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2409A - 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2409A
CN115442409A CN202110542267.3A CN202110542267A CN115442409A CN 115442409 A CN115442409 A CN 115442409A CN 202110542267 A CN202110542267 A CN 202110542267A CN 115442409 A CN115442409 A CN 115442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c
communication module
communication device
modu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422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422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240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42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24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04L67/125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involving control of end-device applications over a network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5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e.g. simulating logic interconnections of signals according to ladder diagrams or function charts
    • G05B19/054Input/out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4Setting up communications; Call and signal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所述互联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PLC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PLC通信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和所述PLC设备进行通信;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二PLC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进行通信,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由此,在保证互联系统基于电力线连接并通信的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了终端与互联系统的无线通信质量,提高了互联系统中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全屋互联系统包括中控器和与中控器通过电力线连接的若干PLC设备。其中,中控器通过PLC通信模块向PLC设备发送指令,PLC设备向中控器反馈相关数据或者向中控器请求信息。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中控器的体积大且一般安装于固定位置,一方面,中控器会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当需要在中控器上增加无线通信功能与诸如手机等终端进行无线通信时,会导致终端(例如手机)与中控器之间的无线通信质量受限。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互联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PLC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PLC通信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和所述PLC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二PLC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进行通信,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互联系统,所述互联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PLC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PLC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二PLC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和所述PLC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进行通信,并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在互联系统中增加第二通信装置,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相较于在第一通信装置上设置无线通信功能的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将无线通信功能转移到了第二通信装置中,以使第二通信装置专注于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同时使第一通信装置专注于与PLC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由此,在保证互联系统基于电力线连接并通信的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了终端与互联系统的无线通信质量,提高了互联系统中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此外,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几个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并可用于指示多于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对应部件。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申请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互联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通信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3是第二通信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互联系统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申请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申请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申请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这些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不是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第一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互联系统。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互联系统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互联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10、与第一通信装置10通过电力线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20、以及与第一通信装置10通过电力线连接的PLC设备30。
在图1的互联系统的示例中,为了方便说明,仅示出了一个第二通信装置20和一个PLC设备30,在实际的互联系统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个第二通信装置20,并且在实际的互联系统中,PLC设备30可以为多个。
图2是第一通信装置10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从功能上,第一通信装置10包括第一PLC通信模块11,该第一通信装置10可以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11与第二通信装置20和PLC设备30进行通信。
例如,该第一通信装置10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11接收PLC设备30的数据,并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11将该PLC设备30的数据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20。
再例如,该第一通信装置10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11向PLC设备30发送指令,并接收PLC设备30根据该指令而反馈的数据。
再例如,该第一通信装置10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20接收第二通信装置20发送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可以是第二通信装置20转发的来自终端(比如手机、平板等终端)的控制指令,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第一通信装置10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称为第一控制模块)12、电源模块(称为第一电源模块)13等。第一电源模块13与第一控制模块12电连接,第一控制模块12至少和第一PLC通信模块11电连接。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2可以是微控制器(MCU),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10可以是互联系统中起到中央控制作用的中控器,该中控器可以靠近配电箱设置,中控器与户内其它PLC设备组成电力线载波通讯网络,中控器的位置相对其它从机PLC设备采用星型布局,处于中心节点位置。对于全屋互联系统而言,该配电箱可以是室内配电箱,例如为总入户设备电源空开柜。
在一些实施例中,PLC设备30可以包括风盘、壁挂炉、热泵、温控器等。该PLC设备30能够与第一通信装置10进行数据通信,并且能够实现控制、请求、执行等功能。
图3是第二通信装置20的一个示例的功能模块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从功能上,第二通信装置10包括第二PLC通信模块21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该第二通信装置20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与终端进行通信,并通过第二PLC通信模块与上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例如,该第二通信装置20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与具备相同类型的无线通信功能的终端进行通信,接收该终端的数据,并通过第二PLC通信模块21将该终端的数据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10。由此,第一通信装置10可以通过其第一PLC通信模块11将该终端的数据发送给PLC设备30。
再例如,该第二通信装置20通过第二PLC通信模块21接收经由第一通信装置10转发的PLC设备30的数据,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将该PLC设备30的数据发送给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第二通信装置20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称为第二控制模块)23、电源模块(称为第二电源模块)24等。第二电源模块24与第二控制模块23电连接,第二控制模块23和第二PLC通信模块21以及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电连接。其中,第二控制模块23可以是微控制器(MCU),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20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以及插头,第二PLC通信模块21设置于第一电路板上,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设置于第二电路板上,在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模块24,电源模块24与插头电连接。由此,能够实现第二通信装置20的小型化,同时可以实现与在具有多个插座的空间内的自由插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延展面平行(非重合),并且,第二电路板设置在第一电路板的与插头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这样可以较大地减小第二通信装置在长宽方向上的尺寸,同时,因为电路板及其上的器件本身的厚度尺寸有限,所以前述方案并不会带来第二通信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增加或过度增加,由此,能够进一步实现第二通信装置20的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通信装置20可以为“插座猫”的形式,也就是说,第二通信装置20可以通过直接插入插座的形式,进而电连接到上述电力线上而实现与互联系统中的第一通信装置10的互联。该第二通信装置20不仅具有无线通信的功能,还具有PLC通信的功能。关于该第二通信装置20与第一通信装置10的连接方式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省略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可以是WIFI模块、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通过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第二通信装置20可以和具备相应无线通信功能(例如WIFI通信功能、蜂窝网络功能、蓝牙功能、Zigbee功能等)的终端进行无线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包括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还可以是其他便携终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在互联系统中增加第二通信装置,并将第一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功能转移到第二通信装置中,第二通信装置专注于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而第一通信装置专注于与PLC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由此,保证了终端与互联系统的无线通信质量,提高了互联系统中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PLC通信模块11的发射功率大于第二PLC通信模块21的发射功率。由此,第一通信装置10可以专注于PLC通信,为了保证与PLC设备30的通信质量,第一通信装置10可以进一步作为PLC中继器,对来自第二通信装置20的PLC信号进行中继放大,保证了互联系统的PLC信号的强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PLC通信模块11可以包括第一子PLC通信模块111和第二子PLC通信模块112,该第一子PLC通信模块111通过窄带电力线和PLC设备30通信,该第二子PLC模块112通过宽带电力线和第二通信装置20通信。第一子PLC通信模块111和第二子PLC通信模块112可以通过不同载波频率,实现频分复用,以获得更大的带宽裕量,由此,能够缓解第一通信装置10的通信压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通信装置10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可以和第一控制模块12电连接,并且在第一控制模块12的控制下实现无线通信的功能,例如与终端进行无线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类似,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可以是WIFI模块、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通过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第一通信装置10可以和具备相应无线通信功能(例如WIFI通信功能、蜂窝网络功能、蓝牙功能等)的终端进行无线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10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11向第二通信装置20发送PLC信号,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第二通信装置20反馈的信号,则第一通信装置10启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与终端进行通信。当第二通信装置20为插座猫的形式时,它是插入到插座中的,但在诸如家居环境中,插座一般设置于较低的位置,容易被用户踢落或者被孩童意外拔出,或者因自身重量、安装不稳定等原因意外脱落,前述情况将会造成互联系统中的无线功能缺失,影响互联系统的通信可靠性。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10可以通过向第二通信装置20发送PLC信号来主动去查询第二通信装置20的工况,进而可以当第二通信装置(插座猫)20意外脱落或者被拔出时,启动第一通信装置(中控器)10的无线通信功能,以保证互联系统的可靠通信和稳定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10检测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的信号强度,如果该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第一通信装置10通过第一PCL通信模块11向第二通信装置20发送激活信号;第二通信装置20在接收到该激活信号后,启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该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与终端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通信装置1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的信号强度能够得到保证时,由该第一通信装置10与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当第一通信装置10的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的信号强度不能得到保证时,该第一通信装置10激活第二通信装置20的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的无线通信功能。由此,保证了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以一些细化的工况举例而言,第一通信装置10的位置往往是固定位置,所以很有可能出现该固定位置因为外部遮挡或因位置本身的关系不利于无线信号的传输的情况,基于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可以在第一通信装置10的无线通信功能受阻时,激活第二通信装置20的无线通信功能,由此,保证了互联系统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通信装置10检测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的信号强度的方法不做限制,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外,对上述阈值的取值也不做限制,可以根据经验确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10检测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的信号强度,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11向第二通信装置20发送获取信号;第二通信装置20在接收到该获取信号后,将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的信号强度通过第二PLC通信模块21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10;第一通信装置10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通过第一PCL通信模块11向第二通信装置20发送激活信号;第二通信装置20在接收到该激活信号后,启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与终端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10根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的信号强度决定由第一通信装置10还是由第二通信装置20与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即通过优先采用无线通信能力强的一方来保证了互联系统的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第一通信装置10检测第一无线通信模块14的信号强度的方法不做限制,并且对第二通信装置20检测第二无线通信模块22的信号强度的方法也不做限制,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互联系统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互联系统包括:作为第一通信装置10的中央控制器,其靠近总入户设备电源空开柜设置,并且通过电力线与作为第二通信装置20的位置A、B、C的插座猫的其中至少之一以及作为PLC设备30的温控面板、风盘、空调内机、空调外机等电连接。由此,通过插座猫20与手机等终端进行无线通信,并通过中央控制器10作为PLC中继器对插座猫20的PLC信号进行中继放大。此外,关于中央控制器10与PLC设备30的其他功能,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此处省略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对与本申请相关的各部件或模块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一通信装置10和第二通信装置20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或者模块,关于这些部件或者模块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互联系统,保证了终端与互联系统的无线通信质量,提高了互联系统中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第二方面的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方面的实施的互联系统,该互联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以及与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PLC设备,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PLC通信模块,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二PLC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其中,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不再重复说明。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与第二通信装置和PLC设备进行通信;
502: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进行通信,并通过第二PLC通信模块与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LC通信模块的发射功率大于第二PLC通信模块的发射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终端的数据,并通过第二PLC通信模块将终端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将终端的数据发送给PLC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接收PLC设备的数据,并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将PLC设备的数据发送给第二通信装置;第二通信装置通过第二PLC通信模块接收PLC设备的数据,并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将PLC设备的数据发送给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PLC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子PLC通信模块和第二子PLC通信模块,该第一子PLC通信模块通过窄带电力线和PLC设备通信,该第二子PLC模块通过宽带电力线和第二通信装置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PLC信号;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第二通信装置反馈的信号,则第一通信装置启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检测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如果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第一PCL通信模块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激活信号;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该激活信号后,启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进行通信。
在上述实施例的再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检测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通过第一PLC通信模块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获取信号;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获取信号后,将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通过第二PLC通信模块发送给第一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在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通过第一PCL通信模块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激活信号;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该激活信号后,启动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靠近室内配电箱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插座猫。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LC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风盘、壁挂炉、热泵、温控器。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WIFI模块、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但本申请不限于此。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仅对与本申请相关的各操作或过程进行了说明,但本申请不限于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操作或者过程,关于这些操作或者过程的具体内容,可以参考相关技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保证了终端与互联系统的无线通信质量,提高了互联系统中无线通信的可靠性。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24)

1.一种互联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PLC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PLC通信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和所述PLC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二PLC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并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进行通信,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以及插头,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还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插头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延展面平行,并且,所述第二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与所述插头的突出方向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终端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给所述PLC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的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的发射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接收所述PLC设备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将所述PLC设备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接收所述PLC设备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PLC设备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PLC信号,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反馈的信号,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启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子PLC通信模块和第二子PLC通信模块,所述第一子PLC通信模块通过窄带电力线和所述PLC设备通信,所述第二子PLC模块通过宽带电力线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如果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CL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激活信号;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后,启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获取信号;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所述获取信号后,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PCL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激活信号;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后,启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一MCU,所述第一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一MCU电连接,所述第一MCU至少和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情况下,所述第一MCU还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源模块、第二MCU,所述第二电源模块与所述第二MCU电连接,所述第二MCU和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均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靠近室内配电箱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插座猫;
所述PLC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风盘、壁挂炉、热泵、温控器;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WIFI模块、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
16.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互联系统,所述互联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第二通信装置,以及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电力线连接的PLC设备,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包括第一PLC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包括第二PLC通信模块和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和所述PLC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进行通信,并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进行通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终端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将所述终端的数据发送给所述PLC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的发射功率大于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的发射功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接收所述PLC设备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将所述PLC设备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通信装置;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接收所述PLC设备的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PLC设备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PLC信号,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反馈的信号,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启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包括第一子PLC通信模块和第二子PLC通信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子PLC通信模块通过窄带电力线和所述PLC设备通信,所述第二子PLC模块通过宽带电力线和所述第二通信装置通信。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如果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低于预先设定的阈值,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通过所述第一PCL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激活信号;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后,启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还包括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检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通过所述第一PLC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获取信号;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所述获取信号后,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通过所述第二PLC通信模块发送给所述第一通信装置;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信号强度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PCL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激活信号;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在接收到所述激活信号后,启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的无线通信功能,通过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终端进行通信。
24.根据权利要求16至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为插座猫;
所述PLC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风盘、壁挂炉、热泵、温控器;
所述第二无线通信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之一:WIFI模块、蜂窝网络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
CN202110542267.3A 2021-05-18 2021-05-18 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Pending CN1154424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2267.3A CN115442409A (zh) 2021-05-18 2021-05-18 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2267.3A CN115442409A (zh) 2021-05-18 2021-05-18 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2409A true CN115442409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39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42267.3A Pending CN115442409A (zh) 2021-05-18 2021-05-18 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240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0555B2 (en) Bluetooth thermostat and hub
US10826250B2 (en) Power cord with in-line power control functionality
US9634738B2 (en) Hybrid power line/wireless appliance automation system, device, and power monitoring method utilizing the same
US20160231721A1 (en) Intelligent wireless and wired control of devices
US20110230236A1 (en) Integrated System for Remote Monitoring Home Appliances by Cell Phone
US2015010017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Fi controller electric switch
JP2011511606A (ja) 通信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を持つユーティリティ切断監視ノード
CN107040531B (zh) 一种通信组件
CN111399389A (zh) 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4914834A (zh) 家用电器的控制方法、家用电器的控制装置和终端
US20110077788A1 (en) Wireless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Device
CN105137841A (zh) 基于智能插座的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2905932U (zh) 一种基于多iot平台的智能家居网关控制装置
CN214900926U (zh) 互联系统
CN105390889A (zh) 一种具有电力通讯调制解调功能的无线智能插座
US20160204953A1 (en) Network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0798815A (zh) 智能家居系统、电器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路由器
CN115442409A (zh) 互联系统和通信方法
ZA200804514B (en) Utility outlets as remote control repeaters
CN205410810U (zh) 红外双向通讯智能电饭煲及其系统
CN103701495B (zh) 家电设备和家电系统
CN211320508U (zh) 一种智能插座及无线通信系统
CN202308641U (zh) 智能插头和家庭网络系统
TWM511059U (zh) 嵌入式Wi-Fi無線電源開關控制裝置
CN101719855A (zh) 通过互联网或短消息进行远程控制的智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