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3873A - 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3873A
CN115363873A CN202211061601.4A CN202211061601A CN115363873A CN 115363873 A CN115363873 A CN 115363873A CN 202211061601 A CN202211061601 A CN 202211061601A CN 115363873 A CN115363873 A CN 115363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fixedly connected
patient
support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616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filed Critical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Priority to CN2022110616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38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3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387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61G7/015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adjustable sections, e.g. for Gatch pos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2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having adjustable mattress fram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06Head or foot boar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3Aids for getting into, or out of, bed, e.g. steps, chairs, cane-like suppor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包括床尾活动机构与床头活动机构;所述床头活动机构与床尾活动机构活动连接;所述床尾活动机构包括一号横杆;所述一号横杆远离于床头活动机构的一端底部固接有连接臂,且所述连接臂的底部固接有连接轴;通过设置床尾活动机构与床头活动机构,利用床尾活动结构可向下向内收缩在床头活动机构底部,使得病床可在长度上进行缩短,进而将病床的尾部开放,使得患者可在人为搀扶下直接从病床的尾部起身,方便腰脾部受伤的患者起身,相对于传统的病床,其能够进行多次形变,进而使得腰脾部受伤的患者可直接从床尾直立下床,避免腰脾部受伤患者在下床时,身体产生大幅活动而产生疼痛。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病床是一种能够供患者休息和观察的床位,患者在手术后或者时观察期间需要卧床休息,利用医用病床可提供给患者休息的空间。
当患者的身体出现损伤时,需要卧床休息,且在再次检查时,需要患者从病床上起身,随后独立或是借助工具移动至检查室进行检查,传统的病床在供患者休息时,只能单纯的提供将患者头部以及背部抬起的功能,对患者下床起不到帮助作用,针对于腰脾部受伤的患者,其难以进行大幅度的身体活动,而下床需要从平卧于病床上转变为下床的姿态,该过程中,身体会进行大幅度的活动,对腰脾部受伤的患者来说,较为困难;
如专利号CN112674969A所提出的一种手术后病人的下床辅助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过双向驱动机构带动头部推升机构和脚部下托机构进行同时工作,进而使得病人的小腿向下运动,病人的背部和头部被推起,避免了做起时造成腿部肌肉拉伤,且不容易对病人手术处造成损伤,且使得患者的腿部处于弯曲的状态,便于患者的腿部移到床下的病床结构;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双向驱动机构同步带动头部推升机构和角部下托机构进行活动,使得病床整体呈V型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病床的尾部仍处于患者脚部外侧,在患者下床时,病床尾部会对患者的移动产生阻碍,此时患者需保持两腿交叉或是身体向一侧倾斜才可从病床上起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病人的下床动作;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包括床尾活动机构与床头活动机构;所述床头活动机构与床尾活动机构活动连接;
所述床尾活动机构包括一号横杆;所述一号横杆远离于床头活动机构的一端底部固接有连接臂,且所述连接臂的底部固接有连接轴;所述一号横杆设置两组,且两组一号横杆之间设置有一号支柱;所述连接轴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一号支架,且所述连接轴贯穿在一号支架顶部;所述一号支架设置两组,且两组一号支架之间固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顶部固接有气缸,且所述气缸的顶部固接在一号支柱的底部;所述一号横杆远离于床头活动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床尾板;
所述床头活动机构包括活动杆,且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固接在一号支架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缸带动一号支柱向下移动,使得一号横杆也随之向下移动,此时位于一号横杆底部的连接臂会带动连接轴贯穿在一号支架顶部,并使得一号横杆可向下伸缩一定距离,直至一号横杆的顶面位于床头活动机构的底部,此过程为床尾活动机构的初步形变过程。
优选的,所述床头活动机构还包括二号支架,且所述二号支架的顶部固接有二号横杆;所述二号横杆远离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端固接有床头板;所述二号横杆设置两组,且两组二号横杆之间固接有二号支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接在二号横杆端部的床头板,其与床尾板的结构相同,不一样的是床头板不可与二号横杆产生相对的活动关系,而设置在二号横杆一侧的二号支柱与一号支柱的结构相似,主要起到对两组二号横杆的支撑效果,以及起到支撑床垫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二号支架靠近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侧底部固接有支臂,且所述支臂靠近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端顶部固接有中立柱,且所述中立柱的顶部固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契合连接在一号横杆的顶部;所述中立柱设置两组,且所述连接板对应设置两组;所述活动杆远离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端贯穿在支臂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该病床提供患者的平卧功能时,一号横杆靠近于连接板的端部会契合连接在连接板的底部,同时在床头活动机构产生形变方便患者起身时,该中立柱以及连接板部分保持不变,起到中间连接效果;当床尾活动机构产生初步形变后,活动杆可贯穿在支臂内,实现床尾活动机构收缩在二号横杆底部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支臂上位于中立柱与二号支架之间的顶部固接有梯形板,且所述梯形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且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侧的梯形板;所述驱动轴上靠近于梯形板内侧的部分固接有主动齿轮;所述驱动轴位于梯形板外的一端均固接有转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腰脾部受伤的患者需要从病床上起身和下床时,利用驱动轴转动在梯形板上,可实现床头活动机构的初步形变,当床头活动机构初步形变后,可辅助抬升患者的腰部以及头部,使得患者呈倾斜直立的姿势,在人为辅助搀扶下,可实现患者的起身和下床动作。
优选的,靠近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组所述二号支柱底部固接有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两端分别固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均贯穿连接在梯形板的上部;所述转轴上靠近于梯形板内侧的部分固接有从动齿轮,且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轴转动,可带动固定柱转动,进而驱动二号支柱转动,由于二号支柱与二号横杆固接,即在转轴转动后,可带动二号横杆以及床头板围绕转轴偏转,实现与传统病床相似的抬升患者头部以及背部的效果,在该部分形变完成后,可将患者由平卧姿势转变为倾斜直立姿势,方便人为辅助搀扶患者,使其从病床上直立起身,实现下床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上套接有一号弹簧,且所述一号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在连接臂与一号支架相对面上;所述一号支架侧壁上固接有连接部,且所述活动杆靠近于一号支架的一端固接在连接部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轴底部套接一号弹簧,当床尾活动机构产生初步形变后,其底部的连接臂会带动连接轴贯穿在一号支架的顶部,此时套接于连接轴上的一号弹簧会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势能,利用一号弹簧压缩所产生的弹性势能,起到缓冲效果,同时,在床尾活动机构回复时,能够辅助其快速复位。
优选的,所述一号支柱包括活动支柱与固定支柱;所述固定支柱固接在两组一号横杆之间,且所述活动支柱活动于两组一号横杆上靠近于连接板的一侧;所述一号横杆内侧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活动支柱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对立面上固接有弹簧杆,且所述弹簧杆的一端贯穿活动支柱位于滑槽内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床尾活动机构产生二次形变过程时,床尾活动机构会持续向二号横杆的底部进行水平平移,直至床尾板与连接板接触,并产生翻转,此时为了防止活动支柱与固定柱产生接触造成运动干涉,将活动支柱设置为可滑动在一号横杆内侧,使得床尾活动机构在二次形变过程中,能够在活动支柱与固定柱接触时,挤压活动支柱,使其向内收缩,进而避免造成运动干涉。
优选的,所述支臂的底部固接有固定架,且所述固定架内套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固接在连接部侧壁上;所述伸缩杆与所述活动杆上下平行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作为床尾活动机构的主要驱动件,可在电性控制下驱动床尾活动机构向内收缩在床头活动机构内侧,从而实现床尾活动机构的二次形变过程,当伸缩杆驱动床尾活动机构形变至床尾板偏转后,此时病床的床尾部分已完全打开,在人为作用下实现床头活动机构的初步形变后,即可将患者由平卧姿势转变为倾斜直立姿势,方便人为辅助搀扶患者,使其从病床上直立起身,实现下床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病床结构,该种病床结构可实现多次形变,同时避免床尾对患者起身造成阻碍,方便腰脾部受伤的患者起身。
优选的,所述一号横杆活动连接在二号横杆、中立柱的内侧;所述二号横杆的顶部固接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内铰接有活动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二号横杆顶部设置铰接座,可利用铰接座连接活动柱,而活动柱顶部铰接扶手,与传统的病床扶手结构类似,可在人力作用下,使得活动柱偏转,进而带动扶手贴合在二号横杆顶部。
优选的,所述活动柱另一端铰接有扶手;所述扶手与所述二号横杆上下平行布置。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 本发明通过设置床尾活动机构与床头活动机构,利用床尾活动结构可向下向内收缩在床头活动机构底部,使得病床可在长度上进行缩短,进而将病床的尾部开放,使得患者可在人为搀扶下直接从病床的尾部起身,方便腰脾部受伤的患者起身,相对于传统的病床,其能够进行多次形变,进而使得腰脾部受伤的患者可直接从床尾直立下床,避免腰脾部受伤患者在下床时,身体产生大幅活动而产生疼痛。
2. 本发明通过设置气缸与伸缩杆,在驱动床尾活动机构形变时,利用气缸可实现床尾活动机构的初步形变过程,此时床尾活动机构可向下移动一定距离,随后利用伸缩杆控制床尾活动机构向内收缩在床头活动机构内,进而缩短了病床长度,同时敞开了病床的尾部,方便患者从床尾起身。
3. 本发明通过设置梯形板,利用驱动轴转动在梯形板内,使得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进而驱动从动齿轮转动,使得二号横杆与二号支柱产生偏转,类似于传统病床的背部、头部抬升效果,同时配合设置在一号横杆与二号横杆之间的中立柱与连接板,实现一号横杆、二号横杆形变后的中间连接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立体图一;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二状态立体图;
图3为图2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状态立体图二;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状态剖视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第二状态剖视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一号支架;11、连接座;111、气缸;12、连接臂;121、连接轴;122、一号弹簧;13、一号横杆;14、床尾板;15、连接部;151、活动杆;16、一号支柱;17、滑槽;171、弹簧杆;2、二号支架;21、支臂;22、二号横杆;221、铰接座;23、床头板;24、扶手;241、活动柱;25、中立柱;251、连接板;26、二号支柱;261、转轴;262、固定柱;263、从动齿轮;27、梯形板;271、驱动轴;272、主动齿轮;273、转把;3、伸缩杆;31、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腰脾部受伤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过程中,需要从病床上起身并前往检查室进行检查,而在患者由平卧状态转变为起身状态时,传统结构的病床由于只提供单一的头部与背部的抬升效果,并不能对患者转身下床的动作起到辅助效果,而腰脾部受伤的患者往往在身体活动幅度较大时,会产生较大的疼痛感,因此患者从传统的病床上起身时,较为困难;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具体如图1-图6所示,包括床尾活动机构与床头活动机构;所述床头活动机构与床尾活动机构活动连接;其中,所述床尾活动结构可向下向内收缩在床头活动机构底部,使得病床可在长度上进行缩短,进而将病床的尾部开放,使得患者可在人为搀扶下直接从病床的尾部起身,方便腰脾部受伤的患者起身,避免腰脾部受伤患者在下床时,身体产生大幅活动而产生疼痛。
实施例1
上述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包括床尾活动机构与床头活动机构;所述床头活动机构与床尾活动机构活动连接;
所述床尾活动机构包括一号横杆13;所述一号横杆13远离于床头活动机构的一端底部固接有连接臂12,且所述连接臂12的底部固接有连接轴121;所述一号横杆13设置两组,且两组一号横杆13之间设置有一号支柱16;所述连接轴12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一号支架1,且所述连接轴121贯穿在一号支架1顶部;所述一号支架1设置两组,且两组一号支架1之间固接有连接座11;所述连接座11顶部固接有气缸111,且所述气缸111的顶部固接在一号支柱16的底部;所述一号横杆13远离于床头活动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床尾板14;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气缸111带动一号支柱16向下移动,使得一号横杆13也随之向下移动,此时位于一号横杆13底部的连接臂12会带动连接轴121贯穿在一号支架1顶部,并使得一号横杆13可向下伸缩一定距离,直至一号横杆13的顶面位于床头活动机构的底部,此过程为床尾活动机构的初步形变过程。
具体如图4所示,所述床头活动机构包括活动杆151,且所述活动杆151的另一端固接在一号支架1侧壁上;在床尾活动机构在气缸111的带动下进行初步形变后,利用设置在床头活动机构端部的活动杆151可在床尾活动机构初步形变后,实现床尾活动机构平移活动,使之向内收缩在床头活动机构的底部,直至床尾板14与床头活动机构接触后,床尾板14会在床头活动机构的挤压下向外偏转,直至平行于一号横杆13或是继续向下偏转,呈向下倾斜角度,此过程为床尾活动机构的二次形变过程,此过程后患者的脚部前方已无床尾板14的束缚,可在人为搀扶效果下,直接从床尾起身,方便照顾腰脾部受伤的患者从病床上起身。
具体如图1所示,所述床头活动机构还包括二号支架2,且所述二号支架2的顶部固接有二号横杆22,通过设置二号支架2可对二号横杆22进行支撑,与床尾活动机构中的一号支架1效果相似;
所述二号横杆22远离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端固接有床头板23;所述二号横杆22设置两组,且两组二号横杆22之间固接有二号支柱26;其中,固接在二号横杆22端部的床头板23,其与床尾板14的结构相同,不一样的是床头板23不可与二号横杆22产生相对的活动关系,而设置在二号横杆22一侧的二号支柱26与一号支柱16的结构相似,主要起到对两组二号横杆22的支撑效果,以及起到支撑床垫的效果。
实施例2
具体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的1基础上,本发明是实施例在所述二号支架2靠近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侧底部固接有支臂21,且所述支臂21靠近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端顶部固接有中立柱25,且所述中立柱25的顶部固接有连接板251;在二号支架2的底部一侧固接的支臂21,其端部固接中立柱25,中立柱25的顶部固接连接板251,且在该病床提供患者的平卧功能时,一号横杆13靠近于连接板251的端部会契合连接在连接板251的底部,同时在床头活动机构产生形变方便患者起身时,该中立柱25以及连接板251部分保持不变,起到中间连接效果。
所述连接板251契合连接在一号横杆13的顶部;所述中立柱25设置两组,且所述连接板251对应设置两组;所述活动杆151远离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端贯穿在支臂21端部;其中活动杆151靠近于支臂21的一端贯穿在支臂21内,当床尾活动机构产生初步形变后,活动杆151可贯穿在支臂21内,实现床尾活动机构收缩在二号横杆22底部的效果。
具体如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所述支臂21上位于中立柱25与二号支架2之间的顶部固接有梯形板27,且所述梯形板2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271,且所述驱动轴271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侧的梯形板27;上述支臂21上固接的梯形板27,其主要起到连接驱动轴271的效果,当腰脾部受伤的患者需要从病床上起身和下床时,利用驱动轴271转动在梯形板27上,可实现床头活动机构的初步形变,当床头活动机构初步形变后,可辅助抬升患者的腰部以及头部,使得患者呈倾斜直立的姿势,在人为辅助搀扶下,可实现患者的起身和下床动作。
具体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轴271上靠近于梯形板27内侧的部分固接有主动齿轮272;所述驱动轴271位于梯形板27外的一端均固接有转把273;在驱动轴271上固接主动齿轮272,当人为转动转把273时,可带动驱动轴271转动,而驱动轴271转动时,会带动主动齿轮272转动,进而实现床头活动机构的初步形变。
具体如图6所示,一实施例中,靠近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组所述二号支柱26底部固接有固定柱262,且所述固定柱262两端分别固接有转轴261;在二号支柱26底部固接的固定柱262,其两端固接转轴261,且转轴261两端转动连接在梯形板27上,利用转轴261转动,可带动固定柱262转动,进而驱动二号支柱26转动,由于二号支柱26与二号横杆22固接,即在转轴261转动后,可带动二号横杆22以及床头板23围绕转轴261偏转,实现与传统病床相似的抬升患者头部以及背部的效果,在该部分形变完成后,可将患者由平卧姿势转变为倾斜直立姿势,方便人为辅助搀扶患者,使其从病床上直立起身,实现下床的目的。
具体如图3所示,所述转轴261的另一端均贯穿连接在梯形板27的上部;所述转轴261上靠近于梯形板27内侧的部分固接有从动齿轮263,且所述从动齿轮263与主动齿轮272啮合;其中,在转轴261上靠近于梯形板27内侧的部分固接从动齿轮263,当需要人为控制床头活动机构产生初步形变时,可通过转动转把273,驱动驱动轴271转动,利用主动齿轮272与从动齿轮263的啮合,来带动从动齿轮263转动,进而实现转轴261的转动,当转轴261转动后,即可实现二号横杆22与二号支柱26的转动,从而实现将患者由平卧姿势转变为倾斜直立姿势,方便人为辅助搀扶患者,使其从病床上直立起身,实现下床的目的。
实施例3
具体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在所述连接轴121上套接有一号弹簧122,且所述一号弹簧122的两端分别固接在连接臂12与一号支架1相对面上;在连接轴121底部套接一号弹簧122,当床尾活动机构产生初步形变后,其底部的连接臂12会带动连接轴121贯穿在一号支架1的顶部,此时套接于连接轴121上的一号弹簧122会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势能,利用一号弹簧122压缩所产生的弹性势能,起到缓冲效果,同时,在床尾活动机构回复时,能够辅助其快速复位。
具体如图4所示,所述一号支架1侧壁上固接有连接部15,且所述活动杆151靠近于一号支架1的一端固接在连接部15侧壁上;其中,在一号支架1侧壁上固接的连接部15,其主要用于连接活动杆151,当床尾活动机构在进行二次形变时,可利用活动杆151与支臂21的贯穿连接,实现对床尾活动机构的引导和支撑效果。
具体如图5所示,一实施例,所述一号支柱16包括活动支柱与固定支柱;所述固定支柱固接在两组一号横杆13之间,且所述活动支柱活动于两组一号横杆13上靠近于连接板251的一侧;上述一号支柱16包括活动支柱与固定支柱,顾名思义,活动支柱指代可活动于两组一号横杆13之间的一号支柱16,在床尾活动机构产生二次形变过程时,床尾活动机构会持续向二号横杆22的底部进行水平平移,直至床尾板14与连接板251接触,并产生翻转,此时为了防止活动支柱与固定柱262产生接触造成运动干涉,将活动支柱设置为可滑动在一号横杆13内侧,使得床尾活动机构在二次形变过程中,能够在活动支柱与固定柱262接触时,挤压活动支柱,使其向内收缩,进而避免造成运动干涉。
具体如图4所示,所述一号横杆13内侧开设有滑槽17,且所述活动支柱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槽17内;所述滑槽17对立面上固接有弹簧杆171,且所述弹簧杆171的一端贯穿活动支柱位于滑槽17内的端部;其中,活动支柱两端能够滑动在一号横杆13内的滑槽17内,且在滑槽17内设置的弹簧杆171,可在活动支柱滑动时,对活动支柱的两端进行限位,同时提供弹性缓冲效果。
具体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所述支臂21的底部固接有固定架31,且所述固定架31内套接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输出端固接在连接部15侧壁上;所述伸缩杆3与所述活动杆151上下平行布置;其中,在固定架31内套接伸缩杆3,伸缩杆3作为床尾活动机构的主要驱动件,可在电性控制下驱动床尾活动机构向内收缩在床头活动机构内侧,从而实现床尾活动机构的二次形变过程,当伸缩杆3驱动床尾活动机构形变至床尾板14偏转后,此时病床的床尾部分已完全打开,在人为作用下实现床头活动机构的初步形变后,即可将患者由平卧姿势转变为倾斜直立姿势,方便人为辅助搀扶患者,使其从病床上直立起身,实现下床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病床结构,该种病床结构可实现多次形变,同时避免床尾对患者起身造成阻碍,方便腰脾部受伤的患者起身。
实施例4
具体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在所述一号横杆13活动连接在二号横杆22、中立柱25的内侧;所述二号横杆22的顶部固接有铰接座221;所述铰接座221内铰接有活动柱241;所述活动柱241另一端铰接有扶手24;所述扶手24与所述二号横杆22上下平行布置;在二号横杆22顶部设置铰接座221,可利用铰接座221连接活动柱241,而活动柱241顶部铰接扶手24,与传统的病床扶手24结构类似,可在人力作用下,使得活动柱241偏转,进而带动扶手24贴合在二号横杆22顶部。
实施例5
具体为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4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在所述二号横杆22靠近于床头板23的一端底侧开设有凹槽222,且所述凹槽222内的一端经轴转动连接有抵杆223;上述凹槽222内转动连接的抵杆223可在人为作用下,当床头活动机构转动一定角度后,使其偏转,另其底部卡接在二号支架2的顶部,实现二号横杆22与二号支架2的固定,起到一定的支撑效果;所述抵杆223与凹槽222连接的轴上套接有扭簧224;上述设置在抵杆223与凹槽222连接的轴上的扭簧224,其能够在抵杆223转动时,提供一定的弹性势能,从而方便后续带动抵杆223复位;所述凹槽222内的另一端侧壁固接有弹簧卡扣225;上述弹簧卡扣225可在抵杆223复位于凹槽222内时,配合抵杆223端部的扣槽,实现对抵杆223的固定;所述二号支架2顶部开设有对应于抵杆223的卡槽28,且所述抵杆223的底部卡接在卡槽28中;所述卡槽28斜向布置;其中,抵杆223向下卡接在二号支架2上时,具体为卡接在二号支架2顶部的卡槽28内,进而实现对二号横杆22的限位效果。
工作原理:现有技术中,当腰脾部受伤的患者住院接受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病床上起身并前往检查室进行检查,而在患者由平卧状态转变为起身状态时,传统结构的病床由于只提供单一的头部与背部的抬升效果,并不能对患者转身下床的动作起到辅助效果,而腰脾部受伤的患者往往在身体活动幅度较大时,会产生较大的疼痛感,因此患者从传统的病床上起身时,较为困难;
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床尾活动机构与床头活动机构,利用床尾活动结构可向下向内收缩在床头活动机构底部,使得病床可在长度上进行缩短,进而将病床的尾部开放,使得患者可在人为搀扶下直接从病床的尾部起身,方便腰脾部受伤的患者起身,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气缸111带动一号支柱16向下移动,使得一号横杆13也随之向下移动,此时位于一号横杆13底部的连接臂12会带动连接轴121贯穿在一号支架1顶部,并使得一号横杆13可向下伸缩一定距离,直至一号横杆13的顶面位于床头活动机构的底部,此过程为床尾活动机构的初步形变过程;在床尾活动机构在气缸111的带动下进行初步形变后,利用设置在床头活动机构端部的活动杆151可在床尾活动机构初步形变后,实现床尾活动机构平移活动,使之向内收缩在床头活动机构的底部,直至床尾板14与床头活动机构接触后,床尾板14会在床头活动机构的挤压下向外偏转,直至平行于一号横杆13或是继续向下偏转,呈向下倾斜角度,此过程为床尾活动机构的二次形变过程,此过程后患者的脚部前方已无床尾板14的束缚,可在人为搀扶效果下,直接从床尾起身,方便照顾腰脾部受伤的患者从病床上起身;其中,在二号支架2的底部一侧固接的支臂21,其端部固接中立柱25,中立柱25的顶部固接连接板251,且在该病床提供患者的平卧功能时,一号横杆13靠近于连接板251的端部会契合连接在连接板251的底部,同时在床头活动机构产生形变方便患者起身时,该中立柱25以及连接板251部分保持不变,起到中间连接效果;
在转轴261上靠近于梯形板27内侧的部分固接从动齿轮263,当需要人为控制床头活动机构产生初步形变时,可通过转动转把273,驱动驱动轴271转动,利用主动齿轮272与从动齿轮263的啮合,来带动从动齿轮263转动,进而实现转轴261的转动,当转轴261转动后,即可实现二号横杆22与二号支柱26的转动,从而实现将患者由平卧姿势转变为倾斜直立姿势,方便人为辅助搀扶患者,使其从病床上直立起身,实现下床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尾活动机构与床头活动机构;所述床头活动机构与床尾活动机构活动连接;
所述床尾活动机构包括一号横杆(13);所述一号横杆(13)远离于床头活动机构的一端底部固接有连接臂(12),且所述连接臂(12)的底部固接有连接轴(121);所述一号横杆(13)设置两组,且两组一号横杆(13)之间设置有一号支柱(16);所述连接轴(121)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一号支架(1),且所述连接轴(121)贯穿在一号支架(1)顶部;所述一号支架(1)设置两组,且两组一号支架(1)之间固接有连接座(11);所述连接座(11)顶部固接有气缸(111),且所述气缸(111)的顶部固接在一号支柱(16)的底部;所述一号横杆(13)远离于床头活动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床尾板(14);
所述床头活动机构包括活动杆(151),且所述活动杆(151)的另一端固接在一号支架(1)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活动机构还包括二号支架(2),且所述二号支架(2)的顶部固接有二号横杆(22);所述二号横杆(22)远离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端固接有床头板(23);所述二号横杆(22)设置两组,且两组二号横杆(22)之间固接有二号支柱(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支架(2)靠近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侧底部固接有支臂(21),且所述支臂(21)靠近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端顶部固接有中立柱(25),且所述中立柱(25)的顶部固接有连接板(251);所述连接板(251)契合连接在一号横杆(13)的顶部;所述中立柱(25)设置两组,且所述连接板(251)对应设置两组;所述活动杆(151)远离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端贯穿在支臂(21)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21)上位于中立柱(25)与二号支架(2)之间的顶部固接有梯形板(27),且所述梯形板(2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驱动轴(271),且所述驱动轴(271)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侧的梯形板(27);所述驱动轴(271)上靠近于梯形板(27)内侧的部分固接有主动齿轮(272);所述驱动轴(271)位于梯形板(27)外的一端均固接有转把(27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于床尾活动机构的一组所述二号支柱(26)底部固接有固定柱(262),且所述固定柱(262)两端分别固接有转轴(261);所述转轴(261)的另一端均贯穿连接在梯形板(27)的上部;所述转轴(261)上靠近于梯形板(27)内侧的部分固接有从动齿轮(263),且所述从动齿轮(263)与主动齿轮(272)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21)上套接有一号弹簧(122),且所述一号弹簧(122)的两端分别固接在连接臂(12)与一号支架(1)相对面上;所述一号支架(1)侧壁上固接有连接部(15),且所述活动杆(151)靠近于一号支架(1)的一端固接在连接部(15)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支柱(16)包括活动支柱与固定支柱;所述固定支柱固接在两组一号横杆(13)之间,且所述活动支柱活动于两组一号横杆(13)上靠近于连接板(251)的一侧;所述一号横杆(13)内侧开设有滑槽(17),且所述活动支柱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滑槽(17)内;所述滑槽(17)对立面上固接有弹簧杆(171),且所述弹簧杆(171)的一端贯穿活动支柱位于滑槽(17)内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21)的底部固接有固定架(31),且所述固定架(31)内套接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输出端固接在连接部(15)侧壁上;所述伸缩杆(3)与所述活动杆(151)上下平行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横杆(13)活动连接在二号横杆(22)、中立柱(25)的内侧;所述二号横杆(22)的顶部固接有铰接座(221);所述铰接座(221)内铰接有活动柱(24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241)另一端铰接有扶手(24);所述扶手(24)与所述二号横杆(22)上下平行布置。
CN202211061601.4A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Withdrawn CN1153638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1601.4A CN115363873A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61601.4A CN115363873A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3873A true CN115363873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9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61601.4A Withdrawn CN115363873A (zh) 2022-09-01 2022-09-01 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387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7570A (zh) * 2022-03-09 2022-05-31 湖南晚安床垫有限公司 智能床垫的自适应调整方法、智能床垫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7570A (zh) * 2022-03-09 2022-05-31 湖南晚安床垫有限公司 智能床垫的自适应调整方法、智能床垫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88858U (zh) 一种妇科检查台
DE10330759B4 (de) Dreh- und Aufstehbett mit Oberschenkelanhebung
CN101032440B (zh) 多功能翻身床
CN1091949A (zh) 具有单个调节器的可调节床
US11464694B2 (en) Patient raiser
CN113647975A (zh) 一种超声科用可辅助病人翻转的检查床
CN115363873A (zh) 一种辅助病人下床装置
CN105105947A (zh) 一种多功能骨科床
CN101028222A (zh) 自动康复保健床
CN114983707A (zh) 一种胸腹腔术后休息专用床
CN111938939B (zh) 旋转护理床及工作方法
CN107496105A (zh) 一种便于上下床的护理床
CN108852690B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护理床
CN210250345U (zh) 多功能康复病床
CN205054670U (zh) 一种多功能骨科床
CN202459033U (zh) 多功能康复护理轮椅床
CN201019940Y (zh) 自动康复保健床
CN212592790U (zh) 一种可床椅转换的护理床
CN112426288B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支撑装置
CN21151244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临床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
CN107361946B (zh) 一种小腿位床梁床板联动伸缩的电动床椅转换床
CN113171244B (zh) 护理床
CN208573923U (zh) 一种便于上下床的护理床
CN206896465U (zh) 一种心脑血管护理器
CN111297584A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轮椅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22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