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6973B - 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6973B
CN115396973B CN202210994703.5A CN202210994703A CN115396973B CN 115396973 B CN115396973 B CN 115396973B CN 202210994703 A CN202210994703 A CN 202210994703A CN 115396973 B CN115396973 B CN 115396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interference
uplink
target
interference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470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96973A (zh
Inventor
吕婷
李福昌
王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470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697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6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6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96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69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20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optimising the interference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抑制上行干扰的同时影响小区的数据传输性能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当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干扰源小区为对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的终端所在小区;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根据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得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指示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本申请能够在抑制目标小区所受上行干扰的同时避免数据传输受到影响。

Description

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通信资源利用效率,通信网络通常采用频率复用的组网方式,即相邻的小区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然而不同小区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干扰的问题,例如小区中的终端发射的上行信号被相邻小区接收,导致相邻小区出现上行干扰,影响该小区中的终端的数据传输。
为抑制上行干扰,相关技术一般采用干扰协调或者功率控制的方法。干扰协调方法通过调度各个小区的传输资源,使得不同小区通过不同的频谱资源进行数据传输,从而降低干扰,但是该方案同时也会影响各个小区的传输性能。功率控制方法通过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而降低信号干扰,然而该方案会导致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的信号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在抑制上行干扰的同时影响小区的数据传输性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在抑制目标小区所受上行干扰的同时避免数据传输受到影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当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其中,上行干扰值用于表征目标小区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干扰源小区为对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的终端所在小区;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根据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得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指示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通过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并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基于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调制该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得到最终的目标切换参数。在此基础上,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指示每个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如此一来,干扰源小区中的部分终端会基于目标切换参数切换至目标小区中,从而抑制目标小区所受到的上行干扰。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调度各小区的传输资源或者降低终端发射功率的方案,本申请能够在抑制目标小区所受到的上行干扰的同时,避免小区的数据传输受到影响,提高了小区的数据传输性能。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确定预设区域内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干扰源小区;第一预设条件包括:预设周期内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切换频次阈值;向每个候选干扰源小区发送干扰测量资源指示消息,以使得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通过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发送干扰测量信号;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时频资源对应的候选干扰源小区;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时频资源上测量到的干扰测量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大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干扰测量资源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通过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按照预设功率发送干扰测量信号;时频资源与候选干扰源小区的小区标识一一对应;时频资源为预设时间段内预设频域位置上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时频资源;不同的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与频域上的位置均不重叠。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针对每个第一小区,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第一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针对每个第一小区,计算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系数;关联系数用于表征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程度;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关联系数对应的第一小区;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关联系数大于预设关联阈值。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边缘终端为第一小区中满足预设边缘条件的终端;预设边缘条件包括:单位时间段内终端与第一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与第一小区的最大覆盖距离的比值大于预设距离比值,和/或单位时间段内终端测量的下行信号强度均值小于预设下行信号强度阈值。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分别向每个第一小区发送第一参数请求消息;第一参数请求消息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接收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参数响应消息;第一参数响应消息包括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针对每个第一小区,获取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第一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目标终端在预设历史时长内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第一小区;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目标终端的数量与第一小区中终端的总数量的比值大于预设数量比值,且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切换频次阈值。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第一小区发送第二参数请求消息;第二参数请求消息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接收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二参数响应消息;第二参数响应消息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以及第一小区的标识。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对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迭代执行第一操作,直至不满足参数调整条件,根据第一操作的执行结果确定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参数调整条件包括:当前的上行干扰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操作前的上行干扰值,当前的上行负荷值小于或等于目标小区的上行最大容量,以及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大于目标小区的最低接入电平;第一操作包括: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调整消息,以使得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调整后的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参数调整消息用于指示干扰源小区调整切换参数;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小于调整前的切换参数;接收干扰源小区发送的切换参数响应消息;切换参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干扰源小区执行切换参数调整完毕;获取目标小区当前的上行干扰值与上行负荷值;上行负荷值用于表征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载。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指示消息,以使得干扰源小区中满足预设切换条件的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其中,切换参数指示消息包括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预设切换条件包括: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干扰强度大于目标切换参数,或者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与测量的干扰源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目标切换参数。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处理单元,用于当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其中,上行干扰值用于表征目标小区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干扰源小区为对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的终端所在小区;处理单元,还用于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根据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得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通信单元,用于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指示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预设区域内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干扰源小区;第一预设条件包括:预设周期内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切换频次阈值;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每个候选干扰源小区发送干扰测量资源指示消息,以使得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通过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发送干扰测量信号;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时频资源对应的候选干扰源小区;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时频资源上测量到的干扰测量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大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干扰测量资源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通过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按照预设功率发送干扰测量信号;时频资源与候选干扰源小区的小区标识一一对应;时频资源为预设时间段内预设频域位置上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时频资源;不同的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与频域上的位置均不重叠。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通信单元,还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小区,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第一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处理单元,还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小区,计算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系数;关联系数用于表征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程度;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关联系数对应的第一小区;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关联系数大于预设关联阈值。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边缘终端为第一小区中满足预设边缘条件的终端;预设边缘条件包括:单位时间段内终端与第一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与第一小区的最大覆盖距离的比值大于预设距离比值,和/或单位时间段内终端测量的下行信号强度均值小于预设下行信号强度阈值。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用于:分别向每个第一小区发送第一参数请求消息;第一参数请求消息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接收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参数响应消息;第一参数响应消息包括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还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小区,获取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第一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目标终端在预设历史时长内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第一小区;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目标终端的数量与第一小区中终端的总数量的比值大于预设数量比值,且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切换频次阈值。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用于:向第一小区发送第二参数请求消息;第二参数请求消息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接收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二参数响应消息;第二参数响应消息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以及第一小区的标识。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用于:对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迭代执行第一操作,直至不满足参数调整条件,根据第一操作的执行结果确定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参数调整条件包括:当前的上行干扰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操作前的上行干扰值,当前的上行负荷值小于或等于目标小区的上行最大容量,以及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大于目标小区的最低接入电平;第一操作包括: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调整消息,以使得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调整后的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参数调整消息用于指示干扰源小区调整切换参数;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小于调整前的切换参数;接收干扰源小区发送的切换参数响应消息;切换参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干扰源小区执行切换参数调整完毕;获取目标小区当前的上行干扰值与上行负荷值;上行负荷值用于表征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载。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用于: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指示消息,以使得干扰源小区中满足预设切换条件的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其中,切换参数指示消息包括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预设切换条件包括: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干扰强度大于目标切换参数,或者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与测量的干扰源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目标切换参数。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上行干扰抑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上行干扰抑制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上行干扰抑制装置上运行时,使得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上行干扰抑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上行干扰抑制方法。
具体的,本申请中提供的芯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装置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装置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干扰抑制系统,包括: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和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其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上行干扰抑制方法。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的描述,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详细描述;并且,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上述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的名字对设备或功能模块本身不构成限定,在实际实现中,这些设备或功能模块可以以其他名称出现。只要各个设备或功能模块的功能和本申请类似,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干扰抑制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资源的分布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操作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为了提高通信资源利用效率,通信网络通常采用频率复用的组网方式,即相邻的小区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然而不同小区之间可能会出现相互干扰的问题,例如小区中的终端发射的上行信号被相邻小区接收,导致相邻小区出现上行干扰,影响该小区中的终端的数据传输。
为抑制上行干扰,相关技术一般采用干扰协调或者功率控制的方法。干扰协调方法通过调度各个小区的传输资源,使得不同小区通过不同的频谱资源进行数据传输,从而降低干扰,但是该方案同时也会影响各个小区的传输性能。功率控制方法通过降低终端的发射功率,进而降低信号干扰,然而该方案会导致位于小区边缘的终端的信号质量下降。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上行干扰抑制装置通过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并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基于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调制该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得到最终的目标切换参数。在此基础上,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指示每个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如此一来,干扰源小区中的部分终端会基于目标切换参数切换至目标小区中,从而抑制目标小区所受到的上行干扰。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调度各小区的传输资源或者降低终端发射功率的方案,本申请能够在抑制目标小区所受到的上行干扰的同时,避免小区的数据传输受到影响,提高了小区的数据传输性能。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干扰抑制系统10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该上行干扰抑制系统10包括: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预设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102以及至少一个终端103。
其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分别与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102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102与所配置的小区(cell)内的终端103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该通信链路可以为有线通信链路,也可以为无线通信链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接入网设备102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小区104。小区104内的终端103通过接入该小区104对应的接入网设备102进行网络通信。
由于接入网设备102可配置一个或多个小区104,为区分预设区域内的不同小区,本申请中将预设区域内的小区104(如下述中涉及的目标小区、干扰源小区等)所在接入网设备102与其他设备(例如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终端103)之间的通信表述为该小区104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其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可以为独立的通信装置,例如服务器。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也可以为耦合在接入网设备102、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或者通信设备维护平台中的功能模块。
例如,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包括:
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收发器,收发器可以是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接入网设备102为位于通信系统的接入网侧,且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可设置于该设备的芯片或芯片系统。接入网设备102包括但不限于: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如家庭网关、路由器、服务器、交换机、网桥等,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TRP或者transmission point,TP)等,还可以为5G基站,如,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具有基站功能的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或者5G接入网(NG radio accessnetwork,NG-Ran)设备等。接入网设备102还包括不同组网模式下的基站,如,主基站(master evolved NodeB,MeNB)、辅基站(secondary eNB,SeNB,或者,secondary gNB,SgNB)。接入网设备102还包括不同类型,例如地面基站、空中基站以及卫星基站等。
终端103,是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103又称之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以及终端设备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103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终端103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车载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飞机、船舶、火车、高铁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车间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飞行设备(例如,智能机器人、热气球、无人机、飞机)等。
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用于获取预设区域内的各个小区104的上行干扰值。
其中,上行干扰值用于表征小区104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上行干扰值越大,则说明该小区104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越高。反之,上行干扰值越小,则说明该小区104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越低。
示例性的,上行干扰值可以为上行干扰与噪声信号强度之和与上行有用信号强度的比值,即上行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的倒数。
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还用于当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
其中,目标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104,干扰源小区为对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的终端所在小区。
示例性的,当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设置于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中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可以通过设备内部链路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
当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与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为不同电子设备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可以向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发送参数请求消息,以使得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向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发送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
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还用于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根据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得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
其中,切换参数是指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103切入目标小区的触发门限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切换参数的数值越低,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103切入目标小区的条件要求也就越低。反之,切换参数的数值越高,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103切入目标小区的条件也就越高。因此,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通过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能够间接控制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的接入情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用于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调整消息。相应的,干扰源小区用于接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发送的切换参数调整消息。
干扰源小区用于响应于切换参数调整消息,向接入的终端103发送包括切换参数的空口(air port)消息。相应的,终端103用于接收空口消息,并根据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还用于分别指示每个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103根据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上行干扰抑制装置101通过指示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103根据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能够将干扰源小区中与目标小区之间的通信质量较优的终端103切换至目标小区中,从而防止该终端103发射的上行信号对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抑制了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同时能够避免在此过程中小区104的数据传输性能受到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各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或参考,例如,相同或相似的步骤,方法实施例、系统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之间,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当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
其中,目标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上行干扰值用于表征目标小区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干扰源小区为对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的终端所在小区。预设干扰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上行干扰值越大,则说明该小区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越高。反之,上行干扰值越小,则说明该小区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越低。
示例性的,上行干扰值可以为上行干扰与噪声信号强度之和与上行有用信号强度的比值,即上行信干噪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的倒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获取预设周期内目标小区中各个终端发射的多个上行信号的SINR。
针对每个终端,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将该终端发射的多个上行信号的SINR的平均值作为该终端对应的上行SINR。
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根据各个终端对应的上行SINR确定该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
示例性的,该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为目标小区中的各个终端对应的上行SINR的算术平均值的倒数。
如此一来,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基于目标小区中各个终端的上行SINR确定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该上行干扰值可以表征目标小区内终端进行上行传输的整体干扰情况。当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执行后续上行抑制操作,以降低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实现了对预设区域内受到上行干扰的小区的自动识别。
示例性的,当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设置于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中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通过设备内部链路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
当上行干扰抑制装置与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为不同电子设备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向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发送参数请求消息,以使得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向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
步骤202、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根据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得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
其中,切换参数是指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触发门限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切换参数的数值越低,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条件要求也就越低。反之,切换参数的数值越高,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条件也就越高。因此,上行干扰抑制装置通过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能够间接控制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的接入情况。
示例性的,在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干扰强度大于该切换参数,或者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与测量的干扰源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切换参数的情况下,终端从干扰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调整消息。相应的,干扰源小区接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的切换参数调整消息。
干扰源小区响应于切换参数调整消息,向接入的终端发送包括切换参数的空口(air port)消息。相应的,终端接收空口消息,并根据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步骤203、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指示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指示消息,以使得干扰源小区中满足预设切换条件的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相应的,干扰源小区接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的切换参数指示消息。
干扰源小区响应于该切换参数指示消息,向接入的终端发送小区切换消息。相应的,接入的终端接收干扰源小区发送的小区切换消息并根据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其中,切换参数指示消息包括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预设切换条件包括: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干扰强度大于目标切换参数,或者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与测量的干扰源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目标切换参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通过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并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基于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调制该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得到最终的目标切换参数。在此基础上,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指示每个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如此一来,干扰源小区中的部分终端会基于目标切换参数切换至目标小区中,从而抑制目标小区所受到的上行干扰。相比于相关技术中通过调度各小区的传输资源或者降低终端发射功率的方案,本申请能够在抑制目标小区所受到的上行干扰的同时,避免小区的数据传输受到影响,提高了小区的数据传输性能。
本申请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通过多种方式确定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
以下,对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确定干扰源小区的过程进行介绍。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合图2,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201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301-步骤303实现。
步骤301、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确定预设区域内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干扰源小区。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包括:预设周期内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切换频次阈值。第一预设切换频次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获取预设周期内每个切入目标小区的终端切换小区前所在的小区,从而确定预设区域内各个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并将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切换频次阈值的小区作为候选干扰源小区。
容易理解的是,预设区域内的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越多,则说明该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重叠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数量越多。因此,该小区中对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的终端数量也就越多。本申请中通过上述方式确定出候选干扰源小区,以便于后续从该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确定干扰源小区并执行上行干扰抑制操作,能够提高上行干扰抑制的效果。
步骤302、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向每个候选干扰源小区发送干扰测量资源指示消息,以使得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通过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发送干扰测量信号。
其中,干扰测量资源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通过该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按照预设功率发送干扰测量信号。时频资源与候选干扰源小区的小区标识一一对应。不同的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与频域上的位置均不重叠。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分别确定每个候选干扰源小区的小区标识与时频资源的对应关系,使得不同的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与频域上的位置均不重叠
其中,时频资源可以为预设时间段内预设频域位置上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中的时频资源。
为避免与现有的公共信道上的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发生冲突,本申请中确定的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可以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PUSCH)上的时频资源。
例如,小区带宽内包括100个PRB,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指示终端在第10、11个PRB中的时频资源上按照预设功率发射干扰测量信号。
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频资源的分布图。以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小区为例,如图4所示,一个上行PRB在时域上包括14个符号、在频域上包括12个子载波,预设区域内包括小区1、小区2以及小区3。小区1的小区标识为cellID1,小区2的小区标识为cellID2,小区3的标识为cellID3。图4中的阴影区域401为时频资源group0,阴影区域402为时频资源group1,阴影区域403为时频资源group2。
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确定小区标识cellID1与时频资源group0相对应,小区标识cellID2与时频资源group1相对应,小区标识cellID3与时频资源group2相对应。
在此情况下,小区1中的终端通过时频资源group0发射干扰测量信号,小区2中的终端通过时频资源group1发射干扰测量信号,小区3中的终端通过时频资源group2发射干扰测量信号。
步骤303、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时频资源对应的候选干扰源小区。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时频资源上测量到的干扰测量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大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在预设时间段内测量每个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上干扰测量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并将干扰测量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大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的时频资源对应的候选干扰源小区作为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的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将存在接入的终端频繁切入目标小区的小区作为候选干扰源小区,在此基础上,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指示各个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在对应的时频资源上按相同的预设功率发射干扰测量信号,并根据每个时频资源上接收到的干扰测量信号强度的平均值确定出干扰源小区。
由于预设区域内的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越多,说明该小区与目标小区之间重叠的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数量越多。因此,本申请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基于终端切入目标基站的次数初步筛选出可能与目标小区所受上行干扰相关的候选干扰源小区,并进一步根据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的干扰测量信号强度确定出干扰源小区。干扰测量信号强度越大,则说明该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与目标小区之间的信号传播损耗越小,传输距离越近,从而导致该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对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越强。
如此一来,本申请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基于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以及测量到的终端的干扰测量信号强度两个因素,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出与目标小区所受上行干扰相关的干扰源小区。
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合图2,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201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501-步骤504实现。
步骤501、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
其中,预设历史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根据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中各个终端发射的多个上行信号的SINR确定该上行干扰值。相关实现方式可参考上述步骤20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当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设置于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中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通过设备内部链路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
当上行干扰抑制装置与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为不同电子设备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向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发送参数请求消息,以使得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向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
步骤502、针对每个第一小区,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
其中,第一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边缘终端为第一小区中满足预设边缘条件的终端。
例如,预设边缘条件包括:单位时间段内终端与第一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与第一小区的最大覆盖距离的比值大于预设距离比值,和/或单位时间段内终端测量的下行信号强度均值小于预设下行信号强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小区还可以为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相邻的小区,每个小区对应的相邻小区可以静态配置的方式设置在该小区的小区信息中。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分别向每个第一小区发送第一参数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一小区接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的第一参数请求消息。
第一小区响应于该第一参数请求消息,并向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第一参数响应消息。相应的,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接收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参数响应消息。
其中,第一参数请求消息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第一参数响应消息包括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
示例性的,第一小区可以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或者终端测量的下行干扰强度确定第一小区中的边缘终端。
例如,第一小区可以获取接入的终端在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的位置信息。
该位置信息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或者基站定位技术确定。
第一小区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与第一小区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在终端与第一小区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与第一小区的最大覆盖距离的比值大于预设距离比值的情况下,第一小区确定该终端为边缘终端。
又例如,第一小区获取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该测量报告信息中包括终端测量到的第一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
在单位时间段内终端测量的下行信号强度均值小于预设下行信号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第一小区确定该终端为边缘终端。
步骤503、针对每个第一小区,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计算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系数。
其中,关联系数用于表征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程度。
示例性的,关联系数的取值区间可以为[-1,1]。当关联系数大于0时,表示上行干扰值和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当关联系数小于0时,表示上行干扰值和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具有负相关的关系。当关联系数等于0时,表示上行干扰值和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不具有关联关系。关联系数的绝对值越趋近于0,表示上行干扰值和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相关性越弱。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通过预设算法计算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系数。预设算法可以为相关性检测算法,例如Pearson算法、Spearman算法、Kendall算法等。
步骤504、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关联系数对应的第一小区。
其中,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关联系数大于预设关联阈值。
预设关联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上述步骤503中的示例,该预设关联阈值可以为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的数值。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并计算该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系数。该关联系数用于表征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程度。当关联系数大于预设关联阈值时,则说明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的关系。即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越多,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越大。如此一来,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将该第一小区作为与目标小区所受上行干扰相关的干扰源小区,以便于后续针对该干扰源小区执行上行干扰抑制操作。
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合图2,如图6所示,上述步骤201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601-步骤602实现。
步骤601、针对每个第一小区,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获取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
其中,第一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目标终端在预设历史时长内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向第一小区发送第二参数请求消息。相应的,第一小区接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的第二参数请求消息。
第一小区响应于该第二参数请求消息,并向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第二参数响应消息。相应的,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接收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二参数响应消息。
其中,第二参数请求消息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第二参数响应消息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以及第一小区的标识。
示例性的,第一小区可以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第一小区中的目标终端。
例如,第一小区可以获取接入的终端在预设历史时长内的位置信息。
该位置信息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定位或者基站定位技术确定。
第一小区根据终端的位置信息确定终端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
在终端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第一小区确定该终端为目标终端。
步骤602、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第一小区。
其中,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目标终端的数量与第一小区中终端的总数量的比值大于预设数量比值,且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切换频次阈值。第二预设切换频次阈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获取预设历史时长内每个切入目标小区的终端切换小区前所在的小区,从而确定每个第一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根据第一小区中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以及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确定出干扰源小区。其中,由于目标终端为第一小区中与目标小区之间的距离较近的终端,目标终端的数量越多,且第一小区中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越多,则说明该第一小区中存在较多的终端位于目标小区的覆盖边缘区域,对目标小区造成的上行干扰越大。因此,本申请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基于第一小区中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以及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两个因素,可以更加准确地识别出与目标小区所受上行干扰相关的干扰源小区。
以下,对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确定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的过程进行介绍。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结合图2,如图7所示,上述步骤203还可以通过以下步骤701实现。
步骤701、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对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迭代执行第一操作,直至不满足参数调整条件,根据第一操作的执行结果确定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
其中,参数调整条件包括:当前的上行干扰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操作前的上行干扰值,当前的上行负荷值小于或等于目标小区的上行最大容量,以及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大于目标小区的最低接入电平。
其中,如图8所示,第一操作包括以下步骤801-步骤803。
步骤801、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调整消息,以使得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调整后的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相应的,干扰源小区接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的切换参数调整消息,并响应于该切换参数调整消息调整当前的切换参数,得到调整后的切换参数。
其中,参数调整消息用于指示干扰源小区调整切换参数,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小于调整前的切换参数。
一种示例,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可以为当前的切换参数与预设切换值的差值。该预设切换值越大,本申请中通过调整切换参数得到目标切换参数的速度也就越快,但是所确定的目标切换参数的精度也就越低。反之,该预设切换值越小,本申请中通过调整切换参数得到目标切换参数的速度也就越慢,但是所确定的目标切换参数的精度也就越高。预设切换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
又一种示例,切换参数可以按照曲线函数逐渐降低,例如二次曲线函数、双曲函数等。如此一来,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每次迭代执行第一操作时,切换参数的降低值也逐渐降低,既保证了上述过程的执行速度,也保证了最终确定的目标切换函数的精度。
干扰源小区向接入的终端发送包括调整后的切换参数的空口消息。相应的,终端接收该空口消息,并根据调整后的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在接入的终端执行小区切换操作之后,干扰源小区还可以向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切换参数响应消息。
步骤802、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接收干扰源小区发送的切换参数响应消息。
其中,切换参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干扰源小区执行切换参数调整完毕。
步骤803、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获取目标小区当前的上行干扰值与上行负荷值。
其中,上行负荷值用于表征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载。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小区当前的上行干扰值可通过上述步骤201中的相关实现方式确定,此处不再赘述。上行负荷值可根据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的性能状态信息确定。
示例性的,当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设置于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中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通过设备内部链路获取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荷值。
当上行干扰抑制装置与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为不同电子设备时,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向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发送参数请求消息,以使得目标小区所在接入网设备向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发送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荷值。
基于上述第一操作,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并获取切换参数调整后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上行负荷值。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越低,从干扰源小区切换至目标小区的终端也就越多,从而使得针对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抑制效果也就也好。
因此,在当前的上行干扰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操作前的上行干扰值,当前的上行负荷值小于或等于目标小区的上行最大容量,以及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大于目标小区的最低接入电平的情况下,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可以继续执行第一操作,以使得对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抑制效果达到最优。
需要说明的是,当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执行第一操作后,确定不满足参数调整条件时,说明此时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导致当前的上行干扰值增加,或者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荷值超过上行最大容量,或者调整后的切换参数无法满足目标小区的最低接入电平要求,此时的切换参数使得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或者数据传输受到影响。
因此,上行干扰抑制装置根据每次执行第一操作后的执行结果,将最后满足参数调整条件时的切换参数作为目标切换参数,也即将不满足参数调整条件时的上一次第一操作中确定的切换参照作为目标切换参数。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若设置的切换参数过小,则可能导致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荷值过大,出现数据拥塞的问题,影响目标小区的业务性能。若设置的切换参数过大,则可能导致位于目标小区的覆盖边缘区域中的终端无法切换至目标小区中,从而造成对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本申请中上行干扰抑制装置通过不断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在确保目标小区的数据传输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降低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以提高针对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抑制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进行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或者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干扰抑制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901,用于当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其中,上行干扰值用于表征目标小区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干扰源小区为对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的终端所在小区。
处理单元901,还用于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根据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调整目标小区与干扰源小区之间的切换参数,得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
通信单元902,用于针对每个干扰源小区,指示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901,还用于确定预设区域内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候选干扰源小区;第一预设条件包括:预设周期内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切换频次阈值;通信单元902,还用于向每个候选干扰源小区发送干扰测量资源指示消息,以使得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通过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发送干扰测量信号;处理单元901,还用于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二预设条件的时频资源对应的候选干扰源小区;第二预设条件包括:时频资源上测量到的干扰测量信号强度的平均值大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干扰测量资源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候选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通过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按照预设功率发送干扰测量信号;时频资源与候选干扰源小区的小区标识一一对应;时频资源为预设时间段内预设频域位置上的一个或多个物理资源块PRB中的时频资源;不同的候选干扰源小区对应的时频资源在时域与频域上的位置均不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901,还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通信单元902,还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小区,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第一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处理单元901,还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小区,计算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系数;关联系数用于表征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与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的关联程度;处理单元901,还用于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的关联系数对应的第一小区;第三预设条件包括:关联系数大于预设关联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边缘终端为第一小区中满足预设边缘条件的终端;预设边缘条件包括:单位时间段内终端与第一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与第一小区的最大覆盖距离的比值大于预设距离比值,和/或单位时间段内终端测量的下行信号强度均值小于预设下行信号强度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902用于:分别向每个第一小区发送第一参数请求消息;第一参数请求消息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接收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一参数响应消息;第一参数响应消息包括预设历史时长中每个单位时间段内第一小区中边缘终端的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902,还用于针对每个第一小区,获取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第一小区为预设区域内的任一个小区;目标终端在预设历史时长内与目标小区之间的平均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处理单元901,还用于确定干扰源小区为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的第一小区;第四预设条件包括:目标终端的数量与第一小区中终端的总数量的比值大于预设数量比值,且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的终端切入目标小区的次数大于第二预设切换频次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902用于:向第一小区发送第二参数请求消息;第二参数请求消息用于获取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接收第一小区发送的第二参数响应消息;第二参数响应消息包括预设历史时长内第一小区中目标终端的数量以及第一小区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901用于:对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迭代执行第一操作,直至不满足参数调整条件,根据第一操作的执行结果确定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参数调整条件包括:当前的上行干扰值小于或等于第一操作前的上行干扰值,当前的上行负荷值小于或等于目标小区的上行最大容量,以及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大于目标小区的最低接入电平;第一操作包括: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调整消息,以使得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调整后的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参数调整消息用于指示干扰源小区调整切换参数;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小于调整前的切换参数;接收干扰源小区发送的切换参数响应消息;切换参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干扰源小区执行切换参数调整完毕;获取目标小区当前的上行干扰值与上行负荷值;上行负荷值用于表征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单元902用于:向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指示消息,以使得干扰源小区中满足预设切换条件的终端切换至目标小区;其中,切换参数指示消息包括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预设切换条件包括: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干扰强度大于目标切换参数,或者终端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与测量的干扰源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目标切换参数。
在通过硬件实现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单元902可以集成在通信接口上,处理单元901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上。具体实现方式如图10所示。
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的又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包括:处理器1002和通信接口1003。处理器1002用于对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例如,执行上述处理单元901执行的步骤,和/或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通信接口1003用于支持上行干扰抑制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例如,执行上述通信单元902执行的步骤。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01和总线1004,存储器1001用于存储上行干扰抑制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存储器1001可以是上行干扰抑制装置中的存储器等,该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该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上述处理器1002可以是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该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总线1004可以是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10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图10中的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还可以为芯片。该芯片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002和通信接口1003。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芯片还包括存储器1001,存储器1001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002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001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001存储了如下的元素,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001存储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上行干扰抑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上行干扰抑制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寄存器、硬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由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上行干扰抑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应用于上述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也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上行干扰抑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其中,所述上行干扰值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小区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所述干扰源小区为对所述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的终端所在小区;
针对每个所述干扰源小区,对所述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迭代执行第一操作,直至不满足参数调整条件,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执行结果确定所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所述参数调整条件包括:当前的上行干扰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操作前的上行干扰值,当前的上行负荷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最大容量,以及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大于所述目标小区的最低接入电平;
所述第一操作包括:
向所述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调整消息,以使得所述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调整后的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所述参数调整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干扰源小区调整所述切换参数;所述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小于调整前的切换参数;
接收所述干扰源小区发送的切换参数响应消息;所述切换参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干扰源小区执行切换参数调整完毕;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当前的上行干扰值与上行负荷值;所述上行负荷值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载;
针对每个所述干扰源小区,向所述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指示消息,以使得所述干扰源小区中满足预设切换条件的终端切换至所述目标小区;
其中,所述切换参数指示消息包括所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所述预设切换条件包括:终端测量的所述目标小区的下行干扰强度大于所述目标切换参数,或者终端测量的所述目标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与测量的所述干扰源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所述目标切换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干扰值为所述目标小区中的各个终端对应的上行信干噪比SINR的算术平均值的倒数。
3.一种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目标小区的上行干扰值大于预设干扰阈值时,确定预设区域内与目标小区对应的干扰源小区;其中,所述上行干扰值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小区受到的上行干扰程度;所述干扰源小区为对所述目标小区造成上行干扰的终端所在小区;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针对每个所述干扰源小区,对所述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迭代执行第一操作,直至不满足参数调整条件,根据所述第一操作的执行结果确定所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所述参数调整条件包括:当前的上行干扰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操作前的上行干扰值,当前的上行负荷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最大容量,以及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大于所述目标小区的最低接入电平;
所述第一操作包括:
向所述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调整消息,以使得所述干扰源小区中的终端根据调整后的切换参数执行小区切换操作;所述参数调整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干扰源小区调整所述切换参数;所述调整后的切换参数小于调整前的切换参数;
接收所述干扰源小区发送的切换参数响应消息;所述切换参数响应消息用于指示所述干扰源小区执行切换参数调整完毕;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当前的上行干扰值与上行负荷值;所述上行负荷值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负载;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针对每个所述干扰源小区,向所述干扰源小区发送切换参数指示消息,以使得所述干扰源小区中满足预设切换条件的终端切换至所述目标小区;
其中,所述切换参数指示消息包括所述干扰源小区对应的目标切换参数;所述预设切换条件包括:终端测量的所述目标小区的下行干扰强度大于所述目标切换参数,或者终端测量的所述目标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与测量的所述干扰源小区的下行信号强度的差值大于所述目标切换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干扰值为所述目标小区中的各个终端对应的上行信干噪比SINR的算术平均值的倒数。
5.一种上行干扰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中所述的上行干扰抑制方法。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中所述的上行干扰抑制方法。
CN202210994703.5A 2022-08-18 2022-08-18 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3969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4703.5A CN115396973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4703.5A CN115396973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6973A CN115396973A (zh) 2022-11-25
CN115396973B true CN115396973B (zh) 2024-03-12

Family

ID=841203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4703.5A Active CN115396973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697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1012A (zh) * 2012-07-12 2012-11-14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自动优化方法
CN103238350A (zh) * 2010-06-29 2013-08-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毫微微小区部署中减轻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77110A1 (zh) * 2015-11-10 2016-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59094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上行干扰优化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129073B2 (en) * 2020-02-18 2021-09-21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ndover responsive to uplink interference at a serving cel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8350A (zh) * 2010-06-29 2013-08-07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毫微微小区部署中减轻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81012A (zh) * 2012-07-12 2012-11-14 北京拓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自动优化方法
WO2016177110A1 (zh) * 2015-11-10 2016-11-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干扰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59094A (zh) * 2016-12-29 2018-07-0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lte网络上行干扰优化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高负荷的上行干扰矩阵优化方案;李涛;《2019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专刊》;2019101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6973A (zh) 2022-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14055B1 (en) Component carrier assignment using sector power ratio
CN110945893B (zh) 控制设备、无线设备、方法和记录介质
US9559795B2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mitigation of interference
US9026120B2 (en) Large cel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20120037088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용량 증대를 위한 셀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US9467265B2 (en) Method and access point for assigning sounding resources
KR20130101477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9474942B (zh) 无线网络优化方法及装置
EP3209046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cell clustering
US9078273B2 (e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able radio resource setting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control program
WO2019029080A1 (e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AERIAL VEHICL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5396973B (zh) 上行干扰抑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8831036B2 (en) Large cell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KR101430317B1 (ko) 펨토셀의 주파수 대역 선택 방법 및 매크로셀 기지국 및 펨토셀 기지국이 공유 부대역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
CN115334550B (zh) 上行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3182757B1 (en) Load distributing method and network-side device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
KR20110097008A (ko)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할당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CN106535244B (zh)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CN115002860B (zh) 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1430390B1 (ko) 펨토셀의 주파수 대역 선택 방법 및 매크로셀 기지국 및 펨토셀 기지국이 공유 부대역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
EP4120578A1 (en) Beam optimization based on signal measurements in neighboring cells
KR20160037767A (ko) 면허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면허 대역의 간섭 예측 방법 및 장치
CN116996916A (zh) 波束干扰避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425931B2 (en) Base st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processing method
KR101430391B1 (ko) 펨토셀의 주파수 대역 선택 방법 및 매크로셀 기지국 및 펨토셀 기지국이 공유 부대역을 사용하는 통신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