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9143A - 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9143A
CN115429143A CN202110623056.2A CN202110623056A CN115429143A CN 115429143 A CN115429143 A CN 115429143A CN 202110623056 A CN202110623056 A CN 202110623056A CN 115429143 A CN115429143 A CN 115429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fabric
capacitance value
preset capacitance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230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宇洲
邱明
傅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230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914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9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91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KSANITARY EQUIPMEN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TOILET ACCESSORIES
    • A47K10/00Body-drying implements; Toilet paper; Holders therefor
    • A47K10/04Towel racks; Towel rails; Towel rods; Towel rolls, e.g. rotatable
    • A47K10/06Towel racks; Towel rails; Towel rods; Towel rolls, e.g. rotatable combined with means for drying tow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2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 G01N27/223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capacitance for determining moisture content, e.g. humidit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02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27Applications
    • H05B1/0252Domestic applications
    • H05B1/0272For heating of fabric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涉及智能家居领域。织物干湿检测模块包括用于支撑织物的绝缘电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绝缘电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同一侧,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绝缘电层上的物体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当绝缘电层上有物体时,能引起电容值的变化,因此可通过电容判断出绝缘电层上的织物的干湿状态;能够在安全和节能的前提下确保毛巾保持干燥。同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覆盖有绝缘电介质层,能够避免人体电阻介入或环境湿度而引起的测量误差,以确保判断结果的准确性。上述的织物干燥系统、织物干燥方法基于检测模块,检测结果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使用过的毛巾,需要将毛巾烘干使毛巾保持干爽,从而避免细菌的滋生。现有的带烘干功能的毛巾架,需要进行手动的开启烘干/加热功能,并且需要通过毛巾的干湿情况设定不同的定时。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手动开启烘干/加热功能的毛巾架,由于无法根据毛巾的干湿状态控制加热模块的启停,不仅烘干操作麻烦,而且存在毛巾干了后仍然在加热的情况,浪费电力资源,甚至存在毛巾被点燃的风险;或者是,毛巾仍然处于潮湿状态但已停止加热的情况,无法避免毛巾滋生细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其能够用于检测织物的干湿状态,便于根据织物的干湿状态控制加热模块启停,以在安全和节能的前提下确保毛巾保持干燥。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包括用于支撑织物的绝缘电层、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绝缘电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所述绝缘电层上的物体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环绕于所述第二电极外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环绕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外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极为实心金属箔;和/或,所述第一电极为实心金属箔或者网格金属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电层的材质为亚克力、玻璃、ABS塑料和PET塑料中的一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干燥系统,包括:
前述实施方式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所述绝缘电层上的物质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
信号转换模块,与所述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电连接,并将所述电容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控制器,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与预设电容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
加热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动作。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干燥方法,应用于前述的织物干燥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所述绝缘电层上的物质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
将所述电容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依据所述数字信号和预设电容值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模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依据所述数字信号和预设电容值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模块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关闭所述加热模块;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和第二预设电容值C2之和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关闭所述加热模块;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和第三预设电容值C3之和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以开启所述加热模块;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和第三预设电容值C3之和时,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以关闭所述加热模块;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和第四预设电容值C4之和时,输出第五控制信号以关闭所述加热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容值C1为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处于激励状态下二者之间的固有电容,所述第二预设电容值C2表示干燥织物引起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容变化量;所述第三预设电容值C3表示湿织物中水分引起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容变化量;所述第四预设电容值C4表示由肢体接触引起的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容变化量。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架,包括架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如前述的织物干燥系统。
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1、本发明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隔设置,使得两者之间绝缘,绝缘电层覆盖于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的同一侧,以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所述绝缘电层上的物体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当绝缘电层上覆盖有物体时,能引起电容值的变化,因此可通过电容值判断出绝缘电层上的织物的干湿状态。而根据织物的干湿状态控制加热模块启停,能够避免织物干燥后加热模块仍然继续工作,也能够避免织物处于潮湿状态时加热模块停止工作,以在安全和节能的前提下确保毛巾保持干燥。
2、本发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覆盖有绝缘电介质层,以通过电容值的变化来判定织物的干湿状态,相对于直接采用电极测量织物电阻的方式或测量织物电容的方式,能够避免因人体电阻介入或环境湿度而引起的测量误差,以确保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3、本发明的第二电极查收在第一电极内,在第一电极接收激励信号时,通过第一电极形成的电场在第二电极外形成屏蔽层,以防止外部信号干扰第二电极接收的信号,确保通过第二电极测量获得电容值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确保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4、本发明的第二电极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且第一电极环绕第二电极外周设置,一方面能够实现分区检测、分区加热,进一步的节约电能;另一方面能够减小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间的有效相对面积,以减小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间的固有电容值,从而提高织物干湿检测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织物干湿检测模块一电极布置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织物干湿检测模块另一电极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织物干湿检测系统控制电路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织物干燥方法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织物干湿检测系统等效电路图。
图标:100-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1-绝缘电层;102-第一电极;103-第二电极;104-PCB板;200-信号转换模块;300-控制器;400-加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带烘干功能的毛巾架,需要手动的开启烘干/加热功能和根据毛巾的干湿情况设定加热时间。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通过手动开启烘干/加热功能的毛巾架,存在毛巾干了后仍然在加热的情况,浪费电力资源,甚至存在毛巾被点燃的风险;或者是,毛巾仍然处于潮湿状态但已停止加热的情况,无法避免毛巾滋生细菌。
本申请提供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设置,绝缘电层覆盖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同一侧,以在检测模块得电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形成电容。可通过电容值的变化判断出绝缘电层上的织物的干湿状态,能够避免织物干燥后加热模块仍然继续工作,也能够避免织物处于潮湿状态时加热模块停止工作,以在安全和节能的前提下确保毛巾保持干燥。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包括用于支撑织物的绝缘电层101、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隔设置,绝缘电层101设置于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的同一侧,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绝缘电层101上的物体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处于激励状态下表示,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均处于通电状态,从而使得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可以形成电容。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通常设置在PCB板104上。其中,图1中的TX表示第一电极102,RX表示第二电极103,当然,下述的图4、图6中,TX也表示第一电极102,RX也表示第二电极103。
绝缘电层101作为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电介质,在电工领域,一般认为电阻率超过10欧·厘米的物质便归于电介质。电介质的带电粒子是被原子、分子的内力或分子间的力紧密束缚着,因此这些粒子的电荷为束缚电荷。在外电场作用下,这些电荷也只能在微观范围内移动,产生极化。也就是说,绝缘电层101的材质为不导电的物质,如玻璃、云母片、胶木等。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电层101的材质为亚克力、玻璃、ABS塑料和PET塑料等高介电常数材料中的一种;以在第一电极102处于激励状态且绝缘电层101上覆盖有、接触有或附着有物体时,能够引起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电容值有较大的变化,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对于绝缘电层101的形状,根据安装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的支撑物体形状确定,可以是外凸弧形、内凹弧形、平板形或其他形状。
结合图2,第一电极102为环状结构,即在第一电极102的中部设置有容纳第二电极103的空腔,以使得第一电极102环绕于第二电极103外周。并且,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由此使得在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两个端口之间可以形成电容。
能够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02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一般选用导电性能良好的导电金属,如金、银、铜、铝、锡等。由于第一电极102通常固定在支撑物体(如织物架、织物放置平台等)上,需要确保第一电极102与支撑物体绝缘连接;因此,通常将第一电极102固定在PCB板104上,再将PCB板104固定安装在织物架的架体用于支撑织物的表面上。针对于第一电极102固定在PCB上,可采用延展性和导电性均较好的铜箔作为第一电极102。
同时第一电极102用于接收激励信号,因此,可将第一电极102制成网格状,以降低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固有电容;在第二电极103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物体接触绝缘电层101时导致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电容变化的数值,与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固有电容值的比值更大,更容易检测到物体与绝缘电层101的接触,进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当然,第一电极102也可为实心铜箔,仅保留收容第二电极103的空腔。换言之,第一电极102可以是实心金属箔,例如,第一电极102采用实心铜箔;或者第一电极102也可以是网格金属箔,例如,第一电极102采用网格铜箔。
第二电极103同样采用电性能良好的导电金属制成,如金、银、铜、铝、锡等。第二电极103设置在第一电极102的空腔内,与第一电极102一起固定在支撑物体(如织物架、织物放置平台等)上,需要确保第二电极103与支撑物体间绝缘连接;故采用导电性和延展性较好的铜箔制成第二电极103,并固定在固定第一电极102的PCB板104上。
第二电极103在使用时正对绝缘电层101,以通过第二电极103感应物体接触绝缘电层101后电容值的变化。若将第二电极103制成网格状,则第二电极103与接触绝缘电层101物体间的有效反射面积降低,物体与绝缘电层101接触时产生的电容变化值也随之变小。因此,虽然网格状的第二电极103能够降低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固有电容,但是当物体接触绝缘电层101时导致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电容变化的数值,与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固有电容值的比值更小,降低了检测的灵敏度。故为确保检测的灵敏度,将第二电极103制成实心片状。
结合图3,第二电极10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电极103间隔设置,第一电极102环绕于至少两个第二电极103外周;即第二电极103至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极102设置有与第二电极103数量相同的空腔,各第二电极103设置在第一电极102对应的各空腔内;或者是在第一电极102中部设置有一个空腔,所有的第二电极103均设置在该空腔内。因此,在检测模块检测面积(PCB板104的有效工作面积)一定的情况下,能够减小第一电极102与第二电极103间的正对面积,从而减小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固有电容,使得物体与绝缘电层101接触时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电容的变化更容易检测,进而提高检测模块的灵敏度。
另外,绝缘电层101覆盖在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上,避免了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直接与环境接触、与人体接触或其他物质接触。相对于直接采用电极测量织物电阻的方式或测量织物电容的方式,能够避免因人体电阻介入或环境湿度而引起的测量误差,以确保判断结果的准确性。
装配时,先将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固定在PCB板104上,然后将绝缘电层101覆盖在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远离PCB板104的端面上,并通过绝缘电层101将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封装在PCB板104上。
第二实施例
结合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织物干燥系统,包括第一实施例所记载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信号转换模块200、控制器300和加热模块400。
其中,第一实施例所记载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用于在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绝缘电层101上的介质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信号转换模块200与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电连接,并将电容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控制器300与信号转换模块200电连接,用于将数字信号与预设电容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加热模块400与控制器300电连接,并依据控制信号动作。
能够理解的是,信号转换模块200具有模数转化功能,以将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反馈的电容信号(模拟信号)转成数字信号。
对于控制器300,可以与显示终端相连,如与电脑、显示屏或手机通讯连接,以将控制器300的比较结果送至显示终端显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00直接与加热模块400相连,以根据控制信号控制加热模块400启停。控制器300,可以是CPU、MPU、PLC等控制元件。
对于加热模块400,可以是电阻式加热模块、石墨烯加热模块、风暖加热模块或者是红外加热模块。加热模块400通常设置在架体或者支撑平台上,如设置在毛巾架上的加热模块400为石墨洗加热模块,且设在横杆下方,当毛巾挂设在横杆上,毛巾能够将加热模块400夹设在毛巾的两端之间,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达到节能的效果。
使用时,将PCB板104固定在织物架的架体用于支撑织物的横杆上或者是固定在织物支撑平台上,织物可以是毛巾、地毯、衣物和袜子等,其中毛巾包括浴巾、擦手巾和面巾等。当绝缘电层101上覆盖有物体时,能引起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电容值的变化,从而通过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电容值的变化,判断织物架上是否有织物以及织物是否干燥。
通过织物干燥系统检测织物的干湿状态,当控制器300比较结果为干燥状态时,控制器300输出关闭信号控制加热模块400保持关闭或者关闭加热模块400;当控制器300比较结构为潮湿状态时,控制器300输出启动信号控制加热模块400启动,以烘干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上的织物。本实施例根据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反馈的织物的干湿状态,控制织物架上或者织物支撑平台上的加热模块400启停,能够避免织物干燥后加热模块400仍然继续工作,也能够避免织物处于潮湿状态时加热模块400停止工作,以在安全和节能的前提下确保织物保持干燥。
对于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电极102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其通过多个第一电极102能够进行分区检测,可通过控制器300控制加热模块400针对不同驱动进行加热,如一区域挂设有潮湿状态的毛巾,另一区域无毛巾,从而仅对挂设有潮湿状态毛巾的区域进行加热,进一步的节约电能。对于第一电极102的数量,由信号转换模块200的端口数量确定。
第三实施例
结合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织物干燥方法,应用于第二实施例所记载的织物干燥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绝缘电层101上的物质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
将电容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依据数字信号和预设电容值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模块400。
其中,依据数字信号和预设电容值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模块400的步骤包括:
当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关闭加热模块400;
当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和第二预设电容值C2之和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关闭加热模块400;
当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和第三预设电容值C3之和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以开启加热模块400;
当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和第三预设电容值C3之和时,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以关闭加热模块400;
当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和第四预设电容值C4之和时,输出第五控制信号以关闭加热模块400。
其中,第一预设电容值C1为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处于激励状态下二者之间的固有电容。
第二预设电容值C2为干燥织物引起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电容变化量;
第三预设电容值C3表示湿织物中水分引起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电容变化量;
第四预设电容值C4表示由肢体接触引起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电容变化量。
在进行检测时,通过电源给信号转换模块200和控制器300供电,由信号转换模块200接收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输出的电容信号(模拟信号),并将电容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发送给控制器300,再由控制器300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与控制器300内的第一预设电容值进行比较,以控制加热模块400启停。
织物可以分为干燥织物和湿织物,干燥织物可以看作是一般情况下用户通过肢体触摸感受判定为干燥的织物;相对应的,湿织物可以看作是一般情况下用户通过肢体触摸感受判定为潮湿的织物。当然,可选地,也可以按照在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均处于激励状态的情况下,织物放置在绝缘电层101上所引起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电容变化量区分干燥织物和湿织物;例如,以织物放置在绝缘电层101上引起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小于预设电容变化量的情况表示织物为干燥织物,反之,以织物放置在绝缘电层101上引起的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之间的电容变化量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容变化量的情况表示织物为湿织物,其中,预设电容变化量可以由用户依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其中,结合图5和图6具体而言,在信号转换模块200给第一电极102提供激励信号后:
在该激励信号下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固有电容值为第一预设电容值C1;
在该激励信号下绝缘电层101上的物体为干燥状态的织物时,即干燥织物时,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电容变化量为第二预设电容值C2;
在该激励信号下绝缘电层101上的物体为水时,例如湿织物中所包含的水分以及洒在绝缘电层101上的水露等,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电容变化量为第三预设电容值C3;
在该激励信号下绝缘电层101上的物体为肢体时,即用户的手、皮肤或者其他动物的肢体或者皮肤,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电容变化量为第四预设电容值C4。
因此:
当控制器300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为第一预设电容值C1时,则说明绝缘电层101上无物体(绝缘电层101上端位于空气中);
当控制器300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为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时,则说明绝缘电层101上的物体为干燥织物;
当控制器300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为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三预设电容值C3时,则说明绝缘电层101位于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或绝缘电层101上有水露;
当控制器300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为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四预设电容值C4时,则说明为人手或其他动物触碰到了绝缘电层101;
当控制器300接收到的数字信号为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第三预设电容值C3时,则说明绝缘电层101上的物体为湿织物,也就是说,控制器300预设的触发加热模块开启的电容值为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第三预设电容值C3。
其中,对于绝缘电层101上无物体时、绝缘电层101上的物体为干燥织物时、绝缘电层101位于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或绝缘电层101上有水露时、人手或其他动物触碰到了绝缘电层101时,虽然能够引起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间的电容变化,但是此时并不需要启动加热模块400进行加热。也就是说,当控制器300接收的反馈信号为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三预设电容值C3、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四预设电容值C4中任意一个值时,控制器300发出关闭信号,加热模块400关闭或保持关闭。
当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和第三预设电容值C3之和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开启信号)以启动加热模块400进行加热;对于其余的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三预设电容值C3、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四预设电容值C4中的一个值)控制器300则对应输出第一控制信号(关闭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关闭信号)、第四控制信号(关闭信号)以及第五控制信号(关闭信号),以使得加热模块400关闭或保持关闭,从而避免织物干燥后加热模块400仍然处于工作状态(加热状态),也能够避免织物处于潮湿状态时加热模块400停止工作,以在安全和节能的前提下确保毛巾保持干燥。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织物架,包括架体和设置在架体上的如第二实施例记载的织物干燥系统。
应当理解的是,织物架的架体包括至少一根平行设置的横杆,横杆的两端部均至少固定有一根支撑杆,以通过支撑杆将架体固定在墙体上或支撑在地面上。加热模块400可以固定在横杆两端的支撑杆之间,也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面或天花板上,或者是前述情况都有,只需使加热模块400能够烘干织物即可。通常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则固定在横杆上,以确保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能够准确的检测织物架上织物的干湿状态。
在使用时,通过织物干燥系统检测织物的干湿状态,当控制器300比较结果为干燥状态时,控制器300控制加热模块400保持关闭或者关闭加热模块400;当控制器300比较结果为潮湿状态时(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第三预设电容值C3),控制器300控制加热模块400启动,以烘干织物架上的织物。因此,本实施例的织物架,能够避免织物干燥后加热模块400仍然继续工作,也能够避免织物处于潮湿状态时加热模块400停止工作,以在安全和节能的前提下确保毛巾保持干燥。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实施例中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支撑织物的绝缘电层(101)、第一电极(102)和第二电极(103);
所述第一电极(102)和所述第二电极(103)间隔设置,所述绝缘电层(101)设置于第一电极(102)和所述第二电极(103)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电极(102)和所述第二电极(103)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所述绝缘电层(101)上的物体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02)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102)环绕于所述第二电极(103)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10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二电极(103)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102)环绕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电极(103)外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103)为实心金属箔;和/或,所述第一电极(102)为实心金属箔或者网格金属箔。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电层(101)的材质为亚克力、玻璃、ABS塑料和PET塑料中的一种。
6.一种织物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102)和所述第二电极(103)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所述绝缘电层(101)上的物质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
信号转换模块(200),与所述织物干湿检测模块(100)电连接,并将所述电容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控制器(300),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200)电连接,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与预设电容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输出控制信号;
加热模块(400),与所述控制器(300)电连接,并依据所述控制信号动作。
7.一种织物干燥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干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电极(102)和所述第二电极(103)处于激励状态下,依据所述绝缘电层(101)上的物质产生对应的电容信号;
将所述电容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依据所述数字信号和预设电容值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模块(4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物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数字信号和预设电容值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加热模块(400)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时,输出第一控制信号以关闭所述加热模块;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和第二预设电容值C2之和时,输出第二控制信号以关闭所述加热模块;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第二预设电容值C2和第三预设电容值C3之和时,输出第三控制信号以开启所述加热模块;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和第三预设电容值C3之和时,输出第四控制信号以关闭所述加热模块;
当所述数字信号表征第一预设电容值C1和第四预设电容值C4之和时,输出第五控制信号以关闭所述加热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容值C1为所述第一电极(102)和所述第二电极(103)处于激励状态下二者之间的固有电容,所述预设电容至C2表示为干燥织物引起的所述第一电极(102)和所述第二电极(103)电容变化量;所述第三预设电容值C3表示湿织物中水分引起的所述第一电极(102)和所述第二电极(103)电容变化量;所述第四预设电容值C4表示由肢体接触引起的所述第一电极(102)和所述第二电极(103)电容变化量。
9.一种织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架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架体上的如权利要求6所述织物干燥系统。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
CN202110623056.2A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 Pending CN1154291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3056.2A CN115429143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23056.2A CN115429143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9143A true CN115429143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0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23056.2A Pending CN115429143A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914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5181Y (zh) * 2005-01-28 2006-03-15 孙滕谌 用于自动雨刷系统的传感器
CN101405448A (zh) * 2006-03-17 2009-04-08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洗涤和/或干燥衣服的家用设备
CN103064576A (zh) * 2013-02-07 2013-04-24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纳米银电极的电容触摸屏
CN209326675U (zh) * 2018-11-23 2019-08-30 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传感器及玻璃、汽车、陶瓷或亚克力面板、家用电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65181Y (zh) * 2005-01-28 2006-03-15 孙滕谌 用于自动雨刷系统的传感器
CN101405448A (zh) * 2006-03-17 2009-04-08 伊莱克斯家用产品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洗涤和/或干燥衣服的家用设备
CN103064576A (zh) * 2013-02-07 2013-04-24 汕头超声显示器(二厂)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纳米银电极的电容触摸屏
CN209326675U (zh) * 2018-11-23 2019-08-30 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 电容传感器及玻璃、汽车、陶瓷或亚克力面板、家用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59875B (zh) 皮肤接触检测器
CN101405448B (zh) 用于洗涤和/或干燥衣服的家用设备
US2017036404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clothing care machine
CN115429143A (zh) 一种织物干湿检测模块、织物干燥系统、方法和织物架
CN102693054B (zh) 触控机壳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71925A (zh) 衣物护理机
CN217744141U (zh) 一种柔性暖菜板
CN111996768A (zh) 干衣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12465983U (zh) 人体阻抗测量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4906306U (zh) 一种智能毛巾架
CN211697635U (zh) 一种洗烘一体机氧传感器
CN211269937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烹饪器具
ATE496164T1 (de) Wäschetrockner
CN204491282U (zh) 蒸汽手柄组件及衣物护理机
CN115101984B (zh) 晾衣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06923058U (zh) 一种能够检测并消除静电的浴足器控制系统
CN212645115U (zh) 一种用于内置导体智能家具的加热干燥装置
CN112762486A (zh) 石墨烯远红外加热电炉
CN114176442B (zh) 一种智能电热毛巾架
CN203603674U (zh) 一种脚垫式自动门开关
CN105803745A (zh) 衣物护理机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感应手柄和衣物护理机
CN206443576U (zh) 烹饪器具
JP2004150869A (ja) 近接センサー
CN221635619U (zh) 一种电热毛巾架
CN205017610U (zh) 一种碳晶发热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