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9470A - 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9470A
CN115379470A CN202110558386.8A CN202110558386A CN115379470A CN 115379470 A CN115379470 A CN 115379470A CN 202110558386 A CN202110558386 A CN 202110558386A CN 115379470 A CN115379470 A CN 115379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hase shift
channel
antenna
antenn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83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非
江成
赵治林
刘伟
陈志君
李雪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83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947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1684 priority patent/WO20222424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9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94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波束成形方法,应用于终端和网络设备,终端包括A个TX通道,上述A个TX通道对应Y根天线,终端通过,上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网络设备基于上述Y根天线中的第一天线发送的AS‑SRS,估计第一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第一天线是上述Y根天线中的任一天线;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速成形HBF配置信息;网络设备于向终端发送HBF配置信息;终端基于HBF配置信息,确定目标发送方式。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多TX通道和多天线来提升上行传输性能,实现更高的波束成形的增益。

Description

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终端技术的发展,5G终端普遍对5G新空口(new radio,NR)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频段支持上行2发送(transmit,TX)通道。从理论上说,具备上行多TX通道的终端,可以采用波束成形(beamforming,BF)技术来补偿多天线的空口信道相位差,从而获得BF合并增益,提高上行信号的接收强度和信噪比。统计意义上,2TX通道可以达到3dB的BF增益,4TX通道可以达到6dB的BF增益。
然而,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并无有效的上行BF的技术方案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多TX通道和多天线来提升上行传输性能,实现更高的BF增益。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多TX通道和多天线来提升上行传输性能,实现更高的BF增益。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成形方法,应用于终端,终端包括A个TX通道,上述A个TX通道对应Y根天线,A和Y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终端通过上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ntenna switching-sounding referencesignal,AS-SRS),AS-SRS用于网络设备估计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ybrid beamforming,HBF)配置信息,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是网络设备基于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的;终端基于HBF配置信息,确定上行的目标发送方式。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终端通过单天线向网络设备轮询发送AS-SRS,网络设备基于接收到的AS-SRS进行上行信道估计,并基于上行信道估计结果确定终端的上行的目标发送方式,并通过CSI反馈HBF配置信息,以向终端指示上述目标发送方式,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多TX通道和多天线来提升上行传输性能,实现更高的BF增益。此外,由网络设备通过终端的每根天线的上行信道估计自适应地为终端选择上行的目标发送方式,无需依赖上下行信道互易性,适用于FDD频段和TDD频段,还可以自适应地应对各种实际的信道环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HBF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目标发送方式下,上述A个TX通道中上行发送的B个TX通道、上述B个TX通道的数字波束赋形(digital beamforming,DBF)的数字移相值、上述B个TX通道中第一TX通道对应的C根天线中上行发送的D根天线和/或上述D根天线的模拟波束成形(analog beamforming,ABF)的模拟移相值,第一TX通道是上述B个TX通道中的任一TX通道,B、C和D为正整数。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通过上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之前,还包括: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上报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用于网络设备确定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由于不同的终端、不同的频段所支持的TX通道和天线的配置可能不同,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和频段,以便于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的配置自适应地确定该配置下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通过上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之前,还包括: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终端的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是网络设备基于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确定的;上述终端通过上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具体包括:终端在AS-SRS资源上通过上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AS-SRS。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上报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用于网络设备确定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由于针对不同的频段,协议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可能不同,且不同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也可能不同,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和频段,以便于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的功率能力自适应地确定该功率能力下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终端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上报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用于网络设备确定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移相档位包括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
由于具备不同的硬件性能和软件性能的终端,支持的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可能不同,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以便于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的移相档位自适应地确定该移相档位下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以及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用于网络设备确定终端的各种上行发送方式下的等效信道增益,等效信道增益最大的上行发送方式为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TX通道和天线配置的配置类型,第一消息携带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的配置类型的索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上述A个TX通道的功率能力类型,第二消息携带终端的功率能力类型的索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第三消息携带终端的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包括A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和/或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类型,第三消息携带终端的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包括ABF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和/或DBF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波束成形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的AS-SRS,终端包括A个TX通道,上述A个TX通道对应上述Y根天线,A和Y为正整数;网络设备基于上述Y根天线中的第一天线发送的AS-SRS,估计第一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第一天线是上述Y根天线中的任一天线;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HBF配置信息。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终端通过单天线向网络设备轮询发送AS-SRS,网络设备基于接收到的AS-SRS进行上行信道估计,并基于上行信道估计结果确定终端的上行的目标发送方式,并通过CSI反馈HBF配置信息,以向终端指示上述目标发送方式,这样,能够充分利用终端的多TX通道和多天线来提升上行传输性能,实现更高的BF增益。此外,由网络设备通过终端的每根天线的上行信道估计自适应地为终端选择上行的目标发送方式,无需依赖上下行信道互易性,适用于FDD频段和TDD频段,还可以自适应地应对各种实际的信道环境。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HBF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目标发送方式下,上述A个TX通道中上行发送的B个TX通道、上述B个TX通道的DBF数字移相值、上述B个TX通道中第一TX通道对应的C根天线中上行发送的D根天线和/或上述D根天线的ABF模拟移相值,第一TX通道是上述B个TX通道中的任一TX通道。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的AS-SRS之前,还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网络设备基于第一消息确定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用于网络设备确定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由于不同的终端、不同的频段所支持的TX通道和天线的配置可能不同,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和频段,以便于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的配置自适应地确定该配置下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的AS-SRS之前,还包括:网络设备基于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确定终端的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上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的AS-SRS,具体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在AS-SRS资源上通过上述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AS-SRS。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网络设备基于第二消息确定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用于网络设备确定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由于针对不同的频段,协议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可能不同,且不同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也可能不同,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和频段,以便于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的功率能力自适应地确定该功率能力下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网络设备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三消息;网络设备基于第三消息确定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用于网络设备确定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移相档位包括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
由于具备不同的硬件性能和软件性能的终端,支持的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可能不同,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配不同的终端,以便于网络设备针对不同的移相档位自适应地确定该移相档位下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具体包括:基于估计的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以及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的各种上行发送方式下的等效信道增益,并确定等效信道增益最大的上行发送方式为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获取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具体包括:网络设备基于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以及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确定适用于终端的第一码本集;第一码本集包括Y个码字,第一码本集的每个码字的第y个码元用于表征上述Y根天线中的第y根天线对应的HBF权值;基于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对第一码本集进行功率修正,获得修正后的第二码本集,第二码本集的每个码字对应的发送总功率小于等于终端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第二码本集的每个码字中第一TX通道的C根天线对应的C个码元的发送功率之和小于等于第一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第二码本集的每个码字用于指示终端的一种上行发送方式;基于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获取第二码本集中每个码字对应的等效信道增益;基于第二码本集中等效信道增益最大的第一码字确定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可选的,HBF配置信息为第一码字在码本集中的索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TX通道的C根天线对应的C个码元间的相位差为终端支持的ABF的移相档位,当上述A个TX通道还包括第二TX通道时,第一TX通道和第二YX通道的第一根天线对应的两个码元的相位差为终端支持的DBF的移相档位。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码字对应的等效信道增益为码字与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的乘积向量的模平方。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TX通道和天线配置的配置类型,第一消息携带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的配置类型的索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上述A个TX通道的功率能力类型,第二消息携带终端的功率能力类型的索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第三消息携带终端的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包括A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和/或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第三消息携带终端的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移相档位的索引包括ABF移相档位的索引和/或DBF移相档位的索引。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终端配置2个TX通道和4根天线,ABF移相档位和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均为90°时,第一码本集为四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码本;当终端配置1个TX通道和4根天线,ABF移相档位和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均为90°时,第一码本集为四端口的TPMI码本;当终端配置1个TX通道和2根天线,ABF移相档位和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均为90°时,第一码本集为两端口的TPMI码本。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任一项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天线信道模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3A至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收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送框架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码字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的流程图;
图7B和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波束成形的增益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文本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暗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通信系统进行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1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100(仅示出1个)以及与网络设备10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200(仅示出1个)。
网络设备100可以通过一个或多根天线经下行链路(Downlink,DL)向终端200发送下行数据,终端200也可以通过一个或多根天线来经上行链路(Upink,UL)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0也可以被称为网络设备,终端200也可以被称为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100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具有无线收发功能,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5G NR网络中的下一代节点B(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传输点(TRP或TP),或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网络设备100所采用的具体无线接入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200可以是搭载iOS、Android、Microsoft或者其它操作系统的终端。终端200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示例性的,终端2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以及无人机、蜂窝电话、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设备、可穿戴式设备、车载设备和/或智能家居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终端200的具体类型不作特殊限制。
网络设备100和终端200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均不作限定。
应当理解,图1仅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例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图1中未示出),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涉及的技术概念进行就介绍。
1、多天线信道模型
无线通信系统的传播环境包括视距(line of sight,LOS)和非视距(non-line ofsight,NLOS)。LOS场景下,无线信号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无遮挡的直线传播。示例性的,图2为LOS场景下终端200的多天线信道模型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200具有Y根均匀线性阵列天线,标记为天线0~天线Y-1。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间的上行信道矩阵HUL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061
其中,d表示相邻天线的间距,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062
表示入射角,λ表示载波波长,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063
表示相邻天线的波程差。HUL的行数是网络设备100的接收天线数,列数是终端200的发送天线数Y,hy表示天线y对应的上行信道,y=0,1,…,Y-1。信道也可以称为空口信道。
2、子带、CSI
子带(subband):物理层反馈信道信息的频域粒度单位。系统带宽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带,基于系统带宽的不同,子带的大小可能是4个、6个或8个等资源块(resourceblock,RB)。RB为业务信道资源分配的资源单位,在频域上占用12个连续的子载波。本申请实施例中,子带也可以被称为子信道或频域单元。
CS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是用来估计一条通信链路特性的信息,而估计CSI的过程便叫做信道估计。CSI包括但不限于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matrix indicator,PMI)、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预编码类型指示(precoding type indicator,PTI)和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中的一或多个,其所占的时频资源是由网络设备来控制。
全带宽的CSI上报:接收终端针对目标链路占据的全带宽的CSI进行CSI上报。例如,上述全带宽的CSI是目标链路占据的所有子带的CSI的平均。
子带级的CSI上报:接收终端针对目标链路占据的每个子带的CSI进行CSI上报。
3、BF、BF增益
BF基本原理为:发送端在利用多天线发送信号时,可以通过调整每根天线的加权系数,产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使得多天线中每根天线发送的信号到达接收端时相干叠加,提高了上行信号接收强度和信噪比,获得BF增益。其中:
加权系数,也称为权值,是指天线发送信号时使用的幅度和/或相位。调整天线使用的幅度和/或相位可以称为加权。相干是指多根天线发送的信号可以按照相同相位或者相近相位到达接收端。移相是指调整多天线发送信号时使用的相位。
在一种应用场景中,发送端的Y根发送天线对应的信道完全相关,只存在由于无线信号的波程差引起的相位差异。发送端通过上述Y根发送天线发送信号时,可以采用BF技术对上述Y根天线发送的信号进行适当地相位偏移,相比于使用相同的总功率在单根天线上发送信号,通过上述BF技术可以使接收信号获得(10lgY)dB的BF增益。
目前,5G NR的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e,FR)包括FR1和FR2。示例性的,支持5GFR1的终端,1个TX通道与1根天线对应;理论上,对于具备2TX通道和2根天线的终端,BF增益为(10lg2)dB,即3dB;对于具备4TX通道和4根天线的终端,BF增益为(10lg4)dB,即6dB。
在另一种应用场景中,Y根发送天线对应的信道只有部分相关性,除了存在相位差异之外还存在幅度差异。信道的最大特征分量在信道总功率中所占的比例记为ρ,ρ>1/N。以信道的最大特征方向作为BF发送权值,来对上行信号进行加权发送,获得的BF增益为(10lgρN)dB。可见,天线间信道相关性越高,最大特征分量的比例ρ越大,BF增益越大。
4、终端收发框架、TX通道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200的收发框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终端200的收发框架可以划分为基带、射频(radio frequency,RF)和天线三部分。基带可以包括调制解调(modulator-demodulator,modem)模块,modem模块用于对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射频可以包括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和射频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RFFE),RFIC和RFFE用于对射频信号进行处理。天线用于接收信号或发射信号。
其中,基带的每个端口都唯一连接一个射频通道,一个射频通道可以连接到一或多根物理天线。3GPP定义的发送端口(port)指可以独立发送一路信号的通道(该通道可以称为发送通道(TX)),接收端口指可以独立接收一路信号的通道(该通道可以称为接收通道RX)。在基带领域通常使用端口的概念,而在射频领域通常使用通道的概念,在本文中以通道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200的TX通道的个数、RX通道的个数、天线的个数均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图2所示的终端200的收发框架包括2个TX通道(即TX0和TX1),4个RX通道(即RX0至RX3),以及4根天线(即天线1至天线4)。
目前,支持5G FR1的终端,1个TX通道与1根天线对应,1个RX通道与1根天线对应,而支持5G FR2的终端,1个TX通道可以与2根天线对应,1个RX通道可以与2根天线对应。需要说明的是,终端200可以支持2G~5G通信中的各种频段,不同的频段可以对应不同的天线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每种频段的天线个数不做限定。例如,5G NR的频率范围包括FR1和FR2。对于终端,5G FR1中的Sub6G和Sub3G频段通常可以分别对应4根天线。
为了方便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将配置a个TX通道、b根天线的终端称为a T/b配置的终端。例如,具有2个TX通道、4根天线的终端称为2T/4配置的终端。
5、ABF、DBF、HBF
根据BF发生位置的不同,BF可以包括:ABF、DBF和HBF。如图3A所示,BF的发生位置可以包括基带和/或射频。
ABF,是指通过射频的控制对TX通道对应的多根天线加权实现的BF,即通过RFIC和RFFE在模拟域对各天线对应的模拟信号进行加权。ABF的硬件结构简单,实现成本较低。ABF中使用的波束可以称为模拟波束。通常,ABF可以调整模拟波束的相位,不能调整模拟波束的幅度。此外,ABF使用移相器调整模拟波束的相位,可调整的相位个数有限,取决于移相器的实现;ABF仅能对模拟信号作全带宽的移相,不能针对不同子带分别作子带级的移相。
示例性的,如图3B所示,终端200具备TX0通道,TX0通道连接到天线0和天线1。终端200可以对TX0通道连接的两根天线对应的模拟信号进行加权,实现上行ABF。
DBF,是指通过基带的控制对多个TX通道加权实现的BF,即通过modem在数字域对各TX通道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加权。DBF对端口的处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功耗和硬件实现成本较高。DBF中使用的波束可以称为数字波束。通常,DBF可以调整数字波束的相位,也可以调整数字波束的幅度。此外,基带通过软件调整数字波束的相位,可调整的相位可以为任意数值,即相位调整的精确度很高;DBF即能对数字信号作全带宽的移相,又能针对不同子带分别作子带级的移相。
示例性的,如图3C所示,终端200具备2个TX通道,即TX0通道和TX1通道,TX0通道连接到一或多根天线(例如天线0),TX1通道也连接到一或多根天线(例如天线1)。终端200可以对上述2个TX通道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加权,实现上行DBF。
可以理解,若终端200仅具备1个TX通道,则无法实现DBF;若终端200的一个TX通道(例如图3C所示TX0通道)仅连接一根天线,则针对该TX通道无法实现ABF。
HBF,是指综合ABF和DBF实现的BF,即通过基带的控制对多个TX通道加权后,又通过射频的控制对TX通道对应的多根天线加权。
示例性的,如图3D所示,终端200具备2个TX通道,即TX0通道和TX1通道,TX0通道连接到多根天线(例如天线0和天线1),TX1通道也连接到多根天线(例如天线2和天线3)。终端200可以对上述2个TX通道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加权,实现上行DBF;终端200还可以对TX0通道连接的两根天线对应的模拟信号进行加权,实现TX0通道的上行ABF;终端200还可以对TX1通道连接的两根天线对应的模拟信号进行加权,实现TX1通道的上行ABF。
为便于描述合区分,将ABF中模拟信号的相位调整量简称为模拟移相值,ABF权值指示了各天线的模拟移相值;将DBF中数字信号的相位调整量简称为数字移相值,DBF权值指示了各TX通道的数字移相值。
需要说明的是,图3A至图3D仅仅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收发框架示意图,该收发框架中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硬件,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图3B至图3D所示的终端200的收发框架图还可以包括一或多个RX通道(图中未示出)。
6、AS-SRS
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是用于测量上行信道的一种参考信号,网络设备100可以基于终端200发送的SRS进行上行信道估计,以获取上行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进而便于上行资源调度。目前通信协议(例如,NR协议)为SRS配置了多种功能,SRS的功能通常包括:确定基于码本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的传输方式,确定非码本的PUSCH的传输方式,天线切换(antenna switching)功能以及管理波束等。
由于各个功能对SRS的需求不同,导致各个功能的SRS的资源配置也有所差异。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200需要通过天线切换(也可以称为天线轮询)的方式来发送SRS,为便于描述,将通过天线切换方式发送的SRS简称为AS-SRS,AS-SRS的资源可以简称为AS-SRS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200会向网络设备100上报终端200支持的TX通道和天线的数量,相应地,网络设备100根据TX通道和天线的数量为终端200配置AS-SRS资源,以便终端200在AS-SRS资源上传输AS-SRS。AS-SRS资源的资源粒度包括但不限于时域(例如时隙、子帧、符号等)、频域(子载波、带宽、RB等)、码域(例如导频、训练序列、同步序列等)、空域(例如发送天线、接收天线、波束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成形方案进行具体介绍。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协议定义了2TX通道和4TX通道分别对应的上行相干码本,参见协议38.211中的6.3.1.5节。码本是一种预先定义的量化的移相值。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波束成形方法中,终端200可以利用上述上行相干码本实现上行BF。为便于描述,后续实施例中将该波束成形方法简称为方案一。
具体的,方案一中,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可以交互能力信息,确定两设备均支持协议规定的上行相干码本。终端200可以向网络设备100发送上行参考信号;网络设备100根据终端200发送的上行参考信号进行上行信道估计,在上行相干码本中确定目标码字;网络设备100向终端200发送目标码字的码字索引;终端200根据网络设备100发送的码字索引确定目标码字,并根据目标码字对多个TX通道的信号进行移相,以进行上行BF发送。
该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目前,终端200普遍支持2TX通道。此外,由于射频器件成本、占用面积、功耗等问题,终端200通常不支持4TX通道。针对配置2个TX通道的终端200,网络设备100会根据2个TX通道对应的信道估计,选择一个2天线的权值反馈给终端200,协议并不支持网络设备100选择一个4天线的权值反馈给终端200,因此,该方案中配置4根天线的终端200无法实现更高的BF增益。如果不对协议作改进,终端200自行实现2个TX通道到4根天线的映射,依赖于上下行信道互易性,这需要增加硬件成本,同时也需要基带软件增加上述映射关系的计算。此外,由于这种解决方式依赖于上下行信道互易性,该解决方式仅适用于TDD频段,对FDD频段不适用。
2、即使协议中定义的上行相干码本可以实现,具备2个TX通道的终端200的上行BF增益最大为3dB,无法实现更高的BF增益。
3、协议中定义的上行相干码本,量化粒度较粗,目前包括{0°、90°、180°、270°}这四组移相档位。如果TX通道对应的天线之间的波程差不是以上四个相位,将不能获得理论上的最大增益。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成形方案进行具体介绍。
对于支持5G FR2的终端,可以实现1个TX通道或RX通道驱动多根天线,实现上行ABF。此外,FR2的通信协议中设置了专门的波束轮询时隙,用于终端遍历多个模拟波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波束成形方法中,终端200可以利用预设的若干波束轮询,来选择目标模拟波束,从而实现上行ABF。为便于描述,后续实施例中该波束成形方法简称为方案二。
具体的,方案二中,终端200的一路TX通道(例如TX0通道)和RX通道(例如RX0通道)连接到一个移相网络控制的多天线阵列上,终端200的Modem控制这个移相网络在预设的若干模拟波束中轮询。如果是TDD频段,终端200的Modem根据各模拟波束对应的信道估计,选择RX0通道接收到的接收功率最大的模拟波束用于后续的上行ABF;如果是FDD频段,基站确定终端200使用TX0通道发送的导频中上行接收功率最强的导频对应的模拟波束,并将该模拟波束反馈给终端200,终端200采用该模拟波束进行后续的上行ABF。
示例性的,图4为支持5G FR1的终端200的一种收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TX0通道和RX0通道连接到一个移相网络控制的多天线阵列上,该多天线阵列包括天线0和天线1,Modem控制上述移相网络在预设的若干模拟波束中轮询,来选择上行发送的目标模拟波束。
该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目前,终端200下行通常支持4个RX通道,但是,ABF技术中1个RX通道需要至少2根天线。这样,本方案中,为了实现上行BF且确保下行4个RX通道,具备1个TX通道的终端需要包括1个移相网络以及至少5根天线;具备2个TX通道终端需要包括2个移相网络以及至少6根天线。本方案需要额外增加天线,这将导致硬件成本增加,而且受限于终端的尺寸、射频器件占用面积、功耗等问题,实际应用中增加天线是非常困难的。
2、FR1的协议中没有设置波束轮询时隙,终端200遍历模拟波束的操作是非标准的,会打断FR1频段的正常接收,影响下行通信。此外,如果终端200遍历到与当前信道近似正交的模拟波束时,会导致下行接收信号的强度掉底,严重影响下行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波束成形方法,应用于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所提方法中终端200的发送框架支持1个TX通道对应2根天线;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可以交互功率能力、TX通道和天线配置、移相档位等信息,终端200通过单天线向网络设备100轮询发送AS-SRS,网络设备100基于接收到的AS-SRS进行上行信道估计,并基于上行信道估计结果和上述交互信息确定终端200的上行的目标发送方式,并通过CSI反馈向终端200指示上述目标发送方式。这样,所提能够充分利用终端200的多TX通道和多天线来提升上行传输性能,实现更高的BF增益,同时,有效避免方案1和方案2存在的问题。下面对上述波束成形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涉及的几种发送框架进行介绍。
发送框架1
示例性的,以终端200配置2个TX通道(即TX0和TX1)和4根天线(即天线0至天线3)为例,图5A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200的一种发送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后续简称为发送框架1,如图5A所示,该发送框架包括modem 20、RFIC 21以及RFFE22。其中:
modem 20包括发送通道选择(Transmit Channel Selection,TXS)及数字波束成形模块201,为便于描述,将该模块简称为TXS/DBF模块。TXS/DBF模块是基带的Modem中的软件模块,用于实现单TX通道的选择和信号发送,或者实现多TX通道的DBF发送。示例性的,TXS/DBF模块可以在上述2个TX通道选择一个TX通道(例如TX0或TX1)发送信号。示例性的,TXS/DBF模块还可以选择上述2个TX通道共同发送信号,并对TX1通道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数字移相,以实现上行DBF。
RFFE 22包括功率放大器221、功率放大器222以及天线选择(Antenna Selection,AS)及模拟波束成形模块223,为便于描述,将该模块简称为AS/ABF模块。功率放大器221与TX0通道连接,用于对TX0通道的输出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功率放大器222与TX1通道连接,用于对TX1通道的输出信号进行功率放大;AS/ABF模块与上述两个功率放大器连接,用于实现每个TX通道对应的单天线的选择和信号发送,或者实现每个TX通道对应的多天线ABF发送。
AS/ABF模块可以包括与功率放大器221连接的多路开关0、功分器0、移相器0、滤波器0和滤波器1,还可以包括与功率放大器222连接的多路开关1、功分器1、移相器1、滤波器2和滤波器3。其中:
多路开关连接的TX通道对应n根天线时,多路开关用于控制上述TX通道同时与上述n根天线连接,或者与上述n根天线中的单根天线连接;功分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将输入信号分成n路功率相等的信号,并通过n个输出端口分别输出到相应的天线;移相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调整输入信号的相位;上述控制信号可以是modem 20发送的控制信号。
多路开关0有三个输出端口,即a输出端口、b输出端口和c输出端口。a输出端口连接滤波器0的第一端,滤波器0的第二端连接天线0;c输出端口连接滤波器1的第一端,滤波器1的第二端连接天线1;b输出端口连接功分器1的第一端,功分器1的第二端连接滤波器0的第一端,功分器1的第三端连接移相器0的第一端,移相器0的第二端连接滤波器1的第一端。功分器0用于将输入信号分成两路功率相等的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二端和第三端输出到天线0和天线1;移相器0用于调整输入信号的相位,并输出到天线1。
综上可知,TX0通道对应天线0和天线1,多路开关0切换至a输出端口时,可以实现TX0通道对应的天线0的选择和信号发送;多路开关0切换至c输出端口时,可以实现TX0通道对应的天线1的选择和信号发送;多路开关0切换至b输出端口时,可以实现TX0通道对应的两根天线的并发,以及天线1对应的模拟信号的移相,进而实现了TX0通道的上行ABF。
多路开关1也有三个输出端口,即a输出端口、b输出端口和c输出端口。a输出端口连接滤波器2的第一端,滤波器2的第二端连接天线2;c输出端口连接滤波器3的第一端,滤波器3的第二端连接天线3;b输出端口连接功分器1的第一端,功分器1的第二端连接滤波器2的第一端,功分器1的第三端连接移相器1的第一端,移相器1的第二端连接滤波器3的第一端。功分器1用于将输入信号分成两路功率相等的信号,并分别通过第二端和第三端输出到天线2和天线3;移相器1用于调整输入信号的相位,并输出到天线3。
综上可知,TX1通道对应天线2和天线3,多路开关1切换至a输出端口时,可以实现TX1通道对应的天线2的选择和信号发送;多路开关1切换至c输出端口时,可以实现TX1通道对应的天线3的选择和信号发送;多路开关1切换至b输出端口时,可以实现TX1通道对应的两根天线的并发,以及天线3对应的模拟信号的移相,以实现TX1通道的上行ABF。
发送框架2
示例性的,以终端200配置1个TX通道(即TX0)和4根天线(即天线0至天线3)为例,图5B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200的另一种发送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后续简称为发送框架2。如图5B所示,该发送框架包括modem 30、RFIC31以及RFFE32。其中:
发送框架2仅配置一个TX通道,不能实现DBF。RFFE 32包括功率放大器321和AS/ABF模块322。AS/ABF模块322包括多路开关2、功分器2、移相器2、移相器3、移相器4、滤波器4、滤波器5、滤波器6和滤波器7。
多路开关0有五个输出端口,即a输出端口、b输出端口、c输出端口、d输出端口和e输出端口。b输出端口连接滤波器4的第一端,滤波器4的第二端连接天线0;c输出端口连接滤波器5的第一端,滤波器5的第二端连接天线1;d输出端口连接滤波器6的第一端,滤波器6的第二端连接天线2;e输出端口连接滤波器7的第一端,滤波器7的第二端连接天线3。a输出端口连接功分器2的第一端;功分器2的第二端连接滤波器4的第一端;功分器2的第三端连接移相器2的第一端,移相器2的第二端连接滤波器5的第一端;功分器2的第四端连接移相器3的第一端,移相器3的第二端连接滤波器6的第一端;功分器2的第五端连接移相器4的第一端,移相器4的第二端连接滤波器7的第一端。功分器2用于将输入信号分成四路功率相等的信号,并通过第二端至第五端分别输出到天线0至天线3;移相器2用于调整输入信号的相位,并输出到天线1;移相器3用于调整输入信号的相位,并输出到天线2;移相器4用于调整输入信号的相位,并输出到天线3。
综上可知,TX0通道对应天线0至天线4,多路开关2切换至b输出端口(或c输出端口、d输出端口、e输出端口)时,可以实现TX0通道对应的单天线的选择和信号发送;多路开关2切换至a输出端口时,可以实现TX0通道对应的四根天线的并发,以及天线2至天线4对应的模拟信号的移相,进而实现了TX0通道的上行ABF。
发送框架3
示例性的,以终端200配置1个TX通道(即TX0和TX1)和2根天线(即天线0和天线1)为例,图5C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200的另一种发送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后续简称为发框架3,如图5C所示,该发送框架包括modem 40、RFIC 41以及RFFE 42。其中:
发送框架3仅配置一个TX通道,不能实现DBF。RFFE 42包括功率放大器421和AS/ABF模块422。参见图5A和图5C,AS/ABF模块422包括AS/ABF模块223中TX0通道对应的AS/ABF的硬件结构,具体的,可以参考AS/ABF模块22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图5A至图5C,多天线并发时,终端不调整第一根天线的模拟信号的相位(即相位调整量为0),并以第一根天线的模拟信号的相位为参考,调整其他天线的模拟信号的相位,从而实现上行ABF。多TX通道并发时,终端不调整第一个TX通道的数字信号的相位(即相位调整量为0),并以第一个TX通道的数字信号的相位为参考,调整其他TX通道的数字信号的相位,从而实现上行DBF。不限于上述相位调整方式,多天线并发时,终端可以通过调整所有天线的模拟信号的相位,来实现上行ABF。多TX通道并发时,终端也可以通过调整所有TX通道的数字信号的相位来实现上行DBF,本申请实施例均不做具体限定。
此外,上述3种发送框架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示例性的发送框架,实际应用中,上述发送框架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硬件。本申请实施例对TX通道的数量以及每个TX通道对应的天线数量不做具体限定。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对RX通道的数量、结构以及每个RX通道对应的天线数量也均不作具体限定。
结合前述发送框架,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涉及的HBF权值码本集进行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200的上行发送信号可以进行ABF加权和/或DBF加权,最终发送的上行波束相对于初始的基带信号的综合加权值简称为HBF权值。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终端200仅进行了上行ABF未进行DBF,则终端200发送上行波束的HBF权值指示的移相值等于ABF权值指示的模拟移相值。若终端200仅进行了上行DBF未进行ABF,则终端200发送上行波束的HBF权值指示的移相值等于DBF权值指示的数字移相值。若终端200未进行上行DBF和上行ABF,则该上行波束的HBF移相值等于0。
其中,模拟移相值与ABF的移相精度相关联,数字移相值与DBF的移相精度相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定义M类ABF移相档位,上述M类移相档位中的第m类移相档位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31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32
包含K个移相档位。还可以定义N类DBF移相档位,上述N类移相档位中的第n类移相档位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33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34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35
包含L个移相档位。其中,M和L为正整数。可选的,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36
的ABF移相精度均360/K°。可选的,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37
的DBF移相精度均360/L°。终端200可以支持哪一类ABF移相档位和/或哪一类DBF移相档位,受终端200自身的硬件性能和软件性能影响。可以理解,移相精度越高,对硬件性能和软件性能要求越高,表征权值所需的信息比特量也越多。
可选的,ABF和DBF的移相精度均为90°,ABF的模拟移相值和DBF的数字移相值均有{0°,90°,180°,-90°}四个移相档位。
可选的,ABF和DBF的移相精度均为45°,模拟移相值和数字移相值均有{0°,45°,90°,135°,180°,-135°,-90°,-45°}这8个移相档位。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0可以根据终端200的ABF移相档位、和DBF移相档位、终端200的TX通道配置和天线配置,获取适用于该终端200的HBF权值码本集。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200配置了Y根天线,上述HBF权值码本集合中的每个码字的长度为Y,上述每个码字的第i个码元表征上述Y根天线中的第i根天线的HBF权值。
可选的,一根天线的HBF权值为0,表征该天线未被选择,一根天线的HBF权值不为0,表征该天线被选择。一个TX通道对应的天线的HBF权值均等于0,表征该TX通道未被选择;一个TX通道对应的至少一根天线的HBF权值不等于0时,表征该TX通道被选择。一个TX通道对应的天线的HBF权值只有一个不等于0时,表征该TX通道使用单天线发送方式,不进行ABF;一个TX通道对应的至少两根天线的HBF权值不等于0时,表征该TX通道使用ABF发送方式,且基于上述至少两根天线的HBF权值可以确定上述至少两根天线的模拟移相值。仅有一个TX通道选择时,表征终端使用单通道发送方式,不进行DBF;至少两个TX通道选择时,表征该TX通道使用DBF发送方式,且基于上述至少两个TX通道的天线的HBF权值可以确定上述至少两个TX通道的数字移相值。可以理解,天线被选择指可以通过该天线发送数据,TX通道被选择指可以通过该TX通道发送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3GPP协议定义的TPMI码本用作终端200的HBF码本集。目前,TPMI码本包括4端口的上行相干码本和2端口的上行相干码本,4端口的上行相干码本对应的码本集1包括27个码字,具体如表1所示;2端口的上行相干码本对应的码本集2包括6个码字,具体如表2所示。
表1.码本集1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41
表2.码本集2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42
下面以码本集1和码本集2为例,对三种配置的终端的HBF权值码本集进行举例说明。
第一种配置:2T/4配置的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2T/4配置的终端的上行发送方式包括:单天线发送;2个TX通道进行DBF发送且两个TX通道分别选择一根天线;2个TX通道进行DBF发送且两个TX通道均选择两根天线均进行ABF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码本集1作为HBF权值码本集,该HBF权值码本集适用于ABF和DBF的移相精度均为90°的2T/4配置的终端。参见表1可知,码本集1中的码字不支持3根天线的发送,即不支持如下发送方式:2个TX通道中的一个TX通道进行单天线发送,另以个TX通道进行两天线的ABF发送。
示例性的,2T/4配置的终端200的发送框架可以参考前述发送框架1,即终端200配置了TX0通道和TX1通道,TX0通道对应天线0和天线1,TX1通道对应天线2和天线3,码本集1中的一个码字的四个码元分别为天线0至天线3的HBF权值。可以理解,TX0通道对应码字中的前两个码元,TX1通道对应码字中的后两个码元。示例性的,以码本集1中索引为10的码字W10为例,该码字中的各码元与天线、TX通道的关系如图6所示。具体的,码本集1的28个码字的索引分别为0至27,其中:
索引为0至3的四个码字中仅有一个码元不等于0,这四个码字分别指示了天线0、天线1、天线2、天线3的单天线发送方式。
索引为4至7的四个码字的第一个码元和第三个码元不等于0,第二个码元和第四个码元均等于零,这指示了2个TX通道可以进行DBF发送。其中,上述第一个码元指示了TX0通道对应的数字移相值为0,上述第三个码元与第一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TX1通道对应的数字移相值。由表1可知,这四个码字指示的TX1通道对应的数字移相值分别为0°、-180°、90°和-90°。
索引为8至11的四个码字的第二个码元和第四个码元不等于0,第一个码元和第三个码元均等于零,这指示了2个TX通道可以进行DBF发送。其中,上述第二个码元指示了TX0通道对应的数字移相值均为0,上述第四个码元与第二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TX1通道对应的数字移相值;由表1可知,这四个码字指示的TX1通道对应的数字移相值分别为0°、-180°、90°和-90°。
索引为12至27的16码字的四个码元均不等于0,这指示了2个TX通道进行DBF发送、TX0通道可以通过天线0和天线1进行ABF发送、TX1通道通过天线2和天线3进行ABF发送。其中,上述第一个码元指示了TX0通道对应的数字移相值均为0,第三个码元与第一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TX1通道对应的数字移相值;天线0和天线2对应的模拟移相值均为0,第二个码元与第一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天线1对应的模拟移相值,第四个码元与第三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天线3对应的模拟移相值。
第二种配置:1T/4配置的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1T/4配置的终端的发送框架参考前述发送框架2,则1T/4配置的终端的上行发送方式包括:单天线发送;两根天线进行ABF发送;三根天线进行ABF发送;四根天线进行ABF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码本集1作为HBF权值码本集,该HBF权值码本集适用于ABF移相精度为90°的1T/4配置的终端。
示例性的,1T/4配置的终端的发送框架可以参前述发送框架2,即终端配置了TX0通道,TX0通道对应天线0至天线3。码本集1中的一个码字的四个码元分别为天线0至天线3的HBF权值。参见表1可知,码本集1中的码字不支持3天线的ABF发送。参见发送框架2可知,发送框架2不支持2根和3根天线的选择,即具备发送框架2的终端不支持两根天线进行ABF发送和三根天线进行ABF发送。可选的,若将图5B中多路开关2替换为支持选择2根天线和3根天线的多路开关,则1T/4配置的终端也能支持2根天线的ABF发送和3根天线的ABF发送。
码本集1的28个码字的索引分别为0至27,针对上述1T/4配置的终端,其中:
索引为0至4的四个码字中仅有一个码元不等于0,这四个码字分别指示了天线0、天线1、天线2、天线3的单天线发送方式。
索引为4至7的四个码字的第一个码元和第三个码元不等于0,第二个码元和第四个码元均等于零,这指示了TX0通道可以通过天线0和天线2进行ABF发送。其中,上述第一个码元指示了天线0对应的模拟移相值均为0,上述第三个码元与第一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天线2对应的模拟移相值;由表1可知,上述四个码字指示了天线2对应的模拟移相值分别为0°、-180°、90°和-90°。
索引为8至11的码字的第二个码元和第四个码元不等于0,第一个码元和第三个码元均等于零,这指示了TX0通道可以通过天线1和天线3进行ABF发送。其中,上述第二个码元指示了天线1对应的模拟移相值均为0,上述第四个码元与第二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天线3对应的模拟移相值;由表1可知,上述四个码字指示的天线3对应的模拟移相值分别为0°、-180°、90°和-90°。
索引为12至27的16个码字的四个码元均不等于0,指示了TX0通道可以通过天线0至天线3进行ABF发送。其中,第一个码元指示了天线1对应的模拟移相值均为0,第二个码元与第一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天线1对应的模拟移相值,第三个码元与第一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天线2对应的模拟移相值,第四个码元与第一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天线3对应的模拟移相值。
第三种配置:1T/2配置的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1T/2配置的终端的上行发送方式包括:单天线发送;两根天线进行ABF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码本集2作为HBF权值码本集,该HBF权值码本集适用ABF移相精度为90°的1T/2配置的终端。
示例性的,1T/2配置的终端200的发送框架可以参考前述发送框架3,即终端200配置了TX0通道,TX0通道对应天线0和天线1,码本集2中的一个码字的两个码元分别为天线0和天线1的HBF权值。码本集2共包括6个码字,6个码字的索引分别为0至5,其中:
索引为0的码字中仅有第一个码元不等于0,指示了天线0的单天线发送方式,类似的,索引为1的码字指示了天线1的单天线发送方式。
索引为2至5的四码字的两个码元均不等于零,这指示了TX0通道可以通过天线0和天线1进行ABF发送。其中,两个码元中的第一个码元指示了天线0对应的模拟移相值为0°,第二个码元与第一个码元的相位差指示了天线1对应的模拟移相值。由表2可知,上述四个码字指示的天线1对应的模拟移相值分比为0°、-180°、90°和-90°。
需要说明的是,鉴于不同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可能不同,将码本集1和码本集2作为HBF权值码本集使用时,需要基于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对码本集1和码本集2中的码字进行功率修正。具体的,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0基于终端200的每根天线的上行信道估计,可以从适用于终端200的HBF权值码本集中确定出最优的上行发送方式对应的码字;终端200基于该码字可以确定后续上行发送时是否进行DBF、进行DBF时的数字移相值、是否进行ABF以及进行ABF时的模拟移相值。
可以理解,使用3GPP协议已定义的TPMI码本,无需额外增加码本,在当前的实际应用场景中该码本更易于实现。
结合前述技术概念、发送框架和HBF权值码本集,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的方法流程进行介绍。
图7A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的流程图,该波束成形方法应用于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该波束成形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1至S113,其中:
S101、终端200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第一消息,网络设备100接收终端200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上报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
S102、网络设备100解析第一消息,识别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
可选的,第一消息为高层信令消息,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层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终端、不同的频段所支持的TX通道和天线的配置可能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适配不同的终端和频段,终端200需要向网络设备100上报TX通道和天线配置,以便于网络设备100针对不同的配置自适应地确定该配置下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消息携带终端200的配置类型,终端200的配置类型用于指示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
可选的,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的配置类型可以包括如下三种:
配置类型0:终端配置2个TX通道、4根天线(即2T/4配置)。
配置类型1:终端配置1个TX通道、4根天线(即1T/4配置)。
配置类型2:终端配置1个TX通道、2根天线(即1T/2配置)。
目前,配置类型0的终端支持的频段通常为NR TDD频段,配置类型1的终端支持的频段通常为NR TDD频段或FDD中高频段(例如1~3GHz),配置类型2的终端支持的频段通常为FDD低频段(例如频段<1GHz)。
不限于上述3种配置类型,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在其他TX通道和天线配置下,还可以有更多可能的配置类型,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TX通道和天线配置的配置类型,终端200通过各配置类型对应的索引(例如0、1、2)表征该配置类型,并通过第一消息的预设字段1中携带终端200的配置类型对应的索引。网络设备100通过解析第一消息,获取配置类型对应的索引,进而可以识别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
可选的,终端200配置了多个TX通道和多根天线,但仅有部分TX通道和天线支持HBF。终端200上报支持HBF的TX通道和天线,第一消息携带支持HBF的TX通道的索引和天线的索引;或者,支持HBF的TX通道和天线对应指定的配置类型,第一消息携带上述配置类型的索引。
S103、终端200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第二消息,网络设备100接收终端200发送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上报终端200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S104、网络设备100解析第二消息,识别终端200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可选的,第二消息为高层信令消息,例如RRC层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不同的频段,协议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可能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适配不同频段,终端200需要向网络设备100上报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以便于适配不同的功率放大器的设计以及网络设备100针对不同的功率能力自适应地确定该功率能力下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消息携带终端200的功率能力类型,终端200的功率能力类型用于指示终端200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针对不同的TX通道配置的终端,可选的功率能力类型是不同的,本申请实施例以配置2个TX通道的终端为例进行说明。终端200配置了2个TX通道,终端200需要向网络设备100上报2个TX通道的功率能力。可选的,针对终端当前的频段,协议允许的最大发送功率为P_max,终端200的功率能力类型包括如下3种:
功率能力0,即2个TX通道各自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均为P_max。
功率能力1,2个TX通道中的一个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为P_max,另一个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为(P_max/2)。
功率能力2,2个TX通道各自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均为(P_max/2)。
可选的,终端配置了A个TX通道,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上述A个TX通道的功率能力类型,终端200通过各功率能力类型对应的索引(例如0、1、2)表征上述各种功率能力类型,并在第二消息的预设字段2中携带终端200的功率能力类型对应的索引。网络设备100通过解析第二消息,获取终端200的功率能力类型的索引,进而可以识别终端200的2个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和S104是可选的。示例性的,在一种情况下,终端200仅配置了1个TX通道,终端200的发送框架可以参见前述发送框架2或发送框架3。该情况下,终端200无需上报功率能力,网络设备100可以默认终端200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为上述P_max。在另一种情况下,网络设备100本地存储有终端200的各TX通道的功率能力,或者网络设备100可以通过其他第三方设备间接获取终端200的各TX通道的功率能力。该情况下,终端200无需上报功率能力。在另一种情况下,终端200配置了n个TX通道,且n个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均为上述P_max。该情况下,终端200无需上报功率能力信息,若网络设备100未接收到终端200上报的功率能力,则默认终端200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均为上述P_max。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可以实现功率能力的交互,即终端200具备功率能力上报的功能,且网络设备100具备功率能力识别的功能。此外,终端200配置的TX通道数量越多,可选的功率能力类型越多,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S105、终端200向网络设备100发送第三消息,网络设备100接收终端200发送的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指示终端200支持的移相档位,移相档位包括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
S106、网络设备100解析第三消息,识别终端200支持的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
可选的,第二消息为高层信令消息,例如RRC层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具备不同的硬件性能和软件性能的终端,支持的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可能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适配不同的硬件性能和软件性能,终端200需要向网络设备100上报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以便于网络设备100针对不同的移相档位自适应地确定该移相档位下的目标发送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终端200通过第三消息的预设字段3可以携带ABF移相精度和/或DBF移相精度,ABF移相精度用于指示ABF移相档位,DBF移相精度用于指示DBF移相档位。示例性的,参考前述实施例有关移相档位的描述,ABF(或DBF)移相精度为90°时,ABF(或DBF)移相档位包括{0°,90°,180°,-90°};,ABF(或DBF)移相精度为45°时,ABF(或DBF)移相档位包括{0°,45°,90°,135°,180°,-135°,-90°,-45°}。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和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类型,所述第三消息携带终端的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
可选的,参考前述实施例有关移相档位的描述,本申请定义了M类ABF移相档位和N类DBF移相档位,每类移相档位有相应的索引。其中,M和N为大于1的正整数。终端200通过第三消息的预设字段3可以携带ABF移相档位的索引和/或DBF移相档位的索引。可以理解,ABF移相档位的索引指示了终端200支持上述M类ABF的移相档位中的哪一类移相档位;DBF移相档位的索引指示了终端200支持上述N类DBF的移相档位中的哪一类移相档位。可选的,上述M类ABF移相档位和N类DBF移相档位均可以包括{0°,90°,180°,-90°}和{0°,45°,90°,135°,180°,-135°,-90°,-45°}。
其中,对于2T/4配置的终端,上报支持哪一类ABF移相档位和DBF移相档位所需的上报信息量为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91
bits,其中,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92
表示对x向上取整。对于1T/4配置的终端和1T/2配置的终端,上报支持哪一类ABF移相档位所需的上报信息量为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193
bits。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5和S106是可选的。示例性的,在一种情况下,网络设备100本地存储有终端200的移相档位,或者网络设备100可以通过其他第三方设备间接获取终端200的移相档位。该情况下,终端200无需上报移相档位。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可以实现移相档位的交互,即终端200具备移相档位上报的功能,且网络设备100具备移相档位识别的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对步骤S101、步骤S103和步骤S105的实施顺序不做具体限定,步骤S101、步骤S103和步骤S105可以按照预设顺序实施,也可以同时实施。可选的,步骤S101、步骤S103和步骤S105同时实施时,第一消息、第二消息和第三消息可以为同一消息,预设字段1、预设字段2和预设字段3为第一消息中的不同字段。
S107、网络设备100基于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确定终端200的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将可以实现ABF的终端、可以实现ABF以及DBF的终端,统称为支持HBF的终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200还通过第一消息的预设字段4指示终端200是否支持HBF。网络设备100接收第一消息后,通过解析第一消息可以确定终端200是否支持HBF。当网络设备100基于第一消息确定终端200支持HBF后,基于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确定终端200的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并执行S108;否则,按照现有的上行发送技术进行上行发送。可以理解,该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0仅为支持HBF的终端配置相应的AS-SRS资源。
S108、网络设备100向终端200发送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
可选的,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SRS的跳频带宽(srs-HoppingBandwidth,bhop)配置、UE级SRS(BSRS)的带宽(srs-Bandwidth)、小区级SRS(CSRS)的带宽配置(srs-BandwidthConfig)、一个子帧内传输的SRS符号数(例如Rel-16LTE标准下的传输符号数(nrofSymbols-r16))、SRS的保护间隔(guard period,GP)的符号数量、SRS的比特位图(bitmap)、SRS频域位置(freqDomainPosition)等。其中,SRS的比特位图(bitmap)用于指示一个子帧内发送的符号为SRS符号或GP符号。
需要说明的是,3GPP协议定义了AS-SRS,但通常网络设备100(例如基站)仅对TDD频段小区内的终端配置AS-SRS资源,对FDD小区内的终端不会配置AS-SRS资源,这是由于目前的技术不能充分利用FDD频段的终端的所有天线对应的信道信息。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0可以为FDD频段小区内支持HBF的终端配置AS-SRS,获取并利用终端所有天线对应的上行CSI,以提升FDD上行链路性能。
S109、终端200基于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确定终端200的AS-SRS资源后,在上述AS-SRS资源上通过单天线轮询发送AS-SRS,网络设备100接收终端200通过单天线轮询发送的AS-SRS。
具体的,终端配置了Y根天线,终端200在上述AS-SRS资源上通过上述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AS-SRS,网络设备100接收终端200在上述AS-SRS资源上通过上述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的AS-SRS。
示例性的,参考前述发送框架1,对于2T/4配置的终端,在不同时频资源上,将多路开关0切换至a输出端口,以通过天线0单天线地发送AS-SRS,将多路开关0切换至c输出端口,以通过天线1单天线地发送AS-SRS,将多路开关1切换至a输出端口,以通过天线2单天线地发送AS-SRS,将多路开关1切换至c输出端口,以通过天线3单天线地发送AS-SRS
示例性的,参考前述发送框架2,对于1T/4配置的终端,在不同时频资源上,将多路开关0分别切换至b输出端口、c输出端口、d输出端口和e输出端口,分别通过天线0至天线3单天线地轮询发送AS-SRS。
示例性的,参考前述发送框架3,对于1T/2配置的终端,在不同时频资源上,将多路开关0分别切换至a输出端口和c输出端口,分别通过天线0和天线1单天线地轮询发送AS-SRS。
S110、网络设备100基于终端200的Y根天线中的第一天线发送的AS-SRS,估计第一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第一天线是上述Y根天线中的任意一根天线。
示例性的,网络设备100包括D个接收天线,网络设备100基于第一天线发送的AS-SRS,估计出第一天线对应的D*1维的上行信道矩阵;网络设备100将估计的终端200的Y根天线的上行信道矩阵按天线顺序组成上述Y根天线对应的D*Y维的上行信道矩阵。
S111、基于终端200的各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TX通道和天线配置、移相档位以及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网络设备100确定终端200的HBF配置信息,HBF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终端200的上行的目标发送方式。
S112、网络设备100向终端200发送第一CSI,第一CSI携带HBF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0可以基于终端200的各天线的上行信道估计、TX通道和天线配置、移相档位以及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各种上行发送方式下的等效信道增益,并确定等效信道增益最大的发送方式为终端200的上行的目标发送方式,获取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即通过HBF配置信息指示该目标发送方式的参数。
可选的,HBF配置信息指示的目标发送方式的参数包括:选择哪些TX通道,选择至少两个TX通道时,TX通道间的DBF数字移相值,每个TX通道选择哪些天线;一个TX通道选择至少两根天线时,上述至少两根天线的ABF模拟移相值。参考前述发送框架1至发送框架3,TX通道选择和TX通道间的DBF数字移相值用于控制modem 20的TXS/DBF模块,每个TX通道内的天线选择以及天线间的ABF模拟移相值用于控制AS/ABF模块。
可选的,若终端配置A个TX通道,ATX通道对应上述Y根天线,则HBF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下,所述A个TX通道中上行发送的B个TX通道、所述B个TX通道的数字波束成形DBF的数字移相值、所述B个TX通道中第一TX通道对应的C根天线中上行发送的D根天线和/或所述D根天线的模拟波束成形ABF的模拟移相值,所述第一TX通道是所述B个TX通道中的任一TX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11具体可以包括Z1至Z4。其中:
Z1、网络设备100基于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和移相档位确定适用于终端200的第一码本集。Z2、网络设备100基于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对第一码本集进行功率修正,获得修正后的第二码本集。Z3、基于估计的终端200的上行信道矩阵,获取第二码本集中每个码字对应的等效信道增益。Z4、基于第二码本集中等效信道增益最大的第一码字确定终端200的HBF配置信息。
可选的,步骤S4中每个码字对应的等效信道增益为该码字与终端200的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的乘积向量的模平方。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码本集中的码字进行功率修正,使得使用该码字的终端200的各TX通道的信号发送功率之和满足终端200在当前频段下的最大发送功率,且每个TX通道满足该通道所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从而尽肯能地提升了上行发送增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前述实施例有关TPMI码本的描述,针对特定配置的终端,第一码本集可以采用TPMI码本对应的码本集1或码本集2。下面以2T/4配置的终端、1T/4配置的终端和1T/2配置的终端采用TPMI码本为例,对上述三种配置的终端在步骤S111中的实现做具体说明。
第一种配置:2T/4配置的终端
可选的,步骤Z1中,当终端200为2T/4配置的终端,且ABF和DBF的移相精度均为90°,网络设备100确定适用于终端200的第一码本集为码本集1。步骤Z2中,网络设备100根据终端200上报的功率能力,对码本集1进行功率修正,获得第二码本集。终端200上报的功率能力可以包括前述功率能力0、功率能力1和功率能力2。2T/4配置的终端可以参考前述发送框架1,具体的,
当终端200上报功率能力0时,即TX0通道和TX1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均为P_max,网络设备100对码本集1作如下的功率修正:
W0,k=Wkα0;k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11
其中,Wk为码本集1中第k个码字,α0;k为码本集1的第k个码字的功率能力0的修正参数,W0,k为经过功率能力0的功率修正后的第二码本集的第k个码字。
示例性的,码本集1中索引为26的码字W10的各码元与TX通道的关系如图6所示,由该码字可知,W10对应的TX0通道和TX1通道的发送功率均为(P_max/4),修正后的W0,10对应的TX0通道和TX1通道的最大发送功率均为(P_max/2),满足功率能力0指示的TX0通道和TX1通道所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且两个TX通道对应的功率之和满足终端200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P_max。
当终端200上报功率能力1时,即TX0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为P_max,TX1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为(P_max/2),网络设备100对码本集1作如下的功率修正:
W1,k=Wkα1;k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12
其中,α1;k为码本集1的第k个码字的功率能力1的修正参数,W1,k为经过功率能力1的功率修正后的第二码本集的第k个码字。
当终端200上报功率能力2时,即TX0通道和TX1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均为(P_max/2),网络设备100对码本集1作如下的功率修正:
W2,k=Wkα2;k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13
其中,α2;k为码本集1的第k个码字的功率能力1的修正参数,W2,k为经过功率能力1的功率修正后的第二码本集的第k个码字。
第二种配置:1T/4配置的终端
可选的,步骤Z1中,当终端200为1T/4配置的终端,且ABF移相精度为90°,网络设备100确定适用于终端200的第一码本集为码本集1。步骤Z2中,网络设备100根据终端200的TX通道的功率能力,对码本集1进行功率修正,获得第二码本集。
可选的,参考步骤S103的相关描述,配置1个TX通道的终端,TX通道所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可以为P_max。具体的,1T/4配置的终端200的功率修正方式可以参考2T/4配置的终端200的功率能力0的修正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种配置:1T/2配置的终端
可选的,步骤Z1中,当终端200为1T/2配置的终端,且ABF移相精度为90°,网络设备100确定适用于终端200的第一码本集为码本集2。步骤Z2中,网络设备100根据终端200的TX通道的功率能力,对码本集2进行功率修正,获得第二码本集。
可选的,参考步骤S103的相关描述,配置1个TX通道的终端,TX通道所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可以为P_max。具体的,网络设备100对码本集2作如下的功率修正:
W′k=Wkβk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1
其中,βk为码本集2的第k个码字的修正参数,W′k为经过功率修正后的第二码本集的第k个码字。
可选的,网络设备100通过第一CSI中的PMI的字段携带HBF配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HBF配置信息的内容的展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方式1和方式2。
在方式1中,HBF配置信息为第一码字在码本集中的索引。
在方式2中,HBF配置信息为目标发送方式的参数。
下面对方式2中HBF配置信息的信息反馈量进行介绍。参考前述实施例有关移相档位的描述,本申请定义了M类ABF移相档位,即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2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3
包含K个移相档位,以及N类DBF移相档位,即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4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5
包含L个移相档位。下面以终端200采用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6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7
为例进行说明。
对于具备发送框架2的2T/4配置的终端200,TX0通道(或TX1)的单天线发送有2种选择,2根天线进行ABF发送的ABF移相档位有K种选择,共(K+2)种选择。2个TX通道中选择一个进行单通道发送有2种选择,2个TX通道进行DBF发送的DBF移相档位有L种选择,共(L+2)种选择。综上所述,2T/4配置的终端200的HBF配置信息的信息反馈量为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8
bits。
对于具备发送框架2的1T/4配置的终端200,TX0通道单天线发送有4种选择,4根天线进行ABF发送时后三根天线中的每根天线的ABF移相档位有K种选择。综上所述,1T/4配置的终端200的HBF配置信息的信息反馈量为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9
bits。
对于具备发送框架3的1T/2配置的终端200,TX0通道单天线发送有2种选择,2根天线进行ABF发送时第二根天线的ABF移相档位有K种选择。综上所述,1T/4配置的终端200的HBF配置信息的信息反馈量为
Figure BDA00030780064000002210
bits。
可选的,第二码本集的每个码字对应的发送总功率小于等于终端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第二码本集的每个码字中第一TX通道的C根天线对应的C个码元的发送功率之和小于等于第一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第二码本集的每个码字用于指示终端的一种上行发送方式。
可选的,上述第一TX通道的C根天线对应的C个码元间的相位差为终端支持的ABF的移相档位,当上述A个TX通道还包括第二TX通道时,第一TX通道和第二YX通道的第一根天线对应的两个码元的相位差为终端支持的DBF的移相档位。
S113、终端200基于HBF配置信息,配置上行发送的参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进行全带级的上行信道估计以及CSI反馈,也可以针对每个子带进行子带级的上行信道估计以及CSI反馈,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终端基于第一CSI反馈的HBF配置信息,从中解析出TX通道选择、TX通道间的DBF数字移相值、每个TX通道内的天线选择和天线间的ABF模拟移相值等参数。
以终端200配置发送框架1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HBF配置信息指示选择TX0通道和TX1通道,终端200基于TX通道间的DBF模拟移相值进行DBF发送;当HBF配置信息指示选择TX0通道,且选择选择TX0对应的两根天线中的一个,例如天线0时,终端200上行发送时将该TX通道的多路开关0切换至输出端口a,通过该TX通道的天线0进行单天线发送;当HBF配置信息指示选择TX0通道,且选择选择TX0对应的两根天线,终端200上行发送时将该TX通道的多路开关0切换至输出端口b,该TX通道基于两根天线的ABF模拟移相值进行ABF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参考图5A和图5C所示的发送框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AS/ABF模块中1个发送通道可以对应2根天线,为终端实现上行ABF提供了硬件支撑。
2、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网络设备100根据上行信道估计确定和反馈HBF配置信息,不依赖于上下行信道互易性,该波束成形方法适用于FDD频段和TDD频段。
3、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100可以根据信道的实际环境,通过每根天线的上行信道估计获得不同发送方式的等效信道增益,自适应地为终端200选择最优的上行发送方式,这样,可以自适应地应对各种信道环境。
示例性的,对于2T/4配置的终端200,当4根天线对应的信道强度比较均衡且信道相关性较高时,网络设备100可以通过HBF配置信息指示终端200通过4根天线进行HBF发送;当4根天线对应的信道强度不均衡且信道相关性较低时,网络设备100可以基于实际的上行信道估计结果,指示终端200通过3根、2根或1根天线进行上行发送。对于1T/2配置的终端,当2根天线对应的信道强度比较均衡且信道相关性较高时,网络设备100可以通过HBF配置信息指示终端200进行上行ABF发送。当2根天线对应的信道强度比较不均衡且信道相关性较低时,网络设备100可以指示终端200使用信道质量较好的单天线进行上行发送。
4、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对于2T/4配置的终端200和1T/4配置的终端200,在相同的总发送功率的情况下,相比1T/1配置的终端200的上行发送,最大BF增益可以达到6dB,相比2T/2配置的终端200进行非相干的上行发送,最大BF增益可以达到6dB,相比前述方案1中2T/2配置的终端200采用上行相干码本的上行发送,最大BF增益可以达到3dB;对于1T/2配置的终端200,相比1T/1配置的终端200的上行发送,最大BF增益可以达到3dB。
5、本申请实施例对天线与RX通道的连接关系不做具体限定,一个RX通道可以对应1根天线,终端具有4个接收通道时,终端只需要4根天线。相比于图4所示的方案2的发送框架,终端200不需要额外增加天线,节省了成本。此外,相比于方案2,AS/ABF模块对下行信号可以不进行合路处理,所提供的上行的BF发送方法,对下行通信没有影响。
下面结合图7B和图7C对本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的BF增益进行示例性说明。图7B和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2T/4配置的终端200在LOS场景中的上行BF增益的示意图,图7B和图7C所示的曲线的横坐标为来波角度,纵坐标为上行BF增益。在不同来波角度下,终端200可以获取网络设备100反馈的目标码字,并基于该码字进行上行发送获得上行BF增益。其中,图7B中,2T/4配置的终端200的ABF移相档位和DBF移相档位均只有{0°,90°,180°,-90°}这4个移相档位。由图7B可知,当来波方向为0°、60°、90°和120°时,目标码字与来波角度完全匹配,上述波束成形方法可以达到6dB的BF增益,在其它来波方向的上行BF增益稍低,最低约为5.2dB。图7C中,2T/4配置的终端200的ABF移相档位和DBF移相档位均只有{0°,45°,90°,135°,180°,-135°,-90°,-45°}这8个移相档位。由图7C可知,当来波方向为0°、45°、60°、75°、90°、105°、120°和135°时,目标码字与来波角度完全匹配,上述波束成形方法可以达到6dB的BF增益,在其它来波方向上BF增益最低约为5.8dB增益。综上可知,移相精度越高,达到6dB的BF增益的概率越大,所能达到的最小增益也越大。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的功能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波束成形方法对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终端设备的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终端设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接入协议体系包括RRC层、媒体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Control,MAC)和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终端200和网络设备100的各功能模块的功能由相应的协议层实现。
示例性的,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2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终端200的RRC层包括TX通道和天线配置上报模块、功率能力上报模块和移相档位上报模块,PHY层上行包括AS-SRS发送模块、TXS/DBF模块和AS/DBF模块,物理层下行包括CSI解析模块。其中:
TX通道和天线配置上报模块用于上报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可选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上报模块上报终端200的配置类型的索引。
功率能力上报模块用于上报终端200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可选的,功率能力上报模块上报终端200的功率能力类型的索引。
移相档位上报模块用于上报终端200的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可选的,移相档位上报模块上报终端200的ABF移相精度和/或DBF移相精度。可选的,移相档位上报模块上报终端200的ABF移相档位的索引和/或DBF移相档位的索引。
AS-SRS发送模块用于在网络设备100配置的AS-SRS资源上通过单天线轮询发送的AS-SRS。
CSI解析模块用于解析网络设备100发送的CSI,获取上行发送的HBF配置信息,HBF配置信息用于指示选择哪些TX通道,选择至少两个TX通道时,TX通道间的DBF数字移相值,每个TX通道选择哪些天线;一个TX通道选择至少两根天线时,上述至少两根天线的ABF模拟移相值。
TXS/DBF模块用于根据基于HBF配置信息指示的TX通道选择,确定上行发送的TX通道以及TX通道的DBF数字移相值。
AS/DBF模块用于根据HBF配置信息指示的天线选择,确定上行发送的天线以及天线的ABF模拟移相值。
示例性的,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网络设备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100的RRC层包括TX通道和天线配置识别模块、功率能力识别模块和移相档位识别模块,MAC层包括AS-SRS资源配置模块,PHY层上行包括上行信道估计模块、CSI信息确定模块,物理层下行包括CSI反馈模块。其中,
TX通道和天线配置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终端200上报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确定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可选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识别模块基于终端200上报的配置类型的索引,确定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
功率能力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终端200上报的功率能力,确定终端200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可选的,功率能力识别模块基于终端200上报的HBF功率类型的索引,确定终端200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
移相档位识别模块用于识别终端200上报的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可选的,移相档位识别模块基于终端200上报的ABF移相精度,确定终端200的ABF移相档位;基于终端200上报的DBF移相精度,确定终端200的DBF移相档位。可选的,移相档位识别模块基于终端200上报的ABF移相档位的索引,确定终端200的ABF移相档位;基于终端200上报的DBF移相档位的索引,确定终端200的DBF移相档位。
AS-SRS资源配置模块用于基于终端200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为终端200配置AS-SRS资源。
上行信道估计模块用于基于终端200通过单天线轮询发送的AS-SRS,估计终端200的每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
CSI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TX通道和天线配置、移相档位以及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终端200的HBF配置信息。
CSI反馈模块用于反馈终端200的HBF配置信息。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200的结构。
图10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200的结构。
如图10所示,终端2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处理器101、存储器102、通信接口103、接收器105、发射器106、耦合器107、天线108、终端设备接口109。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104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0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通信接口103可用于终端2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是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100。具体地,通信接口103可以是5G通信接口,也可以是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终端2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103,例如局域接入网(local access network,LAN)接口。发射器106可用于对终端设备处理器1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接收器105可用于对天线108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106和接收器105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终端200中,发射器106和接收器105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天线108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耦合器107用于将天线108接收到的移动通信信号分成多路,分配给多个的接收器105。
除了图10所示的发射器106和接收器105,终端200还可包括其他通信部件,例如GPS模块、蓝牙(bluetooth)模块、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等。不限于无线通信,终端200还可以配置有线网络接口(如LAN接口)来支持有线通信。
终端200还可包括输入输出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可用于实现终端200和其他终端设备/外部环境之间的交互,可主要包括音频输入输出模块、按键输入模块以及显示器等。具体地,输入输出模块还可包括:摄像头、触摸屏以及传感器等等。其中,输入输出模块均通过终端设备接口109与终端设备处理器101进行通信。
存储器102与终端设备处理器10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地,存储器1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1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ANDROID,IOS,WINDOWS,或者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10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2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在终端200侧的实现程序。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的实现,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终端设备处理器1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地,终端设备处理器1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10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在终端200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图10所示的终端2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终端2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100的结构。
图11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100的结构。
如图11所示,网络设备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处理器201、存储器202、通信接口203、接收器205、发射器206、耦合器207、天线208、网络设备接口209。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204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1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通信接口203可用于网络设备1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0所示的终端200。具体地,通信接口203可以是5G通信接口,也可以是未来新空口的通信接口。不限于无线通信接口,网络设备100还可以配置有有线的通信接口203,例如局域接入网(local access network,LAN)接口。发射器206可用于对网络设备处理器2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接收器205可用于对天线208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发射器206和接收器205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解调器。在网络设备100中,发射器206和接收器205的数量均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天线208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耦合器207用于将天线208接收到的移动通信信号分成多路,分配给多个的接收器205。
存储器202与网络设备处理器201耦合,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具体地,存储器2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202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202可用于存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在网络设备100侧的实现程序。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的实现,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网络设备处理器2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地,网络设备处理器2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20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在网络设备100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的网络设备1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网络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网络设备100的结构可以与网络设备100的结构相同,关于网络设备100的结构相关内容可以参照图11所示的网络设备100的结构的相关文字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各实施方式可以任意进行组合,以实现不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该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30)

1.一种波束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所述终端包括A个发送TX通道,所述A个TX通道对应Y根天线,A和Y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所述AS-SRS用于所述网络设备估计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所述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的;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HBF配置信息,确定上行的目标发送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BF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下,所述A个TX通道中上行发送的B个TX通道、所述B个TX通道的数字波束成形DBF的数字移相值、所述B个TX通道中第一TX通道对应的C根天线中上行发送的D根天线和/或所述D根天线的模拟波束成形ABF的模拟移相值,所述第一TX通道是所述B个TX通道中的任一TX通道,B、C和D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上报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通过所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终端的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所述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是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确定的;
所述终端通过所述Y根天线向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在所述AS-SRS资源上通过所述Y根天线向所述网络设备单天线地轮询发送AS-SR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上报所述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所述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上报所述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所述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所述移相档位包括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所述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以及所述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终端的各种上行发送方式下的等效信道增益,等效信道增益最大的上行发送方式为所述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TX通道和天线配置的配置类型,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的配置类型的索引。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所述A个TX通道的功率能力类型,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功率能力类型的索引。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所述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包括A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和/或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类型,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所述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包括ABF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和/或DBF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
12.一种波束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网络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的所述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所述终端包括A个发送TX通道,所述A个TX通道对应所述Y根天线,A和Y为正整数;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Y根天线中的第一天线发送的AS-SRS,估计所述第一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所述第一天线是所述Y根天线中的任一天线;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HBF配置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BF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目标发送方式下,所述A个TX通道中上行发送的B个TX通道、所述B个TX通道的数字波束成形DBF数字移相值、所述B个TX通道中第一TX通道对应的C根天线中上行发送的D根天线和/或所述D根天线的模拟波束成形ABF模拟移相值,所述第一TX通道是所述B个TX通道中的任一TX通道,B、C和D为正整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的所述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消息确定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的所述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确定所述终端的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AS-SRS资源的配置信息;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终端通过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的所述天线轮发探测参考信号AS-SRS,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在所述AS-SRS资源上通过所述Y根天线单天线地轮询发送AS-SRS。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消息;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所述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消息;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第三消息确定所述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所述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用于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所述移相档位包括ABF移相档位和/或DBF移相档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具体包括:
基于估计的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所述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以及所述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确定所述终端的各种上行发送方式下的等效信道增益,并确定等效信道增益最大的上行发送方式为所述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获取所述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基于估计的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确定所述终端的目标发送方式的混合波束成形HBF配置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基于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以及所述终端支持的移相档位,确定适用于所述终端的第一码本集;所述第一码本集包括Y个码字,所述第一码本集的每个码字的第y个码元用于表征所述Y根天线中的第y根天线对应的HBF权值;
基于所述终端的各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对所述第一码本集进行功率修正,获得修正后的第二码本集,所述第二码本集的每个码字对应的发送总功率小于等于所述终端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所述第二码本集的每个码字中第一TX通道的C根天线对应的C个码元的发送功率之和小于等于所述第一TX通道支持的最大发送功率,所述第二码本集的每个码字用于指示所述终端的一种上行发送方式;
基于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获取所述第二码本集中每个码字对应的等效信道增益;
基于所述第二码本集中等效信道增益最大的第一码字确定所述终端的所述目标发送方式的HBF配置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X通道的C根天线对应的C个码元间的相位差为所述终端支持的ABF的移相档位,当所述A个TX通道还包括第二TX通道时,所述第一TX通道和所述第二YX通道的第一根天线对应的两个码元的相位差为所述终端支持的DBF的移相档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码字对应的等效信道增益为码字与所述Y根天线对应的上行信道矩阵的乘积向量的模平方。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TX通道和天线配置的配置类型,所述第一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TX通道和天线配置的配置类型的索引。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所述A个TX通道的功率能力类型,所述第二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功率能力类型的索引。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所述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包括A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和/或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和所述网络设备预定义了至少两种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移相档位类型的索引,所述移相档位的索引包括ABF移相档位的索引和/或DBF移相档位的索引。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配置2个TX通道和4根天线,所述ABF移相档位和所述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均为90°时,所述第一码本集为四端口的上行预编码矩阵指示TPMI码本;
当所述终端配置1个TX通道和4根天线,所述ABF移相档位和所述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均为90°时,所述第一码本集为四端口的TPMI码本;
当所述终端配置1个TX通道和2根天线,所述ABF移相档位和所述DBF移相档位的移相精度均为90°时,所述第一码本集为两端口的TPMI码本。
2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电偶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全部或部分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电偶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全部或部分程序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2-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1或12-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1或12-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58386.8A 2021-05-21 2021-05-21 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53794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8386.8A CN115379470A (zh) 2021-05-21 2021-05-21 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PCT/CN2022/091684 WO2022242489A1 (zh) 2021-05-21 2022-05-09 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8386.8A CN115379470A (zh) 2021-05-21 2021-05-21 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9470A true CN115379470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9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8386.8A Pending CN115379470A (zh) 2021-05-21 2021-05-21 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9470A (zh)
WO (1) WO2022242489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0874A1 (en) * 2008-11-03 2010-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CN107959937A (zh) * 2016-10-17 2018-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的确定、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11095809A (zh) * 2017-09-29 2020-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989B (zh) * 2015-03-12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混合波束赋形传输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17061679A1 (ko) * 2015-10-07 2017-04-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이브리드 빔포밍을 위한 단말의 빔 스캐닝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998223A (zh) * 2016-01-21 2017-08-0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混合波束赋形方法、基站和用户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50874A1 (en) * 2008-11-03 2010-05-0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and determina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CN107959937A (zh) * 2016-10-17 2018-04-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的确定、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CN111095809A (zh) * 2017-09-29 2020-05-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2489A1 (zh)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068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beamforming by using antenna arra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97313B (zh) 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方法
CN108631831B (zh) 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8288991B (zh) 波束信息、配置信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US992979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analog and digital hybrid beamforming
EP3051711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beam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80927B1 (en)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node, methods therein, for respectively sending and receiving a report on quality of transmitted beams
US10038480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multiple beam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44773B2 (en) Feed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using pre-cod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228971A1 (en) Reporting for mu-mimo using beam management
CN107888240A (zh) 一种波束扫描和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EP3738216A1 (en) Flexible beamforming control
CN107925459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1012129B2 (en)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from a terminal device
US20220166464A1 (en)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from a terminal device
US11139870B2 (en)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from a terminal device
CN115379470A (zh) 波束成形方法及相关装置
EP4366186A1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5225126A (zh) 上行发送方法、abf模块、终端及存储介质
EP437124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csi reporting for joint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