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21546A - 电压缓冲器 - Google Patents

电压缓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21546A
CN115421546A CN202211058871.XA CN202211058871A CN115421546A CN 115421546 A CN115421546 A CN 115421546A CN 202211058871 A CN202211058871 A CN 202211058871A CN 115421546 A CN115421546 A CN 115421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source
voltage
gate
d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88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21546B (zh
Inventor
蔡敏卿
陈晨
姚豫封
李承哲
钟英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yiwei Semiconductor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yiwei Semiconduc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yiwei Semiconductor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yiwei Semiconductor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5887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215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21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15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215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215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1/00Automatic systems in which deviations of an electric quantity from one or more predetermined values are detected at the output of the system and fed back to a device within the system to restore the detected quantity to its predetermined value or values, i.e. retroactive systems
    • G05F1/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1/4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 G05F1/5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actually regulated by the final control device is dc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 series with the load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压缓冲器,包括:第一至第六晶体管、第一和第二反馈支路;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对差分输入信号,源极分别输出一对差分输出信号,漏极分别通过第五和第六晶体管连接电源端,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漏极,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漏极,第三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地端;第一反馈支路包括:第七至第九晶体管、第一电流源以及第一电阻。第二反馈支路包括:第十至第十二晶体管、第二电流源以及第二电阻。本申请可以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实现低功耗,同时保持速度和线性度。

Description

电压缓冲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数据量迅速扩张,芯片对于高速数据传输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数据通信离不开高速的模拟数字转换器来实现信号完整性。与此同时,由于封装,产品等限制,产品的功耗的要求是越来越低,如何同时实现高速度,高线性度和低功耗是一项艰巨的挑战。高速模拟数字转换器现多采用阶级采样架构,连接第一级和第二级的采样需要一个高速高线性度低功耗的电压缓冲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压缓冲器,可以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实现低功耗,同时保持速度和线性度。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压缓冲器,包括:第一至第六晶体管、第一反馈支路和第二反馈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对差分输入信号,源极分别输出一对差分输出信号,漏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五和第六晶体管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地端;
所述第一反馈支路包括:第七至第九晶体管、第一电流源以及第一电阻,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三电流源连接所述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电流源,漏极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源极连接地端;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电压源。
所述第二反馈支路包括:第十至第十二晶体管、第二电流源以及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三电流源连接所述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电流源,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源极连接地端;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电压源。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五和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地端。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正相输入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负相输入信号,所述正相输入信号上升为高电平,所述负相输入信号下降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瞬时电流减小,使得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加快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电压的上升速度,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瞬时电流增大,使得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加快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电压的下降速度。
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正相输入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负相输入信号,所述正相输入信号下降为低电平,所述负相输入信号上升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瞬时电流增大,使得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加快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电压的下降速度,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瞬时电流减小,使得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加快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电压的上升速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所提出的电压缓冲器电路采用宽带反馈路径来提高充放电速度。这个缓冲器可以像推挽电路一样工作。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小器件尺寸可以显著降低前级的负载。为了避免建立期间的峰值,反馈路径需要宽带宽以匹配输入路径的相位。在此路径中实施了主动峰值技术,以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加宽带宽。这种结构可以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实现低功耗,同时保持速度和线性度。
本申请的说明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技术特征,分布在各个技术方案中,如果要罗列出本申请所有可能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即技术方案)的话,会使得说明书过于冗长。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本申请上述发明内容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下文各个实施方式和例子中公开的各技术特征、以及附图中公开的各个技术特征,都可以自由地互相组合,从而构成各种新的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均应该视为在本说明书中已经记载),除非这种技术特征的组合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例如,在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C,在另一个例子中公开了特征A+B+D+E,而特征C和D是起到相同作用的等同技术手段,技术上只要择一使用即可,不可能同时采用,特征E技术上可以与特征C相组合,则,A+B+C+D的方案因技术不可行而应当不被视为已经记载,而A+B+C+E的方案应当视为已经被记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电压缓冲器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压缓冲器,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中电压缓冲器的电路图。电压缓冲器包括: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一反馈支路10和第二反馈支路20。
所述第一晶体管M1和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分别连接一对差分输入信号,源极分别输出一对差分输出信号,漏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连接电源端。例如,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分别连接正相输入信号INP,源极连接正相输出信号OUTP,漏极通过第五晶体管M5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分别连接负相输入信号INN,源极连接负相输出信号OUTP,漏极通过第六晶体管M6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M3和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均连接地端。第一晶体管M1和第三晶体管M3形成一条源跟随路径。第一晶体管M2和第三晶体管M4形成另一条源跟随路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的栅极均连接地端。所述第五晶体管M5和第六晶体管M6作为电阻。
所述第一反馈支路10包括:第七晶体管M7、第八晶体管M8、第九晶体管M9、第一电流源I1以及第一电阻R1。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M7的源极通过第三电流源I3连接所述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M9的源极和所述第一电流源I1,漏极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M8的漏极、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所述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源极连接地端。所述第九晶体管M9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M6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电压源。所述第一反馈支路10形成反馈路径,加快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电压的上升或下降速度。
所述第二反馈支路20包括:第十晶体管M10、第十一晶体管M11、第十二晶体管M13、第二电流源I2以及第二电阻R2。其中,所述第十晶体管M10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三电流源I3连接所述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源极和所述第二电流源I2,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漏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所述第十一晶体管M1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源极连接地端。所述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M5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电压源。所述第二反馈支路20形成反馈路径,加快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电压的下降或上升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正相输入信号INP,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负相输入信号INN,所述正相输入信号INP上升为高电平,所述负相输入信号INN下降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瞬时电流减小,使得所述第九晶体管M9的栅极电压TP上升,所述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电压FBIP上升,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FBOP下降,OUTP的正相电流差会增大,从而加快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电压OUTP的上升速度,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瞬时电流增大,使得所述第十二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TN下降,所述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电压FBIN下降,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电压FBON上升,OUTN的负相电流差会增大,从而加快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电压OUTN的下降速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正相输入信号INP,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负相输入信号INN,所述正相输入信号INP下降为低电平,所述负相输入信号INN上升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瞬时电流增大,使得所述第九晶体管M9的栅极电压TP下降,所述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电压FBIP下降,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电压FBOP上升,OUTP的正相电流差会增大,从而加快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电压OUTP的下降速度,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瞬时电流减小,使得所述第十二晶体管M12的栅极电压TN上升,所述第十晶体管M10的栅极电压FBIN上升,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电压FBON下降,OUTN的负相电流差会增大,从而加快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电压OUTN的上升速度。
所提出的电压缓冲器电路从输入到输出有两条路径:一条是0dB增益源跟随器路径,另一条是高速反馈路径。源极跟随器路径在所有其他结构中带宽最大,但NMOS源极跟随器在大信号时充电能力强但放电能力弱,小信号时充放电能力的限制,因此采用宽带反馈路径来提高充放电速度。这个缓冲器可以像推挽电路一样工作。M1、M2的小器件尺寸可以显著降低前级的负载。
为了避免建立期间的峰值,反馈路径需要宽带宽以匹配输入路径的相位。在此路径中实施了主动峰值技术,以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加宽带宽。这种结构可以在低电源电压下工作,实现低功耗,同时保持速度和线性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的申请文件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专利的申请文件中,如果提到根据某要素执行某行为,则是指至少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的意思,其中包括了两种情况:仅根据该要素执行该行为、和根据该要素和其它要素执行该行为。多个、多次、多种等表达包括2个、2次、2种以及2个以上、2次以上、2种以上。
在本说明书提及的所有文献都被认为是整体性地包括在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中,以便在必要时可以作为修改的依据。此外应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说明书的保护范围。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电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六晶体管、第一反馈支路和第二反馈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晶体管的栅极分别连接一对差分输入信号,源极分别输出一对差分输出信号,漏极分别通过所述第五和第六晶体管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三和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地端;
所述第一反馈支路包括:第七至第九晶体管、第一电流源以及第一电阻,其中,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三电流源连接所述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一电流源,漏极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源极连接地端;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电压源;
所述第二反馈支路包括:第十至第十二晶体管、第二电流源以及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源极通过所述第三电流源连接所述电源端,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二电流源,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源极连接地端;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电压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和第六晶体管的栅极均连接地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正相输入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负相输入信号,所述正相输入信号上升为高电平,所述负相输入信号下降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瞬时电流减小,使得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加快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电压的上升速度,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瞬时电流增大,使得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加快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电压的下降速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正相输入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负相输入信号,所述正相输入信号下降为低电平,所述负相输入信号上升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瞬时电流增大,使得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加快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电压的下降速度,并且,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瞬时电流减小,使得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上升,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电压下降,加快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电压的上升速度。
CN202211058871.XA 2022-08-31 2022-08-31 电压缓冲器 Active CN1154215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8871.XA CN115421546B (zh) 2022-08-31 2022-08-31 电压缓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8871.XA CN115421546B (zh) 2022-08-31 2022-08-31 电压缓冲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1546A true CN115421546A (zh) 2022-12-02
CN115421546B CN115421546B (zh) 2023-04-18

Family

ID=84199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8871.XA Active CN115421546B (zh) 2022-08-31 2022-08-31 电压缓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215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1750A (zh) * 2023-02-13 2023-04-11 集益威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源极跟随器的电压缓冲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5256B1 (en) * 2000-04-20 2001-09-04 Pericom Semiconductor Corp. Low-power CMOS voltage follower using dual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driving high-current constant-voltage push-pull output buffer
US6353338B1 (en) * 2000-09-28 2002-03-05 Lsi Logic Corporation Reduced-swing differential output buffer with idle function
US20060238238A1 (en) * 2005-04-22 2006-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erational amplifier for output buffer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using the same
CN102609028A (zh) * 2012-04-01 2012-07-25 浙江大学 一种相位补偿控制器
CN203406849U (zh) * 2013-08-29 2014-01-22 苏州苏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高精度缓冲电路
CN207070017U (zh) * 2017-04-18 2018-03-02 西安欣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宽带无电感高线性度输出驱动缓冲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5256B1 (en) * 2000-04-20 2001-09-04 Pericom Semiconductor Corp. Low-power CMOS voltage follower using dual differential amplifiers driving high-current constant-voltage push-pull output buffer
US6353338B1 (en) * 2000-09-28 2002-03-05 Lsi Logic Corporation Reduced-swing differential output buffer with idle function
US20060238238A1 (en) * 2005-04-22 2006-10-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erational amplifier for output buffer and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 using the same
CN102609028A (zh) * 2012-04-01 2012-07-25 浙江大学 一种相位补偿控制器
CN203406849U (zh) * 2013-08-29 2014-01-22 苏州苏尔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高速高精度缓冲电路
CN207070017U (zh) * 2017-04-18 2018-03-02 西安欣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宽带无电感高线性度输出驱动缓冲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51750A (zh) * 2023-02-13 2023-04-11 集益威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源极跟随器的电压缓冲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21546B (zh) 2023-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7454B (zh) 一种连续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1692603B (zh) 增益自举型c类反向器及其应用电路
CN102291103B (zh) 动态体偏置型c类反相器及其应用
Barile et al. A new high drive class-AB FVF-based second generation voltage conveyor
Ramirez-Angulo et al.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and new flipped voltage structures with increased input/output signal swing and current sourcing/sinking capabilities
US9473090B2 (en)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with replica gain control
CN107370465A (zh) 高精度宽带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CN103780212A (zh) 一种运算放大器、电平转换电路以及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US9628076B2 (en) Transmission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CN115421546B (zh) 电压缓冲器
CN105958948A (zh) 一种低功耗宽范围跨导运算放大器
US7768309B2 (en) Low-noise PECL output driver
US20090079499A1 (en) Differential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With Common Mode Feedback And Gain Control
CN103973249A (zh) 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05183061A (zh) 一种电压缓冲器电路
US20060049873A1 (en) Rail-to-rail differential input amplification stage with main and surrogate differential pairs
CN103888093A (zh) 差分信号的共模电平重置电路
JP6358267B2 (ja) 積分器、デルタシグマ変調器および通信装置
US7821305B1 (en) Dual voltage buffer with current reuse
CN107005246A (zh) 用于模拟输入缓冲器的负载电流补偿
CN108702135B (zh) 放大器装置和开关电容积分器
CN106026957B (zh) 一种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dB-linear实现方法
CN114024506A (zh) 开环型晶体振荡器电路
Charles et al. A floating gate common mode feedback circuit for low noise amplifiers
CN107888184B (zh) 单端转差分电路及其构成的缓冲器电路和采样保持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