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5516A - 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5516A
CN115345516A CN202211080729.5A CN202211080729A CN115345516A CN 115345516 A CN115345516 A CN 115345516A CN 202211080729 A CN202211080729 A CN 202211080729A CN 115345516 A CN115345516 A CN 115345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ribution model
sharing
evaluation index
current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072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纯
綦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ngsheng Pinzh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ngsheng Pinzh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ngsheng Pinzh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ngsheng Pinzh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8072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55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5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5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2Adjustment or analysis of established resource schedule, e.g. resource or task levelling, or dynamic reschedu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S1:将第一对象集中各个第一对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分享服务器;S2:在接收到分享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后,根据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和收益信息,从第一对象集中选取出产生收益的第二对象集;S3:针对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计算虚拟资源分配数量,以将虚拟资源分配至该第二对象的用户端;若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循环执行S1至S3。通过该方法有利于减少人工工作量。

Description

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资源分配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企业的数字化运营中,虚拟资源分配模式是很重要的一环。虚拟资源分配模式指的是企业通过对用户的奖励机制来促进自身产品更好的销售。例如,目标用户将产品链接分享至其他用户后,企业通过虚拟资源分配机制对该目标用户进行奖励,以激励目标用户将产品链接分享至更多用户,进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额。
现有技术中,虚拟资源分配机制是固定不变的,容易导致营销成本(即分配出去的虚拟资源)较高,营销效率较低。并且通常情况下,虚拟资源分配机制优化过程和效果分析过分依赖人工,人工工作量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减少人工工作量,并且有助于在保证参与人数、收益总数量的同时,降低营销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企业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将第一对象集中各个第一对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分享服务器,以使所述分享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
步骤S2:在接收到所述分享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和收益信息,从所述第一对象集中选取出产生收益的第二对象集;
步骤S3: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基于该第二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计算该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分配数量,以将虚拟资源分配至该第二对象的用户端;
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循环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所述评价指数是通过以下参数计算得到的: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参与分享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参与人数,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的分享行为产生的收益总数量,和对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分配的所述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不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使用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中评价指数最高的分配模型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循环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包括:
以降低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对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中的可调参数进行调整,以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包括:
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对象,确定该第二对象所属的人群类别;
根据所述人群类别,调用该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
所述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包括:
若所述人群类别对应的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同一所述人群类别对应的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以降低该人群类别中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该人群类别对应的所述当前分配模型。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评价指数与所述参与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所述收益总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所述分配总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装置,所述装置驻留于企业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执行步骤S1;所述步骤S1为将第一对象集中各个第一对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分享服务器,以使所述分享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
选取模块,用于执行步骤S2;所述步骤S2为在接收到所述分享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和收益信息,从所述第一对象集中选取出产生收益的第二对象集;
计算模块,用于执行步骤S3;所述步骤S3为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基于该第二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计算该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分配数量,以将虚拟资源分配至该第二对象的用户端;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控制所述发送模块、所述选取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循环执行所述步骤S1至步骤S3;所述评价指数是通过以下参数计算得到的: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参与分享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参与人数,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的分享行为产生的收益总数量,和对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分配的所述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不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使用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中评价指数最高的分配模型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控制所述发送模块、所述选取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循环执行所述步骤S1至步骤S3。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更新模块在用于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用于:
以降低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对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中的可调参数进行调整,以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计算模块在用于执行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对象,确定该第二对象所属的人群类别;
根据所述人群类别,调用该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
所述第一更新模块在用于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人群类别对应的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同一所述人群类别对应的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以降低该人群类别中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该人群类别对应的所述当前分配模型。
结合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评价指数与所述参与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所述收益总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所述分配总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实施例中,在进行虚拟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在每一轮次中,通过自动对当前分配模型进行更新,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工更新的方式,该实施例有利于减少人工工作量。
并且,该实施例中,在对当前分配模型进行更新的过程中,考虑到了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标和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其中,评价指数是通过以下参数计算得到的: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参与分享的第一对象的参与人数,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第二对象的分享行为产生的收益总数量,和对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第二对象分配的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根据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逐轮对当前分配模型进行更新。有利于在保证参与人数、收益总数量的同时,减少虚拟资源的分配数量,进而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端交互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技术中营销效率较低、人工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减少人工工作量,并且有助于在保证参与人数、收益总数量的同时,降低营销成本。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该方法应用于企业服务器,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S1-S4:
步骤S1:将第一对象集中各个第一对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分享服务器,以使分享服务器根据身份信息确定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企业总部的企业服务器中。第一对象集中包含有多个第一对象,第一对象可以是企业的会员。身份信息为第一对象的个人信息,用于表征第一对象的个人身份。每个第一对象对应一个唯一的身份信息。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端交互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企业服务器将第一对象集中包含的所有第一对象各自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分享服务器中。该实施例中,分享服务器中设置有分享任务,分享任务中包含有目标产品的下单通道。其中,分享任务可以是分享服务器的用户来执行的,这些用户中可以包括全部或部分的第一对象,但是企业服务器仅知道哪些用户实际发生了下单购买行为,却不知道哪些用户实际的下单购买行为是由于作为其会员的第一对象的分享行为引起的。
第一对象可以通过各自的第一用户端执行分享服务器中设置的分享任务,具体地,第一用户端响应于第一对象针对分享任务的分享操作,以将分享任务分享至与该第一对象具有通信关系的消费者的消费者终端中。消费者在接收到与其具有通信关系的第一对象分享的分享任务后,可以通过分享任务中携带的目标产品的下单通道进行下单,以购买目标产品。其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可以具体表现为订单信息,可以保存在企业服务器中,也可以保存在与企业服务器连接的其他服务器中。
该实施例中,第一对象在将分享任务分享至与该第一对象具有通信关系的消费者的消费者终端时,分享服务器产生针对该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分享结果信息用于表示第一对象执行了该分享任务。
在该实施例中,企业服务器在将第一对象集中包含的所有第一对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分享服务器后,分享服务器根据身份信息确定哪些第一对象在当前分配周期内产生的分享结果信息。其中,当前分配周期内产生的分享结果信息指的是第一对象在当前分配周期内执行分享任务时产生的分享结果信息。示例性的,当前分配周期可以为当天。
步骤S2:在接收到分享服务器返回的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之后,根据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和收益信息,从第一对象集中选取出产生收益的第二对象集。
该实施例中,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是从分享服务器中获取到的,第一对象的收益信息是企业服务器根据第一对象的下单购买行为所生成的。收益信息可由企业服务器生成。收益信息用于表示第一对象在执行分享任务后,与该第一对象具有通信关系的消费者中存在至少一个目标消费者,该目标消费者在接收到分享任务后,在分享任务中携带的目标产品的下单通道中,进行了针对目标产品的下单操作,生成了针对目标产品的订单。
示例性的,第一对象A执行了分享任务,以将该分享任务分享至与第一对象A具备通信关系的消费者a1、a2、a3…an后,分享服务器生成了针对第一对象A的分享结果信息A1。若目标消费者a1在接收到该分享任务后,通过分享任务中携带的目标产品的下单通道进行下单,并生成针对目标产品的订单时,此时,企业服务器生成针对第一对象A的收益信息A2。因此,收益信息可以理解为,由于通过第一对象针对分享任务的分享操作,使得存在至少一个目标消费者购买了分享任务中指向的目标产品,进而使得企业获取到的收益。本实施例中,企业服务器在从分享服务器接收到第一对象A的分享结果信息A1后,从企业服务器中通过归因分析,确定是否存在针对第一对象A的收益信息A2,且该收益信息A2是由于第一对象A执行了待执行任务所产生的。若存在,则将该第一对象A确定为产生收益的第二对象。
若第一对象B执行了分享任务,以将该分享任务分享至与第一对象B具备通信关系的消费者b1、b2、b3…bn后,分享服务器生成了针对第一对象B的分享结果信息B1。若消费者b1、b2、b3…bn在接收到该分享任务后,均未通过分享任务中携带的目标产品的下单通道进行下单,此时,企业服务器不会产生针对第一对象B的收益信息B2。所以,企业服务器在接收到第一对象B的分享结果信息B1后,由于企业服务器经归因分析,无法得出任何消费者的发生的消费行为是由第一对象B执行分享任务的行为引发的(基于归因模型的不同,该引发包含直接引发或间接引发),则该第一对象B并非是产生收益的第二对象。
若分享服务器的其他用户C(其他用户C具体为除第一对象之外的用户)执行了分享任务,以将该分享任务分享至与其他用户C具备通信关系的消费者c1、c2、c3…cn后。若消费者c1在接收到该分享任务后,通过分享任务中携带的目标产品的下单通道进行下单,并生成针对目标产品的订单时,此时,企业服务器生成针对其他用户C的收益信息C2。此时,由于其他用户C不是企业的会员,因此企业服务器无法从分享服务器中获取到其他用户C的分享结果信息,也就无法将收益信息C2归因到是否由其他用户C的分享行为产生的。
步骤S3:针对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基于该第二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计算该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分配数量,以将虚拟资源分配至该第二对象的用户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步骤S3针对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S301-S302执行:
S301:针对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确定该第二对象所属的人群类别。
S302:根据人群类别,调用该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
在该实施例中,人群类别是参考了至少一个第一指标对人群进行划分得到的,其中第一指标包括:会员等级、消费能力、所属城市以及基本属性。同一人群类别指的是会员等级、消费能力、所属城市以及基本属性均相同的一类人。例如,人群类别D具体可以为会员等级为1级、消费能力强、所属城市为城市c,以及基本属性相同的一类人。
其中,会员等级可以为第二对象在分享服务器对应的平台上的会员等级。例如,当分享服务器对应的平台为短视频平台时,该第二对象的会员等级可以为该第二对象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会员等级。消费能力可以是企业服务器根据预设的打标签规则为第二对象打的标签,包括消费能力强和消费能力弱等。其中,消费能力强表示该第二对象的消费能力在平均水平之上,消费能力弱表示该第二对象的消费能力在平均水平之下。基本属性可以包括第二对象的性别、年龄段等基本信息。
本实施例中,不同的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可能不同。因此在调用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可以先确定出第二对象所属的人群类别,然后将该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作为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使用当前分配模型,基于该第二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以及历史分享结果信息计算该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分配数量,以按照虚拟资源分配数量将虚拟资源分配至该第二对象的用户端。
步骤S4:若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循环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评价指数是通过以下参数计算得到的: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参与分享的第一对象的参与人数,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第二对象的分享行为产生的收益总数量,和对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第二对象分配的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
本实施例中,不同的轮次对应不同的虚拟资源分配周期。当前分配模型具体可以是当前轮次(也即当前分配周期)对应的分配模型,历史轮次可以为历史分配周期。
分配模型具体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指标和人群类别对应的初始虚拟资源分配数量构建的。其中,第二指标包括:分享总次数、生成订单数量、已获得虚拟资源的数量、虚拟资源分配数量敏感度。其中,分享总次数用于表示分享任务设置到分享服务器上之后,第二对象对其进行分享操作的总次数。生成订单数量用于表示第二对象将分享任务分享至与该第二对象具有通信关系的消费者的消费者终端后,消费者们通过分享任务中的目标产品的下单通道进行下单所生成的订单数量。
示例性的,初始分配模型是由分享总次数、已获得虚拟资源的数量和人群类别对应的初始虚拟资源分配数量构建的,用于计算虚拟资源的分配数量,则该初始分配模型如下:
Figure BDA0003833086990000111
其中,
Figure BDA0003833086990000112
和β为预设的权重参数,例如,
Figure BDA0003833086990000113
可以为0.5,β也可以为0.5。M0为人群类别对应的初始虚拟资源分配数量,M1为初始分配模型对应的虚拟资源的分配数量。不同的人群类别对应的M0不同。例如,人群类别Y对应的M0可以为3,人群类别X对应的M0可以为4。由于不同人群类别对应的M0不同,因此不同的人群类别对应的初始分配模型不同。
接下来,以人群类别Y对应的初始分配模型的更新过程为例进行说明,示例性的,若在初始分配周期内,企业服务器中人群类别Y对应的运行初始分配模型,因此若当前分配周期为初始分配周期,则在该当前分配周期内,将该初始分配模型作为当前分配模型计算人群类别Y中的各个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分配数量。
企业服务器统计出初始分配周期内产生的:初始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参与分享的第一对象的参与人数,初始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第二对象的分享行为产生的收益总数量,和对初始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第二对象分配的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
具体地,参与人数指的是,在初始分配周期内(即初始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人群类别Y中的第一对象中执行了分享任务的人数。收益总数量为,在初始分配周期内,人群类别Y中的第一对象将分享任务分享至各自对应的消费者的消费者终端后,消费者们生成的订单总金额。分配总数量指的是,在初始分配周期内,通过初始分配模型计算出来的,为所有人群类别Y中的第二对象分配的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
根据人群类别Y对应的初始分配模型对应的参与人数,收益总数量,和分配总数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初始分配模型在初始分配周期内的评价指数:
Figure BDA0003833086990000121
其中,W1为参与人数对应的系数,W2为收益总数量对应的系数,W3为分配总数量对应的系数,评价指数与参与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收益总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分配总数量呈负相关关系。该实施例中,评价指数越大,则表示分配模型越优;评价指数越小,则表示分配模型越差。
该实施例中,由于初始分配模型为首个分配模型,也就是说,该初始分配模型之前未存在历史轮次对应的分配模型,因此,本实施例中直接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该当前分配模型(即此时为初始分配模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执行步骤S4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以降低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对当前分配模型中的可调参数进行调整,以更新当前分配模型。
具体地,在对同一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进行更新时,具体可以是:
若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同一人群类别对应的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以降低该人群类别中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该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
其中,参数包括当前分配模型中各个第二指标对应的权重参数,以及当前分配模型中的初始虚拟资源分配数量。示例性的,若人群类别Y对应的初始分配模型为:
M1=(分享总次数×0.5+已获得虚拟资源的数量×0.5)×3
则对该初始分配模型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后,得到人群类别Y对应的第一分配模型可以为:
M2=(分享总次数×0.6+已获得虚拟资源的数量×0.4)×2.7
在第一分配周期内运行第一分配模型,即在第一分配周期内,将第一分配模型作为当前分配模型,循环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其中,第一分配周期与初始分配周期相邻,且第一分配周期在初始分配周期之后。第一分配周期作为初始分配周期的下一轮次。
并且,针对人群类别Y中的同一个第二对象,该第二对象在第一分配周期内和初始分配周期内均执行同一个待执行任务时,在第一分配周期使用第一分配模型计算出来的针对该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的分配数量,少于在初始分配周期内使用初始分配模型计算出来的针对该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的分配数量。
企业服务器统计出第一分配周期内产生的:第一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参与分享的第一对象的参与人数,第一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第二对象的分享行为产生的收益总数量,和对第一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第二对象分配的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
根据人群类别Y对应的第一分配模型对应的参与人数,收益总数量,和分配总数量,计算第一分配模型在第一分配周期内的评价指数。具体计算方式参数上述公式,本申请对此不再重复介绍。此时,第一分配模型作为当前分配模型,初始分配模型作为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判断第一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与初始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若第一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大于(即优于)初始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则表示第一分配模型优于初始分配模型,本实施例继续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该当前分配模型(此时为第一分配模型)。
若继续对该第一分配模型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后,得到人群类别Y对应的第二分配模型可以为:
M3=(分享总次数×0.7+已获得虚拟资源的数量×0.3)×2.4
在第二分配周期内运行第二分配模型,即在第二分配周期内,将第二分配模型作为当前分配模型,循环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其中,第二分配周期与第一分配周期相邻,且第二分配周期在第一分配周期之后。第二分配周期作为第一分配周期的下一轮次。
企业服务器统计出第二分配周期内产生的:第二分配模型对应的参与人数,收益总数量,和分配总数量,计算第二分配模型在第二分配周期内的评价指数。此时,第二分配模型作为当前分配模型,初始分配模型和第一分配模型作为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判断第二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与第一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若第二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大于(即优于)第一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则表示第二分配模型优于第一分配模型,本实施例继续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该当前分配模型(此时为第二分配模型),得到更新后的第三分配模型。本实施例中,各个分配周期对应的时长可以相同,即初始分配周期、第一分配周期、第二分配周期中的时长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若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不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使用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中评价指数最高的分配模型更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循环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
承接上述实施例,若人群类别Y对应的第二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不大于(即不优于)第一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则表示第二分配模型不优于第一分配模型,这时,由于人群类别Y对应的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包括第一分配模型和初始分配模型,此时,确定出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中评价指数最高的分配模型,即从第一分配模型和初始分配模型中,找出评价指数最高的分配模型。假设评价指数最高的分配模型为第一分配模型,则在后续的虚拟资源的分配过程中,针对人群类别Y,将第一分配模型作为人群类别Y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继续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
实施例二: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装置,该装置驻留于企业服务器,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301,用于执行步骤S1;所述步骤S1为将第一对象集中各个第一对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分享服务器,以使所述分享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
选取模块302,用于执行步骤S2;所述步骤S2为在接收到所述分享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和收益信息,从所述第一对象集中选取出产生收益的第二对象集;
计算模块303,用于执行步骤S3;所述步骤S3为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基于该第二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计算该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分配数量,以将虚拟资源分配至该第二对象的用户端;
第一更新模块304,用于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控制所述发送模块、所述选取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循环执行所述步骤S1至步骤S3;所述评价指数是通过以下参数计算得到的: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参与分享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参与人数,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的分享行为产生的收益总数量,和对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分配的所述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不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使用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中评价指数最高的分配模型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控制所述发送模块、所述选取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循环执行所述步骤S1至步骤S3。
可选的,所述第一更新模块304在用于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用于:
以降低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对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中的可调参数进行调整,以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303在用于执行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用于:
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对象,确定该第二对象所属的人群类别;
根据所述人群类别,调用该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
所述第一更新模块304在用于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用于:
若所述人群类别对应的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同一所述人群类别对应的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以降低该人群类别中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该人群类别对应的所述当前分配模型。
可选的,所述评价指数与所述参与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所述收益总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所述分配总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关于具体执行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参见实施例一的说明,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实施例三: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40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总线403,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401与存储器402之间通过总线403通信,处理器401执行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法步骤。
关于具体执行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参见实施例一的说明,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实施例四: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四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方法步骤。
关于具体执行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参见实施例一的说明,在此不再详细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企业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将第一对象集中各个第一对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分享服务器,以使所述分享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
步骤S2:在接收到所述分享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和收益信息,从所述第一对象集中选取出产生收益的第二对象集;
步骤S3: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基于该第二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计算该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分配数量,以将虚拟资源分配至该第二对象的用户端;
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循环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所述评价指数是通过以下参数计算得到的: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参与分享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参与人数,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的分享行为产生的收益总数量,和对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分配的所述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不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使用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中评价指数最高的分配模型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循环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包括:
以降低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对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中的可调参数进行调整,以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包括:
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所述第二对象,确定该第二对象所属的人群类别;
根据所述人群类别,调用该人群类别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
所述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包括:
若所述人群类别对应的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同一所述人群类别对应的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以降低该人群类别中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该人群类别对应的所述当前分配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数与所述参与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与所述收益总数量呈正相关关系、与所述分配总数量呈负相关关系。
6.一种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驻留于企业服务器,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执行步骤S1;所述步骤S1为将第一对象集中各个第一对象的身份信息发送至分享服务器,以使所述分享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确定所述第一对象的分享结果信息;
选取模块,用于执行步骤S2;所述步骤S2为在接收到所述分享服务器返回的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和收益信息,从所述第一对象集中选取出产生收益的第二对象集;
计算模块,用于执行步骤S3;所述步骤S3为针对所述第二对象集中的每个第二对象,调用该第二对象对应的当前分配模型,基于该第二对象的所述分享结果信息计算该第二对象的虚拟资源分配数量,以将虚拟资源分配至该第二对象的用户端;
第一更新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控制所述发送模块、所述选取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循环执行所述步骤S1至步骤S3;所述评价指数是通过以下参数计算得到的:分配模型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参与分享的所述第一对象的参与人数,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的分享行为产生的收益总数量,和对该分配模型对应的所有所述第二对象分配的所述虚拟资源的分配总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更新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不优于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的评价指数时,使用历史轮次中的分配模型中评价指数最高的分配模型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以在下一轮次中控制所述发送模块、所述选取模块、所述计算模块循环执行所述步骤S1至步骤S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更新模块在用于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时,具体用于:
以降低人均可分配的虚拟资源数量为目标,按照预设的参数调整步幅,对所述当前分配模型中的可调参数进行调整,以更新所述当前分配模型。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1080729.5A 2022-09-05 2022-09-05 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455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0729.5A CN115345516A (zh) 2022-09-05 2022-09-05 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0729.5A CN115345516A (zh) 2022-09-05 2022-09-05 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5516A true CN115345516A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6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0729.5A Pending CN115345516A (zh) 2022-09-05 2022-09-05 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551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aranwal et al. A fair multi-attribute combinatorial double auction model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cloud computing
CN109325825B (zh) 流量数据的调控方法及装置
CN107547214B (zh) 基于电子书的群组阅读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8416615B (zh) 一种基于树的资源分配方法
CN110505165B (zh) 一种基于双向拍卖机制的边缘计算任务卸载方法及装置
US20120036009A1 (en) Method for efficiently allocating an advertising budget between web advertising entities
Salehan et al. An online valuation-based sealed winner-bid auction game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ricing in clouds
de Lucena Falcão et al. Enhancing fairness in P2P cloud federations
CN116777518A (zh) 事务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Edirisinghe et al. Lower bounding inventory allocations for risk pooling in two-echelon supply chains
CN115345516A (zh) 多轮次的虚拟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852791A (zh) 一种智能拼团方法及系统
CN112118546A (zh) 消息推送方法、消息推送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CN113794649B (zh) 一种信息流量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设备
CN106657058B (zh) 事件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3205391B (zh) 基于历史订单匹配度的派单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724176A (zh) 店铺流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677194A (zh) 流量引导服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04504A (zh) 学习任务的调度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36971A (zh) 配额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958931B (zh) 一种计算迁移方法及装置
CN113129098A (zh) 一种订单分配方法及装置
Kumar et al. Fair resource allocation policies in reverse auction-based cloud market
Inegbedion et al. Competitive behaviour of major GSM firms’ internet data pricing in Nigeria: A game theoretic model approach
KR102569395B1 (ko) 경쟁 데이터 거래 시스템의 데이터 브로커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