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0762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0762A
CN115440762A CN202110612722.2A CN202110612722A CN115440762A CN 115440762 A CN115440762 A CN 115440762A CN 202110612722 A CN202110612722 A CN 202110612722A CN 115440762 A CN115440762 A CN 1154407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isplay area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272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传志
谢正芳
楼均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272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07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40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07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设置;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像素和与第一像素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n条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显示区;在第二显示区的两侧,n条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m条第一信号线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二部分连接;使第二部分处的第一像素能够根据驱动信号正常发光,从而保证了第二显示区两侧的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像素均能发光,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可以避免设置绕线。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显示面板正向着全面屏的方向发展。在全面屏中,显示区内需要设置光透过率比较大的透明显示区用于放置摄像头等结构。此时可以设置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的像素密度,从而减小透明显示区的遮挡,保证透明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当透明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的像素密度时,透明显示区的像素所需的信号线少于常规显示区的像素所需的信号线。透明显示区被常规显示区包围时,沿信号线延伸的方向,透明显示区两侧的同一条信号线被断开后,位于透明显示区一侧的常规显示区的信号线只有部分与透明显示区的像素连接。此时位于透明显示区另一侧的常规显示区所需的信号线部分无法提供信号,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或者在透明显示区与常规显示区之间设置过渡区,并通过过渡区设置连接线,使得透明显示区两侧的信号线连接,此时增加了过渡区的面积,同样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
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像素和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n条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显示区;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两侧,n条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m条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n的整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像素的列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数据线,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和过渡区,所述过渡区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所述过渡区围绕所述透明显示区设置;
所述透明显示区和所述过渡区设置有多个发光器件区,所述发光器件区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区内的至少两个发光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发光器件区内的发光器件通过第一透明导线连接;所述过渡区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通过第二透明导线与所述发光器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同层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不同的所述发光器件区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线分别设置于所述透明显示区和所述过渡区。
可选地,所述发光器件区内的k个发光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n-n/k条所述第一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条所述第一导线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线的延伸形状为S型。
可选地,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发光面的一侧,所述金属层形成所述第一导线。
可选地,所述发光器件包括阳极;沿第三方向,所述阳极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线的垂直投影交叠;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像素连接;沿第二方向,p条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显示区,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两侧,p条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q条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第三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四部分连接;其中,p为大于1的整数,q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p的整数;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像素的行方向。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意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显示区设置第一导线,使第一信号线位于第二显示区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第一导线连接,从而可以使得第一信号线远离信号驱动电路一侧的第二部分具有驱动信号,使第二部分处的第一像素能够根据驱动信号正常发光,从而保证了第二显示区两侧的第一显示区内的第一像素均能发光,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当第二显示区包括过渡区时,同时可以避免断开的第一信号线采用绕线的方式增加过渡区的面积,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第二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常规显示区101、过渡区102和透明显示区103,过渡区102围绕透明显示区103设置,常规显示区101围绕过渡区102设置。由于常规显示区101围绕透明显示区103,使得显示面板可以形成离岸型全屏显示面板。透明显示区103内的像素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101的像素密度,即单位面积内,透明显示区103内的像素个数少于常规显示区101内的像素个数。当透明显示区103只设置发光器件,过渡区102设置像素驱动电路,用于为透明显示区103的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时,透明显示区103的像素密度为单位面积内发光器件的个数。此时沿信号线延伸的方向X’,透明显示区103两侧的信号线104断开。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105,断开的信号线104中,与驱动芯片105连接的部分104A具有驱动信号,此时信号线104中的另外部分104B上没有驱动信号。当透明显示区103内的像素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101的像素密度时,对应的过渡区102设置的像素驱动电路数量比较少,过渡区102所需的信号线104少于常规显示区101所需的信号线104,导致沿信号线延伸的方向X’,断开的信号线104中位于透明显示区103一侧的部分信号线104A为过渡区102的像素驱动电路提供驱动信号,使得像素驱动电路为透明显示区103的发光器件提供驱动电流。位于透明显示区103另一侧断开的信号线104B无法获得驱动信号,使得常规显示区101内该部分的像素无法正常发光,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或者,过渡区102设置连接线,断开的信号线104通过过渡区102的连接线连接。而信号线104的数量比较多,断开的信号线104通过过渡区102绕线时会额外增加过渡区102的面积,也会降低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示例性地,信号线104可以为数据线。图2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补偿过渡区106,沿信号线延伸的方向X’,位于透明显示区103两侧断开的信号线通过在补偿过渡区106绕线实现连接,在过渡区102的基础上额外增加了补偿过渡区106。一般情况下,显示面板中额外增加的补偿过渡区106的宽度为2.5mm,增加了显示面板中整体过渡区的面积,减小了常规显示区101的面积,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10和第二显示区120;第一显示区110的光透过率小于第二显示区120的光透过率;第一显示区110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120设置;第一显示区110设置有第一像素P1和与第一像素P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L1,第二显示区120设置有第一导线L2;沿第一方向X,n条第一信号线L1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显示区120;在第二显示区120的两侧,n条第一信号线L1包括第一部分L11和第二部分L12,m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通过第一导线L2与第二部分L12连接;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n的整数;第一方向X为第一像素P1的列方向。
具体地,显示面板可以为全屏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110可以为显示面板的常规显示区,或者称为显示面板的主屏。第二显示区120可以为显示面板的异常显示区,或者称为显示面板的副屏。可以设置第二显示区120的像素密度比较小,以保证第二显示区120的光透过率,使得第二显示区120的光透过率大于第一显示区110的光透过率,从而可以在第二显示区120相对的位置设置感光元件,实现显示面板的屏下感光,进而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全屏显示。示例性地,感光元件可以为摄像头,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屏下摄像。
另外,第一显示区110设置有多个第一像素P1和与第一像素P1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L1,第一像素P1可以阵列排布。第一信号线L1为第一像素P1提供驱动信号。第二显示区120设置有第二像素P2,第二像素P2的密度小于第一像素P1的密度。第二像素P2阵列排布形成的列数小于第二显示区120对应的第一像素P1的列数。示例性地,第一信号线L1可以为数据线,用于为一列的第一像素P1提供数据信号,此时可以设置沿第一方向X,第二像素P2阵列排布形成的列数小于第二显示区120对应的第一像素P1的列数。当第一显示区110围绕第二显示区120设置时,n条第一信号线L1在第二显示区120处分为第一部分L11和第二部分L12,同一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与第二部分L12对应。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驱动模块,驱动模块可以设置于第一信号线L1的一端,例如可以设置于第一部分L11远离第二部分L12的一端,用于为第一信号线L1提供驱动信号。当第一信号线L1分为第一部分L11和第二部分L12时,驱动模块提供的驱动信号只能提供至第一部分L11,第二部分L12无驱动信号。图3中示例性地示出了6条第一信号线L1包括第一部分L11和第二部分L12。且n条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大于第二像素P2所需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此时在n条第一信号线L1中,n-m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与第二像素P2连接,用于为第二像素P2提供驱动信号。其他m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通过不同的第一导线L2与对应的第二部分L12连接,用于为第二部分L12提供驱动信号,使第二部分L12处的第一像素P1能够根据驱动信号正常发光,从而保证了第二显示区120两侧的第一显示区110内的第一像素P1均能发光,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当第二显示区120包括过渡区时,同时可以避免断开的第一信号线L1采用绕线的方式增加过渡区的面积,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图3中示例性地示出了3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通过第一导线L2与对应的第二部分L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线L2可以与第一信号线L1同层设置,此时第一导线L2和第一信号线L1可以接触实现电连接。第一导线L2还可以与第一信号线L1异层设置,此时第一导线L2可以通过过孔与第一信号线L1连接。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信号线L1为数据线,第二显示区120包括透明显示区121和过渡区122,过渡区122的光透过率小于透明显示区121的光透过率;过渡区122围绕透明显示区121设置;透明显示区121和过渡区122设置有多个发光器件区A,发光器件区A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D1,发光器件区A内的至少两个发光器件D1沿第一方向X排列,且发光器件区A内的发光器件D1通过第一透明导线L3连接;过渡区122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1221,像素驱动电路1221通过第二透明导线L4与发光器件D1连接;第一导线L2与第一透明导线L3同层设置。
具体地,透明显示区121的光透过率比较大,用于放置感光元件。第二像素P2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器件,像素驱动电路的光透过率比较低,此时可以在透明显示区121只设置发光器件D1,以保证透明显示区121的光透过率。过渡区122可以设置像素驱动电路1221,并通过第二透明导线L4分别与透明显示区121和过渡区122内的发光器件D1连接,用于为发光器件D1提供驱动电流。此时可以设置透明显示区121和过渡区122的像素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110的像素密度,以保证过渡区122设置像素驱动电路1221的空间满足需求。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器件D1设置于阵列基板上。发光器件区A内的发光器件D1可以为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器件,在通过第一透明导线L3连接后,可以使得发光器件区A内的发光器件D1通过一个像素驱动电路提供驱动信号,实现了一个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多个发光器件D1的结构,减少了像素驱动电路的设置。发光器件D1包括阳极Anode,第一透明导线L3设置于阳极Anode靠近基板B1的一侧,用于连接发光器件区A内的发光器件D1的阳极Anode,实现了不同的发光器件D1的连接。第二透明导线L4可以设置于第一透明导线L3靠近基板B1的一侧,且第一透明导线L3和第二透明导线L4的材料透光率比较高,用于保证透明显示区121的光透过率。当发光器件区A内的至少两个发光器件D1沿第一方向X排列时,发光器件区A内沿第一方向X所需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小于断开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即小于n。此时可以设置n条第一信号线L1中的n-m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与发光器件D1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用于为像素驱动电路提供驱动信号。其余的m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中的至少一条通过第一导线L2与同一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二部分L12连接,使得第一部分L11上的驱动信号通过第一导线L2传输至第二部分L12,则与第二部分L12连接的第一像素P1能够正常发光,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可以避免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采用绕线的方式与第二部分L12连接增加过渡区122的面积,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当第一信号线L1为数据线时,第一信号线L1沿列方向延伸,第二透明导线L4沿行方向延伸,通过设置第一导线L2与第一透明导线L3同层,可以避免第一导线L2与第二透明导线L4相交出现短路现象。
另外,第一导线L2与第一透明导线L3同层设置时,可以设置第一导线L2与第一透明导线L3的材料相同,示例性地,可以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并在同一工艺中形成,不仅可以避免额外增加形成第一导线L2的工艺步骤,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导线L2的光透过率,进而可以保证透明显示区121的光透过率。
示例性地,当发光器件区A内的两个发光器件D1沿第一方向X排列时,断开的第一信号线L1的数量为n时,发光器件区A内的发光器件D1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数量可以为n/2,此时有n/2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与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用于为发光器件区A内的发光器件D1提供驱动电流。第一导线L2为n/2条,剩余n/2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分别通过一条第一导线L2与对应的第二部分L12连接,实现了第二部分L12处的第一像素P1正常发光,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可以避免第一信号线L1的绕线连接,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例如,n条第一信号线L1中,第奇数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与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第偶数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通过第一导线L2与对应的第二部分L12连接。或者,n条第一信号线L1中,第偶数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与像素驱动电路连接,第奇数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通过第一导线L2与对应的第二部分L12连接。
继续参考图4和图5,至少一条第一导线L2设置于不同的发光器件区A之间。
具体地,第一透明导线L3用于连接发光器件区A内的发光器件D1,因此第一透明导线L3设置于发光器件区A内。第一导线L2与第一透明导线L3同层设置时,可以设置第一导线L2设置于不同的发光器件区A之间,可以避免第一导线L2与第一透明导线L3接触短路,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可选地,第一导线L2的延伸形状为S型。此时第一导线L2可以在不同的发光器件区A之间沿第一方向X弯曲延伸,可以减少第一导线L2对光线的衍射现象,从而保证第二显示区120内发光器件D1的发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基板上,显示面板还设置有有源层、金属层和绝缘层,用于形成驱动电路层。示例性地,基板上设置有有源层,用于形成像素驱动电路中晶体管的有源区。然后在有源层远离基板的一侧设置多层金属层,用于形成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以及像素驱动电路中的电容等源极。其中,多层金属层之间以及金属层与有源层之间设置有绝缘层,用于避免金属层之间或金属层与有源层之间短路。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二显示区设置至少两条第一导线,至少两条第一导线分别设置于透明显示区和过渡区。
具体地,过渡区同样设置有多个发光器件区,用于保证过渡区的发光。过渡区还可以设置第一导线,用于连接过渡区内的第一信号线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保证过渡区对应的第一信号线的第二部分连接的第一像素能够正常发光,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可以避免第一信号线的第一部分采用绕线的方式与第二部分连接增加过渡区的面积,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而且,第一导线与第一透明导线同层设置,可以保证第一导线的透明度,同时可以避免第一导线与像素驱动电路1同层设置,有利于简化过渡区的走线布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发光器件区A内的k个发光器件D1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二显示区120设置有n-n/k条第一导线L2;沿第一方向X,每一条第一导线L2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L1连接。
具体地,当发光器件区A内的k个发光器件D1沿第一方向X排列时,即k个发光器件D1通过第一透明导线L3连接,此时沿第一方向X,k个发光器件D1与一个像素驱动电路连接,每个发光器件区A内不同的发光器件D1对应的k条第一信号线L1只需一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通过像素驱动电路为k个发光器件D1提供驱动电流,另外的k-1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可以通过第一导线L2与第二部分L12连接。当发光器件D1的密度与第一显示区110的像素密度相等,第二显示区120设置有n条第一信号线L1包括第一部分L11和第二部分L12时,则共有n/k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通过像素驱动电路为发光器件区A内的发光器件D1提供驱动电流。剩余的n-n/k条第一信号线L1的第一部分L11分别通过一条第一导线L2与第二部分L12对应连接,可以实现第一信号线L1的第二部分L12处的第一像素正常显示。其中,第一导线L2对应的第一信号线L1即为与第一导线L2在一条直线上的第一信号线L1。当第一信号线L1为数据线时,n-n/k条第一导线依次与n-n/k条第一信号线L1同列设置。当第一信号线L1为扫描线时,n-n/k条第一导线依次与n-n/k条第一信号线L1同行设置。
另外,当第一导线可以与第一透明导线同层设置时,可以使第一导线设置于不同的发光器件区之间,避免第一导线与第一透明导线接触短路。可选地,第一导线的延伸形状为S型,使第一导线与第一透明导线避免接触短路。而且,通过设置第一导线的延伸形成为S型,可以减小第一导线对发光器件发射的光线的衍射作用,从而保证发光器件的发光效果。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和图6,第二显示区120设置有发光器件D1和金属层M1,金属层M1设置于发光器件D1远离发光面的一侧,金属层M1形成第一导线L2。
具体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层设置于基板B1上的金属层,用于形成像素驱动电路。金属层M1可以为显示面板中的任意一层金属层,避免额外设置一层金属层。第一导线L2的宽度比较小,当第一导线L2设置于透明显示区121时,可以避免严重影响透明显示区121的光透过率,保证透明显示区121的光透过率满足需求。示例性地,一个像素单元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对应的第二显示区120内一个发光单元设置三个发光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D1,每个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D1对应一条第一导线L2。沿第一方向,三根第一导线L2的宽度可以为2um,且沿发光单元之间的缝隙延伸。此时三根第一导线L2的透光损失率大约为1.57%,即透明显示区121的光透过率大于98%,可以保证透明显示区121对光透过率的需求。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第二显示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发光器件D1包括阳极A1;沿第三方向Z,阳极A1的垂直投影与第一导线L2的垂直投影交叠;其中,第三方向Z为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
具体地,阳极A1可以为半透半反膜层,光透过率相对比较低,以保证发光器件D1的发光效果。示例性地,阳极A1的材料可以包括ITO/Ag/ITO。沿第三方向Z,当第一导线L2的垂直投影与阳极A1的垂直投影交叠时,部分第一导线L2可以降低第二显示区中与阳极A1交叠区域的光透过率,减小了第一导线L2额外降低第二显示区中光透过率的面积,有利于保证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二信号线,第二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二导线;第二信号线与第一像素连接;沿第二方向,p条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贯穿第二显示区,在第二显示区的两侧,p条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q条第二信号线的第三部分通过第二导线与第四部分连接;其中,p为大于1的整数,q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p的整数;第二方向为第一像素的行方向。
具体地,当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信号线时,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分别为数据线和扫描线。第一信号线沿列方向延伸,第二信号线沿行方向延伸。当显示面板的扫描驱动为单边驱动时,第一显示区围绕第二显示区设置,使得沿第一方向,第一信号线设置于第二显示区远离数据驱动的一侧的第二部分无数据驱动信号,沿第二方向,第二信号线设置于第二显示区远离扫描驱动的一侧的第四部分无扫描驱动信号。此时可以设置至少一条第一信号线的第一部分通过第一导线与第二部分连接,用于为第二部分提供数据驱动信号,至少一条第二信号线的第三部分通过第二导线与第四部分连接,用于为第四部分提供扫描驱动信号,从而使得第一显示区内任意位置的第一像素能够正常发光,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还可以分别为扫描线和数据线,此处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显示装置20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1。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所述第一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
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像素和与所述第一像素电连接的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第一导线;沿第一方向,n条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显示区;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两侧,n条所述第一信号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m条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n的整数;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一像素的列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数据线,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透明显示区和过渡区,所述过渡区的光透过率小于所述透明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所述过渡区围绕所述透明显示区设置;
所述透明显示区和所述过渡区设置有多个发光器件区,所述发光器件区包括至少两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区内的至少两个发光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且所述发光器件区内的发光器件通过第一透明导线连接;所述过渡区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通过第二透明导线与所述发光器件连接;所述第一导线与所述第一透明导线同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设置于不同的所述发光器件区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导线分别设置于所述透明显示区和所述过渡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区内的k个发光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n-n/k条所述第一导线;沿所述第一方向,每一条所述第一导线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的延伸形状为S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设置有发光器件和金属层,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远离发光面的一侧,所述金属层形成所述第一导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包括阳极;沿第三方向,所述阳极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导线的垂直投影交叠;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显示区还设置有第二导线;所述第二信号线与所述第一像素连接;沿第二方向,p条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延伸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显示区,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两侧,p条所述第二信号线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q条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第三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导线与所述第四部分连接;其中,p为大于1的整数,q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p的整数;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像素的行方向。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612722.2A 2021-06-02 2021-06-0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4407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2722.2A CN115440762A (zh) 2021-06-02 2021-06-0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2722.2A CN115440762A (zh) 2021-06-02 2021-06-0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0762A true CN115440762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1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2722.2A Pending CN115440762A (zh) 2021-06-02 2021-06-0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07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049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1614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52492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2710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7071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76003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06209089A (ja) 表示装置
CN109742128A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1153464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327517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72449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73283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23644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835696A (zh) 显示面板
WO2024113781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7506872U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US2024018835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7440705B2 (ja) 駆動バックプレーン、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485586B (zh) 触控显示面板
US11646301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5360227A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4076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185190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56138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4460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