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3550B - 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及其蓝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及其蓝牙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73550B CN115473550B CN202211086423.0A CN202211086423A CN115473550B CN 115473550 B CN115473550 B CN 115473550B CN 202211086423 A CN202211086423 A CN 202211086423A CN 115473550 B CN115473550 B CN 11547355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uetooth
- frame
- delay
- data frame
- bluetooth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2—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local intradevice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包括:提供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帧;第二蓝牙设备以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的抵达时刻为计时起点,并在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的情况下由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针对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其中,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包括:在针对第一数据帧的接收阶段,由第二蓝牙设备通过仿真确定接收第一数据帧所引发的接收时延T1;由第二蓝牙设备针对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接收补偿时延T2;在针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的发射阶段,由第二蓝牙设备根据间隔时延T3=规定帧间间隔‑(T1+T2)‑T4确定间隔时延T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牙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及其蓝牙设备。
背景技术
低功耗蓝牙不仅支持各种帧结构(编码、非编码等),包括非CODED帧、CODED帧、带CTE的帧等,也支持各种帧速率,包括1Mbps、2Mbps、500Kbps和125Kbps等。
低功耗蓝牙(4.0及以上协议)规定帧间间隔(Inter Frame Space:The timeinterval between two consecutive packets on the same channel index is calledthe Inter Frame Space.,T_IFS)必须为固定的150微秒,帧间间隔定义为下一个蓝牙帧第一个bit在空中时间到前一个蓝牙帧最后一个bit在空中时间的时间差。
由于存在各种帧结构以及各种帧速率,所以实现150微秒比较复杂,而且不容易做到精确的150微秒。如果低功耗蓝牙通信过程中不能维持规定的150微秒的帧间间隔(T_IFS),则低功耗蓝牙通信将受到影响甚至无法顺利通信。而从目前已公布的专利中还没有找到如何实现低功耗蓝牙通信过程中精确维持150微秒的帧间间隔的相关专利。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低功耗蓝牙在各种帧结构和帧速率下满足150微秒帧间间隔的精确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实现精确的帧间间隔150微秒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包括:
提供能够彼此双向通信的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
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帧;
第二蓝牙设备以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的抵达时刻为计时起点,并在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的情况下由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针对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其中,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为接收时延T1、接收补偿时延T2、间隔时延T3以及发射时延T4之和。
优选地,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包括:
在针对第一数据帧的接收阶段,由第二蓝牙设备通过仿真确定其蓝牙芯片在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的情况下接收第一数据帧所引发的接收时延T1;
由第二蓝牙设备针对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接收补偿时延T2;
在针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的发射阶段,由第二蓝牙设备以如下方式确定发送第二数据帧之前的间隔时延T3:
间隔时延T3=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接收时延T1+接收补偿时延T2)-发射时延T4
其中,发射时延T4由第二蓝牙设备根据其射频芯片来预先确定。
优选地,第二蓝牙设备针对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的接收补偿时延T2与接收时延T1之和是针对全部帧结构及帧速率保持相同的。
优选地,接收时延T1表示为第二蓝牙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数据通过空中无线信号进入第二蓝牙设备到还原为数据比特的时间差。
优选地,接收补偿时延T2表示为第二蓝牙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数据还原为数据比特到蓝牙基带开始处理第二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的时间差。
优选地,间隔时延T3表示为蓝牙基带开始处理第二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数据的时间到该比特数据进入第二蓝牙设备的射频芯片的时间差。
优选地,发射时延T4表示为第二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数据进入第二蓝牙设备的射频芯片到被转换为空中无线信号的时间差。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还可以是:
第二蓝牙设备向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帧;
第一蓝牙设备以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的抵达时刻为计时起点,并在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的情况下由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针对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其中,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为接收时延T1、接收补偿时延T2、间隔时延T3以及发射时延T4之和。
优选地,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包括:
在针对第一数据帧的接收阶段,由第一蓝牙设备通过仿真确定其蓝牙芯片在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的情况下接收第一数据帧所引发的接收时延T1;
由第一蓝牙设备针对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接收补偿时延T2;
在针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的发射阶段,由第一蓝牙设备以如下方式确定发送第二数据帧之前的间隔时延T3:
间隔时延T3=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接收时延T1+接收补偿时延T2)-发射时延T4
其中,发射时延T4由第一蓝牙设备根据其射频芯片来预先确定。
优选地,第一蓝牙设备针对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的接收补偿时延T2与接收时延T1之和是针对全部帧结构及帧速率保持相同的。
优选地,接收时延T1表示为第一蓝牙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数据通过空中无线信号进入第一蓝牙设备到还原为数据比特的时间差。
优选地,接收补偿时延T2表示为第一蓝牙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数据还原为数据比特到蓝牙基带开始处理第二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的时间差。
优选地,间隔时延T3表示为蓝牙基带开始处理第二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数据的时间到该比特数据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射频芯片的时间差。
优选地,发射时延T4表示为第二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数据进入第一蓝牙设备的射频芯片到被转换为空中无线信号的时间差。
优选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蓝牙设备,该蓝牙设备可包括蓝牙芯片和集成在蓝牙芯片内部的计时器,该计时器用于蓝牙设备进行通信时的时间同步。
优选地,本发明的蓝牙设备的计时器配置为:
以第二蓝牙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的抵达时刻为计时起点持续计时,并在持续计时至达到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能够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第一蓝牙设备发送针对该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其中,所述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包括:
在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接收阶段,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通过仿真确定其蓝牙芯片在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帧所引发的接收时延T1;以及
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接收补偿时延T2;
由第二蓝牙设备针对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接收补偿时延T2;
在针对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的发射阶段,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以如下方式确定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前的间隔时延T3:
间隔时延T3=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接收时延T1+接收补偿时延T2)-发射时延T4
其中,发射时延T4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根据其射频芯片来预先确定。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本发明基于低功耗蓝牙的通信协议将各类帧结构以及帧速率下用于满足同步通信的帧间间隔150微秒划分为接收时延、接收补偿时延、间歇时延以及发送时延四部分,由于低功耗蓝牙不同帧结构和帧速率下的间歇时延相等,有助于硬件的具体实施;其次,本发明以接受蓝牙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帧的最后一个bit作为接收时延的开始时间,方便对具有不同帧结构的蓝牙设备进行统一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低功耗蓝牙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低功耗蓝牙帧间间隔150微秒的帧间结构组成;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低功耗蓝牙帧结构的组成;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低功耗蓝牙帧结构的组成;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低功耗蓝牙帧结构的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用于满足在各种帧结构和帧速率下蓝牙同步通信所需的150微秒帧间间隔。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低功耗蓝牙通信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具体地,参见图1,本发明的低功耗蓝牙通信方法可以包括:
S101:通过仿真获取低功耗蓝牙各种帧速率的接收时延T1;
S102:定义目标时延T2;
S103:定义间歇时延T3;
S104:通过仿真获取低功耗蓝牙各种帧速率的发送时延T4;
S105:低功耗蓝牙帧间间隔等于接收时延T1、目标时延T2(接收补偿时延)、间歇时延T3以及发送时延T4之和。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图2示出了根据图1所述的低功耗蓝牙同步通信所需的150微秒帧间间隔的帧结构组成。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接收时延T1可表示为蓝牙接收器接收的蓝牙帧最后一个bit数据通过空中无线信号进入蓝牙接收器到还原为数据bit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目标时延T2(也即接收补偿时延)可表示为蓝牙接收器接收的蓝牙帧最后一个bit还原为数据bit的时间到蓝牙基带开始处理发射蓝牙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间歇时延T3可表示为蓝牙基带处理发射蓝牙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到该bit进入蓝牙发射器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发送时延T4可表示为蓝牙发射器发射蓝牙帧第一个数据bit从进入蓝牙发射器到被转换为空中无线信号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低功耗蓝牙帧间间隔通常规定为150微秒,本发明中,该帧间间隔150微秒等于接收时延T1、目标时延T2、间歇时延T3以及发送时延T4之和。
实施例1
图3示出了低功耗蓝牙1Mbps速率帧的帧结构组成。特别地,对于1Mbps速率帧的低功耗蓝牙帧结构,满足低功耗蓝牙150微秒帧间间隔的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1.1通过仿真获取1Mbps速率PHY的接收时延T1;
步骤1.2定义目标时延T2;
步骤1.3定义间歇时延T3;
步骤1.4通过仿真获取1Mbps蓝牙帧速率的发送时延T4;
步骤1.5根据步骤1.1到步骤1.4,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为等于T1、T2、T3以及T4之和。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接收时延T1可表示为蓝牙接收器接收的蓝牙帧最后1个CRC bit数据通过空中无线信号进入蓝牙接收器到还原为CRC bit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目标时延T2(也即接收补偿时延)可表示为蓝牙接收器接收到的蓝牙帧最后1个CRC bit的还原时间到蓝牙基带开始处理发射蓝牙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保证接收时延T1与目标时延T2之和同其他实施例的接收时延T1与目标时延T2之和相等。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间歇时延T3可表示为蓝牙基带处理发射1Mbps速率蓝牙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到该bit进入蓝牙发射器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发送时延T4可表示为蓝牙发射器发射1Mbps速率蓝牙帧第一个数据bit从进入蓝牙发射器到被转换为空中无线信号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接收时延T1可由测量确定。具体地,接收时延T1最后1个CRC bit的还原时间可根据蓝牙接收器所在芯片测量而确定。
实施例2
图4示出了低功耗蓝牙2Mbps速率帧,带160us CTE的帧结构组成。特别地,对于2Mbps速率帧,带160us CTE的低功耗蓝牙帧结构,满足低功耗蓝牙150微秒帧间间隔的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2.1通过仿真获取2Mbps速率PHY的接收时延T1;
步骤2.2定义目标时延T2;
步骤2.3定义间歇时延T3;
步骤2.4通过仿真获取2Mbps蓝牙帧速率的发送时延T4;
步骤2.5根据步骤2.1到步骤2.4,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为等于T1、T2、T3以及T4之和。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接收时延T1可表示为蓝牙接收器接收的蓝牙帧最后1个CTE bit数据通过空中无线信号进入蓝牙接收器到还原为CTE bit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目标时延T2(也即接收补偿时延)可表示为蓝牙接收器接收到的蓝牙帧最后1个CTE bit的还原时间到蓝牙基带开始处理发射蓝牙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保证接收时延T1与目标时延T2之和同其他实施例的接收时延T1与目标时延T2之和相等。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间歇时延T3可表示为蓝牙基带处理发射2Mbps速率蓝牙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到该bit进入蓝牙发射器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发送时延T4可表示为蓝牙发射器发射2Mbps速率蓝牙帧第一个数据bit从进入蓝牙发射器到被转换为空中无线信号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接收时延T1可由测量确定。具体地,接收时延T1最后1个CTE bit的还原时间可根据蓝牙接收器所在芯片测量而确定。
实施例3
图5示出了低功耗蓝牙125kbps速率帧的帧结构组成。特别地,对于125kbps速率帧的低功耗蓝牙帧结构,满足低功耗蓝牙150微秒帧间间隔的具体方法如下:
步骤3.1通过仿真获取125Kbps速率Coded PHY的接收时延T1;
步骤3.2定义目标时延T2;
步骤3.3定义间歇时延T3;
步骤3.4通过仿真获取125kbps蓝牙帧速率的发送时延T4;
步骤3.5根据步骤3.1到步骤3.4,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为等于T1、T2、T3以及T4之和。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接收时延T1可表示为蓝牙接收器接收的蓝牙帧最后1个TERM2 bit数据通过空中无线信号进入蓝牙接收器到还原为TERM2 bit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目标时延T2(也即接收补偿时延)可表示为蓝牙接收器接收到的蓝牙帧最后1个TERM2 bit的还原时间到开始处理发射蓝牙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差。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保证接收时延T1与目标时延T2之和同其他实施例的接收时延T1与目标时延T2之和相等。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间歇时延T3可表示为蓝牙基带处理发射125kbps速率蓝牙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到该bit进入蓝牙发射器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发送时延T4可表示为蓝牙发射器发射125kbps速率蓝牙帧第一个数据bit从进入蓝牙发射器到被转换为空中无线信号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接收时延T1可由测量确定。具体地,接收时延T1最后1个TERM2 bit的还原时间可根据蓝牙接收器所在芯片测量而确定。
特别地,本发明中,由于保证了各种帧速率及帧结构下的接收时延T1与目标时延T2之和彼此都是相等的,且对于不同帧速率的帧间间隔的发送时延T4通常也是相等的,所以各种帧速率及帧结构下的间歇时延T3也相同。优选地,间歇时延T3可由下述计算公式确定:
T3=150-T1-T2-T4。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由于根据测量结果预设了目标时延T2(也即接收补偿时延),并且发射时延T4通常取决于射频芯片而为已知固定值,所以作为目标值的间歇时延T3也从取决于通信速率和帧结构的时变参数成为了与通信过程无关的非时变参数。鉴于此,在设计低功耗蓝牙的蓝牙基带包含的定时组件时,不仅大幅简化了工作,且将定时组件于蓝牙芯片上的占用面积大幅度减小,使得本发明在提高通信精度的同时降低功耗及其成本。特别是对由纽扣电池数月供电的低功耗蓝牙场景而言,这种改进带来的效果十分显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功耗蓝牙设备,该低功耗蓝牙设备可以实施例1-3所述的低功耗蓝牙通信方法在各种帧结构和帧速率下进行通信,以满足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同步通信所需的150微秒帧间间隔。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蓝牙设备或蓝牙系统通常可由天线单元、链路控制(固件)单元、链路管理(软件)单元和蓝牙软件(协议栈)单元四个功能单元组成。进一步地,链路控制单元通常包括3个集成芯片,即连接控制器、基带处理器以及射频传输/接收器。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蓝牙设备的蓝牙芯片(或控制器芯片)内部一般集成有蓝牙计时器,该蓝牙计时器可用于在蓝牙设备进行通信时的时间同步。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对于两个能够相互通信的蓝牙设备而言,在一发射蓝牙设备向另一接收蓝牙设备发送至少一个数据帧之时,设置于发射/接收蓝牙设备中的蓝牙计时器可按照如下方式工作:
蓝牙计时器以其所在接收蓝牙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的抵达时刻为计时起点持续计时,待记录时间延续至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150微秒)之时,蓝牙芯片能够根据蓝牙计时器的记录时间生成事件使能信号,该事件使能信号被发送至物理控制电路,使得接收蓝牙设备能够基于该事件使能信号完成向发送第一数据帧的发射蓝牙设备发送针对该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之任务。
进一步地,蓝牙计时器所记录的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为接收时延T1、目标时延T2(接收补偿时延)、间歇时延T3以及发送时延T4四个时间片段的集合。
具体地,接收时延T1可以是接收蓝牙设备接收的数据帧最后一个bit数据通过空中无线信号进入该接收蓝牙设备到还原为数据bit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目标时延T2(也即接收补偿时延)可表示为接收蓝牙设备接收的数据帧最后一个bit还原为数据bit的时间到蓝牙基带开始处理发射数据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间歇时延T3可表示为蓝牙基带处理发射数据帧第一个bit的时间到该bit进入蓝牙射频芯片的时间差。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发送时延T4可表示为发射蓝牙设备发射数据帧第一个数据bit从进入蓝牙射频芯片到被转换为空中无线信号的时间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发明说明书包含多项发明构思,诸如“优选地”、“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或“可选地”均表示相应段落公开了一个独立的构思,申请人保留根据每项发明构思提出分案申请的权利。
Claims (6)
1.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能够彼此双向通信的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
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帧;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以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的抵达时刻为计时起点,并在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其中,所述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为接收时延T1、接收补偿时延T2、间隔时延T3以及发射时延T4之和;
所述接收时延T1表示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数据通过空中无线信号进入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到还原为数据比特的时间差;
所述接收补偿时延T2表示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数据还原为数据比特到蓝牙基带开始处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的时间差;
所述间隔时延T3表示为蓝牙基带开始处理所述第二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数据的时间到该比特数据进入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射频芯片的时间差;
所述发射时延T4表示为所述第二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数据进入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射频芯片到被转换为空中无线信号的时间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包括:
在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接收阶段,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通过仿真确定其蓝牙芯片在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帧所引发的接收时延T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还包括:
在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接收阶段,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接收补偿时延T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还包括:
在针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的发射阶段,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以如下方式确定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前的间隔时延T3:
间隔时延T3=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接收时延T1+接收补偿时延T2)-发射时延T4
其中,发射时延T4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根据其射频芯片来预先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的接收补偿时延T2与所述接收时延T1之和是针对全部帧结构及帧速率保持相同的。
6.一种蓝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蓝牙芯片和集成在所述蓝牙芯片内部的计时器,所述计时器用于所述蓝牙设备进行通信时的时间同步,其中,所述计时器配置为:
第一蓝牙设备向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帧;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以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的抵达时刻为计时起点,并在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的情况下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
以第二蓝牙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数据帧的最后一个比特的抵达时刻为计时起点持续计时,并在持续计时至达到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能够向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第一蓝牙设备发送针对该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其中,所述延迟由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包括:
在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接收阶段,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通过仿真确定其蓝牙芯片在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的情况下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帧所引发的接收时延T1;以及
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针对所述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接收补偿时延T2;
由第二蓝牙设备针对第一数据帧的帧结构及帧速率确定接收补偿时延T2;
在针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数据帧的第二数据帧的发射阶段,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以如下方式确定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帧之前的间隔时延T3:
间隔时延T3=低功耗蓝牙协议规定的帧间间隔-(接收时延T1+接收补偿时延T2)-发射时延T4
其中,发射时延T4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根据其射频芯片来预先确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86423.0A CN115473550B (zh) | 2022-09-06 | 2022-09-06 | 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及其蓝牙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086423.0A CN115473550B (zh) | 2022-09-06 | 2022-09-06 | 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及其蓝牙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73550A CN115473550A (zh) | 2022-12-13 |
CN115473550B true CN115473550B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4368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086423.0A Active CN115473550B (zh) | 2022-09-06 | 2022-09-06 | 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及其蓝牙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473550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8892A (zh) * | 2009-02-04 | 2009-07-22 |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对设备的转发时延进行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
CN107306441A (zh) * | 2016-04-22 | 2017-10-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蓝牙广播帧的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
CN108064036A (zh) * | 2017-12-04 | 2018-05-22 | 重庆信络威科技有限公司 | 蓝牙低功耗协议结构及网络调度方法 |
CN110062363A (zh) * | 2012-09-05 | 2019-07-26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共存干扰阻止方法 |
CN111328058A (zh) * | 2020-02-25 | 2020-06-23 | 南通大学 | 一种蓝牙Mesh低功耗节点动态唤醒方法 |
CN111355704A (zh) * | 2020-01-09 | 2020-06-30 | 重庆高开清芯智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蓝牙低功耗的ipv6网络系统 |
CN111787633A (zh) * | 2020-08-13 | 2020-10-16 |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低功耗音频数据分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312369A (zh) * | 2020-09-29 | 2021-02-02 |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延迟无线音频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
GB202020110D0 (en) * | 2020-12-18 | 2021-02-03 | 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 Digital radio communic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386181B2 (en) * | 2014-03-31 | 2016-07-05 | Google Inc. | Device proximity detection |
-
2022
- 2022-09-06 CN CN202211086423.0A patent/CN1154735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88892A (zh) * | 2009-02-04 | 2009-07-22 | 北京华力创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对设备的转发时延进行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062363A (zh) * | 2012-09-05 | 2019-07-26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共存干扰阻止方法 |
CN107306441A (zh) * | 2016-04-22 | 2017-10-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蓝牙广播帧的方法、装置及无线接入点 |
CN108064036A (zh) * | 2017-12-04 | 2018-05-22 | 重庆信络威科技有限公司 | 蓝牙低功耗协议结构及网络调度方法 |
CN111355704A (zh) * | 2020-01-09 | 2020-06-30 | 重庆高开清芯智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蓝牙低功耗的ipv6网络系统 |
CN111328058A (zh) * | 2020-02-25 | 2020-06-23 | 南通大学 | 一种蓝牙Mesh低功耗节点动态唤醒方法 |
CN111787633A (zh) * | 2020-08-13 | 2020-10-16 |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蓝牙低功耗音频数据分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2312369A (zh) * | 2020-09-29 | 2021-02-02 | 无锡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低延迟无线音频发送和接收方法及设备 |
GB202020110D0 (en) * | 2020-12-18 | 2021-02-03 | Nordic Semiconductor Asa | Digital radio communications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IPv6 Mesh over BLUETOOTH(R) Low Energy using IPSP draft-ietf-6lo-blemesh-05.IETF .2019,全文. * |
C. Gomez ; S. Darroudi ; Universitat Politecnica de Catalunya * |
T. Savolainen ; DarkMatter ; M. Spoerk ; Graz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
基于蓝牙透传模式的NB-IoT信号检测系统设计;谭方勇;瞿伟;刘子宁;王昂;;现代计算机(13);全文 * |
蓝牙技术中DRR算法的改进方案和应用;张嘉俊, 宋文涛, 罗汉文;计算机工程(第09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473550A (zh) | 2022-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25673B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AU2002226777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reverse 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6173358A1 (zh) | 一种适用于wia-pa网络的时钟同步频率偏移估计方法 | |
CN104662845B (zh) | 光无线接入系统、端局装置和休眠控制方法 | |
US20060089138A1 (en) | Method of scanning for beacon transmissions in WLAN | |
CA2397540A1 (en) | Digital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EP1536597A4 (en) |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RADIO NETWORK | |
WO2005048502A3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ith re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 for supporting an enhanced uplink soft handover operation | |
WO2002045327A3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ata traffic o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 |
DE1273112T1 (de) | Synchronisation von zeitvorverschiebung und zeitabweichung | |
CN102084679B (zh) | 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延迟校正方法 | |
US8861485B2 (en) | Self-organizing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nd method for the operation thereof | |
US20120257521A1 (en) | Adaptive guard interval for wireless coexistence | |
US20080279173A1 (en) | Method to Synchronize Receiver's Clock to Transmitter's Clock at Sub-100Nsec | |
US20140301375A1 (en) | Timing advance method for synchronized wifi network | |
US20190090187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WO2008145053A1 (fr) | Procédé de synchronisation d'horloge réseau d'un réseau de communication sans fil à courte portée | |
JP2013531447A (ja) | Cpriリンクのエラー・コード・モニター方法、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 |
JPH11243590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CN115473550B (zh) | 一种低功耗蓝牙的通信方法及其蓝牙设备 | |
US7738414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ntrol device | |
JPH0870273A (ja) | ディジタル無線通信方式 | |
CN100440767C (zh) | 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信机间前向帧同步传输的方法 | |
CN103747479B (zh) |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 |
US11343007B2 (en) | Tim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