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54898B - 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54898B
CN115354898B CN202211016328.3A CN202211016328A CN115354898B CN 115354898 B CN115354898 B CN 115354898B CN 202211016328 A CN202211016328 A CN 202211016328A CN 115354898 B CN115354898 B CN 1153548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ontrol
control device
supporting
building
ancient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63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54898A (zh
Inventor
郑建国
钱春宇
徐建
王龙
胡明祎
张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Jik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Jik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Jik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Jik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s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63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548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548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48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548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548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7Preventive constructional measures against earthquake damage in existing build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8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s or movements in the foundation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包括振动控制装置,并与古建筑的地基之间安装有支承装置,支承装置包括数个支承板,位于顶端的支承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位于顶端的支承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安装挡板,数个支承板均通过数个螺栓连接固定,并且位于顶端的支承板上设置有对应的沉头孔,位于底端的支承板的低端连接有连接盘,连接盘上设置有凹槽,并与位于底端的支承板相匹配,连接盘的底端安装于振动控制装置上,通过支承装置对古建筑的地基与振动控制装置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使原系统能够适用了古建筑的振动抑制中。

Description

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振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古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遗产。在中国,很多城市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然而,在大兴土木的现在,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以及保护古代建筑及其蕴含的文化特质;做到既让古代建筑文化保存于世,也让古代文化遗产产生现代价值。
建筑在地面上时,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载荷的作用,包括静载荷和动载荷,其静载荷对建筑的影响相比与动载荷较小,动载荷中对建筑危害较大的,例如地震、强风、交通荷载、爆炸等,其中对建筑危害最大的就是地震,地震对建筑的晃动幅度大,很容易造成建筑的坍塌、倒塌和开裂等现象,故现今人们在对建筑施工时,往往会采用振动控制系统来应对动载荷,从而减少动载荷对建筑的影响。
现今的用于建筑的振动控制系统中,面临着一个困难之处,就是现今的一些古建筑,由于其是已经完成建造的状态,并且已经存在的时间较长,若想给古建筑安装该振动控制系统时,则非常困难,并且需要挖凿原古建筑的基础部分,即使安装好后,其稳定性也难以得到保证。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通过支承装置稳定支撑起古建筑地基,同时在其结构的作用下,安装更方便。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包括振动控制装置,所述振动控制装置和古建筑的地基之间安装有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数个支承板,位于顶端的支承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位于顶端的支承板的另一侧安装有安装挡板,所述安装挡板的底端设置有数个插杆,位于顶端的支承板上设置有与数个插杆所对应的插孔,数个所述支承板均通过数个螺栓连接固定,并且位于顶端的支承板上设置有对应的沉头孔,位于底端的支承板的低端连接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设置有凹槽,并与位于底端的支承板相匹配,所述连接盘的底端安装于振动控制装置上;
所述振动控制装置分为四个,并分为安装于建筑的四角处,每个所述振动控制装置上的连接盘呈角状,并呈90度设置。
进一步的,数个所述支承板越向下,所述支承板的宽度越小,并且厚度越大。
优选的,由下至上第二个支承板的底端压住连接盘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装置的支承板分为数组,每组为数个支承板,每组支承板分别对应古建筑的地基的一条边,数组支承板分别对应古建筑地基的数个边,并分别安装于数个振动控制装置上的连接盘上。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底端向上设置有加固块,安装于凹槽内的两个支承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加固槽,两个所述加固槽所拼接成的形状与加固块相匹配,所述加固块和两个加固槽之间的安装配合为无间隙配合。
再优选的,每两个加固槽所拼接成的形状为“十”字型。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和位于底端的支承板之间的最大间隙不超过0.3毫米。
进一步的,位于顶端的支承板与古建筑的地基之间设置有一层校正板。
进一步的,所述支承装置的每个部件均做防水防腐处理。
优选的,所述插杆和插孔连接后,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固定。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通过支承装置对古建筑的地基与振动控制装置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使该装置能够适用了古建筑,能够对古建筑带来良好的振动控制效果,通过该装置中的支承装置使该装置适用于了古建筑,从而提升了该装置整体的适用性,通过顶端大面积的支承板、固定挡板和安装挡板之间的配合,从而起到包裹古建筑地基的底部的效果,能够有效防止古建筑地基与支承板之间错位,使该装置能够对古建筑起到更稳定且可靠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位于顶端的支承板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振动控制装置和放置盘之间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所示A1-A2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中:1、振动控制装置;2、支承板;3、固定挡板;4、安装挡板;5、插杆;6、连接盘;7、凹槽;8、加固块;9、校正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包括振动控制装置1,数个震动控制装置1组合形成古建筑振动控制系统,该振动控制装置1采用现有的振动控制装置1即可,本实施例仅对于振动控制装置1的安装进行创造,并不对原本的振动控制装置1的结构进行改变,振动控制装置1和古建筑的地基之间安装有支承装置,通过支承装置的和振动控制装置1的配合,使得相比于原本的振动控制装置1具有更适合在古建筑上进行使用,并且具有安装方便可靠的特点,支承装置包括数个支承板2,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3,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的另一侧安装有安装挡板4,在安装时,安装档位位于靠近古建筑内侧的一侧,而安装挡板4位于古建筑外侧的一侧,并且安装挡板4是暂固定好支承板2后,再进行安装的,安装挡板4的底端设置有数个插杆5,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上设置有与数个插杆5所对应的插孔,插杆5和插孔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在对安装挡板4进行安装时,将安装挡板4的数个插杆5插入数个插孔内,再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固定,数个支承板2均通过数个螺栓连接固定,并且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上设置有对应的沉头孔,沉头孔能够不妨碍对古建筑进行支撑,位于底端的支承板2的低端连接有连接盘6,连接盘6上设置有凹槽7,并与位于底端的支承板2相匹配,在连接时,将位于底端的支承板2插入凹槽7内,使凹槽7固定住位于底端的支承板2,由下至上第二个支承板2的底端压住连接盘6的顶端,能够增加安装的稳定性,连接盘6的底端安装于振动控制装置1上。
振动控制装置1分为四个,并分为安装于建筑的四角处,每个振动控制装置1上的连接盘6呈角状,并呈90度设置,支承装置的支承板2分为数组,每组为数个支承板2,每组支承板2分别对应古建筑的地基的一条边,数组支承板2分别对应古建筑地基的数个边,并分别安装于数个振动控制装置1上的连接盘6上,数个连接盘6分别对数组支承板2的底端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固定住数组支承板2,数个支承板2越向下,支承板2的宽度越小,并且厚度越大,能够带来更好的支承稳定性,并且底端的支承板2较小也相对更容易安装,而顶端的支承板2较大,增加了与古建筑的地基的接触面积,能够对古建筑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力。
凹槽7的底端向上设置有加固块8,安装于凹槽7内的两个支承板2的底端均设置有加固槽,两个加固槽所拼接成的形状与加固块8相匹配,加固块8和两个加固槽之间的安装配合为无间隙配合,通过加固槽和加固块8的配合,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支承板2和连接盘6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晃动,每两个加固槽所拼接成的形状为“十”字型,“十”字形状既能够给支承板2和凹槽7之间带来良好的加固效果的同时,结构也更简单,凹槽7和位于底端的支承板2之间的最大间隙不超过0.3毫米,较小的间隙能够减少晃动,增加稳定性,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与古建筑的地基之间设置有一层校正板9,该校正板9在挖开古建筑一个边的地基后,通过仪器扫描的方式得到古建筑地基的底面形状,再制造出与之相匹配的校正板9,校正板9由于与古建筑地基的底面贴合,能够有效防止古建筑的地基的底面的凹凸不平的形状影响到支承稳定性,由于原本古建筑的地基是立于土上的,而土又能贴合地基的底面形状,故而不会影响到稳定性,但是该实施例中,更改了原本的支承方式,故需要一个校正板9以添补古建筑地基的底面凹凸不平的形状,从而使古建筑的地基能够稳定的被支承。
支承装置的每个部件均做防水防腐处理,防止长期在地下使用后,支承装置受到腐蚀,然而由于古建筑的存留时间要很久很久,故而每间隔一定的时间,需要更换或维护一次该装置,以确保该整体能够稳定。
综上所述,该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在安装时,先将一组支承板2的固定挡板3的一侧伸入地基内侧,然后将位于底端的支承板2固定于连接盘6上,再将安装挡板4安装于顶端的支承板2上,使支承板2和固定挡板3、安装挡板4能够牢牢的对古建筑的地基起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由于该支承装置对古建筑的地基进行固定,使该装置能够更适用于古建筑,能够对古建筑带来良好的振动控制效果,通过该装置中的支承装置,从而提升了整体的适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包括振动控制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控制装置(1)和古建筑的地基之间安装有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包括数个支承板(2),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挡板(3),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的另一侧安装有安装挡板(4),所述安装挡板(4)的底端设置有数个插杆(5),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上设置有与数个插杆(5)所对应的插孔,数个所述支承板(2)均通过数个螺栓连接固定,并且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上设置有对应的沉头孔,位于底端的支承板(2)的低端连接有连接盘(6),所述连接盘(6)上设置有凹槽(7),并与位于底端的支承板(2)相匹配,所述连接盘(6)的底端安装于振动控制装置(1)上;
所述振动控制装置(1)分为四个,并分为安装于建筑的四角处,每个所述振动控制装置(1)上的连接盘(6)呈角状,并呈90度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数个所述支承板(2)越向下,所述支承板(2)的宽度越小,并且厚度越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第二个支承板(2)的底端压住连接盘(6)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的支承板(2)分为数组,每组为数个支承板(2),每组支承板(2)分别对应古建筑的地基的一条边,数组支承板(2)分别对应古建筑地基的数个边,并分别安装于数个振动控制装置(1)上的连接盘(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的底端向上设置有加固块(8),安装于凹槽(7)内的两个支承板(2)的底端均设置有加固槽,两个所述加固槽所拼接成的形状与加固块(8)相匹配,所述加固块(8)和两个加固槽之间的安装配合为无间隙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两个加固槽所拼接成的形状为“十”字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7)和位于底端的支承板(2)之间的最大间隙不超过0.3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顶端的支承板(2)与古建筑的地基之间设置有一层校正板(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装置的每个部件均做防水防腐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5)和插孔连接后,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固定。
CN202211016328.3A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Active CN1153548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6328.3A CN115354898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6328.3A CN115354898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4898A CN115354898A (zh) 2022-11-18
CN115354898B true CN115354898B (zh) 2023-10-24

Family

ID=84002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6328.3A Active CN115354898B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5489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99335A (ko) * 2008-03-17 2009-09-22 에이원스틸(주) 지반 강화를 목적으로 하는 강관말뚝과 두부보강재의제조방법
CN113136905A (zh) * 2021-05-13 2021-07-20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古建筑基础加固结构
CN213869056U (zh) * 2020-10-14 2021-08-03 江西服装学院 一种抗震加固装置
CN215801526U (zh) * 2020-12-31 2022-02-11 南京佰兆钰贸易有限公司 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
CN217106292U (zh) * 2022-01-21 2022-08-02 广东固本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抗震结构的钢板加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99335A (ko) * 2008-03-17 2009-09-22 에이원스틸(주) 지반 강화를 목적으로 하는 강관말뚝과 두부보강재의제조방법
CN213869056U (zh) * 2020-10-14 2021-08-03 江西服装学院 一种抗震加固装置
CN215801526U (zh) * 2020-12-31 2022-02-11 南京佰兆钰贸易有限公司 古建筑的抗沉降基础加固结构
CN113136905A (zh) * 2021-05-13 2021-07-20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古建筑基础加固结构
CN217106292U (zh) * 2022-01-21 2022-08-02 广东固本特种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抗震结构的钢板加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54898A (zh) 2022-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0719B (zh) 超大跨度双层双向悬索结构的支撑安装方法
CN102936897B (zh) 一种兼作支撑加固结构的钢桥
CN115354898B (zh) 一种古建筑振动控制装置
CN108951650B (zh) 无支撑深基坑支护体系
CN110453724A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抗震扶壁挡土墙
CN107476810B (zh) 一种顶推装置的后背墙结构
CN112695611A (zh) 一种震后易替换的桥梁延性抗震结构
CN104652842A (zh) 建筑物整体纠偏、抬高提升方法及其设备
CN206149185U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站的支架
CN214363506U (zh) 一种钢架外预应力结构基坑支护体系
CN113216019A (zh) 一种墩柱加固和支座更换装置
CN111910535B (zh) 一种独柱墩桥梁的无损加固支承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1597945U (zh) 一种设有基础加固装置的输电塔
CN217679212U (zh) 一种加固型地基与基础
CN220768972U (zh) 一种既有砌体结构基础隔震支座逆作安装支撑系统
CN105696616A (zh) 一种多导管钢结构架式基础及施工方法
CN220382980U (zh) 一种高低腿式大跨度支架
CN206090947U (zh) 一种带有易更换减震钢板阻尼器的新型组合剪力墙
JP7082173B1 (ja) スクリュー杭の高さ不足を補正する方法
CN220036227U (zh) 一种房屋梁柱加固结构
CN219863397U (zh) 一种v形异柱连接构造
CN205604282U (zh) 一种输电塔的斜置角锥支架装配式基础
CN215857305U (zh) 一种用于旧桥加固的抗震装置
CN217150207U (zh) 一种输电塔桩基础的加固结构
CN219825301U (zh) 一种高边坡支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