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0606A - 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0606A
CN115470606A CN202110650860.XA CN202110650860A CN115470606A CN 115470606 A CN115470606 A CN 115470606A CN 202110650860 A CN202110650860 A CN 202110650860A CN 115470606 A CN115470606 A CN 115470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
model
engineering
acceptance
engineering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508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奇
江岚
甘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508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0606A/zh
Priority to EP22820343.6A priority patent/EP4354380A1/en
Priority to JP2023527943A priority patent/JPWO2022260165A1/ja
Priority to PCT/JP2022/023473 priority patent/WO2022260165A1/ja
Publication of CN115470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0606A/zh
Priority to US18/533,228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471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7/0006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using a design-rule based approac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6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with non-radar systems, e.g. sonar, direction finder
    • G01S13/865Combination of radar systems with lidar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6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with non-radar systems, e.g. sonar, direction finder
    • G01S13/867Combination of radar systems with camera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85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ground prob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8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01S13/89Radar or analogous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mapping or imag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5Quality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7/001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using an image reference approac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81Earth observation
    • G06T2207/30184Infrastruct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04Architectural design, interior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0/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generation 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0/56Particle system, point based geometry or rende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19/00Indexing scheme for 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2219/20Indexing scheme for editing of 3D models
    • G06T2219/2004Aligning objects, relative positioning of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在工程现场基于现场的检测数据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并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来确定验收结果,这样,由于是基于现场实际检测结果而建立的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比较,因此能够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实际完成状况与期望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验收结果准确性较高且能够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并且,由于直接将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其处理过程简单,且验收效率高。另外,不在现场的用户也能及时得到验收结果,提高了验收效率,并且,提高了验收的便利性,节约人力物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各种工程的规模庞大且复杂,但是信息化程度不高,工程质量管理的可追溯性一直是行业的短板。其中,对于工程的验收,一般依靠人工进行验收,效率较低且无法执行统一的标准,另外,对于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如果按照常规操作,工程质量几乎无法准确地确定,并且验收操作不方便,导致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且工程质量无法保证。
近年来,出现了利用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来辅助管理工程质量的技术。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但是,发明人发现,通过人工进行验收的方法效率较低且准确性较差,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标准的统一,而即使引入了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其处理步骤也较为复杂,计算量大,导致验收的效率仍然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通过在工程现场基于现场的检测数据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并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来确定验收结果,这样,由于是基于现场实际检测结果而建立的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比较,因此能够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实际完成状况与期望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验收结果准确性较高且能够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并且,由于直接将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其处理过程简单,且验收效率高。另外,在得到验收结果之后,可以将该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这样,不在现场的用户也能及时得到验收结果,提高了验收效率,并且,提高了验收的便利性,节约人力物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验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以及将所述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验收装置,所述工程验收装置包括:建模单元,其用于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比较单元,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以及共享单元,其用于将所述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工程验收系统,所述工程验收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其用于获取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以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工程验收装置,其基于所述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通过在工程现场基于现场的检测数据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并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来确定验收结果,这样,由于是基于现场实际检测结果而建立的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比较,因此能够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实际完成状况与期望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验收结果准确性较高且能够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并且,由于直接将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其处理过程简单,且验收效率高。另外,在得到验收结果之后,可以将该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这样,不在现场的用户也能及时得到验收结果,提高了验收效率,并且,提高了验收的便利性,节约人力物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以及示出的特征信息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信息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信息。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信息、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信息、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的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很多方面。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发明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在本发明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信息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信息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对应部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工程验收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利用激光雷达信号实现步骤101的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利用图像信号实现步骤101的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利用AR设备或无人机获得检测数据的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利用探地雷达信号实现步骤101的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进行模型对准的方法的一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该第二工程模型进行碰撞比对的一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对存在偏差的构件进行标记的一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实现步骤103的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空调安装验收方法的一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空调安装验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工程验收装置的一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工程验收系统的一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工程验收方法。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工程验收方法的一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步骤102: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步骤103:根据该比较结果,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以及
步骤104:将该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
这样,由于是基于现场实际检测结果而建立的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比较,因此能够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实际完成状况与期望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验收结果准确性较高且能够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并且,由于直接将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其处理过程简单,且验收效率高。另外,在得到验收结果之后,可以将该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这样,不在现场的用户也能及时得到验收结果,提高了验收效率,并且,提高了验收的便利性,节约人力物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工程现场例如是工程的施工现场,例如,建筑物内,或者,也可以是户外。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工程验收方法可以对各种工程进行验收,例如,空调安装、建筑物建造或室内装修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工程验收方法可以应用于工程进程中的各个阶段,例如,中期验收,或者,完工验收。
在步骤101中,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工程模型用于模拟当前完成的工程现场,以及该工程现场存在的该工程包含的所有构件,该第一工程模型中可以存储或标识各个构件的信息。
例如,当该工程为空调安装时,该工程可以包含以下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室内机、室外机、冷媒管路、电线管路、冷凝水管路以及控制面板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构件的信息可以是与该构件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构件的信息可以包括该构件的位置、角度、型号、尺寸、名称、标识、颜色、类别、编号、品牌、材料以及表面光洁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检测数据可以是能够建立该第一工程模型的各种检测数据,例如,激光雷达信号、图像信号或探地雷达信号。
例如,如图1所示,该工程验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5:获取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05是该工程验收方法中的可选步骤。例如,可以在执行该工程验收方法之前,获取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
例如,通过激光雷达传感器对该工程现场进行扫描,得到返回的激光雷达信号,并基于该返回的激光雷达信号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激光雷达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设备上,或者,也可以设置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上,或者,也可以设置在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MR)设备上。
这样,通过在AR设备或VR设备或MR设备来获得检测信号并建立第一工程模型,能够直观的观察到第一工程模型,并便于后面的模型比较和验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AR设备可以是各种类型的AR设备,例如,AR眼镜、智能手机、平板或定制的AR手持设备等。
例如,AR眼镜上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发射激光雷达信号并对整个工程现场进行扫描,得到返回该传感器的激光雷达信号。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利用激光雷达信号实现步骤101的方法的一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返回的激光雷达信号,生成三维点云数据;以及
步骤202:根据该三维点云数据,建立该第一工程模型。
具体的建模过程可以参考相关现有技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例如,可以通过摄像装置对该工程现场进行拍摄,得到图像信号,并基于该图像信号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摄像装置可以设置在无人机或机器人上。通过无人机或机器人进行拍摄,可以对工程现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摄。这样,能够保证建立的第一工程模型的准确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利用图像信号实现步骤101的方法的一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提取该图像信号中的多角度拍摄图像数据;
步骤302:对该多角度拍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全方位图像数据;以及
步骤303:根据该全方位图像数据,建立该第一工程模型。
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倾斜摄影测量,得到图像信号。例如,倾斜摄影测量可以通过无人机搭载5个相机从前、后、左、右、垂直五个方向对地物进行拍摄,再通过几何校正、平差、多视影像匹配等一系列的处理得到的具有地物全方位信息的图像数据,然后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第一工程模型的建模。具体的建模过程可以参考相关现有技术。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利用AR设备或无人机获得检测数据的一示意图。如图4所示,工程现场的作业人员佩戴AR眼镜并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的扫描,得到返回的激光雷达信号;或者,搭载摄像装置的无人机对工程现场进行全方位的拍摄,得到图像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例如,可以通过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ing Radar,GPR)设备对该工程现场发射高频电磁波,得到返回的电磁波信号,并基于该返回的电磁波信号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利用探地雷达信号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能够针对表面无法观察到的内部结构进行建模,例如,墙内或地下的暗管,被吊顶封闭的各种设备或结构等。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利用探地雷达信号实现步骤101的方法的一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提取该返回的电磁波信号的特征;
步骤502:根据该返回的电磁波信号的特征确定该工程现场的构件的信息;以及
步骤503:根据该工程现场的构件的信息,建立该第一工程模型。
例如,通过发射天线向工程现场发射高频电磁波,通过接收天线接收反射的电磁波,电磁波在传播时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界面时发生反射,根据接收到电磁波的波形、振幅强度和时间的变化特征推断内部构件的空间位置、结构、形态和埋藏深度等,得到构件的信息,并根据该工程现场的构件的信息,建立该第一工程模型。具体的建模过程可以参考相关现有技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应用的场景,来确定利用激光雷达信号、图像信号或探地雷达信号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例如,当工程能够从外面观察到时,可以利用激光雷达信号或图像信号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而当工程无法从外面观察到,或者,工程的部分构件无法从外面观察到时,可以利用探地雷达信号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例如,对于中央空调的安装,当空调安装完毕且没有进行吊顶时,可以利用激光雷达信号或图像信号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而当空调安装完毕且进行了吊顶之后,则可以利用探地雷达信号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中的构件的信息可以包括该构件的位置、角度、型号、尺寸、名称、标识、颜色、类别、编号、品牌、材料以及表面光洁度中的至少一个。对于其中的某些信息,当无法直接通过检测信号得到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来获得。
例如,将图像信号输入到预先建立的AI模型中进行识别,确定构件的材料。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结合多种检测信号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例如,结合激光雷达信号和探地雷达信号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建立了第一工程模型之后,在步骤102中,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工程模型是基于工程的设计数据而预先建立的,其可以是各种三维模型。例如,该第二工程模型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BI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工程模型包括该工程中的所有构件的信息,构件的信息可以是与该构件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构件的信息可以包括该构件的位置、角度、型号、尺寸、名称、标识、颜色、类别、编号、品牌、材料以及表面光洁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工程模型的数据可以预先存储在验收现场使用的终端设备中,例如,AR设备中。
或者,该第二工程模型的数据也可以通过该终端设备从云端的服务器而获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例如,在步骤102之前,还可以包括:
步骤106:将第二工程模型在工程现场进行定位,使得该第二工程模型与工程所在场所重合。并通过增强现实设备显示该第二工程模型。另外,还可以通过该增强现实设备显示该第一工程模型以及该比较结果。
这样,通过在现场使用增强现实设备,即AR设备来显示与工程现场位置匹配的第二工程模型、以及建立的第一工程模型和比较结果,能够提高验收精度,并能够直观的观察到两个模型的差异,即比较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06是可选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进行第二工程模型在工程现场的定位。这样,能够提高现场操作的效率,自由度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实现第二工程模型的定位。
例如,可以通过该工程所在场所的两个位置点进行定位。两点定位操作简单,适用人员广,只需在地面建立两点,即可将第二工程模型与工程所在场所,例如建筑本体定位在一起。
又例如,也可以通过该工程所在场所的墙角进行定位。墙角定位是三点定位,可以将第二工程模型与工程所在场所的重合精度更高,进一步提高验收精度。
又例如,还可以通过扫描该工程所在场所中设置的二维码进行定位。例如,二维码包含了该工程所在场所中一面墙的信息,这样,可以将第二工程模型与工程所在场所的重合精度更高,进一步提高验收精度,同时也节省了校准点的时间,进一步提高了验收效率。
又例如,还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进行定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工程验收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该第一工程模型的坐标点与该第二工程模型的坐标点匹配为一致。这样,能够提高第一工程模型和第二工程模型比较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验收精度。
例如,在建立该第一工程模型时,使该第一工程模型的坐标点与该第二工程模型的坐标点匹配为一致。这样,在建立第一工程模型之后,能够直接与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处理过程简单,能够进一步提高验收效率。
又例如,在比较该第一工程模型和该第二工程模型时,将该第一工程模型的坐标点与该第二工程模型的坐标点匹配为一致。这样,不需要在现场进行模型的位置匹配,节省人力。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进行模型对准的方法的一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确定该第一工程模型的包围盒和该第二工程模型的包围盒;以及
步骤602:将该第一工程模型的包围盒和该第二工程模型的包围盒的中心点重合。
在步骤102中,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该第二工程模型进行碰撞比对,得到该比较结果。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该第二工程模型进行碰撞比对的一示意图。如图7所示,701表示第一工程模型,702表示第2工程模型,将两个模型进行碰撞对比,得到比较结果。
在步骤102中,可以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中的所有构件的信息与该第二工程模型中的相应构件的信息逐一进行比较,确定存在偏差的构件。例如,记录存在偏差的构件的ID,另外,还可以记录偏差的具体内容。
例如,该构件的信息包括该构件的位置、角度、型号、尺寸、名称、标识、颜色、类别、编号、品牌、材料以及表面光洁度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工程验收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该第二工程模型中标记该存在偏差的构件;以及通过增强现实设备显示标记了该存在偏差的构件的该第二工程模型。这样,能够直观的观察到存在偏差的构件。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对存在偏差的构件进行标记的一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第二工程模型702中,对存在偏差的构件801和802进行标记。另外,还可以同时显示偏差的具体内容,例如,位置或角度偏差了多少。
在得到了比较结果之后,在步骤103中,根据该比较结果,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实现步骤103的方法的一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901:将该偏差与验收标准进行比较;以及
步骤902:根据比较的结果生成该验收结果。
例如,当位置的偏差大于验收标准规定的位置偏差时,则认为该工程存在问题,当位置的偏差小于或等于验收标准规定的位置偏差时,则认为该工程是合格的。
对于各种工程,可以采取不同的行业验收标准或厂商自己制定的验收标准。
例如,对于空调安装,验收标准可以包括:空调管线验收规范:验收内容分别为空调机、液管、气管、支吊架、卡扣、管接头、风管,阀门等。
例如,空调机的质量验收可以包括设备型号、空间位置、水平和垂直角度,其中空调机的位置偏移不超过±20cm,角度偏移不超过±10°;液管和气管要求安装有保温材料,液管气管位置偏移不超过±30cm,角度倾斜符合设计要求并且不超出范围的10%;支吊架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并且不超过设计间距的20%,倾斜角度不超出10%,吊脚要求安装有减震垫;卡扣牢固,卡扣数量符合设计要求;风管质量验收按材料,加工工艺,系统类别进行,包括风管的材质、规格(半径、长度)、强度、严密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阀门的安装位置、高度、进出口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连接应牢固紧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工程验收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虚拟现实(VR)设备显示验收结果。例如,将验收结果发送给VR设备,在工程现场或远程通过VR设备来显示该验收结果,使得作业人员或用户能够直观的确定验收结果。
在得到验收结果之后,在步骤104中,将该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用户是验收时不在工程现场的用户。
例如,将该验收结果发送至云端的服务器,以对特定的用户进行共享。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特定的用户例如是不在工程现场的客户或其他验收人。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验收结果对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更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工程验收方法可以在本地处理,即,由验收现场的终端设备执行,例如,由AR设备执行。
或者,该工程验收方法也可以在云端处理,即,由云端的服务器执行。
例如,验收现场的终端设备将检测数据发送至云端的服务器,由云端的服务器执行该工程验收方法的各个步骤。
下面,以空调安装为例,对该工程验收方法在云端处理和本地处理分别进行具体的示例性说明。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空调安装验收方法的一流程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1:启动AR设备上的程序,在程序项目列表中打开空调所在建筑的项目文件;
步骤1002:该程序自动从云端服务器加载该建筑的BIM模型数据,包括建筑模型及数据,空调及空调管线数据,例如,模型格式为.rvt、.fbx等;
步骤1003:在该程序中选择定位功能,将BIM模型(即第二工程模型)定位在真实建筑上,达到3D虚拟建筑体与真实建筑重合的效果;例如,通过两点定位、墙角定位或扫描二维码定位等方式进行定位;
步骤1004:移动AR设备对准对要进行验收的空调机和/或空调管线,利用AR设备内的lidar传感器,对空调机和/或空调管线进行测距,得到扫描数据;
步骤1005:将扫描数据上传到云端,云端对扫描模型进行处理,剥离出空调及管线模型;
步骤1006:在云端的服务器将空调的BIM模型与扫描模型进行对比碰撞检测,如果两者出现不一致的模型部分,则记录BIM模型中相应构件的ID,并记录不一致的原因,例如,倾斜角偏差,位置偏差,或者材料使用错误等;
步骤1007:云端的服务器完成模型对比后,将有问题的BIM模型中的构件ID等错误信息通过网络返回到AR设备,与验收标准进行对比;对于不符合验收标准的,AR设备通过构件ID查找到本地对应的构件并标识,在模型上标记出施工与设计的差异问题。使验收人员一目了然看到施工内容和设计内容的偏差;
步骤1008:将验收的结果实时发送至云端的服务器进行信息共享,这样,业主和施工队能够及时查看验收结果,便于后期进行对验收结果进行修正,提高验收流程。
这样,主要通过云端的服务器进行验收处理,处理速度较快,对于AR设备的硬件处理能力要求较低。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空调安装验收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101:启动AR设备上的程序,在程序项目列表中打开空调所在建筑的项目文件;
步骤1102:该程序自动从云端服务器加载该建筑的BIM模型数据,包括建筑模型及数据,空调及空调管线数据,例如,模型格式为.rvt、.fbx等;
步骤1103:在该程序中选择定位功能,将BIM模型(即第二工程模型)定位在真实建筑上,达到3D虚拟建筑体与真实建筑重合的效果;例如,通过两点定位、墙角定位或扫描二维码定位等方式进行定位;
步骤1104:移动AR设备对准对要进行验收的空调机和/或空调管线,利用AR设备内的lidar传感器,对空调机和/或空调管线进行测距,并进行建模,得到真实空间的空调扫描模型,即第一工程模型,并保存;
步骤1105:将空调的BIM模型与扫描模型进行对比碰撞检测,如果两者出现不一致的模型部分,则记录BIM模型中相应构件的ID,并记录不一致的原因,例如,倾斜角偏差,位置偏差,或者材料使用错误等;
步骤1106:完成模型对比后,将有问题的BIM构件ID等错误信息与验收标准进行对比;不符合验收标准的,AR设备通过构件ID查找到本地对应的构件并标识,在模型上标记出施工与设计的差异问题。使验收人员一目了然看到施工内容和设计内容的偏差;
步骤1107:将验收的结果实时发送至云端的服务器进行信息共享,这样,业主和施工队及时查看验收结果,便于后期进行对验收结果进行修正,提高验收流程。
这样,主要通过本地的终端设备进行验收处理,能够适用于各种网络状态。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在工程现场基于现场的检测数据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并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来确定验收结果,这样,由于是基于现场实际检测结果而建立的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比较,因此能够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实际完成状况与期望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验收结果准确性较高且能够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并且,由于直接将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其处理过程简单,且验收效率高。另外,在得到验收结果之后,可以将该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这样,不在现场的用户也能及时得到验收结果,提高了验收效率,并且,提高了验收的便利性,节约人力物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工程验收装置,其对应于实施例1记载的工程验收方法,其具体的实施可以参照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的实施,内容相同或相关之处不再重复说明。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工程验收装置的一示意图,如图12所示,工程验收装置1200包括:
建模单元1201,其用于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比较单元1202,其用于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确定单元1203,其用于根据该比较结果,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以及
共享单元1204,其用于将该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工程验收装置1200可以设置在终端设备和/或云端的服务器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各个单元的功能的实现可以参照实施例1中相关步骤的内容,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在工程现场基于现场的检测数据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并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来确定验收结果,这样,由于是基于现场实际检测结果而建立的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比较,因此能够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实际完成状况与期望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验收结果准确性较高且能够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并且,由于直接将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其处理过程简单,且验收效率高。另外,在得到验收结果之后,可以将该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这样,不在现场的用户也能及时得到验收结果,提高了验收效率,并且,提高了验收的便利性,节约人力物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一种工程验收系统,该工程验收系统包括实施例2记载的工程验收装置,其具体的实施可以参照实施例2所述的装置以及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的实施,内容相同或相关之处不再重复说明。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工程验收系统的一结构图,如图13所示,工程验收系统1300包括:
终端设备1301,其用于获取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以及
工程验收装置1302,其基于该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
如图13所示,工程验收系统1300还可以包括:
云端的服务器1303,其存储该第二工程模型的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服务器1303还可以接收工程的验收结果并对特定的用户进行共享。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工程验收装置1302可以是一个单独的设备,也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1301和/或云端的服务器1303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工程验收装置1302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可以参照实施例2所述的装置以及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在工程现场基于现场的检测数据来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并将该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来确定验收结果,这样,由于是基于现场实际检测结果而建立的模型与设计模型的比较,因此能够准确的反映工程的实际完成状况与期望的设计方案之间的差异,验收结果准确性较高且能够基于统一的标准进行验收,并且,由于直接将两个模型进行比较,其处理过程简单,且验收效率高。另外,在得到验收结果之后,可以将该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这样,不在现场的用户也能及时得到验收结果,提高了验收效率,并且,提高了验收的便利性,节约人力物力,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以上的装置和方法可以由硬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结合软件实现。本发明涉及这样的计算机可读程序,当该程序被逻辑部件所执行时,能够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的装置或构成部件,或使该逻辑部件实现上文的各种方法或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涉及用于存储以上程序的存储介质,如硬盘、磁盘、光盘、DVD、flash存储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涉及到的各步骤的限定,在不影响具体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并不认定为对步骤先后顺序做出限定,写在前面的步骤可以是在先执行的,也可以是在后执行的,甚至也可以是同时执行的,只要能实施本方案,都应当视为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验收方法包括:
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以及
将所述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程验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检测数据,
所述获取所述检测数据包括:
通过激光雷达传感器对所述工程现场进行扫描,得到返回的激光雷达信号;或者,
通过摄像装置对所述工程现场进行拍摄,得到图像信号;或者,
通过探地雷达设备对所述工程现场发射高频电磁波,得到返回的电磁波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激光雷达传感器设置在增强现实设备上,和/或,
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无人机或机器人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返回的激光雷达信号,生成三维点云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三维点云数据,建立所述第一工程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包括:
提取所述图像信号中的多角度拍摄图像数据;
对所述多角度拍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全方位图像数据;以及
根据所述全方位图像数据,建立所述第一工程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包括:
提取所述返回的电磁波信号的特征;
根据所述返回的电磁波信号的特征确定所述工程现场的构件的信息;以及
根据所述工程现场的构件的信息,建立所述第一工程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与所述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之前,所述工程验收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二工程模型在工程现场进行定位,使得所述第二工程模型与工程所在场所重合,并通过增强现实设备显示所述第二工程模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验收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增强现实设备显示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以及所述比较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工程模型在工程现场进行定位,包括:
通过所述工程所在场所的两个位置点进行定位;或者,
通过所述工程所在场所的墙角进行定位;或者,
通过扫描所述工程所在场所中设置的二维码进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验收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的坐标点与所述第二工程模型的坐标点匹配为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的坐标点与所述第二工程模型的坐标点匹配为一致,包括:
在建立所述第一工程模型时,使所述第一工程模型的坐标点与所述第二工程模型的坐标点匹配为一致,或者,
在比较所述第一工程模型和所述第二工程模型时,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的坐标点与所述第二工程模型的坐标点匹配为一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比较所述第一工程模型和所述第二工程模型时,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的坐标点与所述第二工程模型的坐标点匹配为一致,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工程模型的包围盒和所述第二工程模型的包围盒;以及
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的包围盒和所述第二工程模型的包围盒的中心点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包括:
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与所述第二工程模型进行碰撞比对,得到所述比较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包括:
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中的所有构件的信息与所述第二工程模型中的相应构件的信息逐一进行比较,确定存在偏差的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构件的信息包括所述构件的位置、角度、型号、尺寸、名称、标识、颜色、类别、编号、品牌、材料以及表面光洁度中的至少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验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工程模型中标记所述存在偏差的构件;以及
通过增强现实设备显示标记了所述存在偏差的构件的所述第二工程模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包括:
将所述偏差与验收标准进行比较;
根据比较的结果生成所述验收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验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验收方法还包括:
通过虚拟现实设备显示所述验收结果。
19.一种工程验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验收装置包括:
建模单元,其用于基于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建立第一工程模型;
比较单元,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工程模型与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以及
共享单元,其用于将所述验收结果向用户共享。
20.一种工程验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验收系统包括:
终端设备,其用于获取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工程验收装置,其基于所述工程现场的检测数据以及预先建立的基于工程设计数据的第二工程模型,确定工程的验收结果。
CN202110650860.XA 2021-06-10 2021-06-10 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5470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0860.XA CN115470606A (zh) 2021-06-10 2021-06-10 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2820343.6A EP4354380A1 (en) 2021-06-10 2022-06-10 Construction acceptance inspec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JP2023527943A JPWO2022260165A1 (zh) 2021-06-10 2022-06-10
PCT/JP2022/023473 WO2022260165A1 (ja) 2021-06-10 2022-06-10 工事検収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18/533,228 US20240104714A1 (en) 2021-06-10 2023-12-08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50860.XA CN115470606A (zh) 2021-06-10 2021-06-10 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0606A true CN115470606A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63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50860.XA Pending CN115470606A (zh) 2021-06-10 2021-06-10 工程验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4714A1 (zh)
EP (1) EP4354380A1 (zh)
JP (1) JPWO2022260165A1 (zh)
CN (1) CN115470606A (zh)
WO (1) WO202226016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1544A (zh) * 2023-12-11 2024-01-12 深圳朗生整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修工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30974B (zh) * 2023-05-17 2024-02-02 广东智云城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图像数据的快速标记处理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7170A (ja) * 2004-05-17 2005-11-24 Shimizu Corp 建築現場における品質確認システム
JP6952469B2 (ja) * 2017-02-02 2021-10-20 前田建設工業株式会社 現場施工管理システム
US10810734B2 (en) * 2018-07-02 2020-10-20 Sri International Computer aided rebar measurement and inspection system
JP2020101573A (ja) * 2020-04-03 2020-07-02 株式会社トプコン 位置特定装置
CN112347540B (zh) * 2020-11-09 2023-09-08 重庆智慧之源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物智能检测建模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91544A (zh) * 2023-12-11 2024-01-12 深圳朗生整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修工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7391544B (zh) * 2023-12-11 2024-04-19 深圳朗生整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装修工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04714A1 (en) 2024-03-28
JPWO2022260165A1 (zh) 2022-12-15
EP4354380A1 (en) 2024-04-17
WO2022260165A1 (ja)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04714A1 (en)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10287519A (zh) 一种集成bim的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监测方法及系统
Thomson et al. Mobile laser scanning for indoor modelling
US659064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pping three-dimensional features
CN106646380B (zh) 一种多基站空间定位方法和系统
US11288877B2 (en) Method for matching a virtual scene of a remote scene with a real scene for augmented reality and mixed reality
CN105894511A (zh) 标定靶设置方法、装置及停车辅助系统
CN111197980B (zh) 一种ar量房智能吸附方法
Lee et al. A study on scan data matching for reverse engineering of pipes in plant construction
US1149498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an interior space
CN111400067A (zh) 一种远程检测的方法及终端
Muffert et al. The estimation of spatial positions by using an omnidirectional camera system
CN111207672B (zh) 一种ar量房方法
Schneider et al. Combined bundle adjustment of panoramic and central perspective images
CN113654538B (zh) 用于实测实量的房间找方方法、激光雷达及测量系统
US10508913B2 (en) Environment recording system using virtual or augmented reality
US20220018950A1 (en) Indoor device localization
CN115965743A (zh) 一种基于vr和倾斜摄影收集数据的三维建模系统及方法
Schaub et al. Point cloud to BIM registration for robot localization and Augmented Reality
Subramanian et al. Using 360-Degree Panoramic Photogrammetry and Laser Scanning Techniques to Create Point Cloud Data: A Comparative Pilot Study
Chen et al. SLAM based indoor mapping comparison: Mobile or terrestrial?
US11481930B2 (en) Accurately positioning augmented reality models within images
EP3674660A2 (en) A computer-implemented metho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and an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placement of a surveying tool
Chmelar et al. Projection of point cloud for basic object detection
CN111145095B (zh) 一种带尺度测量的vr图生成方法及数据采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