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297164A - 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297164A
CN115297164A CN202210797837.8A CN202210797837A CN115297164A CN 115297164 A CN115297164 A CN 115297164A CN 202210797837 A CN202210797837 A CN 202210797837A CN 115297164 A CN115297164 A CN 115297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ient
connection
socket
target server
connection requ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978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荣
向林
白金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any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079783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297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297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29716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1Setup of application se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1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 H04L69/162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TCP/IP or UDP/IP stack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of modified or new header fields involving adaptations of sockets based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通讯技术领域,提供了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生成客户端套接字并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大大减少内核态的调用,减少了系统开销,提高运行效率。

Description

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地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越来越多的组织利用防火墙将内部网络结构与外部网络结构分隔开来,从而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性。然而从内网访问外网以及从外网访问内网也是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Socks5代理协议就是为了满足这方面的需求而诞生的。Socks5(Protocol for sessions traversalacross firewall securely 5,第五代防火墙安全会话转换协议)代理协议位于OSI(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会话层,只负责转发传输层的数据,因此不必关心具体是何种应用层协议。然而,传统网络代理系统吞吐量、包发率、时延等性能较差。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代理系统通信规模越来越大,用户对响应时间的要求越来越高,网络代理系统面临越来越大的性能压力。因此,设计高性能的网络代理系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Linux平台的代理服务器都是基于内核态Socket来实现的,而传统的Linux内核协议栈存在的一些缺陷,例如内核中的协议栈都是逐个处理数据报文,不能批量处理,造成报文处理效率低下;频繁的系统调用会引起大量的用户态与内核态进行切换,从而增加了系统开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系统开销较大的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代理方法,包括:
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Data Plane Development Kit,数据平面开发套件)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
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之前,还包括:
生成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监听套接字;
生成监听队列,并将监听套接字添加至监听队列;
将监听套接字设为阻塞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还将监听套接字设为唤醒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
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
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认证成功信息至第一客户端,以使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连通状态,并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包括:
确定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对应的认证方式与预设认证方式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根据预设认证方式对第一客户端进行认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还包括:
若不匹配,或认证未通过,则发送认证失败信息至第一客户端,以使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断连状态,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无法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
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并获取第二连接请求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
基于连接信息生成第三连接请求,并将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
将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连接成功信息时,表示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包括:
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发送第二连接成功信息至第一客户端;
在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的待转发数据时,判断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是否成功连接,并在成功连接的情况下将待转发数据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代理方法还包括:
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分别将第一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信息集,其中,连接信息包括IP信息和端口信息;
当连接日志信息集的占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时,将连接日志信息集中的数据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文件,并清空连接日志信息集。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代理装置,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
生成模块,用于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发送模块,用于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数据转发模块,用于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之前,还包括:
生成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监听套接字;
生成监听队列,并将监听套接字添加至监听队列;
将监听套接字设为阻塞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还将监听套接字设为唤醒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
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
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认证成功信息至第一客户端,以使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连通状态,并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包括:
确定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对应的认证方式与预设认证方式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根据预设认证方式对第一客户端进行认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还包括:
若不匹配,或认证未通过,则发送认证失败信息至第一客户端,以使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断连状态,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无法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
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并获取第二连接请求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
基于连接信息生成第三连接请求,并将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
将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连接成功信息时,表示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包括:
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发送第二连接成功信息至第一客户端;
在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的待转发数据时,判断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是否成功连接,并在成功连接的情况下将待转发数据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连接信息保存模块,用于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分别将第一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信息集,其中,连接信息包括IP信息和端口信息;
清理模块,用于当连接日志信息集的占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时,将连接日志信息集中的数据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文件,并清空连接日志信息集。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且可以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
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设置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实现零拷贝数据捕获数据旁路内核的方式直接进入用户态,结合用户态协议栈m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on multicore system,基于多核系统的传输控制协议)实现快速的用户态数据解析,将原本由内核完成的协议栈功能上移至用户态实现,通过代理规则对数据进行代理,满足用户的代理需求,使得客户端可以基于该套接字通过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大大减少内核态的调用,减少了系统开销,提高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网络代理方法的一个应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代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代理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代理装置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本公开相关的部分。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的多个装置之间所交互的消息或者信息的名称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而并不是用于对这些消息或信息的范围进行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网络代理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在图1的应用场景中,首先,计算设备101可以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102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
其次,计算设备101可以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103的第一连接请求104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105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106,以通过客户端套接字105与第一客户端103进行信息传输;
再次,计算设备101可以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103的第二连接请求107时,向目标服务器108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109,尝试与目标服务器108建立连接;
最后,计算设备101可以在与目标服务器108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103与目标服务器108之间的数据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计算设备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或终端设备组成的分布式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单个终端设备。当计算设备体现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硬件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计算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计算设备。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网络代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200。该方法可以由图1中的计算设备101来执行,在实际应用中,计算设备101可以是代理服务器。该网络代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mTCP对应的套接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代理方法的执行主体(如图1所示的计算设备101)可以通过有线连接方式或无线连接方式连接目标设备,然后,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作为示例,该监听套接字可以为基于mTCP的mtcp_socket(基于mtcp的套接字)。另外,也可以使用套接字对应的文件标识符来进行操作,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监听套接字可以指用于监听客户端连接请求的套接字。套接字可以指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应用进程之间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的抽象。套接字可以包括通信的目的IP地址和使用的端口号。客户端、代理服务器以及目标服务器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套接字进行数据或请求等信息的传输。DPDK主要基于Linux系统运行,可以用于快速数据包处理的函数库与驱动集合,可以极大提高数据处理性能和吞吐量,提高数据平面应用程序的工作效率。用户态协议栈可以指把网络协议栈accept()[接收端口]、listen()[监听端口]等原本在操作系统中的接口,与应用程序放在一起,把网络协议的解析放做进程中的一部分。用户态协议栈的主要作用,是网络数据从网卡到应用程序拷贝过程中的系统调用次数,从而减少CPU上下文切换的次数,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无线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3G/4G/5G连接、WiFi连接、蓝牙连接、WiMAX连接、Zigbee连接、UWB(ultra wideband)连接、以及其他现在已知或将来开发的无线连接方式。
步骤202,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第一客户端可以指任一个与所述监听端口连接的客户端。客户端可以指与服务器相对应,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第一连接请求可以指由第一客户端发起的连接请求。客户端套接字可以指用于保存客户端的连接信息的套接字,每一个客户端对应一个客户端套接字,且不同客户端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不同。监听队列可以指用于存放套接字的队列。监听队列中至少包含一个监听套接字,以及添加的一个或多个客户端套接字。
在一些实施例中,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之前,还包括:生成所述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所述监听套接字;生成所述监听队列,并将所述监听套接字添加至所述监听队列;将所述监听套接字设为阻塞状态。处于阻塞状态的套接字不进行数据传输及转发,可以暂停与所述监听套接字对应的线程对CPU的使用权,从而降低CPU的无用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还将所述监听套接字设为唤醒状态。当监听到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时,将阻塞状态的监听套接字设为唤醒状态,使得客户端可以与本代理服务器进行信息传输和转发。
需要指出的是,当监听队列中没有客户端套接字时,即可将监听套接字设为阻塞状态;以及,当监听套接字处于阻塞状态时,接收到任一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均可以将监听套接字的阻塞状态设置为唤醒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所述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之后,还包括:接收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基于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认证成功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连通状态,并通过所述客户端套接字与所述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对应的认证方式与预设认证方式是否匹配;若匹配,则根据预设认证方式对所述第一客户端进行认证。
预设认证方式可以指上述执行主体(即代理服务器)支持的认证方式。认证方式可以为无认证或账号密码认证等。由于客户端支持的认证方式可能与上述执行主体不同,因此当认证方式匹配时,表示认证通过。在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认证成功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连通状态,并通过所述客户端套接字与所述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同时,在一些实施例的另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若不匹配,或认证未通过,则发送认证失败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代理服务器保持断连状态,所述客户端套接字与所述第一客户端无法进行信息传输。通过认证,可以大大减少错误信息的资源占用,从而提高运行效率。
步骤203,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第二连接请求可以指第一客户端发送的用于尝试连接目标服务器的请求。目标服务器可以指与第一客户端对应的用于处理数据的服务器。第三连接请求可以指上述执行主体针对第二连接请求生成的请求。该第三连接请求用于向目标服务器发送请求,以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接收到所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第二连接请求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所述第三连接请求,并将所述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尝试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其中,连接信息可以指第二连接请求中携带的用于连接目标服务器的相关信息。连接信息可以包括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连接端口信息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所述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尝试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将所述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连接成功信息时,表示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第一连接成功信息表示目标服务器发送至上述执行主体的表示成功连接的信息。接收到第一连接成功信息表示上述执行主体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
之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发送第二连接成功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户端,通知第一客户端上述执行主体已经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第一客户端接收到第二连接成功信息时,表示已知上述执行主体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此时,第一客户端可以通过上述执行主体与该目标服务器进行数据转发。即第一客户端将需要转发的数据发送至上述执行主体,随后上述执行主体将需要转发的数据发送至目标服务器;或者,目标服务器将需要转发的数据发送至上述执行主体,随后上述执行主体将需要转发的数据发送至第一客户端。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客户端的待转发数据时,判断所述代理服务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成功连接,并在成功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待转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由于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或多个客户端对应目标服务器的数据或请求,因此接收到带转发数据时,需要先判断代理服务器(即上述执行主体)是否已经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在已经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若未建立连接,则拒绝进行数据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分别将所述第一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信息集;当所述连接日志信息集的占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连接日志信息集中的数据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文件,并清空所述连接日志信息集。
由于应用需求,需要将各个客户端、对应的服务器以及上述执行主体(代理服务器)之间的连接记录保存起来,连接日志信息即用于此功能。连接日志信息可以指任一客户端以及与任一客户端对应的目标服务器的连接的相关信息。该相关信息可以包括IP信息、端口信息、连接时间等信息,在此不作限制,但至少包括IP信息和端口信息。另外,日志信息可以是但不限于一结构体空间。连接信息集可以指用于保存连接信息的集合。作为示例,连接信息集可以为数组。可以将连接信息首先存储至该数组,并在该数组的占用空间到达预设阈值时,将该数组中的内容存储至连接日志文件,并清空该数组。例如,预设阈值可以为10240字节,即当该数组的大小达到10240字节时,该数组中的内容存储至连接日志文件,并清空该数组。连接日志文件可以指用于长期保存连接信息的文件。
步骤204,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上述执行主体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表示客户端与上述执行主体已建立连接且上述执行主体也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此时,客户端便可以通过上述执行主体与目标服务器进行数据转发或其他信息传输。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设置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使得客户端可以基于该套接字通过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进行数据或信息传输,实现零拷贝数据捕获数据旁路内核的方式直接进入用户态,结合用户态协议栈mTCP实现快速的用户态数据解析,将原本由内核完成的协议栈功能上移至用户态实现,通过代理规则对数据进行代理,满足用户的代理需求,从而大大减少内核态的调用,减少了系统开销,提高运行效率。
继续参考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网络代理方法的另一些实施例的流程300,该方法可以由图1中的计算设备101来执行。该网络代理方法包括:
步骤301,生成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监听套接字。
步骤302,生成监听队列,并将监听套接字添加至监听队列。
步骤303,将监听套接字设为阻塞状态。
步骤304,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
步骤305,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将监听套接字设为唤醒状态,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步骤306,接收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
步骤307,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
步骤308,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认证成功信息至第一客户端,以使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连通状态,并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步骤309,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步骤310,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分别将第一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信息集,其中,连接信息包括IP信息和端口信息。
步骤311,当连接日志信息集的占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时,将连接日志信息集中的数据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文件,并清空连接日志信息集。
应当理解的是,套接字的标志可以为文件标识符。
本公开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设置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使得客户端可以基于该套接字通过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进行数据或信息传输,从而大大减少内核态的调用,减少了系统开销,提高运行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01-311的具体实现及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以参考图2对应的那些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4,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进一步参考图4,作为对上述各图上述方法的实现,本公开提供了网络代理装置的一些实施例,这些装置实施例与图2上述的那些方法实施例相对应。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的网络代理装置400包括:
监听模块401,用于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
生成模块402,用于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发送模块403,用于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数据转发模块404,用于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之前,还包括:
生成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监听套接字;
生成监听队列,并将监听套接字添加至监听队列;
将监听套接字设为阻塞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还将监听套接字设为唤醒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
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
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认证成功信息至第一客户端,以使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连通状态,并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包括:
确定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对应的认证方式与预设认证方式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根据预设认证方式对第一客户端进行认证。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还包括:
若不匹配,或认证未通过,则发送认证失败信息至第一客户端,以使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断连状态,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无法进行信息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
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并获取第二连接请求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
基于连接信息生成第三连接请求,并将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将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
将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在接收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连接成功信息时,表示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包括:
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发送第二连接成功信息至第一客户端;
在接收到第一客户端的待转发数据时,判断代理服务器与目标服务器是否成功连接,并在成功连接的情况下将待转发数据发送至目标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网络代理装置400还包括:
连接信息保存模块,用于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分别将第一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信息集,其中,连接信息包括IP信息和端口信息;
清理模块,用于当连接日志信息集的占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时,将连接日志信息集中的数据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文件,并清空连接日志信息集。
可以理解的是,该装置400中记载的诸模块与参考图2描述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由此,上文针对方法描述的操作、特征以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同样适用于装置400及其中包含的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电子设备5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5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5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5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5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503中,还存储有电子设备5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501、ROM 502以及RAM 503通过总线5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505也连接至总线504。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505: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506;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507;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508;以及通信装置509。通信装置509可以允许电子设备500与其他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5示出了具有各种装置的电子设备500,但是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图5中示出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装置,也可以根据需要代表多个装置。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5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508被安装,或者从ROM 502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5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上述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电线、光缆、RF(射频)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端、服务器可以利用诸如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之类的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并且可以与任意形式或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互连。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网际网(例如,互联网)以及端对端网络(例如,ad hoc端对端网络),以及任何当前已知或未来研发的网络。
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装置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
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客户端套接字与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与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第一客户端与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上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
监听模块、生成模块、发送模块和数据转发模块。例如,监听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的模块”。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复杂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3)

1.一种网络代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代理服务器,包括:
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所述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
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所述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所述客户端套接字与所述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之前,还包括:
生成所述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所述监听套接字;
生成所述监听队列,并将所述监听套接字添加至所述监听队列;
将所述监听套接字设为阻塞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还将所述监听套接字设为唤醒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所述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
基于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
在认证通过的情况下,发送认证成功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与代理服务器保持连通状态,并通过所述客户端套接字与所述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及预设认证方式进行认证,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客户端的认证请求对应的认证方式与预设认证方式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根据预设认证方式对所述第一客户端进行认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不匹配,或认证未通过,则发送认证失败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户端,以使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代理服务器保持断连状态,所述客户端套接字与所述第一客户端无法进行信息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并获取所述第二连接请求中的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
基于所述连接信息生成所述第三连接请求,并将所述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尝试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尝试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包括:
将所述第三连接请求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服务器发送的第一连接成功信息时,表示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包括:
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发送第二连接成功信息至所述第一客户端;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客户端的待转发数据时,判断所述代理服务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是否成功连接,并在成功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待转发数据发送至所述目标服务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分别将所述第一客户端和目标服务器的连接信息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信息集,其中,所述连接信息包括IP信息和端口信息;
当所述连接日志信息集的占用空间不小于预设阈值时,将所述连接日志信息集中的数据保存至预设的连接日志文件,并清空所述连接日志信息集。
11.一种网络代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代理服务器,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利用预先生成的监听套接字监听与其连接的至少一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所述监听套接字为基于DPDK的用户态协议栈对应的套接字;
生成模块,用于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一连接请求时,生成对应的客户端套接字并将所述客户端套接字加入预设的监听队列,以通过所述客户端套接字与所述第一客户端进行信息传输;
发送模块,用于在监听到第一客户端的第二连接请求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与所述第二连接请求对应的第三连接请求,尝试与所述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数据转发模块,用于在与所述目标服务器成功建立连接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一客户端与所述目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转发。
12.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且可以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210797837.8A 2022-07-06 2022-07-06 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5297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7837.8A CN115297164A (zh) 2022-07-06 2022-07-06 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97837.8A CN115297164A (zh) 2022-07-06 2022-07-06 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97164A true CN115297164A (zh) 2022-11-04

Family

ID=83822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97837.8A Withdrawn CN115297164A (zh) 2022-07-06 2022-07-06 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2971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7684A (zh) * 2022-11-09 2023-03-07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866007A (zh) * 2023-02-21 2023-03-28 成都字节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保专网对外通信实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30364A1 (en) * 2010-02-03 2012-02-02 Nec Corporation Proxy ap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055269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虚拟专用网络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965628A (zh) * 2020-12-03 2022-01-21 广州三叠纪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调度方法、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30364A1 (en) * 2010-02-03 2012-02-02 Nec Corporation Proxy ap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13055269A (zh) * 2019-12-27 2021-06-29 厦门网宿有限公司 虚拟专用网络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965628A (zh) * 2020-12-03 2022-01-21 广州三叠纪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调度方法、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安仲奇等: "基于用户级融合I/O的Key-Value存储系统优化技术研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vol. 57, no. 3, pages 651 - 65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67684A (zh) * 2022-11-09 2023-03-07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767684B (zh) * 2022-11-09 2023-09-08 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5866007A (zh) * 2023-02-21 2023-03-28 成都字节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保专网对外通信实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866007B (zh) * 2023-02-21 2023-05-02 成都字节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保专网对外通信实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15481B2 (en) Transmission control of protocol state exchange for dynamic stateful service insertion
CN115297164A (zh) 网络代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77431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delaying connection acceptance to support connection request processing at layer-7
CN110177128B (zh) 数据传输系统及其建立vpn连接的方法、终端、vpn代理
CN112416632B (zh) 事件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261094A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代理服务器
WO2018119677A1 (zh) 传输链路的续传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3040380A1 (zh) WebRTC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14124929A (zh) 跨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328877B (zh) 一种端口协议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US11463549B2 (en) Facilitating inter-proxy communication via an existing protocol
CN11376586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5135B (zh) 服务器的连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65628A (zh) 消息调度方法、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9981778B (zh) 内容分发网络的服务实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38477B (zh) 一种通信链路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9109891A (ja) クラスタ化された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負荷分散のためのロング・ポーリング
CN111309497B (zh) 信息调用的方法及装置、服务器、终端和存储介质
CN112416887B (zh) 信息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54322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271310B (zh) 移动应用程序网络功能的开发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3364672B (zh) 媒体网关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6938598B (zh) 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03880B (zh) 应用程序的启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12599B (zh) 一种报文数据转发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1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