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06000A - 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306000A CN115306000A CN202210868880.9A CN202210868880A CN115306000A CN 115306000 A CN115306000 A CN 115306000A CN 202210868880 A CN202210868880 A CN 202210868880A CN 115306000 A CN115306000 A CN 1153060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ranch
- toilet
- suction pipes
- air s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4—Special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entilating devic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D—WATER-CLOSETS OR URINALS WITH FLUSHING DEVICES; FLUSHING VALVES THEREFOR
- E03D9/00—Sanitary or other accessories for lavatories ; Devices for cleaning or disinfecting the toilet room or the toilet bowl; Devices for eliminating smells
- E03D9/04—Special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entilating devices
- E03D9/05—Special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entilating devices ventilating the bow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idet-Like Cleaning Device And Other Flush Toilet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包括小便池、马桶、蹲厕、隐藏式吸气口等等,小便池、马桶、蹲厕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隐藏式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小便池、马桶、蹲厕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顶部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方案通过制造厕位局部负压,利用抽气动力装置抽取局部污浊空气及时高空排放或被排气管道内壁紫外线杀灭,让进入厕所的新鲜清洁空气有序流动,从污染空间带走污浊空气高空排出,及时稀释空气中病菌浓度,达到控制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公共厕所传播,减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播率,降低传染性疾病防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厕所防疫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
背景技术
公共厕所暖通设计常存在卫生学缺陷,有仅设小窗户通风,有在此基础上增设机械排气装置,有在天花板安装排气扇进行排气。以上通风设计简陋而不科学,进入厕所新风易短路,厕所空间换气效率不佳;存在如厕者呼吸带局部污染空间空气得不到更换,患者/带病菌者呼出的携带病菌的气溶胶滞留、污染,而且也易被如厕者排泄过程所形成的气溶胶携带的病菌污染;新鲜洁净空气进入公共厕所未能达到将污浊空气定向从污染的局部空间直接排出室外安全处置目的。
另外如厕者(防护)口罩使用率和正确使用率实际达不到控制感染要求。这些,均是病菌通过公共厕所的共同暴露导致传播呼吸道疾病的危险因素,让狭小的公共厕所空间成为病菌传播的“搅浑器”。通过厕所共同暴露,导致的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肺炎感染事件均有文献报道。而为了控制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播,常采取增加社交距离的疫情控制措施,给社会正常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因此,亟需解决公共厕所空间换气效率低,不能控制气流定向流动导致病菌容易在该空间传播问题,降低呼吸道疾病传播效率,维护社会秩序持续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共场厕所换气效率低,实际换气次数不达标,新风量不足,携带病菌的气溶胶不能及时排出室外稀释或消毒,公共厕所空气得不到及时净化,新鲜洁净空气进入公共厕所未能达到将污浊空气定向从污染的局部空间直接排出室外安全处置目的,使公共厕所暴露成为感染病菌的危险因素,甚至因为“时空重叠”吸入致病毒菌感染而发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包括小便池、隐藏式吸气口、顶部吸气口、细分支吸管、分支吸管、马桶、蹲厕、吸管、抽气动力装置、高空排气口,小便池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隐藏式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小便池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顶部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细分支吸管与分支吸管连接;马桶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隐藏式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马桶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顶部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细分支吸管与分支吸管连接;蹲厕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隐藏式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蹲厕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顶部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细分支吸管与分支吸管连接;
分支吸管的排气口连接在吸管上,吸管连接在抽气动力装置的吸气口上,吸管的末端加装有适配规格的高空排气口,细分支吸管、分支吸管、吸管内壁可增加安装有LED紫外线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方案通过制造厕位局部负压,利用抽气动力装置抽取局部污浊空气及时高空排放,让进入厕所的新鲜清洁空气有序流动,从污染空间带走污浊空气高空排出,及时稀释空气中病菌浓度,达到控制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公共厕所传播,减少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传播率,降低传染性疾病防控成本。进一步的,小便池、马桶、蹲厕在四周内侧安装倒置空气抽取装置。
进一步的,小便池的顶部吸气口位于呼吸带与小便池上缘中间点偏下的位置。
进一步的,马桶、蹲厕的顶部吸气口靠近墙面设置,设于略低于如厕者呼吸带处。
进一步的,细分支吸管用于收集厕位空气进气口的气流,接驳返流止回阀门后,再与其他细分支吸管并列串联接入分支吸管,可与已埋地下或墙内分支吸管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高空排气口呈倒“J”状设置且开口方向朝地,开口处增加防水倒灌装置。
进一步的,抽气动力装置采用双机组并联设计,保证“用一备一”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小便池,2、隐藏式吸气口,3、顶部吸气口,4、细分支吸管,5、分支吸管,6、马桶,7、蹲厕,8、吸管,9、抽气动力装置,10、高空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小便池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隐藏式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小便池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顶部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细分支吸管与分支吸管连接;马桶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隐藏式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马桶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顶部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细分支吸管与分支吸管连接;蹲厕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隐藏式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蹲厕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顶部吸气口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细分支吸管与分支吸管连接;分支吸管的排气口连接在吸管上,吸管连接在抽气动力装置的吸气口上,吸管的末端加装有适配规格的高空排气口,细分支吸管、分支吸管、吸管内壁可增加安装有LED紫外线灯。
可以看出,在结构上,本装置包括:
(1)厕位:
a、男小便器,在四周内侧安装倒置空气抽取装置,外来液体不能进入设计,结构不能吸入液体设计,不影响厕位清洁设计,空气入口隐形设计,抽气压强(效率)从下之上逐步增强设计,自动感应启动设计,动力持续时间自动控制设计,建议模式从强转弱到停止设计,防气体倒灌返流设计,抽气过程声音令人愉悦设计,三防(防鼠、防蟑螂、防苍蝇)设计,吸管内壁冷凝水自动流入便器设计。男小便器上端排气口,位于呼吸带与小便器上缘中间点偏下(约在自动感应冲水器上侧),达到吸入可能从小便器溢出的气溶胶和如厕者呼出气体设计目的;孔径约10cm,三防设计,静音设计,防气体倒灌返流设计,抽气压强(效率)不高于小便器设计,自动感应启动设计,进气口美化设计,不影响内管壁清洁、消毒设计。
b、马桶、蹲厕,在四周内侧安装倒置空气抽取装置,外来液体不能进入设计,结构设计不能吸上液体,不影响厕位清洁设计,空气入口隐形设计,自动感应启动设计,动力持续时间自动控制设计,建议模式从强转弱到停止设计,防气体倒灌返流设计,抽气过程声音令人愉悦设计,三防(防鼠、防蟑螂、防苍蝇)设计,吸管内壁冷凝水自动流入便器设计。便器靠近墙面设排气口,设于略低于如厕者呼吸带处,能达到吸入可能从便器溢出的气溶胶和如厕者呼出气体。孔径约10cm,三防设计,静音设计,防气体倒灌返流设计,抽气压强(效率)不高于小便器设计,自动感应启动设计,进气口美化设计,不影响内管壁清洁、消毒设计。
(2)细分支吸管:用于收集厕位空气进气口气流,接驳返流止回阀门后,再与其他细分支吸管并列串联接入分支吸管;可与已埋地下/墙内分支吸管接口连接;细分支吸管“三防”设计(防鼠、防蟑螂、防苍蝇);细分支吸管可更换设计,易更换设计;使用材料在工作压力下不宜变形、耐氧化、耐腐蚀、有韧性、适用于负压环境使用。
(3)分支吸管:预留细分支吸管接口设计;连接厕所中的细分支吸管,抽取细分支吸管中空气,送入连接的吸管;结合需要,同一楼层或空间可设有一条或多条分支吸管;分支吸管有“三防”设计;分支吸管宜隐形埋于地下/墙里设计;有防止空气返流设计;使用材料在高压下不宜变形、耐氧化、耐腐蚀、有韧性、适用于负压环境使用。
(4)吸管:接收、吸走分支吸管气流,接入屋顶抽气动力装置;高空(高于屋面5m以上)排出污浊空气;排气口防水设计,排气口可朝地面设计,成呈倒“J”状;吸管排气口“三防”设计;使用材料在高压下不宜变形、耐氧化、耐腐蚀、有韧性、适用于负压环境使用。
(5)抽气动力装置:一用一备两台抽气动力装置设计;每台抽气动力装备功率满足系统全部开机需要,满足每间厕所排出气体流量达120m3/h或换气次数达20次/h要求。
注意整套系统的硬件固定、缓冲、减震,吸气孔、细分支吸管、分支吸管及吸管等内部表面、弯头等的平滑、流畅、无涡流等静音设计;未使用厕位抽气功能不启动,动力系统自动调整抽气功率,使抽气需求与抽气的动力自动达到平衡。
进一步的,小便池的顶部吸气口位于呼吸带与小便池上缘中间点偏下的位置。
进一步的,马桶、蹲厕的顶部吸气口靠近墙面设置,设于略低于如厕者呼吸带处。
进一步的,细分支吸管用于收集厕位空气进气口的气流,接驳返流止回阀门后,再与其他细分支吸管并列串联接入分支吸管,可与已埋地下或墙内分支吸管接口连接.
进一步的,高空排气口呈倒“J”状设置且开口方向朝地,开口处增加防水倒灌装置。
进一步的,抽气动力装置采用双机组并联设计,保证“用一备一”的设计。
除此之外,本装置的注意事项如下:
1、设备安装。设备为一次性建设施工安装。在公共厕所安装好分支吸管、吸管以及动力装置后,固定厕位,安装厕位上端排气管和排气口,用细分支吸管一端连接厕位和排气口,一端连接分支吸管。
2、通电使用。一部动力装置启动抽气功能,公共厕所使用中的厕位污浊空气直接通过该抽气系统高空排放或被排气管道内壁紫外线杀灭,公共厕所厕位局部形成负压,新鲜空气通过窗户、机械送风系统进入厕所补充,形成新鲜空气从窗户进入厕所后经厕位、厕位排气口进入吸气系统高空定向排放,污浊气溶胶不悬浮于厕所感染他人。
3、抽气动力装置故障。系统自动启动备用抽气动力装置,系统功能恢复。动力装置故障系统启动警示灯或其他标识,维修工对故障动力装置组织维修。
4、未使用厕位抽气系统停用。系统自动调整抽气动力配置功率,使抽气需求与抽气的动力功率达到平衡,节能环保。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带毒菌者排泄过程形成带毒菌气溶胶、呼/咳出带毒菌气溶胶等污染公共厕所空气。设计动力装置让公共厕所每个大小便厕位形成局部负压状态,局部污浊高病菌含量的空气被定向抽出而不致污染厕所空间,厕所暴露变成不再是危险行为,切断了毒菌通过公共厕所的时空重叠感染的途径。公共厕所污浊气溶胶被负压收集器抽入细分支吸管,而周边新鲜空气马上进行补充,形成从清洁空气通过厕位到收集器排出室外的定向气流。细分支吸管串联分支吸管,分支吸管再串联吸管,吸管接入屋顶A/B(一用一备)抽气动力装置,抽气动力装置经吸管于高空(高于屋面5m以上)排放污浊空气。病菌浓度得到及时稀释或被排气管道内壁紫外线杀灭,或被太阳紫外线杀灭,污浊空气得到合理处置,从而控制公共厕所暴露传播病菌的危险,维护社会秩序持续正常运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包括小便池(1)、隐藏式吸气口(2)、顶部吸气口(3)、细分支吸管(4)、分支吸管(5)、马桶(6)、蹲厕(7)、吸管(8)、抽气动力装置(9)、高空排气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池(1)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2),隐藏式吸气口(2)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4),小便池(1)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3),顶部吸气口(3)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4),所述细分支吸管(4)与分支吸管(5)连接;所述马桶(6)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2),隐藏式吸气口(2)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4),马桶(6)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3),顶部吸气口(3)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4),所述细分支吸管(4)与分支吸管(5)连接;所述蹲厕(7)内开设有多个隐藏式吸气口(2),隐藏式吸气口(2)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4),蹲厕(7)上方在墙体内铺设有顶部吸气口(3),顶部吸气口(3)通过管路连接对应的细分支吸管(4),所述细分支吸管(4)与分支吸管(5)连接;
所述分支吸管(5)的排气口连接在吸管(8)上,吸管(8)连接在抽气动力装置(9)的吸气口上,吸管(8)的末端加装有适配规格的高空排气口(10),所述细分支吸管(4)、分支吸管(5)、吸管(8)内壁可增加安装有LED紫外线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池(1)、马桶(6)、蹲厕(7)在四周内侧安装倒置空气抽取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小便池(1)的顶部吸气口(3)位于呼吸带与小便池(1)上缘中间点偏下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马桶(6)、蹲厕(7)的顶部吸气口(3)靠近墙面设置,设于略低于如厕者呼吸带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分支吸管(4)用于收集厕位空气进气口的气流,接驳返流止回阀门后,再与其他细分支吸管(4)并列串联接入分支吸管(5),可与已埋地下或墙内分支吸管(5)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空排气口(10)呈倒“J”状设置且开口方向朝地,开口处增加防水倒灌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动力装置(9)采用双机组并联设计,保证“用一备一”的设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68880.9A CN115306000A (zh) | 2022-07-22 | 2022-07-22 | 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68880.9A CN115306000A (zh) | 2022-07-22 | 2022-07-22 | 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306000A true CN115306000A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56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68880.9A Pending CN115306000A (zh) | 2022-07-22 | 2022-07-22 | 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306000A (zh) |
-
2022
- 2022-07-22 CN CN202210868880.9A patent/CN115306000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440890A (zh) | 一种厕所便器排风系统及厕所 | |
CN106436855A (zh) | 全自动除臭坐便器 | |
CN206800563U (zh) | 负压式除味系统 | |
CN115306000A (zh) | 一种用于防控呼吸道疾病传播的公厕负压系统 | |
CN107354982A (zh) | 一种卫生间空气净化系统 | |
CN206090764U (zh) | 具有防臭功能的蹲便器用冲水器 | |
CN209670005U (zh) | 一种厕所便器排风系统及厕所 | |
CN211286828U (zh) | 具有防新冠病毒传染排风系统的公厕 | |
CN212477974U (zh) | 一种保持管道气压稳定的呼吸器 | |
CN104963402A (zh) | 零污染小便器 | |
CN211312741U (zh) | 一种抽气防臭马桶 | |
CN202359635U (zh) | 卫厕除臭装置 | |
CN214530959U (zh) | 一种公厕地面排风系统 | |
CN218832789U (zh) | 一种负压咽拭子采样系统 | |
CN221255647U (zh) | 一种无臭化卫生间排气系统 | |
CN111636719A (zh) | 防新冠病毒无臭公厕 | |
CN217460806U (zh) | 一种无臭化卫生间隔断排气系统 | |
CN2481774Y (zh) | 除臭式坐便器 | |
CN208280252U (zh) | 负压式排臭坐便器 | |
CN202945672U (zh) | 高性能消臭坐厕盆 | |
CN215759409U (zh) | 一种源头除臭蹲便池 | |
CN208981458U (zh) | 一种无臭味马桶 | |
CN2651316Y (zh) | 一种带排气系统的坐便器 | |
CN208618517U (zh) | 新型蹲便器 | |
CN217630305U (zh) | 一种坐便除臭换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