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6451A -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6451A
CN115396451A CN202210746635.0A CN202210746635A CN115396451A CN 115396451 A CN115396451 A CN 115396451A CN 202210746635 A CN202210746635 A CN 202210746635A CN 115396451 A CN115396451 A CN 115396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lient
user data
synchroniz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466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佳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mao Cloud Technology Servic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mao Cloud Technology Servic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mao Cloud Technology Servic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mao Cloud Technology Servic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466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6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6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6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3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single remote source
    • H04N7/186Video door tele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数据同步方法通过对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然后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完成用户数据的数据标准化,再依据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将同步指令发送至第二客户端,以使第二客户端依据同步指令更新目标用户数据,其中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由此,在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数据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数据标准化,并能够在人工未干预的情况进行建立起通信连接的所有客户端的数据同步,从而降低系统的操作复杂度,有利于进行数据管理。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对讲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可视对讲系统在施工、安装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施工人员对可视对讲系统的相关设备进行配置操作。由于可视对讲系统的产品种类、功能较多,且各类可视对讲产品操作标准的统一性较低,由此导致操作复杂度高,不便于可视对讲系统的数据交互与数据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不便于可视对讲系统的数据交互与数据管理的技术问题。
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客户端的交互请求;
对所述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
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
依据所述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
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客户端依据所述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
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客户端、服务端以及第二客户端;
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采集用户数据并生成交互请求;
所述服务端,用于依据第一服务端发送的交互请求,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并基于用户数据按照数据转换模型进行转换得到的目标用户数据,确定对应的同步指令;
所述第二客户端,用于依据服务端发送的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
依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端的交互请求;
指令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
数据转换模块,用于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客户端依据所述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
本发明方案中,通过对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然后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完成用户数据的数据标准化,再依据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将同步指令发送至第二客户端,以使第二客户端依据同步指令更新目标用户数据,其中,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由此,在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数据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数据标准化,并能够在人工未干预的情况进行建立起通信连接的所有客户端的数据同步,从而降低系统的操作复杂度,有利于进行数据管理。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同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101、接收第一客户端的交互请求。
S102、对所述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客户端中提供一显示页面,用户可以在所述显示页面中执行各种操作。所述第一客户端可以通过显示页面对服务端发送各种请求。例如,请求类型可以包括:交互请求和更新请求等。其中,为了便于服务端对请求类型进行区分,可以在对应的请求中添加请求标识。在获取到用户数据之后,基于对所述显示页面中的交互控件的点选操作,生成交互请求,并将交互请求发送至服务端。其中,所述交互请求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客户端对应的终端设备的终端标识和用户数据。一种示例中,所述用户数据包括用户标识、用户姓名、性别、身份、地址以及生物识别信息等数据。服务端在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的交互请求后,解析出交互请求中的用户数据。解析可以理解为按照第一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协议,对交互请求中的请求信息进行解密。其中,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协议保持一致。
S103、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
S104、依据所述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
S105、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客户端依据所述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客户端之间的用户数据对应的种类和数据类型多种多样,由此,可以预设一用于转换用户数据的数据转换模型。一种示例中,所述数据转换模型包括用户数据的用户字段的第一数据类型和第二数据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是用户数据的用户字段的输入格式,第二数据类型是用户数据的用户字段的输出格式。由此,可以基于数据转换模型,将用户数据转换成目标用户数据。
随后,服务端根据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并发送到第二客户端。其中,所述同步指令用于指示第二客户端进行用户数据的同步更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并且,所述同步指令包括目标用户数据和第二客户端对应的终端标识。另一种示例中,所述同步指令还可以包括服务端对应的服务器标识。
由此,第二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端下发的同步指令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用户数据的更新情况,确定是否再同步更新目标用户数据。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通过对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然后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用户数据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完成用户数据的数据标准化,再依据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将同步指令发送至第二客户端,以使第二客户端依据同步指令更新目标用户数据,其中,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由此,在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数据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数据标准化,并能够在人工未干预的情况进行建立起通信连接的所有客户端的数据同步,从而降低系统的操作复杂度,有利于进行数据管理。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客户端201、服务端202和第二客户端203。
所述第一客户端201,用于采集用户数据并生成交互请求。
所述服务端202,用于依据第一服务端201发送的交互请求,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并基于用户数据按照数据转换模型进行转换得到的目标用户数据,确定对应的同步指令。
所述第二客户端203,用于依据服务端202发送的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端203为除第一客户端201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所述数据同步系统的说明内容参照步骤S101-步骤S105的说明内容。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301、接收第一客户端的交互请求。
S302、对所述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步骤S301和步骤S302的描述内容参照步骤S101和步骤S102的描述内容。
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对应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可视对讲终端设备,上述方法可以应用于门禁系统和梯控系统中。例如在一个小区内使用门禁系统和梯控系统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对用户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其中,对用户数据进行采集的终端设备对应的客户端,确定为第一客户端。为了使得小区内的各业主能够通过门禁系统出入小区内的各区域,就需要各终端设备上分别存储有对应的用户数据。由此,需要将第一客户端中的用户数据,同步更新到第二客户端中。
用户数据包括用户标识、用户姓名、性别、身份、地址以及生物识别信息等数据。其中,生物识别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以及声纹识别等。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一个门禁系统中对应的终端设备可能是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或是同一厂家的不同系列的设备。由此,普遍存在用户数据的用户字段的格式存在差异。在对用户数据进行同步更新后,会存在由于数据类型的差异,而导致对应字段的数据显示不了,或者是,数据丢失造成各终端设备中的同一个用户的用户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因此,可以在服务端中预设一个数据转换模型,在基于对交互请求的解析得到用户数据后,对用户数据中的用户字段的数据类型进行转换,从而对用户数据进行数据类型统一化,有利于进行用户数据的管理。
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包括:步骤S303-步骤S306。
S303、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多个用户字段以及各用户字段对应的数据类型。
S304、依据所述数据转换模型,对各用户字段对应的数据类型分别进行匹配,确定出各用户字段对应的目标数据类型。
S305、将每个用户字段中的用户数据,按照对应用户字段的目标数据类型进行数据转换,得到多个目标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不同客户端之间的用户数据对应的种类和数据类型多种多样,由此,可以预设一用于转换用户数据的数据转换模型。一种示例中,所述数据转换模型包括用户数据的用户字段的第一数据类型和第二数据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类型是用户数据的用户字段的输入格式。第二数据类型是用户数据的用户字段的输出格式。由此,可以预设用户字段的第一数据类型和第二数据类型。其中,同一用户字段对应的第一数据类型为多个,对应的第二数据类型为一个。例如,所述用户数据包括用户标识、用户姓名、性别、身份、地址以及生物识别信息等数据,对应的,用户字段也可以包括:标识字段、姓名字段、性别字段、身份字段以及地址字段等。
一种示例中,所述姓名字段对应的第一数据类型可以是汉字,还可以是姓名对应的拼音,虽然两者对应的数据类型都是字符串,但其对应的字符串长度之间存在差异。为了便于用户姓名的统一且同时保护个人隐私,可以将对应的第二数据类型确定为拼音。另一种示例中,所述性别字段对应的第一数据类型可以是汉字、图标、英文以及数值等。由此,可以将所述性别字段对应的第二数据类型确定为汉字。以此类推,在终端设备完成用户数据的采集后,服务端对用户数据进行匹配,确定出各用户字段对应第一数据类型。然后根据数据转换模型,确定出与对应用户字段的第一数据类型具有对应关系的第二数据类型,将此第二数据类型作为目标数据类型。在确定出所有目标数据类型之后,将各用户字段中的用户数据,按照对应用户字段的目标数据类型进行转换,从而得到每个用户字段的目标数据。
S306、将各目标数据按照输出规则进行组合,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目标用户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出规则指的是各目标数据在显示页面中进行展示的规则,例如输出规则可以规定各目标数据在显示页面中的显示位置,在显示页面中是否突出显示、是否对关键信息进行遮盖等。因此,可以依据各用户字段,对输出规则进行预设。在预设对应的输出规则之后,将各目标数据按照输出规则进行组合。也可以理解为在一个预设的显示模板中将各目标数据进行填充。由此,形成目标用户数据。以便后期第二客户端在获取到目标用户数据之后,对其进行持久化存储。例如在用户通过人脸识别之后,第二客户端能够对目标用户数据进行渲染显示,以使用户能够在显示页面上看到识别结果以及用户数据。
S307、依据所述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
S308、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客户端依据所述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
随后,服务端根据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并发送到第二客户端。其中,所述同步指令用于指示第二客户端进行用户数据的同步更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由此,第二客户端在接收到服务端下发的同步指令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用户数据的更新情况,确定是否再同步更新目标用户数据。
一种示例中,所述同步指令中还包括有记录同步状态的状态值。例如,以服务端发出的同步指令的累计次数作为同步状态的服务状态值,对应的,所述第二客户端保存有一个记录自身同步更新状态的同步状态值,第二客户端每执行完一次同步指令之后,就将对应的同步状态值替换为服务状态值。由此,服务端在接收到同步指令后,将服务状态值与同步状态值进行比对。若服务状态值与同步状态一致,则说明第二客户端已依据同步指令进行了数据更新。若服务状态值与同步状态不一致,则说明第二客户端此次需要进行数据更新。例如,同步指令中包括的服务状态值为00000003,第二客户端的同步状态值为00000002,则第二客户端需要按照同步指令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所有客户端的用户数据的同步,在执行完同步操作之后,第二客户端将其自身的同步状态值由00000002更新为00000003。
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客户端可以在接收到同步指令之后,从同步指令中解析出对应的目标用户数据,将目标用户数据和持久化存储的用户数据进行比对,在用户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下,第二客户端执行目标用户数据的同步更新。在用户数据一致的情况下,第二客户端执行目标用户数据的同步更新。
考虑到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在服务端下发同步指令时,有的终端设备由于停机维护或其他原因,中断与所述服务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则在之后该终端设备建立起通信连接时,同步指令对应的用户数据没有被该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客户端接收时,则造成了此终端设备的数据丢失。例如,若此终端设备安装在小区的北门,则在此中断通信连接的期间采集了用户数据的用户,无法通过门禁系统自由出入小区的北门。因此,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二客户端为离线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同步指令进行缓存。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客户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端可以在下发同步指令之前,确定第二客户端的状态。一种示例中,服务端可以基于预先设置的握手协议,确定第二客户端的状态,若第二客户端无应答,则确定第二客户端为离线状态,即中断了与此服务端之间的通信连接。若第二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完成了握手协议,则确定第二客户端为在线状态,即保持与服务端的通信连接。由此,在第二客户端为离线状态下,服务器可以将对应的同步指令进行缓存。由于同步指令中包含第二客户端对应的终端标识,将对应的同步指令进行缓存,可以理解为在服务端内建立了与第二客户端对应的终端标识匹配的虚拟终端设备。将同步指令发送到对应的虚拟终端设备中进行存储。由此,在第二客户端由离线状态转换为在线状态时,虚拟终端设备可以将同步指令自动转发给与其终端标识一致的第二客户端。第二客户端由此可以根据同步指令确定是否进行用户数据的同步。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同步方法,通过对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然后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完成用户数据的数据标准化,再依据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将同步指令发送至第二客户端,以使第二客户端依据同步指令更新目标用户数据。由此,在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数据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数据标准化,并能够在人工未干预的情况进行建立起通信连接的所有客户端的数据同步,从而降低系统的操作复杂度,有利于进行数据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并不一定是本申请实施例所必须的。
参照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端的交互请求。
指令解析模块402,用于对所述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
数据转换模块403,用于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
指令生成模块404,用于依据所述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
指令发送模块405,用于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客户端依据所述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
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所述数据转换模块可以包括:
数据类型确定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进行匹配,确定出对应的目标数据类型。
目标数据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数据按照所述目标数据类型进行转换,得到目标用户数据。
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所述数据类型确定子模块可以包括:
数据划分单元,用于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多个用户字段以及各用户字段对应的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数据转换模型,对各用户字段对应的数据类型分别进行匹配,确定出各用户字段对应的目标数据类型。
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所述目标数据确定子模块可以包括:
目标数据确定单元,用于将每个用户字段中的用户数据,按照对应用户字段的目标数据类型进行数据转换,得到多个目标数据。
用户数据确定单元,用于将各目标数据按照输出规则进行组合,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目标用户数据。
一种可选的发明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状态检测模块,所述状态检测模块用于:
在确定所述第二客户端为离线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同步指令进行缓存。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客户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通过对第一客户端发送的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然后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完成用户数据的数据标准化,再依据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将同步指令发送至第二客户端,以使第二客户端依据同步指令更新目标用户数据。由此,在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数据配置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数据标准化,并能够在人工未干预的情况进行建立起通信连接的所有客户端的数据同步,从而降低系统的操作复杂度,有利于进行数据管理。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想到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的任意组合应用都是可行的,故上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任意组合都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说明书在此就不一一详述了。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与电子设备结合使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终端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终端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终端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一种数据同步系统及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客户端的交互请求;
对所述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
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
依据所述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
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第二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客户端依据所述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包括:
依据所述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进行匹配,确定出对应的目标数据类型;
将所述用户数据按照所述目标数据类型进行转换,得到目标用户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进行匹配,确定出对应的目标数据类型,包括:
确定用户数据对应的多个用户字段以及各用户字段对应的数据类型;
依据所述数据转换模型,对各用户字段对应的数据类型分别进行匹配,确定出各用户字段对应的目标数据类型。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用户数据按照所述目标数据类型进行转换,得到目标用户数据,包括:
将每个用户字段中的用户数据,按照对应用户字段的目标数据类型进行数据转换,得到多个目标数据;
将各目标数据按照输出规则进行组合,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目标用户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二客户端为离线状态的情况下,将所述同步指令进行缓存;
当检测到所述第二客户端处于在线状态时,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6.一种数据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客户端、服务端以及第二客户端;
所述第一客户端,用于采集用户数据并生成交互请求;
所述服务端,用于依据第一服务端发送的交互请求,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并基于用户数据按照数据转换模型进行转换得到的目标用户数据,确定对应的同步指令;
所述第二客户端,用于依据服务端发送的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其中,所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
7.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客户端的交互请求;
指令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交互请求进行解析,确定对应的用户数据;
数据转换模块,用于依据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转换,生成目标用户数据;
指令生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目标用户数据,生成同步指令;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同步指令发送至第二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二客户端依据所述同步指令确定是否同步目标用户数据,所述第二客户端为除第一客户端之外建立起通讯连接的其他客户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转换模块包括:
数据类型确定子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数据转换模型,对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进行匹配,确定出对应的目标数据类型;
目标数据确定子模块,用于将所述用户数据按照所述目标数据类型进行转换,得到目标用户数据。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与电子设备结合使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执行以完成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数据同步方法。
CN202210746635.0A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96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6635.0A CN115396451A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46635.0A CN115396451A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6451A true CN115396451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17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46635.0A Pending CN115396451A (zh) 2022-06-29 2022-06-29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645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85759B (zh) 配置文件的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29890B2 (en) Dynamic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data reconciliation
CN111178849A (zh) 线性流程引擎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31751A (zh) 任务调度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81707A (zh) 造数方法、业务应用测试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CN111047434A (zh) 一种操作记录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51228A (zh) 功能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52760A (zh) 验证码的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34254A (zh) 客户端部署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65610A (zh) Pdm集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96451A (zh)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450723A (zh) 数据提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48909A (zh) 电子锁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036218A (zh) 一种数据模型切换方法、装置、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11444170B (zh) 基于预测业务场景的自动机器学习方法和设备
CN115965227A (zh) 工作流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产品
CN112542172A (zh) 基于在线会议的沟通辅助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861791A (zh) 一种操作票的自动纠错方法和系统
CN113449035B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78953B (zh) 一种网卡识别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650436B (zh) 基于后台服务的遥控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301869B (zh) 前端页面配置管控系统、方法、设备、介质
CN115086321B (zh) 多集群流量转发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15426146A (zh) 系统登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31057A (zh) 信息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