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5677A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5677A
CN115395677A CN202211014158.5A CN202211014158A CN115395677A CN 115395677 A CN115395677 A CN 115395677A CN 202211014158 A CN202211014158 A CN 202211014158A CN 115395677 A CN115395677 A CN 115395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coil
electromagnetic
module
switch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41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相祥
肖劲立
宋永刚
刘清河
赵军良
胡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ya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ya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ya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yang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41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56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5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5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02J50/40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the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the two or more receiving devices being integrated in the same unit, e.g. power mats with several coils or antennas with several sub-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用于扩大电磁感应面积以提高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效率。该电子设备具有电源模块和电磁感应区,还包括:多个电磁线圈,分布于电磁感应区的内侧;检测电路,与多个电磁线圈电连接,用于检测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变化情况包括电容变化量和/或电压变化量;控制器,与多个电磁线圈以及检测电路电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检测电路检测的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在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确定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的发生变化时,确定目标电磁线圈,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或者电压变化量最大的电磁线圈;连通目标电磁线圈与电源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不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存在,无线充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也就是电和磁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相互转化。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应用于如智能手机、手表、音响、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智能设备中,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
但是,相关技术中,需要将待充电设备放置到无线充电设备上设置的特定区域才可以进行充电。因此需要用户谨慎放置待充电设备,以防止由于待充电设备放置位置的偏差造成充电效率低下的情况,从而给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该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电磁感应面积,可以避免由于待充电设备放置位置的偏差造成充电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多个电磁线圈,分布于所述电磁感应区的内侧;
检测电路,与所述多个电磁线圈电连接,用于检测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所述变化情况包括电容变化量和/或电压变化量;
控制器,与所述多个电磁线圈以及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检测电路检测的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
在根据所述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电磁线圈的发生变化时,确定目标电磁线圈,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或者电压变化量最大的电磁线圈;
连通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与所述电源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外部待充电设备靠近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时,位于电磁感应区的多个电磁线圈会产生电容变化;在电子设备靠近外部供电设备时,位于电磁感应区的多个电磁线圈会产生电压变化。因此,当检测到电磁线圈的电容发生变化时,可以判断出外部待充电设备靠近电磁感应区需要进行充电;当检测到电磁线圈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可以判断出外部供电设备靠近电磁感应区需要进行受电。又因为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与外部待充电设备或外部供电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的电磁线圈变化越大;反之,变化越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变化量,确定距离外部待充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为传输效率最高的电磁线圈(也即第一电磁线圈)。进一步地,将其与电源模块连通,以使得第一电磁线圈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发射至外部待充电设备,这样,可以提高充电效率以及外部待充电设备放置位置的容错率。或者,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压变化量,确定距离外部供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为传输效率最高的电磁线圈(也即第二电磁线圈)。进一步地,将其与电源模块连通,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可以接收来自外部供电设备发射的电磁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开关,包括多个端子,分别用于与多个电磁线圈进行电连接;放电电路,一端电连接于第一开关,另一端电连接于电源模块;变化情况包括电容变化量,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第一电磁线圈;控制器被配置为连通目标电磁线圈与电源模块,包括: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电连接至第一电磁线圈,以使得第一电磁线圈通过放电电路与电源模块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磁线圈可以是多个电磁线圈中的任意一个,通过第一开关的多个端子之一与多个电磁线圈之一的电连接,可以实现根据实际情况连通相应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电源模块,以使得电源模块中的电能通过放电电路传导至第一电磁线圈,并由第一电磁线圈转化为对外发射的电磁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中的放电电路包括振荡模块和第一电流转换模块;振荡模块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开关,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电流转换模块的一端,用于控制电流的频率;第一电流转换模块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
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中的电磁线圈与外部待充电设备中的电磁线圈的频率一致时会产生磁共振,产生磁共振的电磁线圈之间可以相互传递能量,并且可以提高耦合效率使得能量传输的距离有所增加。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振荡模块对电流的频率的控制,实现对电磁线圈的发射频率进行控制,从而使得电子设备中的电磁线圈与外部待充电设备中的电磁线圈的频率一致。又由于电源模块输出的是直流电,而电磁线圈需要导入交流电以产生感应电动势,因此可以通过第一电流转换模块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开关和受电电路;受电电路的一端电连接于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的一端电连接于电源模块,另一端用于与放电电路或者受电电路进行电连接;变化情况包括电压变化量,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压变化量最大的第二电磁线圈,控制器被配置为连通第二电磁线圈与电源模块,包括: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子电连接至第二电磁线圈,以及控制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受电电路,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通过受电电路与电源模块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开关的多个端子之一与多个电磁线圈之一的电连接,可以实现根据实际情况连通相应的第二电磁线圈和电源模块,以使得外部供电设备中的电能以电磁波的形式被第二电磁线圈接收,第二电磁线圈将接收到的电磁波转化为电流,通过受电电路传导至电源模块。第二开关用于将电源模块与受电电路或者放电电路连通,当第二开关与放电电路连接时,受电电路断开;当第二开关与受电电路连接时,放电电路断开,以实现对受电电路或者放电电路的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中的受电电路包括第二电流转换模块,第二电流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开关,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关,用于将第二电磁线圈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线圈接收到的电磁波被转化为交流电,而电源模块可以将直流电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对此,需要第二电流转换模块将电磁线圈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再通过电源模块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电源模块的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控制通信模块向外部供电设备发射停止供电的信号,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停止接收电磁波。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源模块的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说明电子设备的电源模块已经充电完成,此时如果继续对其进行充电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坏,因此控制通信模块向外部供电设备发射停止供电的信号,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停止接收电磁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的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通信模块接收到停止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时,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断开,以使得电源模块停止向第一电磁线圈供电。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电子设备的控制器还被配置为在通信模块接收到停止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时,说明外部待充电设备无需再进行充电,此时断开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可以使得第一电磁线圈中不再有电流通过,从而结束对该外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为音响,音响包括:扬声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具有电源模块和电磁感应区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分布于电磁感应区内侧的多个电磁线圈,该方法包括:获取检测电路检测的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所述变化情况包括电容变化量和/或电压变化量;在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确定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的发生变化时,确定目标电磁线圈,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或者电压变化量最大的电磁线圈;连通目标电磁线圈与电源模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其中,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控制器执行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控制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以及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直接加载到存储器中,并含有软件代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经由计算机载入并执行后能够实现如第二方面以及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与控制器的处理器封装在一起的,也可以与控制器的处理器单独封装,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中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描述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第一方面的有益效果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响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响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响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响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响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响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响设备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音响设备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响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响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音响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对管线进行描述时,本申请中所用“相连”、“连接”则具有进行导通的意义。具体意义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如背景技术所述,相关技术中的无线充电设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磁线圈实现电流的传递。但是这种无线充电方式只能将外部待充电设备放置在固定位置才能实现电能的有效传输,甚至外部待充电设备需要完全平放在充电设备上才能进行充电。因此用户在进行无线充电过程中,若外部待充电设备的放置位置有偏差就会对充电效率产生影响,甚至出现未能充电成功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设有电磁感应区的电子设备,通过在该电磁感应区的内侧设置多个电磁感应线圈以扩大电子设备对外部待充电设备充电的可放置区域,也即扩大电磁感应的面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测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变化,检测外部待充电设备是否靠近,以及确定出距离外部待充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在此基础上连通距离外部待充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与电子设备的电源模块,以实现高效率对外放电。可以理解的,该电子设备具有无线放电功能,也即相当于一种无线供电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设有电磁感应区的电子设备,通过在该电磁感应区的内侧设置多个电磁感应线圈以扩大外部供电设备对电子设备充电的可放置区域,也即扩大电磁感应的面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检测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压变化,以确定距离外部供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在此基础上连通距离外部待充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与电子设备的电源模块,以实现高效率对内充电。可以理解的,该电子设备具有无线受电功能。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具有对外的无线放电的功能或者对内的无线受电功能,也可以同时具有对外的无线放电和对内的无线受电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手表、音响、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智能设备,也可以为冰箱、洗衣机等智能家居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以下以音响设备为例,进一步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音响设备具有无线放电功能,可以对外部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子手表等)进行充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音响设备具有无线受电功能,可以通过外部移动电源进行无线受电。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和无线受电功能的音响设备的结构图。
如图3中(a)所示为音响设备11的外观示意图,该音响设备11包括:箱体101和电磁感应区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101用于保护音响设备内部电器元件,封闭音响设备内部和外部接触的通道,避免产生电器元件的损坏。示例性的,箱体101可以为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感应区102设置于箱体101的顶部,内侧用于收纳多个电磁线圈,外侧用于放置外部待充电设备,或者外部供电设备。
结合图3中(a),如图3中(b)所示,该音响设备11还包括:电源模块103、多个电磁感应线圈104、第一开关105、第二开关106、振荡模块107、第一电流转换模块1081、第二电流转换模块1082以及通信器109。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03设置于箱体101之中,用于对音响设备11的各电器元件提供运行电力支持,电源模块103可以包括电池及相关控制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磁感应线圈104设置于电磁感应区102的内侧,用于发射电磁波或者接收电磁波。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多个电磁感应线圈104均匀分布在电磁感应区102的内侧,各个电磁感应线圈分别与检测电路相连。示例性的,当电磁线圈的数量为6个时,6个电磁线圈分为两列,每列3个电磁线圈平铺在电磁感应区102的内侧。其中,每相邻两个电磁线圈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并且间隔相等。
其中,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变化和电压变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开关105包括多个端子,分别用于与多个电磁线圈104进行电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开关的端子A用于与电磁线圈104a电连接,以使得电磁线圈a可以与电源模块103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关106的一端电连接于电源模块103,另一端用于与放电电路或者受电电路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振荡模块107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开关105,用于控制电流的频率以控制电磁线圈所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使得音响设备11在对外部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时,电磁线圈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与外部待充电设备的电磁线圈的频率相同,从而产生磁共振,进而实现电流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流转换模块1081的一端连接于振荡模块107,另一端连接于电源模块103,用于将电源模块103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示例性的,第一电流转换模块1081为逆变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流转换模块108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开关105,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关106,用于将电磁线圈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示例性的,第二电流转换模块1082为逆变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信模块即为通信器109,用于根据各种通信协议类型与外部待充电设备或外部服务器进行通信的组件。例如:通信器109可以包括Wi-Fi芯片,蓝牙通信协议芯片,有线以太网通信协议芯片等其他网络通信协议芯片或近场通信协议芯片,以及红外接收器中的至少一种。音响设备11可以通过通信器109与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移动设备等)之间传输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例如,用户通过手机下达对某一音频文件的播放指令,音响设备11的通信器109接收播放指令,进而音响设备11播放该音频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音响设备11包括受电电路和放电电路。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受电电路和放电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基于图3,如图6所示,受电电路包括第二电流转换模块1082。
在一些实施例中,受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线圈104、第一开关105、第二电流转换模块1082、第二开关106以及电源模块103。
示例性的,在电子设备进行受电时,第一开关105的第二端子与第二电磁线圈连接,第二开关闭合。此时,第二电磁线圈将外部供电设备发射的电磁波转换为交流电,交流电通过闭合的第一开关105到达第二电流转换模块1082,在第二转换模块1082中交流电被转换为直流电,直流电经过闭合的第二开关106最后储存在电源模块103中,从而实现对内充电的过程。
基于图3,如图7所示,放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震荡模块107和第一电流转换模块1081。
在一些实施例中,放电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源模块103、第二开关106、第一电流转换模块1081、震荡模块107、第一开关105以及电磁线圈104。
示例性的,在电子设备进行放电时,第一开关105的第一端子与第一电磁线圈连接,第二开关106闭合。此时电源模块103中的直流电通过闭合的第二开关106到达第一电流转换模块1081,在第一电流转换模块1081中被转换为交流电。交流电通过振荡模块107改变电流的频率,进而通过闭合的第一开关105到达第一电磁线圈,第一电磁圈将特定频率的交流电转换为与外部电磁圈可以产生共振的电磁波,从而实现对外放电的过程。
如图8所示,音响设备11还包括:蓝牙模块110、扬声器111、操作面板112、显示面板113以及人机交互装置114(图中未示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蓝牙模块110用于通过蓝牙这种短距离通讯协议来与其他具有蓝牙模块的蓝牙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音响11可以通过蓝牙模块110与手机或者其他同样具有蓝牙模块的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建立蓝牙连接,从而进行数据交互。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音响设备11还包括音频电路(图中未示出),用于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111用于将来自音频设备的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输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面板112上具有功能按键。示例性的,功能按键包括开关按键、音量选择按键、+(增大按键)、-(减小按键)等。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操作面板112与音响设备11进行交互,对音响设备的音量等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13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具体类型,尺寸大小和分辨率等不作限定。显示面板113可以用于显示音响设备的控制面板。音响设备可以通过显示面板反馈音响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例如处于充电状态或者被充电状态等。
可选的,显示面板113上显示音响设备的电源的实时电量、扬声器的音量大小、蓝牙模块的连接状态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人机交互装置114用于实现用户与音响系统11之间的交互。人机交互装置114可以包括物理按键或者触控显示面板中的一项或多项。例如,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114选择音响系统11播放的音频,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装置114设置音响系统播放音频的时长、音量大小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该音响设备还包括控制器200,控制器200与电源模块103、多个电磁感应线圈104、第一开关105、第二开关106、振荡模块107、第一电流转换模块1081、第二电流转换模块1082、通信器109、蓝牙模块110、扬声器111、操作面板112、显示面板113以及人机交互装置114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00是指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指示音响设备执行控制指令的装置。示例性的,控制器20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控制器200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00可以为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其中,MCU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
此外,控制器200可以用于控制音响设备11中各部件工作,以使得音响设备11的各个部件运行以实现音响设备的各预定功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具体介绍。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响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设有电磁感应区的音响设备的控制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检测电路检测的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
其中,该变化情况包括电容变化量和电压变化量。
S102、在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确定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的发生变化时,确定目标电磁线圈。
其中,该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或者电压变化量最大的电磁线圈。
S103、连通目标电磁线圈与电源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第一电磁线圈。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电连接至第一电磁线圈,以使得第一电磁线圈通过放电电路与电源模块连通。其中,第一开关包括多个端子,分别用于与多个电磁线圈进行电连接;第一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磁线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压变化量最大的第二电磁线圈。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子电连接至第二电磁线圈,以及控制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受电电路,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通过受电电路与电源模块连通。其中,第二开关的一端电连接于电源模块,另一端用于与放电电路或者受电电路进行电连接。
图10所示的实施例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外部待充电设备靠近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时,位于电磁感应区的多个电磁线圈会产生电容变化;在电子设备靠近外部供电设备时,位于电磁感应区的多个电磁线圈会产生电压变化。因此,当检测到电磁线圈的电容发生变化时,可以判断出外部待充电设备靠近电磁感应区需要进行充电;当检测到电磁线圈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可以判断出外部供电设备靠近电磁感应区需要进行受电。又因为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与外部待充电设备或外部供电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的电磁线圈变化越大;反之,变化越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变化量,确定距离外部待充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为传输效率最高的电磁线圈(也即第一电磁线圈)。进一步地,将其与电源模块连通,以使得第一电磁线圈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发射至外部待充电设备,这样,可以提高充电效率以及外部待充电设备放置位置的容错率。或者,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压变化量,确定距离外部供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为传输效率最高的电磁线圈(也即第二电磁线圈)。进一步地,将其与电源模块连通,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可以接收来自外部供电设备发射的电磁波。
继续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音响设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41、在通信模块接收到停止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时,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断开,以使得电源模块停止向第一电磁线圈供电。
这样,在该电子设备的通信模块接收到停止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时,说明外部待充电设备无需再进行充电,此时断开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可以使得第一电磁线圈中不再有电流通过,从而结束对该外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过程。
S1042、在电源模块的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控制通信模块向外部供电设备发射停止供电的信号,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停止接收电磁波。
这样,在电源模块的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说明外部待充电设备的电源模块已经充电完成,此时如果继续对其进行充电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坏,因此控制通信模块向外部供电设备发射停止供电的信号,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停止接收电磁波。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响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设有电磁感应区的音响设备的控制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检测电路检测的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变化量。
S202、在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变化量确定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发生变化时,确定第一电磁线圈。
其中,第一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电磁线圈,也即第一线圈为对外部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的效率最高的电磁线圈。
S203、连通第一电磁线圈与电源模块,以使得第一电磁线圈发射电磁波。
S204、在通信模块接收到停止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时,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断开,以使得电源模块停止向第一电磁线圈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电连接至第一电磁线圈,以使得第一电磁线圈通过放电电路与电源模块连通。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开关中多个端子与多个电磁线圈之间的连接或者断开,实现对第一电磁线圈通电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在外部待充电设备靠近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时,位于电磁感应区的多个电磁线圈会产生电容变化。并且各个电磁线圈电容变化的大小与外部待充电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外部待充电设备越近的电磁线圈电容变化越大;反之,电容变化越小。因此,当检测到电磁线圈的电容发生变化时,可以判断出外部待充电设备靠近电磁感应区需要进行充电。此外,由于外部待充电设备中的电磁线圈与本申请电子设备中的电磁线圈之间的距离越小,充电效率越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变化量,确定距离外部待充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为传输效率最高的电磁线圈(也即第一电磁线圈)。进一步地,将其与电源模块连通,以使得第一电磁线圈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发射至待充电设备,这样,可以提高充电效率以及待充电设备放置位置的容错率。在通信模块接收到停止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时,说明外部待充电设备无需再进行充电,此时断开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可以使第一电磁线圈中不再有电流通过,从而结束对该外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过程。
如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音响设备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检测电路检测的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压变化量。
S302、在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压变化量确定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的电压发生变化时,确定第二电磁线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变化量确定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的电容发生变化并且在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压变化量确定至少一个电磁线圈的电压发生变化时,确定第二电磁线圈。
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同一个电磁线圈既可以作为发射电磁波的发射线圈,也可以作为接收电磁波的接收线圈来使用。因此,当检测到电磁线圈的电容发生变化(也即存在待充电设备)以及电压发生变化(也即存在外部供电设备)时,该电磁线圈只能完成充电或者放电中的一项任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在电子设备中设置在同时满足充电和放电的条件时,选择充电任务。
S303、连通第二电磁线圈与电源模块,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接收电磁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子电连接至第二电磁线圈,以及控制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电连接至受电电路,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通过受电电路与电源模块连通。这样,可以通过第二开关连通电源模块与受电电路。
S304、在电源模块的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控制通信模块向外部供电设备发射停止供电的信号,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停止接收电磁波。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靠近外部供电设备时,位于电磁感应区的多个电磁线圈会产生电压变化。并且各个电磁线圈电压变化的大小与外部供电设备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外部供电设备越近的电磁线圈电压变化越大;反之,电压变化越小。因此,当检测到电磁线圈的电压发生变化时,可以判断出外部供电设备靠近电磁感应区。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各个电磁线圈的电压变化量,确定距离外部供电设备最近的电磁线圈为传输效率最高的电磁线圈(也即第二电磁线圈)。进一步地,将其与电源模块连通,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可以接收来自外部供电设备发射的电磁波。在电源模块的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说明外部待充电设备的电源模块已经充电完成,此时如果继续对其进行充电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坏,因此控制通信模块向外部供电设备发射停止供电的信号,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停止接收电磁波。
可以看出,上述主要从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介绍。为实现上述功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控制器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控制器200还包括处理器201,可选的,还包括与处理器201连接的存储器202和通信接口203。处理器201、存储器202和通信接口203通过总线204连接。
处理器2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201还可以是其它任意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处理器2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201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存储器2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存储器202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其中,存储器202中可以包含计算机程序代码。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2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
通信接口203可以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203可以是模块、电路、收发器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总线2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2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3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音响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音响设备的控制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执行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执行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执行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执行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具有电源模块和电磁感应区,还包括:
多个电磁线圈,分布于所述电磁感应区的内侧;
检测电路,与所述多个电磁线圈电连接,用于检测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所述变化情况包括电容变化量和/或电压变化量;
控制器,与所述多个电磁线圈以及所述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获取所述检测电路检测的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
在根据所述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电磁线圈的发生变化时,确定目标电磁线圈,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或者电压变化量最大的电磁线圈;
连通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与所述电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开关,包括多个端子,分别用于与所述多个电磁线圈进行电连接;
放电电路,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
所述变化情况包括电容变化量,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最大的第一电磁线圈;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连通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以使得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通过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路包括振荡模块和第一电流转换模块;
所述振荡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流转换模块的一端,用于控制电流的频率;
所述第一电流转换模块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开关和受电电路;
所述受电电路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
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电源模块,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放电电路或者所述受电电路进行电连接;
所述变化情况包括电压变化量,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压变化量最大的第二电磁线圈,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连通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磁线圈,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受电电路,以使得所述第二电磁线圈通过所述受电电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电电路包括第二电流转换模块,所述第二电流转换模块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将第二电磁线圈输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电源模块的电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通信模块向外部供电设备发射停止供电的信号,以使得第二电磁线圈停止接收电磁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所述通信模块接收到停止发射电磁波的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断开,以使得所述电源模块停止向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供电。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音响,所述音响包括:
扬声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9.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前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检测电路检测的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所述变化情况包括电容变化量和/或电压变化量;
在根据所述各个电磁线圈的变化情况确定至少一个所述电磁线圈的发生变化时,确定目标电磁线圈,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为电容变化量或者电压变化量最大的电磁线圈;
连通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与所述电源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所述目标电磁线圈与所述电源模块,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子电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以使得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通过所述放电电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通。
CN202211014158.5A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3956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4158.5A CN115395677A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4158.5A CN115395677A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5677A true CN115395677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20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4158.5A Pending CN115395677A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567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26646B2 (ja) 共振型無線電力伝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無線電力伝送制御方法、それを用いる無線電力送信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無線電力受信装置
US9444284B2 (en) Bi-directional wireless charger
EP3347965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harging in electronic device
US9203244B2 (en) Contactless power supply system
USRE46392E1 (en) Wireless multi-charger system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CN104205549B (zh) 用于使用蓝牙低能量进行无线电力控制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CN108156829B (zh) 无线电力发送器及其控制方法
EP2493051A2 (en) Wireless charging of mobile device
CN103348555B (zh) 电力输送
US20150050881A1 (en) Wireless power charger
US9857846B2 (en) Portable computing device cover including a keyboard
KR20160010601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5337427A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07005089A (zh) 无线功率接收器
CN103441550A (zh) 一种实时显示充电信息的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CN115395677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1034072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rging a battery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
KR20150022616A (ko) 전기 기기 및 무선 충전기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20170054976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무선 충전 방법
US20210218286A1 (en) Wireless watch charging stand and standby circuit
KR101270675B1 (ko) 급전장치
CN106325546A (zh) 无线充电输入设备及可于移动中充电的无线充电鼠标装置
CN108092418A (zh)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9090529A1 (zh) 无线充放电装置
CN208158144U (zh) 收纳装置及受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