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3903A - 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3903A
CN115373903A CN202211047806.7A CN202211047806A CN115373903A CN 115373903 A CN115373903 A CN 115373903A CN 202211047806 A CN202211047806 A CN 202211047806A CN 115373903 A CN115373903 A CN 115373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ackup
backed
logical
file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4780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毅生
王贤达
马立珂
王子骏
杨海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Dingji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Dingji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Dingji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Dingjia Compu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4780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39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3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39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G06F11/1451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by selection of backup cont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所述增量数据是指所述待备份数据中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采用本方法,能够降低逻辑备份所要占用的存储器空间。

Description

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软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逻辑备份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软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数据逻辑备份技术。通过使用数据逻辑备份技术,对数据库进行逻辑备份恢复,可以用来实现对数据的迁移,也可以用来实现对数据库的备份保护;其中,逻辑备份是物理备份方式的一种补充,多用于数据迁移。
在传统的数据备份技术中,需要进行逻辑备份的数据在导出数据库时每次都是全量导出,并将全量数据存储至存储器中,从而导致存储器中存在较多冗余数据,进而占用存储器的大量存储空间。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存储空间占用的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逻辑备份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所述增量数据是指所述待备份数据中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库的备份记录;所述备份记录是指所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
在所述备份记录中存在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还包括:
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第一目标文件;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为所述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
判断所述待备份数据与所述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与所述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包括: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为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判断所述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中的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所述增量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之后,还包括:
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所述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所述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
在成功将所述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所述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逻辑备份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备份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数据对比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所述增量数据是指所述待备份数据中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逻辑备份模块,用于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所述增量数据是指所述待备份数据中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所述增量数据是指所述待备份数据中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所述增量数据是指所述待备份数据中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上述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通过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再根据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然后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最后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这样,在对数据进行逻辑备份时,所要备份的数据量越大,那么备份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也越大。因此,在每次进行逻辑备份时,只对其中的增量数据进行备份,可以减小所要备份的数据量,从而降低逻辑备份所要占用的存储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逻辑备份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逻辑备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增量数据的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逻辑备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又一个实施例中逻辑备份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逻辑备份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备份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数据库服务器101分别通过网络与备份服务器102与存储器服务器103进行通信。具体的,参考图1,备份服务器102发送备份指令至数据库服务器101,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数据库服务器101根据接收到的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进一步地,数据库服务器101还可以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存储至存储器服务器103中的存储器中。其中,数据库服务器101、备份服务器102与存储器服务器103均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逻辑备份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数据库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其中,备份指令指的是通过备份服务器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的客户端的指令,客户端收到指令后执行指令要求的逻辑备份动作,且该备份指令里面所包含的备份对象是由人为选择控制的;待备份数据标识是指待备份数据的标识信息,比如数据名称。
具体地,备份服务器响应于针对选择的待备份数据的数据备份操作,生成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的备份指令,并将该备份指令通过网络发送至数据库服务器的客户端;数据库服务器的客户端根据接收到的备份指令,得到待备份数据标识。
举例说明,人为选择需要备份的数据是数据A,则由此触发一个针对数据A的备份指令,备份服务器把指令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客户端响应于该指令并对数据A进行逻辑备份作业。
步骤202,根据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其中,目标数据库指的是指定的将要进行逻辑备份作业的数据库,比如Oracle数据库(Oracle Database,甲骨文公司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待备份数据指的是备份指令中的待备份数据标识所对应的数据,待备份数据也就是备份对象,比如数据B。
具体地,数据库服务器根据备份指令中的待备份数据标识查询目标数据库,确认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并根据待备份数据的备份记录,判断该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步骤203,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其中,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是指非首次逻辑备份的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形成的完整备份集。
具体地,数据库服务器若判断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则获取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并对比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去除两者之间的重复数据,得到增量数据,作为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
举例说明,待备份数据包含数据cd,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包含数据abc,那么两者之间所要去除的重复数据是c,得到的增量数据是d,说明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是d。
步骤204,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其中,增量数据备份集指的是由增量数据组成的逻辑备份集,比如增量数据d组成的增量数据备份集D。
具体地,数据库服务器按照预设数据格式,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所组成的增量数据备份集。需要说明的是,备份前后的数据格式是不一样的。
上述逻辑备份方法中,通过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再根据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然后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最后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这样,在对数据进行逻辑备份时,所要备份的数据量越大,那么备份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也越大。因此,在每次进行逻辑备份时,只对其中的增量数据进行备份,可以减小所要备份的数据量,从而降低逻辑备份所要占用的存储器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2,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具体包括如下内容:获取目标数据库的备份记录;备份记录是指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在备份记录中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其中,目标数据库指的是指定的将要进行逻辑备份作业的数据库,比如Oracle数据库;待备份数据指的是备份指令中的待备份数据标识所对应的数据,待备份数据也就是备份对象,比如数据B;备份记录指的是目标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
具体地,数据库服务器从自身的存储器中获取本数据库中所有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对比并识别出所有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中是否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并由此来确定待备份数据是不是首次逻辑备份。在备份记录中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在备份记录中不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是首次逻辑备份。
举例说明,数据库服务器从自身的存储器中获取到的本数据库所有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为abcde,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为de,则此时所有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中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所以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目标数据库的备份记录,在备份记录中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然后对该待备份数据进行增量逻辑备份,从而降低逻辑备份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2,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具体还包括如下内容: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一目标文件;第一目标文件为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判断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其中,用户空间文件系统是指一个面向类Linux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软件接口,它能够使无特权的用户能够无需编辑内核代码而创建自己的文件系统,通俗来说就是一种存储挂载到客户端的方式;目标文件是目标数据库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从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获取的指定文件,根据指定文件的内容差异,构成不同的目标文件,第一目标文件是目标数据库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从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获取的其中一种目标文件。
具体地,数据库服务器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然后判断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不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是首次逻辑备份。
举例说明,数据库服务器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从存储器中读取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该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包含的数据有abcde,而待备份数据是def;此时,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所以确定该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本实施例中,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从存储器中读取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然后判断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然后对该待备份数据进行增量逻辑备份,从而降低逻辑备份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述步骤S203,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1,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第二目标文件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步骤S302,判断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步骤S303,在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中的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增量数据。
其中,用户空间文件系统是指一个面向类Linux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软件接口,它能够使无特权的用户能够无需编辑内核代码而创建自己的文件系统,通俗来说就是一种存储挂载到客户端的方式;目标文件是目标数据库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从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获取的指定文件,根据指定文件的内容差异,构成不同的目标文件,第二目标文件是目标数据库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从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获取的其中一种目标文件。
具体包括两种方案:第一种,数据库服务器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然后判断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中的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增量数据。第二种,数据库服务器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对比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去除重复数据,得到增量数据。
举例说明:在第一种方案中,数据库服务器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从存储器中读取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该完整备份集包含的数据有abcde,而待备份数据是def;此时,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f,则将数据f确认为增量数据。在第二种方案中,数据库服务器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从存储器中读取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该完整备份集包含的数据有abcde,而待备份数据是def;去除重复数据de,得到增量数据f。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然后对该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从而降低逻辑备份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具体包括如下内容:从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中,识别出包含有待备份数据的部分数据的目标完整备份集;并从存储器中读取出目标完整备份集,作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其中,不同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指的是不同数据组成的不同完整逻辑备份集,不同数据组成的不同完整逻辑备份集均存储在存储器中且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存在。
具体地,数据库服务器从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中,识别出包含有待备份数据的部分数据的目标完整备份集;并从存储器中读取出目标完整备份集,作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举例说明,存储器中包含有三个不同数据组成的不同完整逻辑备份集,分别是A:a1、a2、a3,B:b1、b2、b3,C:c1、c2、c3,待备份数据是a3、a4,那么数据库服务器识别并读取出的包含有待备份数据的部分数据的目标完整备份集是A,同时备份集A也是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本实施例中,通过从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中,识别出包含有待备份数据的部分数据的目标完整备份集;并从存储器中读取出目标完整备份集,作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可以有助于准确找出增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之后,还包括: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
其中,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指的是专门用于存储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写入的逻辑备份集的目录,该目录位于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
具体地,数据库服务器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
举例说明,数据库服务器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a4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中的其中一个完整逻辑备份集A;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中的其中一个完整逻辑备份集A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
本实施例中,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有助于将不同的逻辑备份集整齐归类并完成一次完整的逻辑备份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另一种逻辑备份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数据库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步骤S402,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一目标文件;第一目标文件为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
步骤S403,判断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步骤S404,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第二目标文件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步骤S405,判断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步骤S406,在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中的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增量数据。
步骤S407,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步骤S408,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
步骤S409,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
上述逻辑备方法,通过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再根据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然后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最后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这样,在对数据进行逻辑备份时,若该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则对该数据进行增量逻辑备份。所要备份的数据量越大,那么备份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也越大;所以通过删除重复数据,只对其中的增量数据进行备份可以减小所要备份的数据量,从而降低逻辑备份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此外,对数据进行增量逻辑备份还可以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在提高备份恢复效率的同时,减少硬件成本以及运维复杂度。
为了更清晰阐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逻辑备份方法,以下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对该逻辑备份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种逻辑备份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Oracle数据库接收到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步骤2:Oracle数据库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一目标文件;第一目标文件为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判断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不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是首次逻辑备份。
步骤3: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第二目标文件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判断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中的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增量数据,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在待备份数据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直接对待备份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首次逻辑备份集。
步骤4:Oracle数据库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或首次逻辑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
上述逻辑备方法,通过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再根据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然后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最后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这样,在对数据进行逻辑备份时,若该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则对该数据进行增量逻辑备份。所要备份的数据量越大,那么备份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也越大;所以通过删除重复数据,只对其中的增量数据进行备份可以减小所要备份的数据量,从而降低逻辑备份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此外,对数据进行增量逻辑备份还可以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在提高备份恢复效率的同时,减少硬件成本以及运维复杂度。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如上的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所涉及的逻辑备份方法的逻辑备份装置。该装置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上述方法中所记载的实现方案相似,故下面所提供的一个或多个逻辑备份装置实施例中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逻辑备份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逻辑备份装置,包括:指令接收模块501、备份判断模块502、数据对比模块503、逻辑备份模块504,其中:
指令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备份判断模块502,用于根据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数据对比模块503,用于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逻辑备份模块504,用于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备份判断模块502,还用于获取目标数据库的备份记录;备份记录是指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在备份记录中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备份判断模块502,还用于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一目标文件;第一目标文件为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判断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对比模块503,还用于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第二目标文件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判断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中的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增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对比模块503,还用于从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中,识别出包含有待备份数据的部分数据的目标完整备份集;从存储器中读取出目标完整备份集,作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逻辑备份装置还包括数据写入模块,用于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
上述逻辑备份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不同数据组成的不同完整逻辑备份集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逻辑备份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根据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数据库的备份记录;备份记录是指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在备份记录中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一目标文件;第一目标文件为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判断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第二目标文件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判断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中的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增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从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中,识别出包含有待备份数据的部分数据的目标完整备份集;从存储器中读取出目标完整备份集,作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根据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数据库的备份记录;备份记录是指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在备份记录中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一目标文件;第一目标文件为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判断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第二目标文件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判断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中的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增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从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中,识别出包含有待备份数据的部分数据的目标完整备份集;从存储器中读取出目标完整备份集,作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根据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和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增量数据是指待备份数据中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对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目标数据库的备份记录;备份记录是指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在备份记录中存在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一目标文件;第一目标文件为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判断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与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第二目标文件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判断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在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待备份数据中的与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增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从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中,识别出包含有待备份数据的部分数据的目标完整备份集;从存储器中读取出目标完整备份集,作为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在成功将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备份服务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用户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设备信息、用户个人信息等)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分析的数据、存储的数据、展示的数据等),均为经用户授权或者经过各方充分授权的信息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光存储器、高密度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阻变存储器(ReRAM)、磁变存储器(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MRAM)、铁电存储器(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FRAM)、相变存储器(Phase Change Memory,PCM)、石墨烯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等。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DRAM)等。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库可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中至少一种。非关系型数据库可包括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等,不限于此。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处理器可为通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可编程逻辑器、基于量子计算的数据处理逻辑器等,不限于此。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逻辑备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所述增量数据是指所述待备份数据中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数据库的备份记录;所述备份记录是指所述目标数据库中的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
在所述备份记录中存在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历史备份记录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还包括:
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第一目标文件;所述第一目标文件为所述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
判断所述待备份数据与所述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数据;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与所述文件系统目录对应的逻辑备份集之间存在重复数据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包括: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通过挂载用户空间文件系统,访问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并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所述第二目标文件为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判断所述待备份数据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中存在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中的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确认为所述增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第二目标文件,包括:
从所述存储器中的不同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中,识别出包含有所述待备份数据的部分数据的目标完整备份集;
从所述存储器中读取出所述目标完整备份集,作为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之后,还包括:
通过用户空间文件系统,将所述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存储服务器的存储器中的所述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
在成功将所述增量数据备份集写入所述用户空间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目录的情况下,发送备份完成指令给所述备份服务器。
7.一种逻辑备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备份服务器发送的备份指令;所述备份指令中携带有待备份数据标识;
备份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备份指令,判断目标数据库中与所述待备份数据标识对应的待备份数据是否为首次逻辑备份;
数据对比模块,用于在所述待备份数据不是首次逻辑备份的情况下,将所述待备份数据和所述待备份数据上一次逻辑备份后的完整备份集进行对比,确定所述待备份数据的增量数据;所述增量数据是指所述待备份数据中与所述完整备份集中的数据不相同的数据;
逻辑备份模块,用于对所述增量数据进行逻辑备份,得到增量数据备份集。
8.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1047806.7A 2022-08-30 2022-08-30 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739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7806.7A CN115373903A (zh) 2022-08-30 2022-08-30 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47806.7A CN115373903A (zh) 2022-08-30 2022-08-30 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3903A true CN115373903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9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47806.7A Pending CN115373903A (zh) 2022-08-30 2022-08-30 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390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6840A1 (en) * 2010-02-08 2011-08-11 Yoram Barzilai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mental backup storage
CN105786643A (zh) * 2014-12-25 2016-07-20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异构混合内存的数据备份方法和系统
CN108897638A (zh) * 2018-05-31 2018-11-27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44790A (zh) * 2018-09-30 2019-01-04 广州鼎甲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MySQL数据库的合成备份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96840A1 (en) * 2010-02-08 2011-08-11 Yoram Barzilai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mental backup storage
CN105786643A (zh) * 2014-12-25 2016-07-20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异构混合内存的数据备份方法和系统
CN108897638A (zh) * 2018-05-31 2018-11-27 康键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144790A (zh) * 2018-09-30 2019-01-04 广州鼎甲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MySQL数据库的合成备份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宫生文等著: "《SQL Server2000简明教程》", vol. 1, 山东大学出版社, pages: 267 - 26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25119B1 (en) A method for restoring files from a continuous recovery system
US989200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ject-based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
US8965850B2 (en)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merging, storing and retrieving incremental backup data
US763462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extent level backups that support single file restores
US7266654B2 (en) Storage system, serv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a plurality of snapshots
CN106776795B (zh) 基于Hbase数据库的数据写入方法及装置
CN114924914B (zh) 磁盘分区表信息备份、恢复方法及系统
CN115328704A (zh) 文件备份方法、文件恢复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19686A (zh) 一种raid重构方法及装置
CN115292094A (zh) 数据恢复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JP2015049633A (ja) 情報処理装置、データ修復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修復方法
CN111444114A (zh) 一种非易失性内存中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966531B (zh) 数据快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69088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imulation of a block storage system on an object storage system
CN114924911B (zh) Windows操作系统有效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131014A (zh) 数据库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54717B (zh) 数据库实时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76743B (zh) 操作系统恢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6978354B1 (en) Method for creating a virtual data copy of a volume being restored
CN114595096B (zh) 数据库热备份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373903A (zh) 逻辑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09808A (zh) 数据备份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7949632B2 (en) Database-rearranging program, database-rearranging method, and database-rearranging apparatus
CN109241011B (zh) 一种虚拟机文件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7539690B (zh) 多磁盘数据的合并恢复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