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3951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3951A
CN115473951A CN202211098715.6A CN202211098715A CN115473951A CN 115473951 A CN115473951 A CN 115473951A CN 202211098715 A CN202211098715 A CN 202211098715A CN 115473951 A CN115473951 A CN 1154739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support plate
rotating shaft
electronic devic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87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87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39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3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39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使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支撑板;柔性屏,柔性屏覆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三支撑板,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在收缩状态下,第三支撑板收纳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柔性屏覆盖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展开状态下,第三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柔性屏覆盖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终端的发展,用户对人机交互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相应地,对屏幕的尺寸、屏幕的可用显示区域的要求也越来越大。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滑动连接,实现电子设备的伸缩,进而实现电子设备显示屏大小的变化,但是,在电子设备处于伸开状态时,柔性屏中间位置会因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间距变大而缺少支撑,出现按压屏幕会发生屏幕下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至少解决在电子设备处于伸开状态时,柔性屏中间位置会因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间距变大而缺少支撑,按压屏幕会发生屏幕下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支撑板;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使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支撑板;柔性屏,柔性屏覆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三支撑板,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活动连接;在收缩状态下,第三支撑板收纳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柔性屏覆盖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在展开状态下,第三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柔性屏覆盖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柔性屏覆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进而实现柔性屏的显示部分的放大或缩小,使得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或收缩状态,在实现电子设备的大屏功能的同时,便于电子设备的携带。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板,在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的情况下,柔性屏覆盖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上,第三支撑板位于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实现了第三支撑板的收纳;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三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进而第三支撑板能够支撑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缝隙处,避免柔性屏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缝隙处按压后塌陷。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之二;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之二;
图7是图6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之三;
图9是图8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是图12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5是图14所示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壳体,10第一支撑板,12第一轨道,14固定壳,16固定支架,2第二壳体,20第二支撑板,22第二轨道,24移动壳,26移动支架,3柔性屏,30显示区,32延长区,34第一表面,36第二表面,4第三支撑板,40连接件,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第三转轴,8第四转轴,9驱动部,90电机,92齿轮,94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上设有第一支撑板10;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滑动,使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第二壳体2上设有第二支撑板20;柔性屏3,柔性屏3覆盖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三支撑板4,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活动连接;在收缩状态下,第三支撑板4收纳于第二支撑板20的底部,柔性屏3覆盖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在展开状态下,第三支撑板4位于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柔性屏3覆盖第一支撑板10、第三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20。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柔性屏3覆盖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1滑动,进而实现柔性屏3的显示部分的放大或缩小,使得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或收缩状态,在实现电子设备的大屏功能的同时,便于电子设备的携带。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0,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第二支撑板20,在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的情况下,柔性屏3覆盖在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上,第三支撑板4位于第二支撑板20的底部,实现了第三支撑板4的收纳;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三支撑板4位于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进而第三支撑板4能够支撑在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的缝隙处,避免柔性屏3在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的缝隙处按压后塌陷。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4和图5所示,在收缩状态下,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相拼合以支撑柔性屏3,缩小了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以便于电子设备的携带;如图6和图7所示,在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滑动,使得柔性屏3展开,第三支撑板4运动至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使得第一支撑板10、第三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20相拼合以支撑柔性屏3,增加了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进而避免柔性屏3在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的缝隙处塌陷。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包括:联动部,联动部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支撑板4连接,用于带动第三支撑板4伸入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或带动第三支撑板4收纳于第二支撑板20的底部。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联动部,联动部与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支撑板4连接,在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联动部带动第三支撑板4运动至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或者带动第三支撑板4运动至第二支撑板20的底部,保证了电子设备伸缩的可靠性,也能够在展开状态下,为柔性屏3提供足够的支撑面积,避免柔性屏3塌陷。
如图8和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联动部包括:第一轨道12,设于第一壳体1的端部,第一轨道12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轨道22,设于第二壳体2的端部,第二轨道22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三方向,第一轨道12与第二轨道22对应设置,第二轨道22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连接件40,与第三支撑板4连接,连接件40位于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内,并能够在第一轨道12内沿第一方向滑动,在第二轨道22内沿第二方向滑动,其中,沿第二方向,第二壳体2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内。
在该实施例中,联动部包括第一轨道12、第二轨道22和连接件40,第一轨道12设置在第一壳体1的端部,第二轨道22设置在第二壳体2的端部,第一轨道12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轨道22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沿第三方向对应设置,连接件40设置在第三支撑板4上,位于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内并能够在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内滑动,这样,在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滑动时,第二壳体2带动连接件40在第二轨道22内沿第二方向滑动,由于连接件40同时穿设在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内,且第二轨道22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因此在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的共同作用下,使得连接件40沿第一方向运动,实现了第三支撑板4沿第三方向的升降。
可以理解的是,沿第二方向第二壳体2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壳体1内,第一轨道12位于第一壳体1包覆在第二壳体2外部的部分,第二轨道22设置在第二壳体2位于第一壳体1内的部分,从而使得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能够沿第三方向对应设置,进而实现连接件40在第一方向上的升降。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第二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也即第二壳体2的滑动方向,第三方向为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垂直。
如图9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由第二壳体2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端至第二壳体2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第二轨道22向远离第二支撑板20的方向倾斜。
在该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由第二壳体2靠近第一壳体1的一端,至第二壳体2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第二轨道22向远离第二支撑板20的方向延伸,这样,在第二壳体2向远离第一壳体1的方向滑动以使电子设备展开时,连接件40在第二轨道22和第一轨道12的作用下,能够沿第一方向向靠近第二支撑板20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在电子设备展开时,第三支撑板4能够运动至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实现对柔性屏3的支撑;相应地,在第二壳体2向靠近第一壳体1的方向滑动,以使电子设备收缩时,连接件40在第二轨道22和第一轨道12的作用下,能够沿第一方向向远离第二支撑板20的方向运动,进而避让第二支撑板20,使得第二支撑板20与第一支撑板10拼合对柔性屏3进行支撑,同时使得第三支撑板4收纳在第二支撑板20的底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第三方向,第一壳体1的两端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一轨道12,第二壳体2的两端均设有至少两个第二轨道22,第三支撑板4的两端均设有至少两个连接件40,第一轨道12、第二轨道22和连接件40一一对应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沿第三方向,第一壳体1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轨道12,第二壳体2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轨道22,第三支撑板4的两端均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件40,也即,第三支撑板4的两端均通过连接件40实现第一方向上的升降,进而提升第三支撑板4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稳定性。
在具体应用中,沿第三方向,第一壳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一轨道12,两个第一轨道12沿第二方向分布,第一壳体1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第一轨道12,两个第一轨道12沿第二方向分布;沿第三方向,第二壳体2的第一端设置有两个第二轨道22,两个第二轨道22分别与第一壳体1第一端的两个第一轨道12对应设置,第二壳体2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第二轨道22,两个第二轨道22分别与第一壳体1的第二端的两个第一轨道12对应设置;沿第三方向,第三支撑板4的第一端设置有两个连接件40,两个连接件40分别穿设在对应的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内,第三支撑板4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连接件40,两个连接件40分别穿设在对应的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内,进而提升第三支撑板4运动的可靠性。
如图10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柔性屏3包括相连接的显示区30和延长区32,显示区30覆盖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延长区32弯曲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并位于第二支撑板20背离显示区30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柔性屏3包括显示区30和延长区32,显示区30覆盖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区30进行显示,延长区32与显示区30相连接并弯曲设置在第二壳体2内,增加了延长区32的长度,进而可在电子设备展开时,将延长区32延展到电子设备的表面形成显示区30以供电子设备进行显示,在电子设备收缩时,将显示区30的一部分收纳在第二壳体2内形成延长区32,从而在电子设备展开和收纳的过程中,实现显示区30面积大小的变化。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之间切换的过程中,通过延长区32的延展或收缩实现显示区30的面积的变化,在电子设备展开时,收纳在第二壳体2内的延长区32向显示区30所在位置延展并形成显示区30进行显示,在电子设备收缩时,显示区30的一部分向第二壳体2内收缩形成延长区32收纳在第二壳体2内。
在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的情况下,显示区30通过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进行支撑,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显示区30通过第一支撑板10、第三支撑板4和第二支撑板20进行支撑,也即,在收缩状态下的显示区30的面积小于在展开状态下的显示区30的面积,相应地,在收缩状态下的延长区32的面积大于在展开状态下的延长区32的面积。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与第二壳体2转动连接并沿电子设备的第三方向延伸,沿电子设备的第二方向,第一转轴5位于第二壳体2的第一端,第二转轴6靠近第二壳体2的第二端,沿电子设备的第一方向,第二转轴6位于第一转轴5的下方;延长区32依次绕过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以使第一转轴5与延长区32的第一表面34接触,第二转轴6与延长区32的第二表面36接触,第一表面34和第二表面36为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均沿第三方向延伸,沿电子设备的第二方向,第一转轴5位于第二壳体2的第一端,第二转轴6靠近第二壳体2的第二端,沿第一方向,第二转轴6位于第一转轴5的下方,延长区32自第二壳体2的第二端绕过第一转轴5后,向第二转轴6方向延伸并绕过第二转轴6,第一转轴5与延长区32的第一表面34接触,第二转轴6与延长区32的第二表面36接触,使得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能够支撑延长区32并使得延长区32弯曲设置。
显示区30和延长区32均与第一壳体1连接,也即柔性屏3的两端均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这样,在电子设备展开时,第二壳体2带动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运动,柔性屏3通过摩擦力使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转动起来,进而使得显示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在电子设备收缩时,柔性屏3通过摩擦带动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运动,进而使得柔性屏3处于紧绷状态,避免柔性屏3褶皱。
如图10和图11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转轴7,设于第一壳体1远离第二壳体2的一端,显示区30与第三转轴7连接;第四转轴8,设于第一壳体1,沿第二方向,第四转轴8位于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之间,沿第一方向,第四转轴8位于第二转轴6的下方,延长区32的端部绕设于第四转轴8。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三转轴7和第四转轴8,第三转轴7和第四转轴8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第三转轴7设置在第一壳体1远离第二壳体2的一端,显示区30与第三转轴7连接,实现显示区30的固定,第四转轴8在第二方向上位于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之间,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转轴6的下方,也即在第一方向上,第四转轴8位于第二转轴6远离第一转轴5的一侧,并且延长区32的端部绕设在第四转轴8上,这样,在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滑动以使电子设备展开时,第一转轴5与第四转轴8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二转轴6与第四转轴8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将柔性屏3的延长区32向显示区30拉动,增加显示区30的面积,并通过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的转动,带动柔性屏3平稳展开,避免柔性屏3发生褶皱;在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滑动以使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时,第二转轴6与第四转轴8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转轴5与第四转轴8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将柔性屏3的显示区30向延长区32拉动,缩小显示区30的面积,并通过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的转动,带动柔性屏3平稳展开,避免柔性屏3发生褶皱。
进一步地,第三转轴7和第四转轴8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转轴7和第四转轴8用于固定柔性屏3的两端,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用于使柔性屏3紧绷。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壳体1包括:固定壳14;固定支架16,固定壳14包覆于固定支架16的部分外壁面,第三转轴7和第四转轴8设于固定支架16,沿第二方向,第三转轴7位于固定支架16远离第二支撑板20的一端,第三转轴7和第四转轴8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板10设于固定支架16。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包括固定壳14和固定支架16,固定壳14包覆固定支架16的部分外壁面,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设置在固定支架16上,实现柔性屏3两个端部的固定。
如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壳体2包括:移动壳24,移动壳24包覆于固定支架16的部分外壁面,并与固定支架16滑动连接,沿第二方向,移动壳24和固定壳14相对设置;移动支架26,与移动壳24连接,位于固定支架16内,第二支撑板20、第三支撑板4、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设于移动支架26。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包括移动壳24和移动支架26,移动壳24包覆在固定支架16的部分外壁面且与固定支架16滑动连接,移动支架26设置在移动壳24上,并且位于固定支架16内,第二支撑板20、第三支撑板4、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设置在移动支架26上,在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滑动,使得电子设备展开的过程中,移动壳24相对于固定支架16滑动,带动移动支架26、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运动,进而驱动第三支撑板4伸入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并使得柔性屏3展开。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轨道12设置在固定支架16上,第二轨道22设置在移动支架26上。
其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的情况下,固定壳14包覆在固定支架16的部分外壁面,移动壳24包覆在移动支架26的另一部分外壁面。
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部9,与第二壳体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壳体2滑动,以使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或收缩状态。
在该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部9,驱动部9与第二壳体2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二壳体2相对于第一壳体1滑动,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展开或收缩。
在具体应用中,当驱动部9接收到展开指令时,驱动第二壳体2远离第一壳体1,使得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当驱动部9接收到收缩指令时,驱动第二壳体2靠近第一壳体1,使得电子设备处于收缩状态。
如图12和图1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驱动部9包括:电机90,与第一壳体1连接;齿轮92,与电机90连接;齿条94,设于第二壳体2,齿轮92与齿条94相啮合。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部9包括电机90、齿轮92和齿条94,电机90安装在第一壳体1上,齿条94安装在第二壳体2上,齿轮92与电机90的输出轴连接,且齿轮92与齿条94啮合传动,从而在电机90开启的情况下,通过齿轮92驱动齿条94运动,实现第二壳体2的运动。
在具体应用中,齿条94设置在移动支架26的底部。
如图1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电子设备的第三方向,第二壳体2的两端均设有驱动部9。
在该实施例中,沿电子设备的第三方向,第二壳体2的两端均设置有驱动部9,这样,在第二壳体2的两端同时驱动第二壳体2运动,使得第二壳体2能够平稳运动,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平稳展开或收纳。
在具体应用中,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柔性屏3、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第三支撑板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三转轴7、第四转轴8和驱动部9。柔性屏3两端分别连着第三转轴7和第四转轴8。其中,第一壳体1包括固定壳14和固定支架16,第二壳体2包括移动壳24和移动支架26。
驱动部9转动工作时带动移动支架26平移,柔性屏3展开过程中靠柔性屏3与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的摩擦力使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转动起来,使柔性屏3一直处于绷紧状态。第三支撑板4固定在移动支架26的第二轨道22内,移动过程中使第三支撑板4升起后用于支撑柔性屏3,避免柔性屏3按压下陷。
具体地,柔性屏3被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绷紧,柔性屏3末端自带的第三转轴7和第四转轴8装配到固定支架16上,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装配在移动支架26上,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和第三支撑板4置于柔性屏3下方,当屏幕变大时,柔性屏3展开过程中靠柔性屏3与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的摩擦力使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转动起来,使柔性屏3一直处于绷紧状态。第三支撑板4会上升到与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同一平面,起到支撑柔性屏3的作用防止其下陷。
进一步地,两组电机90固定在固定支架16上,电子设备的头部和尾部各一个驱动部9,便于电子设备展开时,头尾两侧受力平衡。
其中,移动支架26上设有齿条94,电机90转动与齿条94啮合带着移动支架26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套在移动支架26对应孔上,柔性屏3展开过程中靠柔性屏3与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的摩擦力使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转动起来,使柔性屏3一直处于绷紧状态。第三支撑板4在第二支撑板20下方,第一支撑板10固定在固定支架16上,第二支撑板20固定在移动支架26上可随其水平运动。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板4先套在移动支架26上的倾斜设置的第二轨道22内,穿过第二轨道22同时套在固定支架16的竖直设置的第一轨道12内。
当电机90顺时针转动时,齿轮92与齿条94的啮合运动使移动支架26向远离固定壳14的方向水平运动,第三支撑板4套在移动支架26上的第二轨道22内,会发生水平和向上两个方向移动,由于固定支架16是不动的,固定支架16上的第一轨道12限制了第三支撑板4的水平运动,因此第三支撑板4只会有沿第一方向向上的运动,配合第二轨道22可以使第三支撑板4往上运动,达到升高的效果。
第三支撑板4升降运动,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第三支撑板4处于第二支撑板20下方,第三支撑板4同时套在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内,当下达展开指令后,电机90正转通过齿轮92的啮合运动带动移动支架26往外运动,第三支撑板4在第一轨道12和第二轨道22的双重作用下,柔性屏3在缓慢展开的过程,第三支撑板4同步在上升,支撑柔性屏3。
到达移动支架26的最大行程位置时,第三支撑板4已上升到与第二支撑板20平齐,起到支撑柔性屏3的作用。
电机90反转,与展开原理一样即可达到屏幕缩小的效果。
本申请提出的电子设备,可以使柔性屏3伸缩,并解决柔性屏3支撑不足,按压下陷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第一支撑板;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滑动,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和收缩状态,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二支撑板;
柔性屏,所述柔性屏覆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活动连接;
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三支撑板收纳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所述柔性屏覆盖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柔性屏覆盖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联动部,所述联动部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支撑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三支撑板伸入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或带动所述第三支撑板收纳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部包括:
第一轨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端部,所述第一轨道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轨道,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所述第二轨道沿第二方向延伸,沿第三方向,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轨道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
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支撑板连接,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内,并能够在所述第一轨道内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在所述第二轨道内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
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至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二轨道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屏包括相连接的显示区和延长区,所述显示区覆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延长区弯曲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并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三方向延伸,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转轴靠近第二壳体的第二端,沿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的下方;
所述延长区依次绕过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以使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延长区的第一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延长区的第二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为相背设置的两个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转轴,设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所述显示区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
第四转轴,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四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下方,所述延长区的端部绕设于所述第四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固定壳;
固定支架,所述固定壳包覆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部分外壁面,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设于所述固定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转轴位于所述固定支架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端,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设于所述固定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移动壳,所述移动壳包覆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部分外壁面,并与所述固定支架滑动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移动壳和所述固定壳相对设置;
移动支架,与所述移动壳连接,位于所述固定支架内,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移动支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部,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壳体滑动,以使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或收缩状态。
CN202211098715.6A 2022-09-07 2022-09-07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4739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8715.6A CN115473951A (zh) 2022-09-07 2022-09-07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8715.6A CN115473951A (zh) 2022-09-07 2022-09-07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3951A true CN115473951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68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8715.6A Pending CN115473951A (zh) 2022-09-07 2022-09-07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39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32021B (zh) 电子设备
CN209881844U (zh) 可折叠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09819074B (zh) 终端设备
CN111951684B (zh) 伸缩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1833748A (zh)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176382A (zh) 一种屏幕及电子设备
CN111683166B (zh) 电子设备
CN113160713A (zh) 便携式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3176813A (zh) 电子设备
CN112486442B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63034A (zh) 壳组件和电子装置
CN113645328B (zh) 电子设备
CN213879900U (zh) 一种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3124294B (zh) 电子设备
CN114244931A (zh) 电子设备
CN113676578A (zh) 电子设备
CN115473951A (zh) 电子设备
CN217159770U (zh) 能适用于卷轴屏终端的屏幕支撑机构及卷轴屏终端
CN215186849U (zh) 折叠机构、卷曲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2911038B (zh) 电子设备
CN11380849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JP2023010551A (ja) 折り畳み機構、ロール可能なスクリーン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13411428B (zh) 电子设备
CN214847500U (zh) 便携式柔性显示装置
CN219510491U (zh) 一种伸缩屏机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