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61636A - 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61636A
CN115361636A CN202210975243.1A CN202210975243A CN115361636A CN 115361636 A CN115361636 A CN 115361636A CN 202210975243 A CN202210975243 A CN 202210975243A CN 115361636 A CN115361636 A CN 1153616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ignal
sound
ear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524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逸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524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616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61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616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1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distributing signals to two or more loudspeaker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2Speech enhancement, e.g. noise reduction or echo cancel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f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终端控制技术领域。应用于终端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电子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根据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本申请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上的第二麦克风组也对声源进行采集获取第二声音信号,并对终端设备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提高了终端设备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

Description

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用户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终端设备进行视频录制、声音录制等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目前,大多数的终端设备在进行声音录制时,通常会基于自身配置的麦克风(Microphone,MIC)阵列进行采集。比如,终端设备在一个平面内设置有由3个MIC组成的MIC阵列,在声音录制过程中,通过该MIC阵列可以实现对录音的追焦和变焦,比如通过采用固定波束Beamforming的方式来调整波束角宽度,从而降低信噪比,实现了对于远近距离的声源的声音放大、信噪比提升等效果,达到跟影像变焦相匹配的声音变焦。
对于上述的声音采集方案来说,由于MIC阵列通常是在一个平面上的,当声源位置较远或者与MIC阵列的角度较小时,导致录制到的语音产生失真现象,降低终端设备采集声音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高终端设备采集声音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声源距离所述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
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所述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
根据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所述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
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控制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声源距离所述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
声音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所述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
声音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所述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
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一个方面所述的声音信号调整方法。
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一个方面所述的声音信号调整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一个方面所述的声音信号调整方法。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发布平台,所述应用发布平台用于发布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述一个方面所述的声音信号调整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通过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电子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根据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本申请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并对该位置信息进行检测,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电子设备上的第二麦克风组也对声源进行采集获取第二声音信号,并对终端设备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提高了终端设备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终端设备采集声源的声音信号的场景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图1的一种声音采集的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空间坐标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对声源进行采集声音信号的场景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图9的一种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曲线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声音信号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已经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都需要使用终端设备,比如,人们利用终端设备对周围环境进行拍照,利用终端设备对工作中的数据进行记录等。在有些日常场景中,用户需要使用终端设备进行拍摄视频或者录音时,需要使用到终端设备中设置的MIC阵列进行声音采集。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终端设备采集声源的声音信号的场景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包含了终端设备101以及声源102。
其中,声源102可以是用户在日常生活中拍摄时任意一个可以发出声音的物体。比如,声音102可以是宠物、音箱、其他用户等。
可选的,终端设备101可以是具有MIC阵列以及采集声音信号功能的电子设备。比如,该终端设备10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电子书阅读器、智能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等移动终端,或者,该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者智能显示机等智能可穿戴设备。
如图1所示,终端设备101还包含由3个MIC组成的阵列,第一MIC 101a,第二MIC101b,第三MIC 101c。当声源102处于图1中的位置中时,用户可以通过启动终端设备101的MIC阵列对声源102发出的声音进行采集,从而获取到对应的声音信号。
其中,终端设备101对声源102进行采集时,通常使用固定波束Beamforming的方式,即,终端设备在采集声音时可以通过调整波束角的宽度进行采集,降低信噪比。在正常情况下,终端设备101不会对声源102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产生失真现象,但是当终端设备101与声源102之间的相对位置在移动时,终端设备101对声源102采集到的声音信号会产生失真现象。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210、收发器220和显示单元270。其中,显示单元270可以包括显示屏。
可选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30。处理器210、收发器220和存储器23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传递测距数据,该存储器23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210用于从该存储器230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
上述处理器210可以和存储器230合成一个处理装置,更常见的是彼此独立的部件,处理器210用于执行存储器23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功能。具体实现时,该存储器230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210中,或者,独立于处理器210。
可以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2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2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2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210与收发器220。例如:处理器210通过UART接口与收发器22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210与显示单元270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 serial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和显示单元270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终端设备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210与显示单元270,收发器22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收发器22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收发器22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例如,可以包括蓝牙模块。
存储器23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存储器23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定位数据)等。此外,存储器23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30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除此之外,为了使得终端设备的功能更加完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250、输入单元260、音频电路280和传感器202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电源250,用于给终端设备中的各种器件或电路提供电源。优选的,电源25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装置与处理器2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装置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输入单元26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260可包括触控面板以及其他输入设备。触控面板,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上或在触控面板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可选的,触控面板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210,并能接收处理器2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除了触控面板,输入单元26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功能键、轨迹球、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27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270可包括显示面板,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进一步的,触控面板可覆盖显示面板,当触控面板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2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2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终端设备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202,比如陀螺仪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确定终端设备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即,x,y和z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设备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终端设备还可配置的压力计、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280可包括扬声器和传声器,提供用户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28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28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210处理后,经RF电路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终端设备,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230以便进一步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可安装有操作系统,在该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比如,终端设备可以是安卓(Android)系统,iOS系统,Linux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图1的一种声音采集的场景示意图。其中,声源102的位置如图3所示,终端设备101上的3个MIC与声源102之间的连线分别为r1,r2,r3,此时,终端设备的3个MIC的距离各自相对于声源102的距离来说,三者(r1,r2,r3)的差距较小,声源102发出的声音到终端设备上3个MIC之间的时间差和相位差都相差不大。此时,如果缩小波束角的宽度,会增大信噪比,使得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出现失真现象,降低了终端设备采集声音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
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终端设备采集声音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可以通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上的麦克风组对同一个声源进行采集声音信号,并对终端设备采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声音信号的准确。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声音信号调整方法可以用于终端设备中。如图4所示,该声音信号调整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
其中,第一麦克风组设置在终端设备内部。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是手机时,第一麦克风组可以排列设置在手机的底部位置,形成麦克风阵列,类似于上述图1和图3中的麦克风阵列。终端设备在正式进行声音采集之前,可以先通过麦克风阵列以及摄像头的配合,对声源进行定位,获取到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
比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摄像头对拍摄到的画面进行空间识别,并结合第一麦克风组的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定位算法,获取画面中声源在实际空间中的位置坐标,根据该位置坐标,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可选的,如果终端设备是以自身的第一麦克分组作为空间坐标系的原点,终端设备可以将该位置坐标直接获取为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该位置坐标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基于该位置坐标计算两者之间的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平面的夹角信息,将距离信息以及夹角信息获取为位置信息,即位置信息中可以至少包括距离信息以及夹角信息。
步骤402,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电子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
可选的,第一预设条件可以是开发人员预先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在获取到上述位置信息之后,利用第一预设条件对位置信息进行检测,在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第一麦克风组对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即采集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并控制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上的第二麦克风组对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获取到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
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控制与自身建立有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上的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声音。比如,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启动信号,从而启动电子设备上的第二麦克风组,使得电子设备也对声源发出的声音进行采集。可选的,电子设备可以将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通过该通信连接发送给终端设备,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声音信号。
可选的,电子设备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比如,电子设备可以是耳机、智能手环、智能音箱、智能手表等具有声音采集功能的设备,电子设备上也设置有多个麦克风组成的麦克风阵列。
可选的,终端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无线网络,该无线网络可以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其中,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步骤403,根据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
可选的,终端设备通过第二声音信号对自身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即,终端设备利用电子设备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补偿,使得第一声音信号中存在失真的声音部分更加完善,提高终端设备的拾音效果。比如,终端设备通过自身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在较高的频段内频响曲线存在失真现象,通过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在较高的频段内的频响曲线进行补偿,提升了终端设备对高频的声音信号的拾取效果和频响的拓宽。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电子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根据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本申请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并对该位置信息进行检测,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电子设备上的第二麦克风组也对声源进行采集获取第二声音信号,并对终端设备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提高了终端设备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以电子设备是耳机为例,当终端设备检测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可以通过判断耳机的佩戴状态,确定向正在佩戴的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使得正在佩戴的耳机采集声音信号。
请参考图5,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声音信号调整方法可以用于终端设备中。如图5所示,该声音信号调整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
可选的,终端设备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40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如果终端设备是手机,终端设备的第一麦克风组可以包含3个MIC,类似于上述图3中所示的方式排列设置在终端设备的底部。
可选的,终端设备将声源在建立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直接获取为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该位置坐标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距离信息,以及,基于该位置坐标计算两者之间的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平面的夹角信息,将距离信息以及夹角信息获取为位置信息。
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空间坐标系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中包含了终端设备601,声源602,空间坐标系603。其中,终端设备601上包含了三个MIC,分别是第一MIC 601a,第二MIC 601b,第三MIC 601c。终端设备在进行声源定位时,以自身第一麦克风组作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摄像头对声源进行拍摄,利用空间位置获取算法获取声源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利用TDOA定位算法计算声源与各个MIC之间的夹角。
比如,声源发出的声波视为球面波,在上述图6中,声源602至第一MIC 601a的距离为r1,声源602至第二MIC 601b的距离为r2,声源602至第三MIC 601c的距离为r3,第一MIC601a与第二MIC 601b之间的距离是d,第二MIC 601b与第三MIC 601c之间的距离也是d,第一MIC 601a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平面的夹角是θ1,那么,用τ12表示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到达第二MIC与到达第一MIC的时延,用τ13表示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到达第三MIC与到达第一MIC的时延,终端设备可以建立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3798032470000121
Figure BDA0003798032470000122
其中,c表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上述图6所示的麦克风阵列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3798032470000123
对上述公式进行求解,可以得到θ1,并结合正弦定理,可以得到θ2和θ3,终端设备可以将(180-θ3)的值作为该声源与自身的麦克风阵列之间的夹角,该夹角就是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平面的夹角信息。
步骤502,根据位置信息,获取目标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以及,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
其中,目标连线是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连线。
可选的,如果位置信息是上述声源在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坐标,在本步骤中,可以按照上述图6所示的计算方式计算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夹角以及距离。如果位置信息中直接包含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夹角以及距离,则可以直接获取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夹角以及距离。
步骤503,根据第一预设条件对夹角,以及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可选的,第一预设条件是开发人员预先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比如,第一预设条件包括:目标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目标连线是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连线;和/或,目标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角度阈值,第一角度阈值大于第二角度阈值;和/或,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对上述获取到的夹角,以及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如果目标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大于第一角度阈值,则说明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如果目标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角度阈值,也说明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或,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也说明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例如,当上述获取到的位置信息中包括距离信息以及夹角信息,该距离信息指示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是6米,夹角信息指示目标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是173度,第一距离阈值是5米,第一角度阈值是170度,终端设备按照第一预设条件对夹角,以及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之后,可以确定此次获取的位置信息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执行步骤504,否则,通过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即可。
类似的,当上述获取到的位置信息中包括夹角信息,夹角信息指示目标连线与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是6度,第二角度阈值是10度,终端设备按照第一预设条件对夹角,以及声源与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之后,可以确定此次获取的位置信息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执行步骤404。
步骤504,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电子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确定上述获取到的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声音,获取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并向与自身建立有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发送拾音信号,使得电子设备通过自身的第二麦克风组也对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获取到第二声音信号,终端设备接收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二声音信号。可选的,终端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拾音信号可以是在自身开始采集第一声音信号时发送的,即,两者同步对声源发出的声音信号进行采集。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电子设备是耳机,耳机上的第二麦克风组至少包括四个麦克风,且每两个为一组对称设计在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上。即,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左耳机上包括2个麦克风,右耳机上包括2个麦克风,且对称设计。
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中包含了左耳机701和右耳机702,在左耳机701上还包含有第一MIC 701a,第二MIC 701b,在右耳机702上还包含有第三MIC 702a,第四MIC 702b。第二麦克风组包括图7中左耳机701和右耳机702上的各个麦克风。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终端设备可以对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使得耳机进行辅助拾音。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耳机的佩戴状态,根据耳机的佩戴状态,向耳机发送拾音信号。比如,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耳机的佩戴状态,佩戴状态包括单侧佩戴、双侧佩戴以及未佩戴中的任意一种;根据耳机的佩戴状态,向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耳机通过第二麦克风组中的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其中,当耳机的佩戴状态是单侧佩戴时,向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当耳机的佩戴状态是双侧佩戴时,向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耳机通过处于对称位置的任意两个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当耳机的佩戴状态是未佩戴时,向左耳机或者右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左耳机或者右耳机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确定上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可以通过佩戴检测,获取耳机的佩戴状态。比如,耳机上包含有贴合检测器件,当用户佩戴耳机时,耳机可以通过贴合检测器件检测到自身与用户的肌肤是贴合的,返回的信号是贴合信号,当用户未佩戴耳机时,当耳机通过贴合检测器件获取到的信号是分离信号,从而指示用户是否佩戴该耳机。用户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单侧佩戴左耳机或者右耳机,也可以双侧佩戴,电子设备接收到左耳机上的贴合检测器件返回的贴合信号,接收到右耳机上的贴合检测器件返回的分离信号,说明用户是左侧佩戴的(属于单侧佩戴),并将该佩戴状态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获取到耳机的佩戴状态,终端设备可以向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当电子设备接收到右耳机上的贴合检测器件返回的贴合信号,接收到左耳机上的贴合检测器件返回的分离信号,说明用户是右侧佩戴的(也属于单侧佩戴),并将该佩戴状态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获取到耳机的佩戴状态,终端设备可以向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当电子设备接收到左耳机上的贴合检测器件返回的贴合信号,接收到右耳机上的贴合检测器件返回的贴合信号,说明用户是双侧佩戴的(属于双侧佩戴),并将该佩戴状态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获取到耳机的佩戴状态,终端设备可以向处于双侧佩戴的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左耳机和右耳机均通过自身的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当电子设备接收到左耳机上的贴合检测器件返回的分离信号,接收到右耳机上的贴合检测器件返回的分离信号,说明用户是未佩戴的,并将该佩戴状态发送给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获取到耳机的佩戴状态,终端设备可以向处于向左耳机和/或右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左耳机和/或右耳机通过自身的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耳机的佩戴状态是未佩戴时,在向左耳机或者右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之前,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耳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当耳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执行向左耳机或者右耳机发送拾音信号的步骤。可选的,终端设备也可以通过摄像头拍摄的方式对耳机的位置进行获取,从而获取到耳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其中,第二预设条件也可以是由开发人员预先设置的。可选的,第二预设条件包括:声源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终端设备通过判断耳机与声源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通过耳机采集的声音信号是有效的,避免耳机与声源之间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采集到的声音信号具有失真现象。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耳机的佩戴状态是双侧佩戴时,终端设备在向左耳机或者右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之前,获取耳机与终端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当声源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距离阈值,且声源处于两侧耳机中的一侧时,终端设备发送的拾音信号可以控制耳机开启任意对称的一组MIC,从而通过耳机采集声音信号。
比如,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对声源进行采集声音信号的场景示意图,如图8所示,用户佩戴左右两个耳机,其中包含了声源801,终端设备802,左耳机803,右耳机804,终端设备802上包含三个MIC(1,2,3),左耳机803上包含两个MIC(4,5),右耳机804上也包含两个MIC(6,7),在图8中,耳机上MIC4拾音的效果和MIC6拾音的效果比较接近,MIC5拾音的效果和MIC7拾音的效果比较接近,因此,终端设备在向耳机发送拾音信号时,可以控制MIC 5和MIC7工作,或者,控制MIC 4和MIC6工作,节约耳机的功耗。
步骤505,根据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
可选的,终端设备利用电子设备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使得终端设备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更加准确,保证度更高。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确定第一声音信号在各个频段内的频响曲线;当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低于目标频段范围内对应的标准值时,获取第二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根据第二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对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其中,目标频段范围包括大于第一频率阈值的第一频段范围,低于第二频率阈值的第二频段范围,第一频率阈值大于第二频率阈值。
比如,终端设备根据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生成对应的频响曲线,并对第一声音信号在各个频段内的频响曲线进行检测,当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低于目标频段范围内对应的标准值时,说明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发生了失真现象,根据第二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对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进行调整。其中,目标频段范围内的标准值是预先设置在终端设备内的。
请参考图9,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如图9所示,其中包含了频响曲线901。该频响曲线是上述图6中终端设备通过自身的三个MIC采集声源发出的声波后得到的频响曲线。终端设备可以对上述得到的频响曲线进行检测,在第一频率至第二频率范围内,发现频响值均低于标准值,不符合正常的频响变化规律,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目标频段范围是第一频率至第二频率范围。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二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与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叠加,获取补偿后的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曲线;根据补偿后的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曲线以及目标频响曲线,获取第一声音信号在各个频段内的频响曲线,目标频响曲线是第一音频信号中除目标频段范围外的剩余频响曲线。
即,终端设备通过将耳机采集到的第二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与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叠加,得到补偿后的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曲线。请参考图10,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图9的一种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曲线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中包含了补偿前的频响曲线1001,以及补偿后的频响曲线1002。该补偿前的频响曲线1001是上述图6中终端设备通过自身的三个MIC采集声源发出的声波后得到的频响曲线,该补偿前的频响曲线1002是上述图6中终端设备通过自身的三个MIC以及耳机上的四个MIC采集声源发出的声波后得到的频响曲线。在图10中,终端设备将第一频率至第二频率范围内第二声音信号的频响曲线叠加至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曲线上,替换掉第一声音信号在第一频率至第二频率范围内的频响值,从而得到未失真的频响曲线,完成声音补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子设备是耳机是示例性的,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以设置麦克风组的可穿戴设备。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电子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根据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本申请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并对该位置信息进行检测,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电子设备上的第二麦克风组也对声源进行采集获取第二声音信号,并对终端设备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提高了终端设备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
另外,在电子设备是耳机时通过检测耳机的佩戴状态,下发对应的拾音信号,使得在佩戴状态下的耳机进行拾音,减少耳机的功耗。
下面,以终端设备是手机,电子设备是真无线立体(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为例,对上述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进行举例介绍。
请参考图1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声音信号调整方法可以用于终端设备中。如图10所示,该声音信号调整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阵列的位置信息。
其中,手机可以基于自身的摄像头以及第一麦克风阵列对声源的位置进行判定,得到声源相对于手机的距离。可选的,第一麦克风阵列类似于上述图3中的结构,包含3个MIC,并且设置在手机的底部。
步骤1102,当声源与手机距离超过5米,和或,声源与手机的连线与第一麦克风阵列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70度时,在启动手机对声源进行拾音时,向TWS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使得TWS耳机对声源进行拾音。
可选的,当手机判断出声源与手机之间的距离超过5米,和或,声源与手机的连线与第一麦克风阵列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70度时,如果只采用自身的3个MIC进行拾音,则会出现失真现象,拾音效果变差,此时需要启动TWS耳机上的MIC进行辅助拾音。
也就是说,当手机判断出声源与手机之间的距离超过5米,和或,声源与手机的连线与第一麦克风阵列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170度时,通过启动TWS耳机上的MIC,在手机原有的3MIC阵列进行拾音的基础上,增加TWS耳机上的4MIC阵列,形成7MIC阵列对声源进行拾音。由于传统的波束形成可以描述为一个空间滤波器,用该滤波器构建一个特定的波束方向图;可以分解为两步:时间对其和加权求和。时间对齐的物理意义在于,某一固定方向信号,传递到麦克风阵列时,不同麦克之间存在相位差,将信号理解为波,让波对齐,再加权求和就起到了增加信号的作用。时间对齐控制着波束方向,加权求和控制着主瓣的波束宽度和旁瓣的特性。因此,MIC数量越多,主瓣的波束宽度就可以分的越细,在手机原有的3MIC阵列进行拾音的基础上,增加TWS耳机上的4MIC阵列,形成7MIC阵列后,对声源进行拾音时主瓣的波束宽度就可以分的更细,提高拾音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利用耳机外侧的两边分别两颗MIC,加上手机的三颗MIC,可以提升远场拾音的能力。耳机两侧分别是线性两MIC,两边耳朵可形成环形4MIC,且位置相对于人头来说是固定的,手机侧的三MIC为环形三MIC,形成的立体7MIC阵列对于嘈杂环境下的拾音距离和拾音效果都会提升。通过手机上的MIC阵列以及TWS耳机上的MIC阵列的结合,优化平面阵的缺陷以及低信噪比远距离的拾音效果。
下述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
请参考图12,其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声音信号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该声音信号调整装置1200可以用于终端设备中,以执行图4、图5或图1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该声音信号调整装置1200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1201,用于获取声源距离所述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
声音获取模块1202,用于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所述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
声音调整模块120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所述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电子设备与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根据第二声音信号对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本申请获取声源距离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并对该位置信息进行检测,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通过电子设备上的第二麦克风组也对声源进行采集获取第二声音信号,并对终端设备采集到的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提高了终端设备采集到的声音信号的准确性和保真度。
可选的,声音调整模块1203,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第一获取单元和第一调整单元;
所述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采集到的所述第一声音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各个频段内的频响曲线;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低于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对应的标准值时,获取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
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进行调整,拓宽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
可选的,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包括大于第一频率阈值的第一频段范围,低于第二频率阈值的第二频段范围,所述第一频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频率阈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调整单元,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第二获取子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与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叠加,获取补偿后的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曲线;
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后的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曲线以及目标频响曲线,获取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各个频段内的频响曲线,所述目标频响曲线是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除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外的剩余频响曲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目标连线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大于第一角度阈值,所述目标连线是所述声源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连线;和/或,
所述目标连线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角度阈值,所述第一角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角度阈值;和/或,
所述声源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获取声源距离所述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之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连线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以及,所述声源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对所述夹角,以及所述声源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可选的,电子设备是耳机,所述第二麦克风组至少包括四个麦克风,且每两个为一组对称设计在所述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上。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单侧佩戴、双侧佩戴以及未佩戴中的任意一种;
信号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向所述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所述耳机通过所述第二麦克风组中的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可选的,所述信号发送模块,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是所述单侧佩戴时,向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发送所述拾音信号,以使得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是所述双侧佩戴时,向所述耳机发送所述拾音信号,以使得所述耳机通过处于对称位置的任意两个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是所述未佩戴时,向左耳机或者右耳机发送所述拾音信号,以使得所述左耳机或者所述右耳机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图1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1300包括:处理器1301和存储器1302,通信接口1303以及总线1304。其中,存储器1302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1301用于执行该存储器1302存储的指令。处理器1301、存储器1302和通信接口1303通过总线1304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连接。
其中,处理器1301用于:获取装置1300的第一参数,该第一参数用于指示终端设备1300当前的通信质量;在根据第一参数确定终端设备1300的通信质量低于预设通信质量阈值时,控制终端设备1300重新进行网络连接。
终端设备13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可选地,该存储器1302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301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302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1302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该处理器1301可以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并且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该处理器1301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与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声音信号调整方法中,由终端设备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各个实施例所述的声音信号调整方法,由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执行终端设备的控制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声音信号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含第一麦克风组,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声源距离所述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
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所述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
根据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所述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所述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包括:
根据采集到的所述第一声音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各个频段内的频响曲线;
当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低于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对应的标准值时,获取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
根据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进行调整,拓宽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包括大于第一频率阈值的第一频段范围,低于第二频率阈值的第二频段范围,所述第一频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频率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进行调整,包括:
将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与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值叠加,获取补偿后的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曲线;
根据所述补偿后的在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内的频响曲线以及目标频响曲线,获取所述第一声音信号在各个频段内的频响曲线,所述目标频响曲线是所述第一音频信号中除所述目标频段范围外的剩余频响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目标连线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大于第一角度阈值,所述目标连线是所述声源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连线;和/或,
所述目标连线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小于第二角度阈值,所述第一角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角度阈值;和/或,
所述声源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声源距离所述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连线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所在直线的夹角,以及,所述声源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对所述夹角,以及所述声源与所述第一麦克风组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子设备是耳机,所述第二麦克风组至少包括四个麦克风,且每两个为一组对称设计在所述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时,获取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包括单侧佩戴、双侧佩戴以及未佩戴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向所述耳机发送拾音信号,以使得所述耳机通过所述第二麦克风组中的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向所述耳机发送拾音信号,包括:
当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是所述单侧佩戴时,向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发送所述拾音信号,以使得处于单侧佩戴的耳机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当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是所述双侧佩戴时,向所述耳机发送所述拾音信号,以使得所述耳机通过处于对称位置的任意两个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当所述耳机的佩戴状态是所述未佩戴时,向左耳机或者右耳机发送所述拾音信号,以使得所述左耳机或者所述右耳机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信号。
10.一种声音信号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含第一麦克风组,所述装置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声源距离所述第一麦克风组的位置信息;
声音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位置信息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在通过所述第一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一声音信号之后,获取电子设备通过第二麦克风组采集到所述声源的第二声音信号,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建立有通信连接;
声音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声音信号对所述第一声音信号进行调整,拓宽所述第一声音信号的频响。
1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含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声音信号调整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声音信号调整方法。
CN202210975243.1A 2022-08-15 2022-08-15 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616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5243.1A CN115361636A (zh) 2022-08-15 2022-08-15 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5243.1A CN115361636A (zh) 2022-08-15 2022-08-15 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61636A true CN115361636A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33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5243.1A Pending CN115361636A (zh) 2022-08-15 2022-08-15 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6163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35108A (zh) * 2024-03-05 2024-04-05 厦门乐人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麦克风静音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2169A (zh) * 2019-12-12 2021-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信号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449391A (zh) * 2022-02-08 2022-05-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录音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143119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声音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2169A (zh) * 2019-12-12 2021-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语音信号的采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143119A1 (zh) * 2020-12-29 2022-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声音采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4449391A (zh) * 2022-02-08 2022-05-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录音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35108A (zh) * 2024-03-05 2024-04-05 厦门乐人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麦克风静音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835108B (zh) * 2024-03-05 2024-05-28 厦门乐人电子有限公司 无线麦克风静音预测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44280B (zh) Ar系统及方法
WO2019154231A1 (zh) 图像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050250B (zh) 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02913B (zh) 降噪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558837B (zh) 人脸关键点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522863B (zh) 耳部关键点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166150B (zh) 获取位姿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11127509B (zh) 目标跟踪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40064449A1 (en) Sound Collect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WO2022252823A1 (zh) 直播视频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0248197B (zh) 语音增强方法及装置
CN114332423A (zh) 虚拟现实手柄追踪方法、终端及计算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99102A1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5361636A (zh) 声音信号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57365A1 (zh) 降噪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34305A1 (zh) 确定姿态的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0968806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196813B (zh) 添加音效的方法和装置
CN114384466A (zh) 声源方向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99373B (zh) 声场宽度扩展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982293B (zh) 体温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0716984U (zh) 管道检测装置
CN112184802B (zh) 标定框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443841B (zh) 地面深度的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4093020A (zh) 动作捕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