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6325B - 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6325B
CN115346325B CN202210971185.5A CN202210971185A CN115346325B CN 115346325 B CN115346325 B CN 115346325B CN 202210971185 A CN202210971185 A CN 202210971185A CN 115346325 B CN115346325 B CN 1153463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ivity
vibration
monitoring
threshold value
vibration ampl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711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46325A (zh
Inventor
张晓培
杜立志
张琪
王勇
翟松涛
雷亚妮
魏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ope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ope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ope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open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7118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63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63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63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463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63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air or other fluid
    • G08B13/165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mechanical vibrations in air or other fluid using passive vibr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HMEASUREMENT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G01H17/00Measuring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云计算平台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面振动监测的振动幅值;将所述振动幅值与振动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云计算平台通过获取的振动幅值和剖面电阻率对监测区域地面以及地下情况进行分类判断,能够仅通过判断振动数据快速获取地面报警信息,并能在加入剖面电阻率判断时,进一步对监测区域地下情况进行判断,能够有效提升对监测区域异常状况报警的覆盖范围以及获取报警信息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计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周界入侵报警系统被安装在机场、军事基地、文物场区等这些特殊场所用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或者是将其安装在普通工厂厂区、居民住宅区以保障人们的财产安全,一个稳定可靠的周界防入侵系统可以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现在人们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技术原理来实现可靠、高效的防入侵系统,例如:红外对射、微波对射、电子围栏、以及视频监控等,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中的监测装置置的体积庞大,笨重操作不方便,并且无法对待测区域的地面振动进行监测。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通过对待测区域的地面进行振动监测,从而提升报警信息的准确度。
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
云计算平台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面振动监测的振动幅值;
将所述振动幅值与振动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结合异常振动产生的周期、频率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获取的监测区域振动幅值与云平台设置的振动阈值比较,能够快速获取监测区域是否发生地面闯入的情况,并对监测区域地面、地下侵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监测区域的监管效率。
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
云计算平台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下电阻率监测的剖面电阻率;
将所述振动幅值与所述振动阈值进行比较,获取第一比较结果;
将相邻两次所述剖面电阻率的差值与所述电阻率阈值进行比较,获取第二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下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监测区域进行电法测量,获取的剖面电阻率可对监测区域地下进行监控,同时搭配对监测区域地面的振动监测,能够在云计算平台快速判断监测区域出现的异常状态是否来自地下,提高了对监测区域报警信息的准确度、监管效率和范围。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认所述剖面电阻率小于所述电阻率阈值,且所述振动幅值小于所述振动阈值时,判断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确认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调用前48小时的剖面电阻率和振动数据;基于48小时内的所述剖面电阻率和所述振动幅值进行趋势分析,判断是否进行地下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获取的测量数据均小于对应阈值时,能够调用48小时前的测量数据再对监测区域进行趋势判断,能够更加详尽的获取监测区域的报警信息是否误差,有效提高了监测区域报警信息的准确度。
可选的,所述振动幅值超过所述振动阈值,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仅判断监测区域是否进行地面报警时,只考虑获取的振动幅值,提高了监测区域的报警效率。
可选的,所述振动幅值超过振动阈值,且相邻两次所述剖面电阻率的差值也超过所述电阻率阈值,对监测区域进行地下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振动幅值和剖面电阻率的差值均超过对应阈值时,无需调用48小时前的测量数据,有效提升了监测区域的报警效率。
可选的,基于所述振动幅值低于所述振动阈值的情况,且所述剖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电阻率阈值,对监测区域地下进行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振动幅值低于振动阈值,且所述剖面电阻率变化大于或等于所述电阻率阈值,此时可能是监测区域地下出现沉降或其它地质因素影响,需要工作人员对监测区域进行检测,提升了对监测区域异常状况报警的覆盖范围,提升了报警信息的准确度。
可选的,云计算平台根据所述剖面电阻率得到监测区域地下含水率;其中,通过多元拟合模型构建的电阻率与含水率对应关系公式为:ρ=anxωy,ρ为监测区域剖面电阻率,ω为监测区域剖面含水率,n为土样孔隙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本公式可直接通过电阻率获得相应的含水率,提升了监测区域检测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电子围栏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探测模块和云计算平台,其中,
所述云计算平台用于通过所述探测模块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面振动监测的振动幅值,并将所述振动幅值与振动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过通过获取的振动幅值对监测区域地面情况进行迅速判断,提升了监测区域地面报警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在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指令用于实现应用于监测区域保护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收发器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快速读取指令,提高电子设备对监测区域发生需要报警情况时发出报警信号的响应速度。
在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云计算平台通过获取的振动幅值和剖面电阻率对监测区域地面以及地下情况进行分类判断,能够仅通过判断振动数据快速获取地面报警信息,并能在加入剖面电阻率判断时,进一步对监测区域地下情况进行判断,能够有效提升对监测区域异常状况报警的覆盖范围以及获取报警信息的准确度;
2.在振动数据和剖面电阻率均小于对应阈值时,云计算平台会调用48小前的测量数据进一步对监测区域状况进行判断,进一步提升了报警信息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区域地面报警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区域地下报警的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调用48小时前数据判断报警信息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区域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区域测线布置的示意图;
图6是土样电阻率、含水率以及孔隙率的拟合函数与数据点的三维分布;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子设备;11、处理器;12、通信总线;13、用户接口;14、网络接口;15、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介绍之前,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一些名词进行定义和说明。
土样三相物质:是指固体颗粒、水和气体三部分。
原状土:又称不扰动土样,没有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改变,相对保持天然结构和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用于测定天然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重度、天然含水率、渗透系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等。
液限含水率:黏性土处于可塑状态与流动状态之间的界限含水率,也就是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用ωL表示,并以百分率计算。当土的含水率增加到超过液限时,土就由可塑状态转为流动状态,土粒之间几乎没有联结力。
在本实施例中的监测区域土样的液限含水率以及含水率与电阻率间相关关系是通过对监测区域的土样进行实验获取。
本发明可适用于监狱地下监测、基坑施工对地下水位及周边建筑影响动态监测、地铁施工对周围建筑影响监测、重要建筑物、博物馆、重要仓库、银行地下库房和军营库房等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2。
步骤S101,云计算平台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面振动监测的振动幅值。
在该步骤中,通过对振动监测设定采样率,并使振动传感器采集全时期监测区域的振动幅值并发送至云计算平台,完成对监测区域地面情况的实时监测。
步骤S102,将振动幅值与振动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
在该步骤中,实时对比不同时刻记录的振动幅值、主频变化值,根据振幅、主频变化位置及范围,进行地面报警。
如图2所示,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203-S206。
步骤S203,云计算平台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下电阻率监测的剖面电阻率。
在一种示例中,根据实际铺设的电极数及位置设定电法监测观测系统即测量与接收电极位置矩阵表格、供电周期、监测深度、监测周期等参数并发送至云计算平台。
步骤S204,将振动幅值与振动阈值进行比较,获取第一比较结果。
步骤S205,将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与电阻率阈值进行比较,获取第二比较结果。
步骤S206,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下报警。
振动阈值和电阻率阈值的确定,需要根据场地的具体情况,通过前期实验确定。电阻率与含水率变化对应关系,不同场地土其对应关系是不同的,需要通过前期的实验确定期对应关系后,将该对应规律值入系统,振动信号幅值也同样需要根据场地背景值来确定。
在一种示例中,可对采集的振动幅值与剖面电阻率进行分级,设定岩土体饱和度/地下水位及振动监测系统不同危险等级报警阈值及不同危险报警等级报送范围。
将振动幅值和剖面电阻率划分为十级,因为级数高了,对异常反映敏感,级数少了,对异常反映会显钝化,故综合考虑进行十级分级。
对振动幅值进行分级时,按振动幅值、主频随时间的变化幅度从不变到仪器最大动态范围按对数间隔确定十类,根据聚类分析,圈定十级振幅、主频变化位置及范围。
对剖面电阻率进行分级时,利用不同时刻电阻率差值构建基础数据,通过对基础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迭代计算,确定电阻率增大、减小以及电阻率不变的区域。根据电阻率减小、增大区域内数据进行减小、增大幅度的计算,进一步对计算结果与设定的减、增幅度阈值进行比较,进行十类分级。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假设从1到105为电阻率变化的幅度,以10为单位进行划分,第一级为10、第二级为20依次进行分级,直到第十级。
电阻率差值包括两步运算,首先是选择任意一次测量数据为基准(通常是第一次测试的数据),后续测量结果分别与该基准进行差值计算并进行聚类分析,以确定异常区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变化。同时每采集完一次数据,都与前次数据进行差值计算,利用前后两次测量数据差值结果,并把两次测量差值的大小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电阻率差值超过任意一级分级预警则立即发送报警通知。
如图3所示,该方法还包括步骤S307-S309。
步骤S307,确认剖面电阻率小于电阻率阈值,且振动幅值小于振动阈值时,判断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步骤S308,确认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调用前48小时的剖面电阻率和振动数据。
步骤S309,基于48小时内的剖面电阻率和振动幅值进行趋势分析,判断是否进行地下报警。
在该步骤中,监测系统对报警点前48小时内计算的电法数据(此处电法数据为电阻率)减小、增加的区域变化进行趋势分析,并将电法数据发生变化区域前后三组聚类分析后的数据和对应的三组振动数据预警范围和级别及其变化趋势分析结果,综合为解释结果和报警信息后下发至客户端。
在一种示例中,对采集的剖面电阻率进行时移反演计算,结合地下水位监测结果,确定地下水位变化以及含水率变化,并根据阈值进行地下水位及含水率自动判释、进行报警(此处的判释和报警同样是通过对监测区域的含水率和剖面电阻率进行相应转换,可以通过剖面电阻率分级来进行预警);并且振动监测为全时采集,通过时间域信号统计分析、时频计算分析、采用多参数振动定位相关算法对振动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满足“地下侵入”和“地面闯入”振动特征的信息进行预警。当两种方法中的任一个预警信息发生后,以该时间点为基准,对前48小时数据进行多参量综合分析计算,利用聚类分析法(此处聚类分析方法可以为划分方法和层次方法等)对异常点进行判定,经综合计算后,判定该点为异常体,系统自动向数据管理与控制模块等各类接收终端发送报警通知。
在一种示例中,振动幅值超过振动阈值,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在仅判断监测区域是否进行地面报警时,只考虑获取的振动幅值,提高了监测区域的报警效率。
在一种示例中,振动幅值超过振动阈值,且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也超过电阻率阈值,对监测区域进行地下报警。在振动幅值和剖面电阻率的差值均超过对应阈值时,无需调用48小时前的测量数据,有效提升了监测区域的报警效率。
在一种示例中,基于振动幅值低于振动阈值的情况,将剖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电阻率阈值,对监测区域地下进行报警。在振动幅值低于振动阈值,且剖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电阻率阈值,此时可能是监测区域地下出现沉降或其它地质因素影响,需要工作人员对监测区域进行检测,提升了对监测区域异常状况报警的覆盖范围,提升了报警信息的准确度。
参考图4,在本实施例中以一条测线为例,振动传感器与电极间隔设置,并选取2m为电极与振动传感器之间距离,构成极距为4米的电法监测系统和道距为4米的振动监测系统组成的多参量监测网络。在本实施例中电极可以为球体或其它可实施形状。还可以通过埋置一至两个地下水位监测传感器用以对电法数据进行地下水位校准、标定。振动传感器与电极进行间隔布设,有利于保证电法电极等间隔分布,利于电法数据观测系统设定,数据均匀性好。若不间隔布设,电极间距为不等间距,测量数据均匀性会受影响。
参考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监测区域为矩形的布线方案,测线根据监测区域进行周边布设,布设区域与监测区域的形状接近,在布设区域角落设置电子设备将采集的测量数据发送至云计算平台。在其它实施例中,若监测区域近似于圆形或椭圆则根据实际监测区域的检测范围进行圆形或椭圆形的圆周测线的布设;监测区域测线的布设还可以选取监测区域中心位置为圆心并设置探测模块,以圆的半径为布线路径进行测线的布设。
在一个示例中,云计算平台可以结合一定时间内的监测数据,并将异常对应的地质现象或人为因素特征反馈至平台进行机器学习,在云端进行人为或地质条件改变造成的地质体的电性和振动等物性参数变化的智能学习,实现对测线下方地质原因与人为扰动的定性与定量识别,从而达到智能监测的目的。
在一个示例中,云计算平台根据剖面电阻率得到监测区域地下含水率,具体为:通过多元拟合模型构建的对应关系公式为:ρ=a×nx×ωy,ρ为监测区域剖面电阻率,ω为监测区域剖面含水率,n为土样孔隙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研究原状土中三相物质比例关系与电阻率相关性时利用偏相关分析进行了含水率与孔隙率对电阻率的影响,但是含水率与孔隙率并不是独立变化的量,因此进行多元拟合分析,建立孔隙性与含水性对电阻率影响的多元拟合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相对应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假设电阻率模型为ρ=a×nx×ωy然后利用MATLAB中的CurveFitting程序模块,拟合生成函数。
举例来说,在吉林长春进行实验土样的取样,实验土样是长春地区的粉质黏土,土壤特点是土粒密度相差甚微,不需要单独分析土粒密度对土样电阻率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拟合函数回归平方和很小,为30.22,R2值为0.8818,均方根误差为0.9569,数值很小,由图6可以看出,由数据拟合的函数图与数据点的拟合程度很好,大多数的数据点均与函数图拟合,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靠性极高。综合考虑电阻率模型可以较好的适用于试验对象土体,建立相关简化电阻率表达式为:ρ=8.593n0.5155ω-0.2050
分析结果和偏相关分析结果吻合。故说明电阻率与表征三相比例的物性参数之间明显存在相关关系,而且这种相关关系十分显著,可以建立相应的多元拟合电阻率表达式,且R2很高,说明表达式准确,适用性很强。
偏相关分析中,视土粒密度为定值,即控制土粒密度的影响,含水率和孔隙率对土体电阻率有明显的曲线函数关系影响,其中,含水率与电阻率有着负相关的幂函数关系,孔隙率与电阻率有着正相关幂函数关系。
基于上述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电子围栏系统,该系统包括探测模块和云计算平台,其中,
云计算平台用于通过探测模块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面振动监测的振动幅值,并将振动幅值与振动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
在一个示例中,采集单元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下电阻率监测的剖面电阻率;云计算平台将振动幅值与振动阈值进行比较,获取第一比较结果;云计算平台将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与电阻率阈值进行比较,获取第二比较结果;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下报警。
在一个示例中,云计算平台确认剖面电阻率小于电阻率阈值,且振动幅值小于振动阈值时,判断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云计算平台确认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调用前48小时的剖面电阻率和振动数据;基于48小时内的剖面电阻率和振动幅值进行趋势分析,判断是否进行地下报警。
在一个示例中,振动幅值超过振动阈值,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
在一个示例中,振动幅值超过振动阈值,且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也超过电阻率阈值,对监测区域进行地下报警。
在一个示例中,基于振动幅值低于振动阈值的情况,且剖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电阻率阈值,对监测区域地下进行报警。
在一个示例中,云计算平台根据剖面电阻率得到监测区域地下含水率;其中,通过多元拟合模型构建的电阻率与含水率对应关系公式为:ρ=a×nx×ωy,ρ为监测区域剖面电阻率,ω为监测区域剖面含水率,n为土样孔隙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11、存储器15和收发器,存储器15用于存储指令,指令用于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收发器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处理器11用于执行存储器15中存储的指令。
请参见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4,用户接口13,存储器1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2。
其中,通信总线1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1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1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1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1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1利用各种借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服务器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5内的数据,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1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1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1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1的存储装置。如图7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的应用程序。
在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1中,用户接口1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1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5中存储应用于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的应用程序,当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电子设备1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上述的方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借助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本说明书中的“单元”和“模块”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其他部件配合完成特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其中硬件例如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进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监测区域地面、地下侵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所述方法包括:
云计算平台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面振动监测的振动幅值;
将所述振动幅值与振动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
云计算平台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下电阻率监测的剖面电阻率;
将所述振动幅值与所述振动阈值进行比较,获取第一比较结果;
将相邻两次所述剖面电阻率的差值与电阻率阈值进行比较,获取第二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下报警;
所述方法还包括:确认所述剖面电阻率小于所述电阻率阈值,且所述振动幅值小于所述振动阈值时,判断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确认相邻两次剖面电阻率的差值超过预设阈值时,调用前48小时的剖面电阻率和振动幅值;
基于48小时内的所述剖面电阻率和所述振动幅值进行趋势分析,判断是否进行地下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振动幅值超过所述振动阈值,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振动幅值超过所述振动阈值,且相邻两次所述剖面电阻率的差值也超过所述电阻率阈值,对监测区域进行地下报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振动幅值低于振动阈值的情况,且所述剖面电阻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电阻率阈值,对监测区域地下进行报警。
5.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电子围栏系统,所述系统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探测模块和云计算平台,其中,
所述云计算平台用于通过所述探测模块获取监测区域中实时地面振动监测的振动幅值,将所述振动幅值与振动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对监测区域进行地面报警。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所述收发器用于和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71185.5A 2022-08-12 2022-08-12 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53463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1185.5A CN115346325B (zh) 2022-08-12 2022-08-12 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71185.5A CN115346325B (zh) 2022-08-12 2022-08-12 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6325A CN115346325A (zh) 2022-11-15
CN115346325B true CN115346325B (zh) 2023-09-05

Family

ID=8395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71185.5A Active CN115346325B (zh) 2022-08-12 2022-08-12 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6325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2434B1 (en) * 1994-12-12 2001-08-07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Drilling system with downhole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arameters of interest and for adjusting drilling direction in response thereto
GB0318409D0 (en) * 2002-08-19 2003-09-10 Schlumberger Holding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sistivity anisotropy formation analysis
CN105632106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张鹏 一种山区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CN106680330A (zh) * 2017-01-22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用电阻率进行膨胀土膨胀性能现场评价的方法
CN108267394A (zh) * 2018-03-09 2018-07-10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一种土石坝渗流场监控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09870484A (zh) * 2019-02-27 2019-06-11 东北大学 一种含水边坡失稳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1255432A (zh) * 2018-12-03 2020-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井下钻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71128A (zh) * 2020-01-20 2020-06-12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煤岩体破断危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43522A (zh) * 2018-06-05 2021-01-19 唯景公司 使用智能窗进行安全事件检测
CN113240886A (zh) * 2021-04-23 2021-08-1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534289A (zh) * 2021-07-15 2021-10-22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随掘超前智能综合探测实时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14718653A (zh) * 2022-04-19 2022-07-08 安徽管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场综合参数的矿山动力灾害实时监测预警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72434B1 (en) * 1994-12-12 2001-08-07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Drilling system with downhole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parameters of interest and for adjusting drilling direction in response thereto
GB0318409D0 (en) * 2002-08-19 2003-09-10 Schlumberger Holdings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sistivity anisotropy formation analysis
CN105632106A (zh) * 2014-10-28 2016-06-01 张鹏 一种山区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CN106680330A (zh) * 2017-01-22 2017-05-17 东南大学 一种用电阻率进行膨胀土膨胀性能现场评价的方法
CN108267394A (zh) * 2018-03-09 2018-07-10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一种土石坝渗流场监控系统及其预警方法
CN112243522A (zh) * 2018-06-05 2021-01-19 唯景公司 使用智能窗进行安全事件检测
CN111255432A (zh) * 2018-12-03 2020-06-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井下钻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9870484A (zh) * 2019-02-27 2019-06-11 东北大学 一种含水边坡失稳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11271128A (zh) * 2020-01-20 2020-06-12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煤岩体破断危险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40886A (zh) * 2021-04-23 2021-08-10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3534289A (zh) * 2021-07-15 2021-10-22 武汉长盛煤安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随掘超前智能综合探测实时预警装置及方法
CN114718653A (zh) * 2022-04-19 2022-07-08 安徽管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场综合参数的矿山动力灾害实时监测预警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6325A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11595B (zh) 一种边坡智能预警方法和装置
KR101493231B1 (ko) 지진계측 및 전기비저항 모니터링 연계 통합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리구조물 모니터링 방법
CN106289411A (zh) 一种房屋形变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US4612506A (en) Method of forecasting seismic activity responsive to earth currents
CN104834012B (zh) 矿井顶板突水的电磁辐射监测预警方法
CN115116202A (zh) 一种滑坡灾害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130059041A (ko) 시설물 유지관리시스템
KR102468888B1 (ko) IoT 기반 건물 상태 모니터링 시스템
CN112289006B (zh) 山体滑坡风险监测预警方法和系统
Pumo et al. The SESAMO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rainfall-triggered landslides
Latupapua et al.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design for earthquake’s and landslide’s early warnings
CN115346325B (zh) 实现云平台分布式地下空间多参量监测方法及系统
Martinovič et al. Fast algorithm for contactless partial discharge detection on remote gateway device
CN115469178A (zh) 输电线路的监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
CN113625133A (zh) 一种配电设备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反馈系统及方法
CN113011747A (zh) 建筑物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675475B (zh) 一种接地网腐蚀速率等级预测方法
Tiampo et al. Ergodicity and earthquake catalogs: Forecast testing and resulting implications
Atijosan et al. Development of a low-cost community-based real-time flood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Kshirsagar et al. Expedite quantification of landslides using wireless sensor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data controlling practices
US10579747B2 (en) Injection of simulated sources in a system of networked sensors
CN107065018A (zh) 一种用于堤坝动态监测的电法观测系统及方法
CN114812698B (zh) 防雷监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5656642A (zh) 一种基于石化码头的雷电预警方法及系统
Morello et al. Risk model for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