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4518A -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4518A
CN115424518A CN202210908142.2A CN202210908142A CN115424518A CN 115424518 A CN115424518 A CN 115424518A CN 202210908142 A CN202210908142 A CN 202210908142A CN 115424518 A CN115424518 A CN 115424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display screen
flexible display
layer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081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立文
叶宗和
董宇坤
尹志安
莫春鉴
马晓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Huac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Huac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Huac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Huac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081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4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4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45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该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显示屏,该柔性显示屏可收卷于一卷轴上,该柔性显示屏包括柔性基层、导电层和灯珠,导电层设于柔性基层,灯珠设于导电层上;其中,导电层设有信号焊盘和信号线,信号焊盘与灯珠的焊接引脚相焊接,信号焊盘具有在卷轴轴向上分布的第一连接侧,信号线在柔性显示屏收放卷方向上延伸,信号线部分延伸至信号焊盘的第一连接侧,并自该第一连接侧与信号焊盘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柔性屏组件具有显示面积大、收纳时占用空间小、显示效果好、稳定性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同时兼顾显示设备的有效使用面积与存储占用空间,目前最新的屏幕技术将屏幕设置为可折叠状态,但这种屏幕折叠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1、反复折叠后,屏幕容易折痕,导致屏幕显示效果变差;
2、折叠屏所能缩减的存储占用空间仍然有限,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显示设备显示面积与显示设备占用存储空间的比例。
示例性技术提出一种柔性屏组件,其包括卷轴及柔性显示屏,该柔性显示屏可绕卷轴收卷,以节约显示屏的占用空间。但是在示例性技术中,柔性显示屏绕卷轴收卷后,柔性显示屏的部分灯珠可能出现损坏,造成屏幕坏点,影响柔性显示屏的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柔性屏组件,旨在解决柔性显示屏收卷后,屏幕会出现坏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可收卷于一卷轴上,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柔性基层、导电层和灯珠,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层,所述灯珠设于所述导电层上;其中,
所述导电层设有信号焊盘和信号线,所述信号焊盘与所述灯珠的焊接引脚相焊接,所述信号焊盘具有在所述卷轴轴向上分布的第一连接侧,所述信号线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收放卷方向上延伸,所述信号线部分延伸至所述信号焊盘的第一连接侧,并自所述第一连接侧与信号焊盘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焊盘还具有在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收放卷方向上分布的第二连接侧,所述信号线还自所述第二连接侧与所述信号焊盘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层还设有供电焊盘和供电线,所述供电焊盘与所述灯珠的焊接引脚相焊接,所述供电线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收放卷方向上延伸,所述供电线同时自所述供电焊盘在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收放卷方向上的侧边、及所述供电焊盘在卷轴轴向上的至少一个侧边与所述供电焊盘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及所述供电线中的至少一者呈网格状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背景层,所述背景层设于所述灯珠的非发光侧,所述背景层用于提供背景色。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景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层背向所述灯珠的一侧;
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中间封装层,所述中间封装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层与所述背景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景层包括液晶调光膜、电致变色膜、色纸、有色膜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两层所述柔性基层,两所述柔性基层上均设有所述导电层及所述灯珠,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层背向另一所述柔性基层的一侧;
所述柔性线显示屏还包括中间封装层,所述中间封装层设于两所述柔性基层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收放卷组件及驱动模块,其中,
所述收放卷组件包括卷轴,所述卷轴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端连接,所述卷轴可控制地转动,以将所述柔性显示屏收卷于所述卷轴上,和释放收卷于所述卷轴的柔性显示屏;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显示驱动IC,所述显示驱动IC与所述导电线路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收放卷组件设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同一端,或,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收放卷组件分设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两端。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设于所述壳体。
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柔性屏组件,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柔性屏组件,通过将柔性显示屏的一端连接于卷轴,如此,通过卷轴的转动,能够收卷或展开柔性显示屏,从而能够在获取更大显示面的同时,缩减屏幕在存储、携带时的占用空间,以同时兼顾显示设备的显示面积与占用空间。同时,收卷的方式不会使屏幕产生折痕,而有利于保证柔性显示屏长期的显示效果。此外,通过将信号线延伸至信号焊盘的第一连接侧,并自第一连接侧与信号焊盘连接,使得信号线靠近信号焊盘的部分不会被焊接尖角挤压损坏,从而能够确保柔性显示屏10 在反复收卷后仍能够正常显示,进而提升了柔性显示屏的产品质量。可见,相较于传统的折叠式显示屏,本申请的柔性屏组件具有显示面积大、收纳时占用空间小、显示效果好、稳定性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例性技术中信号线的设计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导电层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驱动模块与卷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8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卷轴的剖面图;
图9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卷轴另一剖面图;
图10为本发明柔性屏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柔性显示屏;10a、柔性基层;10b、导电层;10b1、信号线;10b2、信号焊盘;10b3、供电线;10b4、供电焊盘;10c、灯珠;10d、表面封装层; 10e、背景层;10f、中间封装层;11、FPC排线;12、显示区;13、第一应力释放区;14、第二应力释放区;20、收放卷组件;21、卷轴;21a、容置空间; 21b、第一腔体;21c、第二腔体;211、第一筒体;211a、第一开口;212、第二筒体;212a、第二开口;22、驱动件;23、固定件;24、连接构件;30、驱动模块;31、数据接收模块;32、显示驱动IC;33、驱动板;34、连接板;35、转接结构;40、配重结构;50、第一外壳;60、第二外壳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柔性屏组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a所示,该柔性屏组件包括柔性显示屏 10、收放卷组件20及驱动模块30。
具体地,柔性显示屏10是指同时具有显示能力和折弯能力的屏幕,其可以设置为LED显示屏、miniLED显示屏,或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电激光显示)显示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该柔性显示屏10 为柔性透明LED显示屏,该柔性透明LED显示屏可设置为单侧显示(即仅在柔性透明LED显示屏的一侧设置LED灯珠),或两侧同时显示(即同时在柔性透明LED显示屏的两侧设置LED灯珠)。当柔性透明LED显示屏被设置为单侧显示时,于柔性透明LED显示屏的非显示侧可设置有色背景,如黑色背景模板、白色背景模板等,以提升柔性透明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其中 LED灯珠可以为有内置控制芯片的RGB封装体,或是无内置控制芯片的RGB 封装体,但不限于此。
收放卷组件20包括卷轴21,在本实施例中,卷轴21呈圆柱形设置。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卷轴21也可设置为近圆形,如椭圆形、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形状。卷轴21的材料可以设置为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等)、金属(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塑料(如酚醛树酯、环氧树酯等)或前述三者的复合材料等。在本实施例中,卷轴21与柔性显示屏10的一端连接。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卷轴21可控制地转动,以将柔性显示屏10收卷于卷轴21上,或是释放收卷于卷轴21的柔性显示屏10。这其中,由于卷轴21的转动可控制,因此每次收/放柔性显示屏10,并非每次都要将整个柔性显示屏10完整的收卷或展开,也可仅收卷/展开部分的柔性显示屏10。应当理解的是,收卷并不会破坏柔性显示屏10,因此在半展开/收卷的状态下,柔性显示屏10也能够正常的显示画面。值得说明的是,卷轴21可控制的转动,还包括卷轴21可以根据预定的规则进行收/放卷柔性显示屏10。例如,将本申请的柔性屏组件作为窗帘使用时,卷轴21可根据当地的日出/日落时间,以自动的收卷或释放柔性显示屏10。
驱动模块30包括数据接收模块31和显示驱动IC32,该数据接收模块31 与显示驱动IC32电连接。数据接收模块31可以包括有线接收模块,如RJ-45 接口、RJ-11接口、SC光纤接口、FDDI接口、AUI接口、BNC接口、Console 接口等;也可以设置为包括无线接收模块,如WI-FI模块、蓝牙模块、2.4G通信模块、红外接收模块、2G/3G/4G/5G通信模块等;或是设置为包括数据插口,如USB-A接口、USB-C接口、TF卡槽槽口、SD卡槽槽口、雷电接口。当然,该数据接收模块31也可设置为同时包括有线接收模块、无线接收模块及数据插口中的任意两者或全部。该数据接收模块31能够接收图片数据和视频数据,并传输给显示驱动IC32。应当理解的是,除了能够接收图片数据和视频数据外,还能够接收控制信号数据、音频数据等其他类型的数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与收放卷组件20设于柔性显示屏10的同一端。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可设置为与卷轴 21同步转动和停止,此时,当卷轴21转动时,驱动模块30能够随之转动,当卷轴21停止转动时,驱动模块30也随之停止。这样设置,能够避免柔性显示屏10收卷时与驱动模块30发生干涉,进而以实现柔性显示屏10的自由收卷及展开。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可设置为与卷轴21相对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驱动模块30不会随着卷轴21的转动而转动。此时,驱动模块30与柔性显示屏10之间可通过滑环(如电滑环、流体滑环、光滑环等) 连接。
示例性的,假使柔性显示屏10展开后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收放卷组件20 设于柔性显示屏10的上端。那么,当卷轴21顺时针转动(当然,也可设置为逆时针转动)时,柔性显示屏10能够收卷于卷轴21上,当卷轴21逆时针转动时,收卷于卷轴21上的柔性显示屏10能够被释放,进而展开为完整的屏幕。配合驱动模块30,展开后的显示屏能够进行图片和/或视频的播放。
还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卷轴21释放柔性显示屏10时,柔性显示屏10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展开,也可是在一驱动力的作用下展开。这其中,该牵引力可以由一驱动机构提供,该驱动机构具有驱动端,该驱动端可以与驱动模块30连接,也可直接连接于柔性显示屏10的另一端。该驱动机构可以通过设置为主动机构,如电机、气缸、液压缸等,也可设置为包括被动机构,如弹簧、卷簧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技术方案柔性屏组件,通过将柔性显示屏10的一端连接于卷轴21,并在柔性显示屏10的同一端连接驱动模块30,如此,通过卷轴21的转动,能够收卷或展开柔性显示屏10,从而能够在获取更大显示面的同时,缩减屏幕在存储、携带时的占用空间,以同时兼顾显示设备的显示面积与占用空间。同时,收卷的方式不会使屏幕产生折痕,而有利于保证柔性显示屏10长期的显示效果。可见,相较于传统的折叠式显示屏,本申请的柔性屏组件具有显示面积大、收纳时占用空间小、显示效果好、稳定性高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包括柔性基层10a、导电层10b、灯珠10c及表面封装层10d。
具体地,柔性基层10a为柔性显示屏10的基板,其用以支撑导电电极10b、灯珠10c等,并可保持封装层10d的连续性。具体而言,柔性基层10a可以由 PE、PET、CPI、PC、PUI、PI、PP、PEN、SRF、COC、COP、PEEK、PMMA、 PSSU等材料及其混合物制成。进一步地,柔性基层10a的厚度介于3um-1mm,以9um-300um为佳。示例性的,柔性基层10a的厚度可以为3um、4um、5um、6um、7um、8um、9um、10um、20um、30um、40um、50um、60um、70um、 80um、90um、100um、200um、300um、400um、500um、600um、700um、800um、 900um、1mm等。
具体地,导电层10b设于柔性基层10a上,该导电层10b设有信号焊盘 10b2和信号线10b1。其中,信号焊盘10b2与灯珠10c的焊接引脚焊接,该信号焊盘10b2具有在卷轴21轴向上分布的第一连接侧。具体而言,导电层10b 上具有多个灯珠焊区,每一灯珠焊区均设有两个信号焊盘10b2,分别为Date- in与Date-out。灯珠10c设于该灯珠焊区,并与信号焊盘10b2相焊接。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侧为信号焊盘10b2的一个侧边,则第一连接侧的延伸方向与卷轴21的轴向垂直,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只要信号焊盘10b2的某一侧边的延伸方向与柔性显示屏10的收放卷方向不平行,且该侧边朝向柔性显示屏10收卷边,即可认为该侧边为信号焊盘10b2的第一连接侧。
进一步地,该信号线10b1在柔性显示屏10的收放卷方向上延伸,该信号线10b1延伸至信号焊盘10b2的第一连接侧,并自该第一连接侧与信号焊盘10b2连接。这其中,信号线10b1与显示驱动IC32连接,信号线10b1在显示驱动IC32与灯珠10c之间传递电信号,以使灯珠10c以设定亮度和设定颜色点亮。信号线10b1沿柔性显示屏10的收放卷方向延伸,是指信号线10b1 在柔性显示屏10收放卷方向上的灯珠10c间传输信号。信号线10b1延伸至信号焊盘10b2的第一连接侧,则说明信号线10b1有部分位于信号焊盘10b2 在卷轴21轴向上侧边。
请结合图3所示,图3给出了示例性技术中信号线的设计结构。灯珠10c 在与信号焊盘10b2焊接后,焊料会在焊盘周围形成焊锡尖角。由于焊锡尖角相较于柔性显示屏10而言刚性较大,因此在柔性绕卷轴21收卷时,焊锡尖角不会发生弯曲,然而信号线10b1会绕卷轴21弯曲,这样,当信号线10b1 连接于信号焊盘10b2在柔性显示屏10的收放卷方向上的一侧时,信号线10b1 靠近信号焊盘10b2的部分会受到焊接尖角会挤压,导致信号线10b1出现裂缝,造成信号线10b1上传输的电信号出现损失、或是信号线10b1上的电信号消失,进而导致灯珠10c无法正确的进行显示,造成屏幕坏点。
而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信号线10b1延伸至信号焊盘10b2的第一连接侧,并自第一连接侧与信号焊盘10b2连接,即是说,信号线10b1与信号焊盘10b2连接的部分位于信号焊盘10b2在卷轴21轴向上的一侧。由于柔性显示屏10的收放卷方向与卷轴21的轴向基本垂直,因此柔性显示屏10在收卷于卷轴21上时,由于信号线10b1在卷轴21轴向上的部分不会发生弯曲,也就不会被焊锡尖角挤压,自然信号线10b1靠近信号焊盘10b2的部分也就不会被损坏,从而能够确保柔性显示屏10在反复收卷后仍能够正常显示,进而提升了柔性显示屏10的产品质量。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线10b1 也可同时延伸至信号焊盘10b2在卷轴21轴向上的两侧,并于该两侧同时与信号焊盘10b2连接。
具体地,灯珠10c为LED灯珠,其实质为内置芯片的RGB封装体。具体而言,R/G/B分别为磷化镓(GaP)、镓铝砷(GaAlAs)或砷化镓(GaAs)。灯珠10c 的封装体由PE、PP、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制成,芯片基材为硅、玻璃、蓝宝石等。进一步地,封装体长宽尺寸介于0101-8080(其中,0101是指0.1mm*0.1mm 长宽的灯珠10c,以此类推)。RGB封装体的厚度介于0.05mm-4mm,以介于 0.3mm-2mm为佳。示例性的,RGB封装体(灯珠)的厚度可以为0.05mm、 0.06mm、0.07mm、0.08mm、0.09mm、0.1mm、0.2mm、0.3mm、0.4mm、0.5mm、 0.6mm、0.7mm、0.8mm、0.9mm、1mm、1.1mm、1.2mm、1.3mm、1.4mm、 1.5mm、1.6mm、1.7mm、1.8mm、1.9mm、2mm、2.1mm、2.2mm、2.3mm、 2.4mm、2.5mm、2.6mm、2.7mm、2.8mm、2.9mm、3mm、3.1mm、3.2mm、 3.3mm、3.4mm、3.5mm、3.6mm、3.7mm、3.8mm、3.9mm、4mm等。
具体地,表面封装层10d构成柔性显示屏10的表面,其用于保护灯珠 10c、导电层10b、柔性基层10a等并作为各层间黏着剂使用。具体地,该表面封装层10d可以设置为透明状,也可设置为不透明状。当表面封装层10d设置为不透明状时,表面封装层10d可封装于柔性显示屏10的非发光侧,此时,表面封装层10d的透光率不小于60%,以不小于90%为佳。当封装层10d为透明状时,其可封装于灯珠10c的发光侧,此时,表面封装层10d可以由EVA、PVB、3GP、POE、TPU、TPE、PUI、CPI膜材、橡胶或橡胶掺杂型环氧、压克力树脂等及其复合材料制成。但封装层10d为不透明状时,其可以由有色的EVA、PVB、3GP、POE、TPU、TPE、PUI、CPI膜材、橡胶或橡胶掺杂型环氧、压克力树脂等及其复合材料制成。其中,上述有色材料可以由耐高温色料(如Al2O3、石墨等)进行调色。进一步地,当表面封装层10d为透明状态时,表面封装层10d反射率不大于60%,以不大于10%为佳。
进一步地,封装体的厚度为1nm-5mm,以介于100nm-2mm为佳。示例性的,封装体的厚度可以为在1nm、10nm、20nm、30nm、40nm、50nm、60nm、 70nm、80nm、90nm、100nm、200nm、300nm、400nm、500nm、600nm、700nm、 900nm、1000nm、10um、20um、30um、40um、50um、60um、70um、80um、 90um、100um、200um、300um、400um、500um、600um、700um、900um、 1000um、2mm、3mm、4mm、5mm等。值得说明的是,该封装层10d可以为整体封装,也可是针对单个RGB封装体进行封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焊盘10b2还具有在柔性显示屏10的收放卷方向上分布的第二连接侧,信号线10b1还自所述第二连接侧与信号焊盘10b2连接。即是说,信号线10b1同时连接于信号焊盘10b2在卷轴21轴向上的一侧、及信号焊盘10b2在柔性显示屏10收卷方向上的一侧。换言之,信号线10b1 同时连接于信号焊盘10b2相邻的两侧。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提供设计冗余,增加信号线10b1与信号焊盘10b2的连接点,以提升信号线10b1与信号焊盘10b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另一方面则便于信号线10b1布线,以降低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值得说明的是,由于信号线10b1上的电流的强度微弱,因此即使在柔性显示屏10收放卷方向上的部分信号线10b1受焊接尖角挤压而发生损坏,信号线10b1未损坏的部分(于卷轴21轴向上的部分)仍能够稳定传输信号电流,进而以保证灯珠10c能够正确的被点亮。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10b还设有供电焊盘10b4和供电线10b3,供电焊盘10b4与灯珠10c的焊接引脚相焊接。具体而言,导电层10b的每一灯珠焊区中还设有两个供电焊盘10b4,分别为VCC与GND。灯珠10c还与供电焊盘10b4相焊接。
进一步地,供电线10b3在柔性显示屏10收放卷方向上延伸,供电线10b3 同时自供电焊盘10b4在柔性显示屏10的收放卷方向上的侧边、及供电焊盘 10b4在卷轴21轴向上的侧边与供电焊盘10b4连接。这其中,供电线10b3自供电焊盘10b4在卷轴21轴向上的一侧与供电焊盘10b4连接,是指供电线 10b3与供电焊盘10b4连接的部分位于供电焊盘10b4在卷轴21轴向上的一侧。由于柔性显示屏10的收放卷方向与卷轴21的轴向基本垂直,因此柔性显示屏10在收卷于卷轴21上时,由于供电线10b3在卷轴21轴向上的部分不会发生弯曲,也就不会被焊锡尖角挤压,自然供电线10b3靠近供电焊盘 10b4的部分也就不会被损坏,从而能够保证柔性显示屏10的能够正常显示,以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产品质量。
此外,由于供电线10b3还自供电焊盘10b4在柔性显示屏10的收放卷方向上的侧边与供电焊盘10b4连接,因此,供电线10b3同时连接于供电焊盘 10b4相邻的两侧。这样设置,一方面能够提供设计冗余,增加供电线10b3与供电焊盘10b4的连接点,以提升供电线10b3与供电焊盘10b4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则便于供电线10b3布线,以降低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值得说明的是,即使在柔性显示屏10收放卷方向上的部分供电线10b3受焊接尖角挤压而供电线10b3未损坏的部分(于卷轴21轴向上的部分)仍能够传输供电电流,进而以保证灯珠10c能够正常的被点亮。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线10b1和供电线10b3呈网格状设计。这样设置,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信号线10b1和供电线10b3的散热能力,以保证供电线10b3 和信号线10b1供电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降低供电线10b3和信号线 10b1的厚度与宽度,进而有利于柔性显示屏10的透明度。此外,网格化设计的供电线10b3和信号线10b1还有利于提高供电的均匀性,以提升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此外,将信号线10b1和供电线10b3设置为网格状,还能够增加线路数量及线路节点,并可降低线路密度,使得部分网格线路被焊接尖角挤压后,其他线路仍能保证电流的传递。
进一步地,网格线(即网格状设置的信号线10b1和供电线10b3)的线宽介于1um-5mm,以介于3um-1mm为佳。示例性的,网格线的线宽可以为1um、 2um、3um、4um、5um、6um、7um、8um、9um、10um、20um、30um、40um、 50um、60um、70um、80um、90um、100um、200um、300um、400um、500um、 600um、700um、800um、900um、1mm、2mm、3mm、4mm、5mm等。
进一步地,网格线的线距介于1um-5mm,以介于10um-1mm为佳。示例性的,网格线的线距可以为1um、2um、3um、4um、5um、6um、7um、8um、 9um、10um、20um、30um、40um、50um、60um、70um、80um、90um、100um、 200um、300um、400um、500um、600um、700um、800um、900um、1mm、2mm、3mm、4mm、5mm等。
进一步地,网格线的厚度介于100nm-1mm,以介于0.1um-100um为佳。示例性的,网格线的厚度可以为100nm、200nm、300nm、400nm、500nm、 600nm、700nm、800nm、900nm、1um、2um、3um、4um、5um、6um、7um、 8um、9um、10um、20um、30um、40um、50um、60um、70um、80um、90um、 100um、200um、300um、400um、500um、600um、700um、800um、900um、 1mm等。
进一步地,网格线的电阻不大于10欧姆,以小于0.1欧姆为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格线表面处理成的特定光学特性材料,以降低电极的可视性(降低电极的反射性与环境色度调节)、维持导电性与较高的环境可靠性。具体而言,信号线10b1和供电线10b3的主要材料可以为铜、银、镍、金、不锈钢等材料或这些材料的合金。所述的特性光学材料可以为银白色或黑色,当为银白色时,该特性光学材料可以由锡、镍、银、铬、金、铜等材料及这些材料的合金制成。当为黑色时,该特性光学材料可以由锡、镍、银、铬、铜等材料及前述材料的合金的氧化物、氮化物、氧氮化物等制成。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是信号线 10b1和供电线10b3中至少一者设置为网格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线10b1在信号焊盘10b2的两个侧边(即第一连接侧和第二连接侧)均存在至少两个连接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供电线10b3在供电焊盘10b4的两个侧边均存在至少两个连接点。
可以理解,由于供电线10b3和信号线10b1呈网格状设置,还可便于增加信号线10b1与信号焊盘10b2、供电线10b3与供电焊盘10b4之间的连接点,以提高信号线10b1与信号焊盘10b2、供电线10b3与供电焊盘10b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可降低焊接尖角抵压线路对电流传输造成的影响。
如图5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基层10a的两侧均设有导电层10b,两侧导电层10b上均设有灯珠10c。可以理解,通过在柔性基层10a的两侧均设置灯珠10c,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10的双面显示,并能够控制柔性显示屏 10的厚度,并保证柔性显示屏10的弯曲性。
如图5c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包括两层柔性基层10a,两柔性基层10a上均设有导电层10b及灯珠10c,导电层10b设于柔性基层 10a背向另一柔性基层10a的一侧,两层柔性基层10a之间还设有中间封装层 10f。可以理解,通过在两层柔性基层10a之间设置中间封装层10f,能够提升双面显示柔性显示屏10的结构强度,以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工作稳定性。
如图6a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还包括背景层10e,该背景层10e设于灯珠10c的非发光侧,该背景层10e用于提供背景色,以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景层10e可以设置为液晶调光膜,该液晶调光膜能够通过内部液晶的旋转,以改变柔性显示屏10显示区1212的透明度。此时,背景层10e的厚度介于25um-1mm,以介于50um-500um为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景层10e可以设置为电致变色膜,该电致变色膜在通电后,能够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以改变柔性显示屏10显示区1212的透明度。此时,背景层10e的厚度介于25um-1mm,以介于50um-500um为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背景层10e还可以设置为色纸或其他颜色材料膜,如芳纶纸、纤维强化纸等塑胶材料为底材与耐高温染颜料、石墨浆料等形成的图案或文字等。此时,背景层10e的厚度介于1um-5mm之间,以介于9um-3mm 为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景层10e设于柔性基层10a背向所述灯珠10c的一侧,柔性显示屏10还包括中间封装层10f,该中间封装层10f设于柔性基层10a与背景层10e之间。可以理解,在背景层10e与柔性基层10a之间设置中间封装层10f,能够作为粘合剂,以粘合背景层10e与封装层。
如图6b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包括两层柔性基层10a,两柔性基层10a上均设有导电层10b及灯珠10c,导电层10b设于柔性基层 10a背向另一柔性基层10a的一侧,背景层10e设于两个柔性基层10a之间,背景层10e与柔性基层10a之间还设有中间封装层10f。可以理解,通过设置两层柔性基层10a、两层导电层10b及两层灯珠10c,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10 的双面显示,此时,在两个柔性基层10a之间设置背景层10e,一层背景层10e能够同时为两面的柔性显示画面提供背景层10e,以同时提升柔性显示屏10 两侧画面的显示效果。
请结合图2、图7至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设于卷轴 21。如此,驱动模块30可在卷轴21的带动下,与卷轴21同步转动和同步停止,进而能够提高驱动模块30与卷轴21之间运动的同步性,并可降低柔性屏组件的结构复杂度。具体而言,在卷轴21的径向方向上,驱动模块30可设于卷轴21的外侧、也可设于卷轴21的内侧,或是设于卷轴21的轴体中;而在卷轴21的轴向上,驱动模块30可设于卷轴21的任一端部,也可设于卷轴21的两个端部之间。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也可与独立于卷轴21设置,此时,驱动模块30可通过独立于卷轴 21的驱动机构驱动,以实现驱动模块30与卷轴21的同步转动和停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轴21内设有容置空间21a,卷轴21上设有与容置空间21a连通的第一开口211a,驱动模块30设于容置空间21a,并通过第一开口211a与柔性显示屏10电连接。即是说,驱动模块30设于卷轴21内,这样设置,能够避免柔性显示屏10与驱动模块30相互干涉,使得卷轴21能够自由收卷在卷轴21上。此外,将驱动模块30设于卷轴21内,在解决空间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卷轴21结构的复杂性。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也可设于卷轴21的其他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还包括驱动板33和连接板34,显示驱动 IC32及数据接收模块31均设于该驱动板33,该连接板34与该驱动板33电连接,该连接板34上设有多个第一接口(未标示),该多个第一接口与柔性显示屏10的多个排线一一连接,该连接板34还设有第二接口(未标示),该第二接口与驱动板33连接。
具体地,柔性显示屏10与驱动IC连接的一端设有多个FPC(Flexible PrintedCircuit)排线,该多个FPC排线11上设有导电线路,这些导电线路能够传输电流信号及电压信号,进而不仅能够为柔性显示屏10上的像素单元供电,还能够使像素单元以设定的亮度及色彩点亮。柔性显示屏10通过该FPC 排线11与显示驱动IC32电连接。值得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也可通过一个FPC排线11与显示驱动IC32电连接。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也可通过PCB、线束等与显示驱动IC32电连接。
可选地,该FPC排线11上的导电线路可以为金属,也可设置为透明导电线路(其主要为ITO及纳米银材质的金属网格线)。
可选地,FPC排线11的长度介于0.5mm~30cm。优选地,PFC排线的长度介于5mm~20cm。示例性的,FPC排线11的长度可以为0.5mm、0.6mm、 0.7mm、0.8mm、0.9mm、1.0mm、2.0mm、3.0mm、4.0mm、5.0mm、6.0mm、 7.0mm、8.0mm、9.0mm、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 70.0mm、80.0mm、90.0mm、100.0mm、200mm。
具体地,连接板34上的多个第一接口沿卷轴2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柔性显示屏10上FPC排线11的数量是根据柔性显示屏10的宽度(或是说宽度方向上的像素)确定的,即是说,FPC排线11的数量是难以减少的。那么相应的,驱动板33若要与柔性显示屏10电连接,则需要设置对应数量的接口,这会导致驱动板33的尺寸难以缩减,进而导致驱动模块30的占用空间较大。
基于上述原因,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驱动板33设置为通过连接板34与柔性显示屏10电连接,这样,能够将连接板34的长度设置为与柔性显示屏 10的宽度相适配,同时将驱动板33的尺寸设置的相对较小,如此,能够在确保驱动模块30与柔性显示屏10正常连接的基础上,缩减柔性显示屏10的占用空间。即是说,上述设计具有缩减驱动模块30占用空间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驱动板33设置为柔性电路板,也可设置为硬质的印刷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连接板34可以设置为硬质的印刷电路板,也可设置为柔性电路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还可包括DC-DC、AC-DC等模块,这些模块可集尘于驱动板33上,也可独立设置,通过上述模块,驱动模块30能够通过FPC排线11为柔性显示屏10供电。
可选地,驱动板33的宽度介于0.5cm-20cm。优选地,该驱动板33的宽度为1cm-5cm。示例性的,该驱动板33的宽度可以为0.5cm、0.6cm、0.7cm、 0.8cm、0.9cm、1.0cm、2.0cm、3.0cm、4.0cm、5.0cm、6.0cm、7.0cm、8.0cm、 9.0cm、10.0cm、20.0cm等。
进一步地,该驱动板33上还设有连接口(图未示),该连接口用以作为驱动板33的接口。该连接口可以为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等)、金属(如银、铜、铜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塑料(PU、PC、PMMA、硅胶、酚醛树酯、环氧树酯等)或前述三者的复合材料等做成排插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空间21a包括第一腔体21b和第二腔体21c。
进一步地,卷轴21包括第一筒体211和第二筒体212,其中,第一筒体 211与柔性显示屏10连接,第二筒体212设于第一筒体211内,第一筒体211 与第二筒体212间形成上述第一腔体21b,第一筒体211上设有第一开口211a,第二筒体212设有上述第二腔体21c,第二筒体212上还设有第二开口212a,第一腔体21b与第二腔体21c通过第二开口212a连通,驱动板33设于第二腔体21c,转接板设于第一腔体21b,转接板通过第一开口211a与柔性显示屏 10连接,并通过第二开口212a与驱动板33连接。具体地,连接板34可固定于第一筒体211和/或第二筒体212上,而驱动板33则可固定于第二筒体212 上。
值得说明的是,在第二筒体212的至少一个端部设有与第二腔体21c连通的连通口,该连通口可供外部线路等进入第二腔体21c,以与驱动板33连接。
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将驱动板33与连接板34在卷轴21的径向方向上分隔,如此,不仅有足够的空间设置较长的连接板34,并且有足够的空间设置驱动板33。此外,通过第二筒体212分隔驱动板33和连接板34,可简化卷轴21的结构,以降低卷轴21的物料成本及组装成本。
当然,本申请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设置其他结构分隔驱动板33和连接板34,如通过在卷轴21中设置隔板以分隔驱动板33和连接板34;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驱动板33和连接板34设于同一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还包括转接结构35,连接板34通过该转接结构35与驱动板33连接。即是说,在连接板34与驱动板33之间通过转接结构35连接。基于上述卷轴21的具体结构可知,转接结构35穿过第二开口212a以连接驱动板33和连接板34。
具体地,该转接结构35可以为转接板和转接线中的至少一者。换言之,连接板34与驱动板33之间可通过转接板连接(如印制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也可通过转接线连接(如柔性线束),还可同时通过转接板及转接线连接。
可以理解,设置转接结构35以驱动板33和连接板34,能够根据卷轴21 的结构设置合适的驱动模块30的结构,以获取适配的安装方式,并设置合适的驱动模块30的结构。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板34也可不通过转接结构35而直接与驱动板33连接。
进一步地,收放卷组件20还包括驱动件22,该驱动件22设于第二腔体 21c,该驱动件22与第一筒体21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筒体211转动。
具体地,第一筒体211可相对第二筒体212转动。在实际工作时,驱动件 22能够驱动第一筒体211转动,以收卷或释放柔性显示屏10,此时,第二筒体212可相对第一筒体211停止。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筒体212与第一筒体211也可设置为同步转动。此时,驱动件 22可直接驱动第二筒体212,以通过第二筒体212带动第一筒体211转动。
具体地,驱动件22包括电机,该电机与驱动板33在卷轴21的轴向方向上间隔设置。由于通过连接板34的设置,使得驱动板33的长度能够设置的相对较短,故而可在第二腔体21c内同时设置驱动板33和电机。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柔性屏组件的集成度,并有助于缩减柔性屏组件的体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电机驱动第一筒体211转动,能够通过对电机的控制,以实现卷轴21的可控制转动。例如,若该电机伺服电机,那么,可通过在伺服控制器中写入特定程序,以实现卷轴21的定时控制、定量控制等控制。此外,该伺服控制器还可连接无线收发器,以实现远程控制或遥控。
可选地,该电机的扭矩介于0.1N·m~1000N·m。举例来说,该电机的扭矩可以为0.1N·m、1N·m、5N·m、10N·m、20N·m、30N·m、40 N·m、50N·m、60N·m、70N·m、80N·m、90N·m、100N·m、200 N·m、300N·m、400N·m、500N·m、600N·m、700N·m、800N·m、900N·m、1000N·m等。
可选地,该电机的外径介于1cm~30cm。优选地,该电机的外径介于 2.5cm~5cm。举例来说,该电机的外径可以为1cm、1.5cm、2cm、2.5cm、3cm、 3.5cm、4cm、4.5cm、5cm、5.5cm、6cm、6.5cm、7cm、7.5cm、8cm、8.5cm、 9cm、9.5cm、10cm、12.5cm、15cm、17.5cm、20cm、22.5cm、25cm、27.5cm、 30cm等。
可选地,该电机的长度介于1cm~2000cm。优选地,该电机的长度介于 5cm~100cm。举例来说,该电机的长度可以为1cm、2cm、3cm、4cm、5cm、 6cm、7cm、8cm、9cm、10cm、20cm、30cm、40cm、50cm、60cm、70cm、80cm、90cm、100cm、200cm、300cm、400cm、500cm、600cm、700cm、800cm、 900cm、1000cm、1500cm、2000cm等。
应当理解的是,电机的扭矩、外径及长度可以根据实际产品而做适应性调整。
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22也可设置为包括电机及连接于电机与卷轴21之间的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可以设置为减速传动组件,减速传动组件能够增大电机的输出扭矩,并降低卷轴21的转速。示例性的,该减速传动组件可以为齿轮传动组件、带传动组件、链传动组件或以上三者中任意两者或三者的结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柔性屏组件还包括电池(图未示),该电池与驱动件22电连接,以为驱动件22供电,以使柔性屏组件能够独立使用,进而有助于拓展柔性屏组件的应用范围。应当理解的是,当将本申请的柔性屏组件应用于自带电源的设备中(如电子设备)时,驱动件22可直接接入上述设备的电源。
可选地,该电池为拆卸电池。
可选地,该电池设置为可充电电池。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驱动件22具有插头(图未示),该插头能够与市电、移动电源、发电机等连接,以使驱动件22从上述设备中获取能源。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该插头的规格形式可适应性的设计。可选地,该电机可以为内转子电机,也可设置为外转子电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放卷组件20还包括固定件23,该固定件23设于卷轴21与驱动件22之间,以将驱动件22固定于卷轴21。该固定件23可以设置为螺钉等紧固件,也可设置为卡扣、插销的卡固件。根据实际产品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固定件23。
可选地,该固定件23的材质可以为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等)、金属(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塑料(如酚醛树酯、环氧树酯等)或前述三者的复合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卷轴21的外表面设有连接构件24,柔性显示屏10通过连接构件24连接于卷轴21。
可选地,该连接构件24可设置为胶带,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将柔性显示屏 10粘接于卷轴21上。该胶带可以为单面胶带,也可为双面胶带,该胶带的材质快可以为压克力胶、环氧树脂、PU胶、硅胶等单双面胶黏材料。可以理解,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柔性显示屏10,具有粘接方便、不易损伤显示屏的优点。
可选地,该连接构件24还可以设置为夹持机构(图未示),以通过夹持的方式夹持柔性显示屏10,具体而言,该夹持机构包括夹持部及弹性部,该弹性部能够为夹持部提供一弹性驱动力,以使夹持部能够夹紧柔性显示屏10。可选地,该夹持机构的材质可以为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等)、金属(如铝合金、不锈钢等)、塑料(如酚醛树酯、环氧树酯等)或前述三者的复合材料。可以理解,通过夹持的方式固定柔性显示屏10,具有易拆装、易维护的优点。
应当理解的是,柔性显示屏10与卷轴21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的不同,而做适应性的选择,并非限定于某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包括显示区12和第一应力释放区13,该显示区12设有灯珠10f,灯珠10f与显示驱动IC32电连接,柔性显示屏10 于显示区12显示画面,该第一应力释放区13的一端与显示区12连接,另一端与卷轴21连接。
除了显示区12,该第一应力释放区13则用以连接显示区12与卷轴21。在收卷柔性显示屏10时,该第一应力释放区13先收卷于卷轴21上,显示区 12则在第一应力释放区13收卷完成后在收卷于卷轴21上。由于像素单元是刚性结构,在柔性显示屏10成卷时,靠近卷轴21部分的像素单元,由于弯曲半径过小而容易挤压导电线路,导致导电线路损坏,影响柔性显示屏10的正常显示。而通过该第一应力释放区13,使得柔性显示屏10成卷时,能够增大显示区12弯曲半径,如此,显示区12的像素单元及导电线路不会相互挤压,进而不会造成到像素单元或导电线路的损坏,有助于提升柔性显示屏10 的工作稳定性,并延长柔性显示屏10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该第一应力释放区13还可避免显示区12的像素单元与卷轴21之间发生“硬接触”,进而可保护像素单元,有助于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工作稳定性,并延长柔性显示屏10的使用寿命。
相应的,在展开柔性显示屏10时,显示区12及驱动模块30的重量由该第一应力释放区13支撑。这样,能够减少显示区12的应力,以避免显示区 12中像素单元及导电线路受力过大/过久而发生偏移,从而有助于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工作稳定性,并延长柔性显示屏1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该显示区12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卷轴21的长度。如此,能够避免收卷时出现悬空的情况,以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该显示区12的宽度介于3cm~100m。优选地,该显示区12的宽度介于10cm~20m。示例性的,该显示区12的宽度可以为3cm、4cm、5cm、 6cm、7cm、8cm、9cm、10cm、20cm、30cm、40cm、50cm、60cm、70cm、 80cm、90cm、100cm、200cm、300cm、400cm、500cm、600cm、700cm、800cm、900cm、1000cm、1500cm、2000cm、3000cm、4000cm、5000cm、6000cm、 7000cm、8000cm、9000cm、10000cm。
可选地,该显示区12的厚度介于0.1mm~10mm。优选地,该显示区12的厚度介于0.5mm~7mm。示例性的,该显示区12的厚度可以为0.1mm、0.2mm、 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0mm、2.0mm、 3.0mm、4.0mm、5.0mm、6.0mm、7.0mm、8.0mm、9.0mm、10.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应力释放区13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卷轴21的周长。这样设置,能在保证柔性显示屏10显示面积及使用寿命的基础上,使显示区12的显示面积相对增大,同时,还能够降低柔性屏组件的物料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力释放区13的宽度与显示区12的宽度一致。这样设置,能够保持柔性显示屏10的屏幕一致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观感。由于第一应力释放区13的宽度与显示区12的宽度一致,因此第一应力释放区13的宽度范围可参照显示区12,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力释放区13的厚度与显示区12的厚度一致。这样设置,能够保持柔性显示屏10的屏幕一致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观感。由于第一应力释放区13的厚度与显示区12的宽度一致,因此第一应力释放区13的厚度范围可参照显示区12,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10还包括第二应力释放区14,该第二应力释放区14的一端与显示区12连接,另一端与配重结构40连接。即是说,该显示区12通过第二应力释放区14与配重结构40连接。通过设置该第二应力释放区14,能够减轻显示区12与配重结构40连接处的应力,进而有助于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工作稳定性,并延长柔性显示屏10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设置第二应力释放区14还能够使柔性显示屏10幕更为对称,进而有助于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观感。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第二应力释放区14。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应力释放区14的宽度与显示区12的宽度一致。这样设置,能够保持柔性显示屏10的屏幕一致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观感。由于第二应力释放区14的宽度与显示区12的宽度一致,因此第二应力释放区14的宽度范围可参照显示区12,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应力释放区14的厚度与显示区12的厚度一致。这样设置,能够保持柔性显示屏10的屏幕一致性,进而有利于提升柔性显示屏10的观感。由于第二应力释放区14的厚度与显示区12的宽度一致,因此第二应力释放区14的厚度范围可参照显示区12,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应力释放区13与第二应力释放区14中的至少一者与显示区12的一体成型。这样设置,可通过在同一块柔性基层10a选择性的设置导电电机10b及灯珠10f的方式,以得到显示区12、第一应力释放区 13及第二应力释放区14。如此,可极大地降低生产柔性屏组件的生产成本。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应力释放区13与第二应力释放区14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与显示区12非一体成型,而是以粘接等方式相互拼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柔性屏组件还包括第一外壳50和第二外壳60,其中,收放卷组件20和驱动模块30设于该第一外壳50;配重结构40则设于该第二外壳60,该第一外壳50与第二外壳60能够相互配合对接。通过第一外壳50能够为收放卷组件20及驱动模块30提供防护与安装位置,第二外壳 60则能够为配重结构40提供防护与安装。此外,通过第一外壳50及第二外壳60的设置,还可便于柔性屏组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安装。
具体地,在柔性显示屏10完全收卷时,第一外壳50与第二外壳60能够相互对接,这其中,该对接包括第一外壳50与第二外壳60相互卡接等配合锁定的方案,也可包括第一外壳50与第二外壳60仅拼接但不相互锁定的方案。通过第一外壳50与第二外壳60的配合,能够提高柔性屏组件运输的便捷性。
可选地,第一外壳50与第二外壳60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由为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等)、金属(如银、铜、铜合金、铝合金、不锈钢等)、塑料(PU、PC、 PMMA、硅胶、酚醛树酯、环氧树酯等)或前述三者的复合材料等材料制成。应当理解的是,该第一外壳50的尺寸可根据收放卷组件20及驱动模块30而做适应性的设置,该第二外壳60的尺寸也可根据配重结构40的尺寸做适应性的设置,本申请对两者并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块30与收放卷组件20分设于柔性显示屏10的两端。这样设置,能够将柔性显示屏10的收卷机构与驱动单元分离,降低柔性屏组件结构及电路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并便于产品的前期生产与后期修护。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柔性屏组件,该柔性屏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该柔性屏组件设于该壳体。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室内显示器、室外显示器、室外展示屏、智能窗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可收卷于一卷轴上,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柔性基层、导电层和灯珠,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层,所述灯珠设于所述导电层上;其中,
所述导电层设有信号焊盘和信号线,所述信号焊盘与所述灯珠的焊接引脚相焊接,所述信号焊盘具有在所述卷轴轴向上分布的第一连接侧,所述信号线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收放卷方向上延伸,所述信号线部分延伸至所述信号焊盘的第一连接侧,并自所述第一连接侧与信号焊盘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焊盘还具有在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收放卷方向上分布的第二连接侧,所述信号线还自所述第二连接侧与所述信号焊盘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还设有供电焊盘和供电线,所述供电焊盘与所述灯珠的焊接引脚相焊接,所述供电线在所述柔性显示屏收放卷方向上延伸,所述供电线同时自所述供电焊盘在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收放卷方向上的侧边、及所述供电焊盘在卷轴轴向上的至少一个侧边与所述供电焊盘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及所述供电线中的至少一者呈网格状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背景层,所述背景层设于所述灯珠的非发光侧,所述背景层用于提供背景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层背向所述灯珠的一侧;
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中间封装层,所述中间封装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层与所述背景层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层包括液晶调光膜、电致变色膜、色纸、有色膜中的至少一者。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包括两层所述柔性基层,两所述柔性基层上均设有所述导电层及所述灯珠,所述导电层设于所述柔性基层背向另一所述柔性基层的一侧;
所述柔性线显示屏还包括中间封装层,所述中间封装层设于两所述柔性基层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还包括收放卷组件及驱动模块,其中,
所述收放卷组件包括卷轴,所述卷轴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端连接,所述卷轴可控制地转动,以将所述柔性显示屏收卷于所述卷轴上,和释放收卷于所述卷轴的柔性显示屏;
所述驱动模块包括显示驱动IC,所述显示驱动IC与所述导电线路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收放卷组件设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同一端,或,所述驱动模块与所述收放卷组件分设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两端。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屏组件,所述柔性屏组件设于所述壳体。
CN202210908142.2A 2022-07-29 2022-07-29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424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8142.2A CN115424518A (zh) 2022-07-29 2022-07-29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08142.2A CN115424518A (zh) 2022-07-29 2022-07-29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4518A true CN115424518A (zh) 2022-12-02

Family

ID=84195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08142.2A Pending CN115424518A (zh) 2022-07-29 2022-07-29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451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9726B2 (ja) 非発光性電子ディスプレイ用照明システム
CN108987574A (zh) 显示设备及电子设备
EP2363884A1 (en) Light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7093659A (zh) 柔性面光源及其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667598B (zh) 散热印刷电路板和具有该散热印刷电路板的底盘组件
US7852439B2 (en) Multi-layer display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8027116A (zh) 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1866910A (zh) 发光装置
US20230292548A1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optical sheet and stress control member
KR10174487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5424518A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116343B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6405935B (zh) 应用于超薄超窄边框液晶显示器的led灯条
US11087644B2 (en) Displays intended for use in architectural applications
CN115240556B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384080B (zh) 一种微型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及拼接显示面板
WO2023040789A1 (en) Laminated glass and window assembly
CN115132096B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240555A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190205077A1 (en) Displays intended for use in architectural applications
CN115083292B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437601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emit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 plurality of spacers between two substrates
CN107884986A (zh) 具有量子点单元的显示装置
CN115050269A (zh)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7214709U (zh) 一种led芯片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