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40196B - 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40196B
CN115340196B CN202211052824.4A CN202211052824A CN115340196B CN 115340196 B CN115340196 B CN 115340196B CN 202211052824 A CN202211052824 A CN 202211052824A CN 115340196 B CN115340196 B CN 1153401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iller
medium
archaea
ammoxi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528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40196A (zh
Inventor
籍国东
朱先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0528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401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401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01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401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401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0Aerobic and anaerobic processes
    • C02F3/302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 C02F3/307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direct conversion of nitrite to molecular nitrogen, e.g. by using the Anammox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涉及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所述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多介质填料层,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富集有低温下活性更高的氨氧化古菌,用以在污水流经所述多介质填料层时,对污水中的氮磷元素进行脱除。本申请利用低温环境来提升多介质填料层中氨氧化古菌的丰度,进而提高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湿地系统,本申请提供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氨氧化古菌更加适应低温、低氮、低磷、低pH和低溶解氧的环境,能够在5‑15℃的低温环境中有较高的丰度和较好的活性,从而保证了在低温环境下整个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
背景技术
在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中,常用人工湿地系统来处理污水厂处理达标后的排水和微污染河水,这是改善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人工湿地因其良好的经济性和生态性被广泛应用于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其中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共同介导含氮污染物的去除。
然而,在低温环境下,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性会受到抑制,导致参与氮转化的生物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收到低温的限制,现有的人工湿地系统普遍出现处理效率降低的问题。在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保温、降低水力负荷、延长停留时间等措施提升低温期污水处理效果,但上述措施的成本偏高,且最终效果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本申请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介质填料层,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富集有氨氧化古菌,用以在污水流经所述多介质填料层时,对污水中的氮磷元素进行脱除。
可选地,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由下至上包括四层填料,其中,第一层填料由碎石或卵石,以及陶粒组成;第二层填料由石灰石、沸石和生物炭组成;第三层填料由碎石和改性聚氨酯填料组成;第四层填料为碎石或砾石。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防渗层、进水管、配水区、集水区、出水管、花墙和湿地植物;
所述防渗层铺设有粘土或防渗土工布,用于在所述系统的最下方防止上层水流向下渗透;污水从所述进水管进入到所述系统的所述配水区中;所述配水区与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一侧通过底部开孔的花墙连通;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另一侧与所述集水区通过上部开孔的花墙连通;所述湿地植物栽种在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最上层;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集水区和外部出水口,使脱氮后的水流从所述外部出水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调控管,所述调控管设置在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第三层填料中,所述调控管中的一端延申出所述多介质填料层顶部,以通过所述调控管向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投加所述氨氧化古菌;所述调控管为穿孔管。
可选地,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旋转弯头,用于调节所述集水区和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水位高度。
可选地,通过曝气设备连接所述调控管,以调控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的溶解氧浓度。
可选地,控制污水在所述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为1.5-3.0d。
可选地,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所述第一层填料的厚度在50-80cm范围内,所述第二层填料的厚度在30-50cm范围内,所述第三层填料的厚度在30-50cm范围内,所述第四层填料的厚度在20-30cm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层填料中的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为20-50mm,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所述第二层填料中的所述石灰石和沸石的粒径为20-30mm,所述生物炭的粒径为0.5-2mm;所述第三层填料中的碎石和火山岩的粒径为10-20mm,所述改性聚氨酯填料的规格为20-40cm;所述第四层填料中的碎石或砾石的粒径为5-10mm。
可选地,所述系统适用于5-15℃的环境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所述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多介质填料层,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富集有低温下具有更高活性的氨氧化古菌,用以在污水流经所述多介质填料层时,对污水中的氮磷元素进行脱除。本申请利用低温提升多介质填料层中氨氧化古菌的丰度,进而提高低温下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率,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湿地系统,本申请提供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氨氧化古菌更加适应低温、低氮、低磷、低pH和低溶解氧的环境,能够在5-15℃的低温环境中有较好的活性,保证了在低温环境下对污水的净化脱氮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介质填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渗层;2-进水管;3-配水区;4-集水区;5-出水管;6-花墙;7-湿地植物;8-多介质填料层;9-调控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先对设计到的技术进行简要的解释。
人工湿地系统,是指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自然湿地类似的结构和功能,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填料、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从而得到更为清洁的水质的一种技术。人工湿地系统能够去除的污染物范围广泛,包括氮元素、磷元素、硫元素、有机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
人工湿地中脱氮的最有效途径是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占到总氮去除量的60-86%。其中,氨氧化微生物主导的氨氧化过程是硝化过程的第一步反应,也被认为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是主导氨氧化过程的两群微生物。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针对本申请的技术问题,从本申请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介质填料层,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富集有活化的氨氧化古菌,用以在污水流经所述多介质填料层时,对污水中的氮磷元素进行脱除。
在现有的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往往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为了减少低温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使得污水在流经系统中的多介质填料层时,能够对其中的氮磷元素进行脱除。需要注意的是,氨氧化古菌比氨氧化细菌更加适应低温、低氮、低磷、低pH和低溶解氧的环境。所以本申请利用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对进入的污水进行脱氮净化,比一般的人工湿地系统具有更好的低温适应性、以及更加稳定优秀的净化能力,能够在低温环境下高效地对污水进行净化脱氮处理。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系统适用于5-15℃的环境中。
需要知道的是,在低温环境下,微生物的活性会受到抑制,现有的人工湿地系统普遍容易出现处理效率降低的问题,导致硝化和反硝化反应不完全,脱氮效果不理想。一般的处理措施中,常采用保温、降低水力负荷、延长停留时间等措方法来提升低温期污水处理效果,但上述方法的成本偏高,且最终效果不够理想。本实施例,按照氨氧化古菌的生长特性,将其富集在该系统的多介质填料层中,利用氨氧化古菌适应低温环境的这一特性,使得该系统能够在低温环境,即,5-15℃的环境中高效地处理污水,去除其中的含氮化合物,解决了环境低温导致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率下降的问题。需要知道的是,该系统中可以同时存在有氨氧化细菌等微生物,当环境温度有所上升时,氨氧化细菌的活性升高,会参与到硝化反应等该系统的氮磷元素处理的过程中,所以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人工湿地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具体的,在5-15℃环境下,可以通过氨氧化古菌参与硝化反应,保证该系统的污水处理效率,在常温环境中,即15-20℃环境中,仍然可以凭借氨氧化细菌主导硝化反应,维持该系统的污水处理效率,从而在较大温度范围内,保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1示出了一种多介质填料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由下至上包括四层填料,其中,第一层填料由碎石或卵石,以及陶粒组成;第二层填料由石灰石、沸石和生物炭组成;第三层填料由碎石、改性聚氨酯填料和火山岩组成;第四层填料为碎石或砾石。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介质填料设置为多层填料的组合,使污水在流动过程中,进行逐层过滤,受到其中的微生物的作用,脱除水体中的含氮化学物等污染物。具体的,所述多介质填料中每一层填料都有着不同作用,由下往上的第一层填料作为底层填料,碎石或卵石起到了支撑填充的作用,同时陶粒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吸附力,能够吸附污水中的氮磷元素,另一方面,陶粒表面的多孔结构有利于微生物在其上富集,提高对水体的净化能力。第二层填料由石灰石、沸石和生物炭组成,石灰石、沸石和生物炭可以很好地对氮磷等污染物进行吸附,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释放出碳酸根,从而有助于其中的氨氧化古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第一层填料和第二层填料对磷的去除,有效保障了第三层填料在低磷环境下氨氧化古菌的高效富集。第三层填料由碎石、改性聚氨酯填料和火山岩组成,其中的碎石起到了支撑作用,而改性聚氨酯填料和火山岩的组合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使氨氧化古菌富集固定在该混合填料层中,相比于一般材料而言,该氨氧化古菌在该改性聚氨酯填料和火山岩组合的填料层中的丰度更高,其中AOA-amoA基因的丰度达到了6.35×108copies/g。第四层填料为碎石或砾石,主要作为湿地植物的生长介质存在,起到种植层的作用。由此,上述填料层一同组成了多介质填料层,使得污水从底层开始,逐层流动经过顶层,然后流出,在此过程中,由填料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水进行吸附过滤、脱氮除磷和净化。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所述第一层填料的厚度在50-80cm范围内,所述第二层填料的厚度在30-50cm范围内,所述第三层填料的厚度在30-50cm范围内,所述第四层填料的厚度在20-30cm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限制了每层填料的厚度,多介质填料层的深度可以限制在1.2-1.8m范围内。需要知道的是,填料的厚度也影响着最终的出水水质,填料层的厚度过低,会导致水样在相应填料处停留时间过短,过滤效果变差;厚度过厚,会导致成本的浪费,当厚度达到一定值时,在增加厚度对过滤效果的影响不大。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对各个填料层厚度范围的限制,从而在低成本的基础上,保证了本申请的系统的低温净水能力。此外,可以将投加的氨氧化古菌的菌液量控制为第三层填料中污水量的3%-6%,其中,菌液浓度在1000-3000mg/L范围内。在此范围内,既保证了该系统对污水的脱氮效果,又可以避免投入过多的菌量,使其扩散至其他填料层,并造成成本浪费。
此外,所述第一层填料中的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为20-50mm,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所述第二层填料中的所述石灰石和沸石的粒径为20-30mm,所述生物炭的粒径为0.5-2mm;所述第三层填料中的碎石和火山岩的粒径为10-20mm,所述改性聚氨酯填料的规格为20-40mm;所述第四层填料中的碎石或砾石的粒径为5-10mm。
在本实施例中,粒径越小,对污水中的杂质的过滤性能越好,且表面积增大,可以容纳吸附更多的微生物。但粒径过小的话,容易影响到水流速度,增长污水停留时间。此外,填料的粒径可以是固定的一个数值,也可以是范围内的多种粒径型号的混合,例如,第四层填料的碎石或砾石的粒径在5-10mm范围内,则在第四层填料中可以有粒径为5mm的碎石,也可以同时存在粒径为10mm的碎石。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填料中的碎石或卵石的体积占第一层填料总体积的50-80%,陶粒的体积占第一层填料总体积的20-50%;所述第二层填料中的石灰石的体积占第二层填料总体积的40-80%,沸石的体积占第二层填料总体积的10-50%,生物炭的体积占第二层填料的总体积的5-20%;所述第三层填料中的碎石的体积占第三层填料总体积的50-80%,改性聚氨酯填料的体积占第三层填料总体积的10-20%,火山岩的体积占第三层填料的10-30%。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2示出了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防渗层1、进水管2、配水区3、集水区4、出水管5、花墙6和湿地植物7;
所述防渗层铺设有粘土或防渗土工布,用于在所述系统的最下方防止上层水流向下渗透;污水从所述进水管进入到所述系统的所述配水区中;所述配水区与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一侧通过底部开孔的花墙连通;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另一侧与所述集水区通过上部开孔的花墙连通;所述湿地植物栽种在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最上层;所述出水管连接所述集水区和外部出水口,使脱氮后的水流从所述外部出水口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进水管上安装有阀门,通过该阀门可以控制污水的进入。打开阀门后,污水首先会从进水管进入整个系统中,并在配水区集聚至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污水中较重的杂质会发生沉降,部分会沉积在配水区中。配水区与多介质填料层之间间隔着一堵花墙,污水通过花墙下部的孔洞流进多介质填料层的最底层。该孔洞距离池体最底部10-40cm,由此可以预留充足空间,使得污水中的较重杂质可以在配水区沉积。进而水流逐层通过填料层,漫至顶部,为顶部种植的湿地植物提供水分。该多介质填料层与集水区之间间隔一堵花墙,经填料层处理后的水可以从该花墙上部的孔洞流至集水区中,此处孔洞距离花墙顶部约10-40cm,水流通过孔洞进行集水区后,再通过出水管从集水区中流出。通过该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可以减少污水中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地提升水质,改善河湖生态化境。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调控管9,所述调控管9设置在所述多介质填料层8的第三层填料中,所述调控管9中的一端延申出所述多介质填料层8顶部,以通过所述调控管9向所述多介质填料层8中投加所述氨氧化古菌;所述调控管9为穿孔管。
在本实施例中,在多介质填料层的第三层填料中设置调控管,使得调控管的一端延申出填料层顶部,从而可以人工从该端口投加氨氧化古菌的菌液。从而使得菌液可以首先接触到第三层填料层。并且,该调控管为穿孔管,即,使得该调控管在填料层中的部分管上设置有孔洞,从而在投加氨氧化古菌菌液时,能够使其均匀的分布在第三层填料中。之所以选择将调控管设置在第三层填料层偏上的位置,一方面,是因为第三层填料材质对氨氧化古菌的富集能力更大,直接投放在第三层可以避免氨氧化古菌过多地向其他填料层扩散,集中在第三层填料中;另一方面,第三层填料中具有更低的磷和氮,更加适于氨氧化古菌生长。
在一种实施例中,通过曝气设备连接所述调控管,以调控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的溶解氧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该调控管可以为UPVC管。并且,可以在该系统运行过程中,将调控管露出水面的一端管口连接曝气设置,利用该设备向系统中通入氧气,从而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维持其中氨氧化古菌的生长以及活性。具体的,可以将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5-1.0mg/L。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定期抽取其中的水样,检测该水样的溶解氧浓度,当该浓度过低时,利用曝气设备进行曝气。在本实施例中,不对曝气设备的类型进行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旋转弯头,用于调节所述集水区和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水位高度。
通过旋转弯头,设置该出水管在外部出水口处的高度,类似于一个U型管的结构,从而可以控制集水区的水位高度,进而控制了在多介质填料层中的水位高度。即,集水区内的水位高度和多介质填料区的水位高度需要大于外部出水口处的水位高度。由此,可以通过升高外部出水口,来提高多介质填料区中的水位。在冬天温度过低时,可以使水位稍微升高,水面结冰的方式,进行保温,进而保证该系统内微生物活性不受抑制,对污水的处理效果稳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控制污水在所述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为1.5-3.0d。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系统对污水的处理并非瞬时完成的,是通过流经系统中的多层填料,与每层填料物质缓慢发生反应,与微生物进行反应,由种植的湿地植物进行吸收,进而去除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在本实施例中,从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该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至从出水管流出,需要对流速进行控制,使污水能够在该系统中停留1.5-3.0天。其中,如果流速太快,容易导致脱氮效果不好,最后得到的水质不够清洁,如果流速过慢,容易影响该系统的新陈代谢,降低该系统的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氨氧化古菌的提取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从适合的接种物中提取出氨氧化古菌,该接种物可以为北方低温区的自然湿地沉积物或土壤;然后,对其进行富集培养,在此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5-8℃,培养基的pH值为7.0±0.5,富集培养中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5-1.0mg/L范围内。由此,将培养出的氨氧化古菌配置为菌液通过调控管,添加到该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的多介质填料层中,其中氨氧化古菌的主要菌群包括Nitrososphaera和Nitrosopumilus。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投放氨氧化古菌之前,先使污水经配水区进入多介质填料层,并在污水淹没该多介质填料层后,关闭进水管和出水管。然后,将富集培养的氨氧化古菌通过调控管投加到多介质填料层中,静置7-10天,使得投加的氨氧化古菌能够富集固定在该填料层中。并且,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持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在0.5-1.0mg/L范围内。在富集固定完成后,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阀门,使得新的污水能够进入该系统,而处理后的水能够流出,整个系统可以开始正常运行。
示例
以下通过一个示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进行说明。
在本示例中设置有一个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该系统包括:防渗层、进水管、配水区、集水区、出水管、花墙、湿地植物、多介质填料层和调控管。其中,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由四层填料组成,由下到上分别为:第一层填料为碎石粒径为20-50mm,陶粒的粒径为5-20mm,其中碎石的体积占第一层填料总体积的50%,陶粒的体积占第一层填料总体积的50%,该第一层填料的厚度为60cm;第二层填料石灰石和沸石的粒径为20-30mm,生物炭的粒径为0.5-2mm,其中石灰石的体积占第二层填料总体积的40%,沸石的体积占第二层填料总体积的50%,生物炭的体积占第二层填料总体积的10%,该第二层填料的厚度为40cm;第三层填料碎石和火山岩的粒径为10-20mm,改性聚氨酯填料的规格为20-40mm,其中碎石的体积占第三层填料总体积的50%,改性聚氨酯填料的体积占第三层填料总体积的20%,火山岩的体积占第三层填料总体积的30%,该第三层填料的厚度为30cm;第四层填料为5-10mm粒径的碎石,厚度为20cm。在5-15℃的环境温度中:
1)使污水经配水区进入多介质填料层,并在污水淹没该多介质填料层后,关闭进水管和出水管。
2)将富集培养的氨氧化古菌通过调控管投加到多介质填料层中,静置10天,使得投加的氨氧化古菌能够富集固定在该填料层中。
3)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阀门,使得新的污水能够进入该系统,而处理后的水能够流出,整个系统可以开始正常运行,并控制污水在所述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为三天,并利用曝气设备将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维持在1.0mg/L左右。
相比于一般人工湿地的水处理系统而言,在8℃的低温环境中,本示例供的系统处理后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42.7%,,TN和NH4 +-N平均去除率达到59.8%和67.5%,且处理效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5)

1.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多介质填料层,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富集有氨氧化古菌,用以在污水流经所述多介质填料层时,对污水中的氮磷元素进行脱除;
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由下至上包括四层填料,其中,第一层填料由碎石或卵石,以及陶粒组成;第二层填料由石灰石、沸石和生物炭组成;第三层填料由碎石、改性聚氨酯填料和火山岩组成;第四层填料为碎石或砾石;所述第一层填料的厚度在50-80cm范围内,所述第二层填料的厚度在30-50cm范围内,所述第三层填料的厚度在30-50cm范围内,所述第四层填料的厚度在20-30cm范围内;
所述系统还包括调控管和设置有旋转弯头的出水管;
所述调控管设置在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第三层填料中,所述调控管中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多介质填料层顶部,以通过所述调控管向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投加所述氨氧化古菌;所述调控管为穿孔管,通过曝气设备连接所述调控管,以调控所述多介质填料层中的溶解氧浓度;
所述出水管连接集水区和外部出水口,使脱氮后的水流从所述外部出水口流出;其中,所述旋转弯头用于调节所述集水区和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水位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防渗层、进水管、配水区、集水区、花墙和湿地植物;
所述防渗层铺设有粘土或防渗土工布,用于在所述系统的最下方防止上层水流向下渗透;污水从所述进水管进入到所述系统的所述配水区中;所述配水区与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一侧通过底部开孔的花墙连通;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另一侧与所述集水区通过上部开孔的花墙连通;所述湿地植物栽种在所述多介质填料层的最上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污水在所述系统中的停留时间为1.5-3.0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填料中的碎石或卵石的粒径为20-50mm,所述陶粒的粒径为5-20mm;所述第二层填料中的所述石灰石和沸石的粒径为20-30mm,所述生物炭的粒径为0.5-2mm;所述第三层填料中的碎石和火山岩粒径为10-20mm,所述改性聚氨酯填料规格为20-40mm;所述第四层填料中的碎石或砾石的粒径为5-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适用于5-15℃的环境中。
CN202211052824.4A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 Active CN1153401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2824.4A CN115340196B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52824.4A CN115340196B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0196A CN115340196A (zh) 2022-11-15
CN115340196B true CN115340196B (zh) 2024-02-06

Family

ID=83955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52824.4A Active CN115340196B (zh) 2022-08-30 2022-08-30 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4019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1490A (zh) * 2015-01-08 2015-05-06 北京大学 多介质潮汐流人工湿地装置及方法
CN208776416U (zh) * 2018-08-16 2019-04-23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抗低温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US20210171380A1 (en) * 2017-12-13 2021-06-10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ollutants in metal mine water resources cycling utiliz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1490A (zh) * 2015-01-08 2015-05-06 北京大学 多介质潮汐流人工湿地装置及方法
US20210171380A1 (en) * 2017-12-13 2021-06-10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pollutants in metal mine water resources cycling utilization
CN208776416U (zh) * 2018-08-16 2019-04-23 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一种抗低温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低温条件下湿地氨氮强化净化技术及其氨氧化微生物机制";邹雨璇等;《环境科学学报》;第第34卷卷(第第4期期);第865-871页 *
邹雨璇等."低温条件下湿地氨氮强化净化技术及其氨氧化微生物机制".《环境科学学报》.2014,第第34卷卷(第第4期期),第865-871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0196A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3061B1 (ko) 처리토양층 및 투수여재층을 이용한 하천수질 정화장치 및 방법
Shih et al. The effect of water purification by oyster shell contact bed
Sylla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planted with Arundo donax, and the intermittent sand filters impact
CN102531187B (zh) 一种层叠式垂直流-水平潜流组合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方法
CN101823792A (zh) 污水垂向多级土壤渗透处理装置、系统、方法及混合填料
CN103265145B (zh) 利用自然生物膜反应器净化低负荷低温河水的方法
CN102259979A (zh) 一种新型生物反应床以及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方法
JP4199075B2 (ja) 水質浄化施設
Yang et al.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ed wetl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t Bainikeng, Shenzhen
CN111484132A (zh) 用于尾水深度处理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127947A (zh) 一种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CN109020099A (zh) 一种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7585854A (zh) 曝气生物滤池、其构建方法及利用该方法构建的生物滤池处理水的方法
CN115340196B (zh) 一种低温下氨氧化古菌强化的多介质人工湿地系统
CN110746055A (zh) 一种河道原位水质净化及污水深度处理系统
CN112408705B (zh) 一种具有潮汐流渗滤系统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KR100336484B1 (ko) 토양피복형 내부순환 접촉산화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접촉산화방법
CN111777263B (zh) 一种养殖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CN114314850A (zh) 用于高盐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人工湿地深度净化装置与方法
CN114230103A (zh) 基于多级土壤渗滤系统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bed Effect of wastewater quality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wetland in an arid region
CN108423949B (zh) 一种多级箱式一体化生物床组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943434A (zh) 一种微污染饮用水水源生物生态修复系统及方法
JPS61212386A (ja) 汚水の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Viraraghavan Peat‐based onsite wastewater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