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3677A - 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3677A
CN115333677A CN202211025949.8A CN202211025949A CN115333677A CN 115333677 A CN115333677 A CN 115333677A CN 202211025949 A CN202211025949 A CN 202211025949A CN 115333677 A CN115333677 A CN 115333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ud
service
data packet
cloud servi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259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健
苏军根
卢燕青
黄文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259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336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33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36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云平台向云终端发送云业务数据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则云终端可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云终端能够实时地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相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即使是当前业务属性标识发生了改变,云终端也能根据业务属性标识即时改变丢包找回策略,使得云业务切换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实时地保持一致,而不存在需要同步机制,无需另外发送切换通知信令,避免相关技术中出现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提升云业务切换的流畅度。

Description

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云终端通常是指云桌面技术的终端设备。其通过特定的通信协议(通常是指VDI、RDS、SPICE等云桌面技术通信协议)来连接云端的系统桌面并显示到前端来,并将云终端的输出输入数据重定向到云服务器上。
云终端如云电脑、云手机等可以为用户提供办公、视频、游戏等多种业务,通过不同的端云传输策略,可以保证时延、画面、流畅性符合不同云业务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云业务处理方法,其应用于云平台,云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
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业务属性标识用于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在可选实施例中,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包括:
在当前运行第一云业务的情况下,从云终端接收用户的云业务切换指令,响应于云业务切换指令,将第一云业务切换到第二云业务,并获得待传输的第二云业务的云业务数据及第二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在可选实施例中,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包括:
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游戏业务的情况下,利用图形处理器对云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原始码流;
利用FEC编码器对原始码流进行FEC编码,得到冗余码流;
对原始码流进行第一数据包打包,对冗余码流进行第二数据包打包,并在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目标字段写入云游戏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在可选实施例中,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包括:
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办公业务的情况下,利用图形处理器对云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原始码流;
对原始码流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
在可选实施例中,云业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且接收到云终端的自动重传请求的情况下,响应于自动重传请求,向云终端重传数据包。
在可选实施例中,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包括:
根据业务属性标识获取对应的发包缓存策略,基于发包缓存策略,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
在可选实施例中,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包括:
对云业务数据进行RTP打包,得到RTP数据包;
其中,目标字段为RTP数据包的PT位字段。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云业务处理方法,其应用于云终端,云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
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并基于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在可选实施例中,在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之前,云业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运行第一云业务的情况下,接收用户的输入;
响应于用户的输入,获得云业务切换指令,并将云业务切换指令发送给云平台。
在可选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下,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包括:
从数据包的目标字段读取业务属性标识。
在可选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数据包丢包的情况下,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包括:
从丢包之前接收到的其他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读取业务属性标识,并将其他数据包的业务属性标识作为丢包数据包的业务属性标识;
在对数据包进行解包之前,云业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找回丢包数据包。
在可选实施例中,基于所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找回丢包数据包,包括:
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游戏业务,且检测到原始码流的第一数据包丢包,并且接收到原始码流所对应冗余码流的第二数据包的情况下,将第二数据包确定为丢包数据包。
在可选实施例中,基于所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找回丢包数据包,包括:
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办公业务的情况下,通过ARQ模块向云平台发送自动重传请求,直到从云平台接收到重传的数据包。
在可选实施例中,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包括:
根据收包缓存策略接收数据包。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云业务处理系统,其包括:
云平台,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
云终端,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并基于所述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云业务处理装置,其应用于云平台,云业务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打包模块,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
发送模块,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业务属性标识用于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云业务处理装置,其应用于云终端,云业务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
确定模块,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并基于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展示模块,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云平台向云终端发送云业务数据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则云终端可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云终端能够实时地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相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即使是当前业务属性标识发生了改变,云终端也能根据业务属性标识即时改变丢包找回策略,使得云业务切换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实时地保持一致,而不存在需要同步机制,无需另外发送切换通知信令,避免相关技术中出现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提升云业务切换的流畅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相关技术的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云业务处理系统的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在具体应用场景的流程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云业务处理系统中云平台和云终端在具体应用场景的架构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时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云业务处理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云业务处理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运行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本发明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转发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此外,附图中所示的流程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可以分解,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且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具体描述时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案发明人在实践中遇到云终端需要切换云业务的场景,如图1所示,一种相关技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在用户切换云业务时,云平台向云终端发送切换通知信令;
步骤120:云终端判断是否收到切换通知信令;
步骤130:若是,云终端向云平台回复收到信息,云平台判断是否收到回复;
步骤140:若是,在确认收到回复时,云平台判断云业务切换的时间点是否已过;
步骤150:若未过,则云终端在该时间点切换丢包找回策略。
其中,如果云终端没有收到切换通知信令,云平台没有收到回复信息或者云业务切换的时间点已过,则请求云平台重新发送切换通知指令。
其中,丢包找回策略用于在云终端丢包时找回云数据包,以提供端云传输保障机制。在相关技术中,云业务切换时,云平台向云终端发送切换通知信令,指定丢包找回策略切换的时间点,切换方案需要云平台与云终端的两次握手,而且还需要保证切换时间点不能短于握手时间。
本案发明人在实践中发现相关技术带来如下问题,由于相关技术需要提前发送切换通知指令,以保障云平台与云终端之间的丢包找回策略一致,这就出现了用户切换业务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延后一段时间以保证端云传输流的正常恢复。因此,相关技术存在云终端与云平台之间的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
认识到相关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本案发明人进一步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云业务,其对于在云终端进行展示的需求不同,例如有些云业务要求画面清晰度,而有些云业务要求播放连贯性,这表明,不同类型云业务所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也可以不同。
基于导致问题的原因,本案发明人提出本公开实施例,其发明思想是,在云平台向云终端发送云业务数据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则云终端可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云终端能够实时地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相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即使是当前业务属性标识发生了改变,云终端也能根据业务属性标识即时改变丢包找回策略,使得云业务切换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实时地保持一致,而不存在需要同步机制,无需另外发送切换通知信令,避免相关技术中出现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提升云业务切换的流畅度。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云业务处理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该云业务处理系统可以包括:
云平台2a,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向云终端2b发送数据包;
云终端2b,从云平台2a接收数据包,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并基于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使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云业务处理系统,云终端能够实时地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相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即使是当前业务属性标识发生了改变,云终端也能根据业务属性标识即时改变丢包找回策略,使得云业务切换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实时地保持一致,而不存在需要同步机制,无需另外发送切换通知信令,避免相关技术中出现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提升云业务切换的流畅度。
云终端2b作为实现云桌面的载体,其功能是将云平台2a的系统桌面呈现到前端来,其主要作用是显示云平台2a的桌面和将云终端2b的输出输入数据重定向到云平台2a对应的服务器上。其中,云终端2b适用硬件有云终端、平板、手机、瘦客户机、笔记本电脑、PC电脑主机等。
在本公开可选实施例中,云终端2b还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
响应于用户的输入,获得云业务切换指令并将云业务切换指令发送给云平台2a。
其中,云平台2a还用于,在当前运行第一云业务的情况下,从云终端2b接收用户的云业务切换指令,响应于云业务切换指令,将第一云业务切换到第二云业务,并获得待传输的第二云业务的云业务数据及第二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其中,云业务切换指令是指将当前第一云业务到第二云业务的云业务切换指令,第一云业务与第二云业务的业务属性不同。这种情况下,在云终端2b中,切换丢包找回策略,将当前第一云业务所对应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到第二云业务的丢包找回策略。
另外,在未接收到用户的云业务切换指令的情况下,云平台2a及云终端2b继续运行第一云业务。
在本公开可选实施例中,云终端2b还用于,在云业务数据丢包的情况下,根据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找回丢包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游戏业务,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为FEC模式,具体可参考下文详述。如果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办公,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为ARQ模式,具体可参考下文详述。
其中,FEC全称为Forward Error Correction,翻译为前向纠错也叫前向纠错码,是增加数据通讯可信度的方法。在单向通讯信道中,一旦错误被发现,其接收器将无权再请求传输。此时,FEC是利用数据进行传输冗余信息的方法,当传输中出现错误,将允许接收器再建数据。
其中,ARQ全称为Automatic Repeat-reQuest,翻译为自动重传请求,是OSI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传输层的错误纠正协议之一。它通过使用确认和超时这两个机制,在不可靠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可靠的信息传输。如果发送方在发送后一段时间之内没有收到确认帧,它通常会重新发送。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云平台,是指基于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服务,提供计算、网络和存储能力。云平台可以划分为3类:以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储型云平台,以数据处理为主的计算型云平台以及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平台。
如图3所示,云业务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0: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步骤320: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
步骤330: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业务属性标识用于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云平台在要传输到云终端的数据包中添加业务属性标识,使得云终端能够获取业务属性标识,从而实时地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相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即使是当前业务属性标识发生了改变,云终端也可以根据业务属性标识即时改变丢包找回策略,使得云业务切换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实时地保持一致,而不存在需要同步机制,无需另外发送切换通知信令,避免相关技术中出现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提升云业务切换的流畅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云平台可以是基于从云终端接收到的云业务启动指令或云业务切换指令,运行对应的云业务,并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包括:
在当前运行第一云业务的情况下,从云终端接收用户的云业务切换指令,响应于云业务切换指令,将第一云业务切换到第二云业务,并获得待传输的第二云业务的云业务数据及第二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云终端实际是将云平台的系统桌面呈现到前端,其直接面向用户。因此,业务切换指令是云终端响应于用户的输入生成的,其中用户的输入施加在云终端的界面图标,因此云终端所发送云业务切换指令包含界面图标标识,不包含要切换的第二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云平台负责对云业务切换指令进行解析,获得界面图标标识,并根据界面图标标识所对应的业务属性标识获得要切换的第二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云终端运行在实施例中,在云平台中装配虚拟机,该虚拟机通过x86/ARM服务器模拟手机或电脑,并通过云终端接收用户的输入,识别用户属性并获得业务属性标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具体可以是指业务类型,如云游戏或云办公,云业务数据的数据形式可以是视频流、图片或其他形式。
在一种实施例中,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包括:
通过虚拟机抓屏,得到视频流;
对视频流进行编码,得到视频流码,该视频流码为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数据包(英语:Data packet),又称分组,是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传输的格式化数据单位。一個数据包(packet)分成两个部分,包括控制信息,也就是表头资料(header),和数据内容本身,也就是负载(payload)。其中数据内容本身即对应为本实施例的云业务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利用数据包固有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对数据包不作较多改动及扩展,不用额外增加字段,提升了本实施例的可行性,提升云业务处理效率。
在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具体可以包括:
对云业务数据进行RTP打包,得到RTP数据包;
其中,目标字段为RTP数据包的PT位字段。
其中,RTP全称为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译为实时传输协议,是一种运行在OSI应用层的协议,通常基于UDP协议,但也支持TCP协议,它提供了端到端的实时传输数据的功能。PT(Payload type)表示payload的数据类型。
本实施例是利用RTP数据包包中固有的PT位字段嵌入业务属性标识,对RTP数据包包不作较多改动及扩展,提升资源利用率。
在本公开可选实施例中,打包的具体操作与业务属性标识业务具有相关性。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游戏业务的情况下,利用图形处理器对云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原始码流;
利用FEC编码器对原始流码进行FEC编码,得到冗余码流;
对原始码流进行第一数据包打包,对冗余码流进行第二数据包打包,并在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目标字段写入云游戏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均发送到云终端。
在该实施例中,业务属性标识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为FEC模式,因此第二数据包作为原始的第一数据包的冗余包,用于在第一数据包丢包的情况下作为备选包进行恢复。
由于云游戏业务对数据延迟敏感度高,因此云终端能够基于FEC模式,利用第二数据包中的冗余码流快速恢复丢包的云游戏类数据,满足云游戏业务对数据即时性的高要求。
在该实施例中,虽然与原始流码流相比,根据冗余流码恢复得到的画面清晰度及数据准确度比不上原始流流,但能够保证内容展示的即时性。另外,在原始码流未丢包的情况下,直接展示该原始码流的数据。
其中,图形处理器的英文全称为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简称GPU,此时云业务数据的数据类型为视频流。其中,GPU对云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可以获得数据完整度且画面清晰度更高的原始码流。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可以通过带内传输或带外传输发送给云终端。
其中带内传输就是把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混在一起发送,网络传输端口是同一个。例如1、2、3、4、5是原始码流的第一数据包,6、7是冗余码流的第二数据包,然后8、9、10、11、12是原始码流的第一数据包,13、14是冗余码流的第二数据包。通过这样循环,可以根据序号识别原始码流所对应的冗余码流。
带外传输就是原始码流和冗余码流分两个不同端口传输,序号具有对应关系。原始码流的第一数据包1、2、3、4、5,对应的冗余码流的第二数据包1、2来进行恢复的。始数据码流的第一数据包6、7、8、9、10,是由冗余码流的第二数据包3、4来进行恢复的。
在本公开可选实施例中,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办公业务的情况下,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包括:
利用图形处理器对云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原始码流;
对原始码流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
在这种情况下,云平台只将原始码流的数据包发送给云终端。
在该实施例中,业务属性标识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为ARQ模式,即数据重传模式。
由于云办公业务对画面清晰度及数据完整度敏感度高,因此在丢包时,云终端能够基于ARQ模式请求云平台重传数据包来恢复云业务数据。虽然重传数据包产生数据延迟,但是,由于重传的数据包是原始码流得到的,因此其能够满足云办公业务对画面清晰度及数据完整度的高要求。
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的情况下,接收云终端的自动重传请求,响应于自动重传请求,向云终端重传数据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包括:
根据业务属性标识获取对应的发包缓存策略,基于发包缓存策略,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
其中,业务属性标识与发包缓存策略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不同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不同的发包缓存策略。例如,云游戏业务的发包缓存较低,需要快速缓存,因此能够满足数据传输的即时性。而云办公业务的发包缓存较高。
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云终端,如图4所示,本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0: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
步骤420: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并基于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步骤430: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在本实施例中,云终端能够实时地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相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即使是当前业务属性标识发生了改变,云终端也能根据业务属性标识即时改变丢包找回策略,使得云业务切换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实时地保持一致,而不存在需要同步机制,无需另外发送切换通知信令,避免相关技术中出现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提升云业务切换的流畅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之前,云业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运行第一云业务的情况下,接收用户的输入;
响应于用户的输入,获得云业务切换指令,并将云业务切换指令发送给云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云终端从云平台接收到的云业务数据可以是第二云业务的云业务数据。
其中,用户的输入作用在具体的界面图标,因此云业务切换指令包含界面图标标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下,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包括:
从数据包的目标字段读取业务属性标识。
在本公开可选实施例中,在检测到数据包丢包的情况下,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包括:
从丢包之前接收到的其他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读取业务属性标识,并将其他数据包的业务属性标识作为丢包数据包的业务属性标识。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所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找回丢包数据包,以便对该丢包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所需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在该实施例中,丢包之前的其他数据包可以是丢包之前相邻的前一个数据包,例如在当前数据包为视频流的数据包的情况下,则丢包之前的其他数据包为相邻的前一帧数据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前数据包及其他数据包均为RTP数据包,从RTP数据包的PT位字段读取业务属性标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在此之前处于待机状态,在确定之后可以设置为激活状态,并在检测到丢包时启动。
在本公开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游戏业务,且检测到原始码流的第一数据包丢包,并且接收到原始码流所对应冗余码流的第二数据包的情况下,将第二数据包确定为丢包数据包。
在这种情况下,丢包找回策略为FEC模式,基于该FEC模式对该丢包数据包进行解包并展示,这能够降低内容展示延迟,确保内容展示的即时性。
在本公开另一种实施例中,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办公业务的情况下,通过ARQ模块向云平台发送自动重传请求,直到从云平台接收到重传的数据包。
在这种情况下,丢包找回策略为ARQ模式,基于该ARQ模式对该重传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并展示,这能够确保云终端展示内容的画面清晰度及数据准确度。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云终端根据数据包序号判断数据包是否丢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可以包括:
根据收包缓存策略接收数据包。
其中,收包缓存策略可以是根据前一个数据包所对应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的。对于收包缓存策略的机制可以查看上文发包缓存策略的内容,对于不同云业务的业务属性,对应的收包缓存策略也不同,以满足不同类云业务的不同要求。
另外,在云业务切换的情况下,根据切换的云业务业务属性调整当前的收包缓存策略。
下面以视频流为例阐述本公开实施例的云业务处理方案,其中视频流为云业务数据的一种。
如图5所示,一种云业务处理方法包括云平台处理并发送视频流、云终端接收并后处理视频流两个步骤。
第一步、云平台处理
(1)确定用户启动/切换云业务:用户启动云游戏或云办公等云业务;
(2)写PT值:根据业务类型,并通过RTP打包模块写入云业务的PT值,业务类型为业务属性的一种,PT值对应业务属性标识;
(3)视频流编码与发送:通过虚拟机抓屏及视频流编码后,判断是否需要FEC编码,通过FEC编码,并进行RTP打包,发送到云终端。如业务类型不采用FEC,则无需进行FEC编码,直接进行RTP打包。
第二步、云终端处理
(1)接收云平台发送来的RTP数据包并解包;
(2)读取PT值:读取RTP数据包的PT值,判断PT值是否修改,如PT值修改了,则根据业务类型激活FEC解码器或ARQ模块,并调整收包缓存策略;
(3)丢包恢复:判断是否丢包,若发生丢包,则根据PT值选择FEC或ARQ两种恢复方式进行码流恢复;
(4)视频流解码与播放:将原码流或冗余码流进行解码播放。
为实现上述方法,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图6所示的云平台和云终端两端架构,此为示例,云平台和云终端的架构又不限于此例。
云平台5a包括:
虚拟机51,通过x86或ARM服务器模拟的手机或电脑,处理云终端所在真实终端的用户指令,渲染画面后,将画面交给视频编码器52编码;
视频编码器52,即服务器的GPU,进行视频编码;
FEC编码器53,如果当前云业务(如云游戏、云视频)的视频流需要FEC编码,则进行FEC冗余编码;
RTP传输模块54,将视频编码器52的原始码流和FEC编码的冗余码流(如有)各自打包成RTP包,打上当前PT专用的业务类型标识,发送到云终端进行处理;
ARQ模块55:接收云终端5b发送的自动重传请求,并通过RTP传输模块54发送到云终端;
发包缓存模块56:根据不同业务类型(PT)值,动态调整发包缓存策略,如云游戏发包缓存较低、需要快速缓冲,办公类发包缓存较高。
云终端5b包括:
RTP接收模块57:接收云平台5a发送的网络数据,对应上文的云业务数据,读取PT值,其用于确定当前业务类型,并将云终端5b的网络状态反馈到RTC传输模块54;
ARQ模块58:平时处于待机状态,当RTP包中PT的值为需要丢包重传的业务类型,立即激活并在丢包时发送ARQ,请求丢包重传;
收包缓存模块59:根据不同业务类型(PT)值,动态调整收包缓存策略;
FEC解码器510,平时处于待机状态,当RTP包中PT的值为需要FEC恢复的业务类型,立即激活并在丢包时通过FEC冗余码流进行丢包恢复;
视频解码器520,将RTP包中的视频码流进行解码输出,并将云业务展示给用户;
指令收集模块530,收集用户的触控、按键等输入,传输到云平台5a的虚拟机51进行处理。
下面结合图7所示时序图,具体阐述云平台和云终端中各模块在实现云业务处理方法中所起的作用。
1、使用游戏业务且没有丢包
云游戏业务需要在保证一定画面清晰度和流畅度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延迟。
1.1、用户启动云终端,使用云游戏业务,云平台虚拟机6a通知RTP传输模块6e采用云游戏业务场景,写PT=36;
1.2、虚拟机6a将画面交给视频编码器6b编码,视频编码器6b按游戏模式的帧率、分辨率及码率进行编码,如(25fps、1080P、10Mbps);
1.3、视频编码器6b将原始码流交给RTP传输模块6e进行RTP封包,原始码流的RTP包写PT=36;
1.4、因游戏场景采用FEC前向纠错,视频编码器6b将原始码流交给FEC编码器6c编码出FEC冗余码流;
1.5、FEC编码器6c将冗余码流交给RTP传输模块6e封包,RTP包写PT=36;
1.6、RTP传输模块6e将原始码流和冗余码流的RTP包传输到云终端进行处理;
1.7、云终端RTP接收模块6f接收RTP包后,检查PT值=36,确认为游戏场景,激活FEC模块;
1.8、因未出现丢包,因此RTP接收模块6f将原始码流交给视频解码器6j进行解码播放。
2、使用游戏业务且发生丢包
用户在使用游戏业务的过程中,网络传输出现丢包。
2.1、用户继续云游戏业务,无需通知RTP传输模块6e修改PT值;
2.2、虚拟机6a将画面交给视频编码器6b编码,视频编码器6b按游戏模式的帧率、分辨率及码率进行编码,如(25fps、1080P、10Mbps);
2.3、视频编码器6b将原始码流交给RTP传输模块6e进行RTP封包,原始码流的RTP包写PT=36;
2.4、因游戏场景采用FEC前向纠错,视频编码器6b将原始码流交给FEC编码器6c编码出FEC冗余码流;
2.5、FEC编码器6c将冗余码流交给RTP传输模块6e封包,RTP包写PT=36;
2.6、RTP传输模块6e将原始码流和冗余码流的RTP包传输到云终端进行处理;
2.7、云终端RTP接收模块6f接收RTP包后,检查PT值=36,确认为场景未改变,仍为游戏场景,继续激活FEC模块;
2.8、RTP接收模块6f通过RTP包序号缺失,发现网络传输出现丢包,启用FEC解码器6i;
2.9、RTP接收模块6f将冗余码流的RTP包交给FEC解码器6i进行恢复;
2.10、如丢包正常恢复,则将恢复后的码流交给视频解码器6j进行解码与播放,否则跳过该帧数据,继续处理下一帧。
3、使用办公业务,没有出现丢包
用户退出游戏业务,使用办公业务,业务要求需要保障用户的画面清晰和数据准确。
3.1、用户使用云办公业务,云平台虚拟机6a通知RTP传输模块6e采用云办公业务场景,写PT=38;
3.2、虚拟机6a将画面交给视频编码器6b编码,视频编码器6b按办公模式的帧率、分辨率及码率进行编码,如(15fps、1080P、10Mbps);
3.3、视频编码器6b将原始码流交给RTP传输模块6e进行RTP封包,原始码流的RTP包写PT=38;
3.4、RTP传输模块6e将原始码流的RTP包传输到云终端;
3.5、云终端RTP接收模块6f接收RTP包后,检查PT值=38,确认切换为办公场景,激活ARQ模块6h,FEC解码器6i待机;
3.6、因未出现丢包,因此RTP接收模块6f将原始码流交给视频解码器6j进行解码播放。
4、使用办公场景,出现网络丢包
3.1、用户继续使用云办公业务;
3.2、虚拟机6a将画面交给视频编码器6b编码,视频编码器6b按办公模式的帧率、分辨率及码率进行编码,如(15fps、1080P、10Mbps);
3.3、视频编码器6b将原始码流交给RTP传输模块6e进行RTP封包,原始码流的RTP包写PT=38;
3.4、FEC编码器6c将冗余码流交给RTP传输模块6e封包,RTP包写PT=36;
3.5、RTP传输模块6e将原始码流的RTP包传输到云终端;
3.6、云终端RTP接收模块6f接收RTP包后,检查PT值=38,确认切换为办公场景,激活ARQ模块6h,FEC解码器6i待机;
3.7、RTP接收模块6f通过RTP序号缺失确定出现丢包,请求云终端ARQ模块6h进行丢包重传;
3.8、云终端ARQ模块6h向云平台ARQ模块6d请求丢包重传,平台响应请求并将RTP丢包重发到云终端;
3.9、如果RTP接收模块6f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到重传的丢包(一般为该视频帧应解码播放的时间节点),则与之前已接收到的原始码流一起交给视频解码器6j进行解码播放,否则放弃该帧,跳到下一帧进行处理。
图8是本公开提供的云业务处理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如图8所示,云业务处理装置800应用于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模块:
获取模块810,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打包模块820,对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
发送模块830,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业务属性标识用于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上述模块的实现原理参见图3所示云业务处理方法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获取模块810具体用于:
在当前运行第一云业务的情况下,从云终端接收用户的云业务切换指令,响应于云业务切换指令,将第一云业务切换到第二云业务,并获得待传输的第二云业务的云业务数据及第二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可选地,打包模块820具体用于:
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游戏业务的情况下,利用图形处理器对云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原始码流;
利用FEC编码器对原始码流进行FEC编码,得到冗余码流;
对原始码流进行第一数据包打包,对冗余码流进行第二数据包打包,并在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目标字段写入云游戏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可选地,打包模块820具体用于:
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办公业务的情况下,利用图形处理器对云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原始码流;
对原始码流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
可选地,发送模块830具体用于:
在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且接收到云终端的自动重传请求的情况下,响应于自动重传请求,向云终端重传数据包。
可选地,发送模块830具体用于:
根据业务属性标识获取对应的发包缓存策略,基于发包缓存策略,向云终端发送数据包。
可选地,打包模块820具体用于:
对云业务数据进行RTP打包,得到RTP数据包;
其中,目标字段为RTP数据包的PT位字段。
图9是本公开提供的云业务处理装置的一种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如图所示,云业务处理装置900应用于云终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模块:
接收模块910,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
确定模块920,获取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并基于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解包展示模块930,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上述模块的实现原理参见图4所示云业务处理方法中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接收模块910具体用于:
在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之前,在当前运行第一云业务的情况下,接收用户的输入;
响应于用户的输入,获得云业务切换指令,并将云业务切换指令发送给云平台。
可选地,确定模块920具体用于:
从数据包的目标字段读取业务属性标识。
可选地,确定模块920具体用于:
从丢包之前接收到的其他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读取业务属性标识,并将其他数据包的业务属性标识作为丢包数据包的业务属性标识;
解包展示模块930具体用于:
在对数据包进行解包之前,基于所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找回丢包数据包。
可选地,解包展示模块930具体用于:
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游戏业务,且检测到原始码流的第一数据包丢包,并且接收到原始码流所对应冗余码流的第二数据包的情况下,将第二数据包确定为丢包数据包。
可选地,解包展示模块930具体用于:
在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办公业务的情况下,通过ARQ模块向云平台发送自动重传请求,直到从云平台接收到重传的数据包。
可选地,接收模块910具体用于:
根据收包缓存策略接收数据包。
使用本公开实施例的云业务处理装置,在云平台向云终端发送云业务数据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则云终端可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云终端能够实时地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相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即使是当前业务属性标识发生了改变,云终端也能根据业务属性标识即时改变丢包找回策略,使得云业务切换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实时地保持一致,而不存在需要同步机制,无需另外发送切换通知信令,避免相关技术中出现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提升云业务切换的流畅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可执行指令来执行的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如上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能够在云平台向云终端发送云业务数据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则云终端可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云终端能够实时地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相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即使是当前业务属性标识发生了改变,云终端也能根据业务属性标识即时改变丢包找回策略,使得云业务切换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实时地保持一致,而不存在需要同步机制,无需另外发送切换通知信令,避免相关技术中出现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提升云业务切换的流畅度。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平台”。
图10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下面参照图9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图10显示的电子设备10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0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020、连接不同平台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020和处理单元1010)的总线1030、显示单元1040等。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10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1010执行本说明书云业务处理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图3或图4所示的步骤。
存储单元10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0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0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023。
存储单元10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025的程序/实用工具1024,这样的程序模块1025包括但不限于:处理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0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0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0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050进行。
并且,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0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网络适配器1060可以通过总线1030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0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平台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程序被执行时实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终端设备执行上述说明书云业务处理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参考图11所示,描述了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1100。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其可以采用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终端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发明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处理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综上,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在云平台向云终端发送云业务数据时,在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业务属性标识,则云终端可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在这种情况下,云终端能够实时地根据业务属性标识确定相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即使是当前业务属性标识发生了改变,云终端也能根据业务属性标识即时改变丢包找回策略,使得云业务切换与丢包找回策略切换实时地保持一致,而不存在需要同步机制,无需另外发送切换通知信令,避免相关技术中出现云业务切换延迟高的问题,提升云业务切换的流畅度。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云平台,所述云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对所述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并在所述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所述业务属性标识;
向云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业务属性标识用于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包括:
在当前运行第一云业务的情况下,从所述云终端接收用户的云业务切换指令,响应于所述云业务切换指令,将所述第一云业务切换到第二云业务,并获得待传输的第二云业务的云业务数据及第二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游戏业务的情况下,利用图形处理器对所述云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原始码流;
利用FEC编码器对所述原始码流进行FEC编码,得到冗余码流;
对所述原始码流进行第一数据包打包,对所述冗余码流进行第二数据包打包,并在所述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目标字段写入云游戏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办公业务的情况下,利用图形处理器对所述云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原始码流;
对所述原始码流进行打包,得到所述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业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向云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且接收到所述云终端的自动重传请求的情况下,响应于所述自动重传请求,向所述云终端重传所述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云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包括:
根据所述业务属性标识获取对应的发包缓存策略,基于所述发包缓存策略,向云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包括:
对所述云业务数据进行RTP打包,得到RTP数据包;
其中,所述目标字段为所述RTP数据包的PT位字段。
8.一种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云终端,所述云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
获取所述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并基于所述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之前,所述云业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在当前运行第一云业务的情况下,接收用户的输入;
响应于所述用户的输入,获得云业务切换指令,并将所述云业务切换指令发送给所述云平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到所述数据包的情况下,获取所述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包括:
从所述数据包的目标字段读取所述业务属性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数据包丢包的情况下,获取所述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包括:
从丢包之前接收到的其他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读取业务属性标识,并将所述其他数据包的业务属性标识作为丢包数据包的业务属性标识;
在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包之前,所述云业务处理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找回丢包数据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找回丢包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游戏业务,且检测到原始码流的第一数据包丢包,并且接收到所述原始码流所对应冗余码流的第二数据包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二数据包确定为丢包数据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确定的丢包找回策略找回丢包数据包,包括:
在所述业务属性标识对应云办公业务的情况下,通过ARQ模块向所述云平台发送自动重传请求,直到从所述云平台接收到重传的数据包。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云业务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包括:
根据收包缓存策略接收所述数据包。
15.一种云业务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云平台,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对所述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并在所述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所述业务属性标识,向云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
云终端,从所述云平台接收数据包,获取所述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并基于所述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16.一种云业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云平台,所述云业务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获取待传输的云业务数据并获得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
打包模块,对所述云业务数据进行打包,得到数据包,并在所述数据包中的目标字段写入所述业务属性标识;
发送模块,向云终端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业务属性标识用于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17.一种云业务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云终端,所述云业务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从云平台接收数据包;
确定模块,获取所述云业务的业务属性标识,并基于所述业务属性标识确定对应的丢包找回策略;
展示模块,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包,得到云业务数据并进行展示。
1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存储器,其中存储有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云业务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211025949.8A 2022-08-25 2022-08-25 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336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5949.8A CN115333677A (zh) 2022-08-25 2022-08-25 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25949.8A CN115333677A (zh) 2022-08-25 2022-08-25 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33677A true CN115333677A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26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25949.8A Pending CN115333677A (zh) 2022-08-25 2022-08-25 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3367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67296A (zh) * 2023-07-11 2023-08-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画面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67551A1 (en) * 2007-09-12 2009-03-12 Digital Fountain, Inc. Generating and communicating sour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o enable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CN108965775A (zh) * 2017-05-25 2018-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丢包处理策略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55590A1 (zh) * 2020-02-07 2021-08-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221909A (zh) * 2021-12-13 2022-03-22 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067551A1 (en) * 2007-09-12 2009-03-12 Digital Fountain, Inc. Generating and communicating sour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to enable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CN101802797A (zh) * 2007-09-12 2010-08-11 数字方敦股份有限公司 生成和传达源标识信息以实现可靠的通信
CN108965775A (zh) * 2017-05-25 2018-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丢包处理策略的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55590A1 (zh) * 2020-02-07 2021-08-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221909A (zh) * 2021-12-13 2022-03-22 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67296A (zh) * 2023-07-11 2023-08-0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画面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567296B (zh) * 2023-07-11 2023-10-03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画面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6417B (zh) 消除冗余连接的方法
JP6158323B2 (ja) 仮想デスクトップインフラ(vdi)における性能向上
US11792130B2 (en) Audio/video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server,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083441A1 (en) Managing subpacke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advanced interactive services
CN106416179A (zh) 实现扩展传输控制功能的传输加速器
CN108337246B (zh) 防止重放延迟的媒体重放设备和媒体服务设备
US9325519B2 (en) Distributed proxy for bi-directional network connectivity over point-to-point connection
KR101942270B1 (ko) 재생 지연 방지 시스템을 포함하는 미디어 재생 장치 및 방법
US2023011817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22105798A1 (zh) 音视频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333677A (zh) 云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0177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230412528A1 (en) Multi-stride packet payload mapping for robust transmission of data
CN110572721B (zh) 视频传输方法和装置
Boyaci et al. Bass application sharing system
US990633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403970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WO202201157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CN114567799B (zh) 视频流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Halvorsen 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of multimedia servers
CN117294390A (zh) 基于前向纠错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954386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KR101737787B1 (ko) 교차계층 기반 스트리밍 장치 및 방법
CN11797878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18569A (zh) 数据重传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