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5268A - 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5268A
CN115345268A CN202210993781.3A CN202210993781A CN115345268A CN 115345268 A CN115345268 A CN 115345268A CN 202210993781 A CN202210993781 A CN 202210993781A CN 115345268 A CN115345268 A CN 1153452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verification
emitting diode
instruct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37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45268B (zh
Inventor
季有为
顾超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dian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dian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dian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dian Zhi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37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52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52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52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452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52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interface suitable for human interaction
    • G06K19/077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interface suitable for human interaction the interface being visual
    • G06K19/07705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interface suitable for human interaction the interface being visual the visual interface being a single light or small number of lights capable of being switched on or off, e.g. a series of LE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01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 G06K19/07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the arrangement being capable of collecting energy from external energy sources, e.g. thermocouples, vibrati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 G06K19/0708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at least one of the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power management the arrangement being capable of collecting energy from external energy sources, e.g. thermocouples, vibrati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he source being electromagnetic or magnetic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23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the record carrier comprising an arrangement for non-contact communication, e.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s on transponder cards, non-contact smart cards or RFI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9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NFC标签接收NFC终端发送的第一标签指令;对第一指令码进行识别;当第一指令码为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时,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U I D数据进行第一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当第一指令码为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时,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和第一U I D数据进行第二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当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时,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生成对应的第一返回数据向NFC终端回发。通过本发明可以向客户提供带有无源照明功能的NFC防伪标签,提高客户粘性。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防伪标签大多为基于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RFID标签。这种标签不具备外设驱动能力、产品功能也比较单调,很难对客户的产品包装优化方案做出贡献。
随着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术的持续发展,我们发现NFC芯片除了具备常规的近场通信和数据存储能力之外,还可以利用内部储能器件(常规是使用电容器件)的充放电机制对外接器件或设备进行驱动。为提高防伪标签的产品丰富度,我们使用基于NFC芯片的防伪标签替换常规的RFID标签,并在此基础上利用NFC芯片的外设驱动能力对NFC标签的产品功能进行拓展使之可以驱动外接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组件。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向客户提供带有无源照明功能的NFC防伪标签,丰富了客户的产品包装方案,提高了客户粘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对NFC终端发送的发光控制指令进行识别完成对指定LED组件的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通过本发明,可以向客户提供带有无源照明功能的NFC防伪标签,从而达到丰富客户产品包装方案、提高客户粘性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NFC标签接收NFC终端发送的第一标签指令;所述NFC标签与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标签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码和第一指令体;
对所述第一指令码进行识别;当所述第一指令码为预设的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时,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一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当所述第一指令码为预设的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时,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二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
当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时,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生成对应的第一返回数据;
将所述第一返回数据向所述NFC终端回发。
优选的,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对应一个组件标识;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为一个单独的发光二极管灯珠或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
所述第一指令码为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时,所述第一指令体包括所述第一UID数据和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
所述第一指令码为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时,所述第一指令体包括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所述第一校验码、所述第一UID数据和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一类型时,所述第一校验码为约定格式的终端编码;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二类型时,所述第一校验码包括第一校验明文和第一校验密文;
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控制参数组;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包括第一组件标识、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一闪烁频率;所述第一开关模式包括关闭模式、常亮开启模式和闪烁开启模式。
优选的,所述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一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具体包括:
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所述第一UID数据;并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UID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一UID数据与所述标签UID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失败。
优选的,所述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二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具体包括:
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一UID数据;
当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一类型时,对所述第一校验码是否满足预先约定的终端编码规则进行判断;若满足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若不满足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失败状态;
当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二类型时,从所述第一校验码中提取出所述第一校验明文和所述第一校验密文;并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发行密钥作为对应的第一密钥;并基于预设的加解密算法,使用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第一校验密文进行解密生成对应的第一解密明文;并判断所述第一解密明文是否与所述第一校验明文匹配;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状态为失败状态;所述预设的加解密算法包括国密SM7算法;
当所述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时,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UID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一UID数据与所述标签UID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失败。
优选的,所述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生成对应的第一返回数据,具体包括:
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
对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的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进行遍历;遍历时,将当前遍历的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作为当前控制参数组,并将所述当前控制参数组的所述第一组件标识、所述第一开关模式和所述第一闪烁频率作为对应的当前组件标识、当前开关模式和当前闪烁频率;并对所述当前开关模式进行识别;当所述当前开关模式为关闭模式时,对所述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灭灯控制,并根据所述灭灯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当所述当前开关模式为常亮开启模式时,对所述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非闪烁的常亮控制,并根据所述常亮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返回状态;当所述当前开关模式为闪烁开启模式时,基于所述当前闪烁频率对所述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闪烁频率进行设置,并基于设置的闪烁频率对当前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闪烁控制,并根据所述闪烁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返回状态;所述第二返回状态包括成功状态和失败状态;
遍历结束时,由各个所述第一组件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返回状态组成对应的第二返回数据;并由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二返回数据组成对应的所述第一返回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步骤;
所述收发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由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进行消息收发。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对NFC终端发送的发光控制指令进行识别完成对指定LED组件的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通过本发明,可以向客户提供带有无源照明功能的NFC防伪标签,丰富了客户产品包装方案、提高了客户粘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示意图所示,本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NFC标签接收NFC终端发送的第一标签指令;
其中,NFC标签与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连接;每个发光二极管组件对应一个组件标识;发光二极管组件为一个单独的发光二极管灯珠或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第一标签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码和第一指令体。
这里,NFC终端为具备近场通信功能的手机、移动终端、NFC读卡器和其他任一种NFC通信设备;NFC终端还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与远程的服务器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外接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每个发光二极管组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也可以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灯珠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带。
由公知的常规NFC标签的技术实现我们可知,常规NFC标签基本都由天线、电磁感应耦合单元、储能器件(常规是使用电容器件)、信号转换单元、主控单元、算法单元和存储单元等内部模块构成,其中天线用于接收NFC终端发送的指定频率(诸如13.56Mhz)的无线信号,电磁感应耦合单元在NFC标签未进入工作状态时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感应电流转换并基于得到的感应电流对储能器件进行充电,储能器件在达到充电上限阈值之后停止充电并对信号转换单元、主控单元、算法单元和存储单元进行供电使得NFC标签能够进入工作状态;NFC标签进入工作状态之后,由信号转换单元对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标签指令转换并将得到的标签指令向主控单元发送,主控单元则调用存储单元和/或算法单元对标签指令进行对应的指令解析和执行操作,并将执行结果通过信号转换单元和天线向NFC终端回发。
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的工作原理与常规NFC标签的工作原理类似,但在内部模块中除包括常规NFC标签的所有模块(天线、电磁感应耦合单元、储能器件、信号转换单元、主控单元、算法单元和存储单元)之外,还新增了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该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与内部的储能器件和主控单元分别连接,还与外部的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连接;发光二极管组件为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或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
本发明实施例NFC标签的天线也是用于接收NFC终端发送的指定频率(诸如13.56Mhz)的无线信号;电磁感应耦合单元也是在NFC标签未进入工作状态时对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感应电流转换并基于得到的感应电流对储能器件进行充电;储能器件则是在达到充电上限阈值之后停止充电并对信号转换单元、主控单元、算法单元、存储单元和新增的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进行供电使得NFC标签能够进入工作状态。本发明实施例NFC标签进入工作状态之后,由信号转换单元对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标签指令转换并将得到的标签指令向主控单元发送;主控单元则调用存储单元和/或算法单元和/或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对标签指令进行对应的指令解析和执行操作,并将执行结果通过信号转换单元和天线向NFC终端回发;本发明实施例NFC标签的主控单元通过调用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可对外接的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若其中某个外接发光二极管组件为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则意味着主控单元可通过调用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对该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进行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若其中某个外接发光二极管组件为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则意味着主控单元可通过调用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对这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同时进行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标签指令即是NFC标签的信号转换单元对天线接收到的无线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后得到的标签指令;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标签指令由两部分组成:指令码部分即第一指令码和指令体部分即第一指令体;指令码部分用于对当前标签指令进行具体指令标识,指令体部分则用于携带当前标签指令所需的指令参数。
步骤2,对第一指令码进行识别;当第一指令码为预设的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时,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一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当第一指令码为预设的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时,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和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二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
其中,第一指令码为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时,第一指令体包括第一UID数据和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
第一指令码为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时,第一指令体包括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第一UID数据和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第一校验码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一类型时,第一校验码为约定格式的终端编码;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二类型时,第一校验码包括第一校验明文和第一校验密文;
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控制参数组;第一控制参数组包括第一组件标识、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一闪烁频率;第一开关模式包括关闭模式、常亮开启模式和闪烁开启模式;
具体包括:步骤21,对第一指令码进行识别,当第一指令码为预设的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时转至步骤22,当第一指令码为预设的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时转至步骤23;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得到第一标签指令之后会对其中携带的第一指令码进行识别,若识别出为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就转至步骤22根据第一指令体中的数据进行第一标签验证,若识别出为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就转至步骤23根据第一指令体中的数据进行第二标签验证;NFC标签在进行识别时,通过主控单元调用存储单元中预先存储的NFC标签指令集中的第一、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的指令编码也就是第一、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与第一指令码进行比对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NFC标签指令集的第一、第二发光控制指令都是用于对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的标签指令,所以二者的指令参数都包括相同的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参数集合即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中的每个第一控制参数组对应一个标签外接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第一组件标识即为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的组件标识;第一开关模式包括关闭模式、常亮开启模式和闪烁开启模式三种,第一开关模式为关闭模式时说明当前标签指令是要对指定发光二极管组件即第一组件标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或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进行关灯操作,第一开关模式为常亮开启模式时说明当前标签指令是要对第一组件标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或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进行亮灯操作并在亮灯后保持常亮状态而非闪烁状态,第一开关模式为闪烁开启模式时说明当前标签指令是要对第一组件标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或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进行亮灯操作并在亮灯后保持固定频率的闪烁状态而非常亮状态;第一开关模式为关闭模式或常亮开启模式时,第一闪烁频率为无效参数,默认设为0;第一开关模式为闪烁开启模式时,第一闪烁频率为有效参数,其取值决定了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闪烁频率,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闪烁频率至少包括4种频率分别为:77ms、38ms、154ms和308ms,第一闪烁频率为77ms、38ms、154ms或308ms时说明发光二极管组件的亮-灭间隔为77ms、38ms、154ms或308ms;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若只外接了一个发光二极管组件(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或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那么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只会包括一个第一控制参数组,这个唯一的第一控制参数组中的第一组件标识可设为空;
本发明实施例NFC标签指令集的第一发光控制指令要求在对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之前需要做一次标签UID验证,并在标签UID验证通过之后才能基于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所以第一标签指令的第一指令码为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时,其对应的第一指令体中除了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之外还包括指定标签UID即第一UID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NFC标签指令集的第二发光控制指令要求在对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之前需要做两次验证(一次终端合法性验证和一次标签UID验证),并在两次验证都通过之后才能基于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合法性验证有两种实现方式:1)终端编码验证方式:即在NFC终端和NFC标签两侧预先约定一个固定编码格式的终端编码机制;在每次进行终端编码验证时,NFC终端向NFC标签发送一个终端编码,NFC标签则基于约定的终端编码机制对该终端编码进行编码验证,若编码验证通过则视当次的终端编码验证成功,反之失败;2)终端明文-密文对验证方式:即在NFC终端和NFC标签两侧预先约定一个加解密算法以及基于该算法的明文-密文加/解密处理机制,且默认合法的NFC终端或与该NFC终端连接的远程加密设备可以获得与当前NFC标签对应的标签发行密钥;在每次进行终端明文-密文对验证时,NFC终端首先调用自身的随机数产生模块生成一个随机数作为检验明文,再通过自身加密模块或与自身连接的远程加密设备基于预先约定的加解密算法、已知的标签发行密钥对该检验明文进行加密得到对应的校验密文,再将由检验明文+校验密文组成的明文-密文对送至NFC标签进行验证,NFC标签则基于预先约定的加解密算法和本地存储的标签发行密钥对当前明文-密文对中的校验密文进行解密得到对应的解密明文,并在解密明文与当前明文-密文对的检验明文匹配时确认当次的终端明文-密文对验证成功、反之失败;
对应上述两次验证机制(终端合法性验证+标签UID验证)以及终端合法性验证的两种具体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标签指令的第一指令码为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时其对应的第一指令体中除了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之外还应包括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第一UID数据;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一类型时表示终端合法性验证的实现方式采用终端编码验证方式,此时第一校验码为约定格式的终端编码;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二类型时表示终端合法性验证的实现方式为终端明文-密文对验证方式,此时第一校验码为明文-密文对即第一校验明文+第一校验密文;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NFC标签指令集还可提供一个支持无验证方式的第三发光控制指令对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该第三发光控制指令的指令编码为第三发光控制指令码,该第三发光控制指令的指令参数只包括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也就是说对应的第一指令体只包括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在当前步骤21对第一指令码进行识别时,若第一指令码为预设的第三发光控制指令码则直接将第一验证状态设为验证成功并转至步骤3;
步骤22,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一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转至步骤3;
具体包括: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UID数据;并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UID信息;并判断第一UID数据与标签UID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失败;转至步骤3;
这里,第一指令码为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那么在对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之前需要做一次标签UID验证,验证方式就是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UID信息与第一指令体中的第一UID数据比对,匹配则验证通过,反之则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执行当前步骤时,通过主控单元调用存储单元中预先存储的标签UID信息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的第一UID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失败;
步骤23,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和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二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
这里,第一指令码为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那么在对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之前需要做两次验证(一次终端合法性验证和一次标签UID验证);
具体包括:步骤231,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和第一UID数据;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执行当前步骤时通过主控单元对第一指令体进行子数据提取得到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和第一UID数据;
步骤232,当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一类型时,对第一校验码是否满足预先约定的终端编码规则进行判断;若满足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若不满足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失败状态;
这里,当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一类型时说明终端合法性验证的实现方式采用终端编码验证方式,第一校验码为约定格式的终端编码;此时,NFC标签按预先约定的终端编码规则对第一校验码进行编码检验,若验证结果满足预先约定的终端编码规则验证通过,反之则验证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双方预先约定的终端编码规则进行限制,实施方可根据具体的实施要求进行设定,例如,预先约定的终端编码规则为一个固定编码6C那么只要第一校验码为6C就说明第一校验码满足预先约定的终端编码规则;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执行当前步骤时通过主控单元内预置的终端编码规则检验流程对第一校验码进行检验并输出对应的检验结果:满足或不满足,若终端编码规则检验流程输出的检验结果为满足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若终端编码规则检验流程输出的检验结果为不满足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失败状态;
步骤233,当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二类型时,从第一校验码中提取出第一校验明文和第一校验密文;并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发行密钥作为对应的第一密钥;并基于预设的加解密算法,使用第一密钥对第一校验密文进行解密生成对应的第一解密明文;并判断第一解密明文是否与第一校验明文匹配;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失败状态;
其中,预设的加解密算法包括国密SM7算法;
这里,当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二类型时说明终端合法性验证的实现方式采用终端明文-密文对验证方式,第一校验码为明文-密文对即第一校验明文+第一校验密文;此时,NFC标签按预先约定的算法(预设的加解密算法)、标签发行密钥(第一密钥)对当前明文-密文对中的校验密文(第一校验密文)进行解密得到对应的解密明文(第一解密明文),若解密明文(第一解密明文)与当前明文-密文对的校验明文(第一校验明文)匹配则验证通过,反之则验证不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执行当前步骤时,由主控单元从第一校验码中提取出第一校验明文和第一校验密文,由主控单元调用存储单元获得预先存储的标签发行密钥作为对应的第一密钥,再由主控单元调用与预设的加解密算法对应的算法单元根据第一密钥对第一校验密文进行解密生成对应的第一解密明文,再由主控单元对第一解密明文和第一校验明文进行匹配判断,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失败状态;
步骤234,当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时,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UID信息;并判断第一UID数据与标签UID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失败。
这里,当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时说明两次验证中的终端合法性验证通过,下一步则需要进行两次验证中的标签UID验证;此时,NFC标签基于本地存储的标签UID信息与第一UID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若匹配则验证通过、反之则失败;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执行当前步骤的标签UID验证时,通过主控单元调用存储单元中预先存储的标签UID信息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的第一UID数据进行匹配判断,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失败。
步骤3,当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时,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生成对应的第一返回数据;
具体包括:步骤31,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执行当前步骤时通过主控单元对第一指令体进行子数据提取得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
步骤32,对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的第一控制参数组进行遍历;遍历时,将当前遍历的第一控制参数组作为当前控制参数组,并将当前控制参数组的第一组件标识、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一闪烁频率作为对应的当前组件标识、当前开关模式和当前闪烁频率;并对当前开关模式进行识别;在当前开关模式为关闭模式时,对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灭灯控制,并根据灭灯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在当前开关模式为常亮开启模式时,对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非闪烁的常亮控制,并根据常亮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在当前开关模式为闪烁开启模式时,基于当前闪烁频率对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闪烁频率进行设置,并基于设置的闪烁频率对当前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闪烁控制,并根据闪烁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
其中,第二返回状态包括成功状态和失败状态;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执行当前步骤时通过主控单元对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的第一控制参数组进行遍历;
遍历时,主控单元对当前开关模式进行识别;
若当前开关模式为关闭模式,则主控单元调用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对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灭灯控制并将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返回的执行结果作为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在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对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灭灯控制时,若发光二极管组件为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则对该单独的发光二极管灯珠进行灭灯控制,若发光二极管组件为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则对这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同时进行灭灯控制;
若当前开关模式为常亮开启模式,则主控单元调用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对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非闪烁的常亮控制,并将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返回的执行结果作为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在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对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非闪烁的常亮控制时,若发光二极管组件为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则对该单独的发光二极管灯珠进行常亮控制,若发光二极管组件为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则对这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同时进行常亮控制;
若当前开关模式为闪烁开启模式,则主控单元基于当前闪烁频率对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闪烁频率进行设置,并基于设置的闪烁频率调用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对当前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闪烁控制,并将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返回的执行结果作为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在发光二极管组件驱动单元对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闪烁控制时,若发光二极管组件为一个独立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则基于闪烁频率对该单独的发光二极管灯珠进行闪烁控制,若发光二极管组件为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则基于闪烁频率对这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同时进行闪烁控制;
步骤33,遍历结束时,由各个第一组件标识和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组成对应的第二返回数据;并由得到的所有第二返回数据组成对应的第一返回数据。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执行当前步骤时通过主控单元将各个第一组件标识及其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组成对应的第二返回数据,并由得到的所有第二返回数据组成对应的第一返回数据。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由前文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只外接了一个发光二极管组件时,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只包括一个第一控制参数组,此时这个唯一的第一控制参数组中的第一组件标识可设为空;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步骤3中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生成对应的第一返回数据的处理过程具体为:从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并将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中唯一的第一控制参数组作为当前控制参数组;并将当前控制参数组的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一闪烁频率作为对应的当前开关模式和当前闪烁频率;并将NFC标签外接的发光二极管组件作为当前发光二极管组件;并对当前开关模式进行识别;在当前开关模式为关闭模式时,对当前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灭灯控制,并根据灭灯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在当前开关模式为常亮开启模式时,对当前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非闪烁的常亮控制,并根据常亮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在当前开关模式为闪烁开启模式时,基于当前闪烁频率对当前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闪烁频率进行设置,并基于设置的闪烁频率对当前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闪烁控制,并根据闪烁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
步骤4,将第一返回数据向NFC终端回发。
这里,本发明实施例的NFC标签在执行当前步骤时由主控单元调用信号转换单元对执行结果即第一返回数据进行近场通信信号调制,并由信号转换单元通过天线将调制后的无线信号向NFC终端回发。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可以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也可以为与前述终端设备或者服务器连接的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终端设备或服务器。如图2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301(例如CPU)、存储器302、收发器303;收发器303耦合至处理器301,处理器301控制收发器303的收发动作。存储器30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描述的处理步骤。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304、系统总线305以及通信端口306。系统总线305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306用于电子设备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图2中提到的系统总线305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通信接口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设备(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方法和处理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该芯片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描述的处理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对NFC终端发送的发光控制指令进行识别完成对指定LED组件的关闭、常亮和闪烁控制。通过本发明,可以向客户提供带有无源照明功能的NFC防伪标签,丰富了客户产品包装方案、提高了客户粘性。
专业人员应该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NFC标签接收NFC终端发送的第一标签指令;所述NFC标签与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标签指令包括第一指令码和第一指令体;
对所述第一指令码进行识别;当所述第一指令码为预设的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时,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一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当所述第一指令码为预设的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时,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二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
当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时,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生成对应的第一返回数据;
将所述第一返回数据向所述NFC终端回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对应一个组件标识;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为一个单独的发光二极管灯珠或多个串联的发光二极管灯珠;
所述第一指令码为第一发光控制指令码时,所述第一指令体包括所述第一UID数据和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
所述第一指令码为第二发光控制指令码时,所述第一指令体包括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所述第一校验码、所述第一UID数据和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一类型时,所述第一校验码为约定格式的终端编码;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二类型时,所述第一校验码包括第一校验明文和第一校验密文;
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控制参数组;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包括第一组件标识、第一开关模式和第一闪烁频率;所述第一开关模式包括关闭模式、常亮开启模式和闪烁开启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一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第一验证状态,具体包括:
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所述第一UID数据;并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UID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一UID数据与所述标签UID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失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校验码类型、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一UID数据进行第二标签验证生成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具体包括:
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所述第一校验码和所述第一UID数据;
当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一类型时,对所述第一校验码是否满足预先约定的终端编码规则进行判断;若满足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若不满足则设置对应的第一状态为失败状态;
当所述第一校验码类型为第二类型时,从所述第一校验码中提取出所述第一校验明文和所述第一校验密文;并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发行密钥作为对应的第一密钥;并基于预设的加解密算法,使用所述第一密钥对所述第一校验密文进行解密生成对应的第一解密明文;并判断所述第一解密明文是否与所述第一校验明文匹配;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状态为失败状态;所述预设的加解密算法包括国密SM7算法;
当所述第一状态为成功状态时,从本地读取预设的标签UID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一UID数据与所述标签UID信息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成功,若不匹配则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验证状态为验证失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进行发光二极管组件控制生成对应的第一返回数据,具体包括:
从所述第一指令体中提取出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
对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集合的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进行遍历;遍历时,将当前遍历的所述第一控制参数组作为当前控制参数组,并将所述当前控制参数组的所述第一组件标识、所述第一开关模式和所述第一闪烁频率作为对应的当前组件标识、当前开关模式和当前闪烁频率;并对所述当前开关模式进行识别;当所述当前开关模式为关闭模式时,对所述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灭灯控制,并根据所述灭灯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第二返回状态;当所述当前开关模式为常亮开启模式时,对所述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非闪烁的常亮控制,并根据所述常亮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返回状态;当所述当前开关模式为闪烁开启模式时,基于所述当前闪烁频率对所述当前组件标识对应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组件的闪烁频率进行设置,并基于设置的闪烁频率对当前发光二极管组件进行闪烁控制,并根据所述闪烁控制的执行结果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二返回状态;所述第二返回状态包括成功状态和失败状态;
遍历结束时,由各个所述第一组件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返回状态组成对应的第二返回数据;并由得到的所有所述第二返回数据组成对应的所述第一返回数据。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收发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与所述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步骤;
所述收发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由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收发器进行消息收发。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CN202210993781.3A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Active CN1153452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3781.3A CN115345268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3781.3A CN115345268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5268A true CN115345268A (zh) 2022-11-15
CN115345268B CN115345268B (zh) 2023-04-11

Family

ID=83954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3781.3A Active CN115345268B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526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7607A1 (en) * 2009-08-11 2011-02-17 Oberthur Technologies Microcircuit Card Comprising a Light-Emitting Diode
CN204374990U (zh) * 2015-01-20 2015-06-03 肖威 一种发光存储标签
KR20150131436A (ko) * 2014-05-14 2015-11-25 (주)바이너리소프트 사용자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그리고 엔에프씨 태그
CN106871006A (zh) * 2015-12-11 2017-06-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系统、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91353A (zh) * 2016-04-01 2017-07-2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Nfc读写器和nfc读写器对nfc标签的数据读写方法
CN217157315U (zh) * 2022-03-30 2022-08-09 东莞市鸥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发光rfid电子标签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37607A1 (en) * 2009-08-11 2011-02-17 Oberthur Technologies Microcircuit Card Comprising a Light-Emitting Diode
KR20150131436A (ko) * 2014-05-14 2015-11-25 (주)바이너리소프트 사용자 인증 시스템 및 방법, 그리고 엔에프씨 태그
CN204374990U (zh) * 2015-01-20 2015-06-03 肖威 一种发光存储标签
CN106871006A (zh) * 2015-12-11 2017-06-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照明系统、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91353A (zh) * 2016-04-01 2017-07-28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Nfc读写器和nfc读写器对nfc标签的数据读写方法
CN217157315U (zh) * 2022-03-30 2022-08-09 东莞市鸥思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发光rfid电子标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5268B (zh) 2023-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6594B1 (en) RFID tag and reader authentication by trusted authority
US9111283B1 (en) RFID tag authentication with public-key cryptography
US8390431B1 (en) RFID tags that backscatter more codes
US9824244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wearable user authentication factor
US9501675B1 (en) RFID tag and reader authentication by trusted authority
US10713453B1 (en) Proxy-based reader authentication by trusted authority
US10664670B1 (en) RFID tag and reader authentication by trusted authority
CN101923660B (zh) 基于rfid的动态密码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US9024729B1 (en) Network-enabled RFID tag endorsement
CN105303664A (zh)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9129168B1 (en) RFID readers causing tags to backscatter based on challenge
US8866596B1 (en) Code-based RFID loss-prevention system
US9129169B1 (en) RFID tags backscattering based on challenge
CN105701873B (zh) 一种非接触式考勤记录方法及考勤记录系统
CN101976363B (zh) 一种基于Hash函数的RFID认证方法
US871205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CN103793261A (zh) 指令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8460875A (zh) 一种基于动态二维码的门禁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9587164A (zh) 一种信息加密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810017A (zh) 指令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其装置
CN103413161A (zh) 一种可切换为安全模式的电子标签及切换的方法
CN205015906U (zh) 电子证件防伪验证系统
CN115345268B (zh) 一种连接发光二极管的nfc标签的数据处理方法
KR20140123723A (ko) 충돌방지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rf아이디 시스템에서 키 설립 방법
CN110395481A (zh) 一种基于puf的可破坏瓶类防伪包装与防伪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