa无线传输模块的控制作用下,能够实现LoRa无线传输模块的无线数据传输。
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发明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由主管体结构1、第一支管体结构2、第二支管体结构3以及两组测探单元构成。
在本技术方案中,将一组测探单元安装在第一支管体结构2和主管体结构1上,将另一组测探单元安装在第二支管体结构3和主管体结构1上,两组测探单元均能够进行上下活动,患者处于侧卧位,主管体结构1的底端用石蜡油浸润,以利于插管,选择一侧鼻腔,将主管体结构1沿鼻腔壁慢慢插入胃内,借助胃的蠕动将主管体结构1的头端推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
通过两组测探单元的上下活动,能够确定主管体结构1的正确位置,同时,还能够将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行拍摄,最后可以进行输注营养液;
两组测探单元在与彩超仪相连后,能够将拍摄到的影像进行传输,通过彩超仪上的显示屏进行显示,使医生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影像,避免了医生每次都需要通过医院的内镜室进行内镜观测,或者,需要到医院的影像科去做胃肠造影,以将患者体内的病灶进行显影观测,这种操作方式下,克服了传统的医生想要获得影像时费时而且还费力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病人家属的陪同以及等待的时间;
彩超仪在获得两组测探单元传输的影像后,能够实时的将影像通过无线装置传输到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内,使病患的检测数据能够与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实时同步,避免了医生在对患者检测完成后,需要人工将患者的检测数据向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内输入的繁琐,同时,也克服了人工将病患检测信息输入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时的时间差问题;
主管体101以及主管接头102共同构成了主管体结构1,主管体101的底端的圆角部1016,能够避免划伤患者的十二指肠以及胃部;
主管体101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内管体1011,内管体1011的外侧壁上部和下部固定安装有软体隔片1012,两个软体隔片1012的外侧端部与主管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两个软体隔片1012固定安装在内管体1011的两侧,两个软体隔片1012的两端与主管体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后,能够对内管体1011进行固定与支撑;
内管体1011的内腔形成有内输送腔1013,主管体101的内腔且在软体隔片10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探测腔1014以及第二探测腔1015,内输送腔1013用于向患者输送营养液,内管体1011两侧形成的第一探测腔1014以及第二探测腔1015用于两组测探单元的上下滑动;
主管接头102内具有主管体灌输腔1021,主管体灌输腔1021用于使医生向患者体内灌注营养液;
主管接头10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主管接头102远离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
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均呈向下的倾斜状,且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与第一探测腔1014相连通,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与第二探测腔1015相连通,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在与第一探测腔1014连通后,形成了一个能够便于其中一组测探单元上下活动安装的通道,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与第二探测腔1015连通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和第二探测腔1015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能够便于另外一组测探单元进行上下活动的通道,在两个能够便于测探单元进行上下活动的通道的作用下,从而能够便于两组测探单元与主管体结构1的安装与配合;
第一支管体结构2安装在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中,第二支管体结构3安装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中,第一支管体结构2能够安装在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中,第二支管体结构3能够安装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中,且第一支管体结构2与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的固定形式可以为插接安装在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内,且第一支管体结构2与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为过盈配合,第二支管体结构3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的固定形式为插接安装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内,且第二支管体结构3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为过盈配合;
第一引导钢丝401能够对第一超声波探头402进行固定,在第一引导钢丝401伸入时,能够使第一超声波探头402在第一探测腔1014内进行活动,而在第一超声波探头402的活动过程中,便实现了图像的拍摄,第二引导钢丝403能够对第二超声波探头404进行固定,在第二引导钢丝403伸入时,第二超声波探头404能够在第二探测腔1015内进行活动,而在第二超声波探头404的活动过程中,便实现了图像的拍摄;
同时,在第一超声波探头402和第二超声波探头404都同样活动的过程中,第一超声波探头402和第二超声波探头404可以实现同向运动,相向运动,或者反向运动,在二者运动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图像是不同的,在二者的这种运动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死角处的拍摄;
第一超声波探头402能够通过信号与彩超仪相连接,实现图像传输,第二超声波探头404能够通过信号与彩超仪相连接,实现图像传输;
彩超仪上的显示屏能够同步显示两组图像,一组图像为第一超声波探头402传输的,另外一组为第二超声波探头404传输的,在两组图像的配合之下,能够更好的使医生进行定位,以及对病灶处的观察;
无线传输装置内具有loRa控制芯片以及LoRa无线传输模块,loRa控制芯片能够对LoRa无线传输模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LoRa无线传输模块能够使彩超仪获得的数据传输至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内。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述的第一超声波探头402和第二超声波探头404使用的为基恩士公司生产的FW系列数字超声波传感器,其具体型号可以为FW-H02,或者为FW-H07,亦可以为FW-H10R;
文中所述的LoRa无线传输模块,其优选为:ZM602系列Wi-Fi+BLE二合一无线模块,其型号具体为:ZM602P2S31P/ZM602P2S31E,ZM602系列Wi-Fi+BLE二合一无线模块,ZM602系列无线模块是一款高性能、高可靠的WiFi+BLE二合一无线模块,支持802.11b/g/n Wi-Fi协议以及蓝牙5.0通信协议,内部集成完整的射频收发电路,采用双UART通信接口,内置PCB天线以及射频连接器,具有高集成度、应用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光伏储能、智慧城市、医疗电子、智慧楼宇等领域。
文中所述的loRa控制芯片,其优选型号为:ZSL64x的系统级芯片,ZSL64x为LoRa系统级芯片,该类型芯片集成RF匹配、时钟、DC电路,支持LoRa、(G)FSK调制模式,覆盖470-510MHz、863-870MHz、902-928MHz频段,基于频谱扩展技术,可更好的满足低功耗小数据远距离传输应用。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管体结构(1);
第一支管体结构(2),其安装在所述主管体结构(1)的一侧;
第二支管体结构(3),其安装在所述主管体结构(1)的另一侧;以及
测探单元,其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测探单元活动安装在第一支管体结构(2)和主管体结构(1)上,另外一组测探单元活动安装在第二支管体结构(3)和主管体结构(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彩超仪,其与两组所述测探单元相连接,所述彩超仪上具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受控于彩超仪;
无线装置,其与彩超仪相连接;以及
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其与所述无线装置通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结构(1)包括主管体(101)以及主管接头(102),所述主管接头(102)套接安装于主管体(101)的顶端;
所述主管体(101)的底端具有圆角部(10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101)的内腔中心处设置有内管体(1011),所述内管体(1011)的外侧壁上部和下部固定安装有软体隔片(1012),两个所述软体隔片(1012)的外侧端部与主管体(10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内管体(1011)的内腔形成有内输送腔(1013),所述主管体(101)的内腔且在软体隔片(10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探测腔(1014)以及第二探测腔(1015);
所述主管接头(102)内具有主管体灌输腔(1021);
所述主管接头(10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所述主管接头(102)远离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
所述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均呈向下的倾斜状,且所述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与第一探测腔(1014)相连通,所述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与第二探测腔(1015)相连通;
所述第一支管体结构(2)安装在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中,所述第二支管体结构(3)安装在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体结构(2)包括第一支管体(201)以及套接安装在第一支管体(201)顶端的第一支管接头(202),所述第一支管体(201)插接安装于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管体结构(3)包括第二支管体(301)以及套接安装在第二支管体(301)顶端的第二支管接头(302),所述第二支管体(301)插接安装于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探单元包括第一引导钢丝(401)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一引导钢丝(401)底端的第一超声波探头(402);
所述第一引导钢丝(401)由第一支管接头(202)向内穿入,经过第一支管体(201)、第一主管体流通腔(1022)以及第一探测腔(1014)向外穿出;
所述第一超声波探头(402)滑动安装于第一探测腔(1014)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探单元包括第二引导钢丝(403)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引导钢丝(403)底端的第二超声波探头(404);
所述第二引导钢丝(403)由第二支管接头(302)向内穿入,经过第二支管体(301)、第二主管体流通腔(1023)以及第二探测腔(1015)向外穿出;
所述第二超声波探头(404)滑动安装于第二探测腔(1015)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超声波探头(402)与彩超仪信号连接;所述第二超声波探头(404)与彩超仪信号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装置与彩超仪信号连接,所述无线装置内具有loRa控制芯片以及LoRa无线传输模块,所述loRa控制芯片能够控制于LoRa无线传输模块;
所述无线装置通过其内部的LoRa无线传输模块与智能医疗信息管理系统通讯连接;所述loRa控制芯片能够控制于LoRa无线传输模块。
CN202211210263.6A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Active CN1154749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0263.6A CN115474966B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0263.6A CN115474966B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4966A true CN115474966A (zh) 2022-12-16
CN115474966B CN115474966B (zh) 2023-06-02

Family

ID=84394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0263.6A Active CN115474966B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496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287213U (zh) * 2015-12-22 2016-06-08 郑州迪奥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超声显影的三腔鼻胃管
CN106999353A (zh) * 2014-06-26 2017-08-01 纽奇赛尔有限合伙企业 鼻胃管
CN107583172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叶春生 一种超声引导经鼻置入的双腔鼻胃管鼻空肠管复合导管
US20180078234A1 (en) * 2013-04-22 2018-03-22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aptation ultrasound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WO2020006070A1 (en) * 2018-06-26 2020-01-02 Henry Ford Health System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probe cover
CN114667128A (zh) * 2019-07-15 2022-06-24 内索确医疗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鼻胃管定位系统及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078234A1 (en) * 2013-04-22 2018-03-22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aptation ultrasound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CN106999353A (zh) * 2014-06-26 2017-08-01 纽奇赛尔有限合伙企业 鼻胃管
CN205287213U (zh) * 2015-12-22 2016-06-08 郑州迪奥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超声显影的三腔鼻胃管
CN107583172A (zh) * 2016-07-07 2018-01-16 叶春生 一种超声引导经鼻置入的双腔鼻胃管鼻空肠管复合导管
WO2020006070A1 (en) * 2018-06-26 2020-01-02 Henry Ford Health System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probe cover
CN114667128A (zh) * 2019-07-15 2022-06-24 内索确医疗私人有限公司 一种鼻胃管定位系统及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4966B (zh) 2023-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181095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uiding medical care based on sensor data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US9918907B2 (en) Method for electromagnetic guidance of feeding and suctioning tube assembly
CN102333562B (zh) 鼻胃和口胃喂养装置、包括它们的系统、方法及其应用
US20120071786A1 (en) Visualization of values of a physical property detected in an organism over time
CN107583172A (zh) 一种超声引导经鼻置入的双腔鼻胃管鼻空肠管复合导管
CN206548842U (zh) 一种多腔可视性鼻肠管
CN102743296A (zh) 可视性鼻肠管
CN115474966A (zh) 一种带有超声探头的鼻胃管
CN215024926U (zh) 可视球囊扩张导管
CN105251098A (zh) 物质输送装置及其导丝组件
CN205758707U (zh) 一种外管带显影剂的切开刀
CN213431791U (zh) 一种床旁放置胃肠营养管
CN206138421U (zh) 一种能通过ph值确定插入深度的胃管装置
CN112717246B (zh) 一种选择性支气管插管装置
CN113679412A (zh) 一种基于肛肠管的肠鸣音和患者体征的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8420737A (zh) 一种鼻胃管以及鼻胃管留置系统
CN213031315U (zh) 一种具有胆汁引流腔和肠内营养液输注腔的双腔管
CN210205390U (zh) 消化内科用胃管
CN202699640U (zh) 防治压疮营养素可视性鼻肠管
CN113081027A (zh) 一种胃肠蠕动声音及患者体征监测装置
CN216168894U (zh) 带有ph值测定的可视经鼻胃空肠营养管
CN215536708U (zh) 鼻肠管
CN219614420U (zh) 鼻空肠管
CN218356182U (zh) 一种用于肠内营养输送管导航的内窥镜装置
CN215820877U (zh) 一种空腔脏器管路置入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