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6053A - 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6053A
CN115396053A CN202211048762.XA CN202211048762A CN115396053A CN 115396053 A CN115396053 A CN 115396053A CN 202211048762 A CN202211048762 A CN 202211048762A CN 115396053 A CN115396053 A CN 115396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rmining
interference
central station
satellite
interferenc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87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艳
陈毅君
丁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Shikong Dao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Shikong Dao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Shikong Dao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87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60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6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60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45Interference val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4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la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涉及卫星领域,分析地面通信系统对低轨卫星的集总干扰情况,首先确定卫星天线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并确定地面上参与干扰计算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为单个基站干扰值叠加,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再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集总干扰值,即低轨卫星在可能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为系统间频谱共享可行性和后续干扰规避方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Description

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通信卫星的一大特征为覆盖区域广,其通信天线的波束拥有广阔的地面覆盖/照射区域。即使是低轨卫星的覆盖区直径依然可以达到几百公里。地面通信系统为地面用户服务,其基站天线波束主瓣指向相较于地平线一般水平或向下,但仍有旁瓣信号向上空辐射。
因卫星覆盖区域的广阔性,大量旁瓣信号可能进入卫星波束范围,对卫星接收机造成干扰。
由此可见,分析地面通信系统对低轨卫星的集总干扰情况对于判断地面通信系统和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能否频率共存、频谱共享是必要的,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析地面通信系统对低轨卫星的集总干扰情况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以判断地面通信系统和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能否频率共存、频谱共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包括:
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
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
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优选地,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中,确定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包括:
获取预设天线增益门限;
根据预设天线增益门限、天线增益与方向图确定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优选地,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中,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数量及传播模型,包括:
分析中心站所属环境类型;
根据中心站的环境类型确定干扰分析频段;
根据环境类型和干扰分析频段确定基站的类型、数量及传播模型,其中传播模型为地空路径上的链路损耗。
优选地,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中,链路损耗包括: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天气损耗、地物损耗。
优选地,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中,优选地,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中,优选地,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中,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之后,还包括:
判断集总干扰值是否小于预设干噪比;
若是,则输出频率兼容可行的结果;
若否,则输出频率兼容不可行的结果。
优选地,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中,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包括:
根据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模拟建模结果,确定中心站的位置。
优选地,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中,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包括:
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结合第一公式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其中,第一公式为:I∑=I+10log(M)
I∑为所述集总干扰,I为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M为所述基站的数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
单个干扰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
集总干扰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所提供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若要计算地面通信系统对低轨卫星的频率干扰,首先确定卫星天线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并确定地面上参与干扰计算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为单个基站干扰值按照数量叠加,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再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通过结合地面区域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得到低轨卫星在快速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可以为系统间频谱共享可行性和后续干扰规避方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及介质,与上述方法对应,效果同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是地面通信系统的重要补充.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相结合是实现物联网“万物互联”的一种重要途径。但由于频谱资源受限,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之间很可能需要进行频谱共享,从而使同频干扰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近些年低轨卫星发展的热潮来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通信系统的频谱共享、干扰分析得到关注。在卫星通信系统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干扰分析中,现有技术主要是针对高轨卫星通信系统或高低轨星间通信系统的,以高效、近似为重点。
相比较高轨卫星,低轨卫星轨道高度低、飞行速度快。低轨卫星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有着卫星波束覆盖地面区域小、变化多的特征。因此低轨卫星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的研究方法应考虑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环境的多样化,以覆盖低轨通信卫星可能面临的各种干扰场景。
在如今频谱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各产业界、学界开展了卫星通信系统和地面通信系统的频谱共享、干扰分析方面的探索,通过研究去分析相应频段下卫星通信系统与地面通信系统的同频/邻频干扰情况,提出干扰规避的措施。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通信卫星的一大特征为覆盖区域广,其通信天线的波束拥有广阔的地面覆盖/照射区域。即使是低轨卫星的覆盖区直径依然可以达到几百公里。地面通信系统为地面用户服务,其基站天线波束主瓣指向相较于地平线一般水平或向下,但仍有旁瓣信号向上空辐射。因卫星覆盖区域的广阔性,大量旁瓣信号可能进入卫星波束范围,对卫星接收机造成干扰。因此分析卫星受到地面通信系统大量信号产生的集总干扰情况对于地面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能否频率共存、频谱共享是必要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S11: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S12: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
S13: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
S14: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天线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
天线的方向性是指天线向一定方向辐射电磁波的能力。对于接收天线而言,方向性表示天线对不同方向传来的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接收能力。天线的方向性通常用方向图来表示。
增益显然与天线方向图有密切的关系,方向图主瓣越窄,副瓣越小,增益越高。天线增益是用来衡量天线朝一个特定方向收发信号的能力,它是选择基站天线最重要的参数之一。一般来说,增益的提高主要依靠减小垂直面向辐射的波瓣宽度,而在水平面上保持全向的辐射性能。天线增益对移动通信系统的运行质量极为重要,因为它决定蜂窝边缘的信号电平。增加增益就可以在一确定方向上增大网络的覆盖范围,或者在确定范围内增大增益余量。任何蜂窝系统都是一个双向过程,增加天线的增益能同时减少双向系统增益预算余量。
因此,若要计算地面通信系统对低轨卫星的频率干扰,首先确定卫星天线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并确定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本实施例不限制如何确定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例如,提前预设好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或者预设天线增益门限,以此计算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优选地,确定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包括:
获取预设天线增益门限;
根据预设天线增益门限、天线增益与方向图确定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提前预设天线增益门限,根据预设天线增益门限、天线增益与方向图确定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以此得到地面上参与干扰计算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另外,本实施例采取中心站法计算集总干扰值,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为单个基站干扰值按照数量叠加。因此,若需要计算集总干扰值,需要先计算出单个基站的干扰值。
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对应的基站部署状况也不同,因此,步骤S12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根据实际的环境状况、结合地理位置、人口等因素,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也可以通过模拟建模结果,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即可,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根据中心站所属的典型环境,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传播模型指的是地空路径上的链路损耗,本实施例也不限制如何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可以是提前根据各种地理环境直接预先设置的,也可以是根据具体数据分析得到的。
步骤S13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步骤S14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优选地,步骤S14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包括:
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结合第一公式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其中,第一公式为:I=I+10log(M)
I为所述集总干扰,I为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M为所述基站的数量。
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干扰为单个基站干扰按照数量叠加,以此计算出中心站的集中干扰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若要计算地面通信系统对低轨卫星的频率干扰,首先确定卫星天线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并确定地面上参与干扰计算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为单个基站干扰值按照数量叠加,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再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通过结合地面区域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得到低轨卫星在快速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可以为系统间频谱共享可行性和后续干扰规避方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根据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优选方案,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数量及传播模型,包括:
分析中心站所属环境类型;
根据中心站的环境类型确定干扰分析频段;
根据环境类型和干扰分析频段确定基站的类型、数量及传播模型,其中传播模型为地空路径上的链路损耗。
步骤S12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之后,分析中心站所属环境类型;根据中心站的环境类型确定干扰分析频段;根据环境类型和干扰分析频段确定基站的类型、数量及传播模型,其中传播模型为地空路径上的链路损耗。覆盖低轨通信卫星可能面临的各种干扰场景,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为单个基站干扰值按照数量叠加,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再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通过结合地面区域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得到低轨卫星在快速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可以为系统间频谱共享可行性和后续干扰规避方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链路损耗即路径损耗,或称传播损耗,指电波在空间传播所产生的损耗,是由发射功率的辐射扩散及信道的传播特性造成的,反映宏观范围内接收信号功率均值的变化。
其中,为了提高干扰计算的准确性,链路损耗包括: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天气损耗、地物损耗。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指的是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候的能量损耗,电磁波在穿透任何介质的时候都会有损耗。地物损耗主要是由于地表散射造成的,损耗大小视具体情况而定。天气损耗则可以指的是风速风向、降雨等所带来额外损耗。
根据上述实施例,集总干扰可以为系统间频谱共享可行性和后续干扰规避方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方案,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之后,还包括:
判断集总干扰值是否小于预设干噪比;
若是,则输出频率兼容可行的结果;
若否,则输出频率兼容不可行的结果。
本实施例提到的干噪比为干扰信号的有效功率与噪声的有效功率的比值,提前预设在当前卫星通信系统下的干噪比,若集总干扰值小于预设干噪比,则说明频率兼容,若集总干扰值不小于预设干噪比,则说明频率不兼容,需要调整卫星的设计或者地面基站部署。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方案,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
S201: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
S202:获取预设天线增益门限;
S203:根据预设天线增益门限、天线增益与方向图确定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S204:根据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模拟建模结果,确定中心站的位置;
S205:分析中心站所属环境类型;
S206:根据中心站的环境类型确定干扰分析频段;
S207:根据环境类型和干扰分析频段确定基站的类型、数量及传播模型,其中传播模型为地空路径上的链路损耗;
S208: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
S209: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结合第一公式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其中,第一公式为:I=I+10log(M)
I为所述集总干扰,I为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M为所述基站的数量;
S210:判断集总干扰值是否小于预设干噪比;
S211:若是,则输出频率兼容可行的结果;
S212:若否,则输出频率兼容不可行的结果。
首先确定卫星天线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并根据预设天线增益门限、天线增益与方向图确定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根据中心站的环境类型确定干扰分析频段,根据环境类型和干扰分析频段确定基站的类型、数量及传播模型,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为单个基站干扰值按照数量叠加,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再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通过结合地面区域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得到低轨卫星在快速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可以为系统间频谱共享可行性和后续干扰规避方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于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本申请还提供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对应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从两个角度对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一种是基于功能模块的角度,另一种是基于硬件的角度。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31,用于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32,用于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
单个干扰值计算模块33,用于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
集总干扰值计算模块34,用于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具体的,区域确定模块31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第一确定模块32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单个干扰值计算模块33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集总干扰值计算模块34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若要计算地面通信系统对低轨卫星的频率干扰,首先确定卫星天线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并确定地面上参与干扰计算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为单个基站干扰值按照数量叠加,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再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通过结合地面区域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得到低轨卫星在快速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可以为系统间频谱共享可行性和后续干扰规避方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由于装置部分的实施例与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相互对应,因此装置部分的实施例请参见方法部分的实施例的描述,这里暂不赘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器4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41,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获取用户操作习惯信息的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提供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
其中,处理器4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8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4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4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1可以在集成有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1还可以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4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40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本实施例中,存储器40至少用于存储以下计算机程序401,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41加载并执行之后,能够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公开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的相关步骤。另外,存储器40所存储的资源还可以包括操作系统402和数据403等,存储方式可以是短暂存储或者永久存储。其中,操作系统402可以包括Windows、Unix、Linux等。数据40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实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所涉及到的数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还可包括有显示屏42、输入输出接口43、通信接口44、电源45以及通信总线4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时,能够实现如下方法: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若要计算地面通信系统对低轨卫星的频率干扰,首先确定卫星天线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并确定地面上参与干扰计算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为单个基站干扰值按照数量叠加,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再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通过结合地面区域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得到低轨卫星在快速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可以为系统间频谱共享可行性和后续干扰规避方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最后,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对应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时,可实现以下方法: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若要计算地面通信系统对低轨卫星的频率干扰,首先确定卫星天线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并确定地面上参与干扰计算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确定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假设每一个基站对卫星的干扰相同,将一块区域的基站等效为一位置的中心站,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为单个基站干扰值按照数量叠加,根据基站的类型和数量、传播模型、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得到每个基站的干扰值,再根据每个基站的干扰值确定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通过结合地面区域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得到低轨卫星在快速飞行过程中可能受到地面通信系统的集总干扰,可以为系统间频谱共享可行性和后续干扰规避方法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所述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确定所述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所述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
根据所述基站的类型和数量、所述传播模型、所述天线增益与所述方向图得到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
根据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确定所述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包括:
获取预设天线增益门限;
根据所述预设天线增益门限、所述天线增益与所述方向图确定所述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数量及传播模型,包括:
分析所述中心站所属环境类型;
根据所述中心站的环境类型确定干扰分析频段;
根据所述环境类型和所述干扰分析频段确定所述基站的类型、数量及所述传播模型,其中所述传播模型为地空路径上的链路损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链路损耗包括:自由空间路径损耗、天气损耗、地物损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确定所述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集总干扰值是否小于预设干噪比;
若是,则输出频率兼容可行的结果;
若否,则输出频率兼容不可行的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模拟建模结果,确定所述中心站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确定所述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结合第一公式确定所述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其中,所述第一公式为:I=I+10log(M);
I为所述集总干扰,I为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M为所述基站的数量。
8.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区域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卫星的天线增益与方向图及所述卫星的波束覆盖地面区域;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波束覆盖地面区域的中心站的位置、并根据所述中心站确定基站的类型和数量及传播模型;
单个干扰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的类型和数量、所述传播模型、所述天线增益与所述方向图得到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
集总干扰值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基站的干扰值确定所述中心站的集总干扰值。
9.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的步骤。
CN202211048762.XA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Pending CN1153960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8762.XA CN115396053A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8762.XA CN115396053A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6053A true CN115396053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25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8762.XA Pending CN115396053A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60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5706A (zh) * 2023-12-04 2024-01-09 成都本原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接收端的低轨卫星星间干扰优化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75706A (zh) * 2023-12-04 2024-01-09 成都本原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接收端的低轨卫星星间干扰优化方法和系统
CN117375706B (zh) * 2023-12-04 2024-03-12 成都本原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接收端的低轨卫星星间干扰优化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4422B (zh) 考虑与实际环境有关的信息来分析通信信道和设计无线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US1110847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broadcast beam weighted val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6458091A (zh) 使用不同的地面站集合调度卫星数据传输
CN115396053A (zh) 一种低轨卫星的干扰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Blaunste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Yastrebova et al. Theoretical and simulation-based analysis of terrestrial interference to LEO satellite uplinks
CN113839727B (zh) 一种确定空间隔离范围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1714512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coverage planning with multiple resolution profile approach
AU201326320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edicting jamming effectiveness
Winkel et al. Spectrum management and compatibility studies with Python
EP171451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adio coverage planning with local double grid approach
CA2873731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dicting energy on target
CN112910583B (zh) 干扰能量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KR20200005002A (ko) 무선 네트워크 디자인 방법, 저장매체 및 전자 장치
Shamsan 38-GHz point-to-point wireless radio link prediction based on propagation and terrain path profile in riyadh”
Arpaio et al. Narrowband characteristics of air-to-ground propagation for UAV assisted networks in urban environments by means of fast ray-launching simulations
KR102135766B1 (ko) 시간율을 고려한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이 고정 시스템에 미치는 간섭 영향 평가 방법 및 장치
Abdullah et al. Utilization of NVIS HF Radio As Alternative Technologies In Rural Area of North Maluku
Tonkin A tutorial on the hata and itm propagation models: Confidence, reliability, and clutter with application to interference analysis
US9692465B1 (en) Aggregate interference model and use thereof to evaluate performance of a receiver
CN114844581B (zh) 确定haps多面板相控阵天线覆盖效果的方法及装置
Aboderin et al. Modeling land mobile satellite channel and mitigation of signal fading
Vilhar et al. Shooting and bouncing ray approach for 4G radio network planning
Leonor et al. Extension of the dRET model to forests of thin cylinders
Kopacz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overestimation of base station exposure in urban environments due to assumption of free space propag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