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3997A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3997A
CN115333997A CN202110736342.XA CN202110736342A CN115333997A CN 115333997 A CN115333997 A CN 115333997A CN 202110736342 A CN202110736342 A CN 202110736342A CN 115333997 A CN115333997 A CN 1153339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identifier
identification
equipment
us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634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涛
余舟毅
花荣荣
王晓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2/08741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2228184A1/zh
Priority to EP22794655.5A priority patent/EP4319067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333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3997A/zh
Priority to US18/494,470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6391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CP设备接收第一UP设备发送的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的第一报文;CP设备根据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向USF设备发送第一位置标识,使USF设备能区分第一用户终端是从第一SF设备的第一物理端口接入,通过控制器配置第二SF设备,以将来自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第一SF设备上与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第二SF设备上与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实现将静态用户的流量发送给合适的UP设备。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4月2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0453978.3、发明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和网络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软件定义型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技术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etwork functions contextualization,NFV)技术的发展,城域网由以网络为核心的架构向以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网络架构演进,网元设备也从专业化朝着通用化演进,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基于SDN技术和NFV技术的架构不仅实现了控制功能与转发功能的解耦,还实现了软件与硬件的解耦。其中,可以将基于SDN技术和NFV技术的架构实现控制功能与转发功能解耦的BNG称为虚拟宽带网络网关(virtual broadbandnetwork gateway, vBNG)。
通常,vBNG可以包括虚拟宽带网络网关控制面(virtual broadband networkgateway control plane,vBNG-CP)设备和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用户面(virtual broadbandnetwork gateway user plane,vBNG-UP)设备,vBNG-CP设备以管理多个vBNG-UP设备,进行多个vBNG-UP设备之间用户、流量、资源的调度,和单机相比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都能得到大幅的提升。
当通过静态方式获取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的用户终端接入网络时,需要根据某些条件动态地将用户终端的流量发送给合适的vBNG-UP设备,实现用户终端的动态迁移。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将静态用户的流量发送给合适的UP设备。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控制面(control plane,CP)设备,其中,虚拟宽带网络网关还包括第一用户面(user plane,UP)设备,该方法包括:CP设备接收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网际协议IP地址的用户终端;CP设备根据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转向功能(steeringfunction,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CP设备向UP转向功能(UP steering function,USF)设备发送第一位置标识。可选地,USF设备也称为UP 选择功能(UP selection function,UPSF)设备。
该方法中,针对通过静态方式获得IP地址的第一用户终端,CP设备能够通过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的第一 SF设备的标识及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的第一位置标识,CP设备再将第一位置标识发给USF设备,这样使USF设备能区分用户从哪个SF设备的哪个物理端口接入的,以实现将静态用户的流量发送给合适的UP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CP设备接收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CP设备根据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位置标识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第二SF设备与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CP设备接收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后,保存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当用户再次接入网络时,能够简单地实现用户流量的迁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不仅应用于同一SF设备的同一物理端口上的不同子接口之间的切换,还支持同一SF设备的不同物理端口的子接口之间的切换,也支持不同SF设备上的不同子接口之间的切换,适用范围更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标识和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中包括的MAC或VLAN标识,能够准确地获取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使得能够对第一用户终端进行精确的溯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resolution protocol,AR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CP设备向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用户表项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第二UP设备接收CP设备下发的用户表项,使得在发生流量迁移后,静态用户的静态IP 地址不需要发生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之后,还包括:CP设备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第一位置标识;CP设备接收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认证响应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 CP设备向USF发送业务质量要求。
将第一位置标识携带在认证请求中,上报给认证服务器,能够进行精确绑定与用户位置溯源。将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发送给USF,有助于USF确定合适的UP 设备。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CP设备,其中,虚拟宽带网络网关还包括第一UP设备和第二UP设备,通信系统还包括USF设备,该方法包括:
CP设备接收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IP地址的用户终端;
CP设备根据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
CP设备向USF设备发送第一位置标识;
USF设备根据第一位置标识确定第二UP设备;
USF设备通过控制器配置第二SF设备,以将来自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第一SF设备上与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第二SF设备上与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第二SF设备与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该方法中,通过CP设备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的第一SF设备的标识及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的第一位置标识,CP设备再将第一位置标识发给USF设备,这样使USF设备能区分用户从哪个SF设备的哪个物理端口接入的,并通过USF设备与控制器之间的交互,配置第二SF设备,以将来自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第一SF设备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第二SF设备上与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从而将静态用户的流量发送给合适的UP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USF设备向CP设备返回第二UP设备的标识;CP设备接收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根据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位置标识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
CP设备接收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后,保存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当用户再次接入网络时,能够简单地实现用户流量的迁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本申请提供的方法不仅应用于同一SF设备的同一物理端口上的不同子接口之间的切换,还支持同一SF设备的不同物理端口的子接口之间的切换,也支持不同SF设备上的不同子接口之间的切换,适用范围更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MAC标识和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通过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中包括的MAC或VLAN标识,能够准确地获取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使得能够对第一用户终端进行精确的溯源。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AR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CP设备向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用户表项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第二UP设备接收CP设备下发的用户表项,使得在发生流量迁移后,静态用户的静态IP 地址不需要发生变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系统还包括认证服务器;CP设备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之后,还包括:CP设备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认证请求包括第一位置标识;CP设备接收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认证响应包括与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CP设备向USF发送业务质量要求;USF设备根据第一位置标识及业务质量要求确定第二UP设备。
将第一位置标识携带在认证请求中,上报给认证服务器,能够进行精确绑定与用户位置溯源。将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发送给USF,有助于USF确定合适的UP 设备。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应用于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CP设备,其中,虚拟宽带网络网关还包括第一UP设备,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网际协议IP地址的用户终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USF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USF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位置标识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SF设备与所述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标识和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AR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下发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所述用户表项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所述认证响应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USF发送所述业务质量要求。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CP设备、第一UP 设备、第二UP设备以及USF设备;
所述CP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IP地址的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转向功能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向USF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所述USF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确定第二UP设备;设备通过控制器配置第二 SF设备,以将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所述第一SF设备上与所述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所述第二SF设备上与所述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所述第二SF设备与所述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USF设备,用于向所述CP设备返回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所述CP设备,用于接收所述USF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二UP 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位置标识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MAC标识和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AR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CP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所述用户表项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CP设备,用于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第一位置标识;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所述认证响应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向所述USF发送所述业务质量要求;
所述USF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及所述业务质量要求确定第二UP设备。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或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所述网络设备实现如上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存储器可以为非瞬时性(non-transitory)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 (read only memory,ROM),其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芯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存储器的类型以及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设置方式不做限定。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通信装置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如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计算机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另一种芯片,包括:输入子接口、输出子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输入子接口、输出子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上述各方面中的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和第四五方面技术方案及对应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对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及其对应的可能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F设备与UP设备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网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随着BNG设备基于SDN/NFV的架构实现控制与转发的解耦、软件与硬件的解耦,包括 vBNG-CP设备和vBNG-UP设备的vBNG应运而生。其中,vBNG-CP设备可以管理多个vBNG-UP设备,进行多个vBNG-UP设备之间用户、流量、资源的调度,和单机相比设备的利用率和可靠性都能得到大幅的提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vBNG-CP设备也可简称为CP设备,vBNG-UP设备也可简称为UP设备。vBNG-CP设备与vBNG-UP设备之间有三种接口,其中,PRi为业务接口,vBNG-UP 设备接收到用户接入协议报文,通过该接口封装上送至vBNG-CP设备处理;Mi为管理接口, vBNG-CP设备采用该接口向vBNG-UP设备下发配置,vBNG-UP设备采用该接口上报一些运行状态;SCi为控制接口,vBNG-CP设备处理用户接入协议报文,完成与用户间的协议交互,用户上线后,vBNG-CP设备通过该接口向对应的vBNG-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
vBNG-CP设备作为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设备存在两种形态,一种是虚拟UP设备(vUP设备),可以运行在X86服务器上;一种是物理UP设备(pUP设备),如传统硬件网络设备。
由于vBNG-CP设备可以管理多个vBNG-UP设备,用户统一在vBNG-CP设备进行管理,因而可以根据用户会话数、流量负载情况进行vBNG-UP设备间用户的灵活调度。
如图1所示的组网中,vBNG-UP设备(图1中以pUP设备1、pUP设备2和pUP设备3 为例)可以分布在网络边缘,也可以分布在网络中比较高的位置,为了实现用户动态选择接入的vBNG-UP设备,vBNG-CP设备需要和SDN控制器(controller)配合,来实现用户流量的动态迁移。
如图1所示,在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与vBNG-UP设备之间,存在SF设备,该SF设备与各vBNG-UP设备之间建立二层隧道;SF设备与AN设备之间的物理端口划分不同的子接口,不同子接口分别对应到不同vBNG-UP设备的二层(Lay2)隧道。
以用户终端配置为从pUP设备1上线为例,pUP设备1将用户接入协议报文转发给vBNG-CP设备,vBNG-CP设备将用户上线信息(例如包括源信息,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level agreement,SLA)和上线位置信息)发送给USF设备。USF设备根据用户上线信息判断用户应该从pUP设备2接入,则通知vBNG-CP设备将该用户表项下发至pUP设备2;同时,USF设备通知SDN控制器,对SF设备进行配置,将该用户对应的VLAN/或双层VLAN(802.1Q in802.1Q, QinQ)标识配置到SF设备与AN之间的与pUP设备2对应的子接口上。之后,SF设备将用户后续的报文直接通过SF设备与pUP设备2之间的二层隧道转发至pUP设备2。
其中,USF设备是动态迁移的策略点,vBNG-CP设备需向USF设备来询问确定将用户表项下发到哪个BNG-UP设备。此外,USF设备需要通知SDN控制器对SF设备进行配置。需要说明的是,USF设备可以内置在vBNG-CP设备中,也可以内置在SDN控制器中,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网元。如果USF设备内置在SDN控制器或CP设备中,则USF设备与SDN控制器或CP 设备之间的交互是内部交互,发送的信息或报文均是在内部发送。
由于在用户上线时,CP设备会将用户在UP设备的上线位置及对应的子接口上报给远程用户拨号认证系统(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RADIUS)用于用户的精绑定和溯源。然而在转向(STEERING)场景下,用户会在多个UP设备的上线子接口间迁移,导致一个用户的上线子接口会发生变化,无法进行用户精绑定和溯源。且如图2所示的SF设备与UP 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一个SF设备有多个物理端口和多个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BD),一个物理端口有多个子接口,一个端口上的不同子接口对应不同的BD,不同的BD与不同的 UP设备的插槽(slot)中的虚拟接口(virtual interface,VE)连接,一个子接口对应一个BD,一个BD对应一个UP设备。例如,SF1中的BD1对应UP1中的VE1,SF2中的BD2对应UP2中的 VE2。
因此,当多个SF设备共同部署时,多个SF设备的业务流量汇聚到同一个UP设备上时, USF设备和SDN控制器中的至少一个设备能够确定各SF设备上的子接口和各UP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不能确定用户上线是从哪个SF设备的哪个物理端口上接入。在USF设备和SDN 控制器无法确定用户具体的SF设备接入的物理端口的情况下,就无法进行同一SF设备的不同物理端口下或不同SF设备的物理端口下的不同子接口间的用户流量的迁移。
对于通过静态方式获得IP地址的用户终端,本申请实施例称为静态用户,由于静态用户通过IP报文或ARP报文接入网络,而IP报文或ARP报文无法通过OPTION携带用户终端接入的上线位置标识,因此,导致静态用户溯源和静态用户迁移的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结合图1所示的网络,参见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301,CP设备接收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IP地址的用户终端。
其中,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IP地址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称为静态用户,静态用户具有固定的IP地址,例如,服务器等为专线业务提供的固定的IP 地址。可选地,第一用户终端为家庭网关(residential gateway,RGW)。
由于第一用户终端为静态用户终端,而静态用户终端通过IP报文或ARP报文的方式触发网络上线,可选地,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报文为IP报文或ARP报文。其中,由于IP报文或ARP报文不携带OPTION82/OPTION18,因此,IP报文或ARP报文无法通过OPTION携带用户终端的上线位置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静态用户终端接入网络时,CP设备通常会配置静态用户终端的接口,以及MAC标识和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源信息,以限制静态用户终端的网络接入位置。示例性地,第一报文中携带的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为MAC+VLAN。
步骤302,CP设备根据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
在STEERING场景下,由于需要确定静态用户终端网络接入位置具体为哪个SF设备的哪个物理端口,以进行用户精绑定和溯源,来实现静态用户终端在多个UP设备的上线子接口间迁移。CP设备除了配置静态用户终端的接口、MAC标识和VLAN标识等源信息,还配置静态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例如,指定某一SF设备的某一物理端口为静态用户终端的接入网络的位置。如果静态用户终端没有在配置的接入网络的位置上线,在用户流量迁移时会导致SF设备的流量转发不通,进而导致静态用户的探测掉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CP设备上配置有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MAC标识和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包括SF设备的标识以及SF设备上的物理端口的标识。 CP设备通过配置的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能够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
示例性地,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中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CP设备在接收到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的第一报文后,根据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能够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即第一位置标识。可选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通过该物理端口的标识能够确定报文的接收位置,也即用户终端的网络接入位置。例如,通过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能够确定该第一报文是从第一SF设备的哪个槽位(槽位标识所标识的)上的哪个子卡(子卡标识所标识的)的哪个端口(端口标识所标识的)上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CP设备配置了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第一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且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配置了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使得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子接口根据第一报文中的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接收该第一报文。其中,第一子接口与第一UP设备对应,因此,第一SF设备将第一报文发送给第一UP设备,由第一UP设备向控制面CP设备发送第一报文。第一子接口也称为迁移前子接口,或者配置子接口,或者初始子接口。
此外,静态用户终端上线时,第一SF设备除了将第一报文发送给第一UP设备,还进行家庭终端的汇聚,将静态用户终端汇聚到第一UP设备,进行二层报文的转发,并对静态用户进行VLAN/QinQ的隔离,每个静态用户独享一个VLAN/QinQ。QinQ是指两个 VLAN标识,例如业务侧VLAN(service VLAN,SVLAN)+用户侧VLAN(customer VLAN, CVLAN)。VLAN/QinQ在初始上线时是对应到CP设备配置的对应的上线位置的子接口,例如第一SF设备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子接口,但可以不配置在该第一子接口上。
步骤303,CP设备向USF设备发送第一位置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CP设备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后,将该第一位置标识发送给USF设备。USF设备可基于第一位置标识确定合适的UP设备。可选地, CP设备还向USF设备发送第一用户终端的业务质量要求,以通过USF设备获取满足该业务质量要求的UP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不对CP设备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业务质量要求的方式进行限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信系统还包括认证服务器;CP设备获取第一用户终端的业务质量要求,包括:CP设备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认证请求包括第一位置标识;CP设备接收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认证响应包括与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CP设备在获取到第一用户终端的业务质量要求之后,CP设备向USF发送该业务质量要求。
也就是说,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之后,还包括:CP设备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认证请求包括第一位置标识;CP设备接收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认证响应包括与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CP设备向USF发送业务质量要求。
可选地,CP设备向认证服务器发送的认证请求中还可以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认证服务器可根据该源信息和第一位置标识确定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CP设备与RADIUS进行用户认证时,将SF设备的接入子接口标识(如第一位置标识)作为静态用户的位置标识,上报给RADIUS服务器,以进行精确绑定以及静态用户位置溯源。
步骤304,USF设备根据第一位置标识确定第二UP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USF设备根据第一位置标识确定第二UP设备,包括:USF设备根据第一位置标识对第一用户终端进行溯源,选择通信系统中负载最小的UP作为第二UP设备,例如是图1中的pUP设备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CP设备向USF发送该业务质量要求的情况下,USF设备根据第一位置标识确定第二UP设备,包括:USF设备根据第一位置标识以及业务质量要求确定第二UP设备。示例性地,以业务质量要求为SLA信息为例,在USF设备获取到第一用户终端的SLA信息后,USF设备可查询SLA策略,根据查询到的SLA策略确定目标UP 设备,例如将匹配该SLA的UP设备中负载最小的UP设备作为满足SLA信息的第二UP设备,例如是图1中的pUP设备2。
步骤305,USF设备通过控制器配置第二SF设备,以将来自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第一 SF设备上与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第二SF设备上与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第二SF设备与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USF设备确定第二UP设备后,为第二UP设备配置对应的接入位置标识,即能够接入第二UP设备的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示例性地,第二UP设备与第二子接口对应,为第二UP设备配置的对应的位置标识为第二位置标识,其中,第二位置标识可以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SF设备向SDN控制器发送第二位置标识和第二UP设备的标识,SDN控制器根据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子接口,以将来自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第一SF设备上与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第二SF设备上与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其中,将来自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第一SF设备上与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第二SF设备上与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也可以理解为将来自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第一SF设备的第一物理端口上与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第二SF设备的第二物理端口上与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举例来说,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相同,那么第二SF设备的标识与第一SF设备的标识也相同,均为接收到第一报文的SF设备的标识。又例如,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是同一SF设备上的不同物理端口,那么,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不同,第二SF设备的标识与第一SF 设备的标识相同,均为接收到第一报文的SF设备的标识。再例如,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是不同SF设备上的同一物理端口,那么,第二SF设备的标识与第一SF设备的标识不同,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与第一位物理端口相同。还例如,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是不同SF设备上的不同物理端口,那么,第二SF设备的标识与第一SF设备的标识不同,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与第一位物理端口不同。
此外,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SF设备还向对应的SF设备下发迁移的策略,将用户的源信息映射到与对应UP设备连接的二层隧道,例如虚拟扩展局域网(virtual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VXLAN),或虚拟租用线路(virtual leased line,VLL),或以太网虚拟专用网(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EVPN)。例如,将该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映射到与第二UP设备连接的二层隧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USF设备通过控制器配置第二SF设备,包括:SDN控制器接收USF设备发送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和/或第二位置标识,以及虚拟局域网标识,根据第二UP设备的标识和/或第二位置标识,以及虚拟局域网标识,向第二位置标识对应的第二SF设备发送配置指令。可选地,虚拟局域网标识对应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或者第一用户终端的对应的二层隧道的网络标识。
由于位置标识包括SF设备的标识和物理端口的标识,示例性地,物理端口的标识可以表示为槽位标识+子卡标识+端口标识。配置指令包括第二子接口的标识和虚拟局域网标识,第二子接口与第二UP设备对应。这样,当系统中有多个SF设备,以及每个SF设备有多个连接AN设备的物理端口时,SDN控制器能够确定对哪个SF设备的哪个SF设备接口(物理端口和子接口)进行配置。
例如,用户原来从SF设备1上的物理端口1的子接口1(对应pUP设备1)上线,后续用户的流量需要切换到SF设备1的物理端口1的子接口2(对应pUP设备2)上,SDN控制器会向SF设备1发送配置指令,将虚拟局域网标识(例如VLAN/QinQ的标识)配置到SF 设备1的物理端口1的子接口2上。又例如,用户原来从SF设备1上的物理端口1的子接口 1.1(对应pUP设备1)上线,后续用户的流量需要切换到SF设备1的物理端口2的子接口 2.1(对应pUP设备2)上,SDN控制器会向SF设备1发送配置指令,将VLAN/QinQ的标识配置到SF设备1的物理端口2的子接口2.1上。又例如,用户原来从SF设备1上的物理端口1的子接口1.1(对应pUP设备1)上线,后续用户的流量需要切换到SF设备2的物理端口3的子接口3.1(对应pUP设备2)上,SDN控制器会向SF设备2发送配置指令,将 VLAN/QinQ的标识配置到SF设备2的物理端口3的子接口3.1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SF设备接收SDN控制器发送的配置指令,由于配置指令包括第二子接口的标识和虚拟局域网标识,因此,第二SF设备将虚拟局域网标识配置到第二子接口上。在后续的通信过程中,第二SF设备接收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报文,第二报文包括虚拟局域网标识;第二SF设备根据虚拟局域网标识将第二报文发送给第二UP终端。可选地,第二用户终端与第一用户终端不同,第二用户终端也可以与第一用户终端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SF设备的第一物理端口的第一子接口上配置有虚拟局域网标识,第一SF设备也会接收到配置指令,配置指令还包括第一子接口的标识,则该方法还包括第一SF设备删除第一子接口上配置的虚拟局域网标识。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USF设备确定满足业务质量要求的第二UP设备之后,还会将第二UP设备的标识发送给CP设备。该方法还包括:CP设备接收USF设备返回的第二 UP设备的标识;CP设备根据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二位置标识即能够接入第二UP设备的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其中,第二UP设备与第二子接口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USF设备将第二UP设备的标识发送给CP设备之外,还将第二位置标识发送给CP设备,CP设备接收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位置标识;根据第二位置标识保存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
CP设备接收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后,保存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当用户再次接入网络时,能够简单地实现用户流量的迁移。可选地,CP设备保存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之后,也可删除之前保存的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一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以节省存储空间。
CP设备在确定目标UP设备为第二UP设备之后,CP设备向该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用户表项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用户终端为静态用户终端,第一用户终端的IP地址为固定的静态IP,由于CP设备生成的用户表项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由此,用户表项中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静态IP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CP设备向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之后,还包括:第二UP设备接收CP设备下发的用户表项,根据用户表项判断第一用户终端的静态IP地址是否在第二UP设备所属的网段地址范围内;响应于第一用户终端的静态IP地址不在第二UP设备所属的网段地址范围内,第二UP设备发布单独的主机路由信息。示例性地,第二UP设备根据第一用户终端的静态IP地址发布单独的32位主机路由。使得在发生流量迁移后,静态用户的静态IP地址不需要发生变化。
为了便于理解,以图4所示的组网示意图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举例说明,该方法可如图5所示。其中,图4中的①-⑦分别对应图5中的501-507。如图5所示,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之前,CP设备根据静态用户终端(如RGW)的源信息进行初始化配置,也就是CP设备配置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之后,该通信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个步骤。
501,RWG向SF1设备发送IP报文或ARP报文。
其中,IP报文或ARP报文中携带有RGW的源信息,例如,IP+MAC+VLAN。由于CP 设备与RGW进行了初始化配置,RGW能够确定RGW接入网络的位置。因此,SF设备通过配置的物理端口的第一子接口接收RGW发送的IP报文或ARP报文。
501,RGW的虚拟网络标识没有配置在SF1设备的任何子接口,SF1设备默认从UP1设备上线,因此,SF1设备将RGW的IP报文或ARP报文由UP1设备发送至CP设备。
502,CP设备根据RGW的源信息(如IP+MAC+VLAN)查找源信息与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获取RGW的接入位置标识(如SF1设备-IF1-ID1)。
可选地,该步骤还包括CP设备向RADIUS服务器上报用户的认证请求,可选地,认证请求携带用户的接入位置标识,也即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位置标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如下503步骤。
503,RADIUS服务器向CP设备返回用户的业务质量要求,例如SLA信息。
504,CP设备将接入位置标识发送给USF设备,请求USF设备确定目标UP设备。
可选地,CP设备除了将接入位置标识发送给USF设备,还可以将源信息(例如 IP+MAC+VLAN)和业务质量要求(例如SLA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给USF设备。
505,USF设备确定目标UP设备,例如USF设备还可直接选择通信系统中负载最小的UP作为目标UP设备,也即第二UP设备。可选地,如果CP设备向USF设备发送了业务质量要求,USF设备确定的目标UP设备可以是匹配该SLA的UP设备中负载最小UP设备,即图5中的UP2设备,也可如图1中的pUP设备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505。
505,USF设备将UP2设备标识发送给CP设备。
可选地,USF设备将接入位置标识(也即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位置标识,例如SF2 设备-IF2-ID2)发送给CP设备。可选地,CP设备根据UP2设备标识确定UP2设备对应的接入位置信息(SF2设备-IF2-ID2),保存源信息(如IP+MAC+VLAN)与接入位置信息(SF2 设备-IF2-ID2)的对应关系。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505-507。
505,USF设备将源信息(如IP+MAC+VLAN)、接入位置信息(如SF2设备-IF2-ID2) 和UP2设备标识发送给SDN控制器。
506,CP设备向UP2设备下发用户表项。
507,SDN控制器根据USF设备发来的信息,向对应的SF2设备发配置指令,配置该SF2 设备的物理端口下的第二子接口,将源信息中的虚拟网络标识(如VLAN/QinQ)配置到第二子接口上,从而将用户的流量迁移到UP2设备上。其中,第二子接口可以根据UP2设备标识来确定。
之后,用户流量通过UP2设备的标识所标识的UP设备进行转发。
上述过程中,用户流量被从pUP设备1切换到pUP设备2,初始子接口是默认子接口,目标子接口是pUP设备2对应的子接口。在另一情况中,假设用户流量继续被从pUP设备2 迁移到vUP设备3(参见图1),则此时迁移前子接口(初始子接口)变成pUP设备2对应的子接口,目标子接口变成vUP设备3对应的子接口。SDN控制器可以根据NSF设备发来的信息中的SF设备-IF-ID和VLAN/QinQ来确定初始子接口(物理端口和子接口)为pUP设备2对应的子接口,并通知SF设备将pUP设备2对应的子接口上的VLAN/QinQ删除,且将该VLAN/QinQ配置到与vUP设备3对应的子接口上。
上述过程描述的是SDN控制器根据CP设备发来的信息来确定需要配置的SF设备的子接口。在另外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是USF设备确定需要执行迁移动作的SF设备以及该SF设备上的初始子接口和目标子接口,以及要被迁移的VLAN/QinQ,然后将这些信息发给SDN控制器,以便SDN控制器向SF设备下发配置命令。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用户信息(如接入位置标识或用户SLA信息),将用户流量从UP1上迁移到UP2上。其中,CP设备配置了静态用户接入的SF设备标识以及该SF设备上的物理端口的标识,使得能够对静态用户的上线位置进行溯源,以实现将静态用户的流量发送给合适的UP设备。此外,若要将该静态用户迁移到其他SF设备接口,由CP设备重新保存静态用户接入的SF设备标识以及该SF设备上的用户侧的物理端口的标识即可。
以上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与上述方法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应用于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CP设备,其中,虚拟宽带网络网关还包括第一UP设备。基于图6所示的如下多个模块,该图6所示的通信装置能够执行CP设备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操作。应理解到,该装置可以包括比所示模块更多的附加模块或者省略其中所示的一部分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进行限制。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IP地址的用户终端;
第一确定模块602,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
第一发送模块603,用于向USF设备发送第一位置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604,用于接收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
第二确定模块605,用于根据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位置标识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第二SF设备与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MAC标识和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AR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下发模块606,用于向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用户表项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607,用于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认证请求包括第一位置标识;
第三接收模块608,用于接收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认证响应包括与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
第三发送模块609,用于向USF发送业务质量要求。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装置,可以根据用户信息(如接入位置标识或用户SLA信息),将用户流量从第一UP设备上迁移到第二UP设备上。其中,CP设备配置了静态用户接入的SF设备标识以及该SF设备上的用户侧的物理端口的标识,使得能够对静态用户的上线位置进行溯源,以实现将静态用户的流量发送给合适的UP设备。
需说明的是,以上描述的任意装置实施例都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实施例附图中,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表示它们之间具有通信连接,具体可以实现为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或信号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系统包括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CP设备、第一UP 设备、第二UP设备以及USF设备;
CP设备,用于接收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IP地址的用户终端;根据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向USF设备发送第一位置标识;
USF设备,用于根据第一位置标识确定第二UP设备;通过控制器配置第二SF设备,以将来自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第一SF设备上与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第二SF设备上与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第二SF设备与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USF设备,用于向CP设备返回第二UP设备的标识;CP设备,用于接收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根据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配置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第二位置标识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物理端口与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MAC标识和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ARP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CP设备,用于向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用户表项包括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CP设备,用于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认证请求包括第一位置标识;接收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认证响应包括与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向USF发送业务质量要求;
USF设备,用于根据第一位置标识及业务质量要求确定第二UP设备。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通信设备,如SF设备、CP设备、UP设备、SDN控制器和USF设备的具体硬件结构可以如图8,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例如,收发器用于接收报文,存储器用于存放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中的指令使得各通信设备各自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各通信设备的相关处理步骤。
参见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1200的结构示意图。图 9所示的通信设备1200用于执行上述图3和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所涉及的操作。该通信设备 1200例如是交换机、路由器等。
如图9所示,通信设备12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1203以及通信接口1204,其中,通信接口1204可以为一个,也可以有多个。
处理器例如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er,NP)、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units,NPU)、数据处理单元(Data Processing Unit,DPU)、微处理器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本申请方案的集成电路。例如,处理器1201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PLD例如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可选的,通信设备1200还包括总线。总线用于在通信设备1200的各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图9中通信设备1200的各组件之间除了采用总线连接,还可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各组件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定。
存储器1203例如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又如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又如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 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1203 例如是独立存在,并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1203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通信接口12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它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或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1204可以包括有线通信接口,还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接口。具体的,通信接口1204 可以为以太(Ethernet)接口、快速以太(Fast Ethernet,FE)接口、千兆以太(Gigabit Ethernet, GE)接口,异步传输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接口,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接口,蜂窝网络通信接口或其组合。以太网接口可以是光接口,电接口或其组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接口1204可以用于通信设备120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如图9中所示的CPU01201和CPU11201。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12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处理器(single-CPU),也可以是一个多核处理器(multi-CPU)。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12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处理器12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可以是液晶显示器 (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和处理器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收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2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1205,处理器可以执行存储器12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1205。也即是,通信设备1200可以通过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1203中的程序代码1205,来实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程序代码1205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可选地,处理器自身也可以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程序代码或指令。
在具体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200可对应于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SF 设备、USF设备、CP设备、UP设备或SDN控制器,通信设备1200中的处理器读取存储器1203中的程序代码1205或处理器自身存储的程序代码或指令,使图9所示的通信设备1200能够执行SF设备、USF设备、CP设备、UP设备或SDN控制器所执行的全部或部分操作。
通信设备1200还可以对应于上述图6或图7任一所示的装置,图6或图7任一所示的装置中的每个功能模块采用通信设备1200的软件实现。换句话说,图6或图7任一所示的装置包括的功能模块为通信设备1200的处理器读取存储器12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1205后生成的。
其中,图3和图5所示的通信方法的各步骤通过通信设备1200的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收发器、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收发器、该存储器和该处理器通过内部连接通路互相通信,该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用于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收发器接收信号,并控制收发器发送信号,并且当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时,使得该处理器执行CP设备所需执行的方法。
应理解的是,上述处理器可以是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值得说明的是,处理器可以是支持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 架构的处理器。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例如,存储器还可以存储设备类型的信息。
该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d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如上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可以使得处理器或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应的各个步骤和/或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通信设备执行如上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芯片,包括:输入子接口、输出子接口、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输入子接口、输出子接口、所述处理器以及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内部连接通路相连,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当所述代码被执行时,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如上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 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方法步骤和模块,能够以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实施例的步骤及组成。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作为示例,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在机器可执行指令的上下文中被描述,机器可执行指令诸如包括在目标的真实或者虚拟处理器上的器件中执行的程序模块中。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其执行特定的任务或者实现特定的抽象数据结构。在各实施例中,程序模块的功能可以在所描述的程序模块之间合并或者分割。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者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介质二者中。
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可读介质等等。
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光、无线电、声音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载波、红外信号等。
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何有形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设备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见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子接口、设备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该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该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等字样用于对作用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应理解,“第一”、“第二”、“第n”之间不具有逻辑或时序上的依赖关系,也不对数量和执行顺序进行限定。还应理解,尽管以下描述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素,但这些元素不应受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于将一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别分开。例如,在不脱离各种所述示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图像可以被称为第二图像,并且类似地,第二图像可以被称为第一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都可以是图像,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是单独且不同的图像。
还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各个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术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指一个或多个,本申请中术语“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第二报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报文。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互换使用。
应理解,在本文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如在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形式“一个(“a”,“an”)”和“该”旨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示。
还应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且涵盖相关联的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任何和全部可能的组合。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应理解,术语“包括”(也称“includes”、“including”、“comprises”和/或“comprising”)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指定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和/或部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素、部件、和/或其分组。
还应理解,术语“若”和“如果”可被解释为意指“当...时”(“when”或“upon”) 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根据上下文,短语“若确定...”或“若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被解释为意指“在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在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还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意味着与实施例或实现方式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控制面CP设备,所述虚拟宽带网络网关还包括第一用户面UP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CP设备接收所述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网际协议IP地址的用户终端;
所述CP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转向功能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
所述CP设备向UP转向功能USF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P设备接收所述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
所述CP设备根据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位置标识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SF设备与所述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标识和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地址解析协议ARP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P设备向所述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所述用户表项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之后,还包括:
所述CP设备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所述CP设备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所述认证响应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
所述CP设备向所述USF发送所述业务质量要求。
9.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控制面CP设备,所述虚拟宽带网络网关还包括第一用户面UP设备和第二UP设备,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UP转向功能USF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CP设备接收所述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网际协议IP地址的用户终端;
所述CP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转向功能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
所述CP设备向所述USF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所述USF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确定所述第二UP设备;
所述USF设备通过控制器配置第二SF设备,以将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所述第一SF设备上与所述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所述第二SF设备上与所述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所述第二SF设备与所述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USF设备向所述CP设备返回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
所述CP设备接收所述USF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位置标识包括所述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标识和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地址解析协议ARP报文。
15.根据权利要求9-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CP设备向所述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所述用户表项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系统还包括认证服务器;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之后,还包括:
所述CP设备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所述CP设备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所述认证响应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
所述CP设备向所述USF发送所述业务质量要求;
所述USF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确定所述第二UP设备,包括:所述USF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及所述业务质量要求确定所述第二UP设备。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控制面CP设备,所述虚拟宽带网络网关还包括第一用户面UP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网际协议IP地址的用户终端;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转向功能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UP转向功能USF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USF设备返回的第二UP设备的标识;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位置标识包括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所述第二SF设备与所述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标识和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21.根据权利要求17-20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17-2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地址解析协议ARP报文。
23.根据权利要求17-22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下发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所述用户表项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7-23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所述认证响应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USF发送所述业务质量要求。
2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虚拟宽带网络网关的控制面CP设备、第一用户面UP设备、第二UP设备以及UP转向功能USF设备;
所述CP设备,用于接收所述第一UP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携带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为通过静态方式获得网际协议IP地址的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查找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和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一位置标识,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包括第一转向功能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一SF设备上的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向所述USF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位置标识;
所述USF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确定所述第二UP设备;通过控制器配置第二SF设备,以将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流量从所述第一SF设备上与所述第一UP设备对应的第一子接口切换到所述第二SF设备上与所述第二UP设备对应的第二子接口上,所述第二SF设备与所述第一SF设备相同或不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USF设备,用于向所述CP设备返回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
所述CP设备,用于接收所述USF设备返回的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二UP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二位置标识,保存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与所述第二位置标识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二位置标识包括所述第二SF设备的标识以及所述第二SF设备上的第二物理端口的标识。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物理端口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相同或不同。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包括媒体接入控制MAC标识和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中的至少一种。
29.根据权利要求25-28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物理端口的标识包括槽位标识和/或子卡标识,以及端口标识。
30.根据权利要求25-29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包括IP报文或地址解析协议ARP报文。
31.根据权利要求25-30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P设备,用于向所述第二UP设备下发用户表项,所述用户表项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的源信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5-31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P设备,用于向所述认证服务器发送认证请求,所述认证请求包括所述第一位置标识;接收所述认证服务器返回的认证响应,所述认证响应包括与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对应的业务质量要求;向所述USF发送所述业务质量要求;
所述USF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标识及所述业务质量要求确定所述第二UP设备。
3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或代码,所述至少一条程序指令或代码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所述网络设备实现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条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2110736342.XA 2021-04-26 2021-06-3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339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87414 WO2022228184A1 (zh) 2021-04-26 2022-04-18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22794655.5A EP4319067A1 (en) 2021-04-26 2022-04-18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8/494,470 US20240056391A1 (en) 2021-04-26 2023-10-25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539783 2021-04-26
CN202110453978 2021-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3997A true CN115333997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12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6342.XA Pending CN115333997A (zh) 2021-04-26 2021-06-3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399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05755B2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in cloud computing system, host, and system
US10491517B2 (en)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in cloud computing system, host, and system
CN110621045B (zh) 一种物联网业务路由的方法
US10419550B2 (en) Automatic service function validation in a virtual network environment
CN109587281B (zh) 容器配置方法和计算节点
EP3206339A1 (en) Network card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center
CN114025021B (zh) 一种跨Kubernetes集群的通信方法、系统、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3141405B (zh) 服务访问方法、中间件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995552B (zh) Vnf服务实例化方法及装置
US20190324930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nabling sr-iov functions in endpoint device
CN108462683B (zh) 认证方法和装置
CN110768903A (zh) 优化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20210103457A1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8512779B (zh) 控制信息传递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US20180091447A1 (en) Technologies for dynamically transitioning network traffic host buffer queues
WO2020133691A1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驱动层的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15333997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31320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228184A1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909624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857941A (zh) 一种安全策略管理方法及装置
WO2024027194A1 (zh) 报文转发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4046298A1 (zh) 创建虚拟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17768292A (zh) 逻辑绑定口的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7527812A (zh) 报文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