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11088A - 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11088A
CN115311088A CN202210932012.2A CN202210932012A CN115311088A CN 115311088 A CN115311088 A CN 115311088A CN 202210932012 A CN202210932012 A CN 202210932012A CN 115311088 A CN115311088 A CN 1153110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transaction
relay
application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3201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君
郭峰
黄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k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k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k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Bank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320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110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110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110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5Use of electronic signa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47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digital sign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可应用于区块链领域。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跨链网关在监听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中继链根据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第一交易进行验证;若第一交易通过验证,中继链将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数字资产映射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本方案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锚定操作,从而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Description

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数字资产交换、数据同步和业务互补三大典型跨链场景中,数字资产交换是安全要求最高和价值最大的跨链场景。跨链资产交换具体是指:不同应用链的资产可以通过跨链的方式实现链上价值自由交换,以提升资产的流动性。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以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适用于数字资产的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含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所述方法包括:
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所述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所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所述第一交易至少包含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
跨链网关在监听到所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其中,所述锁定交易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链将所述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
所述中继链根据所述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述第一交易进行验证;
若所述第一交易通过验证,所述中继链将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
优选的,所述中继链将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链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的解锁申请时,将所述用户的映射资产冻结并抛出跨链解锚事件,其中,所述解锁申请至少包含所述用户的应用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所述映射资产为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
所述跨链网关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
所述中继链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所述应用链在接收到所述用户发送的第三交易时,将与所述解锁申请中数字资产数量等量的数字资产归还至所述用户的应用链地址,所述第三交易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第二交易进行签名得到;
所述跨链网关将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所述中继链基于所述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述第三交易进行验证;
若所述第三交易通过验证,所述中继链销毁所述用户的映射资产。
优选的,所述中继链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包括:
所述中继链中各个中继链节点在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验证通过后,调用各个所述中继链节点根据自身存储的私钥片段计算出相应的签名份额,其中,每个所述中继链节点的私钥片段在所述中继链的启动阶段构建得到,每个所述中继链节点将计算得到的签名份额分发给其它中继链节点;
所述中继链根据任意所述中继链节点接收到的X份所述签名份额,重构出完整的交易签名,X大于预设值;
所述中继链基于重构得到的交易签名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优选的,所述跨链网关将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包括:
所述跨链网关从所述应用链中获取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
所述跨链网关将所述第三交易和所述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优选的,所述跨链网关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包括:
所述跨链网关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构造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
所述跨链网关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应用链,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所述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所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所述第一交易至少包含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
跨链网关,用于在监听到所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其中,所述锁定交易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链将所述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
所述中继链,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述第一交易进行验证;若所述第一交易通过验证,将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
优选的,所述中继链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的解锁申请时,将所述用户的映射资产冻结并抛出跨链解锚事件,其中,所述解锁申请至少包含所述用户的应用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所述映射资产为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
相应的,所述跨链网关还用于: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
所述中继链,还用于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所述应用链,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用户发送的第三交易时,将与所述解锁申请中数字资产数量等量的数字资产归还至所述用户的应用链地址,所述第三交易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第二交易进行签名得到;
所述跨链网关,还用于将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所述中继链,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述第三交易进行验证;若所述第三交易通过验证,销毁所述用户的映射资产。
优选的,用于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的所述中继链,具体用于:
所述中继链中各个中继链节点在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验证通过后,调用各个所述中继链节点根据自身存储的私钥片段计算出相应的签名份额,其中,每个所述中继链节点的私钥片段在所述中继链的启动阶段构建得到,每个所述中继链节点将计算得到的签名份额分发给其它中继链节点;
根据任意所述中继链节点接收到的X份所述签名份额,重构出完整的交易签名,X大于预设值;
基于重构得到的交易签名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优选的,用于将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的所述跨链网关,具体用于:从所述应用链中获取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将所述第三交易和所述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优选的,用于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的所述跨链网关,具体用于: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构造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跨链网关在监听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中继链根据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第一交易进行验证;若第一交易通过验证,中继链将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数字资产映射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本方案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锚定操作,从而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可用于区块链领域。上述仅为示例,并不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的应用领域进行限定。
由背景技术可知,在数字资产交换、数据同步和业务互补三大典型跨链场景中,数字资产交换是安全要求最高和价值最大的跨链场景。因此,目前亟需一种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的方法。
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跨链网关在监听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中继链根据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第一交易进行验证。若第一交易通过验证,中继链将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数字资产映射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锚定操作,从而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为更好理解以下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在此先对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进行解释说明。
中继链:中继链主要用于数字身份管理、应用链管理、跨链交易的可信验证等,中继链是一种实现IBTP协议的开放许可链。
跨链网关:跨链网关担任区块链间收集和传播交易的角色,可支持应用链和中继链之间的消息交互,也可支持中继链与中继链之间的消息交互。
应用链:应用链负责具体的业务逻辑,应用链可分为同构应用链和异构应用链。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处理方法适用于数字资产的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含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该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01: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在发送第一交易时,该第一交易中携带相应的备注;第一交易的备注中至少包含该用户的中继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1的过程中,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该用户的数字资产(与备注中的数字资产数量相对应的资产)锁定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也就是说,用户通过发送第一交易的方式将自身的数字资产锁定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
步骤S102:跨链网关在监听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需要说明的是,锁定交易信息用于指示应用链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2的过程中,跨链网关对应用链进行监听;应用链在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之后,跨链网关监听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此时跨链网关将第一交易以及第一交易对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具体而言,跨链网关将第一交易原文(相当于应用链交易原文)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步骤S103:中继链根据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第一交易进行验证。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3的过程中,跨链网关将第一交易以及第一交易对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之后,中继链基于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第一交易进行验证,若第一交易通过验证,执行步骤S104。
步骤S104:若第一交易通过验证,中继链将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数字资产映射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
在具体实现步骤S104的过程中,若第一交易通过验证,中继链将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数字资产(相当于应用链数字资产)映射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从而完成跨链锚定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跨链网关在监听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中继链根据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第一交易进行验证。若第一交易通过验证,中继链将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数字资产映射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锚定操作,从而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通过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图1中的内容可见,通过图1示出的各个步骤中的内容,可实现跨链锚定操作;在实现跨链锚定操作之后,同理也可以进行跨链解锚操作,具体如何进行跨链解锚操作,详见图2示出的内容。
参见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中继链在接收到用户的解锁申请时,将用户的映射资产冻结并抛出跨链解锚事件。
需要说明的是,解锁申请至少包含用户的应用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映射资产为映射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上的数字资产。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1的过程中,中继链在接收到由用户发送的解锁申请时,中继链将该用户的映射资产冻结并抛出跨链解锚事件;也就是说,用户通过向中继链发送解锁申请的方式进行跨链解锚操作。
步骤S202:跨链网关在监听到解锚事件时,将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中继链。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2的过程中,跨链网关在监听到中继链抛出的解锚事件时,跨链网关构造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跨链网关将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中继链。
步骤S203:中继链对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继链的启动阶段,中继链中的各个中继链节点均构建相应的私钥片段和公钥片段,即每个中继链节点均构建自身对应的私钥片段和公钥片段;具体通过以下内容对中继链的启动阶段进行解释说明。
关于中继链的启动阶段的相关说明:
在启动阶段,N个中继链节点各自选取随机数;每个中继链节点基于秘密分享的方式,将由所选取的随机数构成的子秘密通过安全信道发送给其他N-1个中继链节点。
每个中继链节点根据收到的所有子秘密(由其他中继链节点发送的),计算自身对应的私钥片段和公钥片段。
每个中继链节点将公钥片段分发给所有其他中继链节点。各个中继链节点可根据X(X大于预设值M)个公钥片段计算得到完整的公钥,也就是说,中继链节点可根据不少于M个公钥片段计算得到完整的公钥;中继链节点根据公钥可确定得到相应的账户地址(该账号可称为托管账户)。
需要说明的是,中继链可以同步应用链区块头以保持最长链更新。
以上是关于中继链的启动阶段的说明,在中继链的启动阶段,中继链节点均可构建得到自身对应的私钥片段和公钥片段。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3的过程中,中继链在接收到跨链网关提交的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时,中继链中各个中继链节点对该未签名交易进行验证。
各个中继链节点在对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验证通过后,中继链调用各个中继链节点根据自身存储的私钥片段计算出相应的签名份额,每个中继链节点将计算得到的签名份额分发给其它中继链节点。具体而言,每个中继链节点利用自身的私钥片段计算得到自身的签名份额,每个中继链节点再将自身的签名份额分发给其他中继链节点。
中继链根据任意中继链节点接收到的X份签名份额,重构出完整的交易签名,X大于预设值M;具体而言,当某个中继链节点接收到X份签名份额时(或者说接收到不少于M份签名份额),可利用该中继链节点接收到的X份签名份额重构出完整的交易签名。
中继链利用重构得到的交易签名对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步骤S204: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三交易时,将与解锁申请中数字资产数量等量的数字资产归还至用户的应用链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交易由用户基于用户的私钥对第二交易进行签名得到;具体而言,当中继链利用重构得到的交易签名对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后,用户可获取该第二交易;用户利用自身的私钥对该第二交易进行签名,从而得到第三交易。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4的过程中,用户将第三交易提交到应用链;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三交易时,应用链将与解锁申请中数字资产数量等量的数字资产归还至用户的应用链地址,即用户在提交第三交易后即可从应用链中收到与解锁申请中数字资产数量等量的数字资产。
步骤S205:跨链网关将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5的过程中,应用链数字资产归还至用户的应用链地址后,跨链网关从应用链中获取第三交易和第三交易对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跨链网关将第三交易和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步骤S206:中继链基于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对第三交易进行验证。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6的过程中,中继链基于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对第三交易进行验证,若第三交易通过验证,执行步骤S207。
步骤S207:若第三交易通过验证,中继链销毁用户的映射资产。
在具体实现步骤S207的过程中,若第三交易通过验证,中继链销毁用户的映射资产,从而完成跨链解锚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锚定操作之后,当用户向中继链提交解锁申请时,也可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解锚操作,从而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相对应,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该处理系统包括:应用链301、跨链网关302和中继链303;
应用链301,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应用链301的托管账户地址,第一交易至少包含用户的中继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
跨链网关302,用于在监听到应用链301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303,其中,锁定交易信息用于指示应用链301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
中继链303,用于根据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第一交易进行验证;若第一交易通过验证,将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数字资产映射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跨链网关在监听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中继链根据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第一交易进行验证。若第一交易通过验证,中继链将锁定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数字资产映射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锚定操作,从而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优选的,结合图3示出的内容,一些实施例中,中继链303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的解锁申请时,将用户的映射资产冻结并抛出跨链解锚事件,其中,解锁申请至少包含用户的应用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映射资产为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上的数字资产。
相应的,跨链网关302还用于:在监听到解锚事件时,将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中继链303。
在具体实现中,用于将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中继链303的跨链网关302,具体用于:在监听到解锚事件时,构造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将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中继链303。
中继链303,还用于对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在具体实现中,用于对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的中继链303,具体用于:中继链中各个中继链节点在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验证通过后,调用各个中继链节点根据自身存储的私钥片段计算出相应的签名份额,其中,每个中继链节点的私钥片段在中继链303的启动阶段构建得到,每个中继链节点将计算得到的签名份额分发给其它中继链节点;根据任意中继链节点接收到的X份所述签名份额,重构出完整的交易签名,X大于预设值;基于重构得到的交易签名对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应用链301,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三交易时,将与解锁申请中数字资产数量等量的数字资产归还至所述用户的应用链地址,第三交易由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的私钥对第二交易进行签名得到。
跨链网关302,还用于将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303。
在具体实现中,用于将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303的跨链网关302,具体用于:从应用链301中获取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将第三交易和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303。
中继链303,还用于基于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对第三交易进行验证;若第三交易通过验证,销毁用户的映射资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锚定操作之后,当用户向中继链提交解锁申请时,也可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解锚操作,从而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通过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之间的交互以提供数字资产的跨链锚定操作,从而在保障安全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交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数字资产的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含应用链、跨链网关和中继链,所述方法包括:
应用链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所述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所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所述第一交易至少包含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
跨链网关在监听到所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其中,所述锁定交易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链将所述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
所述中继链根据所述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述第一交易进行验证;
若所述第一交易通过验证,所述中继链将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链将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链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的解锁申请时,将所述用户的映射资产冻结并抛出跨链解锚事件,其中,所述解锁申请至少包含所述用户的应用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所述映射资产为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
所述跨链网关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
所述中继链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所述应用链在接收到所述用户发送的第三交易时,将与所述解锁申请中数字资产数量等量的数字资产归还至所述用户的应用链地址,所述第三交易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第二交易进行签名得到;
所述跨链网关将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所述中继链基于所述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述第三交易进行验证;
若所述第三交易通过验证,所述中继链销毁所述用户的映射资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链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包括:
所述中继链中各个中继链节点在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验证通过后,调用各个所述中继链节点根据自身存储的私钥片段计算出相应的签名份额,其中,每个所述中继链节点的私钥片段在所述中继链的启动阶段构建得到,每个所述中继链节点将计算得到的签名份额分发给其它中继链节点;
所述中继链根据任意所述中继链节点接收到的X份所述签名份额,重构出完整的交易签名,X大于预设值;
所述中继链基于重构得到的交易签名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链网关将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包括:
所述跨链网关从所述应用链中获取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
所述跨链网关将所述第三交易和所述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链网关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包括:
所述跨链网关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构造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
所述跨链网关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
6.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应用链,用于在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一交易时,将所述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所述应用链的托管账户地址,所述第一交易至少包含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
跨链网关,用于在监听到所述应用链的锁定交易信息时,将所述第一交易和相应的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其中,所述锁定交易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应用链将所述用户的数字资产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
所述中继链,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述第一交易进行验证;若所述第一交易通过验证,将锁定到所述托管账户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链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的解锁申请时,将所述用户的映射资产冻结并抛出跨链解锚事件,其中,所述解锁申请至少包含所述用户的应用链地址和数字资产数量,所述映射资产为映射到所述用户的中继链地址上的所述数字资产;
相应的,所述跨链网关还用于: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
所述中继链,还用于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所述应用链,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用户发送的第三交易时,将与所述解锁申请中数字资产数量等量的数字资产归还至所述用户的应用链地址,所述第三交易由所述用户基于所述用户的私钥对所述第二交易进行签名得到;
所述跨链网关,还用于将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所述中继链,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对所述第三交易进行验证;若所述第三交易通过验证,销毁所述用户的映射资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的所述中继链,具体用于:
所述中继链中各个中继链节点在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验证通过后,调用各个所述中继链节点根据自身存储的私钥片段计算出相应的签名份额,其中,每个所述中继链节点的私钥片段在所述中继链的启动阶段构建得到,每个所述中继链节点将计算得到的签名份额分发给其它中继链节点;
根据任意所述中继链节点接收到的X份所述签名份额,重构出完整的交易签名,X大于预设值;
基于重构得到的交易签名对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进行签名,以得到第二交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的所述跨链网关,具体用于:从所述应用链中获取所述第三交易和相应的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将所述第三交易和所述第二交易存在性证明提交给中继链。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的所述跨链网关,具体用于:在监听到所述解锚事件时,构造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将所述应用链的未签名交易提交到所述中继链。
CN202210932012.2A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153110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2012.2A CN115311088A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32012.2A CN115311088A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11088A true CN115311088A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59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32012.2A Pending CN115311088A (zh) 2022-08-04 2022-08-04 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110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2732B (zh) 数据存证方法、设备和系统以及数据取证方法
CN112153608B (zh) 一种基于侧链技术信任模型的车联网跨域认证方法
CN109918878B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业物联网设备身份认证及安全交互方法
US913091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verifying storage of redundant contents into communication equipments, by data comparison
CN109543869B (zh)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酒店预订结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5053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ca认证系统、方法及装置
CN110958110A (zh) 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区块链隐私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08933667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公钥证书的管理方法及管理系统
CN109286490A (zh) 支持密态数据去重和完整性验证方法及系统
CN100561919C (zh) 一种宽带接入用户认证方法
CN107483415B (zh) 一种共享用电交互系统的双向认证方法
CN110930153B (zh) 基于隐藏第三方账号的区块链隐私数据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3328997A (zh) 联盟链跨链系统及方法
CN112069550A (zh)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方式的电子合同存证系统
CN112446039A (zh) 区块链交易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225736A (zh) 无人机集群节点认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325497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CN112035896A (zh) 一种基于交易方式的电子合同存证系统
CN115174570A (zh) 一种基于动态委员会的跨链共识方法及系统
CN111445251B (zh) 一种重要空白凭证的处理方法、系统及区块链平台
CN113747433A (zh) 一种雾网络中基于区块侧链结构的设备认证方法
CN115311088A (zh) 一种数字资产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710370B (zh) 基于雾区块链和属性加密的细粒度访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092092B (zh) 基于门限签名的去中心化的数字证书管理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4022150B (zh) 资源转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