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3790B - 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3790B
CN115363790B CN202211030770.1A CN202211030770A CN115363790B CN 115363790 B CN115363790 B CN 115363790B CN 202211030770 A CN202211030770 A CN 202211030770A CN 115363790 B CN115363790 B CN 1153637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transmission
rod body
extrusion head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3077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63790A (zh
Inventor
朱睿
张紫涵
梁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103077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3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3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3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63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3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89Implan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 A61C8/0092Implanting tools or instruments for sinus lift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604Chisels; Rongeurs; Punches; Sta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6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 A61B17/1662Bone cutting, breaking or removal means other than saws, e.g. Osteoclasts; Drills or chisels for bones; Trepan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其上具有拐点的杆体、设置在杆体一端的驱动部、设置在杆体另一端的挤压头;其中:所述杆体为具有中空通道的空心杆,还包括通过中空通道由杆体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驱动部相连,另一端与挤压头相连;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在转动过程中,根据转动方向,驱动挤压头相对于杆体伸出或回退,传动件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所述拐点满足:当挤压头伸入患者口腔并位于被操作的骨洞中时,驱动部位于患者口腔外部。采用本方案,可更为准确的控制上颌窦提升量。

Description

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的最佳修复方式,具有不磨邻牙、假牙数量少等优点。由于上颌窦的气化作用等,使上颌后牙区垂直骨量减少,窦嵴距降低,为了使种植体获得足够的骨量,上颌窦内提升术是常用的术后反应少的一种手术,在实施时,现有具体操作流程可为:用环形钻制备种植窝,钻至接近上颌窦底时(如预留1mm的厚度),使用上颌窦内提升器敲击骨板至青枝骨折,而后根据剩余骨量选择是否向种植窝中植入骨粉(骨替代材料),再进一步敲击提升窦底。
现有技术中,用于实现以上骨折目的的工具多为通过敲击达到目的的骨挤压器(骨凿),具体方案如专利申请文件申请号为:CN201920647258.9,发明创造名称一种上颌窦内提升骨凿器械提供的技术方案。
上颌窦内提升术是常用的术后反应少的一种手术,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以下缺点。1、在控制以及确认上颌窦内提升骨量上,现有操作工具的结构仅能依靠观察骨凿工作端嵌入骨板的深度确定种植体窝的深度,而内提升总深度(洞窝的深度+骨粉挤压后的高度)则仅能依靠医师的经验进行粗略估计而无法量化,由于无法确定骨粉挤压后的高度,上颌窦内提升总深度变得不可控,既增加了由于骨粉填塞不足导致的骨增量失败的风险,也增加了骨粉填塞过度导致的上颌窦黏膜穿孔的风险。2、由于患者张口度的限制、前方牙齿的阻挡、嘴唇和脸颊的阻挡,使后牙区的手术视野差,完成难度大,导致常见术后反应如嘴唇拉伤、唇疱疹等增加,增加患者痛苦。3、由于常见骨挤压器的操作方式为需要使用敲击锤进行敲击,使上颌窦底发生青枝骨折,为了获得足够的种植高度,并且防止上颌窦穿孔,需要轻力频繁的进行敲击,这不仅增加医生的操作难度,也增加了患者痛苦。4、医生为了确定上颌窦提升的高度,需要频繁地从颊舌侧观察骨挤压器上的刻度,并使用较重的力拉开患者颊侧黏膜,在此操作下,该刻度视野也易被血液与颊侧舌侧翻开的粘骨膜阻挡,不利于操作。5、同样受到视野的影响以及患者开口度的限制,上颌窦内植骨的操作同样较难操作。
本发明针对现有上颌窦提升术操作工具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升手术指征读取准确性、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提高医生操作的便捷性,对上颌窦提升术的运用具有促进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对现有上颌窦提升术操作工具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提升手术指征读取准确性、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提高医生操作的便捷性,对上颌窦提升术的运用具有促进作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通过旋转推进达到挤压目的的上颌窦提升工具,采用本方案,可更为准确的控制上颌窦提升量。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通过以下技术要点来解决问题: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包括其上具有拐点的杆体、设置在杆体一端的驱动部、设置在杆体另一端的挤压头;
其中:
所述杆体为具有中空通道的空心杆,还包括通过中空通道由杆体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驱动部相连,另一端与挤压头相连;
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在转动过程中,根据转动方向,驱动挤压头相对于杆体伸出或回退,传动件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
所述拐点满足:当挤压头伸入患者口腔并位于被操作的骨洞中时,驱动部位于患者口腔外部。
现有技术中,如上所述,在实施上颌窦提升术时,可采用如下流程:用环形钻制备种植窝,钻至接近上颌窦底时(如预留1mm的厚度)获得骨洞,而后使用上颌窦内提升器敲击骨板(预留厚度的骨质,一般为骨皮质)至轻度骨折,而后向种植窝中植入骨粉(骨替代材料)提升窦底。在该流程中,由于钻孔预留部分(骨洞底面)一般为骨皮质,该部分强度较高,在实施敲击以使得该部分骨折时,为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上颌窦穿孔,一般采用轻力频繁敲击的办法,敲击力的实施对医生的经验要求高,由于需要相对稳定地维持以及控制敲击力度使得该过程操作困难,敲击力作用于骨板上后,患者头部受到的频繁冲击也会使得患者相对痛苦。同时在控制以及确认上颌窦内提升骨量上,现有操作工具的结构仅能依靠观察骨凿工作端嵌入骨板的深度确定种植体窝的深度,而内提升总深度(洞窝的深度+骨粉挤压后的高度)则仅能依靠医师的经验进行粗略估计而无法量化,由于无法确定骨粉挤压后的高度,上颌窦内提升总深度变得不可控,既增加了由于骨粉填塞不足导致的骨增量失败的风险,也增加了骨粉填塞过度导致的上颌窦黏膜穿孔的风险。此外,在确定种植体窝的深度时,需要牵拉翻开骨板开口位置的粘骨膜,同时需要拉开患者颊侧黏膜,即使完成了两处软组织的牵拉,工作端上的位置刻度也容易被血液等阻挡,使得上颌窦提升术实施存在不仅操作困难,同时患者相对痛苦的问题。
基于以上,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新的操作工具。
具体的,本方案中所述杆体可被认定为本操作工具的外壳体,传动件通过杆体上的中空通道装配于杆体上,驱动部通过传动件装配于杆体的一端,挤压头设置在杆体的另一端。具体工作模式为:通过驱动部驱动传动件转动,传动件根据转动方向,驱动挤压头相对于杆体伸出或回退,伸出动作即用于执行用于上颌窦提升的骨板挤压,回退即为本工具上挤压头复位。可以被理解的:关于以上伸出或回退由传动件的转动状态决定,如在规定的正向方向上伸出,反向方向回退;由于在对骨板进行挤压过程中,挤压头也会受到反作用力,故在实施方法或结构设计上,从必要性上,在挤压头嵌入骨洞之前、过程中或嵌入骨洞之后,为便于操作以及精确挤压进给量,优选在本工具正式挤压骨板之前将本工具进行固定,具体固定方式可为病人通过作用在杆体上的咬合力完成固定、采用其他辅助工具实现患者上颌窦/头部与本工具相对固定,在前期钻制骨洞时,当预留的骨皮质足够薄的情况下,医生通过对杆体进行简易支撑即可避免产生不可接受的挤压头在挤压过程中由于推力向反方向运动,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方案时,从基本功能实现上,应当认为本操作工具本身不需要设置特定的固定器件。
更为具体的,本方案通过设置为杆体为包括拐点的弯折杆,旨在使得本工具能够在口腔外部完成握持、置入操作等,以使得本工具具有挤压头的一端能够嵌入口腔且位置与骨洞匹配,通过挤压头实现骨板上骨洞挤压操作;通过杆体约束驱动部,旨在利用为管状结构的杆体约束传动件,即提供一种体积相对较小,方便实施上颌窦提升术的技术方案;驱动部用于驱动传动件转动,驱动部可以是本身能够输出转矩的机构,如包括驱动电机,也可以仅为一个转柄,医生通过握持并旋转转柄,驱动传动件传动;传动件为功传递件同时为动作形式转换件,将前端的转动转换为后端的直线运动,挤压头连接在所述后端,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完成挤压动作以及位置复位;以上限定为传动件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旨在限定能够实现以上动作形式转换的传动件形式,如采用过于柔软的软轴传递转矩时,由于软轴本身的扭转,可能使得挤压头的直线运动量减小,在挤压头前端受压的情况下,将进一步加剧所述扭转使得直线运动量减小量超过可接受范围,这样的软轴是不一定呈正比关系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如选择轴径更大的软轴作为所述传动件的组成部分,亦可以达到所述呈正比关系目的。
以上方案运用于上颌窦提升过程,具体用于致使骨板骨洞底部的骨皮质骨折,区别于现有技术,通过驱动部驱动挤压头做相对于杆体伸、缩的线性运动,且设置为传动件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这样,在操作方式上,将现有采用敲击作用于骨板的方式替换为采用旋转作用于骨板的方式,针对患者,患者并不需要再承受多次作用于下颌窦的冲击,故可有效提升患者术中感受。针对医生,采用敲击时,骨折发生时骨凿一般已经接受了冲击,具体提升滞后于敲击,故可能因为医生注意力问题或者经验问题导致敲击过重,采用本方案,由于旋转圈数与伸出量呈正比,伸出量与提升量呈正比,同时在旋转驱动部时,来自驱动部的阻力反馈能够及时反馈出发生了青枝骨折,此时根据达到骨折目的实施的旋转圈数,可获得挤压头的进给量,后续再进一步挤压骨板时,所需的力大为减小,此时通过控制后续的旋转圈数,即可精确获得挤压头最终的进给量,故采用本方案,可更为准确的控制上颌窦提升量;更进一步的,由于根据所述旋转圈数即可获得上颌窦提升量,故排除了现有操作方式中颊侧黏膜、粘骨膜、血液对提升高度读取的影响,并不需要实施颊侧黏膜牵拉,故采用本方案,不仅可获得准确的上颌窦提升量,同时可减小对患者的创伤以及保障上颌窦提升术操作效率。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
作为杆体以及传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设置为:所述杆体为由第一直杆段、第二直杆段以及弯折管段组成的L形结构,弯折管段的一端与第一直杆段对接,另一端与第二直杆段对接;
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杆、换向机构以及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穿过第一直管段,第二传动杆局部或全部位于第二直杆段内部,换向机构设置在弯折管内;
驱动部与第一传动杆连接,挤压头连接在第二传动杆上,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传动杆,使得第一传动杆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换向机构用于在第一传动杆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过程中,将转矩传递至第二传动杆上,所述第二传动杆在所述转矩下,驱动挤压头相对于杆体伸缩。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杆体形式,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利用杆体完成传动件位置约束,故应当理解为第一直杆段、第二直杆段各自并不局限于仅为管段。以上传动件结构中,与杆体结构相匹配的,第一传动杆适配于第一直杆段中,第二传动杆适配于第二直杆段中,换向机构适配于弯折管内,同时,由于传动件需要将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在本方案中采用第二传动杆达到运动状态转换目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第一传动杆与换向机构的作用采用软轴即可实现,可以理解的,软轴为与包括第一传动杆以及换向机构并列的技术方案,本方案均为一种将传动件均设置为刚性件,以达到精确挤压头位移量的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时,考虑到工具对操作空间的需求,特别是口腔内部能够提供的操作空间,优选设置为第二传动杆与挤压头同轴设置。换向机构可采用齿轮组,也可采用万向节。在现有技术的背景下,采用齿轮组时,除了本申请附图中提供的斜齿轮以外,可将相应齿面直接加工在第一传动杆和轴套上,故齿轮组形式并不局限于本方案明示的技术方案。
作为第二传动杆的具体设置形式,设置为:所述第二传动杆包括同轴设置的轴套、花键轴段以及螺纹杆段;
所述轴套的一端与换向机构固定连接,花键轴段可滑动配合于轴套的另一端,螺纹杆段与花键轴段远离换向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段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螺纹段与第二直杆段螺纹连接,挤压头连接在螺纹杆段的自由端。本方案的工作方式为:在第一传动杆以及换向机构的作用下轴套转动,由于轴套与花键轴段为可滑动配合,同时花键轴段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直杆段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段,这样,花键轴段随轴套转动的过程中,在第二直杆段与螺纹杆段之间螺纹副的作用下,通过花键轴段在轴套中的滑动实现第二传动杆长度变化,由于挤压头连接在螺纹杆段的自由端,这样,即可使得挤压头获得所需的直线运动。在采用该方案时,可设置为第一传动杆、轴套在杆体上的位置固定,故可在第一传动杆上设置第一限位部,在轴套上设置第二限位部,以上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作用为:分别限制第一传动杆在第一直杆段轴线上的位置、轴套在第二直杆段上的位置,各自的具体结构均可采用能够提供限位轴肩的环形结构,同时在相应直管段内侧设置相应环槽。在采用齿轮组作为所述换向机构时,以上线性关系由齿轮组以及螺纹杆段与第二直杆段之间的螺纹副决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所需,在进行简单换算得到所需的线性关系,或使得线性关系成为已知。
为使得本工具能够适配不同孔径的固定以及避免挤压头相对于骨板转动,提升本工具的通用性以及优化术中患者感受,设置为:所述挤压头可拆卸连接于传动件上;
所述挤压头为包括挤压端以及连接端的杆状结构,所述挤压头通过挤压端与传动件连接,所述连接端可相对于挤压端绕挤压头轴线转动。本方案中,设置为挤压头可拆卸连接于传动件上用于实现:根据具体需要,更换所需尺寸的挤压头以运用于如不同孔径的骨洞;挤压头的结构形式以及挤压端与传动件可转动连接旨在使得:虽然连接端与传动件同步转动,但可利用骨板与挤压端端面的摩擦力,使得本工具在工作时挤压头仅存在直线运动。
如上所述,可以理解的,如通过驱动部的转动圈数与传动件转动圈数的关系,即可换算上颌窦提升量,当驱动部本身为具有转矩输出功能的电动工具时,可通过控制驱动部的旋转圈数获得上颌窦提升量,当驱动部仅为供为传动件施加转矩的转柄且通过人为操作转动转柄时,可纪录驱动部的转动圈数以获得上颌窦提升量,即本方案的结构设计决定了其具有挤压头位移量可被直观获取的基础,作为一种具有提升量直观展示功能的技术方案,设置为:还包括用于标识传动件转动圈数或挤压头位移量的标识部。本方案中,所述标识部用于转动圈数或者挤压头位移量纪录、标识,为区别于人工记录、采用电控、传感器计数纪录更为直观的方式。
如上所述,驱动部可以理解为本操作工具的操作端,挤压头可理解为本操作工具的工作端,具体工作模式决定了位于口腔外侧的操作端上传动件发生转动,位于口腔内侧的工作端发生直线运动,故直接测量直线运动距离不仅会增大本工具植入口腔内的部分的体积,同时也存在标识读取困难的问题,基于此,作为一种通过传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标识部的直线运动,方便将标识部设置在口腔外侧以实现上颌窦提升量实时展示的技术方案,设置为:
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在驱动部的作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
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为外螺纹的第一螺纹段;
所述标识部包括指针、连接块及啮合板,所述啮合板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段啮合的螺纹,连接板一端与啮合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指针连接;
啮合板位于杆体的孔道内,杆体上还设置有供连接块穿过杆体侧壁的滑槽,指针位于杆体的外部;
在传动杆转动时,在第一螺纹段与啮合板两者形成的螺纹副的作用下,以及,滑槽侧壁为连接块的侧壁提供推力的作用下,迫使指针随连接块以及啮合板沿传动杆的轴线滑动;
所述杆体外壁上还设置有位置与指针位置适配的位置标识。本方案的原理为:在传动杆转动过程中,由于传动杆上的第一螺纹段与啮合板螺纹连接,当与啮合板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侧壁与滑槽侧壁接触时,第一螺纹段与啮合板两者形成的螺纹副驱动啮合板沿着第一螺纹段的轴线运动,这样,连接在连接块上的指针相对于位置标识移动,以上位置标识可以是挤压头移动的距离标识,具体通过相应传动关系进行换算即可获得。本方案提供的标识部结构形式以及装配形式简单,可通过设置在杆体靠近驱动部的一端,在医生操作驱动部的过程中便捷地获取到挤压头的进给量以为上颌窦提升术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如上所述,采用如下提出的固定件虽然不是一定需要的,但具有固定件可保障上颌窦提升量控制精度、避免患者或者医生将部分精力使用在防止挤压头相对于骨洞被顶出问题上,基于此,设置为:所述杆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杆体在患者口腔内位置固定的固定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杆体在患者口腔内的位置被固定后,挤压头相对于杆体运动即为挤压头沿着骨洞轴线运动。
为减小本工具置入口腔部分的体积,作为固定件的具体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杆体另一端上的外螺纹或设置在第一套筒上的外螺纹;
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杆体上;
挤压头的尺寸满足:在传动件的作用下,可相对于第一套筒的另一端伸缩并伸出至第一套筒的外部;
作为固定件的外螺纹可螺纹连接在待提升骨板的骨洞中。本方案提供了两种固定件形式:位于杆体上的外螺纹以及位于第一套筒上的外螺纹。当该外螺纹位于杆体上时,在将挤压头相对于杆体推出之前,利用所述外螺纹,可将杆体旋合在骨洞的开口侧,此时即可避免操作过程中杆体相对于骨板回退;将外螺纹设置在第一套筒上时,由于第一套筒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杆体上,这样,可设置多个型号的第一套筒,这些第一套筒具有统一尺寸的连接端,该连接端用于实现第一套筒可拆卸连接在杆体上,另一端用于匹配常见骨洞的孔径,以在骨洞内径不同时,通过采用适配的第一套筒,即可将杆体固定于骨板上,达到避免操作过程中杆体相对于骨板回退的目的。即:两种形式中,其中一种具有更好的通用性。以上对尺寸、外螺纹的限定旨在使得要求保护的方案能够满足操作要求。区别于如外置固定件、采用其他固定件,本方案具有明确的固定件固定点,同时结构简单,对患者在术中的感受无影响。在具体实施时,设置为作为固定件的外螺纹为方便将杆体螺纹连接在骨板上、连接稳固的前端外径小于后端外径的锥形螺纹(管螺纹)。
作为一种方便完成第一套筒替换,同时通用性强的实施方式,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第一套筒上的外螺纹,第一套筒螺纹连接在杆体上。本方案在具体实施时,优选设置为杆体上用于连接第一套筒的螺纹、第一套筒上用于连接骨板的螺纹旋向相同,以避免在连接杆体的过程中第一套筒在杆体上的连接松动。
在以上第一套筒的基础上,为使得本方案具有骨替代材料植入功能,设置为: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套筒另一端上的第二套筒;
第二套筒的一端与第一套筒对接;
第二套筒可伸入待提升骨板的骨洞中。本方案在具体使用时,当利用挤压头完成上颌窦提升后,在第一套筒上连接第二套筒,并在挤压头回退后向第二套筒中填入骨替代材料,而后,将第二套筒嵌入骨洞中,此时通过操作驱动部使得挤压头相对于杆体被推出,这样,即可将本工具中的骨替代材料推送至骨洞中。本方案不仅提供了一种具有上颌窦提升以及骨替代材料植入的技术方案,采用本方案完成骨替代材料植入时,可精确控制骨替代材料填充高度,由于传动件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具体确认方式可为:当将第二套筒置入骨洞并到底后,操作驱动部推出挤压头,根据驱动部上传递力的大小,可判断出骨替代材料为仅被往前推进的第一阶段(也可能没有),而后,当前方的骨替代材料作用于骨板组织时,依然根据驱动部上传递力的大小,可判断出骨替代材料为仅被压实的第二阶段,根据驱动部上传递力的大小,可判断出第二阶段结束,后续为将压实后骨替代材料向前推进的第三阶段,以上第三阶段中挤压头的推进量即为有效填充厚度,通过将多次填充厚度相加,即可获得最终填充高度。以上阶段性过程中,所需的力量一般是依次增大的,故通过不同阶段传动件的转动圈数判断或者标识部的直观展示,在不需要口腔内相应标识物视野的情况下,即可精确地获得骨粉填充厚度。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方案运用于上颌窦提升过程,具体用于致使骨板骨洞底部的骨皮质骨折,区别于现有技术,通过驱动部驱动挤压头做相对于杆体伸、缩的线性运动,且设置为传动件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这样,在操作方式上,将现有采用敲击作用于骨板的方式替换为采用旋转作用于骨板的方式,针对患者,患者并不需要再承受多次作用于下颌窦的冲击,故可有效提升患者术中感受。针对医生,采用敲击时,骨折发生时骨凿一般已经接受了冲击,具体提升滞后于敲击,故可能因为医生注意力问题或者经验问题导致敲击过重,采用本方案,由于旋转圈数与伸出量呈正比,伸出量与提升量呈正比,同时在旋转驱动部时,来自驱动部的阻力反馈能够及时反馈出发生了骨折,此时根据达到骨折目的实施的旋转圈数,可获得挤压头的进给量,后续再进一步挤压骨板时,所需的力大为减小,此时通过控制后续的旋转圈数,即可精确获得挤压头最终的进给量,故采用本方案,可更为准确的控制上颌窦提升量;更进一步的,由于根据所述旋转圈数即可获得上颌窦提升量,故排除了现有操作方式中颊侧黏膜、粘骨膜、血液对提升高度读取的影响,并不需要实施颊侧黏膜牵拉,故采用本方案,不仅可获得准确的上颌窦提升量,同时可减小对患者的创伤以及保障上颌窦提升术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所述的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方案所述的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挤压头所在端的剖视图;
图3为本方案所述的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于展示传动件部分结构以及啮合板与传动件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所述的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标识部结构以及标识部与传动件、杆体配合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杆体,2、指针,3、位置标识,4、传动件,41、第一传动杆,42、换向机构,43、轴套,44、花键轴段,45、螺纹杆段,46,啮合板,47、第一螺纹段,48、第一限位部,49、第二限位部,410、第二螺纹段,411、连接块,5、驱动部,6、第一套筒,7、挤压头,8、第二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包括其上具有拐点的杆体1、设置在杆体1一端的驱动部5、设置在杆体1另一端的挤压头7;
其中:
所述杆体1为具有中空通道的空心杆,还包括通过中空通道由杆体1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传动件4,所述传动件4的一端与驱动部5相连,另一端与挤压头7相连;
所述驱动部5用于驱动传动件4转动,传动件4在转动过程中,根据转动方向,驱动挤压头7相对于杆体1伸出或回退,传动件4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7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
所述拐点满足:当挤压头7伸入患者口腔并位于被操作的骨洞中时,驱动部5位于患者口腔外部。
现有技术中,如上所述,在实施上颌窦提升术时,可采用如下流程:用环形钻制备种植窝,钻至接近上颌窦底时(如预留1mm的厚度)获得骨洞,而后使用上颌窦内提升器敲击骨板(预留厚度的骨质,一般为骨皮质)至轻度骨折,而后向种植窝中植入骨粉(骨替代材料)提升窦底。在该流程中,由于钻孔预留部分(骨洞底面)一般为骨皮质,该部分强度较高,在实施敲击以使得该部分骨折时,为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上颌窦穿孔,一般采用轻力频繁敲击的办法,敲击力的实施对医生的经验要求高,由于需要相对稳定地维持以及控制敲击力度使得该过程操作困难,敲击力作用于骨板上后,患者头部受到的频繁冲击也会使得患者相对痛苦。同时在控制以及确认提升量上,现有操作工具的结构决定了仅能依靠观察骨凿工作端嵌入骨板的深度加以判断,为达到判断目的,不仅需要牵拉翻开骨板开口位置的粘骨膜,同时需要拉开患者颊侧黏膜,即使完成了两处软组织的牵拉,工作端上的位置刻度也容易被血液等阻挡,使得上颌窦提升术实施存在不仅操作困难,同时患者相对痛苦的问题。
基于以上,本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新的操作工具。
具体的,本方案中所述杆体1可被认定为本操作工具的外壳体,传动件4通过杆体1上的中空通道装配于杆体1上,驱动部5通过传动件4装配于杆体1的一端,挤压头7设置在杆体1的另一端。具体工作模式为:通过驱动部5驱动传动件4转动,传动件4根据转动方向,驱动挤压头7相对于杆体1伸出或回退,伸出动作即用于执行用于上颌窦提升的骨板挤压,回退即为本工具上挤压头7复位。可以被理解的:关于以上伸出或回退由传动件4的转动状态决定,如在规定的正向方向上伸出,反向方向回退;由于在对骨板进行挤压过程中,挤压头7也会受到反作用力,故在实施方法或结构设计上,从必要性上,在挤压头7嵌入骨洞之前、过程中或嵌入骨洞之后,为便于操作以及精确挤压进给量,优选在本工具正式挤压骨板之前将本工具进行固定,具体固定方式可为病人通过作用在杆体1上的咬合力完成固定、采用其他辅助工具实现患者上颌窦/头部与本工具相对固定,在前期钻制骨洞时,当预留的骨皮质足够薄的情况下,医生通过对杆体1进行简易支撑即可避免产生不可接受的挤压头7在挤压过程中由于推力向反方向运动,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理解本方案时,从基本功能实现上,应当认为本操作工具本身不需要设置特定的固定器件。
更为具体的,本方案通过设置为杆体1为包括拐点的弯折杆,旨在使得本工具能够在口腔外部完成握持、置入操作等,以使得本工具具有挤压头7的一端能够嵌入口腔且位置与骨洞匹配,通过挤压头7实现骨板上骨洞挤压操作;通过杆体1约束驱动部5,旨在利用为管状结构的杆体1约束传动件4,即提供一种体积相对较小,方便实施上颌窦提升术的技术方案;驱动部5用于驱动传动件4转动,驱动部5可以是本身能够输出转矩的机构,如包括驱动电机,也可以仅为一个转柄,医生通过握持并旋转转柄,驱动传动件4传动;传动件4为功传递件同时为动作形式转换件,将前端的转动转换为后端的直线运动,挤压头7连接在所述后端,在直线运动过程中完成挤压动作以及位置复位;以上限定为传动件4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7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旨在限定能够实现以上动作形式转换的传动件4形式,如采用过于柔软的软轴传递转矩时,由于软轴本身的扭转,可能使得挤压头7的直线运动量减小,在挤压头7前端受压的情况下,将进一步加剧所述扭转使得直线运动量减小量超过可接受范围,这样的软轴是不一定呈正比关系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如选择轴径更大的软轴作为所述传动件4的组成部分,亦可以达到所述呈正比关系目的。
以上方案运用于上颌窦提升过程,具体用于致使骨板骨洞底部的骨皮质骨折,区别于现有技术,通过驱动部5驱动挤压头7做相对于杆体1伸、缩的线性运动,且设置为传动件4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7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这样,在操作方式上,将现有采用敲击作用于骨板的方式替换为采用旋转作用于骨板的方式,针对患者,患者并不需要再承受多次作用于下颌窦的冲击,故可有效提升患者术中感受。针对医生,采用敲击时,骨折发生时骨凿一般已经接受了冲击,具体提升滞后于敲击,故可能因为医生注意力问题或者经验问题导致敲击过重,采用本方案,由于旋转圈数与伸出量呈正比,伸出量与提升量呈正比,同时在旋转驱动部5时,来自驱动部5的阻力反馈能够及时反馈出发生了骨折,此时根据达到骨折目的实施的旋转圈数,可获得挤压头7的进给量,后续再进一步挤压骨板时,所需的力大为减小,此时通过控制后续的旋转圈数,即可精确获得挤压头7最终的进给量,故采用本方案,可更为准确的控制上颌窦提升量;更进一步的,由于根据所述旋转圈数即可获得上颌窦提升量,故排除了现有操作方式中颊侧黏膜、粘骨膜、血液对提升高度读取的影响,并不需要实施颊侧黏膜牵拉,故采用本方案,不仅可获得准确的上颌窦提升量,同时可减小对患者的创伤以及保障上颌窦提升术操作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
作为杆体1以及传动件4的具体实现方式,设置为:所述杆体1为由第一直杆段、第二直杆段以及弯折管段组成的L形结构,弯折管段的一端与第一直杆段对接,另一端与第二直杆段对接;
所述传动件4包括第一传动杆41、换向机构42以及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41穿过第一直管段,第二传动杆局部或全部位于第二直杆段内部,换向机构42设置在弯折管内;
驱动部5与第一传动杆41连接,挤压头7连接在第二传动杆上,驱动部5用于驱动第一传动杆41,使得第一传动杆41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换向机构42用于在第一传动杆41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过程中,将转矩传递至第二传动杆上,所述第二传动杆在所述转矩下,驱动挤压头7相对于杆体1伸缩。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杆体1形式,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利用杆体1完成传动件4位置约束,故应当理解为第一直杆段、第二直杆段各自并不局限于仅为管段。以上传动件4结构中,与杆体1结构相匹配的,第一传动杆41适配于第一直杆段中,第二传动杆适配于第二直杆段中,换向机构42适配于弯折管内,同时,由于传动件4需要将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在本方案中采用第二传动杆达到运动状态转换目的。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以上第一传动杆41与换向机构42的作用采用软轴即可实现,可以理解的,软轴为与包括第一传动杆41以及换向机构42并列的技术方案,本方案均为一种将传动件4均设置为刚性件,以达到精确挤压头7位移量的技术方案。在具体实施时,考虑到工具对操作空间的需求,特别是口腔内部能够提供的操作空间,优选设置为第二传动杆与挤压头7同轴设置。换向机构42可采用齿轮组,也可采用万向节。在现有技术的背景下,采用齿轮组时,除了本申请附图中提供的斜齿轮以外,可将相应齿面直接加工在第一传动杆41和轴套43上,故齿轮组形式并不局限于本方案明示的技术方案。
作为第二传动杆的具体设置形式,设置为:所述第二传动杆包括同轴设置的轴套43、花键轴段44以及螺纹杆段45;
所述轴套43的一端与换向机构42固定连接,花键轴段44可滑动配合于轴套43的另一端,螺纹杆段45与花键轴段44远离换向机构42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段45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螺纹段410与第二直杆段螺纹连接,挤压头7连接在螺纹杆段45的自由端。本方案的工作方式为:在第一传动杆41以及换向机构42的作用下轴套43转动,由于轴套43与花键轴段44为可滑动配合,同时花键轴段44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二直杆段螺纹连接的螺纹杆段45,这样,花键轴段44随轴套43转动的过程中,在第二直杆段与螺纹杆段45之间螺纹副的作用下,通过花键轴段44在轴套43中的滑动实现第二传动杆长度变化,由于挤压头7连接在螺纹杆段45的自由端,这样,即可使得挤压头7获得所需的直线运动。在采用该方案时,可设置为第一传动杆41、轴套43在杆体1上的位置固定,故可在第一传动杆41上设置第一限位部48,在轴套43上设置第二限位部49,以上第一限位部48与第二限位部49的作用为:分别限制第一传动杆41在第一直杆段轴线上的位置、轴套43在第二直杆段上的位置,各自的具体结构均可采用能够提供限位轴肩的环形结构,同时在相应直管段内侧设置相应环槽。在采用齿轮组作为所述换向机构42时,以上线性关系由齿轮组以及螺纹杆段45与第二直杆段之间的螺纹副决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所需,在进行简单换算得到所需的线性关系,或使得线性关系成为已知。
为使得本工具能够适配不同孔径的固定以及避免挤压头7相对于骨板转动,提升本工具的通用性以及优化术中患者感受,设置为:所述挤压头7可拆卸连接于传动件4上;
所述挤压头7为包括挤压端以及连接端的杆状结构,所述挤压头7通过挤压端与传动件4连接,所述连接端可相对于挤压端绕挤压头7轴线转动。本方案中,设置为挤压头7可拆卸连接于传动件4上用于实现:根据具体需要,更换所需尺寸的挤压头7以运用于如不同孔径的骨洞;挤压头7的结构形式以及挤压端与传动件4可转动连接旨在使得:虽然连接端与传动件4同步转动,但可利用骨板与挤压端端面的摩擦力,使得本工具在工作时挤压头7仅存在直线运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
如上所述,可以理解的,如通过驱动部5的转动圈数与传动件4转动圈数的关系,即可换算上颌窦提升量,当驱动部5本身为具有转矩输出功能的电动工具时,可通过控制驱动部5的旋转圈数获得上颌窦提升量,当驱动部5仅为供为传动件4施加转矩的转柄且通过人为操作转动转柄时,可纪录驱动部5的转动圈数以获得上颌窦提升量,即本方案的结构设计决定了其具有挤压头7位移量可被直观获取的基础,作为一种具有提升量直观展示功能的技术方案,设置为:还包括用于标识传动件4转动圈数或挤压头7位移量的标识部。本方案中,所述标识部用于转动圈数或者挤压头7位移量纪录、标识,为区别于人工记录、采用电控、传感器计数纪录更为直观的方式。
如上所述,驱动部5可以理解为本操作工具的操作端,挤压头7可理解为本操作工具的工作端,具体工作模式决定了位于口腔外侧的操作端上传动件4发生转动,位于口腔内侧的工作端发生直线运动,故直接测量直线运动距离不仅会增大本工具植入口腔内的部分的体积,同时也存在标识读取困难的问题,基于此,作为一种通过传动件4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标识部的直线运动,方便将标识部设置在口腔外侧以实现上颌窦提升量实时展示的技术方案,设置为:
所述传动件4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在驱动部5的作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
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为外螺纹的第一螺纹段47;
所述标识部包括指针2、连接块411及啮合板46,所述啮合板46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段47啮合的螺纹,连接板一端与啮合板4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指针2连接;
啮合板46位于杆体1的孔道内,杆体1上还设置有供连接块411穿过杆体1侧壁的滑槽,指针2位于杆体1的外部;
在传动杆转动时,在第一螺纹段47与啮合板46两者形成的螺纹副的作用下,以及,滑槽侧壁为连接块411的侧壁提供推力的作用下,迫使指针2随连接块411以及啮合板46沿传动杆的轴线滑动;
所述杆体1外壁上还设置有位置与指针2位置适配的位置标识3。本方案的原理为:在传动杆转动过程中,由于传动杆上的第一螺纹段47与啮合板46螺纹连接,当与啮合板46固定连接的连接块411侧壁与滑槽侧壁接触时,第一螺纹段47与啮合板46两者形成的螺纹副驱动啮合板46沿着第一螺纹段47的轴线运动,这样,连接在连接块411上的指针2相对于位置标识3移动,以上位置标识3可以是挤压头7移动的距离标识,具体通过相应传动关系进行换算即可获得。本方案提供的标识部结构形式以及装配形式简单,可通过设置在杆体1靠近驱动部5的一端,在医生操作驱动部5的过程中便捷地获取到挤压头7的进给量以为上颌窦提升术实施提供数据支持。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细化:
如上所述,采用如下提出的固定件虽然不是一定需要的,但具有固定件可保障上颌窦提升量控制精度、避免患者或者医生将部分精力使用在防止挤压头7相对于骨洞被顶出问题上,基于此,设置为:所述杆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杆体1在患者口腔内位置固定的固定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当杆体1在患者口腔内的位置被固定后,挤压头7相对于杆体1运动即为挤压头7沿着骨洞轴线运动。
为减小本工具置入口腔部分的体积,作为固定件的具体实现形式,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杆体1另一端上的外螺纹或设置在第一套筒6上的外螺纹;
所述第一套筒6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杆体1上;
挤压头7的尺寸满足:在传动件4的作用下,可相对于第一套筒6的另一端伸缩并伸出至第一套筒6的外部;
作为固定件的外螺纹可螺纹连接在待提升骨板的骨洞中。本方案提供了两种固定件形式:位于杆体1上的外螺纹以及位于第一套筒6上的外螺纹。当该外螺纹位于杆体1上时,在将挤压头7相对于杆体1推出之前,利用所述外螺纹,可将杆体1旋合在骨洞的开口侧,此时即可避免操作过程中杆体1相对于骨板回退;将外螺纹设置在第一套筒6上时,由于第一套筒6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杆体1上,这样,可设置多个型号的第一套筒6,这些第一套筒6具有统一尺寸的连接端,该连接端用于实现第一套筒6可拆卸连接在杆体1上,另一端用于匹配常见骨洞的孔径,以在骨洞内径不同时,通过采用适配的第一套筒6,即可将杆体1固定于骨板上,达到避免操作过程中杆体1相对于骨板回退的目的。即:两种形式中,其中一种具有更好的通用性。以上对尺寸、外螺纹的限定旨在使得要求保护的方案能够满足操作要求。区别于如外置固定件、采用其他固定件,本方案具有明确的固定件固定点,同时结构简单,对患者在术中的感受无影响。在具体实施时,设置为作为固定件的外螺纹为方便将杆体1螺纹连接在骨板上、连接稳固的前端外径小于后端外径的锥形螺纹(管螺纹)。
作为一种方便完成第一套筒6替换,同时通用性强的实施方式,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第一套筒6上的外螺纹,第一套筒6螺纹连接在杆体1上。本方案在具体实施时,优选设置为杆体1上用于连接第一套筒6的螺纹、第一套筒6上用于连接骨板的螺纹旋向相同,以避免在连接杆体1的过程中第一套筒6在杆体1上的连接松动。
在以上第一套筒6的基础上,为使得本方案具有骨替代材料植入功能,设置为: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套筒6另一端上的第二套筒8;
第二套筒8的一端与第一套筒6对接;
第二套筒8可伸入待提升骨板的骨洞中。本方案在具体使用时,当利用挤压头7完成上颌窦提升后,在第一套筒6上连接第二套筒8,并在挤压头7回退后向第二套筒8中填入骨替代材料,而后,将第二套筒8嵌入骨洞中,此时通过操作驱动部5使得挤压头7相对于杆体1被推出,这样,即可将本工具中的骨替代材料推送至骨洞中。本方案不仅提供了一种具有上颌窦提升以及骨替代材料植入的技术方案,采用本方案完成骨替代材料植入时,可精确控制骨替代材料填充高度,由于传动件4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7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具体确认方式可为:当将第二套筒8置入骨洞并到底后,操作驱动部5推出挤压头7,根据驱动部5上传递力的大小,可判断出骨替代材料为仅被往前推进的第一阶段(也可能没有),而后,当前方的骨替代材料作用于骨板组织时,依然根据驱动部5上传递力的大小,可判断出骨替代材料为仅被压实的第二阶段,根据驱动部5上传递力的大小,可判断出第二阶段结束,后续为将压实后骨替代材料向前推进的第三阶段,以上第三阶段中挤压头7的推进量即为有效填充厚度,通过将多次填充厚度相加,即可获得最终填充高度。以上阶段性过程中,所需的力量一般是依次增大的,故通过不同阶段传动件4的转动圈数判断或者标识部的直观展示,在不需要口腔内相应标识物视野的情况下,即可精确地获得骨粉填充厚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其上具有拐点的杆体(1)、设置在杆体(1)一端的驱动部(5)、设置在杆体(1)另一端的挤压头(7);
其中:
所述杆体(1)为具有中空通道的空心杆,还包括通过中空通道由杆体(1)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传动件(4),所述传动件(4)的一端与驱动部(5)相连,另一端与挤压头(7)相连;
所述驱动部(5)用于驱动传动件(4)转动,传动件(4)在转动过程中,根据转动方向,驱动挤压头(7)相对于杆体(1)伸出或回退,传动件(4)的旋转圈数与挤压头(7)的伸出、回退量呈正比关系;
所述拐点满足:当挤压头(7)伸入患者口腔并位于被操作的骨洞中时,驱动部(5)位于患者口腔外部;
所述杆体(1)为由第一直杆段、第二直杆段以及弯折管段组成的L形结构,弯折管段的一端与第一直杆段对接,另一端与第二直杆段对接;
所述传动件(4)包括第一传动杆(41)、换向机构(42)以及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41)穿过第一直管段,第二传动杆局部或全部位于第二直杆段内部,换向机构(42)设置在弯折管内;
驱动部(5)与第一传动杆(41)连接,挤压头(7)连接在第二传动杆上,驱动部(5)用于驱动第一传动杆(41),使得第一传动杆(41)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换向机构(42)用于在第一传动杆(41)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过程中,将转矩传递至第二传动杆上,所述第二传动杆在所述转矩下,驱动挤压头(7)相对于杆体(1)伸缩;
所述第二传动杆包括同轴设置的轴套(43)、花键轴段(44)以及螺纹杆段(45);
所述轴套(43)的一端与换向机构(42)固定连接,花键轴段(44)可滑动配合于轴套(43)的另一端,螺纹杆段(45)与花键轴段(44)远离换向机构(42)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段(45)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螺纹段(410)与第二直杆段螺纹连接,挤压头(7)连接在螺纹杆段(45)的自由端;
所述杆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实现杆体(1)在患者口腔内位置固定的固定件;
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杆体(1)另一端上的外螺纹或设置在第一套筒(6)上的外螺纹;
所述第一套筒(6)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杆体(1)上;
挤压头(7)的尺寸满足:在传动件(4)的作用下,可相对于第一套筒(6)的另一端伸缩并伸出至第一套筒(6)的外部;
作为固定件的外螺纹可螺纹连接在待提升骨板的骨洞中;
所述固定件为设置在第一套筒(6)上的外螺纹,第一套筒(6)螺纹连接在杆体(1)上;
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套筒(6)另一端上的第二套筒(8);
第二套筒(8)的一端与第一套筒(6)对接;
第二套筒(8)可伸入待提升骨板的骨洞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头(7)可拆卸连接于传动件(4)上;
所述挤压头(7)为包括挤压端以及连接端的杆状结构,所述挤压头(7)通过挤压端与传动件(4)连接,所述连接端可相对于挤压端绕挤压头(7)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标识传动件(4)转动圈数或挤压头(7)位移量的标识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在驱动部(5)的作用下绕自身轴线转动;
所述传动杆上设置有为外螺纹的第一螺纹段(47);
所述标识部包括指针(2)、连接块(411)及啮合板(46),所述啮合板(46)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段(47)啮合的螺纹,连接块(411)一端与啮合板(4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指针(2)连接;
啮合板(46)位于杆体(1)的孔道内,杆体(1)上还设置有供连接块(411)穿过杆体(1)侧壁的滑槽,指针(2)位于杆体(1)的外部;
在传动杆转动时,在第一螺纹段(47)与啮合板(46)两者形成的螺纹副的作用下,以及,滑槽侧壁为连接块(411)的侧壁提供推力的作用下,迫使指针(2)随连接块(411)以及啮合板(46)沿传动杆的轴线滑动;
所述杆体(1)外壁上还设置有位置与指针(2)位置适配的位置标识(3)。
CN202211030770.1A 2022-08-26 2022-08-26 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 Active CN115363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0770.1A CN115363790B (zh) 2022-08-26 2022-08-26 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30770.1A CN115363790B (zh) 2022-08-26 2022-08-26 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3790A CN115363790A (zh) 2022-11-22
CN115363790B true CN115363790B (zh) 2024-05-03

Family

ID=84068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30770.1A Active CN115363790B (zh) 2022-08-26 2022-08-26 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379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08909B1 (ko) * 2013-01-11 2014-06-18 박병활 보조드릴이 구비된 상악동 거상술용 임플란트 드릴
CN205307137U (zh) * 2016-01-06 2016-06-15 中南大学 一种上颌窦内提升装置
CN106725940A (zh) * 2017-02-07 2017-05-31 吴大怡 可调冲顶器
CN214069737U (zh) * 2020-12-18 2021-08-27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杆传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直线电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08909B1 (ko) * 2013-01-11 2014-06-18 박병활 보조드릴이 구비된 상악동 거상술용 임플란트 드릴
CN205307137U (zh) * 2016-01-06 2016-06-15 中南大学 一种上颌窦内提升装置
CN106725940A (zh) * 2017-02-07 2017-05-31 吴大怡 可调冲顶器
CN214069737U (zh) * 2020-12-18 2021-08-27 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丝杆传动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直线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3790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95375B2 (ja) 歯科インプラントを配置するための装置
US6716030B1 (en) Universal O-ball mini-implant, universal keeper cap and method of use
US20100094297A1 (en) Surgical bone milling instrument
EP2381857A1 (de) Chirurgische zerspanvorrichtung
JP2010523241A (ja) 外科用骨ミリング器械
CN115363790B (zh) 用于上颌窦提升术的操作工具
WO2000064369A1 (en) Universal o-ball mini-implant, universal keeper cap and method of use
CN115462918A (zh) 一种口腔种植体取出装置
US20210205053A1 (en) Implant dentistr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WO2009085023A1 (en) Dental implant that increases bone support
CN209916115U (zh) 牙槽骨探查骨钻
CN209036409U (zh) 一种腭部骨性扩弓装置的调节扳手
CN211723478U (zh) 一种医疗微创手动拔牙器
CN107174362B (zh) 种植牙上颌窦内提升扩孔钻
CN201453389U (zh) 一种微小种植体支抗
CN217488915U (zh) 一种牙科用扭力扳手
CN111407219A (zh) 一种口腔临床用可多角度调节的反射镜装置
CN217886183U (zh) 一种用于创伤骨科的手术断钉取出装置
KR20100107934A (ko) 치과용 근관 충전기
CN210301097U (zh) 一种髋关节置换手术辅助装置
CN107616852A (zh) 一种用于提升上颌窦底的装置
CN107320206A (zh) 一种牙种植导板工具
CN219516615U (zh) 骨粉输送、填充和压实的一体化装置
CN219109778U (zh) 一种口腔手术扩张器
CN219501213U (zh) 保护牙龈的种植导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